序列主义

序列主义   xù liè zhǔ yì

西方现代派作曲技法之一。创作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体现音高、力度、时值等内部关系的参数及其编排序列,然后重复这些编排序列及其变化型,从而形成乐曲。由于音高参数较其他参数更适合于排成序列,故序列概念最早用于音高方面,并导致*十二音体系的产生。1950年起,其他参数及其编排序列等亦被普遍运用。韦伯恩1936年所作《变奏曲》(作品第27号)的第二乐章,被认为是序列主义的先声。因其音高在各音区的分布及音的发响或休止,均按预先确定的序列进行。40年代晚期起,序列主义作品不断出现,如法国作曲家梅西安所作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型式》《节奏的音符群》等。序列主义摒弃传统音乐的种种结构因素(主题、乐句、乐段以及它们的逻辑发展等)和创作规律,使音乐创作成为数学演算过程,最终形成的乐曲含有很多偶然的成分。后序列主义又常与电子手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