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名。(1)三国魏通称司隶校尉部为司州,西晋始定为正式名称。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西晋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山、霍山以南、沁水以西,河南濮阳、卫辉两市、朱仙镇以西、外方山以北,及陕西黄河、华山以东,山东冠县、莘县,河北邢台市、任县、鸡泽,邱县、馆陶以南等地。十六国汉刘聪改为荆州,后赵石勒复以为司州,石虎改为洛州。(2)南朝宋元嘉末侨置。治悬瓠(今河南汝南)。北魏献文帝改为豫州。(3)南朝宋泰始中置。治平阳(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市、黄陂以北。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改名北司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北周平北齐改名申州。(4)北魏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置司州以统辖近畿诸郡。太和中迁都洛阳,改司州为恒州。(5)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旧置洛州于洛阳,至是改为司州。东魏天平初迁都邺,复以司州为洛州。(6)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自洛阳迁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旧置相州于邺,至是改为司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改司州为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