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

隐逸    yǐn yì

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详细解释

1. 犹隐居;隐遁。

《汉书·何武传》:“吏治行有茂异,民有隐逸,乃当召见,不可有所私问。”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世有隐逸之民,而无独立之主者,士可以嘉遁而无忧,君不可以无臣而致治。”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他不能像过去的一些隐逸之士能逃掉一切。”

2. 指隐居之士。

《后汉书·岑熙传》:“迁 魏郡 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 宋 苏舜钦 《独游辋川》诗:“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八》:“不知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隐居

国语辞典

注音 ㄧㄣˇ ㄧˋ  拼音 yǐn yì
1. 隱居、退隱。
   ▶ 唐.杜甫〈奉寄河南韋尹丈人〉詩:「青囊仍隱逸,章甫尚西東。」
   ▶ 宋.周敦頤〈愛蓮說〉:「菊,花之隱逸者也。」
2. 隱居的高士。
   ▶ 《後漢書.卷一七.岑彭傳》:「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
   ▶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我們與山林隱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禮是傲不得的。」
参见:隱逸
扫描版:「隐逸」在《汉语大词典》第16485页 第11卷 1126
扫描版:「隐逸」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57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