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

赤水    chì shuǐ


古城、县名。故址在今青海青海湖兴海境。公元4世纪时吐谷浑所筑。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宇文述攻取此地,次年置县,为河源郡治所。隋末地复入吐谷浑。唐贞观八年(634年)分军出击吐谷浑,以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指此。
军名。唐置。治凉州城内(今甘肃武威市,以其地有赤青泉得名。《元和郡县志》:“军之大者莫如赤水,幅员五千一百八十里,前拒吐蕃,北临突厥。”
市名。在贵州省遵义市西北部、赤水河下游,邻接四川省。宋置仁怀县。清置仁怀厅,后改赤水厅。1913年改赤水县。以城南有赤水河得名。1990年改设赤水市。人口28.6万(城镇6万,1996年)。工业有采矿(天然气、煤)、化肥、造纸、水泥、电力等。建有赤水天然气化肥厂。产有稻、薯类、玉米、小麦、甘蔗、柑橘、边茶、木材等,尤以楠竹著名,有“楠竹之乡”之称。特产玉兰片。市南元厚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一渡之地。名胜古迹有十丈洞瀑布、葫市摩崖造像、官渡摩崖石刻等。


扫描版:「赤水」在《汉语大词典》第13675页 第9卷 1158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