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台

行台    xíng tái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魏晋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北朝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唐贞观以后渐废。金﹑元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3.客寓,旅馆。
4.临时设立的戏台。

国语辞典

注音 ㄒㄧㄥˊ ㄊㄞˊ  拼音 xíng tái
1. 大吏出巡時所駐的地方。
   ▶ 明.徐渭《雌木蘭.第二齣》:「只因省親心急,不得到行臺親謝。」
   ▶ 《官場現形記.第一八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 轅。」亦作「行轅」。
2. 臨時搭建的戲臺。
   ▶ 《紅樓夢.第八五回》:「就在賈母正廳前,搭起行臺。」
3. 職官名。指置於外州的尚書省。本專主軍事,後始兼理民事,唐廢。元有行御史臺, 監臨諸省。或稱為「行治」。
参见:行臺
扫描版:「行台」在《汉语大词典》第4323页 第3卷 917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