籓篱 fān lí (1).以竹木编成篱笆,作为房舍外蔽。引申为防卫。《明史·太祖纪一》:“吾欲先取 山东 ,撤彼屏蔽,移兵 两河 ,破其籓篱,拔 潼关 而守之,扼其户槛。”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今穷兵深入,已彻彼籓篱。跃马长驱,更毁其宗社。” 清 戴名世 《刘陂千诗序》:“为之峻其墙垣,固其籓篱。彷彿形皃之万一。”
(2).犹门户。比喻某种造诣、境界。 清 侯方域 《与陈定生论诗书》:“僕虽不能窥作者籓篱,试自以其意妄为足下道之。” 清 戴名世 《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 汉 唐 籓篱,而欲以破 有宋 之堂奥,何其惑也。”一本作“
藩篱”。
国语辞典
注音 ㄈㄢ ㄌㄧˊ 拼音 fān lí 範圍。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既籓籬之已觸,總桎梏而自甘。」亦作「藩籬」。参见:
籓籬
扫描版:「籓篱」在《汉语大词典》第12432页 第8卷 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