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缩

瑟缩    sè suō

身体因寒冷、惊恐等而蜷缩、抖动

详细解释

1. 收缩;蜷缩。

《吕氏春秋·古乐》:“民气鬱閼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陈奇猷 集释:“瑟缩犹言收缩。筋骨收缩,故不达。” 宋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清 姚燮 《卖菜妇》诗:“棉衣已典,无钱不可赎,娇儿瑟缩抱娘哭。” 鲁迅 《野草·秋野》:“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2. 迟缓;迟疑。

唐 牛僧孺 《相国崔群家庙碑》:“九州岁贡,瑟缩不集。” 明 宋濂 《恭跋御赐诗后》:“臣举觴至口端,又復瑟缩者三。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

3. 象声词。形容风雨之声。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 元 揭傒斯 《黄鹄山听雨得清字》诗:“瀟洒松上来,瑟缩花间鸣。”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乳枝磬落,松风瑟缩。”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瑟索 蜷缩

国语辞典

注音 ㄙㄜˋ ㄙㄨㄛ  拼音 sè suō
1. 蜷縮,不伸展的樣子。
   ▶ 《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
   ▶ 《聊齋志異.卷二.陸判》:「眾睹之,瑟縮不安於座。仍請負去。」
2. 猶豫遲緩的樣子。
   ▶ 唐.牛僧孺〈崔相國群家廟碑〉:「九州歲貢,瑟縮不集。」
3. 狀聲詞。形容風雨的聲音。
   ▶ 宋.蘇軾〈洞庭春色賦〉:「臥松風之瑟縮,揭春溜之淙潺。」
参见:瑟縮
扫描版:「瑟缩」在《汉语大词典》第5668页 第4卷 600
扫描版:「瑟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23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