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会

理会    lǐ huì

1. 明白;理解

2. 注意(多用于否定)

3. 关心;在意

4. 料理;处置

详细解释

1. 道理相合;见解一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 山涛 不学 孙 吴 ,而闇与之理会; 王夷甫 亦叹云:‘公闇与道合。’” 南朝 梁 何逊 《穷乌赋》:“虽有知於理会,终失悟於心机。” 唐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 理解;领会。

宋 苏轼 《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 明 高攀龙 《讲义·颜渊喟然叹》:“此章书向来为註中高坚……一句所疑,更理会不来。” 叶圣陶 《火灾·祖母的心》:“对于祖母的愤愤的话语,他没有听见,即使听见也不能理会。”

3. 评理;理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水阳陆医》:“﹝ 陆阳 ﹞煮小茈胡汤以来……﹝妇﹞才下咽,吐泻交作,妇遂委顿,犹呼云:‘ 陆助教 ,与汝地狱下理会!’语罢而絶。”《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兀自呜呜而哭。那 焦氏 也不起身,反駡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水浒传》第四九回:“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

4. 指控诉,申诉。

《剪灯新话·永州野庙记》:“吏曰:‘日间投状,理会何事?’”

5. 料理。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三国演义》第四六回:“ 周瑜 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 蔡和 蔡中 ,特来投降。” 叶紫 《丰收》六:“儿子整天地不在家里,一切都要 云普叔 自己去理会。”

6. 注意;理睬。

《朱子语类》卷一三二:“近世如 汪端明 专理会民,如 辛幼安 却是专理会兵,不管民。”《前汉书平话》卷中:“ 张石庆 见 三大王 大怒,急避之,来告 惠帝 。 惠帝 不理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他駡藩台两句甚么东西,那藩臺没理会他,他就到处都拿这句话駡人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老孙头 眯一眯左眼,并不理会这人的问话,在他看来,这是不必回答的。”

7. 主意;办法。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四折:“只等孩儿到来,自有个理会。”《水浒传》第十三回:“夫人不必挂心, 世杰 自有理会。”《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又不则声。 朱源 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领会 了解 分解 搭理 通晓 解析 懂得 明白 招呼 理睬 明了 认识 剖析 答应 分析 明确 领悟 答理 清楚 理解

国语辞典

注音 ㄌㄧˇ ㄏㄨㄟˋ  拼音 lǐ huì
相似詞: 5.明白、理解 7.理睬
1. 道理相合,見解一致。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
   ▶ 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
2. 評理、理論。
   ▶ 《水滸傳.第四九回》:「兩個便拔步出門,指著莊上罵道:『你賴我大蟲,和你官司裡去理會。』」
   ▶ 《醒世恆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罵道:『這賤人!你把死來詐我麼?且到明日與你理會。』」
3. 料理、處置。
   ▶ 《水滸傳.第二回》:「如若強人自來,都是我來理會。」
   ▶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來投宿,我自理會。」
4. 辦法、主意。
   ▶ 《水滸傳.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掛心,世傑自有理會。」
   ▶ 《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瑞虹又不則聲,朱源到沒個理會,只得自斟自飲。」
5. 理解、領會。
   ▶ 宋.蘇軾〈答張嘉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理會。」
   ▶ 《大宋宣和遺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聰俊,何事不理會?」
6. 關心、在意。
   ▶ 《三國演義.第五七回》:「統到耒陽縣,不理政事,終日飲酒為樂;一應錢糧詞訟,並不理會。」
   ▶ 《紅樓夢.第六七回》:「這些東西,我們小時候倒不理會,如今看見,真是新鮮物兒了。」
7. 理睬、答理。
   ▶ 《西遊記.第二三回》:「師父!這娘子告誦你話,你怎麼佯佯不睬?好道也做個理會是。」
   ▶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烏龜分毫不知一個情由,劈地價來,沒做理會,口裡亂嚷。」
8. 知道。
   ▶ 《紅樓夢.第七一回》:「鴛鴦又不曾有個作伴的,也不曾提燈籠,獨自一個,腳步又輕,所以該班的人皆不理會。」
参见:理會
扫描版:「理会」在《汉语大词典》第5643页 第4卷 575
扫描版:「理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95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