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而滥。《魏书·释老志》:“ 正光 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五:“上不慎名器,是以廝养待贤也;下不慎名器,是以婴孩奉君,而削弱朝廷也。遂致猥滥讹弊,流荡可忧。”《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又欲收军士之意,汎加阶级,皆为将军,无復员限,自是勋赏之官大致猥滥,人不復贵。”
2. 谓卑陋多余,不起作用。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内有事状猥滥并老疾愚昧之人,不堪理民者,别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