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犴

狱犴    yù àn
亦作“狱豻”。
1.牢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幽隐远方,折乎知之,室女童妇,咸知所避。是以法令不犯,而狱犴不用也。”《魏书·高祖纪下》:“轻繫之囚,宜速决了,无令薄罪久留狱犴。” 金 元好问 《资善大夫集庆军节度使蒲察公神道碑铭》:“ 正大 二年,被詔审理寃狱,时所在狱犴填满。”
(2).诉讼。《汉书·刑法志》:“原狱刑所以蕃若此者,礼教不立,刑法不明,民多贫穷,豪桀务私,姦不輒得,狱豻不平之所致也。”《魏书·肃宗纪》:“比日谅闇之中,治纲未振,狱犴繁广,嗟诉骤闻,虽曰司存,每多诬壅。” 宋 司马光 《送元待制绛出牧福唐》诗:“食足姦回熄,风移狱犴销。”
(3).指刑狱定罪的法令。《荀子·宥坐》:“三军大败,不可斩也;狱犴不治,不可刑也,罪不在民故也。” 杨倞 注:“狱犴不治,谓法令不当也。”

国语辞典

注音 ㄩˋ ㄢˋ  拼音 yù àn
犴,古代鄉鎮的拘留所。獄犴泛指監禁囚犯的地方。
   ▶ 《荀子.宥坐》:「獄犴不治,不可刑也。」
   ▶ 漢.桓寬《鹽鐵論.刑德》:「室女童婦,咸知所避,是以法令不犯而獄犴不用也。」亦作「獄豻」。
参见:獄犴
扫描版:「狱犴」在《汉语大词典》第6559页 第5卷 104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