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莽

伏莽    fú mǎng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详细解释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唐 李德裕 《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 清 黄宗羲 《阎公神道碑铭》:“伏莽一发,必不可支。”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

近反义词

近义词 盗匪

国语辞典

注音 ㄈㄨˊ ㄇㄤˇ  拼音 fú mǎng
相似詞: 盜匪
本為軍隊藏匿草叢中,後世用以指隱伏的盜匪。
   ▶ 《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史臣曰》:「由是攫金有恥,伏莽知非。」
扫描版:「伏莽」在《汉语大词典》第1184页 第1卷 1184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