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焰

气焰    qì yàn

一种真的或假的优越感,表现为傲慢的样子或态度。比喻威风、气势(多含贬义)

详细解释

1. 见“ 气燄 ”。

2. 亦作“气焰”。原指开始燃烧、尚未成势的火焰。常以比喻人或其他事物的威势、声势。

《左传·庄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气燄以取之。”《新唐书·丘和传赞》:“帝王之将兴,其威灵气燄有以动物悟人者。”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吕公 神彩气燄略无少亏。”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许爁 者名 坤 , 杭州 人,在京师颇有气燄。”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三章:“当时宗教之气燄极盛,生计制度一切皆受其影响。”

3. 指诗文的气势和力量。

宋 朱熹 《五朝名臣言行录》卷四:“﹝ 寇準 ﹞好为诗,警策清悟,有 刘梦得 、 元微之 风格,其气燄奇拔,则又过之。”《朱子语类》卷一○六:“ 董仲舒 、 匡衡 、 刘向 诸人文字皆善弱无气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气势

国语辞典

注音 ㄑㄧˋ ㄧㄢˋ  拼音 qì yàn
相似詞: 氣勢
比喻人的傲氣和威風十分高漲。
   ▶ 《左傳.莊公十四年》:「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
   ▶ 《文明小史.第四八回》:「自己實在不及他,氣焰亦登時矮了半截。」
参见:氣焰
扫描版:「气焰」在《汉语大词典》第9019页 第6卷 1036
扫描版:「气焰」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7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