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楚辞    chǔ cí
总集名。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注。原收录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西汉淮南小山等人的辞赋十六卷,后王逸补入己作一卷,成十七卷。主要作者为屈原。作品具有浓郁的楚地地方色彩和语言特征,富于抒情性。后世将此种文体称为“楚辞体”,因其中以屈原《离骚》一篇最著名,故又称为“骚体”。是与《诗经》并列的中国古典诗歌两大源头之一。

国语辞典

注音 ㄔㄨˇ ㄘˊ  拼音 chǔ cí
戰國時代南方楚國的詩歌。楚懷王時的賢臣屈原,被讒而遭流放,作離騷以自傷,後人如宋玉、唐勒等人仿屈原文體而作,名篇備出,成為極重要的文學作品。而這一類文體的作品,通稱為「楚辭」。楚辭為南方文學的代表,用句多是六言七言參差,描寫個人情懷,富有浪漫神祕氣息,其用韻而長篇鋪敘,開漢賦的先河。漢劉向彙集屈原、宋玉、賈誼等人作品,輯成《楚辭》。王逸為之注釋,名為「楚辭章句」。
参见:楚辭
扫描版:「楚辞」在《汉语大词典》第6230页 第4卷 1162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