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近代曲》名。传世者以白居易、刘禹锡之作较著名。白居易谓:“《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妓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杨柳枝二十韵》题注)后亦配以舞蹈。此本古曲,名《折杨柳》或《折柳枝》,至唐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白居易时盖又翻为新声,故白、刘诗中皆称为“新翻《杨柳枝》”。又称《柳枝》。其体制为七言四句。沿用为词牌。敦煌曲子词及《花间集》中,有于七言每句后各加三字或四、五字句者,将添声填为实字,亦称《添声杨柳枝》。虽成长短句,其主体仍属七言声诗。
唐代民间歌舞。用唐代翻新的古曲《杨柳枝》配以舞蹈。唐薛能《柳枝词》序:“因令部伎少女作杨柳枝健舞,复歌其辞,无可听者,自以五绝为杨柳新声。”舞蹈时缓时急,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一般为女子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