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壁

九龙壁    jiǔ lóng bì
筑于宫殿、府第、坛庙、寺院等建筑物前的照壁。一般由须弥座、壁身、斗?fdbc?和琉璃瓦顶四部分组成。壁身用彩色琉璃砖拼砌九龙浮雕。今山西大同的一座九龙壁建于明洪武年间,为最古老。北京故宫、北海的两座九龙壁建于清代,为最有名。

国语辞典

注音 ㄐㄧㄡˇ ㄌㄨㄥˊ ㄅㄧˋ  拼音 jiǔ lóng bì
1.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東大街路南,原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府前的照壁。建於明洪武年間。由須彌座、壁身、斗栱及琉璃瓦頂構成。壁身以琉璃磚拼砌而成,九條巨龍翻騰於洶湧的雲海之中。構圖栩栩如生、造型古樸,為我國保留下來的九龍壁中最早的一 座。
2. 位在北平。一在故宮內廷東六宮內,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北海九龍壁建於清乾隆年間,底座為青白玉石臺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座上的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形態殊異、體態矯健、奔騰在雲濤中的蛟龍浮雕。為清代琉璃結構建築中的傑作。
参见:九龍壁
扫描版:「九龙壁」在《汉语大词典》第755页 第1卷 755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