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

九九    jiǔ jiǔ
①节令名称。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成九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九天,即为“夏九九”和“冬九九”。并依次定名为头九、二九、…九九。通常所指的“九九天”是指冬九九,三九和四九期间,是中国最冷时期,而最末一个九天即九九期间已是3月“惊蛰”时节,气候转暖,是“九九艳阳天”了。
②乘法口诀。以一到九每两数相乘而成,如“七八五十六”、“二四得八”等。古时由“九九八十一”开始,共三十六句,故称“九九”。起源很早,在春秋齐桓公时,已有明确记载。

国语辞典

注音 ㄐㄧㄡˇ ㄐㄧㄡˇ  拼音 jiǔ jiǔ
1. 算術乘法,即從一到九,二數相乘之數。
2. 八十一,九的自乘數。
   ▶ 《北史.卷七二.牛弘傳》:「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黃鍾九九之實也。」
   ▶ 《文選.張衡.東京賦》:「屬車九九,乘軒並轂。」
3. 中國古代將夏至和冬至後的八十一天,各分為九個段落,每個段落各九天,分別稱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說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氣溫由較低過渡到最冷,再 逐漸回暖的一段時間。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個九天。
4. 九月九日重陽節。
   ▶ 《唐詩紀事.卷一.中宗》:「薛稷得曆字云:『願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曆。』」
扫描版:「九九」在《汉语大词典》第727页 第1卷 727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