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藩 wài fān
原指有封地的诸侯,后泛指地方上的高级官吏:起自外藩,入继大统。
国语辞典
注音 ㄨㄞˋ ㄈㄢˊ 拼音 wài fán
1. 屬地。
▶ 《北史.卷四七.袁翻傳》:「若婆羅門能自克厲,使餘燼歸心,收離聚散,復興其國者,乃漸令北轉,徙度流沙,即是我之外藩。」
2. 有封地的諸侯王。
▶ 《晉書.卷一九.禮志上》:「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誤朝議,遂尊恭皇,立廟京師。」
▶ 《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紀三》贊曰:「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宮庭之孝,未有若帝。」
3. 外國。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4. 清代稱蒙古、西藏、青海為「外藩」。
扫描版:「外藩」在《汉语大词典》第4574页 第3卷 1168
扫描版:「外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