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党同伐异

【成语】:党同伐异
【拼音】:dǎng tóng fá yì
【简拼】:dtfy
【解释】: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示例】:读者幸勿比例惴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意见。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近义词】: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
【反义词】: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defend those who being to one's own faction and attak those who don't
【法文】:favoriser ses partisans et combattre les opposants
【俄文】:поддéрживать своих и нападáть на чужих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了专门传授儒学的五经博士。到汉宣帝时由萧望之在黄家藏书楼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儒学讨论。讨论中,儒生们把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作为同党去攻击那些观点不一致的人

党同伐异 典故或故事

    原意是指以门户之见排斥打击异己,今指宗派主义严重。东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朝政黑暗,陈蕃、李膺等遂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东汉政府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对这些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进行打击。《后汉书·党锢列传》在概述党锢之祸历史背景时指出:“自西汉武帝之后,政府崇尚儒学,流风所至,士人皆以儒学为依归。以研究经典为业者人员众多,儒家内部也各分派别,以致发生了石渠阁各派为门户之见而互结同门,排斥异己。遵守成法的风气,可以说是很为盛行。”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183页《党锢列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例句】:

    宋·辛弃疾《九议》:“持天下之危事,求未尝有之大功,此搢绅之论党同伐异,一唱群和,以为不可者欤?”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幸勿比例揣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

党同伐异 成语接龙

【顺接】:异口同音 异体同心 异闻传说 异姓骨肉 异乎寻常 异宝奇珍 异地相逢 异政殊俗 
【顺接】:甄奇录异 因人而异 本同末异 求新立异 标新取异 拘奇抉异 党同妒异 赏同罚异 
【逆接】:一而不党 狐羣狗党 成群集党 狐群狗党 不偏不党 羣而不党 群而不党 无偏无党 
【逆接】:党同妒真 党家风味 党邪丑正 党家风调 党恶佑奸 党牛怨李 党同妬异 党坚势盛 


 查看:「党同伐异」的典故、党同伐异成语故事
 查看:「党同伐异」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