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器晚成

【成语】:大器晚成
【拼音】:dà qì wǎn chéng
【简拼】:dqwc
【解释】: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示例】: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近义词】:后生可畏
【反义词】:不堪造就冥顽不灵
【歇后语】:百岁挂帅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年纪大才成才
【英文】:great minds mature slowly
【日文】:たいきばんせい
【法文】:un grand génie ne se révèle que tardivement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的门客崔琰,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学成为袁绍出了不少好主意,袁绍兵败。崔琰投奔曹操,身为尚书,不因亲戚关系而反对立曹植为太子,别人看不起他的堂弟崔林,他认为成大器的人一般要更长的时间磨炼

大器晚成 典故或故事

    亦作“大才晚成”,本指大材须积久始能成器。后多用以指人的成就较晚。马援(公元前14-公元48年)字文渊,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名将,后封伏波将军。年12失去父母,他的几个哥哥将他抚育成人。开始时向人学习《诗经》,但不满意当时的章句文学。又因家计艰难,而想改行到边境上经营畜牧业。他的大哥马况看出他胸有大志,便对他说:您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应当放长一些时间成材。优秀的工匠不会将未制成的毛坯出示于人,我看还是按您的想法去做吧!后来马援经过多年磨炼,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出典】:

    《后汉书》卷24第828页《马援传》:“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例句】: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大器晚成 成语接龙

【顺接】:成规陋习 成人之美 成年溜辈 成年累月 成百上千 成德达财 成群结党 成何体统 
【顺接】:艰难玉成 玄霜捣成 羽翼既成 水到渠成 独力难成 强合和成 一事未成 马到功成 
【逆接】:以小事大 宽宏量大 目光远大 才小任大 宅中图大 家大业大 絮长度大 心麄胆大 
【逆接】:大海一针 大肆铺张 大加挞伐 大有人在 大发谬论 大字不识 大被知遇 大忙季节 


 查看:「大器晚成」的典故、大器晚成成语故事
 查看:「大器晚成」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