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拔赵帜易汉帜

【成语】:拔赵帜易汉帜
【拼音】: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简拼】:bzzyhz
【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出处】: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信(韩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
【示例】:妻与生用~计,笑而行之。 清·薄松龄《聊斋志异•人妖》
【近义词】:拔帜树帜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战胜对方
【英文】:to pull up others' flag and replace it with one's own--to take somebody's place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拔赵帜易汉帜 典故或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赵 成安君 陈馀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汉军将至井陉口,韩信先挑选轻骑二千,每人持一赤色汉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故意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然空营追击。此时原先埋伏的汉军轻骑,驰入赵之空营,拔去赵帜,立起汉帜。赵军未能追到汉军,转师回营,一见满营皆汉帜,惊乱而逃,为韩信所破,斩成安君 泜水上。后因以“拔赵帜易汉帜”指其事。亦用以比喻更换名号,取而代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赵帜易汉帜计,笑而行之。”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拔赵帜易汉帜 成语接龙


【顺接】:拔帜树帜 独树一帜 独竖一帜 别树一帜 独竪一帜 拔帜易帜 拔帜立帜 大张旗帜 
【逆接】:一毫不拔 神采英拔 鲜能自拔 一毛不拔 根连株拔 万世不拔 弩张剑拔 确乎不拔 
【逆接】:拔山之力 拔剑割雁 拔乎其萃 拔群出类 拔苗助长 拔丛出类 拔山盖世 拔薤抱孙 


 查看:「拔赵帜易汉帜」的典故、拔赵帜易汉帜成语故事
 查看:「拔赵帜易汉帜」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