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驷马难追

【成语】:驷马难追
【拼音】:sì mǎ nán zhuī
【简拼】:smnz
【解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
【示例】:大丈夫一言既出,~,岂有翻悔之理!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
【近义词】:驷不及舌言而有信
【反义词】:蜗行牛步信口胡说言而无信
【语法】:作谓语、分句;用于人说话算数

驷马难追 典故或故事

    驷:古代一车驾四马,因以称四马所驾之车。形容速度快,驷马亦无法追赶。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出自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之事迹。石重贵,石敬瑭之从子,沙陀人。天福七年(942年)即帝位。开运三年(946年),后晋被契丹所灭,石重贵被封为郑王。国破时,石重贵曾让学士范质代自己和皇太后各草降表一封。在皇太后的降表中说道:“皇帝阿翁(指契丹皇帝)曾在危难之中挽救了石氏一族,并帮助建立了晋朝,但晋的子弟却不能继续保持友好的关系,反而辜负了皇帝阿翁的恩义,不断出兵攻伐,以至形成了驷马难追的局面,这实在是罪由自取。

【出典】:

    《新五代史》卷17《晋家人传第五·高祖皇后李氏传》177页:“妾伏念先皇帝顷在并、汾,适逢屯难,危同累卵,急若倒悬,智勇俱穷,朝夕不保。皇帝阿翁发自冀北,亲抵河东,跋履山川,逾越险阻。立平臣孽(niè聂),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晋朝之社稷(jì寂)。不幸先帝厌代,嗣子承桃(tiāo挑),不能继好息民,而反亏恩辜义。兵戈屡动,驷马难追,戚实自贻(yí宜),咎(jiù救)将谁执!”

【例句】: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明·徐《杀狗记·谏兄触怒》:“今日一语较交,他时驷马难追。”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5:“自古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他既有言在前,如今怪不得我了。” 巴金《秋》四:“你记住:‘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不要反悔啊!”

驷马难追 成语接龙

【顺接】:追风掣电 追踪问迹 追风逐电 追风摄景 追本求源 追奔逐北 追悔无及 追风觅影 
【顺接】:驷马莫追 心慕力追 驷马不追 心慕笔追 来者可追 穷寇勿追 心摹手追 痛勦穷追 
【逆接】:老郎颜驷 高门容驷 舐痔结驷 高门纳驷 
【逆接】:驷马高盖 驷之过隙 驷马还乡 驷马高车 驷马莫追 驷不及舌 驷马高门 驷马不追 


 查看:「驷马难追」的典故、驷马难追成语故事
 查看:「驷马难追」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