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逞之徒

【成语】:不逞之徒
【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简拼】:bczt
【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出处】:《左传•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示例】:如有~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近义词】:不法之徒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
【英文】:the unruly
【法文】:hors-la-loi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丞相子驷派人害死郑僖公,拥立五岁的郑简公,把持朝政,因整顿田地疆界及水渠问题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后来司臣、尉止等率领聚集起来的不逞之徒发动叛乱,杀死子驷、子国及子耳等

不逞之徒 典故或故事

    原作“不逞之人”,指因不得志而故意为非作歹、犯法乱纪、专干坏事的人。公元前563年,由于郑国执政子驷对田制进行改革,郑国群公子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尉氏的田地都被剥夺了不少。为此,他们聚集五族不得志的那些人一起发动政变,杀死子驷并劫持了郑简公。子产闻知政变消息,即刻调集军队,整顿器械,平定叛乱,郑国又恢复了安定。

【出典】: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

不逞之徒 成语接龙

【顺接】:徒手空拳 徒增颜汗 徒劳往返 徒费唇舌 徒托空言 徒唤奈何 徒有四壁 徒讬空言 
【顺接】:羊裘之徒 与古为徒 开门受徒 新丰酒徒 绛帐授徒 好事之徒 好色之徒 穴处之徒 
【逆接】:献可替不 进可替不 
【逆接】:不辨妍媸 不当人子 不甘后人 不无遗憾 不测之祸 不苟笑语 不急之费 不左右袒 


 查看:「不逞之徒」的典故、不逞之徒成语故事
 查看:「不逞之徒」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