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谋而同

【成语】:不谋而同
【拼音】:bù móu ér tóng
【简拼】:bmet
【解释】: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出处】:唐·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示例】:或训鬓发,或训头饰,干宝更以为马髴,与我所想象的,正~。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一节
【近义词】:不谋而合
【反义词】:众说纷纭
【语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想法、行动一致
【英文】:fit without prior consultation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关中地区大乱,军阀混战,韩遂与马腾各自争霸,曹操派钟繇去监督他们,命他们各派一子到京城做人质。后来马超韩遂等惶惶不安,决定共同对付曹操,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的部将阎行反对起兵:“现在关中各将不谋而同,好像老天命定如此

不谋而同 典故或故事

    亦作“不谋而合”。谋:商议。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或行动却相同。汉献帝建安中,阎行奉韩约之命出使曹操,甚得厚遇,被曹操推举为犍为太守,并让他劝说韩约归降。阎行为表示忠心,把父亲送入京都充宿卫,并游说韩约也送子入京。后马超起兵反曹,推举韩约为都督。阎行劝谏韩约不要和马超联合。韩约不听,并对他说:“如今诸将不经商量便众口一辞,都说要攻打曹操,这好象是上天注定的。”于是与马超合兵东向攻曹,被曹操打败,在京城为质的子孙也被杀。

【出典】: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卷15第476页:“马超等结反谋,举约为都督。……行谏约,不欲令与超合。约谓行曰:‘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乃东诣华阴。”

【例句】:

    唐·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非臣之愚所敢隐蔽,辄冒死以闻,伏乞天恩。” 清·黄宗羲《先师蕺山先生文集序》:“师未尝见泰州之书,至理所在,不谋而合也。” 陈天华《绝命书》:“幸而各校同心,八千余人不谋而合,此诚出于鄙人预料之外,且惊且惧。”

不谋而同 成语接龙

【顺接】:同欲相助 同恶相济 同床异梦 同业相仇 同船合命 同气相求 同类相从 同舟共命 
【顺接】:好恶不同 判然不同 驳龙仪同 所见略同 询谋佥同 好尚不同 非敢苟同 截然不同 
【逆接】:进可替不 献可替不 
【逆接】:不足介意 不事公卿 不可揆度 不能自拔 不厌求详 不爽累黍 不虞之患 不分畛域 


 查看:「不谋而同」的典故、不谋而同成语故事
 查看:「不谋而同」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