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拼音】:shēng yú yōu huàn,sǐ yú ān lè
【简拼】:syyhsyal
【解释】:指艰难使人奋进,安逸使人沉沦。
【出处】:《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示例】:然君每因是以自省察,故缺失由是而知,德业由是而进。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陆九渊《与苏宰书》
【语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典故或故事

    意指只有经过困苦的磨炼,才能使意志坚强,促使事业成功;而饱食终日,则只能销磨意志,一事无成。孟子说,舜是由一个农夫而发迹的,傅说是从筑墙的苦役中被提拔的,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行列中被举荐上来的,孙叔敖是从海边僻远的地方被选用的,百里奚是从畜牧业主的奴隶中赎出来的。所以,上天将要把治国治民的重任加在那些人的肩头上,一定先要使他们遭受种种困难的折磨,使他们精神上遭到打击,筋骨劳累,肚肠饥饿,身无分文,百不如意,使他们意志受到磨炼,由此而增加他们平时所不能具有的能耐。一个人只有经过多次错误和失败的教训,然后才能改过自新,走上正路;只有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各种思虑,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只有在痛苦的磨炼过程中,表现为形容憔悴的颜色,发出悲歌慷慨的声音,然后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支持。一个国家如果内无知法之臣和能为国君左右手的士子,对外又缺乏敌人入侵的远虑,常常是要灭亡的。从这里,我们可以悟出人为什么在忧患中能够得到生存,而在安逸快乐中却遭到毁灭的道理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下;“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例句】:

    宋·陆九渊《与苏宰书》:“屯难困顿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语接龙

【顺接】:乐极则悲 乐不可言 乐在其中 乐极生悲 乐不可支 乐山爱水 乐此不疲 乐羊断织 
【顺接】:南面王乐 宜家之乐 钧天妙乐 轩辕张乐 引以为乐 自得其乐 中年哀乐 濠上之乐 
【逆接】:奋不顾生 虚枯吹生 痛不欲生 不语先生 玉笋门生 百弊丛生 贞白先生 送死养生 
【逆接】:生财之路 生机盎然 生儿育女 生不遇时 生机勃发 生手生脚 生上起下 生劫桓公 


 查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典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语故事
 查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