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不知

【成语】:三不知
【拼音】:sān bù zhī
【简拼】:sbz
【解释】:原意是对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不清楚。后指装糊涂。也引申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示例】: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三不知 典故或故事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晋荀瑶(即智襄子)帅师伐郑,次(军队次宿)于桐丘(今河南扶沟县西二十里)。郑驷弘请救于齐……中行文子(即荀寅,又称荀文子,此时正在齐国)告成子(即陈成子,名恒)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压齐师之门,则可尽也(可尽歼齐军)。’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攻击,打击)寡,无畏众”。虽过千乘,敢辟(同避)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文子自恨不知敌情)。君子之谋也,始、衷(同中)、终皆举(谋虑)之,而后入焉(入,指入言于上)。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荀文子认为,谋划一件事情,应当对于事情的全面情况有所了解,考虑到始、中、终三变,然后才能提出建议,付诸实行。如果对事情的原尾并不了解,就不能无知妄说,轻率地去提出自己的意见。从晋军中听到的消息并不全面,因此不同意报告齐王。

后以“一问三不知”用为俗语,泛指本无所知或故作不知。《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在小说或戏曲中,有时“三不知”作“突然”解。《醒世姻缘》二五:“正好好的,三不知又变坏了。”

三不知 成语接龙

【顺接】:知恩图报 知人之明 知错即改 知微知彰 知心赏音 知书识礼 知时识务 知机识窍 
【顺接】:白首相知 见仁见知 言者不知 半面之知 格物致知 不得而知 你知我知 故交新知 
【逆接】:事不过三 连二并三 李四张三 至再至三 足刖过三 破二作三 两两三三 举隅反三 
【逆接】:三千威仪 三寸犹在 三大纪律 三朝元老 三元白法 三姑六姨 三头六证 三面网开 


 查看:「三不知」的典故、三不知成语故事
 查看:「三不知」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