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芒刺在背

【成语】:芒刺在背
【拼音】:máng cì zài bèi
【简拼】:mczb
【解释】:芒刺:细刺。象有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出处】: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犹如~。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27章:“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犹如~。”
【近义词】:如坐针毡六神无主坐立不安
【反义词】:泰然自若若无其事悠悠自得
【语法】:作定语、宾语;用于感知动词后

芒刺在背 典故或故事

    芒刺,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芒刺扎在人的后背,比喻人的心情畏忌不安。典出《汉书·霍光传》。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大臣。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武帝时,任奉车都尉。昭帝年幼即位,霍光与桑弘羊等同受武帝遗诏辅政,任大司马大将军,封博陆侯。昭帝死,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又废刘贺,迎立宣帝。霍光前后执政20余年,族党满朝,权倾内外。刚即位的汉宣帝刘询对霍光十分畏忌,在参加拜谒高祖庙的仪式上,霍光陪宣帝同乘一辆车,宣帝极为害怕,坐立不安,如同芒刺扎在后背上。后来由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陪宣帝乘车,宣帝就混身放松,毫不拘谨,感到从容安适了。到了霍光死去,霍氏家族竟遭灭门之祸。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威震主上的权臣不会长久,霍家的灭门之祸在陪宣帝乘车时就萌生了。”后以“芒刺在背”、“负芒”等比喻极度不安,亦作咏权臣遭忌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68《霍光传》2958页:“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例句】:

    唐·姚思廉《梁书·张缵传·南征赋》:“历祖宗之明君,犹负芒于盛主。” 唐·李百药《北齐书·颜之推传》:“嗣君听于巨猾,每凛然而负芒。” 唐·李百药《北齐书·王昕传》:“殿下仓卒所行,非复人臣之事,芒刺在背,交戟入颈,上下相疑,何由可久。” 唐·王绩《赠梁公》:“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唐·贯休《行路难》之五:“我闻忽如负芒刺,不独为君空叹息。” 五代·晋·刘昫《旧唐书·崔日用传》:“常谓人曰:‘吾一生行事,皆临时制变,不必重专守始谋,每一念之,不觉芒刺在于背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20回:“后得曹操,以为社稷之臣;不意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25:“三个不知文墨礼让,在朝廷横行,视君臣如同草木。景公见三人上殿,如芒刺在背。”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8:“他的洋布有什么好?偏要买他的,难道我们中国自己织的布,穿在身上就有甚芒刺在背?”

芒刺在背 成语接龙

【顺接】:背河一战 背驰于道 背本就末 背义负信 背乡离井 背山起楼 背本趋末 背故向新 
【顺接】:压肩迭背 睟面盎背 死记硬背 扬州鹤背 鲽离鹣背 寻诗驴背 麻姑搔背 汗出沾背 
【逆接】:细入毫芒 作作生芒 射斗光芒 小试锋芒 剖毫析芒 口角锋芒 崭露锋芒 初露锋芒 
【逆接】:芒鞋心事 芒鞋草履 芒刺在躬 芒然自失 芒屩易米 芒刺之疑 芒寒色正 芒刺在背 


 查看:「芒刺在背」的典故、芒刺在背成语故事
 查看:「芒刺在背」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