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卖剑买牛

【成语】:卖剑买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简拼】:mjmn
【解释】: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椟。”
【示例】:惟有躬耕差可为,~悔不早。 宋·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诗
【近义词】:偃武修文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反义词】:投笔从戎南征北战东征西讨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停止战争

卖剑买牛 典故或故事

    卖掉刀剑,购买耕牛,指弃武务农,事见《汉书·循吏传》。汉宣帝时,渤海各郡闹饥荒,农民纷起造反。宣帝任命龚遂为渤海太守前去治理弹压。龚遂决定采取安抚政策,他赴任后,看到当地民风追求奢侈,人们喜欢经商、游侠等事,而不从事农业生产。龚遂以身作则,带头节俭,鼓励百姓耕种农桑,下令郡内每一口人要种一棵榆树,栽上百棵(xiè械,同“薤”,植物菜)、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口猪、五只鸡。龚遂看到佩带刀剑的百姓,就让他们卖掉刀剑,去买耕牛。督促百姓耕作,春播秋收,很快使渤海郡富庶起来,地方也就安定太平了。后以此典咏地方官员劝民务农,提倡生产;或述改业归农之意。

【出典】:

    《汉书》卷89《循吏传·龚遂传》3639、3640页:“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例句】:

    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凶兵铸农器,讲殿降书帷。” 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唐·张祜《悲纳铁》:“长闻为政古诸侯,使佩刀人尽佩牛。” 宋·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易牛以宝剑,击壤胜弹铗。”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宋·黄庭坚《答永新宗令寄石耳》:“佩刀买犊剑买牛,作民父母今得职。” 宋·陆游《答吴提官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戴笠,尚永记于交盟。” 宋·陆游《游近村》:“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郑厚卿》:“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宋·陈亮《贺新郎·怀辛幼安》:“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 金·元好问《示崔雷诗社诸人》:“卖剑买牛真得计,腰金骑鹤恐非才。” 元·朱庭玉《青杏子·归隐》:“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明·高启《送宿卫将出守邓州》:“好劝诸年少,春来卖剑耕。” 明·李梦阳《送李中丞赴镇》:“屯田金城古不谬,卖剑渤海今其时。” 清·赵翼《军事将蒇余归有日矣诗以志喜》:“至此始知龚渤海,卖刀买犊是奇功。” 民国·赵尔巽《清史稿·迈柱传》:“上谕曰:‘所奏深得卖刀买犊之意。环刀、标枪,自当收缴,可顺其愿,不宜强迫。’”

卖剑买牛 成语接龙

【顺接】:牛山哀泣 牛女佳期 牛眠龙绕 牛高马大 牛童马走 牛渚泛舟 牛刀百里 牛刀小邑 
【顺接】:亡羊得牛 丙吉问牛 志冲斗牛 版筑饭牛 归马放牛 幸可饮牛 函谷骑牛 气吞斗牛 
【逆接】:现贩现卖 炒买炒卖 公买公卖 倒买倒卖 强买强卖 热炒热卖 赔本买卖 董永自卖 
【逆接】:卖官鬻狱 卖空买空 卖嘴料舌 卖野人头 卖零工夫 卖爵鬻子 卖头卖脚 卖浆屠狗 


 查看:「卖剑买牛」的典故、卖剑买牛成语故事
 查看:「卖剑买牛」在《汉语词典》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