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既来之,则安之
【拼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简拼】:jlzzaz
【解释】: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出处】:《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示例】:但~,姑且住下再说。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近义词】:随遇而安
【反义词】:来无影,去无踪
【语法】:作状语;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心
【英文】:since we are here,we may as well stay and make the best of it
【日文】:乗りかかった舟(ふね)

既来之,则安之 典故或故事

    来,原指招徕。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来了之后,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春秋末年,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打算向鲁国边境上的一个附庸小国颛臾用兵,以扩大自己地盘。季氏家臣冉有和子路向孔子报告了这件事并为季孙氏行动加以辩解。孔子立即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并说古代诸候和大夫都不怕财富少,而怕不平均,不怕穷而怕不安定。如果能做到这些,即使远方人不信服,也不用武力攻打,而是用仁义感化招徕他们,如果已来投奔,就要设法让他们安顿下来,现在你们作季氏家臣,不但不能使远方人民受感化而前来投奔,反而在内部掀起战争。我担心季氏所忧虑的不在于颛臾这个小国,却在宫廷之内啊!

【出典】:

    《论语·季氏》:“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例句】:

    元·吴昌龄《张大师》第一折:“你原来是桂花仙子……既来之,则安之。仙子请坐,容小生递一杯酒咱。仙子满饮此杯。”

既来之,则安之 成语接龙

【顺接】:之死糜它 之乎也者 之死不渝 之楚顾北 之罘朱雁 之死靡他 之乎者也 之死靡它 
【顺接】:一笑了之 鸜之鹆之 引而伸之 等而下之 一理贯之 望然去之 计无所之 间一为之 
【逆接】:既成事实 既往不咎 既得利益 既明且哲 既冠之年 既寿永昌 


 查看:「既来之,则安之」的典故、既来之,则安之成语故事
 查看:「既来之,则安之」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