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杞妻哭城

【成语】:杞妻哭城
【拼音】:
【简拼】:
【解释】:

【典源】 汉·刘向《列女传》:“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十日一作“七日”。《孟子·告子下》汉·赵岐注:“杞梁,杞殖也,齐大夫死于戎事者。其妻哭之哀,城为之崩。”唐·佚名《琱玉集》:“一云杞良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 因何在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往作所,主典怒其逃走,乃打煞之,并筑城内。超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闻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号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

【今译】 春秋齐庄公时大夫杞梁 (一作杞殖) 战死,齐庄公路遇其妻,即使人在路上向她吊唁。杞妻认为应在室中,不可郊吊。于是庄公回车,去其家中吊唁成礼。杞妻无子,又没有近亲,因而去城下抚其夫之尸痛哭,十分哀伤,连路过的人都为她流泪,十天而城也哭崩了。又一说杞良在秦始皇时北筑长城,因不堪劳苦而逃走,躲在孟超家后园树上。孟超女仲姿正在池中洗浴,问他是何人。杞良告诉了她躲藏的原因,仲姿因杞良看见她身体,二人于是结成夫妇。然后杞良又去筑城,主管官吏恼恨他逃走,将杞打死。尸体筑在城内。孟超派仆人去替换杞良,才知杞良已死。仲姿闻知后,赶去向着长城放声号哭,将长城哭崩,现出杞良的尸骨。这一故事起源很早,经历代不断演化,最后演变为孟姜女哭其夫范喜良,而哭倒长城的故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悲愤哀伤,情意真挚,感发出惊人壮举。

【典形】 崩城、崩杞妇城、长城哭崩、城崩、坏长城、哭倒长城、哭坏杞梁城、杞妇、杞妻、杞妻哭梁、杞妇哀、杞梁妻、杞妻崩雉、杞梁贞妇。

【示例】

〔崩城〕 三国 · 曹植 《求通亲亲表》:“崩城陨霜,臣初信之,以臣心况,徒虚语耳!”

〔崩杞妇城〕 清·黄景仁《栋鄂烈妇挽诗》:“九泉誓共郗生穴,一恸真崩杞妇城。”

〔长城哭崩〕 唐·周朴《塞上行》:“长城哭崩后,寂寞至如今。”

〔城崩〕 明·李东阳《杞梁妻》:“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良骨出土。”

〔坏长城〕 明·汤显祖《紫钗记》:“若是你走阴山命不佳,俺拼了坏长城哭向他。”

〔哭倒长城〕 元 · 关汉卿 《窦娥冤》:“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

〔哭坏杞梁城〕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一:“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杞妇〕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

〔杞妻〕 唐·李白《东海有勇妇》:“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杞妻哭梁〕 三国·曹植《黄初六年令》:“邹子囚燕,中夏霜下; 杞妻哭梁,山为之崩。”


杞妻哭城 成语接龙

【顺接】:城门所殃 城中桃李 城是人非 城北徐公 城如道济 城市贫民 城府深沉 城社狐狸 
【顺接】:汉尉旧城 衆心成城 解语倾城 众心成城 绥降筑城 价等连城 野战攻城 枉死罗城 
【逆接】:杞梓连抱 杞妇哭夫 杞妇崩城 杞妻哭城 杞国忧天 杞梓之才 杞国之忧 杞宋无征 


 查看:「杞妻哭城」的典故、杞妻哭城成语故事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