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卷五] 痈疽八十五
痈疽只是热胜血。六阳经,六阴经,有多气少血者,有少气多血者,有多气多血者,不可一概论也。若夫要害处近虚怯薄处,前哲已曾论及。惟分经之言未闻,诸经惟少阳厥阴经生痈疽,理宜预防,以其多气少血,肌肉难长,疮久未合,必成死症。遽用驱毒利药,以伐其阴分之血,祸不旋踵。阳滞于阴,脉浮洪弦数;阴滞于阳,脉沉细弱涩。阳滞以寒治之,阴滞以热治之。人中年以后,不可生痈,才有痛肿,参之脉证,但见虚弱,便与滋补气血,可保终吉。若用寻常驱热拔毒纾气之药,虚虚之祸,如指诸掌。内托之法,河间治肿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多浮,病在皮肉,非气盛则必侵于内,急须内托以救其里,宜复煎散,除温散郁,使胃气和平。如或未已,再煎半料饮之。如大便秘及烦热,少服黄连汤。如微利及烦热已退却,与复煎散半两。如此,使荣卫俱行,邪气不能内伤也。然世俗多用排脓内补十宣散,若用之于此小疮与冬月时令即可。若溃疡于夏月用之,其桂朴之温散,佐以防风、白芷,吾恐虽有参、,难为倚仗。一妇年七十,形实性急而好酒,脑生疽,才五日,脉紧急且涩,急用大黄酒煨细切,酒拌炒为末。又洒拌人参炒,入姜煎,调一钱重。又两时再与。得睡而上半身汗,睡觉病已失。此内托之意。又一男子,年五十,形实色黑,背生红肿,及胛骨下痛,其脉浮数而洪紧,食亦呕。正冬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黄柏、生附、栝蒌子、甘草节、羌活、青皮、人参、黄芩、半夏、生姜,六帖而消。此正内托之法,非《精要》内托散、乳香、绿豆等药。想此方专为服丹石而发疽者设,不因丹石而发,恐非必用宽肠痈,大肠有痰积死血流注,桃仁承气汤加连翘、秦艽。近肛门破入风者难治,防风之乳痈,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遏,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阳明之血沸腾,故热甚而化脓。亦有所之子,膈有滞痰,口气热,合乳而睡,热气所吹,遂生结核。于初起时,便须忍痛,揉令稍软,吮令汁透,自可消散。失此不治,必成痈疖。治法∶疏厥阴之滞,以青皮;清阳明之热,细研石膏;行污浊之血,以生甘草之节;消肿导毒,以栝蒌子,或加没药、青橘叶、皂角刺、金银花、当归。或汤或散,或加减,随意消息,须以少酒佐之。若加以艾火两三壮于肿处,其效尤捷。不可辄用针刀,必至危困。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昕夕累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以其疮形嵌凹似岩穴也。不可治矣。若于始生之际,便能消释病根,使心清神安,然后施之治法,亦有可安之理。
乳痈方。
青皮栝蒌橘叶连翘桃仁皂角刺甘草节(破多加参、)上以水煎。入酒服。
乳痈奶劳肿
石膏()桦皮(烧)栝蒌子甘草节青皮上以水煎服。
治乳有核
南星贝母甘草节栝蒌(各一两)连翘(半两)上以水煎。入酒服。
又方
人参黄川芎当归青皮连翘栝蒌白芍甘草节乳岩小破,加柴胡、川芎。上以水煎,入酒服。
乳硬痛
没药(一钱)甘草(三钱)当归(三钱)上作一服,水煎,入酒少许,热饮。
吹奶。
金银花大荞麦紫葛藤(等分)上以醋煎。洗患处立消。如无下二物,只金银花亦可。
乳栗破少有破,必大补。
人参黄白术当归川芎连翘白芍甘草节上以水煎服。
附骨痈
热在血分之极细,初觉,先以青皮、甘草节。后破当养血。初腿肿,以人参、黄连、茯苓各二钱,栝蒌子四十八粒,作二帖,入竹沥,热饮之。
治环跳穴痛不已,防生附骨疽。
以苍术佐黄柏之辛,行以青皮,冬月加桂枝,夏月加条子芩,体虚者加牛膝,以生甘草为使,大料煎。入姜汁带辣,食前饮之。病深者恐术、柏、桂枝十数帖,发不动,加少麻黄,二三帖又不动,恐痈将成矣。急掘地坑,以火红,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上,以被席围抱下截,使热气重蒸,腠理开,气血畅而愈。
铁围散
治痈疽肿毒。
乳香没药(半两)大黄黄柏黄连南星半夏防风皂角刺木鳖子栝蒌甘草节草乌阿胶上为末,醋调成膏。砂石器内火熬黑色,鹅翎敷之。
围药诸般痈疽,敷上消散。
乳香没药大黄连翘黄芩黄连黄柏南星半夏防风羌活栝蒌阿胶上研为细末,好醋煎黑色成膏。寒者热用,热者寒用。
围药铁井栏
贝母南星(各七钱)连翘五倍子经霜芙蓉叶(各一两)上碾为细末。用水调敷四向肿处,止留中间一窍出毒瓦斯。
隔皮取脓法
驴蹄(细切,一两)荞麦面(一两)白盐(半两)草乌(四钱,去皮)上为末,水调作饼子,慢火炙微黄色,出火毒,研末,醋调成膏。用白纸摊贴患处,水自毛孔而出,其肿自退。
骑马痈用大粉草带节四两,长流水一碗,以甘草淬焙水尽为末,入皂角炭少许,作四服,汤调顿服效。
又方
甘草节、白芷、黄连,破者龙骨、枯矾、赤石脂并用。
敷疽疖方
草乌黄连紫荆皮白芷大黄芙蓉皮朴硝糯米(各等分)上为末,蜜水调敷。如疮盛,以蜜调雄黄末,围定疮穴,大小前后敷前药末。
一人肛门生疖,久不收口,有针窍三孔,劳力则有脓。
黄条芩连翘秦艽上为末,神曲糊为丸。
取朽骨,久疽及痔漏者有之。
取乌骨鸡胫骨,以上等雌黄实之,盐泥固济,火通红,取出地上,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细,饭丸如粟大。以纸捻送入孔中窍内,更用膏药贴之。
便毒
山栀子大黄乳香没药当归(五分)栝蒌仁(三钱)代赭石(一钱)上作一服煎。
又方
木鳖子大黄栝蒌桃仁草龙胆上咀。浓煎,露星月一宿,清早温服,立愈。
又方,白僵蚕、槐花为末,酒调服,一方加酒大黄。
附方
消毒饮
治便毒初发,三四日可消。
皂角刺金银花防风当归大黄甘草节栝蒌仁(等分)上咀。水酒各半煎,食前温服。仍频提掣顶中发《机要》
内托复煎散
痈疽托里健胃。
地骨皮黄芩茯苓白芍人参黄白术桂甘草防己当归(各一两)防风上咀。先以苍术一斤,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术,入前十二味,再煎,至三四盏,取清汁,分三四次,终日饮之。又煎苍术渣渣,根据前又煎前十二味渣,分饮之。
内疏黄连汤
治疮皮色肿硬,发热而呕,大便闭,脉洪实者。
黄连芍药当归槟榔木香黄芩栀子薄荷桔梗甘草(各一两)连翘(二两)大黄(二两半)上咀。每服一两,入姜煎。
[卷五] 疔八十六
疔,用针刀镞破头上,以蟾酥敷之。后用绿豆、野菊、莎末,酒调饮,醉睡,觉即定痛热除,不必去疔自愈也。
治一切疔疮,用紫梗菊花根茎叶皆可,研碎取汁,滴口中饮之。瘰,血气痰热,以牡过为末,玄参捣膏为丸,桑椹黑熟者捣汁熬膏,汤调服。红者晒干为末,汤调服。师云∶大田螺连肉烧灰存性为末,入麝香少许,湿则干敷,干则油调敷。夏枯草,大能散结气,而有
入方
治瘰。
海藻(洗去砂土晒干)昆布(揉去土同上二味先研为末)何首乌(木臼捣为末)皂角刺(炒令黄色)公蛇蜕(树上或墙上是雄,用一条。平地上者是雌)上五味为细末,和匀一处。猪项下刀口肉烧熟,蘸前药末吃。食后倒患处眠一伏时。每核灸七壮,口中觉烟起为度,脓尽即安。初生起时灸曲池,男左女右。
附方
《宝鉴》
保生挺子
治疔疮、背疽、瘰,一切恶疮。
金脚信雄黄砂(各二钱)麝(一钱)轻粉(半大匣半大)巴豆(四十九粒,文武火炒研)上为极细末。用黄蜡五钱溶开,将药和成挺子,冷水浸,少时取出,旋丸捏作饼子,如眼大。将疮头拨开,安一饼子,次用神圣膏贴。后服托里散,若疮气入腹危者,服破棺丹。
神圣膏
治一切恶疮。
当归本(各半两)没药(二钱)黄丹黄蜡(各二两)乳香(二钱)琥珀(二钱半)胆矾粉霜(各一钱)白胶香(二两)清油(二斤)木鳖子(五十个,去皮)巴豆(十五个,去壳)槐枝柳枝(各一百二十条)上作一处,先将槐枝、柳枝下油内熬焦,取出不用。后下余药,熬至焦黑,亦漉出不用,将油澄清,下黄丹再熬成膏,用绯帛摊之,立效。
《千金》
托里散
治疔疮发背,一切恶肿。
官桂人参甘草川芎白芷芍药(各一两)木香没药(各三钱)乳香(二钱)当归(半两)连翘(一两二钱)黄(一两半)防风桔梗浓朴(各二两)上十五味为细末。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三二沸,和渣
破棺丹
治疮肿,一切风热。
大黄(二两,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茶清温酒任化下。童便半盏研化服,亦得。
太乙膏
治子疮神效。
脑子(一钱,研)轻粉乳香(各二钱研)麝香(三钱,研)没药(四钱,研)黄丹(五两)上用清油一斤,先下黄丹熬,用柳枝搅。又用憨儿葱七枝,先下一枝熬焦,再下一枝,葱尽为度。下火不住手搅,觑冷热得所,入脑子等药搅匀,瓷器盛之,用时旋摊。
克效散
治子疮。
官桂砂(各半钱)赤小豆粳米(各四十九粒)斑蝥(四十九个,不去翅足)上五味,研为末。初服一字,次服二字,次服三字,次服四字,煎商陆根汤送下,空心服,小便淋沥为效。如恶心呕吐黄水,无妨。瘰日日自消矣。
玉烛散
治瘰,和血通经,服之自消。日进一服,七八日取效。方见妇人类。
东垣升阳调经汤
治瘰绕颈,或至颊车,此皆出足阳明胃经中来。若疮深远,隐曲肉底,是足少阴肾经中升麻(八钱)葛根草龙胆(酒制)酒芩莪术(酒洗,炒)三棱(酒炒)甘草(炙)黄连(酒洗)洗,炒,一两)上另秤一半作末,炼蜜为丸绿豆大。每服百余丸。一半作。
咀,每服五钱。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钱,水二盏,先浸半日,煎至一盏,去渣,临卧热服。足高去枕仰卧,噙一口,作十次咽下,留一口在后送下丸药。服毕,其卧如常。
[卷五] 金汤疳癣诸疮八十七
金疮五倍子、紫苏等分。
又方
白胶香三钱,龙骨一钱。
金疮狗咬。
五月五日午时,用陈锻石一斤,捣为末,韭一斤,捣汁,和成饼,阴干为细末。敷之。
治阳证肿毒并金疮。
大粉草锉细,用竹筒一段,割去青,两头留节,节上开一窍,入粉草在内。满后,用油灰塞孔窍,从立冬日放粪缸内,待立春先一日取起,竖立在有风无日阴处二十一日,多最好。却破竹取草为细末,用敷金疮。干者水调。
火烧桐油(二钱)水(二钱)上二件,以桃柳枝不住手搅成膏,再入少水溶。外用猫儿肚底毛细剪掺上。
汤浇以淋了茅三次灰渣敷患处。
汤火疮腊月猪胆,涂黄柏,炙干为末,傅之。
疮
乳香没药水银当归(各半两)川芎贝母黄丹(二钱半)真麻油(五两)上咀。除黄丹、水银外,先将余药用香油熬黑色,去渣
又方
龙骨(生用)血竭赤石脂(共一两)头发(如指大)黄蜡(一两)白胶香香油(不拘多少上件,先以香油煎头发三五沸,去发,入黄蜡、白胶香,却入龙骨、血竭、赤石脂搅匀安在水盘内。候冷取起,以瓷器盛之。每遇一疮,捻作薄片,贴疮口,以竹箬贴在外。三日后翻过再贴。仍服活血药。
又方
用砂糖水煎冬青叶三五沸,捞起,石压平,将叶贴疮上,日换二次。
又方
以头垢烧灰,和枣肉,捣作膏。先以葱椒叶煎汤洗净,用轻粉掺上,却以前膏,雨伞纸摊贴之。
又方
地骨皮(一两)白蜡(半两)甘草节(半两)上以香油入地骨皮、甘草节,文武火熬熟,去渣,入黄丹一两半,紧火熬黑提起,白纸摊贴之,次用冬青叶醋煎过,以药贴之。
杖疮疼
黄柏、生地黄、紫荆皮,皆要药。热血作痛,凉血、去瘀血为先,须下鸡鸣散之类。生地黄、黄柏为末,童便调敷,或加韭汁。不破者,以韭菜葱头舂碎炒热贴。冷则易。膏药,紫荆皮、乳香、没药、生地黄、黄柏、大黄之类。
又方
用大黄、黄柏为末,生地黄汁调敷,干即再敷。
又方
野生苎麻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擂,敷疮上,神效。伤重多用盐。
癣疮
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浮萍、皂角刺。又紫苏、樟树、苍耳、浮萍煎汤洗。
又方
浮萍(一两)苍耳苍术(二两)苦参(一两半)黄芩(半两)香附(二钱半)上为末,酒糊丸。
又方
芦荟大黄轻粉雄黄蛇床子槿树皮槟榔上为末。先刮癣,用米醋调药末涂之。
又方
芦荟(研,三钱)江子(去壳,十四粒)蓖麻子(去壳,十四粒)斑蝥(七个,去翅、足)白蜡上以香油二两,熬江子、蓖麻、斑蝥三药,以黑为度。去药,入蜡并芦荟末在内,用瓷罐盛贮。微微刮癣令破,以油涂上。过夜略肿,即愈。
下疳疮
蛤粉蜡茶苦参密陀僧上为末。河水洗净,腊猪油调敷。兼治疮。
又方
米泔水洗疮净。用头发,以盐水洗净,去油,再用清汤洗,晒干烧灰,敷疮上,实时生
附方
冰霜散
治火烧燎损伤,油热浇伤,皮烂肉大痛。
寒水石(生)牡蛎()明朴硝青黛(各一两)轻粉(一钱)上为末。新水调或油调,湿则干贴痛处,立止如神。
圣粉散
治下注疳疮,蚀臭腐烂,疼痛不可忍者。
黄柏(蜜炙)密陀僧黄丹高末茶乳香(各三钱)轻粉(一钱半)麝(少许)上为末。用葱汤洗疮后次贴此药。兼治小儿疳疮。
下疳疮洗药
黄连黄柏当归白芷独活防风朴硝荆芥上等分,水煎,入钱五十文,乌梅五个,盐一匙,同煎,温洗,日五七次。用下药敷∶木香槟榔黄连铜青轻粉枯矾螵蛸麝(各等分两)上为极细末。洗后,至夜敷上。
[卷五] 妇人八十八
妇人经水过期,血少也,四物加参、术;带痰,加南星、半夏、陈皮之类。经水不及期而来者,血热也,四物加黄连。过期,紫黑有块,亦血热也,必作痛,四物加香附、黄连;过期,淡皮、之玄胡物、玄多服之,肥人不及日数而多者,痰多血虚有热,亦用前丸,药中更加黄连、白术丸服。血枯经闭者如用,以姜汁炒。肥胖饮食过度之人,而经水不调者,乃是湿痰,宜苍术、半夏、滑石、茯苓、白术、香附、川芎、当归。临经来时肚痛者,四物汤加陈皮、玄胡索、牡丹、甘草。痛甚者,豆淋酒;痛缓者,童便煮莎,入炒条芩末为丸。经水去多不能住者,以三补丸加莎根龟板、金毛狗脊。阴虚,经脉久不通,小便涩,身体疼痛,以四物加苍术、牛膝、陈皮、生甘草。又用苍莎丸加苍耳、酒芍药为丸,就煎前药吞下。
入方
治经水过多。
黄芩(炒)白芍(炒)龟板(炙,各一两)黄柏(炒,三钱)椿树根皮(七钱半)香附子(二钱上为末,酒糊丸。空心温酒或白汤下,五十丸。
又方
治积痰伤经不行,夜则妄语。
栝蒌子(一两)黄连(半两)吴茱萸(十粒)桃仁(五十个)红曲(二钱)砂仁(三两)上为末,生姜汁化炊饼为丸桐子大。服百丸,空心。
又方
治一切瘀血为痛。
香附(四两,醋煮)瓦楞子(,二两,醋煮一昼夜)桃仁(二两)牡丹皮大黄(熟蒸)当归(各一两)川芎红花(各半两)上为末,蒸饼丸如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五十丸。
附方
四物汤
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
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等分)上以水煎服。加减于后∶若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烦疼,渐瘦,生潮热,脉微数,本方去地黄、芎,加泽兰叶三倍,甘草半分;经候过多,本方去熟地黄,加生地黄,或只加黄芩、白术;经行身热,脉数,头昏,本方加柴胡、芩;经行微少,或胀或疼,四肢疼痛,加延胡、没药、白芷与本方等,淡醋汤调下末子。经候不调,心腹痛,只用芎、归二味,名君臣散。气冲经脉,故月事频并,脐下多痛,加芍药;经欲行,脐腹绞痛,加玄胡、槟榔、苦楝,炒木香减半;经水涩少,加葵花、红花;经水适来适断,或有往来寒热,先宜服小柴胡汤,后以四物和之;经候过而作痛,血气俱虚也,宜本方对四君子汤服之。
治经事过期不行。
玄胡索(一钱)香附枳壳(各半钱)上为末,杜牛膝捣汁半钟,空心调服。
交加地黄丸
治经水不调,血块气痞,肚腹疼痛。
生地黄(一斤)老生姜(一斤)玄胡索当归川芎白芍(二两)没药木香(各一两)桃仁(去皮尖)人参(各一两半)香附子(半斤)上先将地黄、生姜各捣汁,以姜汁浸地黄渣,地黄汁浸渣,皆以汁尽为度,次将余药为末,共作一处,日干,同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空心服五十丸,姜汤下。
当归散
治经脉不通。
当归穿山甲(灰炒)蒲黄(各半两,炒)辰砂(一钱)麝香(少许)上为末。酒调服二钱。
琥珀散
治月水不通,心膈迷闷,腹脏撮痛。
台乌(二两)当归莪术(各一两)上为末。空心温酒调二钱,以食压之。产后诸疾,炒姜酒调下。
通经丸
治妇人室女,经候不通,脐腹疼痛,或成血瘕。
川椒(炒)莪术干漆(炒烟尽)当归青皮干姜大黄(煨)桃仁(去皮尖,炒)川乌(炮)桂心(各等分)上为末,将一半用米醋熬成膏子,和余药成剂,臼中杵之,丸如桐子,阴干。每服三五十丸,醋汤下。严氏方无川乌,有红花。
红花当归散
治妇人血脏虚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行,时作痛腰胯重疼,小腹坚硬,及室女经水不行。
红花当归尾紫葳(即凌霄花)牛膝甘草(炙)苏木(各三两)白芷桂心(一两半)赤芍(九两)刘寄奴(五两)上为末。空心热酒调三钱服。一名凌霄花散。
导痰汤
见痰类。
三补丸
见诸虚类。
苍莎丸
见咳嗽类。
越鞠丸
见六郁类。
[卷五] 崩漏八十九
血崩,东垣有治法,但不言热,其主在寒。学人宜寻思之。急则治其标,用白汤调百草霜末,甚者用棕榈灰。后用四物汤加炒干姜调理。因劳者,用参带升补药;因者,用干姜;因热者,黄芩;崩过多者,先用五灵脂末一服,当分寒热。盖五灵脂能行能止,紫色成块者热,以四物汤加黄连之类。妇人血崩,用香附白芷丸服。气虚血虚者,皆以四物汤加参、。漏下乃热而虚,四物加黄连。崩中白带,用椒目末,又用白芷、锻石炒去灰末,茜草少许,粥丸服。一方,用生狗头骨烧灰存性,或酒调服,或入药服。一方,五灵脂半生半炒为末酒调服。经血逆行,或血腥,或吐血,或唾血,用韭菜汁服效。夫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血气俱虚故也。二脉为经脉之海,血气之行,外循经络,内荣脏。若气血调适,经下根据时。若劳动过极,脏腑俱伤,冲任之气虚,不能约制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治宜当大补气血之药,举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药,治其心,补阴泻阳,经自止矣。
附方
小蓟汤
治崩中不止。
小蓟茎叶(研取汁,一盏)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上三件,入水一盏煎,温服。
荆芥散
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
用荆芥穗,于灯盏多着灯心,好麻油点灯,就上烧荆芥焦色。
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下。
又方
芥叶(如鸡子大)阿胶(半两)干姜(一钱)上为粗末。用水五盏,先煮艾姜,后入胶烊消,分作二服,空心。
如圣散
治妇人血出崩。
棕榈灰乌梅(各一两)干姜(一两五分,并烧灰存性)上为末。每服二钱,乌梅酒调下,空心。
凉血地黄汤
治妇人血崩,是肾水月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
黄芩荆芥蔓荆子(各一分)黄柏知母本细辛川芎(各二分)黄连羌活柴胡升麻防风(各三分)生地黄当归(各五分)甘草(一钱)红花(炒,少许)上作一服,水煎,空心稍热服。
[卷五] 带下九十
带下,赤属血,白属气。主治燥湿为先。漏与带,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无人知此。只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气,下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仍用丸子(一本作瓦楞子)。又云∶赤白带下皆属血,出于大肠小肠之分。肥人多是湿痰,海石、半夏、炒黄柏、滑石、椿皮、川芎、海石如无海石,以蛤粉亦可。一方,有青黛作丸子服。赤白带下,炒黄荆子为末,酒调下二钱,或米汤亦可,又治心痛。罗先生法,或十枣汤,或神佑,或玉烛散,皆可服。实者可行,虚者不可峻攻。血虚者,加减四物汤;气虚者,参、术陈皮间与之;湿胜者,用固肠丸;相火动者,于诸药中少加黄柏;滑者,加龙骨、赤石脂;滞者,加葵花(葵花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赤带;)性燥者,加黄连;痰气带下者,苍术、香附、滑石、蛤粉、半夏、茯苓丸服。寒月少加干姜,临机应变。必须断浓味。
入方
良姜芍药黄柏(二钱,各炒成灰)椿树根皮(一两半)上为末,粥丸。每服四五十丸,空心。
又方
一妇人白带兼风痛。
半夏茯苓川芎陈皮甘草苍术黄柏(酒炒)南星牛膝(酒洗)治妇人上有头风鼻涕,下有白带。
南星苍术柏皮(炒)滑石半夏川芎辛夷牡蛎粉(炒)酒芩上咀。水煎,去渣
又方
治白带。
龟板(炙)枳子(各二两)黄柏(炒,一两)白芍药(七钱半)香附(半两)干姜(炒,二钱半山茱萸苦参椿根皮(各半两)贝母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米汤下,五十丸。
又方
治赤白带下,或时腹痛。
龟板(酒炙,二两)黄柏(炒,一两)干姜(炒,二钱)枳子(二钱半)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日服二次。
又方
治妇人有孕,白带。
苍术(三钱)白芷(二钱)黄连(炒,二钱)黄芩(炒,三钱)黄柏(炒,一钱半)白芍(二钱半)椿根皮(炒,一钱半)山茱萸(二钱半)上为末,糊丸。空心温酒下,五十丸。
治结痰白带
先以小胃丹,半饥半饱,津液下数丸。候郁积开,却宜服补药。
白术(二两)黄芩(半两)红白葵花(二钱半)白芍(七钱半)上为末,蒸饼丸。空心煎四物汤下,三五十丸。
固肠丸
治湿气下利,大便血,白带,去脾胃陈积之疾。用此以燥其湿,亦不可单用,须看病作汤使。
椿根白皮(性凉而燥须炒用)上为末,酒糊丸服。
又方
椿根皮(四两)滑石(二两)上为末,粥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一百丸。
又方
治白带,因七情所伤而脉数者。
黄连(炒)扁柏(酒蒸)黄柏(炒,各半两)香附(醋炒)白芍白术(各一两)椿根皮(炒,三两)白芷(烧存性,三钱)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饮下。
又方
治赤白带,因湿胜而下者。
苍术(盐炒)白芍滑石(炒,各一两)枳壳(炒)甘草(各三钱)椿根皮(炒,二两)干姜(炮,二钱)地榆(半两)上为末,粥丸。空心米饮下一百丸。
〔附录〕赤白带者,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惫,感非一端。叔和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海将枯,津液复亡,枯干不能滋养筋骨。执剂之法,须以本部行经药为引用,为使。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卒热之气味药,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寒苦之药,泄其肺而救上热伤气。以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为佐,而益元气。此治之大法也。
附方
戴人玉烛散
治经候不通,腹胀或痛。
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芒硝大黄甘草上咀。生姜三片,煎服。
十枣汤
见胁痛类。
神佑丸
见中湿类。
[卷五] 产前九十一
产前当清热产血。产妇因火动胎,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条芩、香附之类为末调下。条芩,水中取沉者为佳。堕胎,乃气虚、血虚、血热。黄芩,安胎,乃上中二焦药,能降火下行。益母草,即茺蔚子,治产前产后诸病,能行血养血。难产可煎作膏,地黄膏、膝膏,皆可用。怀妊爱物,乃一脏之虚。假如肝脏之虚,肝气止能生胎,无余用也。又云∶不能荣其肝,肝虚故爱酸物。产前安胎,白术、黄芩为妙药也。条芩,安胎圣药也。俗人知,以为害而不敢用,反谓温热之药可养胎。殊不知产前宜清热,令血循经而不妄行,故养胎。胎热将临月,以三补丸加炒香附、炒白芍,蒸饼丸服。抑热,以三补丸,用地黄膏。有孕八九个月,必顺气,须用枳壳、紫苏梗。凡妊妇脉细匀,易产;大浮缓,火气散,难产。生产如抱舡过坝一般。
入方
固胎。
地黄(半钱)归身人参白芍(各二钱)白术(一钱半)川芎(五分)陈皮(一钱)黄芩(半钱甘草(三分)黄连(少许)黄柏(少许)桑上羊儿藤(七叶圆者)一本无芩上咀。每二钱,入糯米二十四粒,煎服。血虚不安者,用阿胶;痛者,用砂仁止痛,安胎行气故也。
束胎丸
第八个月可服。
炒黄芩(夏一两,春秋七钱半,冬半两)白术(一两,不见火)茯苓(七钱半,不见火)陈皮(三两,忌火)上为末,粥丸服。
达生散
又名束胎散。
大腹皮(三钱)人参陈皮(各半钱)白术芍药(各一钱)紫苏(茎叶,半钱)甘草(炙,二钱归身尾(一钱)上作一服,入青葱五叶,黄杨脑七个,此即黄杨树叶梢儿也。或加枳壳、砂仁,以水煎,食后服。于八九个月,服十数帖,甚得力。夏月加黄芩,冬不必加,春加川芎。或有别证,以意消息于后。
气虚,加参、术;气实,倍香附、陈皮;血虚,倍当归,加地黄;形实,倍紫苏;性急加黄连;有热,加黄芩;湿痰,加滑石、半夏;食积,加山楂;食后易饥,倍黄杨脑;有痰,加半夏;腹痛,加木香、桂。
又方
第九个月服。
黄芩(一两,酒炒,不宜凉药,怯弱者减半)白术(一两)枳壳(炒,七钱半)滑石(七钱半,临月十日前小便多者减此一昧)上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热汤下。多则恐损元气,气实人宜服。
又方安胎
白术黄芩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一本云∶用条芩一二两为末,每一钱或半钱,浓煎白术汤调下。每次用白术五七钱煎汤。
恶阻从痰治,多用二陈汤。
戴云∶恶阻者,谓妇人有孕恶心,阻其饮食者是也。肥者有痰,瘦者有热,须用二陈汤
入方
白术(不拘多少)上为末,水丸。随所好,或汤或水下。
子肿,湿多。
戴云∶子肿者,谓妇人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者是也。
入方
山栀子(炒,用一合)上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
《三因》
鲤鱼汤
治妊娠腹大,胎间有水气。
白术(五两)茯苓(四两)当归芍药(各三两)上细锉,以鲤鱼一头,修事如食法,煮取汁,去鱼不用。每服四钱,入鱼汁一盏半,姜七片,陈皮少许,煎至七分,去渣胎漏,气虚、血虚、血热,可服固孕之药。
戴云∶胎漏者,谓妇人有胎而血漏下者。
参术饮
治妊娠转胞。
四物汤加人参白术半夏(制)陈皮甘草上咀。入生姜煎,空心服。
附方
治胎动不安,已有所见。
艾叶阿胶当归川芎(各三两)甘草(一两)上每服五钱,水煎熟,下胶令烊,温服。
胶艾汤
损动胎,去血腹痛。
艾叶阿胶上二味,水煎服。
难产,气血虚故也。此盖九月十月之际,不谨守者有之,亦有气血凝滞而不能转运者。
临月时,服野天麻熬膏,白汤调下,油、蜜、小便和极匀,治难产。
入方
砂仁香附(醋煮)枳壳甘草上为末。汤调,又以香油、蜜、小便和匀各半盏,调益母草末。
催生
白芷(灰)百草霜滑石上为末。用芎归煎汤调下,或姜汁服。
天麻丸
易产。
天麻(即益母草六月间连根采阴干)上为末,不拘多少,炼蜜丸如圆眼大。临产时,温酒或白汤化一丸,能除产后百病。
附方
催生如圣散
黄葵花(不以多少,焙干)上为末。热汤调下二钱,神妙。或有漏血,胎脏干涩,难产痛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实时产下。如无花,只以蜀葵子烂研小半合,以酒调,尤妙。亦治打扑伤损。如胎死不下,煎红花,温酒调下。经验方∶用子四十九或三十粒。歌曰∶黄金内子三十粒,细研酒调能备急,命若悬丝在须臾,即令眷属不悲泣。
又方
蛇蜕(一条,全者)蚕蜕纸(一张,一方无)上入新瓮中,盐泥固济,烧存性为末。煎榆白皮调下一钱,三服,觉痛便产。
又方
治产难,兼治胞衣不下并死胎。
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成膏,涂脚心,胞衣即下,速洗去。不洗肠出,却用此膏涂顶上,肠自缩入,如神之妙。
又方
月兔头(一枚,烧灰)上为末。葱白汤调二钱,立生。
又方
治难产三日不下。
伏龙肝细研。每服一钱,酒调服之。又或吞鸡子黄三个,并少苦酒服之,立生。又或用赤小豆二升,水九升,煮取一升汁,入炙了明黄胶一两,同煎少时,一服五合。又用槐子十四又方∶当归为末,酒调方寸匕服。
胞衣不下取皂屋黑尘,研为细末。酒调方寸匕。
[卷五] 产后九十二
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一切病多是血虚,皆不可发表。产后不可用芍药,以其酸寒伐生发之气故也。产后血晕,因虚火载血上行,渐渐晕以韭叶细切,盛于有觜瓶中,以热醋沃之,急封其口,以觜塞产妇鼻中,可愈眩冒。产后中风,切不可作风治,必大补气血为主,然后治痰,当以左右手之脉,分其气血多少而治。产后中风,口眼斜,切不可服小续命汤。产后水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小佐苍术、茯苓,使水自利。
产后大发热,必用干姜,轻者用茯苓,淡渗其热,一应寒苦并发表之药,皆不可用,产后发热恶寒,皆属血虚。左手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恶寒发热腹痛者,当去恶血,腹满者不是。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者,无子当消,用麦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有子者,用木通、通草、猪蹄煎服。凡产后有病,先固正气。前条云∶产后大热,必用干姜。或曰∶用姜者何也?曰∶此热非有余之热,乃阴虚生内热耳。故以补阴药大剂服之。且干姜能入肺和肺气,入肝分引血药生血,然不可独用,必与补阴药同用。此造化自然之妙,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乎?产后脉洪数,产前脉细小涩弱,多死。怀孕者脉主洪数,已产而洪数不改者,多主死。
入方
产后补虚。
人参白术(一钱)茯苓归身尾陈皮川芎(各半钱)甘草(炙,三分)有热,加黄芩一钱,生姜三片。
上以水煎服。
产后消血块方
滑石(三钱)没药(二钱)血竭(二钱,如无以牡丹皮代之)上为末,醋糊丸。如恶露不下,以五灵脂为末,神曲丸、白术陈皮汤下。瓦楞子能消
又方
血竭五灵脂上为末。消产后血块,极好。
又方
治产后泄泻。
黄芩白术川芎茯苓干姜滑石陈皮炒芍药甘草(炙)上咀。水煎服。
又方
治产后恶露不尽,小腹作痛。
五灵脂香附(一方加蛤粉)上为末,醋糊丸。甚者入桃仁,不去尖用。
独行丸
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及治男子血气心腹痛,有孕者忌服。
五灵脂(去土,半炒半生)上为末,水丸,弹子大。每一丸,或酒或姜汤化下。
参术膏
治产后胞损成淋沥证。
人参(二钱半)白术(二钱)桃仁陈皮(各一钱)黄(一钱半)茯苓(一钱)甘草(炙,半钱上咀。水煎猪羊胞,后入药,作一服。
〔附录〕产后血晕者,皆由败血流入肝经,眼见黑花,头目旋晕,不能起坐,甚至昏闷不省人事,谓之血晕。用酒调黑神散最佳,切不可作中风治之。凡血晕皆血乘虚逆上凑心,故昏迷不省,气闭欲绝是也。古法有云∶产妇才分娩了,预烧秤锤,或江中黄石子,硬炭烧令通赤,置器中,急于床前以醋沃之,得醋气可除血晕。或以好醋久涂口鼻,乃置醋于傍,使闻器亦可。
附方
清魂散
治血迷血晕。
泽兰叶人参(各二钱半)荆芥(一两)川芎(半两)甘草(二钱)上为末。用温酒热汤各半盏,调一钱急灌之,下咽即开眼。
黑神散
黑豆(炒,半升)熟地黄当归肉桂干姜甘草白芍蒲黄(各四两)生地黄(别本上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酒各半调服。一名乌金散。
[卷五] 子嗣九十三
(附断子法)若是肥盛妇人,禀受甚浓,恣于酒食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躯脂满溢,闭塞子宫。宜行湿燥痰,用星、夏、苍术、台芎、防风、羌活、滑石,或导痰汤之类。若是怯瘦性急之人,经水不调,不能成胎,谓之子宫干涩无血,不能摄受精气。宜凉血降火,或四物加香附、黄芩、柴胡,养血养阴等药可宜。东垣有六味地黄丸,以补妇人之阴血不足。无子,服之者能使胎孕。出《试效方》。
断子法,用白面曲一升,无灰酒五升作糊,煮至二升半,滤去渣,分作三服。候经至前一日晚,次早五更,及天明,各吃一服,经即不(一无不字)行,终身无子矣。
[卷五] 小儿九十四
乳下小儿,常多湿热、食积、痰热伤乳为病,大概肝与脾病多。小儿易怒,肝病最多,大人亦然。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
小儿初生,未经食乳,急取甘草一寸,火上炙熟细切,置地上出火毒一时许,用水一小盏,熬至三分之一,去滓,用新绵蘸滴儿口中,令咽尽。须臾,吐痰及瘀血,方与乳食。年长知肤无病。
小儿急慢惊风,发热口噤,手心伏热,痰热,咳嗽痰喘,此类证并用涌法吐之。重剂瓜蒂散,轻剂用苦参、赤小豆末,须虾齑汁调服之。后用通圣散为末,蜜丸服。
间以桑树上牛儿,阴干焙末调服,以平其气。惊有二证,一者热痰,主急惊,当吐泻之;一者脾虚,乃为慢惊,所以多死,当养脾。急惊只用降火、下痰、养血;慢惊者,先实脾土,后散风邪,只用朱砂安神丸,更于血药中求之。
小儿蓦然无故大叫作发者,必死。是火大发则虚其气故也。
入方
黑龙丸
治小儿急慢惊风。
牛胆南星青礞石(焰硝等分,各一两)天竺黄青黛(各半两)芦荟(二钱半)辰砂(三钱僵蚕(半钱)蜈蚣(一钱半,烧存性)上为末,甘草煎膏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二丸,急惊煎姜蜜薄荷汤下,慢惊煎桔梗白术汤
治惊而有热者
人参茯苓白芍(酒炒)白术上咀。姜煎。夏月,加黄连、生甘草、竹叶。
附方
神圣牛黄夺命散
槟榔(半两)木香(三钱)大黄(二两,面裹煨熟,为末)白牵牛(一两,一半炒一半生用)黑牵牛(粗末,一半生用一半炒)上为一处,研作细末,入轻粉少许。每服三钱,用蜜浆水调下,不拘时候,微利为度。
通圣散
见斑疹类。
朱砂安神丸
见惊悸类。
瓜蒂散
见疽类。
疳病,或肚大筋青。
胡黄连丸
治疳病腹大。
胡黄连(五分,去果子积)阿魏(一钱半,醋浸去肉积)曲神(二钱去食积)麝香(四粒)炒黄连(二钱,去热积)上为末,猪胆汁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术汤送下。又云∶胡黄连丸十二粒,
五积丸
治小儿诸般疳积。
丑头末(一两)黄连(半两)陈皮(一两)青皮(半两)山楂(半两)上炒焦黑色为末,每用巴豆霜半钱,前药末半钱,宿蒸饼丸,麻子大。小儿二岁十丸,五更姜汤下,至天明大便泄为度,温粥补之。未利,再服三五丸。
乌犀丸
丑头末(三两)青皮(三两)使君子肉(七钱半)白芜荑(一钱半)鹤虱(五钱)芦荟(一钱,另研烧红醋淬)苦楝根皮(半两)上炒令焦黑色为末,曲丸麻子大。每三五十丸,米饮送下,食前量小儿大小加减。
黄龙丸
三棱(三两)黑角莪术(三两)青皮(一两半)山楂肉(七钱半)干姜(七钱半)上用曲丸麻子大,日晒干。食后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乌犀、黄龙间服,食前服乌犀,食后服黄龙。
肥儿丸
治小儿疳积。
芦荟(另研)胡黄连(三钱)炒曲(四钱)黄连白术山楂(炒,半两)芜荑(炒,三钱)上为末,芦荟末和匀,猪胆汁丸粟米大。每六十丸,食前米饮下。
疳黄食积
白术黄连苦参山楂(等分)上为末,曲糊丸麻子大。食后白汤下十五丸。
食伤胃热熏蒸
白术(一两)半夏黄连(半两)平胃散(二两)上用粥丸。食后白汤下二十丸。
〔附录〕小儿疳病者,小儿脏腑娇嫩,饱则易伤。乳哺饮食,一或失常,不为疳者鲜矣。
疳皆因乳食不调,甘肥无节而作也。或婴幼缺乳,粥饭太早,耗伤形气,则疳之根生。延及岁月,五疳病成,甚者胸陷喘哕,乳食直泻,肿满下利,腹胁胀疼,皮发紫疮,肌肉光紫,与夫疳劳渴泻,面槁色夭,骨露齿张,肚硬不食者,皆危笃矣。凡此等类,卢扁复生,难施其巧。
附方
集圣丸
治小儿疳通用。
芦荟五灵脂好夜明砂(焙)砂仁陈皮青皮莪术(煨)木香使君子(煨,各二钱)黄连虾蟆(日干炙焦,各三分)上为末,用雄猪胆二枚取汁和药,入糕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送下。
大芦荟丸
治诸疳。
芦荟芜荑木香青黛槟榔黄连(炒,二钱半)蝉壳(二十四枚)黄连(半两)麝香(少上为末,猪胆汁二枚取汁,浸糕为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褐丸子
治疳肿胀。
萝卜子(二两,炒)陈皮青皮槟榔黑丑(半熟半生)五灵脂赤茯苓莪术(煨,各半两)木香(一钱半)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煎紫苏叶皮汤下。
子热
炒芍药香附滑石(一两)甘草(三钱)黄连(二钱)上作四服,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乳母服。
风痰
南星(一两,切用白矾末半两,水泡一指浓浸,晒干研细入)白附子(二两)上为末,飞白面糊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二丸,姜蜜薄荷汤化下。
白附丸
牛胆星(一两,须用黄牯牛胆腊月粉南星,亲手修合、风干。隔一年用牛胆须入三四次者)大陈半夏(半两)粉白南星(一两,切作片,用腊雪水浸七日,去水晒干)枯白矾(二钱半)上为末,宿蒸饼丸,如梧子大。用姜汁蜜汤送下。有热,加薄荷叶。
紫金泥
治小儿哮喘不止,端午日修合。
黑椒(四十九粒,浸透去皮,研如泥次入)人言(一钱)鹅管石(一钱)上为末,丸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一丸或二丸,量儿大小,空心冷茶清下。当日忌生冷荤腥热物。服药病止后,更服白附丸三五帖。
小儿腹痛,多是饮食所伤,宜∶白术陈皮青皮山楂神曲麦砂仁甘草受寒痛者,加藿香、吴茱萸;有热,加黄芩。
小儿腹胀
萝卜子(蒸)紫苏梗干葛陈皮(等分)甘草(减半)食减者,加术煎服。
小儿好吃粽,成腹胀疼。用白酒曲末,同黄连末为丸,服之愈。
又方
茯苓皮陈皮赤小豆萝卜子(炒)木通(各半钱)木香(二分)甘草(些少)上咀。姜一片,煎服。
〔附录〕小儿腹痛,多因邪正交争,与脏气相击而作也。挟热作痛者,以面赤或壮热、四肢烦、手足心热见之;挟冷作痛者,以面色或白或青见之。冷甚而证变,则面色黯黑,唇爪甲皆青矣。热证,宜四顺清凉饮加青皮、枳壳;冷证,指迷七气汤;冷热不调,以桔梗枳壳汤加青陈皮、木香、当归。
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神曲(炒)茯苓麦黄连甘草白术上为末,调服。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夏月小儿吐泻,用益元散,钱氏五补五泻之药俱可用。吐泻腹痛吐乳,调脾,以平胃散入熟蜜,加苏合香丸,名万安膏,用米汤化下。夏月热病,六一散最妙。
小儿痢疾
黄连黄芩陈皮甘草上以水煎服。赤痢,加红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
又方
治小儿食积痢。
炒神曲苍术滑石白芍黄芩白术甘草(炙)陈皮上咀。水煎,下保和丸。一方加茯苓。
小儿赤痢壮热
用蓝青捣汁,每服半盏,与之妙。
〔附录〕凡小儿痢疾,亦作食积论。初得之时,宜用木香槟榔丸下之,后用白术、白芍药、黄芩、甘草、滑石。如里急后重,加木香、槟榔、枳壳。久不止者,用肉豆蔻、粟壳炒黄。
小儿赤斑、红斑、疮痒瘾疹,并宜用防风通圣散为末调服。
小儿口糜
戴云∶谓满口生疮者便是。
江茶粉草上为末。敷之。一方用黄丹。
又方
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上等分为末。敷之。
又方
青黛芒硝上为末。敷口中。
又方
黄柏细辛青盐上等分为末。噙之,吐出涎,不过三日愈。亦治大人。
治毒口疮,五倍子、黄丹、甘草、江茶、芒硝等分为末敷之。
龟胸
苍术酒柏酒芍药陈皮防风威灵仙山楂当归痢后加生地黄小儿夜啼,此是邪热乘心。
黄连(姜汁炒,一钱半)甘草(一钱)上用竹叶一十片,煎服。又方,加人参二钱半,作二服,入姜一片,水煎。
又法
夜啼不止,潜取捕鸡窠草一握,置小儿身下。
〔附录〕夜啼,小儿脏冷也。阴盛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燥,寒盛作疼,所以夜啼而不歇。
附方
钩藤散
治小儿夜啼。
钩藤茯苓茯神川芎当归木香(各一钱)甘草(炙,五分)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略煎服。又灯草烧灰涂敷乳上与之。
小儿脱肛
戴云∶脱肛者,大肠脱下之说。
脱囊即外肾肿大戴云∶脱囊者,阴囊肿大坠下不收上之说。或云溃烂,阴丸脱出。
入方
木通甘草黄连(炒)当归黄芩(炒)上以水煎服。
又方
治脱肛,用东北方陈壁土泡汤,先熏后洗。
又方
治脱囊。
紫苏茎叶为末。干敷。如烂,用香油调,鹅翎刷,又用青荷叶包上。
小儿木舌
戴云∶木舌者,舌肿硬不和软也。又言∶重舌者,亦是此类。二者皆是热病。
入方
百草霜芒硝滑石上为末。酒调敷之。
重舌用好胆矾研细敷之。
咯血
戴云∶咯红者,即唾内有血,非吐血与咳血。
入方
黑豆甘草陈皮上煎服。
小儿尿血
甘草汤调益元散,加升麻煎服尤妙。
小儿吃泥,胃气热故也。
入方
软石膏黄芩陈皮茯苓白术甘草上用水煎服。
又方
腻粉一钱,砂糖和丸,如麻子大。米饮下一丸,泻出土,立瘥。
小儿解颅,乃是母气虚与热多耳。
戴云∶即初生小儿头上骨未合而开者。
入方
四君子与四物,子母皆可服。有热,加酒炒黄芩、连、生甘草,煎服。外用帛束紧,用白蔹末敷之。
小儿吐蛔虫
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煎服。
小儿冬月吐蛔,多是胃寒、胃虚所致,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二粒。
附方
钱氏白术散
藿香白术木香白茯苓甘草人参(各一钱)干葛(二钱)上为末。每一钱至二钱,水煎服。
小儿口噤
治法用搐鼻方郁金藜芦瓜蒂上为末。水调搐之。
小儿秃头用白灰烧红,淬长流水令热洗之,内又服酒制通圣散,除大黄另用酒炒入,研为末,再用酒拌干。
每服一钱,水煎频服。外又用胡荽子、伏龙尾(即梁上灰尘)、黄连、白矾为末,油调敷。
又方
松树浓皮(烧皮)黄丹(水飞,一两)寒水石(一两,细研)白矾(枯)黄连大黄(各半两白胶香(熬飞倾石上,三两)轻粉(四,或云一分)上为末。熬熟油调敷疮上,须先洗了疮痂敷之,佳。
又方
治小儿癞头,并身癞等证。
松皮(烧灰)白胶香枯矾大黄黄柏上为末。用熟油调敷。
小儿头疮
腊猪油(半生半熟)雄黄水银(等分)上研和匀。洗净敷疮上。
又方
川芎酒片芩酒白芍陈皮(半两)酒白术酒归(一两半)酒天麻苍术苍耳(七钱半酒柏酒粉草(四钱)防风(三钱)上为末。水荡起煎服,日四五次,服后睡片时。
又方
单治头疮。
松树皮(浓者烧炭,二两)白胶香(熬沸倾石上,二两)黄丹(一两,火飞)白矾(火飞,半两黄芩黄连大黄(各三钱)蛇床子寒水石(三钱)白芷无名异(炒,少许)木香(少许,痛者用)轻粉上为极细末。熬熟油调敷疮上,须洗净疮去痂,敷之佳。
又小儿疮
猪牙皂角(去皮)胡椒(些少)枯矾轻粉上为末。樟脑烛油擦七日,如樱桃脓窠,去椒。
小儿脐肿汁出
用枯白矾为末,敷。或黄柏为末,敷之。又小儿脐不干,伏龙肝涂。
小儿天火丹,脐腹起者,赤溜不妨。
蚯蚓泥炒调敷。
小儿赤溜
主伤血热。
用生地黄、木通、荆芥苦药带表之类,外以芭蕉油涂患处,芒硝浓煎汁洗之。又方,鸡子清调伏龙肝敷之。
小儿耳后月蚀疮
黄连枯白矾上为末敷之。
小儿鼻赤
雄黄黄丹上同为末。无根水调敷之。又苍耳叶酒蒸焙干为末,调服,最解食毒。又鼻下一道赤者,名曰,以黄连末敷之。
辛夷膏
专治小儿鼻流清涕不止。
辛夷叶(一两,洗净,焙干)细辛木通白芷(各半两)杏仁(一两,去皮,研如泥)木香(半两)上为细末。次用杏仁泥、羊骨髓、猪脂各一两,同诸药和匀,于瓦石器中熬成膏,赤黄色为度。于地上放冷,入脑麝各一钱,拌匀,涂囱门上。每用少许涂鼻中。
小儿变蒸,是胎毒散也。
乳儿疟疾痞块
川芎(二钱)生地黄白芍(一钱半)陈皮半夏炒芩(一钱)甘草(二分)上作一服,姜三片,就煎下甲末半钱。
[卷五] 痘疮九十五
痘疮,分气虚、血虚,用补。气虚者,人参、白术加解毒药;血虚者,四物汤中加解毒药。凡痘疮初出之时,色白者,便用大补气血,参、术、、芎、升麻、干葛、草、木香、丁香、酒洗当归、白芍。若大便泻,加诃子、肉豆蔻、酒炒芩连,名解毒药。但见红点,便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吐泻食少,为里虚;不吐泻,能食,为里实;里实而补,则结痈毒。陷伏倒靥为表虚,灰白者亦表虚,或用烧人屎。红活绽凸为表实,表实而更用表药,则反溃烂不结痂。吐泻陷伏,二者俱见,为表里俱虚。黑陷甚者,亦用烧人屎,水调服,出子和方。痘疮初出时,或未见时,人有患者,宜预服此药,多者令少,重者令轻。方以丝瓜近蒂三寸,连皮子烧灰存性为末,砂糖拌,干吃。入朱砂末,尤妙。痘疮分人清浊,就形气上取勇怯。黑陷二种,因气虚而毒瓦斯不能尽出者,酒炒黄、酒紫草、人参正者如上治。将欲成就,却色淡者,宜助血药,用当归、川芎、酒洗芍药之类,或加红花。
将成就之际,却紫色者,属热,用凉药解其毒,升麻、葛根、黄连、黄芩、桂枝、连翘之类,甚者犀角,大解痘毒,炉灰白色、静者、怯者,作寒看。勇者、燥者、发者,作热看痘疮,鼠粘子、连翘、山楂、甘草,此四味,始终必用之药。全白色,将靥时如豆壳者,因初起时饮水多,其靥不齐,俗呼倒靥,不好。但服实表之剂,消息以大小便,如大便秘,通大便;小便秘,通小便。有初起烦躁谵语,狂渴引饮,若饮水则后来靥不齐,急以凉药解其标,如益元散之类亦可服。痒塌者,于形色脉上分虚实,实则脉有力气壮,虚则脉无力气怯。轻者用淡蜜水调滑石末,以羽润疮上。虚痒者,以实表之剂加凉血药。实痒如大便不通者,以大黄寒凉之药少许与之,下其结粪。疏则无毒,蜜则有毒,宜凉药解之,虽数十帖亦妨。无害眼之患。疮干者宜退火,湿者用泻湿。退火止用轻剂,荆芥、升麻、葛根之类泻湿乃肌表间湿,宜用风药白芷、防风之类。如痘疮伤眼,必用山栀、决明、赤芍、归尾芩连、防风、连翘、升麻、桔梗,作小剂,末调服。如眼无光,过百日后,血气复自明。
痘痈多是实毒,血热成痈,分上下用药,一日不可缓。已成脓,必用凉药为主,赤芍、甘草节、连翘、桔梗,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槟榔、牛膝,助以贝母、忍冬草、白芷、栝蒌之。大便燥,用大黄。发寒热,用黄芩、黄柏。痘疮,黑属血热,凉血为主;白属虚,补气为主。中黑陷而外白起得迟者,则相兼而治。初起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而然故也。痘风气血虚实,以日子守之,多带气血不足,虚则黄,生血活血之剂助之,略佐以风药;实则白芍为君,黄芩亦为君,佐以白芷、连翘、续断之类。若属寒,陈氏方可用。
入方
解痘疮毒。
丝瓜升麻酒芍药生甘草黑豆山楂赤小豆犀角上水煎服。
又方
治痘疮,已出未出皆可服。
朱砂上为末。蜜水调服。多者可减,少者可无。
痘疮敷药
贝母南星僵蚕天花粉寒水石(最多)白芷草乌大黄猪牙皂角上为末。醋调敷之。
〔附录〕小儿疮疹,大抵与伤寒相似,发热烦躁,脸赤唇红,身痛头疼,乍寒乍热,喷嚏呵欠,嗽喘痰涎,伤寒证候类有之。始发之时,有因伤风寒而得者,有时气传染而得者,有因伤食,或烦躁狂闷昏睡,或自汗,或下痢,或发热,或不发热,证候多端。卒未易辨,亦须以耳冷冷足冷验之。盖谓疮疹属阳,肾脏无证,耳与足,俱属于肾,故肾之所部独冷。疑似之间,或中或否,不若视其耳后有红脉赤缕为真,于此可以稽验矣。调护之法,首尾俱不可下,但温凉之剂,兼而济之,解毒和中安表而已。如欲解肌,干葛、紫苏可也。其或小儿气实,烦躁热炽,大便秘结,则与犀角地黄汤,或人参败毒散辈。又或紫草饮,多服亦能利之。故前说大便不通者,少与大黄,尤宜仔细斟酌之,慎之可也。若小便赤少者,分利小便,则热气有所渗而出。凡热不可骤遏,但轻解之。若无热,则疮又不能发也。凡已发未发,并紫苏饮为当,虚者益之,实者损之,冷者温之,热者平之,是为权度。借喻而言,亦如庖笼蒸之法,但欲其松耳。如苟妄汗,则荣卫既开,转增疮烂;妄下则正气内脱,变而归肾。身体振寒,耳反热,眼合肚胀,其疮黑坏,十无一生。钱氏云∶黑陷青紫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谨勿下。余知其所下者,泻膀胱之邪也。又云∶下后身热气温欲饮水者,可治,水谷不消,或寒战者为逆。余知其脾强者,土可以治水也。百祥丸太峻,当以宣风散代之。泻后温脾,则用人参、茯苓、白术等分,浓朴、木香、甘草各半为妙。盖疮发肌肉,阳明主之,脾土一温,胃气随畅,独不可消弭已泄之肾水乎。此钱氏不刊之秘旨也。朱氏曰∶疮疹已发未发,但不可疏转,此为大戒。又曰∶疮疹首尾,皆不可下,辄用利药,则毒瓦斯入里杀人。以此观之,疮疹证状,虽与伤寒相似,而疮疹治法,实与伤寒不同。伤寒所传从表入里,疮疹所发从里出表。盖毒根于里,若下之,则内气一虚,毒不能出而返入焉。由是土不胜水,黑陷者有之。毒发于表,若汗之,则荣卫一虚,重令开泄,转增疮烂,由是风邪乘间变证者有之。汗下二说,古人所深戒也。调解之法,活血调气,安表和中,轻清消毒,温凉之剂,二者得兼而已。温如当归、黄、木香辈,凉如前胡、干葛、升麻辈,佐之以川芎、芍药、枳壳、桔梗、羌活、木通、紫草、甘草之属,则可以调适矣。但小儿凡觉身热,证似伤寒,未经疮痘,疑似未明,且先与惺惺散、参苏饮,或人参羌活散辈,热甚则与升麻葛根汤、人参败毒散。疮痘已出,则少与化毒汤。
出不快者,加味四圣散、紫草饮子、紫草木香汤、紫草木通汤,或快斑散、丝瓜汤;出太甚者,人参败毒散、犀角地黄汤。小便赤涩者,大连翘汤、甘露饮、麦门冬五苓散;大便秘结,内烦外热者,小柴胡汤加枳壳最当,或少少四顺清凉饮;若咽喉痛者,大如圣汤、鼠粘子汤;喘满气壅者,麻黄黄芩汤;胸腹胀满者,枳壳桔梗汤、二陈加枳壳汤;烦渴者,甘草散、乌梅汤;下利呕逆者,木香理中汤、甘草干姜汤。陷入者,加味四圣散,更以胡荽酒薄敷其身,浓敷其足,喷其衣服,并以浓绵盖之。若犹未也,独圣散入麝香老酒调剂。或不用酒,则木香煎汤。若其疮已黑,乃可用钱氏宣风散加青皮主之。然而疮疹用药,固有权度,大小二便不可不通。其有大便自利,所下黄黑,则毒瓦斯已减,不必多与汤剂,但少用化毒汤可也,或不用亦可。若大小二便一或闭焉,则肠胃壅塞,脉络凝滞,毒瓦斯无从而发泄,眼闭声哑,肌肉黧黑,不旋踵而告变矣。其坏疮者,一曰内虚泄泻,一曰外伤风冷,三曰变黑归肾。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凡痘疮初出之时,须看胸前,若稠密急宜消毒饮加山楂、黄芩酒洗、紫草,减食加人参。凡痘疮初欲出时,发热鼻尖冷,呵欠,咳嗽面赤,方是痘出之候,便宜服升麻葛根汤加山楂、大力子,其疮稀疏而易愈。凡痘疮发热之时,便宜恶实子为末,蜜调,贴囟门上,免有患眼之疾。近世小儿痘疮,上党陈文中木香散、异攻散。殊不知彼时立方之时,为运气在寒司天,时令又值严冬大寒,为因寒气郁遏,痘疮不红绽,故用辛热之剂发之。今人不分时令寒热,一概施治,误人多矣。时值温热,山野农家贫贱之人,其或偶中也。
附方
犀角地黄汤
犀角(一两)生地黄(二两)赤芍(三分)牡丹皮(一两)上咀。三岁儿三钱,水煎。
人参败毒散
人参茯苓甘草(炙)前胡川芎羌活独活桔梗柴胡(以上并去苗芦)枳壳(面炒,去穣,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少许煎,温服。
紫草饮子
紫草(一两)上锉细,百沸汤大碗沃之,盖定,勿令气出,逐旋温服。紫草能导大便,发出亦轻。
百祥丸
红牙大戟不以多少,阴干,浆水煮极软,去骨,日中曝干。复纳元汁中煮汁尽,焙为末,水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脂麻汤下,无时。
宣风散
槟榔(二个)陈皮甘草(各半两)黑丑(四两,半生半熟)上为末。每一钱,量大小与服,蜜汤调下。
惺惺散
治小儿风热,及伤寒时气疮疹发热。
白茯苓细辛桔梗栝蒌根人参甘草(炙)白术川芎(等分)上为末。每一钱水煎,入薄荷三叶,同煎服。
参苏饮
前胡人参苏叶干葛半夏(汤泡七次,姜汁制)茯苓枳壳陈皮甘草桔梗上锉。姜枣煎,微热服。
人参羌活散
羌活独活柴胡人参川芎枳壳茯苓(各半两)前胡北梗天麻地骨皮甘草(炙,各二钱半)加麻黄、薄荷、葱白煎服。汗后尚热,宜服此,去麻黄,加紫草。如已见三五点,加紫草、陈皮、赤芍,使热退,疮出亦轻。更调辰砂末半钱,以制胎毒。
升麻葛根汤
干葛升麻白芍甘草(炙,各四两)上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温服。
化毒汤
疮痘已发,以此消毒。
紫草茸(半两)升麻甘草上锉散。每服二钱,糯米五十粒,同煎服。
加味四圣散
紫草木通黄川芎木香(等分)甘草(炙,减半)上为粗末。水煎。大便秘,加枳壳;大便如常,加糯米百粒。杨氏曰∶糯米能解毒发疮紫草木香汤治疮出不快,大便泄痢。
紫草木香茯苓白术(等分)甘草(炙,少许)入糯米煎服。杨氏云∶紫草能利大便,白术、木香佐之。
紫草木通汤
紫草人参木通茯苓糯米(等分)甘草(减半)上锉。煎二钱,温服。内虚大便利者,可入南木香,
快斑散
紫草蝉壳人参白芍(各一分)木通(一钱)甘草(炙,半钱)上锉散。煎二钱,温服。
又方
紫草茸(五钱)陈皮(二钱)黄(三钱)赤芍(五钱)甘草(炙,三钱)上锉。加糯米百粒煎,三岁以上服三钱,以下一钱,服后疮遍匀四肢,住服。
丝瓜汤
丝瓜连皮烧存性为末,汤调。杨氏云∶发痘疮最妙。或加甘草、紫草。
大连翘汤
连翘瞿麦荆芥木通车前当归防风柴胡赤芍滑石蝉蜕甘草(炙,各一钱)黄芩山栀子(各半钱)上锉。每服加紫草煎。
甘露饮子
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枇杷叶(去毛)枳壳(麸炒去穣)黄芩石斛山茵陈甘草(炙,各等分)上锉。每二钱,水一盏,煎八分,食后服。
五苓散
见中暑类
小柴胡汤
见疟类。
四顺清凉饮
当归赤芍大黄(虚者煨,实者生)甘草一方加陈皮糯米煎。
如圣饮子
桔梗甘草(生)鼠粘子(炒,各二钱)麦门冬(三钱)上末,竹叶煎二三钱。一方,加荆芥、防风。重者竹沥同煎。
鼠粘子汤
鼠粘子(炒,四钱)荆芥穗(二钱)甘草(一钱)防风(半钱)上为细末。沸汤点服。去防风,名消毒散。
麻黄黄芩汤
麻黄(三钱)赤芍黄芩(各二钱半)甘草(炙)桂枝(各半钱)上为粗末煎。
桔梗枳壳汤
枳壳桔梗(各二两)甘草(炙,半两)上锉。姜煎。
甘草散
甘草(炙)栝蒌根(等分)上为末。煎服一钱。
乌梅汤
小黑豆绿豆(各一合)乌梅(二个)上咀。新汲水一碗,煎取清汁,旋服。
木香理中汤
见寒类。
本方中加木香、甘草、干姜。
独圣散
牛蒡子(炒,五钱)白僵蚕(二钱半)上末,入紫草三茎煎。连进三服,其痘便出。
又方
穿山甲汤洗净,炒焦黄为末。每服半钱,入麝少许,木香煎汤调下。或紫草煎汤,入红
犀角消毒饮
恶实(四两,炒)甘草(炙,一两)防风(半两)荆芥穗(二两)上为末。煎紫草、糯米、园荽子汤调,食后临睡,日三。
[卷五] 论倒仓法九十六
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证,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用黄色肥牯牛腿精肉二十斤或十五斤,顺取长流急水于大锅内煮,候水耗少再添汤,不可用冷水,以肉烂渣为度。滤去渣不通风处,温服一钟,伺膈间药行,又续续服至七八钟。病患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痛,方见吐下。寒月则重汤温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须疏服,又不可太紧,恐其不纳;极吐下,伺其上下积俱出尽,在大便中见如胡桃肉状无臭气则止。吐利后或渴,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名曰轮回酒,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
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涣发,形体轻沉悉定矣。大概中间饮至七八钟时,药力经涉经络骨节,搜逐宿垢,正邪宁不闷,似痛非痛,自有恶况,此皆好消息。邪不胜正,将就擒耳,尤须宁耐忍受。又于欲吐未吐、欲泄未泄交作,皆有恼括意思,皆须欢喜乐受,一以静处之,此等有大半日景象,不先说知,使方寸了然,鲜有不张皇者矣。未行此法前一月,不可近妇人;已行此法,半年不可妇人。五年不可吃牛肉。性急好淫不守禁忌者,皆不可行此法。倒仓全在初起三钟慢饮最紧要,能行经隧中去。
法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曰仓。仓,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而涤濯使之洁净也。经曰∶胃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今用黄牯牛肉,其义至矣。夫牛,坤土也,黄上之色也。以顺为,而效法乎健以为功者,牡之用也。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根据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栖泊之窠旧,阻碍津液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其方出于西域之异人,人于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
[卷五] 论吐法九十七
凡药能升动其气者,皆能吐。如防风、山栀、川芎、桔梗、芽茶,以生姜汁少许,醋少许,入齑汁捣服,以鹅翎勾引之。附子尖、桔梗芦、人参芦、瓜蒂、藜芦、砒茶,此皆自吐之法,不用手探,但药但汤皆可吐。吐时先以布答膊勒腰腹,于不通风处行此法。一法,用萝卜子五合擂,入浆水滤过,入清油白蜜少许,旋半温,用帛紧束肚皮然服,以鹅翎探吐。其鹅翎,平时用桐油浸,皂角水洗,晒干待用。又法,用虾带壳半斤,酱葱姜等料物煮汁,先吃,后饮汁,以鹅翎勾引即吐,必须紧勒肚腹。又法,苦参末、赤小豆末,各一钱,齑汁调,重则宜用三钱。吐法取逆流水。益元散吐湿痰。白汤入盐,方可吐。人参芦煎汤,吐虚病。凡吐,先饮二碗,隔宿煎桔梗半两,陈皮二钱,甘草二钱。凡吐不止,麝香解藜芦瓜蒂;葱白汤亦解瓜蒂;甘草总解诸药;白水总解。
充按∶三法中惟涌剂为难用,有轻重卷舒之机;汗下,则一定法也。故先生特注吐为详者,恐人不深造其理,徒仓皇颠倒,反有害于病耳。今总列诸法于此,使临病随机应变,披卷了然,不必搜检而便于施治也。
[卷五] 救急诸方九十八
鱼骨鲠
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苏叶、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咽下,骨自下
蕈毒
用木香、青皮等分,作汤饮之。
众药毒
用五倍子二两重研细,用无灰酒调服。毒在上即吐,在下即泻。
解一切毒
用粉草五两重细切,微炒捣细,量病患吃得多少酒,取无灰酒一处研,去渣,温服。须臾,大吐泻,毒亦随去。虽十分渴,不可饮水,
解九里蜂
用皂角钻孔,贴在蜂叮处,就皂荚孔上,用艾灸三五壮,即安。
天蛇头
用落苏即金丝草、金银花藤、五叶紫葛、天荞麦切碎,用十分好醋浓煎,先熏后洗。
又方
用人粪杂黄泥捣之,裹在患处,即安。
又方
用扑蛇烧为炭存性,地上出火毒,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敷。如洗,只用井花水。
天火带
用白鲜泥炒研细,香油敷之。
又方
雉鸡毛及鹅毛烧灰敷之,用香油调。
治蜈蚣全蝎伤方同九里蜂灸法。
治一切蛇咬用金线重楼,水磨少许敷咬处。又为细末,酒调饮。
又方树叶、鱼胎草、皱面草、草决明,一处研细,敷咬处佳。
中牛马肉毒方同解一切毒法。
狗咬
以紫苏口嚼碎涂之。
风狗咬取小儿胎发、炒新香附、野菊花,研细,酒调服,尽醉。
[卷五] 拾遗杂论九十九
小便黄,用黄柏;涩者数者,或加泽泻。又云∶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使。若湿热流注下焦,小便赤黄,兼之涩滞,用黄柏、泽泻甚当;若禀受甚壮,酒食过度,寡欲无虑之人,小便涩滞鹅翎探而入,呕吐数十声,其小便自通;若是下焦无血,小便涩数而赤,宜四物加黄柏、知母、牛膝、甘草梢。
凡用引经药,正药六两,引经药只可用半两。白蜡属金,禀收敛坚凝之气,外科之要药,生肌止血,定痛接骨,续筋补虚,与合欢树皮同入长肌肉膏药,用之神效。
凡制玄明粉,朴硝一斤,萝卜一斤,同煮,萝卜熟为度。取出,用白皮纸滤在瓷器中,露一宿收之,冬月可制。
凡治上升之气,大概用香附、黄连、黄芩、山栀。
凡补中气药,必多服而效迟;劫药必速效,如汗下之法。
白芍药酒浸炒,与白术同用则补脾,与川芎同用则泻肝,与参术同用则补气。能治血虚腹痛,余腹痛皆不可用。
凡面黑人,不可多服黄,以其气实而又补之也。面白人不可多发散,以其气虚而又亏之也。面白人不可饮酒,以酒耗血故也。气实人因服黄过多喘者,用三拗汤以泄其气。
用椒叶升起胃气之后,胸中满闷,旧有痰之故,以二陈加白术、香附、炒曲。
二陈汤治浊,加升提之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妙。
恶寒久病,亦可解郁。
中焦有食积与痰而生病者,胃气不虚,卒不便死。
人有病,面皮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凡治病,必先问平日起居饮食如何。
气属阳,无寒之理,上升之气觉恶寒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
人卧则气浮于肺。
凡治病必先固正气。
升降浮沉即顺之,此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寒热温凉则逆之,以寒治热之法。
凡看脉,如得恶脉,当覆手取。如与正取同,乃元气绝,必难治矣;如与正取不同者,乃错综,未必死。弦坚之脉,虽是有积,亦带阴虚,脉无水不软之意。脉紧指者,其气大虚多死,峻补气,无水,参、术、归之类;形脱者,必补气,参、术;面白补气;肥人补气针法浑是泻而无补,妙在押死其血气则不痛,故下针随处皆可。
灸法有补泻火,若补火,艾至肉;若泻火,不要至点三里穴,随意根据古法点,但趺阳脉不应即是穴,盖三里属阳明经也。
灸疮不收口
用黄连、甘草节、白芷、黄丹,香油煎膏贴。
一妇人十九岁,气实,多怒事不发。一日,忽大叫而欲厥,盖痰闭于上,火起于下而上冲。始用香附五钱,生甘草三钱,川芎七钱,童便姜汁煎服;又用青黛、人中白、香附末为丸。稍愈,不除。后用大吐乃安。吐后用导痰汤加姜炒黄连、香附、生姜煎,下龙荟丸。
狐臭
用砂、蜜陀僧、明矾、铜青、白附子、辰砂为末,先以皂角水洗二三次,后敷上,,以蒸饼蘸药擦之。
治赤游风
用二蚕砂炒研细,用剪刀草根、自然汁调匀,先涂腹了,却涂患处,须留一面出处。患处移动为效。剪刀草根即野茨菇。
金钗石斛,每二钱洗净,生姜一片,擂细,水荡起,煎沸去渣食前饮之,补脾清肺甚妙。
酒风多搐,用白术半两,人参二钱半,甘草三钱,陈皮、苍术、天麻细切,酒浸、白芍一钱酒浸,防风、川芎一钱半。若小便多,加五味子。上为末,作丸服。
[卷五] 秘方一百
清六丸治三焦湿止泄泻、产后腹痛并自利者,以补脾补血药送之。治血六一散(一料)红曲(炒,半两)上为末,陈仓米饭丸。并不单用,与他丸同行。又加五灵脂一两,名灵脂丸,能行血。
参萸丸
治湿而带气者,湿热甚者,用之为向导,上可治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一料)吴茱萸(一两,制)上为末,饮丸。若去茱萸加干姜半两,名温清丸,治痢效。
固肠丸
见妇人类。
补脾丸
有脾虚而恶汤药者,制此丸,用汤吞,省口苦而易于从也。
白术(半斤)苍术(三两)茯苓陈皮(各三两)芍药(半两)上为末,粥糊丸。加润下丸,可作催生用。上热甚者,加清金丸尤妙。与此药必无产患
白术丸
白术(一两)芍药(半两)冬月不用芍药,加肉豆蔻,泄者炒丸服。上为末,粥丸。一方,枯矾、半夏各一钱半。
润肠丸
能润血燥、大便不通。
麻子仁当归桃仁生地黄枳壳(各一两)上为末,蜜丸。
回令丸
泻肝火,行湿为之反佐,开痞结,治肝邪,可助补脾药。
黄连(六两)茱萸(一两)上为末,粥丸。一方名左金丸,治肺火,茱萸或半两,水丸,白汤下。
抑青丸
泻肝火。方见胁痛类。
龙荟丸
泻肝火,治胁痛。方见胁痛类。
清金丸
泻肺火,热嗽。方见嗽类。
清化丸
治热嗽。方见嗽类。
咽酸方
方见吞酸类。
黄连清化丸
黄连(一两)吴茱萸(浸炒,一钱)桃仁(二十四个,研)陈皮(半两)半夏(一两半)上为末,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服百丸,姜汤下。
加减补阴丸
熟地黄(八两)菟丝子(四两,盐酒浸一宿)当归(三两,酒浸)白芍(三两,炒)锁阳(三两,酥炙)杜仲(二两,炒)牛膝(四两,酒浸)破故纸枸杞(一两半)虎骨(二两,酥炙)龟板(一两酥炙)黄柏(二两,炒)山药人参黄(各二两)冬加干姜二两上为末,猪骨髓入蜜丸,桐子大。空心服一百丸,盐汤下。
又方
白术白芍人参莲肉知母黄柏(等分)上为末,糊丸,朱砂为衣。服法如前。
清膈丸
黄芩(半斤,酒浸炒黄)南星(四两,生用)半夏(汤洗七次)上为末,姜糊丸。
宽中丸
治胸膈痞闷停滞饮食。
山楂(不以多少,蒸熟晒干)上为末,作丸服。
温清丸
治翻胃,伐肝邪。
干姜(一两)滑石甘草(各二两)上为末,丸服。
大安丸
脾经消导之药。
山楂(二两)神曲(炒)半夏茯苓(各一两)陈皮萝卜子连翘(各半两)白术(二两)上为末,粥糊丸服。
上丹溪秘撰方,已散于各类甚多,如阿魏丸、保和丸、小胃丹、越鞠丸、大补丸、参术饮、束胎丸、血、痰为主。凡病血虚,四物;气虚,四君子;有痰,二陈。酌量轻重,加入主病引经之药,一循活法,不执专方。学人推此求之,则达其蹊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