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卷四] 痿五十六
  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湿热,东垣健步丸,加沥、姜汁;气虚,四君子汤加黄芩、黄柏、苍术之类;血虚,四物汤加黄柏、苍术,煎送补阴丸;亦有食积死血妨碍不得下降者,大率属热,用参术四物汤、黄柏之类。

  〔附录〕谨按五痿等证,特立篇目,所论至详。后代诸方,独于此证盖多缺略,考其由,皆因混入中风条内故也。丹溪先生痛千古之弊,悯世之罹此疾者,多误于庸医之手。有志之士,必当究其心焉。夫陈无择谓痿因五内不足所致,诚得之矣。然痿之所不足,乃阴血也。

  方悉是补阳补气之剂,宁免实实虚虚之患乎?且无择以三因立方,可谓诸方之冠。其余此证

  附方

  健步丸

  (东垣方)防己(酒洗,一两)羌活柴胡滑石(炒)甘草(炙)栝蒌(酒洗,以上各半两)泽泻防风(各三钱)苦参(酒洗)川乌(各一钱)肉桂(五分)上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葱白煎愈风汤下(见中风类)。

  补阴丸

  见诸虚类。

  清燥汤

  治湿热成痿,以燥金受湿热之邪,是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

  黄(一钱五分)苍术(一钱)白术橘皮泽泻(各半钱)人参白茯苓升麻(各三分)麦门冬归身生地黄曲末猪苓(各二分)酒柏柴胡黄连(各一分)五味子(九个)甘草(炙,二分)上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

  [卷四] 厥五十七

  (附手足十指麻木)厥,逆也,手足因气血逆而冷也。因气虚为主,有因血虚。气虚脉细,血虚脉大,热厥脉数,外感脉沉实,有痰脉弦。因痰者,用白术、竹沥;气虚,四君子;血虚,四物;热厥,用承气;外感,用双解散加姜汁、酒。有阴厥阳厥,阴衰于下则热,阳衰于下则寒。

  手足麻者,属气虚;手足木者,有湿痰死血;十指麻木,是胃中有湿痰死血。

  〔附录〕厥者,甚也,短也,逆也,手足逆冷也,其证不一,散之方书者甚多。今姑撮大概,且如寒热厥逆者,则为阴阳二厥也。阳厥者,是热深则厥,盖阳极则发厥也,不可作阴证,而用热药治之,精魂绝而死矣。急宜大小承气汤,随其轻重治之。所谓阴厥者,始得之身冷脉沉,四肢逆,足蜷卧,唇口青,或自利不渴,小便色白,此其候也。治之以四逆、理中之辈,仍速灸关元百壮。又尸厥、飞尸、卒厥,此即中恶之候,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病。以苏合丸灌之。候稍苏,以附汤,中汤加之?风中身温,气中身冷,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如有痰,以四七汤、导痰汤服之。

  附方

  八味顺气散

  见中风类。

  调气散

  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二钱)藿香甘草(炙,各八钱)砂仁(四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平胃散

  苍术(泔浸,五斤)浓朴(姜制炒)陈皮(各三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末。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个,煎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四七汤

  浓朴(二两)茯苓(四两)半夏(五两)紫苏(二两)上每服四钱,水一钟,姜七片,枣一个,煎服。

  承气汤

  见痢类。

  四逆汤理中汤姜附汤

  并见中寒类。

  乌梅丸

  见心痛类。

  导痰汤

  见痰类。

  [卷四] 五十八

  ,切不可作风治,兼用风药。大率与痫病相似,比痫为甚为虚,宜带补。多是气虚有火,兼痰,宜用人参、竹沥之类。

  〔附录〕古方,风痉曰也。经云∶“诸痉项强,皆属直,皆属于风”。是阳明内郁,而阴行于外。又曰∶“阳,故湿过极反兼风化制之。然兼化者虚象,实非风也。

  附方

  葛根汤

  治病无汗而小便少,反恶寒者,名刚。

  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芍药(二钱)甘草(三钱炙)上咀。水二钟,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覆取微桂枝加葛根汤治病有汗,不恶寒者服之,此名柔葛根(四钱)生姜(三钱)桂枝芍药甘草(各二钱)上作一服,水二钟,枣一个,煎服,二皆可用小续命汤加减服。若胸满口噤,咬齿脚挛,卧不着床者,以大承气汤下之,无疑矣。

  小续命汤

  见中风类。

  大承气汤

  见痢类。

  [卷四] 痫五十九

  惊与痰宜吐,大率行痰为主,用黄连、南星、栝蒌、半夏,寻火寻痰,分多分少,治之无不愈者。分痰与热,有热者,以凉药清其心;有痰者,必用吐药,吐后用东垣安神丸。大法宜吐,吐后用平肝剂,青黛、柴胡、川芎之类,龙荟丸正宜服之。且如痫因惊而得,惊则神不守舍,舍空而戴云∶痫者,俗曰猪癫风者是也。

  〔附录〕痫症有五∶马、牛、鸡、猪、羊。且如马痫,张口摇头,马鸣;牛痫,目正直视,腹胀;鸡痫,摇头反折,喜惊;羊痫,喜扬目吐舌;猪痫,喜吐沫。以其病状偶类之耳,无痰涎壅塞,迷闷孔窍。发则头旋颠倒,手足搐搦,口眼相引,胸背强直,叫吼吐沫,食顷乃苏。宜星香散加全蝎三个。

  附方

  续命汤

  主痫发顿闷无知,口吐沫出,四体角弓反张,目反上,口噤不得言。

  竹沥(一升二合)生地黄汁(一升)龙齿(末)生姜防风麻黄(去节,各四两)防己附子(炮,各二两)石膏桂(二两)上十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有气,加紫苏、陈皮各半两。

  但小儿痫,《千金》有风、食、惊三种,《本事》方又有阴阳、痫、慢脾风三证。慢脾即食痫,宜醒脾丸、人参散。

  古方三痫丸

  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

  荆芥穗(二两)白矾(一两,半生半枯)上为末,面糊为丸,黍米大,朱砂为衣。姜汤下二十丸。如慢惊,用来复丹;急惊,三痫丸;食痫,醒脾丸可也。

  《本事》

  人参散

  治慢脾风,神昏痰盛。

  人参(半两)圆白大南星(一两,切片以生姜汁并浆水各半,荫满煮,带性晒)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三片,冬瓜仁擂细少许,同煎,取半盏,作两三次

  宁神丹

  清热养气血,不时潮作者可服。

  天麻人参陈皮白术归身茯神荆芥僵蚕(炒)独活远志(去心)犀角麦门冬(去心)酸枣仁(炒)辰砂(各半两,另研)半夏南星石膏(各一两)甘草(炙)白附子川芎郁金牛黄(各三钱)珍珠(三钱)生地黄黄连(各半两)金箔(三十片)上为末,酒糊丸。空心服五十丸,白汤下。

  东垣安神丸

  黄连(一钱五分,酒洗)朱砂(一钱,水飞)酒生地黄酒归身炙甘草(各五分)上除朱砂水飞外,四味捣为末,和匀,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食后津咽

  星香散

  见中风类。

  [卷四] 癫狂六十

  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大率多因痰结于心间,治当镇心神、开痰结。亦有中邪而成此疾者,则以治邪法治之,《原病式》所论尤精。

  盖为世所谓重阴者癫,重阳者狂是也,大概是热。癫者,神不守舍,狂言如有所见,经年不愈,心邪所则耳鸣,用天门冬去心,日干作末,酒服方寸匕。癫证,春治之,入夏自安,宜助心气之药。阳虚阴实则癫,阴虚阳实则狂。狂病宜大吐下则除之。

  入方

  治癫风。

  麻仁(四升)上以水六升,猛火煮至二升,去滓,煎取七合。旦,空心服。或发或不发,或多言语,勿怪之,但人摩手足须定,凡进三剂,愈。

  又方

  治狂邪发无时,披头大叫,欲杀人,不避水火。

  苦参(不以多少)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煎薄荷汤下。

  [卷四] 惊悸怔忡六十一

  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以朱砂安神丸。痰迷心膈者,痰药皆可,定志丸加琥、郁金。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因是血少,肥人属痰,寻常者多是痰。真觉心跳者是血少,四物、朱砂安神之类。假如病因惊而得,惊则神出其舍,舍空则痰生也。

  戴云∶怔忡者,心中不安,惕惕然如人将捕者是也。

  〔附录〕惊悸,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曰惊、曰悸,其可无辨乎?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怔忡之谓。心虚而郁痰,则耳闻大声,目击异物,遇险临危,触事丧志,心为之忤,使人有惕惕之状,是则为惊;心虚而停水,则胸中漉,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恶之,心不自安,使人有怏怏之状,是则为悸。惊者与之豁痰定惊之剂,悸者与之逐水消饮之剂。所谓扶虚,不过调养心血,和平心气而已。

  入方

  治劳役心跳大虚证。

  朱砂归身白芍侧柏叶(炒,五钱)川芎陈皮甘草(各二钱)黄连(炒,一钱半)上为末,猪心血丸服。

  附方

  养心汤

  治心虚血少,惊悸不宁。

  黄(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半两)远志(去心,姜汁炒)辣桂柏子仁酸枣仁(炒)五味人参(二钱半)甘草(炙,四钱)上每服三钱,水煎姜三片,枣一个,食前服。治停水怔忡,加槟榔、赤茯苓。

  宁志丸

  治心虚血虚,多惊。若有痰惊,宜吐之。

  人参白茯苓茯神柏子仁琥珀当归酸枣(温酒浸半日,去壳,隔纸炒)远志(各半两,炒)乳香朱砂石菖蒲(二钱半)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食后煎枣汤吞下。

  朱雀丸

  治心病怔忡不止。

  白茯神(二两)沉香(五钱)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服三十丸,人参汤下。

  加味四七汤

  治心气郁滞,豁痰散惊。

  半夏(二两半)白茯苓浓朴(各一两半)茯神紫苏(各一两)远志(炒)甘草(炙,半两)上每服四钱,生姜五片,石菖蒲一寸,枣一个,水煎服。

  朱砂安神丸

  朱砂(五钱水飞过,另研)黄连(酒洗,六钱)甘草(炙,二钱半)生地黄(一钱半)当归(二上四味为末,蒸饼丸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服二十丸或五十丸,津下。

  定志丸

  见健忘类。

  [卷四] 健忘六十二

  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

  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此以为病之名,非比生成之愚顽不知人事〔附录〕健忘者,此证皆由忧思过度,损其心胞,以致神舍不清,遇事多忘。乃思虑过度,病在心脾。又云∶思伤脾,亦令朝暗遗忘,治之以归脾汤,须兼理心脾,神宁意定,其证

  附方

  归脾汤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白术茯神黄圆眼肉酸枣仁(炒,各一两)人参木香(各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定志丸

  治心气不定,恍惚多忘。

  远志(二两)人参(一两)菖蒲(一两)白茯苓(三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服二十丸,米汤下。

  [卷四] 痛风六十三

  (附肢节痛)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因于续命汤;因于湿者,苍术、白术之类,佐以竹沥;因于痰者,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术;因于血虚者,用芎、归之类,佐以红花、桃仁。大法之方,苍术、川芎、白芷、南星、当归、酒黄芩。在上者,加羌活、威灵仙、桂枝;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血虚,《格致余论》详言,多用川芎、当归,佐以桃红花、薄桂、威灵仙。治痛风,取薄桂味淡者,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药至痛

  又方

  治上中下疼痛南星(姜制)苍术(泔浸)黄柏(酒炒,各二两)川芎(一两)白芷(半两)神曲(炒,一两)桃仁(半两)行臂)红花(酒洗,一钱半)草龙胆(半钱,下行)上为末,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汤下。

  张子元,血气虚有痰,白浊,阴火痛风。

  人参(一两)白术熟地黄黄柏(炒黑,各二两)山药海石南星(各一两)锁阳(半两)干姜(烧灰,半两,取其不走)败龟板(酒炙,二两)上为末,粥丸。一云酒糊丸。

  臂痛方

  苍术(一钱半)半夏南星白术酒芩(炒)香附(各一钱)陈皮茯苓(各半钱)威灵仙(三钱)甘草(少许,别本加羌活一钱)上咀。作一服,入生姜二三片。

  二妙散

  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者加补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

  趁痛散

  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龙(酒炒)牛膝(酒浸)羌活甘草五灵脂(酒淘)香附(童便浸)或加酒芩炒酒柏上为末。酒调二钱服。

  八珍丸

  治痛风走注,脚疾。

  乳香没药代赭石穿山甲(生用,各三钱)羌活草乌(生用,各五钱)全蝎(二十一个炒)川乌(生用,一两,不去皮尖)上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二十一丸,温酒送下。

  四妙散

  痛风走注。

  威灵仙(酒浸,五钱)羊角灰(三钱)白芥子(一钱)苍耳(一钱半,一云苍术)上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一大片,擂汁,入汤调服,及二妙散同调服。

  又方

  治酒湿痰痛风。

  黄柏(酒炒)威灵仙(酒炒,各五钱)苍术羌活甘草(三钱)陈皮(一钱)芍药(一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沸汤入姜汁调下。

  治气实表实,骨节痛方。

  滑石(六钱)甘草(一钱)香附片芩(各三钱)上为末,姜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吞下。

  又方

  糯米(一盏)黄踯躅根(一握)黑豆(半合)上用酒水和一碗煎,徐徐服之。大吐大泻,一服便能行动。

  治食积肩腿痛。

  龟板(酒浸,一两)酒柏叶香附(半两)辣芥子凌霄花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汤下。

  附方

  控涎丹

  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

  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上为末,加桃仁泥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渐加至十丸,临卧姜汤下。

  龙虎丹

  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

  草乌苍术白芷(各一两,碾粗末拌发酵,过入后药)乳香没药(各二钱,另研)当归牛膝(各五钱)上为末,酒糊丸如弹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

  〔附录〕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名曰白虎历节风,并宜加减地仙丹,或青龙丸、乳香丸等服之。

  又有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宜败毒散。凡治臂痛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苍术、羌活。

  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如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宜南星、半夏;如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如瘦人性急燥而肢节痛发,是血热,宜四物汤加黄芩、酒炒黄柏;如肢节肿痛脉滑者,当用燥湿,宜苍术、南星,行气药木香、枳壳、槟榔,在下者加汉防己;若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宜桃仁、花、当归、川芎及大黄微利之;如倦怠无力而肢节痛,此是气虚,兼有痰饮流注,宜参、术、星、半。丹溪无肢节痛条,此文又纯似丹溪语,姑书以俟知者。

  小续命汤地仙丹

  并见中风类。

  舟车丸

  见中湿类。

  导水丸

  见痢类。

  神芎丸

  见发热类。

  败毒散

  见瘟疫类。

  乳香丸

  白附子(炮)南星白芷没药赤小豆荆芥藿香(去土)骨碎补(去毛)乳香(,各一两)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尖)糯米(炒,各二两)草乌头(炮,去皮尖)京墨(,各五两)松脂(半两,研)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冷酒吞下,茶亦得,不拘时。忌热物。

  [卷四] 疠风六十四

  (附身上虚痒)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物之风,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可畏耳。人得之在上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阳明一经。治此病者,须知此意。看其瘩与疮,若上先见者,上体多者,在上也;若下先见者,下体多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复在下也。阳明经,胃与大肠也,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则在下多,气血俱受者甚重。自非医者神手,病者铁心,罕有免此。夫或从上或从下,以而来者,皆是可治之病。人见病势之缓多忽之,虽按此法施治,病已全然脱体。若不能绝味色,皆不免再发,再发则终不救矣。某曾治五人矣,中间唯一妇人得免,以其贫甚且寡,无物可吃也。余四人,三两年后皆再发。孙真人云∶“吾尝治四五百人,终无一人免于死”。

  不能治也,盖无一人能守禁忌耳。此妇人,本病外,又是百余帖加减四物汤,半年之上,方得月经行,十分安愈。

  醉仙散

  胡麻仁牛蒡子蔓荆子枸杞子(各半两,同炒黑色)防风栝蒌根白蒺藜苦参(各上为末,每一两半,入轻粉二钱拌匀。大人每用一钱,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茶汤调吃后五七日间,先于牙缝内出臭涎水,浑身觉疼,昏闷如醉,利下臭屎为度。量大小虚实减与之。证候重而急者,须先以再造散下之,候补养得还,复与此药吃。须断盐、酱、醋、诸般肉、鱼腥、椒料、水果、煨烧、炙爆及茄子等物,只宜淡粥,煮熟时菜,并乌梢菜花蛇用淡酒煮熟食之,以助药力也。

  再造散

  锦纹大黄,(一两)皂角刺(一两半,独生经年黑大者)郁金(半两,生)白牵牛(头末六钱,半生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一云五钱),临卧冷酒调服(一云日未赤面东服),以净桶伺候,泄出虫。如虫黑色,乃是多年,赤色是为方近。三四日又进一服,真候无虫则根矣。后用通圣散调理,可用三棱针刺委中出血。终身不得食牛马驴骡等肉,大忌房事,犯者必不救。

  黄精丸

  苍耳叶紫背浮萍大力子(各等分)乌蛇肉(中半酒浸去皮骨)黄精(倍前三味生捣汁,和四味研细焙干)上为末,神曲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温酒下。一方加炒柏、生地黄、甘草节。

  又方

  苍耳叶浮萍鼠粘子乌蛇肉(等分)上用豆淋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一二钱,豆淋酒调下。

  治麻风脉大而虚者。

  苦参(七钱半)苍耳牛蒡子酒蒸柏(一作酒柏,各二两)黄精浮萍(各一两)上为末。用乌蛇肉酒煮,如无蛇,以乌鲤鱼亦可,糊丸服之。候脉实,再用通天再造散

  治麻风

  四物汤加羌活、防风、陈皮、甘草。

  又方

  大黄黄芩雄黄(三两)上为末。用樟树叶浓煎汤,入药蒸洗。

  〔附录〕此疾非止肺脏有之,以其病发于鼻,从俗呼为肺风也。鼻准肿赤胀大而为疮,乃血随气化也。气既不施,则血为之聚,血既聚,则使肉烂而生虫也。生虫者,厥阴主之,以药缓疏之,煎《局方》升麻汤下泻青丸。余病各随经治之。

  附方

  凌霄花散

  治疠风。

  蝉壳地龙(炒)僵蚕(炒)全蝎(各七个)凌霄花(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于浴室内,常在汤中住一时许,服药效。

  东坡四神丹

  治大风。

  羌活玄参当归熟地黄上等分,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

  浮萍散

  治癞及风癣。

  浮萍(一两)荆芥川芎甘草麻黄(去根节,以上各半两或加当归、芍药。

  上为末。每服一两,水二盏煎。入葱白、豆豉亦可。汗出则愈。

  通圣散

  见斑疹类。

  《局方》

  升麻汤

  熟半夏茯苓白芷当归(各三钱)苍术干葛桔梗升麻(各一两)熟枳壳干姜(各半钱)大黄(蒸,半两)芍药(七钱半)陈皮甘草(各一两半)上咀。每服四钱,生姜灯心同煎,食前服。

  泻青丸

  见中风类。

  身上虚痒,血不荣于腠理,所以痒也。

  上用四物汤,加黄芩煎,调浮萍末服之。

  又方

  凌霄花末一钱酒调下。

  [卷四] 缠喉风喉痹六十五

  附咽痛咽疮喉痹,大概多是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一方,射干,逆流水吐之。又方,李实噙口内,更用李实根研水敷项上一周遭(用新采园中者)。缠喉风,属痰热,戴云∶“谓其喉里外皆肿者是也”,用桐油,以鹅翎探吐。又法,用灯油脚探吐。又用远志去心为末,水调敷项上一遭,立效,亦可吐。咽喉生疮痛,是虚热血虚,多属虚火游行无制,客于咽喉也人参、荆芥、蜜炙黄柏。虚火用人参、竹沥;血虚,四物加竹沥;实热者,黄连、荆芥、薄硝,蜜、姜汁调,噙化。治咽喉,用倒滴刺根净洗,入些少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痹风热痰,先以千缗汤,后以四物加黄芩、知母,养阴则火降。又方,猪牙皂角为末,和霜梅噙。又方,木鳖子用盐水浸,噙一丸。又方,茜草一两,一服,降血中之火。又方,焰半钱,枯矾半钱,砂一钱为末,杜仲、牛膝捣汁调。喉闭,或有中垂一丝,结成小血珠垂在咽喉中,用杜牛膝根,即鼓槌草直而独条者,捣碎,用好米醋些少和研,取汁三五滴,滴在鼻中,即破。喉痛,必用荆芥。阴虚火炎上,必用玄参。又喉痹,陈年白梅,入蚰蜒

  入方

  雄黄解毒丸

  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不下。

  雄黄(一两)巴豆(去油,十四个)郁金(一钱)上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涎即苏,大效。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下咽无有不活者。

  润喉散

  治气郁夜热,咽干硬塞。

  桔梗(二钱半)粉草(一钱)紫河车(四钱)香附(三钱)百药煎(一钱半)上为末,敷口内。

  又方

  喉痛。

  硼砂胆矾白僵蚕陈霜梅上为末,和噙。

  [卷四] 头风六十六

  属痰者多。有热,有风,有血虚。在左属风,荆芥、薄荷;属血虚,川芎、当归在右属痰,苍术、半夏;属热,酒芩为主。又属湿痰,川芎、南星、苍术。偏头风,在左属风者,用荆芥、薄荷。此二味,即是治之主药。有君臣佐使之分,凡主病者为君而多,次之,佐又次之,须要察其兼见何症而佐使之。如有痰,即以二陈汤治痰而佐之,他症皆仿此。又须察识病情,全在活法,出入加减,不可执方。

  入方

  酒片芩(一两)苍术羌活防风(各五钱)细辛(二钱)苍耳(三钱)上为末。每服三钱,生姜一大片,同擂匀。茶汤荡起服之。

  又方

  酒片芩(五钱)苍术(二钱半)羌活苍耳川芎生甘草酒黄连(各一钱半)半夏曲(炒三钱半)上为末。服法同前。

  又方酒片芩(一两)苍术羌活川芎(各五钱)苍耳细辛(各三钱)上为末。服法同前。

  又方

  湿痰头风。

  片芩(酒炒,三钱)苍术(酒炒,一两)川芎细辛(各二钱)甘草(一钱)上为末。服法同前。

  瘦人搐药软石膏朴硝(各五钱)脑子荆芥檀香皮薄荷(各一钱)白芷细辛(各二钱)上为末。搐鼻内。

  头痒风屑发黄方

  用大黄酒浸炒为末,茶调服。

  一粒金搐鼻方治偏头风。

  荜茇(不以多少,研细,用猪胆汁拌匀,再入胆内,悬阴干)本玄胡索白芷川芎(各一两)青黛(二两)上为末,入制荜茇末一两半,用无根水丸。每用一粒,长流水化开鼻。以铜钱二三文口咬定,出涎。

  治头风

  乌头尖(七个)荆芥防风甘草蔓荆子台芎桔梗麻黄上为末。茶调。

  一人头风鼻塞。

  南星苍术酒芩辛荑川芎上为末。茶调。

  〔附录〕头风用热药多,间有挟热而不胜热剂者,宜消风散、茶调散服之。头风发动,顶后两项筋紧吊起痛者,看其人挟寒挟虚,宜三五七散。头风,九月取菊花作枕,最良。《素论头风者,本于风寒入于脑髓耶。《本事方》论妇人患头风者,十居其半,或者妇人无巾以御风寒焉耳。男子间有患者。若经年不愈者,宜灸囟会、百会、前顶、上星等穴,瘥。

  附方

  消风散

  荆芥穗甘草(炙)川芎羌活人参茯苓防风白僵蚕(炒)藿香蝉蜕(去土,炒,各二两)浓朴(姜制,半两)陈皮(去白,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荆芥汤或茶清调下。

  茶调散

  薄荷(去梗不见火,八两)川芎(四两)羌活甘草白芷(各二两)细辛(去叶,一两)防风二两半)荆芥(去梗,四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常服清头目。

  三五七散

  细辛(一斤半)干姜(炮,二斤)防风(四斤)山茱萸(去核)茯苓(各三斤)附子(三十五个炮,去皮脐)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食前调下。

  [卷四] 头眩六十七

  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湿痰者,多宜二陈汤。

  火者,加酒芩。挟气虚者,相火也,治痰为先,挟气药降火,如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不可当者,以大黄酒炒为末,茶汤调下,火动其痰,用二陈加黄芩、苍术、羌活,散风行湿。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实有痰积,脉大是久病(久一作虚)。久病之人,气血俱虚而脉大,痰浊不降也。昔有一老妇,患赤白带一年半,头眩,坐立不得,睡之则安。专治赤白带,带愈,其眩亦安。

  〔附录〕眩者,言其黑晕转旋,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又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乘虚而眩晕也,又或七情郁而生痰动火,随气上厥,此七情致虚而眩运也。淫欲过度,肾不能纳气归元,使诸气逆奔而上,此气虚眩运也;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此血虚眩运也。要寻致病之因,随机应敌。其间以升降镇坠行汗为最,不可妄施汗下。识者将有采薪之忧。有早起眩运,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正元饮下黑锡丹。伤湿头运,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疏风,川芎茶调散;有痰,青州白丸子。

  附方

  头晕方

  利痰,清热,降火,或滚痰丸亦可。

  南星(五分,制)半夏(一钱)桔梗(七分)枳壳(一钱)陈皮(一钱)甘草(五分)茯苓(一钱)黄芩(七分)上作一服,生姜七片,水煎,食后服。

  香橘饮

  治气虚眩晕。

  木香白术半夏曲橘皮茯苓砂仁(各半两)丁香甘草(炙,二钱半)上锉散。水二盏,生姜五片,煎服。加当归、川芎、

  白附子丸

  治风痰上厥,眩晕头疼。

  全蝎(半两,炒)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旋复花甘菊天麻川芎橘红僵蚕(炒)干姜(生,各二两)上为末,生姜半斤取汁,打糊丸梧子大。煎荆芥汤下五十丸。

  人参前胡汤

  治风痰头晕目眩。

  半夏曲木香枳壳(炒)紫苏赤茯苓南星(炮)甘草(炙,各五钱)人参(三钱)前胡(五钱)橘红(五钱)上锉散。每服五钱,生姜五片,水煎服。

  芎术除眩散

  治感湿感寒,头重眩晕。

  附子(生)白术川芎(各半两)官桂甘草(炙,各二钱半)上锉。每服三钱,姜七片,水煎服。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治气上冲胸,战摇眩晕。

  茯苓(一两)桂枝(七钱半)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锉。每服四钱,水煎服。风症,加川芎、细辛;湿症,加川芎、苍术;寒症,加干姜、良姜。

  半夏白术天麻汤

  见头痛类。

  正元散

  红豆(炒,三钱)人参(二两)肉桂(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川芎山药(姜汁炒)乌药(各一两)川乌(炮,去皮脐,半两)干姜(炮,三钱)白术甘草(炙)茯苓(各二两)陈皮(二钱)黄(炙,一两半)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入盐

  黑锡丹

  肉桂(半两)沉香附子(炮,去皮脐)故纸胡芦巴(酒浸炒)茴香(炒)肉豆蔻(面裹煨)阳起石(研细水飞)金铃子(蒸去皮核)木香(各一两)硫黄黑锡(去滓,各二两)上用黑盏或新铁铫内,如常法,结黑锡、硫黄、砂子,地上出火毒,研令极细,余药并,罗为末,一处和匀,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为度,酒糊丸如桐子大,阴干,入布袋内,擦令光莹。每服四十粒,空心盐姜汤或枣汤下;女人艾枣汤下。

  肾着汤

  见腰痛类。

  川芎茶调散

  见头痛类。

  [卷四] 头痛六十八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清空膏治诸头痛,除血虚头痛不可治(出《东垣试效方》)。血虚头痛,自鱼尾上攻头痛,用芎归汤。古方有追涎药。

  〔附录〕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如肥人头痛,是湿痰,宜半夏、苍术;如瘦人,是热,宜酒制黄芩、防风。如感冒头痛防风、羌活、本、白芷;如气虚头痛,宜黄酒洗、生地黄、南星、秘藏安神汤;如风在上头痛,宜天麻、蔓荆子、台芎、酒制黄芩;如苦头痛,用细辛;如形瘦苍黑之人头痛,乃是血虚,宜当归、用芎、酒黄芩;如顶颠痛,宜本、防风、柴胡。东垣云∶顶颠痛须本,去川芎。且如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脉弦细,往来寒热,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脉沉缓,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内加川芎三分,蔓荆子三分,细辛二分,其效如神。又有痰厥头痛,所感不一。是知方者验也,法者用也,徒知体而不知用者弊,体用不失,可谓上工矣。

  附方

  清空膏

  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又治风湿热,头上壅,及脑痛,除血虚头痛不治。

  川芎(五钱)柴胡(七钱)黄连(酒炒)防风羌活(各一两)炙甘草(一两五钱)细挺子黄芩(三两,去皮,一半酒制,一半炒)上为末,每服二钱,热盏内入茶少许,汤调如膏。抹在口内,临卧少用白汤送下。如苦,每服加细辛二分;痰厥头痛,脉缓,减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一两五钱;如正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如发热、恶热而渴,此阳明头痛,只与白虎汤,加好吴白芷,

  安神汤

  治头痛,头旋眼黑。

  生甘草炙甘草(各二钱)防风(二钱五分)柴胡升麻酒生地黄酒知母(各五钱)酒柏羌活(各一两)黄(二两)上锉,每服五钱,水煎。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三分,

  彻清膏

  蔓荆子细辛(各一分)薄荷叶川芎(各三分)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本(一钱)上为末。茶清调下二钱。

  顺气和中汤

  治气虚头痛,此药升阳补气,头痛自愈。

  黄(一钱半)人参(一钱)甘草(炙,七分)白术陈皮当归芍药(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细辛蔓荆子川芎(各二分)上作一服,水煎。食后服。

  不卧散

  治头痛。

  猪牙皂角(一钱)玄胡青黛(些少)上为末。吹鼻中取涎。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脾胃证,已经服疏风丸,下二三次,元证不瘳,增以吐逆,痰唾稠粘,眼黑头旋,目不敢开,头苦痛如裂,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黄柏(二分,酒洗)干姜(三分)泽泻白茯苓天麻黄人参苍术(各五分)炒神曲白术(各一钱)麦芽半夏(汤洗)陈皮(各一钱半)上每服五钱,水煎热服。

  芎归汤

  见肠风类。

  调中益气汤

  见脾胃类。

  治头痛

  片苓酒浸透,晒干为末,茶清调。治诸般头痛,亦治血虚头痛。

  治头痛连眼痛

  此风痰上攻,须用白芷开之。

  雨前茶川芎白芷防风本细辛当归治头痛如破酒炒大黄半两,一半茶煎。

  [卷四] 眉眶痛六十九

  眉眶痛,属风热与痰。作风痰治,类痛风。

  入方

  黄芩(酒浸炒)白芷(一本作白术)上为末。茶清调二钱。

  又方

  川乌草乌(二味为君,童便浸,炒去毒)细辛羌活黄芩甘草(等分,为佐)上为细末。茶清调服。一本加南星。

  〔附录〕痛有二证,眼属肝,有肝虚而痛。才见光明,则眶骨痛甚,宜生熟地黄丸。又有骨痛,眼不可开,昼静夜剧,宜导痰汤,或芎辛汤入芽茶,或二陈汤,吞青州白丸子,良。

  附方

  选奇方

  治眉骨痛不可忍,大有效。

  羌活防风(各二钱)甘草(二钱,夏月生冬炒)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有热者用)上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温服。

  生熟地黄丸

  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玄参金钗石斛(各一两)上为末,蜜丸。

  导痰汤

  见痰类。

  芎辛汤

  附子(生,去皮脐)乌头(生)天南星干姜甘草(炙)川芎细辛(等分)上锉。每服四钱,姜五片,芽茶少许,煎服。

  青州白丸子

  见《和剂》及《瑞竹堂方》。

  四神散

  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

  菊花当归旋复花荆芥穗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葱白三寸,茶末二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

  [卷四] 心脾痛七十

  心痛,即胃脘痛,虽日数多,不吃食,不死。若痛方止便吃物,还痛。必须三服药后,方吃物。痛甚者,脉必伏,用温药附子之类,不可用参术。诸痛不可补气。大凡心,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寒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散或温利之药。

  曰病得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火,《原病式》中备言之矣。若欲行温散温无助火添病耶?古方中多以山栀子为热药之向导,则邪易伏,病易退,正易复而病安。然病安之后,若纵恣口味,不改前非,病复作时,反咎医之失,良可叹哉!一方用山栀子炒皮,每服十五枚,浓煎汤一呷,入生姜汁令辣,再煎小沸,又入川芎一钱,尤妙。山栀子大者,或七枚,或九枚,须炒黑。大概胃口有热而作痛者,非山栀子不可,须佐以姜汁,多用芎开之。病发者,或用二陈汤加川芎、苍术,倍加炒栀子。痛甚者,加炒干姜从之,反治之十丸,热辣姜汤下。重者,桂枝、麻黄、石碱各等分,姜汁和蒸饼丸桐子大,服五十丸,热姜汤下。一本∶轻者散之,麻黄、桂枝之类。重者加石碱、川芎、苍术、炒山栀子去皮,作丸服。凡治此证,必要先问平日起居何如。假如心痛,有因平日喜食热物,以致死血留于口作痛,用桃仁承气汤下之,切记。轻者用韭汁、桔梗,能开提其气,血药中兼用之。以物柱按痛处则止者挟虚,以二陈汤加炒干姜和之。有虫痛者,面上白斑,唇红能食属虫,治以头向下,难治。先以肉汁及糖蜜食下,则引虫头向上,然后用药打出。楝树根皮、槟榔、鹤,夏取汁饮,冬浓煎汤,下万应丸,最好。脉坚实不大便者,下之。心痛,用山栀并劫药之。若又复发,前药必不效,可用玄明粉一服,立止。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右手脉紧实痰积,弦大必是久病。胃脘有湿而痛者,宜小胃丹下之。

  入方

  黄连(炒)山栀(炒)吴茱萸(汤洗,各五钱)荔枝核(烧存性,三钱)滑石(五钱)上为末,姜汁和丸服。

  又方

  山栀子仁(炒黄色)上为末,姜汤调粥丸,亦得。冷痛者,加草豆蔻仁炒末,姜汁炊饼丸服。

  又方

  白术(五钱)白芍砂仁半夏当归(各三钱)桃仁黄连神曲(炒)陈皮(各二钱)吴茱萸(一钱半)僵蚕人参甘草(各一钱)上为末,蒸饼丸服。

  又方

  白术(三钱半)白芍(炒)陈皮归尾(各二钱半)人参黄连(炒,一钱半)吴茱萸(半钱)上为末,蒸饼丸。

  又方

  治气实心痛者。

  山栀子(炒焦,六钱)香附(一钱)吴茱萸(一钱)上为末,蒸饼丸如花椒大。以生地黄酒洗净,同生姜汤煎,送下二十丸。

  又方

  胡椒荜茇(各半两)上为末。以醋调,捏作团子吞下。

  又方

  治心痛,亦治哮喘。又见痰类。

  半夏(切碎,香油炒)上为末,姜汁炊饼丸。姜汤下二三十丸。

  又方

  黄荆子炒焦为末,米汤调下。亦治白带。

  一人脉涩,心脾常痛。

  白术(一两)半夏(一两)苍术枳实神曲香附茯苓台芎(各半两)上为末,神曲糊丸。

  治死血留胃脘作痛者。

  玄胡(一两半)桂滑石红花红曲(各五钱)桃仁(三十个)上为末,汤浸蒸饼和丸。

  治痰饮积胃脘痛。

  螺蛳壳(墙上年久者烧)滑石(炒)苍术山栀香附南星(各二两)枳壳青皮木半两)上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春加芎,夏加黄连,冬茱萸半两。有痰者,用明矾溶开,就丸如鸡头大,热姜汤吞下一丸。青黛亦治心痛,蓝叶捶碎取汁,姜汁和服,亦可。如无叶处,用水一小瓶,用蓝安在刀头,火中烧红,淬水服。

  治脾痛,用海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栀、生姜汁煎辣汤,调服为佳。又方,治脾痛气实〔附录〕夫心痛,其种有九∶一曰虫痛,二曰疰痛,三曰风痛,四曰悸痛,五曰食痛,六曰饮痛,七曰寒痛,八曰热痛,九曰来去痛。其痛甚,手足青过节者,是名真心痛,旦发夕,夕发旦死,非药物所能疗。若蛔虫攻啮心痛,令人恶心而吐,用川椒十粒煎汤,下乌梅丸良。有肾气上攻以致心痛,用生韭研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时作时止,或饮汤水咽下而作哕者,是有死血在其中,以桃仁承气汤下之。草豆蔻丸,多治气馁弱人心痛妙。

  附方

  草豆蔻丸

  治客寒犯胃痛者,宜此丸。热亦可服,止可一二服。

  草豆蔻(一钱四分,面裹煨去皮)益智橘皮僵蚕人参黄(各八分)吴茱萸(汤洗去苦,八分)生甘草(三分)炙甘草(三分)归身青皮(各六分)神曲(炒)姜黄(各四分泽泻(一钱,小便数者减半)桃仁(七个,去皮尖,另研)麦芽(炒,一钱五分)柴胡(四分,详胁下加减用)半夏(洗,一钱)上除桃仁另研,余为末,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服三十丸,白汤下,食远,旋斟酌多少用

  丁香止痛散

  治心气痛不可忍。

  良姜(五两)茴香(炒)甘草(各一两半)丁香(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

  失笑散

  治心气痛不可忍,小肠气痛。

  蒲黄(炒)五灵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上先以醋调二钱,煎成膏,入水一盏煎,食前热服。

  二姜丸

  治心脾疼,温养脾胃,冷食所伤。

  干姜(炮)良姜

  扶阳助胃汤

  治寒气客于肠胃,胃脘当心而痛,得热则已。

  干姜(炮,一钱半)拣参草豆蔻甘草(炙)官桂白芍(各一钱)陈皮白术吴茱萸(各五分)附子(炮,二钱)益智(五分)上锉作一服,水煎,生姜三片,枣二枚。有积聚,备

  乌梅丸

  治胃冷,蛔虫攻心痛,呕吐,四肢冷。

  乌梅(三百个)黄柏(炙)细辛肉桂附子(炮,各六两)黄连(十六两)人参(六两)蜀椒(炒去闭口者及目)当归(各四两)干姜(炮一两)上为末,取乌梅肉和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桃仁承气汤

  见吐血类。

  小胃丹

  见痰类。

  五苓散

  见中暑类。

  [卷四] 胁痛七十一

  胁痛,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肝急。木气实,用苍术、川芎、皮、当归之类;痛甚者,肝火盛,以当归龙荟丸,姜汁下,是泻火之要药;死血,用桃仁红花、川芎;痰流注,以二陈汤加南星、苍术、川芎;肝苦急,急食辛以散之,用抚芎、苍术。血病,入血药中行血。治咳嗽胁痛,以二陈汤加南星、香附、青皮、青黛,入姜汁。

  胁痛有瘀血,行气药中加桃仁不去尖,并香附之类。有火盛者,当伐肝木。

  左金丸治肝火,有气郁而胸胁痛者,看其脉沉涩,当作郁治。痛而不得伸舒者蜜丸,龙荟快。胁下有食积一条扛起,用吴茱萸、炒黄连。控涎丹,一身气痛,及胁痛,痰挟死血,桃仁泥,丸服。右胁痛,用推气散,出严氏方;左胁痛,用前药为君加柴胡或小柴胡,亦

  入方

  小龙荟丸

  当归草龙胆(酒洗)山栀(炒)黄连(炒)川芎(各半两)大黄(煨,半两)芦荟(三钱)木香(一钱)一方有黄芩、柴胡各半两,无大黄、木香。一方有甘草、柴胡、青皮,无当归、栀子。

  上为末,入麝香少许,粥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仍以琥珀膏贴痛处。龙荟丸,亦治有积,因饮食大饱,劳力行房胁痛。

  当归龙荟丸

  治内有湿热,两胁痛。先以琥珀膏贴痛处,却以生姜汁吞此丸。痛甚者,草龙胆当归大栀子黄连黄芩(各一两)大黄芦荟(各半两)木香(一钱半)黄柏(一两)麝香(半钱)上十味为末,面糊丸。一方,加柴胡、川芎各半两。又方,加青黛半两。蜜丸,治胁痛;曲丸,降肝火。

  抑青丸

  泻肝火。

  黄连(半斤)上为末,蒸饼糊丸服。

  〔附录〕胁下痛,发寒热,小柴胡汤。肥白人因气虚而发寒热,胁下痛者,补虚用参、,退热用柴胡、黄芩,调气止痛用青木香、青皮。瘦人胁下痛,发寒热,多怒者,必有瘀血,宜桃仁、当归、红花、柴胡、青皮、大黄、栀子、草龙胆。

  附方

  推气散

  治右胁疼痛,胀满不食。

  枳壳桂心片子姜黄(各半两,一本作僵蚕)甘草(炙,一钱半)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酒亦可。

  枳芎散

  治左胁痛刺不可忍者。

  枳实(炒)川芎(各半两)粉草(炙,一钱半)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酒亦可。

  十枣汤

  治胁痛,甚效,病患气实可用,虚人不可用。

  甘遂芫花(慢火□紫色)大戟(各等分)上为末,水一大盏,枣十枚,切开,煮取汁半盏,调半钱,人实更加一钱。量虚实加减

  控涎丹

  见痛风类。

  小柴胡汤

  见疟类。

  琥珀汤

  见积聚类。

  [卷四] 腹痛七十二

  附腹中窄狭、绞肠痧腹痛有寒、积热、死血、食积、湿痰。脉弦,食;脉滑,痰(一作涩)。清痰多作腹痛,台芎、苍术、香附、白芷为末,以姜汁入汤调服,大法之方若此。腹痛者,气用气药,如木香、槟榔、香附、枳壳之类;血用血药,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初得元气未虚,必推荡之,此通因通用之法。久必难。壮实与初病,宜下;虚弱衰与久病,宜升之消之。腹中水鸣,乃火击动其水也,用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栀子。亦有脏寒而鸣者。凡心腹痛者,必用温散,此是郁结不行,阻气不运,故痛。在上者多属食,食能作痛,宜温散之,如干姜、炒苍术、川芎、白芷、香附、姜汁之类,不可用峻利药攻下之。盖食得寒则凝热则化,更兼行气快气药助之,无不可者。一老人腹痛,年高不禁下者,用川芎、苍术、香附、白芷、干姜、茯苓、滑石之类。

  戴云∶寒痛者,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时痛时止者,是热也;死血痛者,每痛有处,不行移者是也;食积者,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者是;湿痰者,凡痛必小便不利。

  入方∶治酒积腹痛者,宽气紧要。

  槟榔三棱莪术香附官桂苍术浓朴陈皮甘草茯苓木香上为末,神曲糊丸。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附录〕或曰∶痰岂能痛?曰∶痰因气滞而聚,既聚则碍其路,道不得运,故作痛也。诸,不可用参、、白术,盖补其气,气旺不通而痛愈甚。白芍药,只治血虚腹痛,诸痛证不可用,以酸收敛。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多死。

  绞肠痧作痛,以樟木煎汤大吐,或白矾调汤吐之,盐汤亦可探吐,宜刺委中出血。腹痛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腹痛者,亦加黄柏。凡腹痛,以手重按者,属虚,宜参术、姜、桂之属;凡腹痛,以手不可按者,属实,宜大黄、芒硝下之。凡肥人腹痛者,属虚兼湿痰,宜参、二术、半夏。如感寒而腹痛,宜姜、桂,呕者,丁香;如伤暑而腹痛,宜玉龙丸;如饮食过伤而痛者,宜木香槟榔丸下之;如禀受弱,饮食过伤而腹痛者,当补脾胃而消导,宜参、术、山楂、曲、枳实、木香;如扑损伤而腹痛者,乃是瘀血,宜桃仁承痛

  附方

  玉龙丸

  又名黄龙丸,见中暑。

  木香槟榔丸

  见痢类。

  桃仁承气汤

  见吐血类。

  养胃汤

  见疟类。

  理中汤

  见中寒类。

  小建中汤

  芍药(三两)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六个)桂枝(去皮,一两半)胶饴(半斤,旧有微溏或呕者去胶)上锉。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大枣一个,煎八分,去滓,下饴胶两匙许,再煎化,温服。

  腹中窄狭,须用苍术。若肥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湿痰流灌脏腑,不升降。燥饮用苍术,行气用香附。如瘦人自觉腹中窄狭,乃是热气熏蒸脏腑,宜黄连、苍术。

  [卷四] 腰痛七十三

  (附肾着)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脉大者肾虚,杜仲、龟板、黄柏、知母、五味之类为末,猪脊髓丸服;脉涩者瘀血,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脉缓者湿热,苍术、杜仲、黄柏、川芎之类;痰积作痛者,二陈加南星、半夏。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凡诸痛皆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诸痛不可用参,补气则疼愈甚。人有痛,面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戴云∶湿热腰疼者,遇天阴或久坐而发者是也;肾虚者,疼之不已者是也;瘀血者,日轻夜重者是也。

  入方∶治湿痰腰痛,大便泄。

  龟板(一两,炙)苍术椿皮滑石(半两)白芍(酒炒)香附(各四钱)上为末,酒糊丸。如内伤,白术、山楂汤下。

  又方

  治腰腿湿痛。

  龟板(酒炙)黄柏(酒炙)苍术苍耳威灵仙(酒浸,各一两)扁柏(半两)上为末,酒糊丸。每用黑豆汁煎四物汤加陈皮、甘草,生姜煎汤下。久腰痛,必用官桂以开之,方止。腹胁痛亦可。

  又方

  龟板(酒炙,一两半)炒柏白芍(一两)陈皮威灵仙知母苍术苍耳上为末。调服。

  又方

  龟板(酒炙,半两)酒炒柏(四钱)青皮(三钱)生甘草(一钱半)上为末。姜一大片,同前药末一钱研匀,以苍耳汁荡起,煎令沸服之。

  摩腰膏

  治老人虚人腰痛,并妇人白带。

  附子尖乌头尖南星(各二钱半)雄黄(一钱)樟脑丁香干姜吴茱萸(各一钱半)朱砂(一钱)麝香(五粒大者)上为末,蜜丸如龙眼大。每用一丸,姜汁化开如粥浓,火上炖热,置掌中,摩腰上。候药尽粘腰上,烘绵衣包缚定,随即觉热如火,日易一次。

  〔附录〕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疼,叠见而层出矣。脉若弦而沉者为虚,沉者为滞,涩者瘀血,缓者为湿,滑与伏者是痰。

  气痛,一身腔子尽痛,皆用少许木香于药内行气。若寒湿腰痛,见热则减,见寒则增,积散加吴茱萸半钱,杜仲一钱。若湿腰痛,如坐水中,或为风湿雨露所着,湿流入肾经,致腰痛,宜渗湿汤;不效,宜肾着汤。肾虚腰痛,转侧不能,以大建中汤加川椒十粒,仍以茴香盐炒为末,破开猪腰子,作薄片,勿令断,层层散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吃下。闪挫腰痛,宜复元通气散,酒调服,或五积散加牵牛头末一钱,或桃仁七枚。

  附方

  青娥丸

  治肾虚腰痛,益精助阳。

  破故纸(四两,炒)杜仲(四两,炒去丝)生姜(二两半,炒干)上为末,用胡桃肉三十个研膏,入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下。

  独活寄生汤

  治肾气虚弱,为风湿所乘,流注腰膝;或挛拳掣痛,不得屈伸;或缓弱冷独活(一两)桑寄生(如无以续断代之)细辛牛膝秦艽茯苓白芍桂心川芎防风人参熟地黄当归杜仲(炒)甘草(炙,各二两)上锉。每服三钱,水煎,空心服。下利者,去地黄;血滞于下,委中穴刺出血,妙。仍灸肾俞、昆仑,尤佳。

  治腰疼

  黑丑(四两,半生半炒)上研细,取头末,水丸桐子大,硫黄为衣。每服三十丸,空心盐酒送下,四服即止。

  补阴丸

  见诸虚类。

  五积散

  见香港脚类。

  大建中汤

  见斑疹类。

  复元通气散

  见气类。

  肾着为病,其体重,腰冷如冰,饮食如故,腹重如物在腰,治宜流湿,兼用温暖之药以

  肾着汤

  治肾虚伤湿,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不渴,小便自利。

  干姜(炮)茯苓(各四两)甘草(炙)白术(各二两)上咀。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

  渗湿汤

  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如坐水中。

  苍术白术甘草(炙,各一两)茯苓干姜(炮,各一两)橘红丁香(各二钱半)上每服五钱,水一钟,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卷四] 疝痛七十四

  (附木肾、肾囊湿疮)疝痛,湿热痰积流下作病,大概因寒郁而作,即是痰饮食积并死血。专主肝经,与相干,大不宜下。痛甚者不宜参、术。湿多。疝气宜灸大敦穴,在足大指爪甲后一韭叶毛间,是穴。食积与死血成痛者,栀子、桃仁、山楂、枳子(一作枳实)、吴茱萸,并炒生姜汁顺流水煎汤调服。一方加茴香、附子。却有水气而肿痛者,又有挟虚者,当用参、为君,佐以疏导之药,其脉沉紧豁大者是。按之不定者属虚,必用桂枝、山栀炒、乌头细切炒,上为末,姜汁糊丸,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大能劫痛。

  戴云∶疝,本属厥阴肝之一经,余常见俗说小肠膀胱下部气者,皆妄言也。

  入方

  治诸疝,定痛速效。

  枳实(十五片,一作橘核)山栀(炒)山楂(炒)吴茱萸(炒,各等分)湿胜,荔枝核,(炮)上为末,酒糊丸服。或为末,生姜水煎服,或长流水调下一二钱,空心。

  守效丸

  治之要药不痛者。

  苍术南星白芷(散水)山楂(各一两)川芎枳核(又云枳实,炒)半夏秋冬加吴茱萸,衣钵有山栀上为末,神曲糊丸服。又云∶有热加山栀一两,坚硬加朴硝半两,又或加青皮、荔枝核

  又方

  治诸疝,发时服。

  海石香附上为末。生姜汁调下。亦治心痛。

  又方

  治阳明受湿热,传入太阳,恶寒发热,小腹连毛际间闷痛不可忍。

  山栀(炒)桃仁(炒)枳子(炒)山楂上各等分研,入姜汁,用顺流水荡起,同煎沸热服。一方加茱萸。

  橘核散

  橘核桃仁栀子川乌(细切,炒)吴茱萸上研,煎服。橘核散,单止痛,此盖湿热因寒郁而发,用栀子仁以除湿热,用乌头以散寒郁。况二药皆下焦之药,而乌头又为栀子所引,其性急速,不容胃中留也。

  又方

  治疝劫药。

  用乌头细切炒栀子仁炒,等分为末,或加或减,白汤丸。

  又方

  治疝。

  枇杷叶野紫苏叶椒叶水晶葡萄叶上以水煎熏洗。

  肾气方

  茴香破故纸吴茱萸(盐炒,各五钱)胡芦巴(七钱半)木香(二钱半)上为末,萝卜捣汁丸。盐汤下。

  积疝方

  山楂(炒,一两)茴香(炒)柴胡(炒,三钱)牡丹皮(一钱)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服五六十丸,盐汤下。

  疝病黄病久者,皆好倒仓。

  又方

  治疝痛。

  山楂(炒,四两)枳实(炒)茴香(炒)山栀(炒,各二两)柴胡牡丹皮桃仁(炒)八角茴香(炒,一两)吴茱萸(炒,半两)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

  又方

  治疝作痛。

  苍术(盐炒)香附(盐炒)黄柏(酒炒,为君)青皮玄胡索益智桃仁(为臣)茴香(佐)附子(盐炒)甘草(为使)上为末。作汤服后,一痛过,更不再作矣。

  又方

  治疝。

  南星山楂苍术(二两)白芷半夏枳核神曲(一两)海藻昆布(半两)玄明粉茱上为末,酒糊丸。

  一人疝痛作,腹内块痛止;疝痛止,块痛作。

  三棱莪术(醋煮)炒曲姜黄南星(各一两)山楂(二两)木香沉香香附(各三钱)黄连(用茱萸炒,去茱萸,用五钱净)萝卜子桃仁山栀枳核(炒,各半两)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

  予尝治一人,病后饮水,患左丸痛甚。灸大敦穴,适有摩腰膏,内用乌附、丁香、麝香将与摩其囊上横骨端,火温帛覆之,痛即止。一宿,肿亦消。予旧有柑橘积,后因山行饥甚橘芋食之,橘动旧积,芋复滞气,实时右丸肿大,寒热。先服调胃剂一二帖。次早注神思,气至下焦呕逆,觉积动吐复,吐后和胃气,疏通经络而愈。

  〔附录〕木肾者,心火下降,则肾水不患其不温;真阳下行,则肾气不患其不和温。温且和,安有所谓木强者哉?夫惟嗜欲内戕,肾家虚惫,故阴阳不相交,水火不相济,而沉寒痼凝滞其间,胀大作痛,顽痹结硬,势所必至矣。不可纯用燥热,当温散温利以逐其邪。邪气内消,荣卫流转,宛如寒谷回春,盖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矣。

  入方∶治木肾。

  楮树叶(又云杨树),雄者晒干为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盐汤下五十丸。

  又方

  治木肾不痛。

  枸杞子南星半夏黄柏(酒炒)苍术(盐炒)山楂白芷神曲(炒)滑石(炒)上为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盐汤下七十丸。

  治小肠气又木肾偏坠。

  黑牵牛一斤,用猪尿胞装满,以线缚定口子。好酒米醋各一碗,于砂锅内煮干为度,取出黑牵牛,用青红娘子各十九个,于铁锅内炒燥。去青红子,将牵牛碾取头末四两,另入猪苓、泽泻细末各二两,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酒送下。不可多服,多服令人头眩。如头眩,可服黑锡丹。

  肾囊湿疮

  密陀僧干姜滑石上为末。擦上。

  又方

  先用吴茱萸煎汤洗。

  吴茱萸(半两)寒水石(三钱)黄柏(二钱)樟脑(半两)蛇床子(半两)轻粉(十白矾(三钱)硫黄(二钱)槟榔(三钱)白芷(三钱)上为末。麻油调搽。

  又方

  治肾上风湿疮及两腿。

  全蝎(一钱)槟榔(一钱)蛇床子(一钱)硫黄(一钱)上四味,研如细末。用麻油调入手心搽热,吸三口,用手抱囊一顷。次搽药两腿上。

  [卷四] 耳聋七十五

  耳聋皆属于热,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通圣散、滚痰丸之类。大病后耳聋,须用四物汤降火。阴虚火动耳聋者,亦用四物汤。

  因郁而聋者,以通圣散纳大黄酒煨,再用酒炒二次后,入诸药,通用酒炒。耳鸣因酒遏大剂通圣散加枳壳、柴胡、大黄、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荆芥。不愈,用四物汤妙。

  耳鸣必用龙荟丸食后服。气实,入槟榔丸或神芎丸下之。聋病必用龙荟丸、四物汤养阴。

  湿痰者,神芎丸、槟榔丸。耳湿肿痛,凉膈散加酒炒大黄、黄芩、酒浸防风、荆芥、羌活服,脑多射少。湿加枯矾吹。耳内哄哄然,亦是阴虚。

  戴云∶亦有气闭者,盖亦是热,气闭者,耳不鸣也。

  入方

  蓖麻子(四十九粒)枣肉(十个)上入人乳汁,捣成膏,石上略晒干,便丸如指大。绵裹,塞于耳中。

  又方

  鼠胆汁滴入耳中,尤妙。

  又方

  将龟放漆桌上,尿出用绵渍之,捏入青葱管中,滴入耳中。

  〔附录〕耳,属足少阴之经,肾家之寄窍于耳也。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闻而聪。若劳伤气血,风邪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又有气厥而聋者,有挟风而聋者,有劳损而聋者。盖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则脏气逆而为厥,厥气搏入于耳,是谓厥聋,必有眩晕之证。

  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风入于耳之脉,使经气痞而不宣,是谓风聋。必有头痛之证。劳役伤于血气,淫欲耗其精元,瘦悴力疲,昏昏,是为劳聋。有能将息得所,血气和平,则其聋暂轻。

  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搏,其声嘈嘈,眼见光,为之虚聋。热气乘虚随脉入耳,聚热不散浓汁出,为之脓耳。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成核塞耳,亦令暴聋,为之耵耳。前是数者,肾脉可推。风则浮而盛热则洪而实,虚则涩而濡。风为之疏散,热为之清利,虚为之调养,邪气屏退,然后以通耳调气安肾之剂主之。于此得耳中三昧。

  附方

  《和剂》

  流气饮

  治厥聋。

  方见气类,内加菖蒲、生姜、葱,同煎服。治聋皆当调气。

  桂星散

  治风虚耳聋。

  辣桂川芎当归细辛石菖蒲木通白蒺藜(炒)木香麻黄(去节)甘草(炙,各二钱半)南星(煨)白芷梢(各四钱)紫苏(一钱)上锉。每服二钱,水煎,葱二茎,食后服。

  地黄丸

  治劳损耳聋。

  熟地黄当归川芎辣桂菟丝子川椒(炒)故纸(炒)白蒺藜(炒)胡芦巴(炒)杜仲(炒)白芷石菖蒲(各一钱半)磁石(火烧醋淬七次,研,水飞,一钱二分半)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服五十丸,葱白温酒下。

  益智散

  治肾虚耳聋。

  磁石(制如前)巴戟(去心)川椒(各一两,炒)沉香石菖蒲(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用猪肾一枚细切,和以葱白少盐,并药湿纸十重裹煨令熟。空心嚼,以酒送下。

  芎芷散

  治风入耳虚鸣。

  白芷石菖蒲(炒)苍术陈皮细辛浓朴半夏桂木通紫苏(茎叶)甘草(炙,各二钱半)川芎(五钱)上锉散。每服三钱,姜三片,葱二枝,水煎,食后临卧服

  耳鸣方

  草乌(烧)石菖蒲上等分为末。用绵裹塞耳,一日三度。

  耳鸣暴聋方

  川椒石菖蒲松脂(各二钱半)山豆肉(半钱)上为末,溶蜡丸如枣核大。塞入耳。

  蔓荆子散

  治内热,耳出脓汁。

  甘草(炙)川升麻木通赤芍桑白皮(炒)麦门冬(去心)生地黄前胡甘菊赤茯苓蔓荆子上等分,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食后温服。

  又方

  治耳内出脓。

  真龙骨枯白矾赤小豆黄丹乌贼骨胭脂(一钱一分)上为末掺耳。

  又方

  治耳内脓出或黄汁。

  石膏(新瓦上)明矾(枯)黄丹(炒)真蚌粉龙骨(各等分)麝香(少许)上为末。绵缠竹签拭耳,换绵蘸药入耳。

  耵耳方

  治风热搏之,津液结成核塞耳。

  生猪脂地龙釜下墨(等分)上件细研,以葱汁和捏如枣核。薄绵裹入耳,令润,即挑出。

  耳烂贝母为末,干糁。

  桃花散

  治耳中出脓。

  枯矾干胭脂(各一钱)麝香(一字)上为末。绵杖子蘸药捻之。

  通圣散

  见斑疹类。

  滚痰丸

  大黄(半斤)黄芩(半斤)青礞石(一两)沉香(五钱)上为末,水丸,桐子大。

  龙荟丸

  见胁痛类。

  槟榔丸

  见痢类。

  神芎丸

  见痛风类。

  凉膈散

  见自汗类。

  [卷四] 鼻病七十六

  酒鼻,是血热入肺。治法∶用四物汤加陈皮(又云柏皮)、红花、酒炒黄芩煎。

  入好酒数滴,就调炒五灵脂末同服,《格致论》中,于上药有茯苓、生姜。气弱者,加黄

  入方

  用桐油入黄连末,以天吊藤烧灰,热敷之。一云用桐油入天吊藤烧,油熟,调黄连末拌

  又方

  用山栀为末,蜜蜡丸弹子大。空心嚼一丸,白汤送下。

  治鼻中肉,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治本当消食积。

  蝴蝶矾(二钱)细辛(一钱)白芷(五钱)上为末。纳鼻中。

  治鼻渊

  南星半夏苍术白芷神曲酒芩辛夷荆芥上水煎,食后服。

  〔附录〕酒者,此皆壅热所致。夫肺气通于鼻,清气出入之道路,或因饮酒,气血壅滞,上焦生热,邪热之气,留伏不散,则为之鼻疮矣。又有肺风不能饮而自生者,非尽因酒耳,宜一味淅二泔,食后用冷冻饮料,外用硫黄入大菜头内,煨碾涂之。若鼻尖微赤及鼻中生疮,辛夷碾末,入脑射少许,绵裹纳之。或以枇杷叶拭去毛锉,煎汤候冷,调消风散,食后服。一方,以白盐常擦妙。又以牛马耳垢敷,妙。

  附方

  白龙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罨少时,方以汤洗法,食后常服龙虎丹一帖,方见和剂风门。

  白龙丸

  川芎本细辛白芷甘草(各等分)上为细末,每四两入石膏末一斤,水丸。

  又方

  黄柏、苦参、槟榔等为末。敷以猪脂调,尤妙。

  又方

  以青黛、槐花、杏仁研,敷之。

  又方

  以杏仁研乳汁,敷之。

  铅红散

  治风热上攻,面鼻紫赤刺瘾疹,俗呼肺风。

  舶上硫黄白矾(枯,各半两)上为末。黄丹少许,染与病患面色同。每上半钱,津液涂之,临卧再涂。兼服升麻汤下泻青丸,服之除其根本也。一方见风类。

  轻黄散

  治鼻中肉。

  轻粉(一钱)雌黄(半两)杏仁(一钱,汤浸,去皮尖、双仁)麝香(少许)上于乳钵内,先研杏仁如泥,余药同研细匀,瓷合盖定。每有患者,不问深浅,夜卧用箸点粳米许鼻中。隔夜一次,半月效。

  消风散

  见中寒类。

  [卷四] 眼目七十七

  眼黑,睛有翳,皆用黄柏、知母。眼睛痛,知母、黄柏泻肾火,当归养阴水,眼中风泪出,食后吞龙荟丸数粒,日三次。冬月,眼暴发痛,亦当解散,不宜用凉药。

  入方

  神效七宝膏

  治暴发眼热壅有翳膜者。

  蕤仁(去油、心、膜)白硼砂朱砂片脑蜜调成膏。点眼。

  烂眶眼。

  薄荷荆芥细辛上为粗末,如烧香状烧之。以青碗涂蜜少许于内,覆香烟上,取烟尽之。后以小青罐收烟藏之,凡眼有风热多泪者,皆可点。此是阳明经有风热所致。

  生熟地黄丸

  治血虚眼。方见眉眶痛类。

  龙荟丸

  见胁痛类。

  一人病眼,至春夏盒饭作郁治。

  黄芩(酒浸)南星(姜制)香附(童便浸)苍术(童便浸,各二两)川芎(便浸,两半)山栀(炒,一两)草龙胆(酒浸)陈皮连翘萝卜子(蒸)青黛(各半两)柴胡(三钱)上为末,神曲糊丸。

  附方

  泻热黄连汤

  治眼暴发赤肿疼痛。

  黄连(酒炒)黄芩(酒炒)草龙胆生地黄(各一两)升麻(半两)柴胡(一两)上咀。每服四钱,水煎,日午前饭后热服。

  上清散

  治上热鼻壅塞,头目不清利。

  川芎薄荷荆芥穗(各半两)盆硝石膏桔梗(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一字,口噙水,鼻内搐之,神效。加龙脑三分尤妙。

  东垣熟干地黄丸

  人参(二钱)炙甘草天门冬(去心)地骨皮五味子枳壳(炒)黄连(各三钱)归身(酒洗,焙)黄芩(各半两)生地黄(酒洗,七钱半)柴胡(八钱)熟干地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丸,茶清下,食后,日二服。

  [卷四] 口齿七十八

  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用理中汤。人、白术、甘草补土之虚,干姜散火之标。甚则加附子,或噙官桂,亦妙。一方,生白矾末贴之,极效。或噙良久,以水漱之,再噙。一方,治口疮甚者,用西瓜浆水,徐徐饮之。冬月无此,用西瓜皮烧灰敷之。又方,黄连好酒煮之,呷下立愈。又方,远志,醋研,鹅毛扫患处,出涎。

  入方

  细辛黄柏(炒,一云黄连,等分)上为末。贴之,或掺舌上,吐涎水再敷,须旋合之。

  治满口白烂荜茇(一两,为末)浓柏(一两)上用柏,火炙为末,米醋煎数沸,后调上药。漱涎,再用白汤漱口即愈。重者三次。

  舌上生疮用白荷花瓣贴之。

  〔附录〕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宜如圣汤,或甘桔汤加黄芩一钱。仍用柳花散掺之

  附方

  黑参丸

  治口舌生疮,久不愈。

  黑参天门冬麦门冬(去心,各炒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绵裹噙化,咽津。

  柳花散

  治口舌生疮。

  玄胡索(一两)黄柏黄连(各半两)密陀僧(二钱)青黛(二钱)上为末。敷贴口内,有津即吐。

  增损如圣汤

  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半)防风(半两)枳壳(汤浸去穣,二钱半)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服。

  甘桔汤

  桔梗(二两)甘草(一两)上水煎,食后温服。

  理中汤

  见中寒类。

  牙痛,梧桐泪为末,少加麝香擦之。牙大痛,必用胡椒、荜茇,能散其中浮热。间以升、寒水石,佐以辛凉,荆芥、薄荷、细辛之类。又方,用清凉药,便使痛不开,必须从治,荜茇、川芎、薄荷、荆芥、细辛、樟脑、青盐。

  治牙痛甚者。

  防风羌活青盐(入肉)细辛荜茇川椒上为末。擦噙。

  又方

  南星为末,霜梅五个,取其引涎。以荆芥、薄荷散风热,青盐入肾入骨。擦噙。

  又方

  蒲公英(烧灰)香附末白芷青盐上为末。擦噙。

  治阴虚牙出鲜血,气郁。

  用四物汤加牛膝、香附、生甘草、侧柏。

  蛀牙

  芦荟、白胶香,寒蛀孔中。

  阳明热而牙痛。

  大黄、香附,各烧灰存性为末,入青盐少许,不时擦牙上。

  固齿

  用羊胫骨烧灰存性二钱,当归、白芷、猪牙皂角、青盐各一钱为末,擦牙上。

  刷牙药

  烧白羊骨灰一两,升麻一两,黄连半钱,擦用。

  [卷四] 破滞气七十九

  附气刺痛,附诸气破滞气,须用枳壳,高者用之。夫枳壳者,损胸中至高之气,二三服而已。又云∶滞气用青皮,勿多用,多则泻真气。如实热在内,相火上冲,有如气滞,宜知母、黄柏、黄连、黄芩。

  如阴虚气滞者,宜四物加玄参、黄柏以补血。

  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药导使之行,则可。若禀受素壮而气刺痛,宜枳壳乌药;若肥白气虚之人气刺痛者,宜参、术加木香;若因事气郁不舒畅而气刺痛,当用木香。

  〔附录〕充按∶丹溪无治气条,后人增入。姑存以便阅者。

  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以流行者,亦气也。荣卫之所以运转者,此气也。五脏六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亦此气也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气也者,独非人身之根本乎?人有七情,病生七气,七气者,寒、热、怒、恚、喜、忧、愁,或以为喜、怒、忧、思、悲、惊、恐,皆通也。然则均调是主又所以温其中也。不然,七情相干,痰涎凝结,如絮如膜,甚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去,咽不下,或中艰食,或上气喘急,曰气隔,曰气滞,曰气秘,曰气中,以至五积六聚瘕,心腹块痛,发则欲绝,殆无往而不至矣。怒则气上,喜则气则气下,劳则气耗,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此七者皆能致疾,寒气郁于中作痛者,以七气汤、盐煎散、东垣升阳顺气汤。逆者抑之,以木香流气饮、降气汤。有热者须加凉剂抑之,所谓从阴引阳也。

  附方

  《和剂》

  七气汤

  七气所伤,痰涎结聚,心腹刺痛,不能饮食。

  半夏(五两)人参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每服三钱,水煎,姜五片,枣一枚。

  《三因》

  七气汤

  治如前。

  半夏(五两)茯苓(四两)浓朴(三两)紫苏(二两)上锉以水煎,姜七片,枣二个。

  《指迷》

  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

  青皮陈皮桔梗莪术桂藿香益智(各一两)香附(一两半)甘草(炙,七钱半)半夏(七钱半)上锉。每服三钱,水煎,姜三片,枣一个。

  加减七气汤

  莪术(炮)三棱(炮)青皮陈皮香附藿香益智甘草(炙)桔梗官桂木香槟榔枳壳(炒)白果萝卜子(炒)紫苏上以水煎,姜三片。

  流气饮子

  治男妇五脏不和,三焦气壅,心胸闷痞,咽塞不通,腹胁膨胀,香港脚肿痛,肩背走注疼痛,呕吐不食,气喘,咳嗽痰盛,面目浮肿及四肢,大便秘涩,小便不通。

  木香(二钱半)槟榔青皮半夏茯苓枳壳桔梗当归芍药防风川芎紫苏枳实黄乌药腹皮甘草(炙)陈皮(七钱半)上锉。每服五钱,水煎,姜三片,枣一枚。

  《和剂》

  流气饮

  调荣卫,利三焦,行痞滞,消肿胀。

  陈皮青皮紫苏浓朴(姜制)香附(炒)甘草(炙,各四两)木通(二两)腹皮丁皮榔桂木香草果莪术(炮)藿香(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人参白术木瓜赤茯苓石菖蒲白芷半夏枳壳(炒,各一两)上每服三钱,水煎,姜四片,枣二枚。一方,有大黄,无藿香。

  大七气汤治积聚,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疚痛,大小便不利。

  三棱(炮)莪术(炮)青皮(炒)陈皮藿香桔梗肉桂益智(各一两半)甘草(炙,七钱半)香附(炒,一两半)上锉。以水煎,姜五片。

  分心气饮

  治男妇一切气不和,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大肠虚秘,并皆服之。

  紫苏(茎叶俱用,四两)羌活半夏肉桂青皮陈皮腹皮桑白皮(炒)木通芍药甘草(炙)赤茯苓(各一两)上锉。每服三钱,水煎,生姜三片,枣一枚,灯心十茎。若气秘,加枳壳、萝卜子、皂角子各半钱;咳嗽不利,加人参一钱,五味子七粒,桔梗钱;气滞腰疼,加木瓜二片,枳壳一钱;水气面目浮肿,加车前、麦门冬、葶苈子、泽泻分心气饮治一切气,留滞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以致痞闷,噎塞不通,大便虚秘。

  木香丁皮(各二钱)人参麦门冬(去心)腹皮槟榔桑白皮草果桔梗浓朴白术(各半两)香附藿香陈皮紫苏(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锉。每服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分心气饮真方

  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通利大小便。

  紫苏(茎叶,三两)半夏枳壳(各一两半)青皮橘红腹皮桑白皮(炒)木通赤茯苓上锉。每服三钱,水煎,入姜三片,枣二枚,灯心十

  苏子降气汤

  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目腰痛,大便风秘,冷热气泻,肢体浮肿。

  紫苏子半夏(五两)当归甘草(炙)前胡浓朴(各二两)官桂陈皮(三两)上锉。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三和散

  和畅三焦,治痞胀浮肿,肠胃涩秘。

  腹皮(炒)紫苏(茎叶)沉香木瓜羌活(各二两)白术川芎木香甘草(炒)陈皮槟榔(湿纸煨,各七钱半)上每服三钱,水煎服。加茯苓,利水。

  蟠葱散

  治男妇脾胃虚冷,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胸胁膀胱小肠肾气,及妇人血气玄胡索肉桂干姜(炮,各一两)苍术甘草(炙,各八两)砂仁丁皮槟榔(各四两)蓬术三棱茯苓青皮(各六两)上每服二钱,水煎,入连茎葱白一茎,空心温服。

  治气六合汤

  当归芍药川芎地黄木香槟榔上以水煎服。

  分气紫苏饮

  治脾胃不和,胸膈噎塞,胸胁疼痛,气促喘急,心下胀闷。

  枳壳茯苓腹皮陈皮甘草苏子草果白术当归紫苏半夏桑皮五味上锉。姜三片,水煎。

  木香化滞散

  木香白术陈皮桔梗腹皮茯苓人参砂仁青皮藿香姜黄檀香白果

  聚香饮子

  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胁引痛,不可俯仰。

  檀香木香丁--香沉香藿香(各一两)玄胡索川乌(炮)桔梗(炒)桂心甘草(炙)片子姜黄(各十两)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沉香降气汤

  治三焦痞满,滞气不宣,心腹痛满,呕吐痰沫,五噎五膈。

  沉香木香丁香藿香人参甘草白术(各一两)肉豆蔻桂花槟榔陈皮砂仁川姜(炮)枳实(炒)白檀(各二两)白茯苓青皮白豆蔻上每服三钱,水煎,入盐少许。

  乌药平气散

  治香港脚上攻,头目昏眩,脚膝酸疼,行步艰苦,诸气不和,喘满迫促。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天台乌药当归白芷川芎麻黄木瓜五味子上姜三片,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

  治气不宣流,或成疮疖,并闪挫腰痛,诸气滞闭,耳聋耳疼。止痛活血。

  茴香穿山甲(蛤粉炒,各二两)白牵牛(炒)玄胡索甘草(炒)陈皮(各一两)木香(一上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服。

  手拈散

  治心脾气痛。

  草果没药玄胡五灵脂上为末。酒调二钱。

  枳壳煮散

  治悲哀伤肝气,痛引两胁。

  防风川芎枳壳细辛桔梗甘草葛根上用水煎服。

  盐煎散

  治男子妇人,一切冷气攻冲,腹胁刺痛不已。及脾胃虚冷,呕吐泄泻,膀胱小肠气,妇人血气痛。

  羌活砂仁甘草(炙)茯苓草果肉豆蔻(煨)川芎茴香荜澄茄麦芽(炒)槟榔良姜(油炒)枳壳(炒)浓朴陈皮苍术(等分)上用水煎,加盐少许。

  东垣升阳顺气汤

  升麻柴胡陈皮(各一钱)半夏人参(各三钱)黄(四钱)甘草柏皮(各五分)当归(一钱)草豆蔻(一钱)神曲(炒。一钱半)上咀。每半两,入姜煎。

  分气紫苏饮

  治脾胃不和,气逆喘促,心下胀满,呕逆不食。

  五味子桑白皮茯苓甘草(炙)草果腹皮陈皮桔梗(各一斤)紫苏(十五两)上锉。每服四钱,水煎,姜三片,入盐少许。

  鸡舌香散

  治脏腑虚弱,阴阳不和,中脘气滞,停积痰饮,胸膈胀闷,心脾引痛。

  台乌香附良姜芍药甘草肉桂上以水煎服。

  大玄胡汤

  莪术三棱当归芍药官桂槟榔浓朴木香玄胡大黄桔梗川楝子川芎甘草(炙)黄芩上以水煎服。

  化气散

  治诸食积,并宿食不消,此剂至为稳当。

  三棱莪术青皮陈皮浓朴神曲麦芽甘草台乌香附上以水煎服。

  东垣木香顺气散

  治浊气在上,则生胀。

  木香(三分)浓朴(四分)青皮陈皮益智茯苓泽泻生姜吴茱萸半夏(各二分)当归(五分)升麻柴胡(一分)草豆蔻(三分,煨)苍术(三分)上作一服,水煎温服。

  匀气散

  治气滞不匀,胸膈虚痞,宿食不消,心腹刺痛,胀满噎寒,呕吐恶心。调脾胃生姜沉香丁香檀香木香(各一两)藿香(四两)甘草(炙,四两)砂仁(二两)白果仁(二两)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调下;或水煎服。

  顺气木香散

  治气不升降,胸膈痞闷,时或引痛,及酒食过伤,噫气吞酸,心脾刺痛,女人一切血气刺痛。

  砂仁官桂甘草(炙)陈皮浓朴丁皮茴香桔梗苍术木香干姜良姜上以水煎服。

  快气散

  治一切气,心腹胀痛,胸膈噎塞,噫气吞酸,胃中痰逆呕吐,及宿酒不解。

  砂仁甘草(炙)香附生姜上为末。盐汤调下。

  异香散

  治肾气不和,腹胁胀满,饮食难化,噫气吞酸,一切冷气,结聚腹中刺痛。

  石莲肉(一两)莪术(炮)益智甘草(炙)三棱(各六两)青皮陈皮(各三两)浓朴(二两上锉。每服三钱,水煎,姜三片,枣一枚,入盐一捻,

  化气汤

  治一切气逆,胸膈噎塞,心脾卒痛,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妇人血气。

  沉香胡椒(各一两)砂仁桂心木香(各二两)陈皮(炒)干姜(炮)莪术(炮)青皮(去穣炒)茴香(炒)甘草丁皮(各四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淡醋汤下。

  降气汤

  治中脘不快,心腹胀满,气不升降,噎塞喘促,干哕咳嗽,嗜卧减食,停积不消。专治香港脚上冲,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紫苏浓朴官桂半夏当归前胡柴胡甘草姜上以水煎服。

  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气,食湿盐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食。

  草豆蔻甘草(五钱,炙)半夏(一两)当归梢枳实(炒,各二钱)红花(半两)上每用五钱,水煎,姜三片,枣一个,热服。

  [卷四] 附脾胃八十

  (附胃风)

  附方

  调中益气汤

  升麻(二分)黄(一钱)甘草(五分)苍术(五分)木香(二分)人参(五分)柴胡(五分)陈皮(二水煎服。

  四君子汤

  治脾胃不调,不进饮食。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上以水煎服。

  六君子汤

  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又方加半夏。

  上以水煎,姜三片,枣一枚。

  胃苓汤

  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泽泻猪苓浓朴上锉。每服五钱,水煎,姜五片,枣二枚。

  参苓白术散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或致呕吐泄泻,及大病后调理脾胃。

  白扁豆(一斤,炒)白茯苓山药人参白术(各二斤)莲子砂仁(一斤)甘草(炙,二斤薏苡桔梗(各一斤,炒黄色)上为末。每服二钱,煎枣汤调下。

  治中汤

  治脾胃不和,呕逆霍乱,中满虚痞,或泄泻。

  人参甘草(炙)干姜(炮)白术青皮陈皮(等分)上每服五钱,水煎。如呕,加半夏等分。加丁香,减半夏,名丁香温中汤。

  丁沉透膈汤

  治脾胃不和,痰逆恶心,或时呕吐,饮食不进,十膈五噎。

  白术(二两)香附(炒)砂仁人参(各一两)丁香麦芽木香肉豆蔻白豆蔻青皮(各半两)沉香浓朴藿香陈皮(各七钱半)甘草(炙,一两)半夏神曲(炒)草果(各二钱半)上锉。每服四钱,水煎,姜三片,枣一个,不拘时候温服。忌生冷瓜果。

  五膈宽中散

  治七情四气,胸膈痞满,停痰气逆,遂成五膈。

  青皮陈皮丁皮浓朴甘草(炙)白果香附砂仁木香上以水煎,生姜三片,入盐少许。

  枳缩二陈汤

  理脾胃,顺气宽膈,消痰饮。

  砂仁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炙)水煎,生姜五片。

  八珍汤

  和血气,理脾胃。

  当归赤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茯苓甘草砂仁(等分)上以水煎,姜三片,枣二枚。

  凝神散

  收敛胃气,清凉肌表。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各一两)粳米扁豆(炒)知母生地黄甘草(炙,半两)淡竹叶地骨麦门冬(各二钱半)上水煎,姜三片,枣一枚。

  胃风

  此因初饮食讫乘风凉而致。其证胀满,食饮不下,形瘦腹大,恶风,头多汗,膈寒不通,胃风汤正治。然此亦看挟证加减,脉右关弦而缓带浮。

  胃风汤

  见痢证类。

  [卷四] 瘿气八十一

  (附结核)瘿气先须断浓味。

  入方

  海藻(一两)黄连(二两,一云黄柏,又云黄药)上为末。以少许置掌中,时时舐之,津咽下。如消三分之二,止后服。

  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如肿毒者,多是湿痰流注,作核不散。

  入方∶治耳后项间各一块。

  僵蚕(炒)酒大黄青黛胆南星上为末,蜜丸。噙化。

  又方

  治项颈下生痰核。

  二陈汤加大黄(酒炒)连翘桔梗柴胡上以水煎。食后服。

  又方

  治臂核作痛。

  二陈汤加连翘防风川芎皂角刺酒黄芩苍术上以水煎服。

  [卷四] 跌扑损伤八十二

  跌扑损伤,须用苏木和血,黄连降火,白术和中,童便煎,炒。在下者,可先须补接,后下瘀血;在上者,宜饮韭汁,或和粥吃。切不可饮冷水,血见寒则凝,但一丝血

  入方

  治扑伤损。

  跌伤出血者,姜汁、香油各四两,酒调服之。

  治伤骨折及血出者。

  用滑石、甘草为末,人参汤调服。次用生姜自然汁一盏,米醋一盏,独核肥皂四个敲破于姜汁米醋中,纱片滤过,去渣,入牛皮胶,煎成膏药贴之。遍身者皆可。

  接骨散

  没药乳香(各半两)自然铜(一两,淬)滑石(二两)龙骨(三钱)赤石脂(三钱)麝香(一字另研)上为末。好醋浸没,煮多为上,干就炒燥为度,临睡服。时入麝香,抄以茶匙,留舌上,温酒下。分上下食前后服。若骨已接尚痛,去龙骨、赤石脂而服多尽好,极效。

  世以自然铜为接骨药,然此等方尽多,大抵在补气、补血、补土。俗工惟在速效以罔利,迎功,而燥散之祸,甚于刀剑,戒之!

  又方

  冬瓜皮阿胶(等分)上炒干为末。以酒调,饮醉为度。

  [卷四] 破伤风八十三

  破伤风多死。防风、全蝎之类。非全蝎不开,十个为末,酒调,日三次。

  破伤风,血凝心,鸦翅烧灰存性,研细,酒调一钱。

  入方∶破伤风发热。

  栝蒌子(九钱)滑石(一钱半)南星苍术赤芍陈皮(一钱)黄连炒柏黄芩白芷(五分)甘草(些少)上姜一片,煎服。

  附方

  天麻丸

  治破伤风神效。

  天麻川乌(生去皮,各三钱)草乌(生)雄黄(各一钱)上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无时。

  《元戎》治破伤风欲死者。

  川乌南星半夏(并生)天麻(去芦,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豆淋酒调下,稍温服,次以酒三盏投之。

  [卷四] 诸疮痛八十四

  (附天泡疮、冻疮)诸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加黄连、黄芩,详上下根稍用,及引经药则可。又云∶诸疮以当下之;若性急面黑瘦,血热之人,因疮而痛,宜四物加黄连、黄芩、大力子、甘草。在下焦者其气能胜湿。

  诸疮药

  脓窠,治热燥湿为主,用无名异。干疥,开郁为主,用茱萸。虫疮如癣状,退虫为主,芜荑、黑狗脊、白矾、雄黄、硫黄、水银。杀虫、樟脑、松香。头上多,加黄连、方解石,蛇床定痒杀虫,松皮炭主脓。肿多者,加白芷开郁;痛多,加白芷、方解石;虫,加藜芦、斑蝥;痒多,加枯矾;阴囊疮,加茱萸;湿多,香油调;干痒出血多,加大黄、黄连,猪脂调;红色,加黄丹;青色,加青黛;虫多,加锡灰、芜荑、槟榔。在上多服通圣散,在下多须用下。脚肿出血,分湿热用药。

  入方∶疮有三种。

  脓泡疮,治热为主。

  黄芩黄连大黄(各三钱)蛇床寒水石(三两)黄丹(半钱)白矾(一钱)轻粉白芷无名异(少许,炒)木香(少许,痛者用)上为末。油调敷。

  痧疮芜荑(二钱)剪草(二钱)蛇床(三钱)白矾(枯)吴茱萸黄柏(各一钱)苍术浓朴雄黄(各五分)寒水石(二钱)轻粉(十帖)上为末。油调敷。

  疥疮药

  春天发疮疥,开郁为主,不宜抓破敷。

  白矾(二钱)吴茱萸(二钱)樟脑(半钱)轻粉(十)寒水石(二钱半)蛇床(三钱)黄柏大黄

  又方

  芜荑白矾(枯)软石膏大黄樟脑(各半两,另入)贯众蛇床(各一两)硫黄雄黄(各二钱半)上为末。香油调。须先洗疮去痂,敷之。

  一上散

  雄黄(三钱半)寒水石(一两)蛇床白胶香黑狗脊(各一两)黄连(五钱)硫黄(三钱半)吴茱萸(三钱)白矾(枯,五钱)斑蝥(十四个,去翅足)上硫黄、雄黄、寒水石,另研如粉,次入斑蝥和匀,蛇床、狗脊等为极细末同研匀。洗疮,令汤透去痂,用腊猪油调,手心中擦热,鼻中臭三二次,却擦上。一上即愈。如痛甚肿满高起,加水石一倍;如不苦痒,只加狗脊;如微痒,只加蛇床子;如疮中有虫,加雄黄;如喜火炙汤洗,加硫黄。口臭不止,亦可愈也。

  附方

  四物汤

  见妇人类。

  大承气汤

  见痢类。

  郭氏升麻牛蒡子散

  治时毒疮疹,脉浮,红在表者,疮发于头面胸膈之际。

  升麻牛蒡子甘草桔梗葛根玄参麻黄(各一两)连翘(一钱)上咀。姜三片,水二盏,作一服。

  升麻和气饮

  治疮肿疖疥痒痛。

  甘草陈皮(各一两半)芍药(七钱半)大黄(半两,煨)干葛苍术桔梗升麻(各一两)当归半夏茯苓白芷(各二钱)干姜枳壳(各半钱,)《三因》有浓朴半两上咀。每服一两,水煎。

  当归饮子

  治疮疥、风癣、湿毒,燥痒疮。

  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白蒺藜防风荆芥(各一两)何首乌黄甘草(各半两上咀。每服一两,水煎;或为末,每服一二钱,亦天疮用防风通圣散末,及蚯蚓泥,略炒,蜜调敷,极妙。从肚皮上起者,是里热发于外也,还服通圣散。见斑疹类。

  冻疮用煎热桐油,调密陀僧末敷。

  脚上烂疮久不愈,先以豆腐浆水,洗三两次,悬钩渣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