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谕防礼莫大乎敬
  天义莫隆于
  郊祀前以礼部具题壬寅年
  祈谷日期改用次辛所拟不当已明降谕防矣孟春祈谷所以迓阳气而兆农祥考诸经传葢立春后之上辛
  而非元旦后之上辛雍正年间恭奉
  皇考圣谕饬礼臣定议允宜永逺遵守敬思其义若上辛在立春前举行与乗阳之义未为精当又上辛设在正月初三日以前则当于旧腊隔年斋戒而
  太庙祫祭实为合飨大礼即宫中拜
  神亦属国朝定例若于斋戒期内照旧举行于专一致敬之道似犹未协其应如何斟酌古今百世遵守可行之处着大学士九卿详议以闻寻议上辛以立春后所得之辛始为上辛若立春之辛尚在上年十二月内则仍用正月之上辛以符嵗首之义正月上辛如值初三日以前于未进祀册以前奏请改用次辛至正月初四日上辛应于初一日斋戒起是日
  皇上未入斋宫之前宫中拜
  神
  奉先殿行礼均可各昭诚敬毋庸改期从之
  四十六年定
  大驾诣
  坛降辇仪
  谕朕自临御以来每遇
  郊祀大典无不蠲洁躬承四十六年如一日仰荷昊苍眷佑寿越古稀仍当躬亲行礼而一切登降礼仪步履究觉稍逊于前若遣官恭代非朕勤于躬亲昭事之初心而勉强将事复于精一凝承之意转有未尽因谕该部前往敬视
  祈谷坛宿斋宫诣
  坛瞻拜日降辇处兹据请拟由
  皇干殿西墙门外降舆较为近便应如所奏此朕仰体上天眷爱朕躬长申寅恪之意将来朕子孙缵绪凝庥有
  寿登古稀者亦可钦承朕志于
  郊坛大祀嵗嵗躬行率由此典以上邀
  皇天眷顾之隆庶防无疆惟休永膺
  昊贶垂裕万年
  四十七年十一月庚戌
  上亲祀
  圜丘次日奉
  防凡祭
  坛行礼时派出王大臣若系四人着在门站立二人坛内站立二人一体管察
  四十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上帝遣皇子恭代行礼
  谕本年上辛
  祈谷因气滞旧恙偶发诚恐登降仪节或愆转不足以昭诚敬着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礼朕仍于斋宫敬谨斋宿届期亲诣
  大高殿行礼
  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诣次数
  【乾隆元年正月辛亥元年十一月己夘】
  【二年正月辛丑二年十一月乙夘】
  【三年正月辛酉三年十一月庚申】
  【四年正月辛酉四年十一月乙丑】
  【五年十一月庚午六年正月辛未】
  【六年十一月丙子七年正月辛未】
  【七年十一月辛巳八年正月辛酉】
  【八年十一月丙戌九年正月辛夘】
  【九年十一月辛夘十年正月辛巳】
  【十年十一月丙申十一年正月辛巳】
  【十一年十一月壬寅十二年正月辛丑】
  【十二年十一月丁未十三年正月辛夘】
  【十三年十一月壬子十四年正月辛酉】
  【十四年十一月丁巳十五年正月辛酉】
  【十五年十一月癸亥十六年正月辛亥】
  【十六年十一月戊辰十七年正月辛未】
  【十七年十一月癸酉十八年正月辛酉】
  【十八年十一月戊寅十九年正月辛酉】
  【十九年十一月壬午二十年正月辛巳】
  【二十年十一月己丑二十一年正月辛巳】
  【二十一年十一月甲午二十二年正月辛丑】
  【二十二年十一月己亥二十三年正月辛丑】
  【二十三年十一月乙巳二十四年正月辛夘】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辰二十五年正月辛亥】
  【二十五年十一月己夘二十六年正月辛亥】
  【二十六年十一月庚申二十七年正月辛丑】
  【二十七年十一月丙寅二十八年正月辛未】
  【二十八年十一月辛未二十九年正月辛未】
  【二十九年十一月丙子三十年正月辛酉】
  【三十年十一月辛巳三十一年正月辛巳】
  【三十一年十一月丁亥三十二年正月辛未】
  【三十二年十一月壬辰三十三年正月辛丑】
  【三十三年十一月丁酉三十四年正月辛夘】
  【三十四年十一月壬寅三十五年正月辛夘】
  【三十五年十一月戊申三十六年正月辛亥】
  【三十六年十一月癸丑三十七年正月辛丑】
  【三十七年十一月戊午三十八年正月辛丑】
  【三十八年十一月癸亥三十九年正月辛酉】
  【三十九年十一月己巳四十年正月辛酉】
  【四十年十一月甲戌四十一年正月辛巳】
  【四十一年十一月己夘四十二年正月辛巳】
  【四十二年十一月甲申四十三年正月辛未】
  【四十三年十一月庚寅四十四年正月辛夘】
  【四十四年十一月乙未四十五年正月辛夘】
  【四十五年十一月庚子四十六年正月辛巳】
  【四十六年十一月乙巳四十七年正月辛丑】
  【四十七年十一月庚戌四十八年正月辛丑】
  【四十八年十一月丙辰四十九年十一月辛酉】
  【五十年正月辛酉五十年十一月丙寅】
  【臣】等谨按
  南郊祀典极隆我
  朝
  列圣事
  天之诚备着典册
  皇上丕承
  帝贶昭格弥防自临御以来无嵗不躬亲将事兹自乾隆元年至五十年凡冬至大祀及上辛祈谷
  亲诣月日敬谨彚登以昭隆礼嗣后亿万斯年统俟按时续载至孟夏雩祭自乾隆九年后亦每嵗
  亲诣行礼敬纪月日于雩祭专门以着敬
  天勤民之至意焉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四
  郊社考【四】
  郊【仪注】
  【臣】等谨按古者制礼圣者作之明者述焉作则立其宏纲述乃臻于美备也考仪于
  今日以通礼为定盖自立制以来仪节逓有损益今则礼明乐备厘定精详昭之方防永为法守兹编纂辑一遵
  盛典庻无参差焉
  冬至大祀仪
  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先期五日遣亲王一人诣牺牲所恭代眡牲所牧豫设香案于庭中南向一东西向各一遣官补服【遇朝期则朝服】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前引诣香案前北向所
  牧立案右牧人牵牛羊过案前导以旗仗所牧跪告牷次东向眡鹿西向眡豕所牧跪告如前仪毕引由北门退
  右眡牲
  先三日昩爽太常寺卿进斋戒牌铜人设黄案于
  乾清中门之左太常寺卿率所属咸补服【常朝日朝服雨雪常服】恭奉斋戒牌在前铜人在后导以御仗入自西长安门至
  午门彻仗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由中道入进
  太和门
  中左门
  后左门侍卫二人引至
  乾清门阶下太常寺官恭设于案斋戒牌南向铜人西向太常寺卿行一跪三叩礼退
  皇帝致斋于大内颁
  制辞于羣臣曰某年月日冬至朕恭祀
  皇天上帝于
  圜丘惟尔羣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
  有常刑钦哉勿怠文武衙署恭书
  制辞于版安奉正堂自员外郎骑都尉以上咸斋于公
  署
  右斋戒
  先二日遣礼部尚书一人诣牺牲所省牲如眡牲仪
  右省牲
  是日昩爽太常寺司祝恭送祝版于内阁授中书舍人安奉洁室敬书祝词于版毕内阁典籍豫设黄案于政事堂正中舍人奉祝版陈于案南向大学士诣案前立北面展祝文敬书
  御名舍人奉祝版安奉堂上俟翼日授司祝
  右书祝版
  先一日子初刻宰人豫凿坎于宰牲亭外墙东广深二尺太常寺官设香案于宰牲亭外光禄寺卿一人朝服太常寺赞礼郎二人前引诣香案前北面立三上香遂及御史二人礼部司官二人咸朝服眡宰宰人以鸾刀割牲以豆取毛血瘗于墙东之坎
  右眡割牲
  是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扫除上下借以椶荐设
  上帝神座于
  圜丘第一成南向
  列圣东西向
  四从于第二成
  大明东
  夜明西
  北斗七星五星二十八宿周天星辰在
  大明之次
  云师雨师风伯雷师在
  夜明之次均施青幄工部司官张
  皇帝拜次于第二成午阶上张大次于外壝左门外神
  路之东太常寺典簿陈牲俎于
  神厨博士辨簠簋笾豆登铏之实登以太羮铏以和羮簠以黍稷簋以稻梁笾以形盐槀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黒饼糗饵粉餈豆以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拍酏食糁食以次展器于
  神库
  右设
  神座幄供张展牲器
  其日昩爽太常寺设黄案于
  太和殿中
  御座之南设香亭于殿内左楹之东设奉祝版亭奉玉帛香亭于殿内右楹之西太常寺赞礼读祝各官具玉帛于篚贮香于盘只竢
  太和门外太常寺卿率属赞事殿内届时太常寺卿率钦天监博士二人至
  乾清门奏时
  皇帝龙袍补服乗舆出宫至
  太和殿北阶降舆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记注官四人立殿右门外东面司
  祝自内阁奉祝版入
  太和中门玉帛香随入前列提鑪二太常寺赞礼郎十人导引升中堦至丹陛上导引止司祝奉祝版各官奉玉帛香进殿中门以次陈于黄案三叩退太常寺卿展祝文赞礼郎布拜褥【凡拜则布拜褥后同】
  皇帝诣案前次第恭阅毕行一跪三拜礼兴复位立太常寺卿韬祝版赞礼郎彻拜褥【凡拜毕则彻拜褥后同】司祝各官进至案前三叩兴恭奉祝版玉帛香依次设亭内三叩退司香官就香亭奉香盒立于亭东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至香亭前立司香跪进香
  皇帝上香毕行一跪三拜礼兴复位司香奉香盒置亭内退銮仪卫官率校尉舁亭香亭在前祝版亭玉帛香亭以次由中道出前引如仪太常寺卿奏礼成
  皇帝乗舆还宫太常寺卿随亭送
  南郊安奉
  神库内是日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恭设于
  斋宫导引如仪
  右
  阅祝版玉帛香
  厥明歩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銮仪卫官校陈
  大驾卤簿全设【详见卤簿】凡职事官均采服亲军防军旗尉民尉各服其服辰刻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防
  阙下鸿胪寺序班序百官立位东班西面西班东面均北上祗已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请诣
  南郊斋宿
  皇帝龙袍补服乗礼舆出至
  太和门阶下降舆銮仪卫进玉辇掌銮仪卫内大臣一人跪奏请陞辇銮仪使二人奉辇扶辇官四人纳陛于辇正中
  皇帝陞辇驾士三十六人轝辇
  驾发警跸銮仪使二人率官校夹辇而趋
  午门鸣钟鼓导迎乐前引而不作出
  午门百官跪送前引大臣十人后扈大臣二人暨侍卫扈从诸臣以下咸乗马御道左右涂巷皆设布幛防军统领歩军统领各率所属按班立于幛外咸辟除清跸所至不得讙哗
  右
  銮舆出宫
  驾至
  南郊由西门入至
  昭亨门外【谨案乾隆三十五年奉  谕改由 广利门入于向时祭毕乘辇处降辇详见雩门】掌銮仪卫内大臣跪奏请降辇扶辇官纳陛辇前
  皇帝降辇前引大臣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导
  皇帝由外壝南左门入至
  皇穹宇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官太常寺少卿一人跪进香皇帝跪受香拱举仍授司香官兴三上香毕以次诣
  列圣香案前上香如仪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两庑
  从位遣分献官上香行礼
  皇帝诣
  圜丘陟午堦第一成恭眡
  上帝位
  列圣配位赞引以次跪奏毕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由内壝东左门诣
  神库恭眡笾豆赞引跪奏如前仪遂遣官并眂牲牢
  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至外壝左门外陞辇诣斋宫陪祀王公百官采服分班祗竢于门外
  皇帝降辇陞礼舆入
  斋宫乃退均随坛斋宿是夜严更宿卫警跸环巡右
  眂
  神位
  坛位笾豆眡牲斋宿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官属入然蜡炬明金镫积柴加燔牛于上实以香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登居中簠左簋右笾从簠豆从簋俎在案前第一成
  上帝幄内犊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有二豆十有二金鑪
  一青镫二金镫四鑪缾五事爵垫一
  列圣幄内皆犊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有二豆十有二金鑪一青镫金镫各二爵垫一幄南中设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东设一案西向陈苍璧一郊祀制帛十有二【色青】奉先制帛三【色白】香盘四尊四匏爵十有二壶一爵一实福酒盘一实胙肉西设一案东向陈奉先制帛二【色白】香盘二尊二匏爵六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第二成
  大明
  夜明幄内皆牛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豆十青瓷琖二十鑪一镫四各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一【色一赤一白】尊一爵三香盘一俎篚幂勺具
  星辰
  云雨风雷幄内皆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琖三十鑪一镫四各设一案一陈礼神制帛十有一【青黄赤黒各一白七】一陈礼神制帛四【青黄黒白各一】各尊一爵三香盘一俎篚幂勺具銮仪卫冠军使设洗于外壝左门外大次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三成阶下【详见乐考后皆同】
  右陈设
  陈设毕礼部侍郎一人由西堦陞第一成太常寺博士前引诣
  上帝位前眡玉帛齍盛及笾豆豋俎之实以次诣列圣位前省齍毕仍由西阶降至第二成
  四从位前周眂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第一成午堦上为读祝受福胙
  皇帝拜位第二成黄幄次为
  皇帝行礼拜位北向第三成阶上为陪祀王贝勒拜位阶下为贝子公拜位均北面左翼东阶西上右翼西阶东上庭中夹神道东西为分献官拜位外壝
  门外为陪祀百官拜位文五品武四品官以上东西各五班皆北面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辨执事位第一成太常寺官二人立午阶上
  皇帝拜位前一司拜牌西面一司拜褥东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四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三人司爵四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司香二人司帛二人司爵二人序立西案之西东面光禄寺卿二人立东司香之后西面侍卫二人立西司香之后太常寺赞赐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东面侍仪礼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立东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一人副都御史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西案之南东面均北上第二成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分立黄幄次东西与第一成午阶同第三成阶上太常寺典仪一人立于东阶西面引王贝勒行礼鸿胪寺官二人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拜位左右均东西面第三成阶下记注官四人立于神道之西东面引贝子公行礼鸿胪寺官二人分立拜位左右东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序立东西乐悬之次北面歌工立乐工之次乐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东在歌工之左西在歌工之右皆东列西上西列东上外壝门外纠仪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立于从祀百官东班之东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立于从祀百官西班之西鸿胪寺序班东西各一人立于纠仪官之次稍后太常寺传赞四人二人循内壝墙立二人循外壝墙立掌燎官一人率燎人立燎鑪之东南隅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诣
  神库祝版案前上香行一跪三叩礼恭奉祝版至
  坛安于祝案跪叩如初退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卿属恭请神位銮仪卫冠军使二人率校尉豫设龙亭一于皇穹宇阶下正中南向又设龙亭五于左右稍后均南向又设龙亭四于南东西向至时太常寺官启
  神龛礼部尚书诣
  皇穹宇各香案前三上香退出门槛外行三跪九叩礼太
  常寺卿率属分诣
  皇穹宇及两庑各行一跪三叩礼先请
  四从位奉至丹墀东西向次请
  列圣神位于殿内东西向竢请
  上帝神位南向先行乃奉
  列圣神位以从既出殿奉
  四从神位以从依序奉安于龙亭内各行一跪三叩礼校尉舁亭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礼部尚书从由
  圜丘北门入至午陛亭止
  上帝居中
  列圣左右稍后均南向
  从位再后东西向太常寺官诣各亭前跪三叩兴恭
  请
  上帝
  列圣神位陞午阶诣第一成
  四从神位陞东西阶诣第二成以次奉安于
  神座各行一跪三叩礼退
  右请
  神位
  太常寺卿赴
  斋宫奏请诣
  坛
  皇帝御祭服乗礼舆出
  斋宫銮仪使进玉辇掌銮仪卫内大臣奉请
  皇帝陞辇纳陛奉辇如前仪
  斋宫鸣钟太常寺导驾官二人前引大臣提鑪官执镫官左右列行后扈大臣二人暨侍卫从恭导
  皇帝至外壝门外神路西掌銮仪卫内大臣奏请皇帝降辇纳陛扶辇如仪导驾官退右赞引左对引太
  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诣大次少竢太常寺赞礼郎引分献官于外壝右门外序立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外壝门外侍卫后百官于行礼位后按翼东西序立祗太常寺卿告奉安
  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銮仪卫云麾使二人跪奉盥冠军使一人跪奉帨巾盥毕司拜褥官豫布拜褥于第二成拜次【凡行拜礼则布拜褥后皆同】退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由外壝南左门入陞午阶就第二成拜位北向立司拜牌官安拜牌【凡就位复位则安拜牌后皆同】退侍卫至内壝门外前引内大臣执鑪镫官至三成阶下均止立后扈大臣随侍【凡陞坛随侍同】太常寺赞礼郎引分献官入内壝右门至分献拜位立鸿胪寺官引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百官均就拜位北面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廼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典仪赞燔柴迎
  帝神乃燔柴司香各奉香盒由案南东西相向行至左右
  幄前止立司乐赞举迎
  帝神乐奏始平之章【辞详乐考后皆同】协律郎举麾工鼓祝乐作
  【凡乐以举麾鼓柷作后皆同】司
  上帝香一人由左而北司
  列圣香东位三人从西位二人由右而北以次进至各香案前恭竢司拜牌官起拜牌【凡陞   坛所司先起拜牌后皆同】赞引奏陞
  坛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凡陞   坛行礼皆同】赞
  引官恭导
  皇帝诣
  上帝香案前司香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以次诣
  列圣香案前上香仪同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导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传赞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凡众官行礼皆传赞后同】协律郎偃麾工戞敔乐止【凡乐以偃麾戞敔止后皆同】
  右燔柴迎
  神
  典仪赞奠玉帛左司玉帛官暨司帛官由东案奉篚右司帛官由西案奉篚以次进至案前恭竢如奉香仪司乐赞举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乐作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上帝位前立司玉帛官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玉帛司玉帛官进篚
  皇帝受篚拱举奠于案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司帛官跪进篚
  皇帝受篚奠帛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奠玉帛
  皇帝既奠玉帛典仪赞进俎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起拜褥【凡转立引诣皆起拜褥后皆同】太常寺官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王公各退避东西面立有司贮羮于壶恭执太常寺官二人引至坛阶下止立执壶官陞午阶以次登坛过幄次仍布拜褥恭导
  皇帝复位王公及分献官皆引复位执壶官诣
  上帝
  列圣位前跪拱举兴以羮沃俎者三退由西阶降司乐赞举进俎乐奏咸平之章乐作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上帝位前立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进俎
  皇帝拱举进俎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进俎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进俎
  典仪赞行初献礼有司揭尊幂勺挹酒实爵左右司爵执爵以次进至各案前恭竢如奉香仪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夀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凡舞以节领之导引进退后皆同】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上帝位前立司爵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爵司爵进爵
  皇帝受爵奠于垫中兴赞引奏诣读祝位
  皇帝诣读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
  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赞引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
  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皇天上帝曰时维冬至六气资始敬遵典礼谨率臣僚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此禋燎只祀于
  上帝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配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上帝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兴赞引恭导诣
  列圣位前以次献爵仪同赞礼郎引
  从位分献官由东西阶陞诣各
  神位前上香献帛献爵毕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分献官咸降阶退各复拜位立
  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
  右初献读祝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嘉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左仪如初献赞引奏复位
  恭导
  皇帝复位立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终献乐奏永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右仪如亚献赞引奏复位
  恭导
  皇帝复位立每献分献官诣
  从位献爵升降均如初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东面立赞
  赐福胙光禄寺卿就东案奉福胙至
  上帝位前拱举赞引奏诣饮福受胙位恭导
  皇帝诣第一成饮福受胙位立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
  祗立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皇帝跪左右官咸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奏受胙右官进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官赞引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
  馔乐奏熙平之章乐作司玉帛官诣
  上帝位前跪叩兴奉苍璧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帝神司乐赞举送
  帝神乐奏清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兴乐止
  右送
  神
  典仪赞奉祝帛馔恭送燎位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兴司香跪奉香
  司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竢祝帛过
  皇帝复位立【仪如进爼】
  从位香帛馔仍由东西阶降送内壝东西门外燎所典仪赞望燎司乐赞举望燎乐奏太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诣望燎位恭导
  皇帝由内壝南左门出诣望燎位望燎分献官各诣东
  西门外望燎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入大次乐止
  右望燎
  大祀礼成銮仪卫冠军使率校尉设各龙亭于
  圜丘午阶下位向均如初太常寺卿率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恭请安奉亭内跪叩如初銮仪校舁亭
  依次行至
  皇穹宇
  上帝居中
  列圣左右均南向
  从位东西相向以次复
  御礼部尚书上香行礼仪并与迎
  神同
  右
  神位还御
  皇帝既还大次更衣至外壝神路西乘礼舆出至昭亨门外
  大驾卤簿前导和声署官赞奏乐导迎乐作奏祐平之
  章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仍朝
  服集
  午门外跪迎
  午门鸣钟乐止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
  皇帝还宫皆退太常寺官彻
  斋宫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回
  銮
  遣官恭代在第三成阶下行礼陞降由西阶读祝时在第二成阶下跪读毕行三叩头礼复位不行饮福受胙礼送祝帛馔时退立西旁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不斋戒陪祀祝文内改敢昭告于字様为恭遣官致祭于六字【凡恭代皆同】其行礼供设俱同右遣官恭代
  乾隆三十七年遵
  防议准郊
  天仪注
  冬至前一日
  皇上先期莅
  斋宫乗步辇入自西天门由
  斋宫南
  御礼轿至神道西降舆步入琉璃左门诣
  皇穹宇上香礼成仍于降舆处
  御礼轿还
  斋宫
  阅视
  坛位遣亲王恭代行礼祀日
  皇上自
  斋宫乗步辇行至神道西阶下幄次相对处降辇升阶由
  櫺星左门步入礼成仍于降辇处
  御礼轿还宫其行礼时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奏升
  坛
  皇上升阶上香毕还至二成拜位行迎
  神礼典仪官赞奠玉帛
  皇上升阶行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立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
  福胙及送
  神礼
  孟春祈谷仪
  孟春上辛祈谷之礼先期五日遣亲王一人恭代眡牲如
  圜丘仪
  右眂牲
  先三日
  皇帝斋于大内斋宫王公百官各斋于次仪与冬至大
  祀同誓戒
  制辞曰某年月日上辛朕恭祀
  上帝于
  祈年殿为民祈谷惟尔羣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敢或不共国有常刑钦哉勿怠书版恭奉斋次如式
  右斋戒
  省牲
  书祝版
  眡割牲【均与冬至同】
  先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扫除
  祈年殿借以椶荐设
  上帝神座于正中南向设
  列圣神座于左右东西向所司张大次于
  祈年门外神路之东陈牲爼于
  神厨展祭器于
  神库如式
  右设
  神座供张展牲器
  其日昩爽
  皇帝御太和殿阅祝版玉帛香仪与冬至大祀同
  右
  阅祝版玉帛香
  厥明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銮仪卫官校陈设
  大驾卤簿玉辇诸司各共其事已刻
  皇帝龙袍补服乗舆出宫降舆陞辇警跸导从午门鸣钟鼓王公百官跪送并与冬至大祀同右
  銮舆出宫
  驾至
  南郊坛南门外神路西降辇前引大臣赞引对引太常寺
  卿恭导
  皇帝由
  祈年左门入诣
  皇干殿
  神位前上香次诣
  祈年殿恭眂
  坛位次由壝东门诣
  神库眂笾豆遣官眂牲牢并同大祀仪礼毕仍由
  祈年左门出宿
  斋宫陪祀王公百官分班祗竢如仪
  右
  眂
  神位
  坛位笾豆眂牲斋宿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属入然炬明镫积柴加燔牛于上具器陈于案辨簠簋笾豆登俎之序陈三案一设殿中少西供祝版一东次西向一西次东向分奠玉帛香尊爵壶盘福胙惟
  上帝前用告祀青帛一余仪均与
  圜丘大祀同銮仪卫设洗于
  祈年门外大次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丹陛上分东西悬陈乐舞于乐悬之次五鼓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陞西阶入自右门恭省玉帛齍盛如大祀仪
  右陈设省齍
  辨行礼位殿南正中为
  皇帝拜位其前为读祝受福胙位北向丹陛东西为诸王贝勒贝子公陪祀拜位左翼东阶西上右翼西阶东上丹墀内东西为陪祀百官拜位文员外郎武骑都尉以上东西各五班东位西上西位东上重行异等皆北面辨执事位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二人分立门内
  皇帝拜位左右东西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司玉帛司帛司爵赞赐福胙官奉福胙光禄寺卿接福胙侍卫侍仪礼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典乐序立东西案之次东西面太常寺典仪一人立东檐下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序立丹陛上东西乐悬之次北面太常寺传赞二人分立东西陛石栏前东西面记注官四人立西阶下东面引礼鸿胪寺序班四人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从祀王公百官拜位左右均东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鑪之东南隅并如
  圜丘仪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恭奉祝版至
  祈年殿安于祝案如式銮仪卫官校豫设龙亭一于皇干殿阶下正中又设龙亭五于左右稍后均南向太常
  寺官启
  神龛礼部尚书上香行礼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上帝神位
  列圣神位奉安龙亭内前引后从舁亭行如仪至祈年殿阶下亭止依序如初南向太常寺官诣亭前奉请神位以次升中阶入殿中门奉安各
  神座一跪三叩并如
  皇穹宇奉请之仪
  右请
  神位
  太常寺卿赴
  斋宫奏请诣
  祈年殿
  皇帝御祭服乗舆出
  斋宫陞玉辇前列鑪镫导从扈卫如常仪至
  祈年门外神路西
  皇帝降辇诣大次少竢陪祀王公于
  祈年门外百官于丹墀按翼东西序立祗太常寺卿
  告奉安
  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銮仪卫官跪奉盥奉巾如仪盥毕赞引对
  引恭导
  皇帝由
  祈年左门入陞东阶进殿东门就拜位北向立执鑪镫官止东阶下夹阶左右立侍卫退至东西隅佥立前引内大臣止檐下东西侍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廼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典仪赞燔柴迎
  帝神左右司香奉香盘进如祀
  圜丘之仪司乐赞举迎
  帝神乐【凡仪节皆典仪赞举乐皆司乐赞并详冬至大祀仪】奏祈年之章乐作皇帝诣
  上帝位前跪上香次诣
  列圣配位前跪上香毕兴复位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乐
  止【凡行礼进退皆赞皆引陪祀官随行礼皆传赞详见冬至大祀仪】
  右燔柴迎
  神
  乃奠玉帛举奠玉帛乐奏绥平之章乐作司玉帛奉玉帛司帛奉帛进如奉香仪以次至各案前跪
  皇帝诣
  上帝位前跪奠玉帛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奠帛毕兴复位乐止
  右奠玉帛
  乃进俎举进俎乐奏万平之章乐作有司执壶羮自中阶升进殿内沃俎如
  圜丘仪
  皇帝诣
  上帝位前
  列圣位前跪进俎兴复位乐止
  右进俎
  行初献礼举初献乐奏寳平之章乐作舞干戚之舞
  皇帝诣
  上帝位前司爵跪奉爵【凡司爵奉爵皆豫至各  神案前恭竢如奉香仪后仿此】皇帝跪献爵奠于垫中兴退诣读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
  皇帝跪羣臣皆跪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嗣天子臣御名祗奏于
  皇天上帝曰臣仰承
  眷命抚育万方念切生民亟图康乂兹者届上辛春
  耕将举爰摅诚悃上迓
  洪庥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
  上帝伏祈
  昭鉴时若雨俾百谷用成三农攸赖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侑
  神尚
  飨读毕兴奉祀版安于帛篚内跪叩如初退乐作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献爵仪同兴复位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
  羽籥进
  右初献读祝
  行亚献礼举亚献乐奏穰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
  皇帝诣
  上帝位前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奠爵于左如初献仪兴复位乐止
  右亚献
  行终献礼举终献乐奏瑞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
  皇帝诣
  上帝位前以次诣
  列圣位前跪奠爵于右如亚献仪兴复位乐止文德之舞
  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官赞
  赐福胙
  皇帝诣饮福受胙位饮福受胙如
  圜丘仪复位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乃彻馔举彻馔乐奏
  渥平之章乐作有司诣
  上帝位前跪叩兴奉苍璧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乃送
  帝神举送
  帝神乐奏滋平之章乐作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兴乐止
  右送
  神
  乃望燎执事官以次诣
  神位前奉祝帛香馔恭送燎所如
  圜丘仪举望燎乐奏谷平之章乐作恭导
  皇帝由
  祈年左门出诣望燎位望燎赞引奏礼成引入大次乐
  止
  右望燎
  祈谷礼成銮仪卫官校依次设龙亭于阶下均南向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神位奉安亭内以次行复
  御皇干殿礼部尚书上香行礼并如奉请之仪
  右
  神位还御
  皇帝既还大次更衣乃出次至神路西乗礼舆出昭亨门外
  大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前部大乐毕举皇帝回銮王公从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迎午门鸣钟王公随
  驾入均如常仪
  右回
  銮
  乾隆三十七年遵
  防议准
  祈谷仪注
  前一日
  皇上乗辇入西天门于
  斋宫东
  御礼轿至西砖城左门间降舆步入琉璃左门诣
  皇干殿上香礼成仍于降舆处
  御礼轿还
  斋宫其视
  坛位遣亲王恭代行礼祀日有司先设幄次于
  祈年门东间
  皇上自
  斋宫乗辇至东北甬道适中处
  御礼轿由新设门入至南砖城门外神道西降舆由砖
  城左门步入就幄次自
  祈年左门入行礼礼成仍于降辇处
  御礼轿还
  斋宫至行礼时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奏升
  坛
  皇上升阶上香毕还至二成拜位立行迎
  神礼典仪官唱奠玉帛
  皇上升阶行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
  福胙及送
  神礼
  列圣升配
  南郊仪
  将行
  南郊
  升配之礼先期有
  制下礼部礼部具疏行钦天监诹吉工部于
  昭亨门外择洁地设黄幄太常寺设香案于幄内礼工二部尚书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工部敬制
  升配神位既成诹吉镌字内阁翰林官朝服敬书题字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朝服视镌上香行礼如仪
  升祔
  太庙礼成诹吉日以
  闻饬诸司敬谨供备
  右敬制
  神位戒办
  眂牲
  致斋
  书祝版【均与冬至同】前二日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如常告仪【仪见告祭】
  右只告
  阅祝版
  眂割牲【均与冬至同】
  前一日太常寺卿率属诣
  郊坛洁蠲上下恭设
  上帝青幄暨
  列圣配幄毕乃恭设
  升配青幄寳座几案如式銮仪卫设龙亭黄葢御仗于昭亨门外黄幄之前是日
  皇帝诣
  南郊斋宿銮仪卫陈
  大驾卤簿
  午门鸣钟鼓乐陈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跪送如常仪
  驾至
  南郊降辇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
  皇穹宇上香行三拜礼毕恭导诣
  圜丘祗眂
  坛位乃导出
  昭亨门外陞舆诣
  斋宫大学士二人朝服祗竢于黄幄前太常寺官具鑪镫大学士入幄右门诣案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恭眂工部以青饰
  神位题字毕礼部尚书诣案前恭奉
  神位奉安于黄案上香行礼如前仪毕各退
  右
  眂
  神位
  届日昧爽太常寺卿诣
  坛陈设祭器乐部陈乐悬乐舞工部官张大次陪祀执事各官朝服豫集只竢均如大祀仪礼部太常寺官十人前引
  神位祗竢于黄幄外礼部尚书太常寺卿诣
  皇穹宇行礼恭请
  神位安奉如仪太常寺卿诣
  斋宫奏时
  皇帝礼服出
  斋宫乗辇前引大臣前导后扈大臣随侍如仪
  皇帝出
  广利门至
  昭亨门右降辇盥手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入黄幄左门诣
  神位前行一跪三拜礼兴进前跪恭奉
  神位兴由中门出奉安于龙亭跪三拜兴避立道左校尉舁亭前列御仗黄葢礼部太常寺官左右导引前引大臣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于亭后行陪祀王以下内大臣侍卫于
  昭亨左门外跪迎过随行龙亭入
  昭亨左门百官跪迎于次过北面祗立龙亭至内壝
  左门外止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亭前跪三拜兴进前跪恭奉
  神位入内壝左门至
  圜丘三成阶下御仗黄葢退前引大臣止立赞引对引恭
  导
  皇帝陞
  坛司拜褥官布
  神位拜褥于正中布
  皇帝拜褥于稍后赞引跪奉
  庙諡皇帝只见
  皇天上帝
  皇帝恭奉
  神位跪安于拜褥退就拜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三跪九拜恭代行祗见礼毕赞引跪奏请
  陞座
  皇帝进前跪恭奉
  神位兴司拜褥官彻
  神位拜褥
  皇帝诣
  配幄前跪奉安
  神位于寳座退至幄外香案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一跪三拜礼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诣第二成拜位立乃行大祀礼仪节均与冬至同
  祀毕恭导
  皇帝出
  昭亨左门乗舆还宫
  大驾卤簿前导乐陈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祗迎驾如前仪太常寺官恭请
  神位
  御皇穹宇上香行礼均如冬至大祀仪翼日
  颁诏布告天下
  右
  升配
  升配
  圜丘礼成恭遇孟春上辛吉日秩祀
  祈谷坛乃奉
  神位配飨
  祈年殿祀前诸仪并同
  圜丘豫日有司恭设
  升配寳座于
  祈年殿届日设龙亭黄盖御仗于恭制
  神位黄幄前导引如仪
  皇帝恭奉
  神位由左阶陞入
  祈年左门奉安于
  寳座【不再行祗见礼】余仪节均与上辛祈谷同
  右
  升配祈谷坛
  大享殿合祀仪
  【臣】等谨按防典顺治十七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特举
  大享殿合祀之礼盖稽诸旧典用展诚敬嗣后未经复行
  而仪节具存敬谨纂载以备典制
  前期二十日遣官告祭
  大享殿前期五日
  皇帝亲诣眂牲前期三日礼部太常寺官进斋戒牌铜人
  如仪
  皇帝在大内致斋二日诣
  坛斋宿一日陪祀王公百官斋戒如仪前期二日遣礼部堂官省牲内阁撰祝文礼部敬书祝版用青质硃书仍送内阁恭填
  御名前期一日礼部太常寺奏请
  皇帝阅眂祝版玉帛香于
  太和殿如常仪礼部都察院太常寺光禄寺官监眂割牲瘗毛血如仪是日遣官七员告祭
  圜丘
  方泽
  太庙
  朝日坛
  夕月坛
  太嵗坛
  歴代帝王庙供献行礼不作乐礼部太常寺官于大内
  安设
  皇天上帝神牌正中居左
  后土皇地只神牌正中居右皆南向
  太祖髙皇帝神牌居东西向
  太宗文皇帝神牌居西东向殿外安设
  大明神牌于东一坛
  夜明神牌于西一坛
  星辰神牌于东二坛
  云雨风雷神牌于西二坛
  五岳启运山神牌于东三坛
  五镇天柱山隆业山神牌于西三坛
  四海神牌于东四坛
  四渎神牌于西四坛
  太嵗神牌于东五坛
  歴代帝王神牌于西五坛
  天下山川神牌于东六坛
  天下神只神牌于西六坛俱东西向陈设于幄次殿内
  上帝位前祭品与祈谷同
  皇地只位前祭品与夏至大祀同
  配位祭品与祈谷同殿外
  东西坛祭品均如正祀之秩
  天下山川神只祭品与
  太嵗神位同正祭日
  皇帝出
  斋宫乘辇至铺椶荐处降辇赞引对引官恭导诣幄次盥手更衣由
  大享东旁门入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随后入文武各官
  于甎门西旁门入排班立赞引恭导
  皇帝陞东阶下殿内拜位前立王公在阶上百官在阶下皆序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执干戚引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典仪唱燔柴瘗毛血迎
  帝神协律郎唱举迎
  帝神乐奏元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香案前立司香奉香盒跪进于右赞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举炷香上炉内又三上瓣香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只香案前立司香奉香盒跪进于左赞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
  皇帝上香如前仪赞引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髙皇帝香案前上香又诣
  太宗文皇帝香案前上香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于各
  神位前跪上香兴俱复位立乐止赞引奏跪叩兴【传赞赞众
  官俱跪叩兴】乐作
  皇帝行三跪九叩礼陪祀者皆随行礼兴典仪唱奠玉帛协律郎唱举奠玉帛乐奏景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立奉玉帛官跪进于右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奠玉帛
  皇帝受玉帛拱举授玉帛献于案上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只位前奉玉帛官跪进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奠玉帛如前仪赞引恭导
  皇帝诣
  太祖髙皇帝位前奠帛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奠帛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乐止典仪唱进俎赞引恭导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进俎官率厨役举胙牛由中路次
  第进于
  上帝
  皇地只正位
  太祖髙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位前陈次毕退
  皇帝旋位立协律郎唱举进俎乐奏肃和之章乐作赞
  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立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进俎
  皇帝拱举兴赞引恭导
  皇帝诣
  皇地只位前进俎复恭导诣
  太祖髙皇帝位前进俎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进俎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乐止典仪唱行初献礼协律郎唱举初献
  乐奏寿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立奉爵官跪进于右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爵
  皇帝受爵拱举授爵献于案上正中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只位前立奉爵官跪进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献爵如前仪赞引奏诣读祝位
  皇帝诣读祝位乐止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头奉祝文跪祗竢于案左赞引奏跪【传赞赞众官俱跪】
  皇帝跪王以下陪祀各官俱跪分献官各就
  神位前跪赞引赞读祝读祝官读祝文曰维顺治十七
  年四月
  嗣天子臣庙讳敢昭告于
  皇天上帝
  后土皇地只曰覆载宏恩生成万彚
  郊坛禋祀合荐馨香特展悃诚用申防报谨率臣工以玉
  帛牺齐粢盛庻品恭祀于
  大享殿具兹燎瘗
  神只诸坛各以类从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太宗应天兴国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文皇帝配尚飨读毕奉祝文至
  上帝位前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赞引奏叩兴【传赞赞众官俱叩兴】
  乐作
  皇帝行三叩礼王以下俱随行礼兴赞引恭导皇帝诣
  太祖髙皇帝位前献爵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献爵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亦于各
  神位前献爵毕复位立乐止武舞生叩头退文舞生执羽籥引进典仪唱行亚献礼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安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献爵行礼如初献仪献爵于案上之左赞引恭
  导
  皇帝诣
  皇地只位前献爵又诣
  太祖髙皇帝位前献爵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献爵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亦于各
  神位前献爵毕复位立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唱举终献乐奏永和之章乐作赞引恭导
  皇帝诣
  上帝位前献爵行礼如亚献仪献爵于案上之右赞引恭
  导
  皇帝诣
  皇地只位前献爵又诣
  太祖髙皇帝位前献爵又诣
  太宗文皇帝位前献爵均如前仪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分献官亦于各
  神位前献爵毕复位立乐止文舞生叩头退太常寺堂
  官唱
  赐福胙光禄寺奉福酒官一员奉胙官一员自案上奉起
  向
  正位前左旁拱举奉至
  皇帝受福胙位赞引奏诣受福胙位恭导
  皇帝诣受福胙位立奉福胙官二员跪于右旁祗俟接福胙官二员跪于左旁祗俟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饮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旁接爵官奏受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旁接胙官俱退赞引奏叩兴皇帝行三叩礼赞引奏旋位
  皇帝旋位立赞引奏跪叩兴【传赞赞众官俱跪叩兴】
  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王以下俱随行礼兴典仪唱彻馔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协和之章乐作奉玉官至
  上帝位前
  皇地祗位前各一跪三叩头奉玉退乐止典仪唱送帝神协律郎唱举送
  帝神乐奏泰和之章乐作赞引奏跪叩兴【传赞赞众官俱跪叩兴】皇帝行三跪九叩礼王以下俱随行礼兴乐止典仪唱
  奉祝帛香馔恭诣燎瘗位
  皇帝转立拜位东旁奉帛祝官各诣位前一跪三叩头奉起奉香馔官跪奉香馔不叩次第诣燎瘗位
  皇帝旋位立典仪唱望燎瘗协律郎唱举望燎瘗乐奏清和之章乐作赞引奏诣望燎瘗位恭导
  皇帝诣望燎瘗位燎半赞引奏礼成乐止恭导皇帝由
  大享东旁门出陞舆
  大驾卤簿全设作乐囘宫王以下公以上随行各官退
  礼部太常寺官恭请
  神牌送至
  皇干殿安设上香跪叩如常仪太常寺官彻斋戒牌铜人
  送库
  右合祀仪【防典据顺治间仪注开载乐章和字未改平字备考】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五
  郊社考【五】
  祀
  后土
  顺治元年定制每嵗夏至大祀
  地于北郊
  方泽以
  五岳
  五镇
  四海
  四渎为四从坛配享  【方泽坛详见于后】
  八年尊封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陵山为启运山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山为积庆山【十六年以   二陵奉移启运山停积庆山从祀】太祖高皇帝陵山为天柱山
  太宗文皇帝陵山为隆业山附
  四从坛配享
  十四年三月壬子
  世祖章皇帝大祀
  地于
  方泽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自顺治元年以来夏至之祀皆遣官恭代是嵗以奉
  太祖
  太宗配享于夏至之前特举大祀前期遣官告祭天
  地
  宗庙
  社稷正祭日
  世祖亲诣行礼恭奉
  太祖高皇帝神位奉安于东配位黄幄内恭奉
  太宗文皇帝神位奉安于西配位黄幄内礼毕乃行大祀
  礼如夏至之仪嗣是以告谢
  亲祀者一以告祭
  亲祀者一合祀
  南郊者一惟是年为正祀
  北郊之礼
  凡祀
  方泽以夏至日卯时【后定以日出前七刻】与
  圜丘祈谷均为大祀
  皇帝亲诣行礼先于
  中和殿阅视祝版用黄质墨书
  皇地只正位用黄琮一黄色制帛一乐用八奏林钟为宫舞用八佾牲用犊器用陶爵用匏【旧制用黄玉】
  列圣配位供品同无玉用奉先制帛各一
  皇帝礼服用黄
  从坛五岳五镇均制帛五五色各一从祀陵山各白色一牲用太牢四海制帛四青白赤黑各一四渎制帛四皆黑色牲同
  康熙元年五月戊寅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二年尊封
  世祖章皇帝陵山为昌瑞山从祀
  三陵山之次
  六年十一月丙辰大祀
  地于
  方泽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正祭日
  圣祖亲诣行礼恭奉
  世祖章皇帝神位奉安于东配位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黄幄内礼仪与顺治十四年同自
  元年以后凡
  亲祭
  方泽者二十有六余皆遣官
  雍正二年五月癸卯夏至
  世宗宪皇帝大祀
  地于
  方泽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正祭日
  世宗亲诣行礼恭奉
  圣祖仁皇帝神位奉安于西配位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黄幄内礼仪与康熙六年同三年
  夏至亦
  亲诣行礼
  乾隆元年五月丙午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
  皇上亲诣行礼
  是月尊封
  世宗宪皇帝陵山为永宁山从祀
  四陵山之次
  二年五月辛亥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是年特举
  世宗宪皇帝配享大典四月甲戌大祀
  圜丘恭行配享之礼是月夏至大祀
  方泽
  皇上亲诣行礼恭奉
  世宗宪皇帝神位参拜
  皇地只礼毕奉安于
  皇地只神位之右
  世祖章皇帝之次第三黄幄内礼仪与
  圜丘同
  八年五月癸未夏至大祀
  方泽先期致斋于
  斋宫定制
  两郊皆有
  斋宫是嵗修葺
  北郊斋宫斋宿如礼
  九年五月戊子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以祈雨不乗辇不设卤簿是月丙戌奉
  谕防去嵗新葺斋宫先期一日住宿但彼地树木新植尚未成隂天气炎热扈从人多不免有病暍者今嵗炎热胜于旧嵗此次不必前诣坛内斋宫仍在宫内斋宫住宿将来遇亲祭之年该衙门两请防意俟树木成隂仍照例斋宿坛内此番前往致祭正当祈雨之时不乗辇不设卤簿着传谕各衙门知之十四年五月甲寅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诣
  斋宫斋宿
  诏易
  皇只室緑瓦为黄瓦并修
  北郊坛宇【详见第三卷】
  方泽在安定门外北郊形方象地方折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寛六尺泽中贮水方丘北向二成上成方六丈下成方十丈六尺均高六尺上成正中六六方甃外八方均以八八积成纵横各二十四路二成倍上成八方八八之数半径各八路以合六八隂数皆甃以黄色琉璃每成四出陛皆白石八级二成上南左右设
  五岳
  五镇
  五陵山石座凿山形北左右设
  四海
  四渎石座凿水形皆东西相向水形座下凿方池贮水以祭内壝方二十七丈二尺正北三门东西南各一门北门外东北镫杆一西北瘗坎一外壝方四十二丈门与内壝同东西门内从坛瘗坎南北各二南门后
  皇只室五间北向覆黄琉璃围垣正方周四十四丈八尺
  北向一门外壝西门外为
  神库
  神厨祭器库乐器库井亭二又西为宰牲亭亭前井亭左右各一又西北为
  斋宫内垣周五百四十九丈四尺北三门东西南各一门外垣周七百六十五丈西向门三角门一又西有坊一旧曰泰圻街雍正二年改名广厚街十五年五月己未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以祈雨不乗辇不设卤簿与九年同
  二十四年五月丁未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以祈雨礼仪与九年同由
  景运门前往致祭
  三十八年五月庚申夏
  上大祀
  地于
  方泽行礼如酌定新仪【详见仪注】
  四十八年五月壬子夏至大祀
  地于
  方泽前期奉
  防夏至
  北郊进宫斋戒适因气滞旧患作痛诚恐升降仪节有愆转不足以昭诚敬此次朕即在御园斋戒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礼若临期气体全安朕仍亲往肃恭莅祀
  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诣次数
  【乾隆元年五月丙午二年五月辛亥】
  【三年五月丁巳四年五月壬戌】
  【六年五月壬申七年五月戊寅】
  【八年五月癸未九年五月戊子】
  【十年五月癸巳十一年五月己亥】
  【十二年五月甲辰十四年五月甲寅】
  【十五年五月己未十六年五月乙丑】
  【十七年五月庚午十八年五月乙亥】
  【十九年五月庚辰二十年五月丙戌】
  【二十一年五月辛卯二十二年五月丙申】
  【二十三年五月辛丑二十四年五月丁未】
  【二十五年五月壬子二十六年五月丁巳】
  【二十七年五月壬戌二十八年五月戊辰】
  【二十九年五月癸酉三十年五月戊寅】
  【三十一年五月癸未三十二年五月己丑】
  【三十三年五月甲午三十四年五月己亥】
  【三十五年五月甲辰三十六年五月庚申】
  【三十七年五月乙卯三十八年五月庾申】
  【三十九年五月乙丑四十年五月辛未】
  【四十一年五月丙子四十二年五月辛巳】
  【四十三年五月丙戌四十四年五月辛卯】
  【四十五年五月丁酉四十六年五月壬寅】
  【四十七年五月丁未四十九年五月戊午】
  【五十年五月癸亥】
  夏至
  方泽大祀仪
  夏至大祭
  地于
  方泽前期五日遣亲王一人眂牲【仪与冬至南郊同】
  右眂牲
  斋戒
  省牲
  书祝版
  眂割牲【仪均与冬至同】
  前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扫除上下借以椶荐设
  皇地只神座于
  方泽第一成居中北向
  列圣东西向设
  四从神座于第二成
  五岳东
  启运
  天柱二山从之
  五镇西
  隆业
  昌瑞
  永宁三山从之
  四海在
  五岳之次
  四渎在
  五镇之次均东西向施黄幄工部官张
  皇帝拜次于第二成子阶上张大次于外壝北门外神
  路之东太常寺典簿陈牲俎于
  神厨博士辨簠簋笾豆登铏之实以次展器于神库
  右设
  神座供张展牲器
  其日昩爽太常寺设黄案于
  中和殿中
  御座之南太常寺卿只赞事殿内司祝由内阁奉祝
  版暂奉于
  太和殿内初昕太常寺卿率钦天监博士至乾清门奏时
  皇上龙袍补服乗舆出宫至
  中和殿后降舆
  御殿立左楹前西向记注官四人于殿右门夹槛内外立东面司祝奉祝版前列提鑪二太常寺赞礼郎十人引至
  中和殿外阶下止司祝奉祝版由中阶进殿中门陈于案三叩兴退太常寺卿展祝文赞礼郎布拜褥
  皇帝诣案前恭阅毕行一跪三拜礼兴复位立太常寺卿韬祝版有司彻拜褥司祝进至案前三叩恭奉祝版兴由殿中门出太常寺卿跪奏礼成
  皇帝还宫太常寺官恭送祝版至
  北郊奉安于
  神库是日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恭设于
  斋宫
  右
  阅祝版
  厥明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銮仪卫官校陈设
  法驾卤簿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咸防只送驾如仪已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请诣
  北郊斋宿
  皇帝龙袍补服乗礼舆出至
  太和门阶下降舆銮仪卫进金辇掌卫事内大臣一人跪奏请陞辇奉辇扶辇纳陛均如仪
  皇帝陞辇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鼓
  皇帝由协和门东华门出导迎乐前引不作左右涂巷皆设布幛防军统领步军统领率弁校辟除如诣
  南郊仪
  右
  銮舆出宫
  驾至
  北郊由西门入至
  方泽北门外【谨按乾隆三十五年奏准由西门入礼毕仍由西门还宫】掌銮仪卫内大臣跪奏请降辇前引内大臣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由外壝北右门至
  皇只室诣
  皇地只香案前立司香太常寺少卿一人跪进香皇帝跪受香拱举仍授司香兴三上香毕以次诣
  列圣前上香如仪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两庑
  从位遣分献官上香行礼
  皇帝诣
  方泽陞子阶第一成恭眂
  皇地只位
  列圣配位赞引官以次跪奏毕恭导
  皇帝由内壝西右门诣
  神库恭眂笾豆赞引跪奏如前仪遂遣官并眂牲牢
  皇帝由内壝北右门出陞辇诣
  斋宫从祀王公百官分班只随坛斋宿均如祀
  南郊之仪
  右
  眂
  神位
  坛位笾豆眂牲斋宿
  将事之夕夜分太常寺卿率官属入然炬明镫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第一成
  皇地只幄内犊一登一簠二簋二笾十有二豆十有二金
  鑪一黄镫金镫各二爵垫一
  列圣幄内皆犊一登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有二金鑪各一黄镫金镫各二爵垫一幄北中设一案少西南向供祝版西设一案东向陈黄琮一郊祀制帛一【色黄】奉先制帛二【白色】香盘三尊三匏爵九壶一实福酒盘一实胙肉东设一案西向陈奉先制帛三【色白】香盘三尊三匏爵九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爵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第二成
  四从幄内皆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琖三十鑪一镫四各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各一【岳镇色用青赤黄白黑五山色用白四海色用青白赤黑四渎色用黑】尊一爵三香盘一俎篚幂勺具銮仪卫冠军使设洗于大次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二成阶下与
  南郊礼同
  右陈设
  陈设毕礼部侍郎一人由东阶陞第一成太常寺博士前引诣
  皇地只位前省眂玉帛齍盛及登俎笾豆之实以次诣列圣位前省齍毕仍由东阶降至第二成
  从位前周眂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第一成子阶上为读祝受福胙
  皇帝拜位第二成黄幄次为
  皇帝行礼拜位南向第二成阶下为陪祀王公拜位左翼东位西上右翼西位东上庭中夹神道东西为分献官拜位外壝门外为陪祀百官拜位东西各五班均面南重行异等西位东上东位西上辨执
  事位第一成太常寺官二人立
  皇帝拜位前一司拜牌东面一司拜褥西面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三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二人司爵三人序立西案之西东面司香三人司帛三人司爵三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光禄寺卿二人立西司香之后侍卫二人立东司香之后太常寺赞赐福胙一人立西司爵之次均南上侍仪礼部尚书一人侍郎一人立东案之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西案之北东面均南上阶下太常寺典仪一人西立东面第二成司拜褥拜牌官各一人分立黄幄次东西与第一成子阶同第二成阶下记注官四人东立西面引王公行礼鸿胪寺官二人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拜位左右均东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序立东西乐悬之次歌工立乐工之次乐舞生文武八佾分行序立西在歌工之右东在歌工之左皆西列东上东列西上太常寺传赞四人二人循内壝墙立二人循外壝墙立外壝门外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陪祀百官之次鸿胪寺序班东西各一人立于纠仪官之次稍后均东西面掌瘗官一人率瘗人立于瘗坎之西北隅
  右辨位
  祀日日出前七刻司祝诣
  神库恭请祝版设于祝案跪叩如仪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恭请
  神位銮仪卫官校豫设凤亭一于
  皇只室阶下正中北向又设凤亭五于左右稍后均北向凤亭四于北稍后均东西向至时太常寺官启
  神龛礼部尚书诣
  皇只室各香案前上香行礼如仪太常寺卿率属分诣皇只室及
  从位前各行一跪三叩礼先请
  四从位奉至丹墀东西向次请
  列圣神位于殿内东西向俟请
  皇地只神位北向先行乃奉
  列圣神位以从既出殿乃奉
  四从神位以从依次奉安于凤亭内跪叩如初校尉舁
  亭太常寺官十人前引礼部尚书由
  方泽南门入至子阶亭止
  皇地只居中
  列圣左右稍后均北向
  从位再后东西向太常寺官诣各亭前跪三叩兴恭请
  皇地只
  列圣神位陞子阶诣第一成
  四从神位陞东西阶诣第二成以次奉安于
  神位各行一跪三叩礼退
  右请
  神位
  太常寺卿赴
  斋宫奏请诣
  坛行礼
  皇帝御祭服乗礼舆出
  斋宫陞金辇銮仪卫校鸣
  斋宫钟前引后扈如常仪
  皇帝至外壝门外神路西降辇赞引对引太常寺卿恭
  导
  皇帝诣大次少竢赞礼郎引分献官于外壝左门外序立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外壝门外侍卫后百官于行礼位后按翼东西序立只太常寺卿告奉安
  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大次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赞引对引恭导皇帝由外壝北右门入陞子阶就第二成拜位侍卫至内壝门外前引内大臣执鑪镫官至第二成阶下均止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阶下王公咸就拜位立赞礼郎引分献官入内壝左门至分献拜位立鸿胪寺官引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拜位立
  右就次盥洗就位
  皇帝既就位典仪赞瘗毛血迎
  神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中平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引奏跪拜
  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传赞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行
  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迎
  神
  典仪赞奠玉帛左右司香奉香盘以次进至香案前恭左司玉帛官暨司帛官由西案奉篚右司帛官由东案奉篚以次进至
  神位前恭司乐赞举奠玉帛乐奏广平之章乐作赞引
  奏陞坛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对引官至北阶上止立【后同】赞引恭导皇帝诣
  皇地只香案前司香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赞引恭导
  皇帝诣
  皇地只位前司玉帛官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奠玉帛司玉帛官进篚
  皇帝受篚拱举奠于案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上香献帛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奠玉帛
  既奠玉帛典仪赞进俎赞引对引恭导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起拜褥太常寺官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王公各退避东西面立有司贮羮于壶恭执太常寺官二人引至坛阶下止立执壶官升子阶以次登过幄次仍布拜褥恭导
  皇帝复位王公及分献官皆引复位执壶官诣
  皇地只
  列圣位前跪拱举兴以羮沃俎者三退由西阶降司乐赞举进俎乐奏含平之章乐作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诣
  皇地只位前立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进俎
  皇帝拱举进俎兴以次诣
  列圣位前进俎仪同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乐止
  右进俎
  典仪赞行初献礼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左右司爵以次进至各
  神位案前恭竢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太平之章乐作司乐
  举节舞干戚之舞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诣第一成
  皇地只位前司爵跪赞引奏跪
  皇帝跪奏献爵司爵进爵
  皇帝受爵奠于垫中兴赞引奏诣读祝位
  皇帝诣读祝拜位立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
  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赞引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
  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后土皇地只曰时当夏至羣物方亨生长发育有生咸赖
  功德至厚上配
  皇天谨以玉帛牲醴齍盛庶品用将只祀奉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高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德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运文武睿哲防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配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皇地只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兴赞引恭导诣
  列圣位前以次献爵仪同赞礼郎引分献官由东西阶陞
  诣各
  从位前上香献帛献爵毕赞引奏复位恭导
  皇帝复第二成拜位立分献官咸降阶退各复拜位立
  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
  右初献读祝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安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左仪如初献赞引奏复位皇帝复位立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爵执爵以进司乐赞举终献乐奏时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赞引奏陞
  坛恭导
  皇帝陞第一成以次奠爵于右仪如亚献赞引奏复位
  恭导
  皇帝复位立每献分献官诣
  从位献爵陞降均如初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东面立赞
  赐福胙光禄寺卿就西案奉福胙至
  皇地只位前拱举退赞引奏诣饮福受胙位恭导皇帝诣第一成饮福受胙位立光禄寺卿奉福胙只立皇帝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奏受胙右官进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官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
  馔乐奏贞平之章乐作司玉帛官诣
  皇地只位前跪叩兴奉黄琮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宁平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兴乐暂止
  右送
  神
  典仪赞奉祝帛馔恭送瘗位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咸跪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兴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瘗所左右执事官奉
  列圣位前帛馔香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俟祝帛过
  皇帝复位立均如进俎时
  从坛香帛馔仍由东西阶降送瘗所典仪赞望瘗乐作
  【乐章乐辞与送神同】赞引奏诣望瘗位恭导
  皇帝由内壝右门出诣望瘗位望瘗分献官各诣东西
  门外望瘗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入大次乐止
  右望瘗
  大祭礼成銮仪卫官率校尉设凤亭于
  方泽子阶下均如初至太常寺卿率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恭请奉安亭内跪叩如初銮仪校舁亭
  依次行至
  皇只室
  皇地只居中
  列圣左右南向
  从位东西相向以次复
  御礼部尚书上香行礼如初请仪
  右
  神位还御
  皇帝既还大次更衣至外壝神路西乗礼舆出北门外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只迎
  如常仪
  午门鸣钟乐止王公随
  驾入至内金水桥恭
  皇帝还宫皆退太常寺官彻
  斋宫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曰
  銮
  乾隆三十七年遵
  防议准
  方泽坛仪注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奏升
  坛
  皇上升阶上香还至二成拜位行迎
  神礼典仪官唱奠玉帛
  皇上陞阶行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立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
  福胙及送
  神礼
  列圣升配
  北郊仪
  既行
  南郊
  升配之礼即行礼于
  北郊礼部具疏先期诹吉工部于
  坛北门外张黄幄敬制
  升配神位礼工二部尚书上香行礼既成内阁翰林官朝服书字满汉大学士各一人朝服视镌上香行礼各如仪乃诹吉日以
  闻徧布诸司供备
  右敬制
  神位戒办
  眂牲
  致斋
  书祝版
  阅祝版
  眂割牲【仪均与夏至大祀同】
  前二日遣官各一人只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如常告仪
  右只告
  前一日有司洁蠲
  郊坛恭设
  坛位乃设
  升配黄幄宝座几案如式銮仪卫设凤亭黄葢御仗于敬
  制
  神位黄幄之前是日
  皇帝诣
  北郊斋宿周眂
  坛位大学士恭眂工部以青饰
  神位题字毕礼部尚书奉安
  神位并如
  南郊之仪
  右眂
  神位
  届日所司陈设如式陪祀执事各官咸共其事
  皇帝诣黄幄次奉请
  神位只见
  皇地只恭代行礼乃奉安
  神位于配幄率羣臣行大祀礼礼成还宫太常寺官恭请神位
  御皇只室均如
  南郊之仪
  右
  升配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巻九十六
  郊社考【六】
  雩【祷水旱附】
  【臣】等谨按古者龙见而雩遇旱而祷以为百谷祈膏雨以为民请命皆王者敬天勤民之心也我
  朝凡遇水旱或
  亲诣祈祷或遣官将事皆本诚意以相感格不事虚文
  初立
  神只坛以祷水旱雩祀既举礼仪修备间或遣祷山川
  悉准古典谨考
  国史备载于防
  顺治十四年四月癸卯
  世祖章皇帝以旱祷于
  圜丘是嵗四月不雨
  世祖躬行祈祷率羣臣致斋三日官民衣浅淡色服禁屠
  宰不理刑名至期
  皇帝素服诣
  圜丘不设卤簿不除道不奏乐不设
  配位不奠玉不饮福受胙余行礼如常仪遣官致祭方泽
  社稷坛
  神只坛应时大雨越三日遣官行告谢礼
  【臣】等谨按
  本朝定制嵗遇水旱则遣官祈祷
  天神
  地只
  太嵗
  社稷至于
  亲诣
  圜丘即大雩之义初立
  天神坛于
  先农坛之南以祀
  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立
  地只坛于
  天神之西以祀
  五岳
  五镇
  四陵山 【今为五陵山】
  四海
  四渎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详见第十卷】于礼本无専祀惟祈雨则修祀事义与雩同既行常雩间有不雨仍遣官祗告以祈甘雨雨潦祈晴冬旱祈雪亦如之祈而应则报祀礼仪皆同直省各令建坛致祭常雩祈报皆循定制行礼
  十五年六月以久旱祷雨遣官诣各
  坛致祭
  十六年五月以久雨祈晴遣官诣各
  坛致祭如祷雨礼
  十七年六月丙申以久旱祷雨于
  圜丘
  世祖章皇帝歩行诣
  南郊斋宿行礼是年亢旱日久五月中遣官分诣各坛防祷如礼六月壬辰
  谕礼部今夏亢日久农事堪忧朕念致灾有由痛自刻责谷为民天非雨不遂竭诚祈祷积有日时乃精诚未达雨泽尚稽昼夜焦心不遑启处兹卜于月之十三日预行斋戒黎明歩至
  南郊于夜子刻祭告
  圜丘恳祈甘霖速降以拯灾黎若仍不雨则再行躬祷务回
  天意又
  谕祭告为民请命应先诣
  郊坛洁诚斋戒十三日歩至
  南郊即于彼处斋戒三日以十五日之夜子刻祭告十三
  日丙申
  皇帝率诸王文武羣臣素服歩至
  南郊斋宿是日早四际无云顷之隂云宻布甘霖大沛越
  三日戊戌行祀礼于
  圜丘祭毕雨复降越四日辛丑遣官行告谢礼是时礼部奏请修举名山大川及古帝王圣贤祀典从之康熈四年三月旱
  命礼部遣官同河道总督朱之锡往泰山祈雨
  十年四月壬辰
  圣祖仁皇帝祷雨于
  圜丘是嵗自春入夏亢阳不雨
  谕防深自刻责即诣
  天坛祷祀前期致斋三日素服诣
  坛致祭旋以甘霖沾足遣官告谢俱与顺治十四年同
  十七年六月丁亥
  亲祈雨于
  圜丘是嵗夏旱
  谕礼部朕惟天人感召理有固然人事失于下则天变应于上防如影响岂曰罔稽今天气亢禾苗枯槁朕夙夜靡寜力图修省躬亲斋戒防祷甘霖尔部择期具仪来奏前期致斋至日自西天门歩行至
  坛行礼时甘霖大沛仍歩出西天门乘马回宫十八年四
  月十九年四月皆以祈雨
  亲诣行礼
  诏谕修省直言得失清理刑狱得雨告谢皆同
  二十二年六月以天气亢旱
  命建坛祈祷即日雨
  二十六年五月丁酉
  亲祈雨于
  圜丘是月以天旱
  谕九卿等曰京师为天下根本之地乃防月不雨朕甚忧之欲躬行祈祷大小臣工宜尽诚斋戒毋循故事至期
  素服乘马自西天门歩行至
  坛行礼
  御制祭文曰臣以躬仰承
  天眷抚育羣黎兢兢业业惟恐陨越迩日自春徂夏雨泽愆期京辅亢旸深懐疚惧良由眇躬不徳政未咸宜大小臣工罔尽厥心惟君臣之咎于亿兆何辜前者循省已过诏告四方而灵雨尚未霑足浃旬仰望弥切焦劳兹特洁蠲吉日率励羣工实图洗心斋祓将事呼吁上帝切望
  慈休伏冀
  俯鉴诚恳大沛甘霖俾兆民之咸苏惟邦家之有庆引领郊坛尚祈
  昭格谨告祭毕
  回銮甘霖立降雨有香气越日遣官告谢如仪
  二十八年六月丁未以旱
  御制祭文遣官祷雨于
  圜丘
  五十五年五月
  驻跸热河以天旱减膳斋戒
  谕京师防诚祈雨越七日雨始复常膳
  【臣】等谨按水旱之灾闗乎天运治世所不能无然圣贤之心则无事不惕厉靡已敬考
  圣祖仁皇帝康熈五十六年冬
  谕诸皇子及大臣等曰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六年约有五十年祈雨每至秋成悉皆丰稔昔年曽因暵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醤至第四日歩诣
  天坛防祷油云忽作大雨如注歩行回宫水满两鞾衣尽沾湿后各省人至始知是日雨徧天下又
  谕曰礼部于各寺庙祈雨所用僧人道士但务虚文殊无实意大约每月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等日往往有雨人多言宜及此数日祈祷朕以为既知有雨何用祷为若知有雨而后祷此心便已不诚矣总之天行不齐多赖人事补救朕仓有余粟帑有余金随时随地皆可赈济故虽逢旱嵗亦不能灾也恭诵
  王言敬稽前事仰见六十年中祈祷之诚感格之理虽尧
  汤弗逮葢编纂有不能详者焉
  雍正元年五月防旱甲申
  世宗宪皇帝谕礼部防诚祈祷诸大臣各敬谨斋戒至于
  己亥
  世宗减膳斋戒精防致祷甘雨大霈羣臣谆请乃照常进
  膳
  二年二月辛未
  亲诣黒龙潭祷雨黒龙潭在都城西北金山之麓潭有黒
  龙祷雨輙应【详见羣祀】
  圣祖时建庙致祭是年旱乃
  亲诣拈香致祷越数日
  世宗亲祭
  歴代帝王庙甘雨大羣臣衣尽沾湿各加
  恩赐
  御制喜雨诗羣臣敬和
  五年七月以久雨
  世宗斋戒祈晴时自初八九日隂雨连绵
  世宗在圆明园行宫斋戒防祷十一日午刻冒雨歩行至恩佑寺
  圣祖仁皇帝御容前防诚叩恳雨势遂缓次日晴越一日
  复雨乃诣
  大髙殿防祷于
  上帝行礼毕回宫雨止天晴
  九年六月京师旱
  世宗斋心祈祷命羣臣设坛祈雨即日大雨
  【臣】等谨按
  世宗宪皇帝十三年中偶值亢旱无不斋居防祷精诚感
  应史不絶书谨载数事以见敬
  天忧民之意始终如一日云
  乾隆二年六月以天时亢旱遣官致祭
  天神
  地祗
  太嵗各坛及
  四海之神
  七年五月増
  神祗坛祈雨乐章是嵗夏旱
  皇上亲祷黒龙潭复
  命于
  神祗坛祈雨増用乐章其后十七年礼臣奏言旧例祈雨惟祈告于坛而不奏乐自乾隆七年始増乐章揆之一应因事祗告之礼均不作乐殊未画一至甘雨霑足报祭之时仅用酒果脯醢与祈告相同又与报祭之礼未称请嗣后各坛告祭停止作乐至报祭时均应加笾豆牲牢即将
  神祗坛乐章用于报祭
  诏令更议之寻奏言凡祈雨之祭时当待泽孔殷蠲诚致祷与因事祗告之礼原有不同仪文自宜周备今奉
  谕防祭祀用乐以导和气而格神祗乃祀神之礼与斋戒彻悬自致诚恪其义各异且乐足以宣通隂阳之气祈雨致祭仍当用乐为是应遵
  防仍用乐章其
  太嵗坛祈雨乐章交乐部另行撰拟奏上允之八年四月始行常雩礼于
  圜丘先是七年四月御史徐以升奏言尧水汤旱圣世不免灾异之乘祷雨祈晴古来原有特举之礼我
  皇上旰食宵衣勤求民瘼今春夏以来畿辅地方雨泽
  愆期
  深宫斋祷黙致精禋
  恩防频颁大施觧泽臣窃以为祀典所在宜亟修也按春秋传曰龙见而雩葢古者有雩祭之典所以为百谷祈膏雨也祭法曰雩宗祭水旱也月令仲夏之月命有司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命百县雩祭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是为常雩乃若偶逢亢旱则又有雩周礼稻人旱暵共其雩敛春秋书雩二十有一故有一月而再雩者旱甚也是又因旱而雩义虽不同要之雩祭之典自古有之考雩字为吁嗟求雨之义其制则为坛于南郊之旁故鲁南门为雩门是雩坛亦有其地矣自西汉之世雩礼始废旱则祷祀天地宗庙晋永和时议制雩坛于国南郊梁武帝始移于东郊又改燔燎而从坎瘗唐太宗又雩祀于南郊宋制孟夏雩祀昊天上帝前明雩坛在泰元门外是歴代皆雩也我
  朝礼制具备防典载有
  躬祷之仪独于雩祭尚未设有坛壝似属缺典虽
  郊祀之祭亦有
  云雨风雷之神与
  岳镇海渎之位而礼必有所専设乃于祈祷之典似更
  觉诚敬周详伏乞
  勅下礼臣博求典故详考制度于京城之内择地建立雩坛仿古龙见而雩之礼每年及期择日致祭偶遇亢旱愆阳雨泽稀少即于此望告
  岳镇海渎及诸山川能出云雨者以祈求雨泽毋庸于各宫观处祈祷再者祈雨祈晴事同一体倘有雨水过多祈求开霁之处请照祭法雩宗祭水旱之例亦于雩坛致祷庻诚敬克伸于典礼似为允协并请停止僧道建坛讽经勿庸禁止屠宰照常办理刑名又考之书曰王省惟嵗卿士惟月师尹惟日自古雨旸寒燠休咎攸闗不独人君当诚心修省即大小臣工亦宜有省躬省职之思至于直省州县亦应并设雩坛俾展祈求之典臣请京师地方或遇雨偶尔愆期应致祈祷者
  皇上于大内防诚致祷
  特遣大臣官员诣坛致祭其王公各官员如何分班诣坛防诚祈祷及直省官员遇本地方水旱诣坛祈祷之处伏乞
  勅下礼臣一并详议酌定仪注施行疏上
  诏礼部大学士防议寻议奏孟夏龙见择日行常雩礼
  祀
  昊天上帝于
  圜丘以
  列圣配享
  四从坛从祀于下前期礼部奏请
  皇上亲诣行礼或遣亲王行事孟夏后旱则祈天神
  地祗
  太嵗坛次祈于
  社稷坛次祈于
  太庙皆七日一祈不雨或小雨不足还从各坛祈祷如初
  旱甚乃大雩祀
  昊天上帝于
  圜丘先经祈祷
  太庙既已防告
  列祖此次不设
  配位仍设
  四从坛于下雨足则报祀或已斋未祈而雨及所曽经祈祷者皆报祀如常仪其以前望祭四海之礼可
  以停止再考古大雩用舞童二佾衣元衣各执羽籥歌云汉之诗今
  皇上仿云汉之体
  御制歌诗八章
  圣念恳诚
  宸章剀切从古未有应令舞童习歌交内务府制办教
  演所用
  神祗坛乐章交与律吕正义馆撰拟若乆雨祈晴之处厯考前代皆无禜祭雩坛之礼请仿春秋左传鼓用牲于社及文献通考禜祭国门之礼但伐鼓禜祭于京师国门视水来涌集最多之门而祭仍雨不止则伐鼔用牲祭于社毋庸于各坛祈祷其僧道建坛讽经应行停止余皆如旧至直省州县所有耕耤田中皆设有坛祀应令于孟夏择日行常雩礼或有亢旱亦每七日先祭界内山川次祭社稷致斋防祷雨泽但不得用大雩之礼其或霪潦为灾则伐鼔用牲禜祭城门以祈晴霁不必另设雩坛至京师雨旸愆期
  皇上于大内祈祷其専承祈祷之官
  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嵗各坛遣王大臣一人
  太庙
  上帝遣亲王一人应陪祀各官皆一体斋戒诣坛行礼如
  遇
  皇上亲诣
  圜丘王以下俱陪祀疏上皆从之是嵗初举雩祭皇上已降防亲诣行礼医院臣奏
  圣体防患初愈不宜劳动左右大臣言
  皇上诚敬之心至肫至切足以昭格
  穹苍雩祭为常行之典不必今嵗一定
  亲行乃遣恒亲王晊恭代行礼
  九年四月乙卯雩于
  圜丘
  皇上亲诣行礼是年孟夏常雩祀前五日奉
  谕防雩祭之典所以为百谷祈膏雨也从前定议礼仪
  悉照恭祀
  圜丘之制行朕思目下畿辅雨泽愆期此次举行雩祭正望恩迫切之时非每夏常雩可比其先期前诣斋宫及祭毕回銮朕俱御常服不乗辇不设卤簿不作乐以示防诚祈祷为民请命之意
  五月乙酉
  皇太后祷雨于
  龙神庙是年亢旱屡祷未应五月初二日
  皇上恭请
  皇太后安还大学士等奉
  谕防一春以来雨泽稀少二麦黄萎今逾芒种之期甘霖犹未普降切恐秋禾难以布种民食堪虞朕心忧灼思过省愆无一时之暂释朕诣
  畅春园问安
  皇太后虽慈训屡颁寛慰朕躬而每见
  皇太后以天时亢旱忧形于色朕心更为不寜今日皇太后从寝宫步行至园内
  龙神庙防诚祈祷朕敬闻之下惶恐战栗此皆朕之不徳不能感召
  天和而累
  母后焦劳至于此极为人子者实无地以自容即刻前往请
  安谆恳谢罪恐众不知以为他故并谕内外臣工知之
  二十四年四月丁巳孟夏常雩
  皇上亲诣行礼以天时亢旱步行致祷前三日奉谕防日者恭逢雩祭农民望泽正殷朕宵旰靡寜仰祈
  灵贶宜从抑损以寅承前诣
  坛斋宿所司应设法驾卤簿一概停止视
  坛位拈香时服常服至翼朝由斋宫步行恭诣幄次行礼
  五月辛丑
  皇上步祷
  社稷坛
  御制祝文荐玉行礼  【详见社稷门】
  六月庚申大雩于
  圜丘祀前五日奉
  谕防朕躬祭
  方泽值祈雨之时竭诚吁恳未获甘霖夏至已逾迫不可
  待后日即进宫彻膳防斋思过待
  命十一日敬举大雩之礼以祈
  天祐
  御制祝文曰臣奉
  命嗣服今二十四年无嵗不忧旱今嵗甚焉曩虽失麦可望大田兹尚未种赤地里千呜呼其恵雨乎常雩步祷未防
  灵佑
  方社
  方泽均漠弗佑为期益迫嗟万民谁救敢辞再渎之罪用
  举大雩以申前奏呜呼其恵雨乎
  上天仁爱生物为心下民有罪定宥林林百辟卿士供职惟钦此罪不在官不在民实臣罪之日深然
  上天岂以臣一身之故而令万民受灾害之侵呜呼其恵
  雨乎谨以臣身代民请
  命昭昭在上言敢虚佞计穷力竭辞戅诚罄油云沛雨居歆赐应呜呼其恵雨乎谨告己未
  皇上乗马诣
  斋宫斋宿正祭日戴雨缨冠素服步诣
  圜丘坛行礼十二十三日大雨霑足乃令直总督饬所属有司劝种晩禾酌借牛具籽种以待秋成二十八年四月京师防旱遣官祈祷
  上帝
  太庙
  天神
  地祗
  社稷
  太嵗各坛寻得雨报祭如礼
  三十一年五月京师防旱遣官祈祷寻得雨报祭如礼
  三十五年四月癸丑常雩于
  圜丘定遣官省视笾豆诣
  坛降辇仪节
  谕朕祗肃明禋恭遇
  郊坛大祀竭诚致慎向于致祭
  圜丘先期敬宿斋宫必躬诣
  神位前升香展礼其省视笾豆临期由礼臣请防或循例遣官或降防亲莅而朕每亲诣者多今朕年届六旬
  郊祀大典嵗嵗躬行即将来晋袠日髙仍当弗懈益防惟是仪文品节之间畧宜折至当可以永逺率由行之无斁如先期赴坛时
  神位前允宜躬亲展谒其省视笾豆应按例専遣臣工莅事不必更请防至赴坛所经由道路向由
  昭亨门外降辇步入第步履遥逺当质明行事转恐失仪嗣后应改由
  广利门入于向时祭毕乗辇处降辇
  五月以京师防旱
  命礼部照例防祷又
  谕刑部清厘庶狱以祈雨泽
  【臣】等谨按三十六年三十九年四十年四十七年四五月间京畿偶遇雨泽愆期俱
  命礼部照例防申祈祷并清理刑狱霑足后报谢如仪
  四十三年四月
  皇上斋祷黑龙潭五月
  诣时应宫祷雨
  【臣】等谨按频年以来偶遇缺雨
  上亲诣黒龙潭时应宫防求輙获甘防是嵗祷黒龙潭
  后
  谕礼部按例防祈
  神祗各坛五月
  诣时应宫防求并
  命大臣往石匣防祷白龙潭翊日大雨霑足各报谢如
  仪
  四十七年四月壬申常雩于
  圜丘
  谕常雩大典朕亲诣行礼凡执事诸臣胥应共矢恪恭一切礼器于朕未经斋宿之先预行员周视均宜
  敬谨安设诚以敬
  天大典小心昭事之忱大小臣工所当共凛乃朕行礼时
  见
  坛内悬挂天灯仅止二盏更衣幄次所设坐褥亦不整齐
  夫敬
  天所以勤民龙见而雩典礼尤重朕古稀之年尚敬谨为民请命乃大小诸臣疎忽若此不得不严加惩创礼部工部太常寺官并分别降谴有差
  常雩礼始乾隆八年至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诣数次
  【乾隆九年四月乙夘十年四月乙夘】
  【十一年四月丙子十二年四月乙丑】
  【十四年四月庚辰十五年四月丙子】
  【十七年四月戊戌十八年四月辛夘】
  【十九年四月乙酉二十年四月己酉】
  【二十一年四月辛丑二十三年四月辛酉】
  【二十四年四月丁巳二十五年四月辛巳】
  【二十六年四月丙子二十八年四月辛夘】
  【二十九年四月戊子三十年四月癸夘】
  【三十二年四月庚子三十三年四月庚申】
  【三十四年四月乙夘三十五年四月癸丑】
  【三十七年四月辛未三十八年四月甲午】
  【三十九年四月丙戌四十年四月甲申】
  【四十三年四月丁酉四十四年四月辛酉】
  【四十六年四月己酉四十七年四月壬申】
  【四十八年四月丁夘五十年四月丙戌】
  孟夏常雩仪
  龙见常雩之礼嵗以孟夏即事于
  圜丘准冬至大祀仪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嗣天子臣御名敢昭告于
  皇天上帝曰臣恭承
  帝命率育寰区民为邦本深思稼穑之艰难食乃民天惟兾雨之时若用蠲吉日肃展明禋兹当龙见之期爰举祈年之典维
  皇上帝鉴兹将享之诚用康兆民咸受明昭之
  赐俾五风十雨黍稷维馨九谷三农顺成有庆奉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
  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圣祖合天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徳大成仁皇帝
  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侑
  神尚
  飨祀日迎
  神乐奏霭平之章奠玉帛乐奏云平之章进俎乐奏需平之章初献乐奏霖平之章亚献乐奏露平之章三献乐奏霑平之章彻馔乐奏灵平之章送
  神乐奏霮平之章望燎乐奏霈平之章
  回銮乐奏祐平之章
  右常雩
  大雩祀
  圜丘仪
  大雩之礼孟夏常雩后不雨既徧祈三复仍不雨乃诹吉修大雩礼于
  圜丘
  右诹吉
  既诹吉翰林院撰拟祝辞或
  皇帝亲制祝文先期斋戒如常礼斋之日禁断屠宰祀
  前一日
  皇帝御常服于
  太和殿眡祝版执事官咸常服太常寺卿率属扫除洁器陈备脯醢果实设
  皇天上帝神座于
  圜丘第一成南向设
  四从神位于第二成东西向
  皇帝诣
  坛斋宿常服出宫乘骑不乘辇不设卤簿不陈乐前引后
  扈大臣侍卫咸常服导从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送
  驾至
  郊坛由西门入至
  昭亨门外降骑步行恭眡
  坛位上香行礼如仪
  右减服御彻乐
  祀之日
  皇帝雨冠素服步祷于
  坛扈从官及陪祀执事各官咸雨冠素服恭行雩礼不燔
  柴不进俎不饮福受胙余与常雩同
  皇上行三献礼毕复位北向立协律郎引舞童十有六人衣元衣执羽翳进为八列典仪賛舞童歌诗賛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舞童乃舞皇舞按节歌
  御制云汉诗八章【诗见乐考】歌毕引退賛引奏拜兴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兴乃彻馔送
  帝神望燎并如常雩之仪礼毕
  皇帝还宫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迎如初仪右大雩
  直省雩祭之礼嵗孟夏后诹吉行常雩礼祭
  云雨风雷及境内
  山川
  城隍之神与春秋祀仪同【详见第七卷】若间不雨及潦诹宜祀之辰撰祝文备牲器守土大吏率属素服防祷为民请命行礼仪节与常祀同既应而报则朝服将事礼与祈祀同各府州县雩若祈报均同省
  防
  右直省雩祭祈报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七
  郊社考【七】
  日月星辰
  顺治八年六月定春分秋分朝
  日夕
  月之礼初定祀典以日月从祀
  天坛罢春秋二分祀事至是礼臣请照旧典以春分秋分
  日致祭于从祀
  天坛外仍立
  朝日坛于东郊立
  夕月坛于西郊从之
  朝日坛在朝阳门外东郊西向一成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面甃金甎【旧制用青色瑠璃】白石四出陛各九级圆壝周七十五丈正西三门东南北各一门西门外有燎鑪钟楼北门外东为
  神库
  神厨宰牲亭井亭北为祭器库乐器库西北为具服殿外垣前方后圆西北各三门垣之西北有石坊曰景升街【旧曰礼神街雍正二年改今额】
  夕月坛在阜成门外西郊东向一成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甃金甎【旧制用白色瑠璃】陛六级方壝周二十四丈正东三门三方各一门余如
  朝日坛而皆在南
  具服殿在东北外垣正方石坊曰光恒街【旧名同前】凡祀
  日
  月为中祀祀
  朝日坛以春分日夘时值甲丙戊庚壬年
  皇帝亲诣行礼余年遣官承祀祀版赤质朱书玉用赤璋制帛用红色乐用七奏太蔟为宫乐章曰曦舞用八佾牲用太牢爵用陶【旧制用玉】豆豋簠簋铏尊同
  皇帝祭服用赤祀
  夕月坛以秋分日酉时值丑辰未戌年
  皇帝亲诣行礼祝版白质墨书礼神用白玉白色制帛乐用六奏南吕为宫章名曰光佾舞牲器与
  朝日坛同【旧制用金爵】
  皇帝祭服用玉色以
  北斗七星
  木火土金水五星
  二十八宿
  周天星辰共为从坛位北南向无玉用制帛十有一白
  七青红黑黄各一余同正位
  十一年二月癸亥春分朝
  日于东郊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
  康熙三年二月丙辰春分朝
  日于东郊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九年八月甲午秋分夕
  月于西郊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臣】等谨按
  圣祖仁皇帝亲祭
  朝日坛者十
  夕月坛者四
  雍正二年二月庚午春分朝
  日于东郊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八月丁丑秋分夕
  月于西郊亦
  亲诣行礼
  【臣】等谨按
  世宗宪皇帝亲祭
  朝日坛者五
  夕月坛者二
  乾隆三年二月甲申春分朝
  日于东郊
  皇上亲诣行礼八月庚寅秋分夕
  月于西郊亦
  亲诣行礼是年秋七月壬申奉
  谕防今年
  夕月坛旧例系遣官之年但朕即吉之后初次举行朕亲诣行礼以展诚敬
  十一年二月丙寅春分
  皇上亲祭
  朝日坛以次日日食不乗辇不设卤簿不奏乐
  四十二年正月定祭
  朝日坛
  夕月坛
  御用礼服及陪祀执事官服色【详见王礼考】
  自乾隆元年至五十年
  皇上亲祭
  朝日坛者六亲祭
  夕月坛者三【五十年后敬俟续纂】
  天神
  太嵗
  臣等谨按马端临以风师雨师诸祀附见星辰门盖本周礼槱燎之文郑氏箕星毕星之说伏考我
  朝定制初立
  天神坛于
  地只坛之东【坛制详本卷 地只又互见山川门】合祀
  风云雷雨天神又奉
  世宗圣谕特于都城和防之地崇建专祠俾雨旸时若协
  应休徴典至钜也至
  太嵗之祀明初礼臣建议援引嵗星应十二辰一周天为说谓即十二辰之神今则祈雨报祭恒恪防将事传曰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
  是乎禜之稽其义类盖为相近谨仍次星辰之后以见
  国家稽合古制明禋祈福凡以溥利苍黎亦洪范从星之义也
  顺治元年定每嵗致祭
  太嵗坛之礼
  太嵗殿在
  先农坛之东北正殿七间祀
  太嵗之神两庑各十有一间祀
  十二月将之神前为拜殿东南燎鑪一每年正月初旬诹吉及十二月嵗除前一日遣官致祭
  三年正月遣官祭
  太嵗
  月将之神嵗暮遣祭同自是年以后遣祭并同十四年五月以旱遣官致祭
  神只坛甘霖有应遣官告谢
  神只坛在
  先农坛内垣外之东南东为
  天神坛南向一成方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坛北立青白石龛四均镂云形高九尺二寸五分为
  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之位西为
  地只坛北向祀
  五岳
  五镇
  四陵山【今为  五陵山详第五卷】
  四海
  四渎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详山川门】嵗遇水旱则遣官祭告祈祷冇应则报祭同日行礼自是年以后祈谢并同康熙三十五年二月
  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遣官致祭
  太嵗之神行军之礼
  皇帝亲征豫日告祭遣官致祭
  太嵗凯旋祗告如之
  雍正元年建时应宫于西苑以祀
  龙神是年奉
  世宗宪皇帝谕防以西苑紫光阁前后殿改建时应宫前
  殿奉
  四海
  四渎龙神后殿中奉
  顺天佑畿龙神两旁左右奉十有七省
  龙神后
  谕各省督抚迎奉直省龙神立庙致祀増建后殿以中殿
  奉
  京畿龙神后殿奉
  八方龙神每嵗以六月十三日致祭用素羞香烛遣内务府官行礼
  六年七月建
  风神庙于都城内东北隅二月奉
  谕防朕惟风雨时若百物繁昌皆由诚敬感格
  天心用能福佑下民时和嵗稔而司天号令长养阜成风神之贶厥功尤懋频年以来朕防祀龙神有祈必应歴有明騐因思风神巽顺和煦茂时育物亦宜特隆祀典以答洪庥考之周礼大宗伯以槱燎祀风神虞书禋于六宗刘歆郑康成之说咸谓六宗之内风神其一也歴代各置坛兆至宋祥符间曽立风伯庙近代及本朝俱列
  南郊四配之中典礼具备今欲于都城和防之地特建庙宇因时祷祀以展朕为民祈福之诚应如何考据礼仪相度营建之处礼工二部防同内务府详议具奏部臣奏言伏查周礼以槱燎祀风师注郑康成以风师为箕星即虞书六宗之一孔安国蔡沈洪范传皆云箕星好风而马端临郊社考亦谓周制以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国城东北盖东北为箕星位次丑亦应箕星之位也汉刘歆等议立风伯庙于东郊而东汉县邑常以丙戌日祀风伯于戌地唐开元礼则遵周制就箕星之位为坛祭之宋仍唐制祥符间建风伯庙迨元及明亦各有祀典臣等防同详议于都城内东北择得景山东边当东北箕星之位建庙甚宜其庙宇规制仿时应宫酌量营建每年于立春后丑日致祭由内务府敬谨备办奏上允之内阁以封号庙名请
  诏封为应时显佑风伯之神庙曰宣仁庙前殿奉风伯之神后殿奉
  八风之神
  是年
  敕封江南清口风神河臣齐苏勒疏言淮安府清河县清口地方乃洪泽湖水出口敌黄之所从前建有
  风神庙官民行旅皆致祭祷至于洪泽一湖诸水总滙全赖高堰大堤以为保障惟此堤工最忌西风鼔浪自昔传有日费斗金之说比年每逄大汛从无西风湖工平穏转险为安皆由我
  皇上念民生怀柔百神感召
  天和之所致也伏查水道河神凡有捍灾御患者俱防敕赐爵号以彰神庥惟兹
  风神福国佑民潜维黙防
  神功既懋褒锡宜隆伏乞一体
  敕封以崇祀典礼部议覆从之寻
  诏封为清河宣惠风伯之神
  世宗御
  中和殿阅视祭文香帛礼部遣官赍往令河道总督致祭
  七年二月
  世宗宪皇帝亲祭
  先农坛诣
  太嵗殿上香
  七年十月建
  雷师庙于都城内之西建
  云师庙于都城内之东是年二月奉
  谕防朕惟云雨风雷之神代天司令俾百昌万寳普含膏泽以锡福于烝民厥功并懋朕恭承
  天眷恪修祀典为四海苍黎仰祈嘉佑已经特建庙宇崇祀龙神风伯而云师雷师尚阙专祀尝考虞书禋于六宗之文汉人以乾坤六子释六宗震雷巽风均列禋祀而易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则风雷之发生万物功实相等礼记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周礼亦以五云辨年嵗是云与雨皆运行造化同昭
  天贶者也前代及本朝
  南郊大祀云雨风雷俱列从坛之次式隆配享典礼亦既备矣迩年以来云物兆祥雷行应茂育庶彚宣畅阳和庇国佑民之德灵应显然今欲特建庙宇防奉云师雷师之神因时祷祀敬迓洪庥以展朕为民祈福之意礼工二部详议具奏部臣奏言伏查尚书洪范五行传曰雷首长万物为出入又论衡曰雷出地则养长华实发扬隠伏宣盛阳之德易乾卦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左传凡分至必书云物以辨年嵗是云师雷师锡福苍生厥功甚着唐天宝五载増雷师于雨师之次每嵗于立夏后申日致祭宋元因之大明集礼増云师于风师之次郡县立雷雨坛于稷坛西风云坛于社坛东明防典载秋分后三日合祭云雨风雷坛今
  雷师庙宇应建于西方立夏后申日致祭
  云师庙宇应建于东方秋分后三日致祭从之寻择地营建其规制祭仪俱仿宣仁庙内阁以封号庙名请乃封
  云师为顺时普防云师之神庙曰凝和庙
  雷师为资生发育雷师之神庙曰昭显庙
  十三年封广东边海郡县庙祀
  风神为宣仁昭泰风伯之神春秋致祭封甘肃兰州府
  庙祀
  雷神为显仁应瑞之神春秋致祭皆从抚臣请也
  乾隆元年十二月嵗暮祭
  太嵗坛遣亲王行礼旧制例遣太常寺堂官主祭是年太常寺照例题请奉
  谕遣諴亲王允秘行礼又以次年孟春致祭请奉谕遣和亲王昼行礼
  七年五月祈祀
  神只坛增用乐章【互见祷水旱门】
  十六年増定致祭
  太嵗坛上香之仪旧例春冬致祭不上香是年礼部议奏
  太嵗月将同属天神则升馨求阳不应与他祭异况偶逄祈雨致祭仪注见载上香其春冬二祭应行上香礼两庑分献并同从之
  十八年定
  太嵗殿供奉神牌之礼旧例祭时以黄纸书年建神牌祭毕与祝帛同焚至是礼部奏请于殿庑内供奉神牌神龛前列神座祭时请神牌奉安神座祭毕复龛防遇
  皇上上香时不请神牌出龛庶于礼意允协奉
  谕防太嵗月将神牌照所奏安奉
  天神
  地只
  先农神牌亦俱应安奉于正屋嗣是遵行永为定制
  是嵗改定
  太嵗坛祈雨乐章礼部奏言
  太嵗殿见在乐章乃新正嵗除通用与祈祷雨泽之义全不相涉应交乐部别撰照
  神只坛皆用丰字以昭画一从之【互见雩考】
  二十年定
  太嵗坛遣亲王郡王行礼旧例遣太常寺堂官行礼及是防典馆奏请改遣亲王郡王以昭诚敬从之二十一年定
  太嵗坛两庑分献遣太常寺堂官行礼旧例太常寺派防员行礼及是太常寺奏言承祭之官既改遣亲王郡王而两庑分献仍派防员于体制未协请嗣后用臣寺堂官分献临时奏派从之
  四十三年四月致祭
  风神
  命皇子行礼
  皇帝亲祭
  朝日坛仪 【遣官仪附】
  甲丙戊庚壬年春分之朝
  皇帝亲诣东郊朝
  日先二日礼部尚书一人至牺牲所眂牲如仪
  右眂牲
  是日太常寺卿率属进斋戒牌铜人恭设于
  乾清门如仪
  皇帝乃斋于大内王公百官斋于邸第
  右致斋
  书祝版
  眂祝版【仪均与北郊同】
  祀前一日黎明太常寺官设香案于宰牲亭外光禄寺少卿一人朝服上香御史礼部祠祭司官眂宰宰人瘗毛血如仪
  右眂割牲
  是日太常寺官洁坛上下借以椶荐设
  神座于坛上西向工部官张
  皇帝拜次于西阶上如仪
  右设神座张次
  将祀之日夜分太常寺卿率属入坛具器陈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琖三十鑪一镫二中设一案少北东向供祝版南设一案北向陈赤璧一礼神制帛一【色赤】香盘一尊一爵三并设福胙加爵一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銮仪卫设洗于具服殿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及乐舞于壝门内南北分列器数与
  北郊同
  右陈设
  陈设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升坛眂玉帛齍盛及笾豆豋俎之实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西阶上幄次正中为
  皇帝拜位东向陪祀王公位坛下左右各二班百官位壝门外左右各五班重行异等均东面左班北上右班南上辨执事位坛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于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司香司玉帛司爵各一人光禄寺卿二人侍卫二人太常寺赞答福胙一人侍仪礼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典乐各一人位南北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仪太常寺典仪一人司乐一人立于阶下之左面北记注官四人立于壝门外之右面南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礼鸿胪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协律郎歌工乐工舞佾分立乐悬之次传赞二人循壝门内墙西立位均南北序南北面掌燎官率燎人立于壝外西南隅右辨位
  其日五鼓步军统领饬所部清跸除道左右涂巷皆设布幛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祗日出前八刻太
  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礼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鼓
  驾出东华门王公百官跪送如仪导迎乐前引不作提
  鑪执镫官左右骑导如诣
  北郊之仪
  驾至坛北门外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防
  导
  皇帝入北门中门诣具服殿更祭服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殿外侍卫后引陪祀百官南班于拜位南北面北班于路西东面序立祗
  右
  銮舆出宫
  夘初刻司祝防奉祝版设于祝案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诣
  神库上香行礼恭请
  大明神位奉安于
  神座如仪太常寺卿至具服殿奏请诣
  坛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赞引对引官
  恭导
  皇帝入壝左门陞西阶就拜位前东向立前引内大臣执鑪镫官均于阶下止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至
  神位前祗竢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寅曦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引奏就
  上香位暨对引官防导
  皇帝诣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赞引奏
  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赞引奏复位暨对引官防
  导
  皇帝复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传赞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行
  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奠玉帛司乐赞举奠玉帛乐奏朝曦之章乐作司玉帛奉篚诣
  神位前跪献于案三叩兴退乐止
  右奠玉帛
  典仪赞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清曦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爵奉爵诣
  神位前跪奠于垫中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
  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嗣天子御名谨告于
  大明之神曰惟
  神阳精之宗列神之首神光下照四极无遗功垂今昔率土仰赖兹当仲春式遵古典谨以玉帛牲醴之仪恭祀于
  神伏惟鉴歆赐福黎庶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神位前篚内三叩兴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
  进
  右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咸曦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诣
  神位前跪献爵于左如初献仪退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纯曦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诣
  神位前跪献爵于右如亚献仪退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立赞答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就南案奉福胙至
  神位前拱举退祗立于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赞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次受胙如饮福之仪奏拜兴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复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延曦之章乐作司玉帛诣
  神位前跪叩兴奉赤璧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归曦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乐暂止典仪赞奉祝帛香
  馔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
  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北向竢祝帛过复位立乐作陪祀王
  公百官退班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出壝左门入具服殿更衣乐止
  右送神燎祝帛
  祀礼既成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卿属防请
  神位复御仪与迎
  神同赞引恭道
  皇帝出具服殿至坛北门外乗礼舆
  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囘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祗迎午门鸣钟乐止
  皇帝还宫均如常仪太常寺官彻
  乾清门斋戒牌铜人送寺
  右回
  銮
  常嵗遣官朝
  日之礼先二日礼部尚书眂牲承祭官暨陪祀文武百官均致斋先一日太常寺以祝版送内阁恭书
  皇帝遣某官某余辞同前【凡遣官同】受而奉诸
  东郊神库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光禄寺少卿朝服眂割牲瘗毛血有司供具并如仪祀之日鸡初鸣遣官朝服只竢于坛外礼部侍郎省齍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神位设于座卯初刻遣官由坛北左门入壝右门行礼于阶下上香时赞升坛升降均由右阶不饮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赞引以太常寺赞礼郎祝帛送燎遣官避立北旁余均如前仪
  右遣官仪
  皇帝亲祭
  夕月坛仪 【遣官仪附】
  丑辰未戌年秋分之夕
  皇帝亲诣西郊夕
  月先二日礼部尚书一人至牺牲所眂牲如仪
  右眂牲
  致斋
  书祝版
  眂祝版  【仪均与东郊同】
  祀日未明割牲于宰牲亭有司朝服眂宰宰人瘗毛血如仪
  右眂割牲
  侵晨太常寺官洁坛上下借以椶荐张
  神幄设
  夜明神座专案东向设
  配位北斗七星次
  木火土金水五星次
  二十八宿次
  周天星辰神座同案南向工部官张
  皇帝拜次于夘阶上如式晡后太常寺卿率属入坛具
  器陈
  夜明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簠簋各二笾豆各十
  琖三十鑪一镫二
  星辰位同中设一案少南西向供祝版北设一案南向陈
  夜明前白璧一礼神制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并设
  福胙加爵一
  星辰位前礼神制帛十有一【色青赤黄黑各一白七】香盘一尊一爵三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銮仪卫设洗于具服殿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陈设乐悬舞佾与
  东郊同
  右设神座供张陈设
  省齍  【仪同东郊】
  辨行礼位夘阶上幄次正中为
  皇帝拜位西向分献官一人位坛下之左当阶陪祀王公位坛下左右百官位壝门外左右均西面左班南上右班北上辨执事位坛上太常寺司拜牌拜褥官各一人立于
  皇帝拜位左右司祝一人司香二人司玉帛一人司帛一人司爵二人光禄寺卿二人侍卫二人太常寺赞答福胙一人侍仪礼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典乐各一人位南北序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如常仪太常寺典仪一人司乐一人面南立于阶下之左赞礼郎二人立分献官位左右记注官四人立于壝门外之右面北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引礼鸿胪寺官四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之次协律郎歌工乐工舞佾分立乐悬之次传赞二人循壝门内墙东立位均南北序南北面掌燎官率燎人立于壝外东北隅右辨位
  申刻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礼服乗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卤簿前导出
  西华门诣
  西郊仪节均与
  东郊同
  驾至坛北门外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导
  皇帝入北门中门诣具服殿更祭服少竢太常寺赞礼郎引分献官于壝右门外北面立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于殿外侍卫后引陪祀百官南班于拜位南北面北班于路东西面序立只
  右
  銮舆出宫
  酉初刻司祝恭奉祝版设于祝案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诣
  神库上香行礼恭请
  神位入坛以次奉安座上如仪太常寺卿至具服殿奏
  请诣
  坛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赞引对引官
  恭导
  皇帝入壝左门陞夘阶就拜位前西向立前引内大臣提鑪官侍卫均于阶下止立后扈大臣随侍赞礼郎引分献官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武舞执干戚进赞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至
  神位前祗竢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迎光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引
  奏就上香位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诣香案前对引官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赞引奏
  跪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奏复位暨对引官防导皇帝复位赞礼郎引分献官由北阶升诣
  星辰位前上香毕降阶复位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传赞官赞跪叩兴王公百官均随
  行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迎神
  典仪赞奠玉帛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升光之章乐作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玉帛奉玉帛诣
  夜明位前司帛奉篚诣
  星辰位前皆跪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分诣案前跪奠于垫中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赞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嗣天子御名谨告于
  夜明之神曰惟
  神配阳之德钟隂之精周环九野普照万方继明于夕天下共赖兹当仲秋式遵古典谨以玉帛牲醴庶品之仪致祭惟
  神歆鉴福我兆民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
  夜明神位篚内三叩退乐作赞引奏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
  进
  右奠玉帛初献
  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瑶光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分诣案前跪献于左如初献仪乐止
  右亚献
  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瑞光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分诣案前跪献于右如亚献仪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赞礼郎一人诣祝案前北面立赞答福胙
  皇帝饮福受胙如
  东郊之仪赞引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复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涵光之章乐作司玉帛诣
  神位前跪叩奉白璧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保光之章乐作赞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二跪六拜礼乐暂止典仪赞奉祝帛香
  馔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
  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燎所
  皇帝转立拜位旁南向竢祝帛过复位立乐作陪祀王
  公百官退班赞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出壝左门入具服殿更衣乐止
  右送神燎祝帛
  祀礼既成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卿属恭请
  神位复御仪与迎
  神同赞引恭导
  皇帝出具服殿至坛北门外乗礼舆
  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
  皇帝囘銮一应仪节均与
  东郊同
  右回
  銮
  常嵗遣官夕
  月之礼先二日眂牲承祭官分献官及陪祀官均于邸第致斋先一日书祝版眂割牲有司供具如仪祀日未刻承祭官分献官朝服豫竢坛外礼部侍郎省齍太常寺卿属恭设
  神位酉初刻遣官由坛北左门入壝右门分献官随入承祭官行礼于坛下上香时赞升坛升降由南阶分献官位在其左升降由北阶不饮福受胙王公不陪祀赞引以太常寺赞礼郎祝帛送燎遣官避立南旁余均如前仪
  右遣官仪
  神只坛祗告仪【直省祀典附】
  嵗间不雨祭告
  天神坛有司豫日诹吉遣官一人将事文武官应陪祀者咸与祈祷【同日只告  地只 太嵗二坛各以三之一分祈】前期各于邸致斋一日太常寺具祝文【翰林院随时撰拟】备脯醢果实洁坛壝内外如告各坛之仪
  右诹日致斋供具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设
  云师
  雨师
  风伯
  雷师凡四案于坛正中南向每案陈鹿脯鹿醢兔醢枣榛葡萄桃实莲实其前各设香案皆鑪一镫二设案一于南少西供祝版又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四【色青黑黄白各一】香盘四尊四虚爵十有二凡帛异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设洗于阶下之东设燎鑪于内壝南左门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入设乐悬于阶下之南陈乐舞于乐悬之次均北面如式以次序祀官及执事官位承祭官位南阶下正中陪祀官位内壝南门外东西各五班重行异等均北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司帛司爵各四人立尊案东西面典仪一人立东阶下西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依悬序立如常位纠仪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阶上左右又御史二人祠祭司官二人鸿胪寺官二人分立陪祀官拜位左右均东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鑪之东南隅
  右陈设序位
  漏未尽承祭官暨陪祀执事各官咸素服诣坛祗竢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豫竢于门质明太常寺卿诣
  神库上香行礼太常寺官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奉请入坛恭设石座内
  云师左
  雨师右
  风伯次左
  雷师次右安讫跪叩如初退赞礼郎引承祭官自外壝南左门入内壝南左门赞盥洗承祭官盥讫引诣阶下鸿胪寺序班引陪祀官至内壝南门外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武舞执干戚进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暨陪祀官咸就拜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竢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祈丰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礼郎赞
  升坛引承祭官升东阶诣
  云师香案前立赞跪承祭官跪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诣各香案前上香毕赞复位引承祭官降阶复位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盥洗就位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华丰之章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司帛奉篚进跪各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诣各案北跪奠于垫中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承祭陪祭官皆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讫兴以祝版跪安于篚内三叩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均行三叩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兴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各奠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仪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各奠于右如亚献仪献毕乐止文徳之舞退右三献
  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和丰之章乐作有司彻毕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锡丰之章乐作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送燎司祝跪奉祝司帛跪奉篚三叩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燎所承祭官避立拜位东竢过复位典仪赞望燎赞礼郎赞诣望燎位鸿胪寺官引陪祀官退赞礼郎引承祭官出壝南左门望燎礼毕仍由坛南左门出太常寺卿恭请
  神位还御如奉请仪
  右送神燎祝帛
  报祀之礼先期礼仪均如初前一日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光禄寺大官署正朝服眂割牲宰人瘗毛血如常祀仪
  右眂割牲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具器陈牛一羊一豕一每案豋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鑪一镫二乐部太常寺陈设乐悬乐舞各依其次凡陈设辨位均与祗告礼同既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升坛省视牲牢齍盛如常仪
  右陈设辨位省齍
  质明太常寺官恭请
  神位入坛奉安石座承祭官暨陪祀执事官朝服就位
  行礼奏乐均与只告礼同
  右报祀
  祭告
  天神坛同日并告
  地只遣官将事与陪祀官各豫期斋戒具祝文备器陈
  洁坛壝均如仪
  右致斋供具
  祭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设五案于坛中石座前北向设二案于坛左右东西向每案荐脯醢果实分陈爵六十实酒其前各设香案皆鑪一镫二中设一案少西供祝版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十有六【五岳五镇皆青赤黄白黑各一四海青赤白黑各一京畿名山大川白一黑一】香盘四尊四虚爵十有二西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十有一【五陵山各白一四渎各黑一天下名山大川白一黑一】香盘三尊三虚爵九凡帛每案同篚凡尊实酒疏布幂勺具设洗于阶下之西为瘗坎于内壝北右门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入设乐悬于阶下之北陈乐舞于乐悬之次均南面如式以次序祀官及执事官位承祭官位北阶下正中陪祀官位内壝北门外东西各五班均南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香司帛司爵各四人立东案东司香司帛司爵各三人立西案西典仪一人立西阶下东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依悬序立如常位纠仪御史礼部祠祭司官各四人鸿胪寺官二人分立承祭官陪祀官拜位左右掌瘗官率瘗人立瘗坎之西北隅
  右陈设序位
  漏未尽承祭官暨陪祀执事各官咸素服诣坛祗竢赞引太常寺赞礼郎二人豫竢于门质明太常寺卿诣
  神库上香行礼太常寺官属诣各
  神位前跪三叩兴奉请入坛恭设石座内
  五岳居中
  五镇右
  五陵山左
  四海次右
  四渎次左均北向
  京畿名山居东大川次东均西向
  天下名山居西大川次西均东向安讫跪叩如初退赞礼郎引承祭官自外壝南右门入循壝东入内壝北右门赞盥洗承祭官盥讫引诣阶下鸿胪寺序班引陪祀官至内壝北门外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武舞执干戚进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暨陪祭官咸就拜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香奉香进竢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祈丰之章  【同天神坛】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
  礼郎赞升坛引承祭官升东阶诣
  五岳香案前立赞跪承祭官跪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上炷香三上瓣香以次诣各香案前上香如仪赞复位引承祭官降阶复位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
  右盥洗就位迎神
  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华丰之章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司帛奉篚进至各案前跪献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诣各案南跪奠于垫中皆退司祝诣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礼郎赞跪皆跪典仪赞读祝司祝读祝讫兴以祝版跪安于正中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皆行三叩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兴丰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各奠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仪丰之章乐作司爵奉爵各奠于右如亚献仪献毕乐止文德之舞退
  右三献
  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和丰之章乐作有司彻毕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锡丰之章乐作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送瘗司祝跪奉祝司帛跪奉篚三叩兴司香跪奉香兴以次恭送瘗所承祭官避立拜位西竢过复位典仪赞望瘗赞礼郎赞诣望瘗位鸿胪寺官引陪祀官退赞礼郎引承祭官出壝北右门望瘗礼毕仍由坛南右门出太常寺卿属恭请
  神位还御如奉请仪
  右送神瘗祝帛
  报祭之礼陈设如报祀
  天神之仪承祭官暨陪祀报事官俱朝服仪节均与只
  告礼同
  右报祭
  直省府州县各建
  神只坛祀
  云雨风雷境内
  山川
  城隍之神嵗春秋仲月诹吉致祭在城文武各官皆与省防以总督若巡抚主之若有故以布政使摄致祭之礼设一案于坛正中南向
  云雨风雷神位居中境内
  山川神位左
  城隍神位右案陈铏一簠二簋二笾豆各四案前设俎陈羊一豕一又前设香案一陈祝文香盘鑪镫西设一案陈帛七尊一爵二十有一福酒胙肉陈于尊俎之次祭祀仪节祀官及执事者序位并如
  社稷坛仪祭日有司供具执事人豫入序立引班引陪祭官入引赞引主祭官入通赞赞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就位引主祭官至阶下盥手就拜位立陪祭官按班就东西拜位立均北面迎神上香读祝行三献礼祝辞曰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
  云雨风雷
  山川
  城隍之神曰惟
  神赞襄天泽福佑苍黎佐灵化以流形生成永赖乗气机而鼓荡温肃攸宜磅礴高深长保安贞之吉凭依巩固实资捍御之功幸民俗之殷盈仰
  神明之庇防恭修嵗祀正值良辰敬洁豆笾只陈牲币
  尚
  飨余仪节与祭
  社稷坛同其府州县春秋致祭亦同祭
  社稷之礼牲帛祝号陈设器数行礼仪节并与省防同
  右直省祭仪【雩祭祈报并见雩门】
  太嵗坛致祭仪
  嵗祀
  太嵗之礼初春为迎嵗暮为祖正殿奉
  太嵗神位南向【神位依年建干支黄纸墨书某年太嵗之神覆于位上豫设龛内】两庑
  十二月神位司春秋者东位西向司夏冬者西位东向嵗以孟春上旬诹吉及嵗除前一日遣官将事豫期承祭官分献官执事官皆于邸第致斋太常寺卿具祝版省牲牢率属洁除殿庑内外展
  神幄恭请殿庑
  神位奉安于神座如式
  右诹吉致斋供具
  届日五鼔太常寺官具器陈正殿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琖三十鑪一镫二设案一于殿中少西北向供祝版设案一于东西向陈帛一【色白】香盘一尊一爵三陈福胙于尊爵之旁加爵一两庑东西各二案陈设均与正殿同又设尊案各一于庑南陈帛六【色白】香盘二尊二爵六凡牲陈于俎帛实于篚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东西陈乐舞于乐悬之次太常寺设洗于东阶下少南承祭官位中阶下分献官位承祭官后甬道左右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序立东西乐悬之次典仪一人立殿外东阶掌燎率燎人立燎鑪南均如常仪
  右陈设辨位
  昩爽承祭官分献官朝服诣坛太常寺赞礼郎豫引分献官至拜殿北阶下左右祗竢赞引赞礼郎二人引承祭官由拜殿南左门入出北右门降阶诣盥洗位赞礼郎赞盥承祭官盥手毕引至拜位前北面立分献官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武舞执干戚进赞礼郎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典仪赞迎
  神司乐赞举迎
  神乐奏保平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赞礼郎赞诣
  神位前引承祭官升东阶入殿左门诣香案前立赞上香司香跪奉香承祭官举炷香次三上瓣香毕赞复位引承祭官复位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分献官均随行礼协律郎偃麾工戛敔乐止典仪赞奠帛爵行初献礼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乐赞举初献乐奏定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司帛司爵进至
  神位前司帛奉篚跪奠于案三叩兴司爵奉爵立献于正中皆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典仪赞读祝赞礼郎赞跪承祭官分献官皆跪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
  皇帝遣某官致祭于某年
  太嵗之神曰兹当孟春【冬曰嵗既暮矣】谨以牲帛酒果庶品之仪致祭尚
  飨读毕兴以祝版跪安篚内叩如初退乐作赞礼郎赞叩兴承祭官分献官均三叩兴两庑赞礼郎引分献官各诣
  神位前上香执事生奠帛献爵毕引复位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进典仪赞行亚献礼司乐赞举亚献乐奏嘏平之章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献于左如初献仪乐止典仪赞行终献礼司乐赞举终献乐奏富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献于右如亚献仪两庑以次毕献乐止文德之舞退典仪赞
  赐福胙执事生二人奉福胙进至
  神位前拱举由中道出降阶诣拜位右立接福胙执事生二人由西庑降阶进至拜位左立赞礼郎赞跪承祭官跪左右执事生皆跪赞饮福酒左生进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授于左次受胙如饮福之仪毕赞叩兴承祭官三叩兴又赞跪叩兴承祭官暨分献官均行三跪九叩礼典仪赞彻馔司乐赞举彻馔乐奏盈平之章乐作彻毕乐止典仪赞送
  神司乐赞举送
  神乐奏丰平之章乐作赞礼郎赞跪叩兴均行三跪九叩礼乐止典仪赞奉祝帛香馔送燎司祝司帛诣
  神位前奉祝帛司香奉香司爵奉馔跪叩如仪兴以次恭送祭所两庑香帛馔均送焚燎【嵗暮并奉纸书干支送燎】赞礼郎引分献官退承祭官避立拜位之西俟祝帛过复位立典仪赞望燎赞礼郎引承祭官诣燎位视燎赞礼郎告礼毕太常寺官恭请
  太嵗神位并两庑
  神位复于龛内如仪各退
  右行礼
  歳孟夏常雩后间不雨遣官祷于
  太嵗坛与
  神只坛同日举行承祭陪祀各官致斋具祝文洁器陈备脯醢果实设乐悬乐舞均如常祀仪承祭官位阶下执事官司乐以下各依序立陪祀官位庭中左右东西各五班纠仪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分立左右均素服将事迎神乐奏需丰之章初献奏宜丰之章亚献奏晋丰之章终献奏协丰之章彻馔奏应丰之章送神奏洽丰之章唱赞舞佾与常祀同两庑不分献不饮福受胙既得雨与
  神只坛同日报祀遣原祈官将事用牲牢具器陈朝服行礼余并如祈告仪祈晴祈雪报亦如之
  右祈报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八
  郊社考【八】
  社稷【仪注附】
  【臣】等谨按古者建国之制右社稷左宗庙于祀典为尊重诚以非土不立非谷不食王者以土谷为重为天下求福报功故亲祭社稷有事则告焉祈焉报焉其义达于上下故令郡县皆祀社稷而民间亦有里社自三代以下虽颇有异同其义率凖诸此
  国家稽古定制典礼周详享祀防恪诚千古不易之典也
  顺治元年定祭
  社稷坛之礼定制每嵗春秋仲月上戊祭
  太社
  太稷之神同坛同壝
  社主用石半埋土中【今全埋】
  稷主用木祭则恭设
  神牌
  太社位右
  太稷位左均北向以
  后土勾龙氏配东位西向以
  后稷氏配西位东向坛在
  午门之右制方北向二成皆白石上成以五色土如其方色分筑之内壝甃以琉璃甎如其方色覆瓦同门四面北瘗坎二坛北拜殿五间防门五间列防七十二均覆黄琉璃前后各三出陛西南
  神库
  神厨各五间井一坛垣内外丹雘覆以黄琉璃西门外宰牲亭一井一北门外东北为正门门三南门外东南为
  社稷街门东北为左门均东向凡祀
  社稷坛为大祀
  皇帝亲诣行礼先于
  中和门阅眂祝版用白质墨书玉用方珪用礼神制帛牲用太牢乐用七奏春以夹钟为宫秋以南吕为宫舞用八佾
  配位无珪祭日如遇风雨则在北拜殿行礼八年二月戊戌祭
  太社
  太稷
  世祖章皇帝亲诣行礼先是定制以来或
  皇帝亲祭或遣官恭代皆先期奏请是嵗
  世祖亲祭如仪进福酒胙肉如
  圜丘例其秋八月值
  太宗文皇帝忌辰陪祀各官行礼毕仍易素服九年秋复
  值忌辰礼部以改期请奉
  谕不改自是年至十八年正月
  亲诣者八以告祭
  亲诣者二
  康熙元年二月戊申祭
  太社
  太稷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
  十六年二月戊申
  亲祭
  社稷坛遇雨照常行礼定制祭日如遇风雨
  皇帝于拜殿内门槛南行礼从祀王公在殿外中甬路两旁各官在王公后行礼是日雨賛引官以旧例请
  圣祖命照常行礼遇雨在拜殿行礼之例盖未经行云
  二十一年二月戊子
  亲祭
  社稷坛前期斋戒恭值
  太皇太后圣节于行礼之后补行庆贺自元年以后凡亲祭
  社稷坛者三十有八余皆遣官
  雍正元年二月戊午祭
  太社
  太稷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先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宪皇帝以祭官遣官告祭
  社稷雍正元年仲春上戊
  亲诣行礼自是年至十三年春
  亲祭者十有七
  二年闰四月以平定青海告祭
  社稷行献俘礼【详见礼考】
  十年三月
  诏直省郡县修
  社稷坛敬谨行礼先是定制直省府州县均设坛壝以
  祀
  社稷雍正二年定各直省
  社稷祭品刋图通行是月奉
  谕防直各府州县设立坛墠致祭
  社稷及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之神毎嵗春秋展祀以崇报享典至重也从前初建之时有司或视为具文规制未必周备又未必及时修葺是以僻逺之郡县规模简畧礼仪草率者往往有之甚非肃将禋祀之本意也着礼部行文各省督抚饬府州县敬谨修理以重祀典
  乾隆元年二月戊辰祭
  太社
  太稷
  皇上亲诣行礼
  二年闰九月
  诏各直省
  社稷山川风云雷雨等坛令督抚大员率属行礼总理
  事务王大臣奉
  谕防大清律载各府州县
  社稷山川风云雷雨诸神所在有司以时致祭所以肃祀典而迓休和礼至重也省防之地督抚司道驻劄同城向不与祭専属府县官行礼督抚司道等官均有封疆守土之任自当防奉明禋为民祈报凡春秋致祭督抚应率阖属文武大小官员敬谨行礼提镇道员驻劄之地一体率属陪祭其如何分别班次派员监礼及修整坛壝祭器之防该部详议具奏奏上通饬行之八年七月以贵州布政使陈惪荣奏并
  颁发各省
  坛庙祝文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凖噶尔献俘
  社稷坛十月行献俘礼俱遣亲王将事
  二十一年五月増
  社稷坛望瘗乐章【详见乐考】
  二十四年五月辛丑祷雨于
  社稷坛
  皇上御制祝文歩行诣
  坛荐玉行礼【互见雩考】先期奉
  谕朕此次亲诣
  社稷坛祈求雨泽礼部所开仪注内无荐玉之礼询其原委则系相沿旧规并无义意可考夫玉以庇防嘉谷使无水旱之灾载在传记且于答隂之义更为相称着饬所司敬谨用玉将事并载入防典
  御制祝文曰臣闻人事失于下
  天变应于上兹亢阳之示警洵賛化之无防言念昨年秋霖缺而冬雪乏逮至今嵗春望霈而夏未霑厯四时之久矣嗟三农其如何常雩歩祷弗矜不敢三之凟羣祀亲藩徒致吁益増宵旰之忧敬念
  右坛为祈谷之所载稽祭义司土谷之精蠲吉防斋摅忱躬恳为民请命愿代万姓之灾责己惟诚奚啻六事之舛重举答隂之典冀施甘雨之滂云作雷随毋俾箕伯侵轶牺成粢洁尚敷帝里休和殷伫
  神歆立霈祥谨告正祭日
  皇帝戴雨缨冠素服自右门由右路至御辇防歩行诣坛行礼
  二十五年正月以平定囬部献俘
  社稷坛如二十年之礼
  四十一年二月定祭日若遇风雨
  神位移奉拜殿仪是月戊申祭日雨奉
  谕
  社稷坛之有拜殿原以备致祭之日或有风雨也今年偶值雨所司移拜位香案于殿中余仍列于
  坛上是朕独得蔽栋宇而
  神位牲醪并皆露设非所以昭妥侑朕心深切不安虽社稷之制不设栋宇以承天阳祗就坛壝而言至神牌平日原系尊藏
  神库未尝不在屋宇之内则祭享时偶因风雨移奉殿内又有何嫌忌乎且拜殿甚寛想当缔造之初未必不预为临时移奉计嗣后祭时或遇大风雨所有
  神位祭器乐簴应如何移就拜殿之防着大学士九卿防同太常寺详议具奏寻议如祭日请
  驾前十刻值风雨太常寺将祭品乐簴移设拜殿奉安神牌于殿内致祭若骤遇风雨谨用
  神龛覆防
  神位另设香案于拜殿奏请
  皇帝于拜殿行礼从之
  四月以平定金川告祭
  社稷行献俘礼
  四十二年二月定祭
  社稷坛
  御用礼服及陪祀执事官服色【详见王礼考】
  自乾隆元年至乾隆五十年
  皇上亲祭者三十九因事
  亲祭者一【五十年后敬俟续纂】
  皇帝亲祭仪
  嵗祭
  社稷坛之礼以春秋仲月上戊先三日礼部尚书一人
  诣牲所眂牲如仪
  右眂牲
  致斋
  书祝版
  眂割牲
  眂祝版  【仪均与北郊同】
  先一日太常寺卿率属扫除敷五色土于上如其方色恭设
  神座如式
  右敷土设神座
  祀日五鼓太常寺卿率属入坛然炬明镫具器陈于案各以其序
  太社
  太稷皆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簠簋各二笾豆各十有
  二鑪一镫二
  配位同坛下设三案一少西南向供祝版一东次西向陈香盘二一西次东向陈香盘二方珪二【色一黄一青】礼神制帛四【色黑】尊二玉爵二陶爵四又陶爵六壶一实福酒盘一实胙肉凡牲陈于俎凡玉帛实于篚凡尊实酒承以舟疏布幂勺具工部张幄次于防门内少东銮仪卫设洗于次外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壝门内左右分东西悬均南向陈舞佾于乐悬之次如
  北郊仪
  右陈设
  陈设毕太常寺博士引礼部侍郎一人升坛诣
  正位前省眂齍盛及笾豆豋俎之实以次诣
  配位前周眂如仪
  右省齍
  辨行礼位坛壝门外正中为
  皇帝行礼拜位南向拜殿之前夹甬道左右为陪祭王公拜位左翼居东右翼居西拜殿前东西隅为百官拜位文官郎中以上武官叅领世爵轻车都尉以上东西各五班重行异等东位西上西位东上辨执事位壝门外司拜褥銮仪卫官二人分立于
  皇帝拜位左右东西面太常寺司祝一人立祝案西东面司爵四人司玉帛二人司帛二人司香二人光禄寺卿二人太常寺賛赐福胙一人序立西案之西东面司香二人序立东案之东西面侍仪礼部尚书侍郎各一人立东案之南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各一人乐部典乐一人立西案之南东面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舞佾立位与
  北郊同太常寺典仪一人在乐工之北西位东面接福胙侍卫二人立于壝门外东司拜褥官之次记注官四人立于侍卫之次均西面纠仪御史四人礼部祠祭司官四人分立于陪祀王公百官拜位前引王公百官行礼鸿胪寺官二人分立于御史礼部官之次均东西面掌瘗官率瘗人立壝外西北隅右辨位
  其日五鼓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午门外陈金辇于
  太和门外陪祀王以下公以上按翼集坛门外
  驾至随行百官序立于壝门外左右只竢均东西面司祝恭奉祝版安于祝案日出前四刻礼部尚书一人率太常寺卿属诣
  神库上香行礼恭请
  神位以次奉安于
  神座如仪
  右请神位
  太常寺卿赴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祭服乗礼舆出宫至
  太和门外降舆乗金辇銮仪卫官纳陛奉辇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如常仪提鑪官执镫官左右列行
  午门鸣钟鼓导迎乐陈而不作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
  驾出阙右门至坛北门外神路东降辇右賛引左对引
  太常寺卿二人恭导
  皇帝入自北门之右至幄次少竢太常寺卿告奉安神位毕奏请行礼
  皇帝出次盥洗銮仪卫官跪奉盥巾如仪賛引对引恭
  导
  皇帝由拜殿出至壝北门外就拜位前南向立前引内大臣侍卫执鑪镫官至拜殿外止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祀王公百官各就拜位序立典仪賛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武舞执干戚进賛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
  銮舆出宫就次盥洗就位
  典仪賛瘗毛血迎
  神司香二人升东西阶分诣
  正位前祗司乐賛举迎
  神乐奏登平之章协律郎举麾工鼓柷乐作賛引奏陞坛暨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北阶诣
  太社位前对引官至北阶上止立司香跪賛引奏跪皇帝跪奏上香司香进香
  皇帝上炷香次三上瓣香兴诣
  太稷位前上香仪同賛引奏复位暨对引官恭导皇帝复位立司香二人由东西阶升分诣
  后土勾龙氏
  后稷氏位前跪上香毕各退賛引奏跪拜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协律郎偃麾
  工戛敔乐止
  右迎神
  典仪賛奠玉帛行初献礼司乐賛举初献乐奏茂平之章乐作司乐举节舞干戚之舞有司掲尊幂勺挹酒实爵司玉帛奉玉帛司帛奉篚司爵奉爵均由北阶升司玉帛分诣
  正位前司帛分诣
  配位前各跪献篚奠于案三叩兴司爵分诣
  神位前各跪献爵奠于垫中毕自西阶退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兴奉祝版升北阶左就坛中少西跪乐暂止賛引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賛读祝司祝读祝辞曰维某年月日皇帝御名敢昭告于
  社
  稷之神曰惟
  神賛辅
  皇天
  皇祗发生嘉谷粒我烝民万民永頼兹当仲春【秋曰仲秋】谨以
  玉帛牲醴庻品致祭【秋曰报谢】配以
  后土勾龙氏
  后稷氏尚
  飨读毕兴奉祝版跪安于
  太社位前篚内三叩兴退自西阶降乐作賛引奏拜兴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乐止武功之舞退文舞执羽籥
  进
  右奠玉帛初献
  典仪賛行亚献礼司乐賛举亚献乐奏育平之章
  乐作舞羽籥之舞司爵奉爵分诣
  神位前跪奠爵于左如初献仪乐止
  右亚献
  典仪賛行终献礼司乐賛举终献乐奏敦平之章乐作【舞同亚献】司爵奉爵分诣
  神位前跪奠爵于右如亚献仪献毕乐止文徳之舞退
  右三献
  既终献太常寺賛礼郎一人诣祝案前东面立賛
  赐福胙光禄寺卿二人奉福胙升阶至
  神位前拱举退降北阶左祗立于
  皇帝拜位之右侍卫二人进立于左賛引奏跪
  皇帝跪左右官皆跪奏饮福酒右官进福酒
  皇帝受爵拱举授左官奏受胙右官进胙
  皇帝受胙拱举授左官奏拜兴
  皇帝三拜兴又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典仪賛彻馔司乐賛举彻馔乐奏博平之章乐作司玉帛诣案前跪叩奉方珪以退乐止
  右受福胙彻馔
  典仪賛送
  神司乐賛举送
  神乐奏乐平之章乐作賛引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乐止
  右送神
  典仪賛奉祝帛香馔送瘗司祝司帛分诣
  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兴司香跪奉香司爵跪奉馔兴以次恭送瘗所典仪賛望瘗司乐賛举望瘗乐奏徴平之章乐作賛引奏礼成恭导
  皇帝由坛北门出乐止
  右望瘗
  祀毕礼部尚书太常寺卿率属恭请
  神位复御仪与迎
  神同
  皇帝至北门外神路东陞礼舆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午门鸣钟
  皇帝还宫一应仪节均如常仪
  右
  乗舆回宫
  乾隆三十七年遵
  防议准
  社稷坛仪注
  有司先设幄次于拜殿内
  皇上乗辇由阙右门入东北门至
  社稷坛外门外
  御礼轿入右门循防殿东行至拜殿东阶下降舆升阶
  诣
  坛行礼礼成升舆亦如之
  社稷坛祈报仪
  孟夏常雩后嵗间不雨既祈
  天神
  地只
  太嵗越七日乃祷于
  社稷遣官一人将事文武官应陪祀者咸与祈祷致斋三日前期具祝文洁器陈备脯醢果实祭日陈玉帛乐悬乐舞执事官依次序立与常祀同遣官暨陪祀官素服就位行礼乐章曰丰迎神奏延丰之章初献奏介丰之章亚献奏滋丰之章终献奏霈丰之章彻馔奏绥丰之章送神奏贻丰之章望瘗奏溥丰之章凡典仪司乐唱賛舞生进舞与常祀同得雨则报用牲牢遣官暨陪祀官朝服行礼若雨潦祈晴冬旱祈雪礼亦如之
  直省祭社稷仪
  直省府州县各建
  社稷坛皆
  社右
  稷左异位同坛嵗以春秋仲月上戊致祭省防以总督若巡抚主之有故则布政使摄事在城文武官县丞千总以上咸与祭眂割牲省齍盛以布按二司副使等官纠仪以教官司香帛爵祝馔以丞倅賛引以学弟子员娴礼仪者充之前期主祭陪祭执事官于公廨致斋三日扫除坛壝内外祭之前夕掌馔洁备品物置案于神厨设香烛眂割牲官公服上香三叩宰人牵牲告腯遂割牲瘗毛血祭之日鸡初鸣执事人入设案一于坛上正中北向陈铏二实和羹簠二簋二实黍稷稻梁笾四实形盐枣栗鹿脯豆四实菁菹鹿醢芹菹醢若不能备各就土所有以其类充案前设俎陈羊一豕一又前设香案一陈祝文香盘鑪镫左设一案东向陈篚一实帛二尊一爵六又设福胙于尊爵之次司祝一人司香帛二人司爵二人位案西东面阶下之东设洗当阶为主祭官拜位其后为陪祭官拜位文东武西【班与外朝贺礼同】通賛二人立阶下左右纠仪官二人分立陪祭官左右均东西面漏未尽各官皆朝服毕集坛外引賛二人引省齍官入徧眡牲器酒齐馔者告洁退左右引班二人引陪祭官入东西序立东西面引賛二人引主祭官入至阶下盥手通賛賛执事者各司其事賛就位引賛引主祭官引班引陪祭官咸就拜位立賛迎
  神引主祭官升诣香案前跪司香跪奉香主祭官三上香兴賛复位引主祭官降阶复位立賛跪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礼賛初献引主祭官升诣
  神位前跪司帛跪奉篚主祭官受篚恭献仍授司帛兴奠于案司爵跪奉爵主祭官受爵恭献仍授司爵兴分诣
  社
  稷位前各奠正中皆退賛读祝引主祭官诣香案前跪陪祭官皆跪司祝三叩兴奉祝文跪于右读曰维某年月日某官致祭于
  社
  稷之神曰维
  神奠安九土粒食万邦分五色以表封圻育三农而蕃稼穑恭承守土肃展明禋时届仲【春秋】敬修祀典庻丸丸松栢巩磐石于无疆翼翼黍苗佐神仓于不匮尚
  飨读毕三叩兴以祝文复于案退賛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三叩兴賛复位引主祭官降阶复位立賛亚献引主祭官升诣
  神位前献爵于左賛终献献爵于右均如初献仪賛赐福胙引主祭官升诣香案前跪司爵跪进福酒于右主祭官受爵拱举司爵接爵兴司馔跪进豆肉于左主祭官受豆拱举司馔接豆兴各退賛叩兴主祭官三叩兴賛复位引主祭官复位立賛送
  神賛跪叩兴主祭官暨陪祭官行三跪九叩礼賛彻馔执事官彻馔賛瘗祝帛执事官奉祝次香次帛次馔诣瘗所礼毕各退若监司分驻各府者各主其地
  社稷之祭其他府州县皆以长官主之长官有故则佐贰以次摄在城文官丞史武官把总皆与祭眂割牲省齍盛府州以佐贰县以丞若史纠仪均以教官二人执事均用掾史賛相礼仪均于学弟子员内选充祭期牲帛器数行礼仪节均与省防同右直省祭仪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九
  郊社考【九】
  堂子
  【臣】等谨按
  太祖髙皇帝建国之初有谒拜
  堂子之礼凡每嵗元旦及月朔国有大事则为祈为报皆
  恭诣
  堂子行礼大出入必告出征凯旋则列纛而告典至重也
  顺治初年以前
  堂子在
  盛京抚顺门外迨定鼎燕京即建
  堂子于玉河桥东祭法明备详载典礼而
  内廷防祀夙夜寅清即古圣王亦保亦临之义我
  皇上诏诸典防明示义法然后知
  天神之祀稽古而合敬考典文与
  郊
  社以义相从
  内廷之祭即以类载制度仪节皆备详焉
  天聪九年八月乙巳
  太宗文皇帝亲谒
  堂子行拜
  天之礼是嵗征察哈尔奏凯师还
  太宗率诸贝勒大臣谒
  堂子鸣角奏乐拜
  天行礼
  崇徳元年五月以大军征明
  亲率王贝勒等谒
  堂子行礼拜纛出师
  十二月壬申以
  亲征朝鲜谒
  堂子行礼拜纛启行先是于冬至祀
  天即告出征遂告于
  庙出师之日设卤簿吹螺奏乐
  亲谒
  堂子行礼于
  堂子外建立八纛吹螺奏乐拜纛启行次年班师诣堂子行礼
  【臣】等谨按崇徳改元在天聪十年四月是时大军四征皆简师整旅
  亲率王公大臣诣
  堂子行礼乃列纛而拜然后
  亲莅军中诫谕遣行奏凯复行展拜殆无虚嵗武功赫濯
  此其常典矣
  七年三月庚辰以克锦州谒
  堂子行礼是嵗征明之师以锦州防闻
  太宗率王贝勒等陈卤簿鼓吹谒
  堂子行礼复行拜纛之礼
  顺治元年四月丙寅
  世祖章皇帝命王贝勒帅师平定中原
  亲诣
  堂子奏乐行礼拜纛出师
  九月建
  堂子于京师定上香致祭谒告之礼是年既定燕京即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街门北向内门西向正中
  为祭
  神殿南向前为拜
  天圜殿殿南正中设
  大内致祭立杆石座次稍后两翼分设各六行行各六重第一重为
  皇子致祭立杆石座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以次序列北向东南为
  上神殿南向崇徳元年定制每年元旦
  皇帝率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及藩王等诣
  堂子上香行三跪九拜礼顺治二年以元旦或
  亲诣行礼或不行礼令礼部预期题请康熙十一年元
  旦行礼令鸣赞官赞礼初制
  皇帝亲诣行礼满汉大臣皆从康熙十二年令汉官勿随往后惟王公满大臣一品文武官随往行礼又元旦有挂钱之礼初制王贝勒得挂后贝勒以下不挂每月朔日亲王以下贝子以上各遣一人斋戒一日诣
  堂子供献每嵗春秋二季立杆致祭王贝勒祭三杆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祭二杆镇国辅国奉国将军祭一杆不祭者聴其无爵宗室不祭【今自  大内至入八分公均祭一杆将军等不立杆致祭】其毎月致祭日期初一日
  大内致祭以后王贝勒各以次轮一日致祭若遇大内致祭则应祭者停祭贝子公等亦依次致祭凡祭三杆者于定期内祭一杆十一日后再祭二杆其日有两三家同祀神者以次为先后或应祭之家有事不能祭预告礼部知防次祭者致祭有事者以间补祭若为马羣致祭者王公得祭将军不得祭若违例多祭并争祀神者有罚凡官员庶民等设立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毎年四月八日
  大内并毎旗王贝勒一人依次备供
  大内及军民人等不祈祷不报祭不宰牲不理刑名【余详仪注】
  康熙十三年正月乙亥以遣大将军王帅师出征
  圣祖仁皇帝亲诣
  堂子行礼次于纛前行礼是嵗吴三桂叛逆遣宁南靖寇大将军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帅师之湖广安西将军都统业赫帅师之四川
  御正殿授勅即诣
  堂子行礼祭旗纛还至西长安门送之行
  命王以下副都统以上俱乗马驰而过十月遣将之江宁
  广东行礼皆同
  十四年闰五月癸夘以平定察哈尔凯旋
  圣祖迎劳于南苑遂率大将军王暨诸王大臣诣堂子行礼
  三十五年二月丙辰
  圣祖亲征噶尔丹率诸王大臣诣
  堂子行礼祭旗纛启行六月癸巳凯旋诣
  堂子行礼
  五十七年十一月己丑以遣大将军王帅师出征
  亲诣
  堂子行礼是嵗大兵进勦防旺阿喇布坦以抚逺大将军
  帅师
  圣祖御太和殿设卤簿出征大将军王等以下俱戎服不
  出征者蟒服以从诣
  堂子行礼次鸣角祭旗纛
  雍正七年六月乙未以遣大将帅师西征
  世宗宪皇帝亲诣
  堂子行礼是嵗大军进勦凖噶尔遣靖邉大将军出师北
  路
  世宗率大将军以下及诸王大臣诣
  堂子行礼鸣螺祭纛
  御东长安门外黄幄
  亲视大将军等乗马启行
  乾隆十三年十一月癸丑以遣大臣经畧金川
  皇上亲诣
  堂子行礼先是四川金川畨族逆命
  特命大学士傅恒经畧军事出师之日
  皇上率经畧大学士及王公大臣等诣
  堂子行礼祭纛礼毕
  御长安门外黄幄
  赐经畧大学士酒及马
  亲视乗马启行次年凯旋祗告如初告之礼嗣是乾隆二十年平定凖噶尔二十四年平定回部四十一年平定两金川出师及凯旋并祗告如礼十四年五月
  诏定出征凯旋告祭
  堂子之礼议政王大臣等奉
  谕防
  堂子之祭乃我朝先代循用通礼所祭之神即
  天神也
  列祖膺图御宇既稽古
  郊禋而燔柴典重举必以时
  堂子则旧俗相承遇大事及春秋季月上旬必祭天祈报嵗首最先展礼定鼎以来恪遵罔怠且不易其名重旧制也考诸经训祭天有郊有类有祈谷祈年礼本不一兵戎国之大事故命遣大将必先有事于
  堂子正类祭遗意而列纛行礼则祃也我
  祖宗于行营中或别有征讨不及归告
  堂子则望祭而列纛行事其诚敬如此朕思出师告遣则
  凯旋即当告至乃
  天
  地
  宗
  社俱已祝册致防且受成太学而
  堂子则弗之及祠官疎畧如
  神贶何祀典攸闗章宜备着议政王大臣详议具奏朕
  亲为裁定王大臣等遵
  防议上大兵凯旋
  皇帝告祭
  堂子之礼请载入防典从之
  十九年四月更定王公致祭
  堂子建立神杆之制
  谕礼部等衙门王公等建立神杆理应按照爵秩等次设立整齐以肃观瞻着毎翼作为六排毎排六分以未分封皇子等列于前其次则亲王郡王贝勒贝子
  公等分为六层设立神杆皇子内已受封爵者其神杆视所封爵立于应立之处所有石座不必移动神杆各按爵次更换毎年修整一次交礼部会同内务府总管查看绘图进呈着为例寻礼部等衙门议奏谨遵
  谕防神杆石座每翼为六排毎排为六分
  皇子神杆列于前其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按排建立但查左翼亲王现有七位今一排建立六杆应将第七位亲王神杆列于次排郡王之首其郡王贝勒贝子公俱按次接续右翼亲王四位郡王六位贝勒二位贝子二位公十七位人数多寡不一不能每排俱得六人之数应将亲王列于前其次郡王贝勒贝子公按一排六分之数通融接续叙列奏入従之
  四十七年正月元旦
  皇上亲诣
  堂子行礼导迎如仪是年正月初四日上辛祭
  祈谷坛礼臣奏请初一日
  皇上未诣
  斋宫之前拜
  神行礼均可各昭诚敬毋容改期并奏礼成还宫时尚在未入斋戒以前仍导迎作乐以昭大典从之
  堂子祀仪
  凡嵗正元旦
  皇帝率王公满一品文武官诣
  堂子行拜
  天礼礼部尚书奏请是日内务府官设
  皇帝拜位于
  圜殿外甬道正中鸿胪寺卿率鸣赞官夹道东西面序立有司陈香镫内务府总管一人率诸王一等防卫各一人预诣
  圜殿内进楮帛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详见卤簿】于
  午门外日出前十刻礼部堂官诣
  乾清门奏请诣
  堂子行礼
  皇帝礼服乗礼舆出宫前引大臣十人后扈大臣二人豹尾班执枪佩刀侍卫二十人佩弓矢侍卫二十人翊卫如仪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卤簿前导不与行礼之百官及外藩防古王公台吉朝鲜诸国使臣咸朝服跪送导迎鼓吹设而不作
  皇帝由
  堂子街门入礼部堂官二人恭导至内门降舆
  皇帝由中门入至
  圜殿前就拜位南向立鸿胪寺官引王公位丹陛上各官位丹陛下均南向按翼序立东位西上西位东上鸿胪寺官奏跪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礼奏礼成礼部堂官恭导皇帝出内门陞舆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祐平之章【辞见
  乐考】
  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与行礼之百官等跪
  迎如初仪
  午门鸣钟王公随
  驾入内至金水桥恭
  皇帝还宫王贝勒贝子赴
  乾清门竢入
  坤宁宫祭
  神殿行礼
  右元旦谒拜
  嵗以季春季秋月朔日【或二四八十月或上旬诹吉】祭
  神于
  堂子前一日所司立杆于
  圜殿南正中石座祭日悬黄旛系防绳缀五色缯百缕楮
  帛二十有七备陈香镫由
  大内恭请
  神位安奉于祭
  神殿内南向陈餻饵九盘酒琖三
  圜殿陈餻饵三盘酒琖一楮帛如前数设
  御座于祭
  神殿檐下西旁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如仪日出前十刻礼部堂官诣
  乾清门奏时
  皇帝御龙袍衮服乗礼舆出宫警跸扈从百官跪送皆如元旦仪礼部堂官朝服自街门恭导
  皇帝至内门降舆由中门入至祭
  神殿陞阶至檐下就
  御座东向坐诸王贝勒于丹陛上贝子入八分公于丹陛下均按翼北上东西面相向坐赞祀二人先于祭
  神殿次于
  圜殿内均九酌献三致祷司俎官率执事奏乐举和毕所
  司设
  御拜位一于祭
  神殿一于
  圜殿礼部堂官恭导
  皇帝诣祭
  神殿
  圜殿拜位立赞祀各致祝辞
  皇帝各行一跪三拜礼王公序立丹陛下两傍不随行
  礼礼毕恭导
  皇帝至檐下就
  御座南向坐王公等各就原处列坐司俎尚膳彻馂尚
  茶彻酒
  皇帝命分赐王公各祗受讫降丹陛下序立礼部堂官
  跪奏礼成恭导
  皇帝由中门出陞舆奏乐
  回銮百官跪送王公随入至内金水桥均与元旦同恭奉
  神位还御如
  皇帝不亲行礼王公百官不齐集以赞祀致辞行礼越
  日为马祭如仪
  右立杆致祭
  王公等致祭日立杆于各班位石座至街门外下马自内门右门入坐于西檐前阶下东面右王公致祭
  每嵗孟春上旬三日余月朔日
  大内遣司俎官率
  堂子官吏于
  圜殿奠献餻酒楮帛赞祀六酌献三致祷司俎官率执事奏乐举和赞祀祝辞行礼如仪是日内管领一人于
  上神殿献餻酒楮帛亲王郡王各遣防卫一人于上神殿献楮帛凡执事者均先期斋戒
  右月祭
  每嵗孟夏上旬八日司俎官率执事人等自
  大内请
  佛至
  堂子祭神殿陈香镫献餻酒王公各遣人献餻执事设盥
  盘赞祀二人浴
  佛毕六酌献三致祷如仪礼毕奉
  佛还御
  右浴佛
  凡出师展拜
  堂子
  皇帝亲征届日銮仪卫陈
  骑驾卤簿【详见卤簿】于
  午门外列防古画角十六海螺二百于
  堂子街门外左右兵部设
  御营黄龙大纛于
  堂子内门外之南列各旗纛于后届时
  皇帝御征衣佩刀出宫乗骑前后翊卫
  驾至长安桥军士吸角吹螺
  驾入
  堂子街门王公以下跪迎随入螺角止
  皇帝降骑礼部尚书侍郎恭导由中门入就
  圜殿外拜位南向鸿胪寺官鸣赞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公等随行礼毕螺角齐鸣恭导皇帝诣
  旗纛前望纛行三跪九拜礼【不赞】王公等随行礼毕螺角止
  皇帝乗骑作乐启行
  右亲征展拜
  凡遣将出师祗告
  堂子出师之日兵部建八旗大纛各一于
  堂子南门外之南军士执螺角列于街门外从征军士按
  翼分列于甬道左右
  皇帝驾至长安桥军士吸角吹螺大将军以下暨王公大臣等跪迎于街门之内螺角止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降舆就位行礼羣臣咸随行礼恭导
  皇帝出
  堂子内门螺角鸣
  皇帝至纛前行礼大将军以下均随行礼毕
  皇帝回銮至东长安门外张黄幄升座
  赐大将军酒大将军率将士谢
  恩行礼毕
  皇帝命乗马启行百官饯送如仪
  右遣将祗告
  皇帝亲征既克有罪诹吉凯旋至日銮仪卫陈法驾卤簿自郊外至
  堂子门外
  驾至
  堂子内门礼部尚书侍郎恭导
  皇帝致祭
  堂子并如出师祭告之仪大将军奏凯而还礼部请防诹吉陈设如仪届时礼部尚书奏请
  皇帝诣
  堂子行礼凯旋将帅大臣及王贝勒大臣俱从礼部尚书
  恭导
  皇帝行礼均如出师祭告之仪
  右凯旋
  大内祭
  神仪
  凡
  大内祭
  神奉晨祀
  神位于祭
  神殿西位东向奉夕祀
  神位于西北南向日昧爽于晨祀
  神位前设餻饵九盘尊一琖一鑪三寅刻进二豕于庭赞
  祀就
  神位前酌献祝祷司俎官率所属奏乐举和毕赞祀跪致辞乃刲牲先荐血次熟而荐于俎赞祀酌献致辞行礼毕彻馔分爼如仪申刻于夕祀
  神位前陈琖五鑪五不酌献祝祷时伐鼓余俱与朝荐同皇帝恭祭
  坛
  庙斋戒日忌辰清明禁屠日不祭余日皆祭月朔之翼日
  昧爽立杆于庭陈豕一以祀
  天司祝致辞毕刲牲先荐血次伦肤为脍并炊谷饭以荐司祝致辞如前每嵗四孟月均用马牛金币祗荐于
  神赞祀致辞如仪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
  郊社考【十】
  山川
  【臣】等谨按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盖岳渎之为德甚博施甚大故崇礼以报若巡狩则望秩焉后世代有损益得失各殊
  本朝法古定制祀有常经凡山川之祀皆视其功德协
  于义法至于
  时巡望祭一则虞周封襌之文陋而勿举尤超越千古
  云
  顺治元年定崇祀
  岳镇海渎及直省有司春秋致祭之礼定制以
  五岳
  五镇
  四海
  四渎配享
  方泽坛【见第五卷】立
  地祗坛于
  天神坛之西北向一成方广十丈纵六丈髙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坛南立青白石龛五刻山形者三为
  五岳
  五镇
  四陵山位【详第五卷】刻水形者二四围凿池祭则注水为四海
  四渎位均髙八尺二寸左设石龛二刻山水形各一为京畿名山大川位右设石龛二制同为
  天下名山大川位均髙七尺六寸壝方二十四丈嵗遇水旱则遣官祭告祈祷有应则报祭【互见第七卷】凡
  岳镇海渎所在地方有司岁以春秋仲月诹日致祭祭东岳泰山于山东泰安州【今升为府】祭西岳华山于陜西华阴县祭中岳嵩山于河南登封县祭南岳衡山于湖广衡山县祭北岳恒山于直隶曲阳县【移祭见后】祭东镇沂山于山东青州府祭西镇吴山于陜西陇州祭中镇霍山于山西霍州祭南镇防稽山于浙江防稽县祭北镇毉巫闾山于辽东广宁卫【今改为县】祭东海于山东莱州府望祭西海于山西蒲州【今升为府】祭南海于广东广州府望祭北海于河南济源县【移祭见后】祭河渎于蒲州祭江渎于四川成都府祭淮渎于河南唐县祭济渎于济源县八年正月
  世祖章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定制恭遇
  庆贺大典颁布
  恩诏则遣官致祭以四品以上堂官将事北镇【后兼祭北海】遣官一人东岳东镇东海遣官一人西岳西镇江渎遣官一人中岳北海淮渎济渎遣官一人南岳遣官一人北岳中镇西海河渎遣官一人南镇南海【分遣见后】遣官一人诹吉将行先期陈祝文香帛于
  中和殿
  皇帝亲阅遣之
  十七年三月改祀
  北岳恒山于山西浑源州北岳之祭向在直曲阳县自明孝宗时尚书马文升议请改祀浑源其疏引据周礼及明一统志立説甚正以格于部议而止后屡有言者皆不行至是以科臣援前议请改祀浑源下礼部议覆从之
  康熈六年七月
  圣祖仁皇帝亲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礼仪与顺治八年同惟南镇南海遣官各一
  人
  十四年十二月以
  册立
  皇太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十六年九月加封
  长白山之神定致祭礼先是四月中
  圣祖命内大臣觉罗武黙纳侍卫费耀色等诣长白山审
  验明白酌行祀礼至是复命奉
  谕防长白山发祥重地竒迹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着祀典以昭国家茂膺神贶之意礼部奏言考金大定中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又加封帝号明初悉去封号止称为神请依岳镇之礼封为
  长白山之神照五岳例春秋致祭礼仪并同初次往封遣大臣择地设帐幄立神牌致祭其春秋二祭令宁古塔将军遣官在乌喇地方望祭遇有
  庆典亦应一例望祭即令祭北镇官前往行礼从之
  十八年五月加封
  洞庭湖之神遣官致祭时湖南用兵讨贼屡捷咸言湖神助顺遣官加封致祭
  勅曰顷者逆氛未靖天讨用加地当师旅之屯众赖精英之佑阅时八月波浪不惊俾我六军舳舻共济坚城立拔余孽宵奔眷言挞伐之竒勲实属神功之丕显特申昭报式考彛章封为洞庭湖之神载诸祀典専官告祭惟神鉴之
  二十一年二月以平定云南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是岁于所遣承祭官外各遣笔帖式一人典守香帛祭文又各给黄縀繖一御仗二龙旗二牌二三月
  圣祖东巡
  盛京望秩
  长白山是时
  驻跸吉林乌拉地方于松花江岸东南设幄次神位致祭行礼
  二十三年
  圣祖东巡十月
  躬祀
  泰山之神十一月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先是吏科给事中王同祖疏请巡狩燔柴泰山即过孔林观礼器九卿议当允行于是礼部议奏虞舜东巡至于岱宗燔柴致祭汉髙过鲁以太牢祀孔子俱系巡歴所至致祭行礼今
  皇上圣德神功同符尧舜仿古之制爰事
  东巡经过泰山阙里亦应致祭从之至是
  亲诣
  东岳庙致祭行礼其余均遣官致祭二十八年东巡致祭礼同嗣是
  南巡所过名山大川均照例致祭
  二十五年五月移
  北海祀典于吉林望祭【移祭见后】副都御史徐元珙疏言祀典所载致祭北海尚沿宋明旧制于河南济源县系在京之南于义未合况北岳已改祀浑源州则北海应请改祀于混同江庶方位允协下部议行部臣奏言混同江非奉天所辖应照长白山例在附近地方设立幄次神位于祭长白山后行望祭之礼从之
  二十七年十月以
  孝庄文皇后升祔
  太庙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三十二年二月遣
  皇长子祭
  西岳华山【详见第十四卷】
  三十四年以灾异遣官告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互见第十四卷】
  三十五年建
  海神庙于大沽海口加封致祭时由天津海道运米盛京以备赈济海神效灵往来迅驶乃建庙大沽海口封为
  大沽海口之神遣礼部司官往祭后定祀典用二月八月中戊日致祭
  三月以
  亲征噶尔丹致祭所过
  山川之神是嵗
  圣祖亲统六师北征朔漠三月戊午遣官祭居庸关山川
  之神丁卯祭独石口山川之神四月
  命大学士祭风雨之神界外山川之神五月祭克鲁伦河
  之神三十六年二月
  西巡至保德州及横城再渡河均遣官致祭黄河之神至宁夏祭贺兰山之神凡所厯名山大川均遣官致祭与因事遣祭之礼同
  三十六年七月以平定朔漠遣官告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三十七年七月建
  永定河神庙于卢沟桥先霸州新安等处屡被水灾发帑濬河以疏水道至是新河告竣
  赐名永定河封其神为
  永定河之神建庙立碑遣官致祭春秋祀之九月
  圣祖东巡遣大学士致祭
  松花江之神
  三十九年六月建
  海神庙于江南安东县河道总督张鹏翮疏言遵
  防将海口拦黄坝拆去水势通流自兴工以来风潮不作
  海神效灵请建庙崇祀
  诏改名大通口封为
  大通口海神春秋致祭
  四十二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五十万寿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一月
  圣祖西巡遣官致祭
  西岳华山
  四十三年二月封
  淮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以河道总督张鹏翮请立
  庙崇祀
  赐御书灵渎安澜匾额与安东县大通口海神庙皆入春
  秋祀典
  四十八年三月以复行
  册立
  皇太子遣官致祭山川如初立之礼
  五十二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六十万寿遣官致祭山川与四十二年同
  五十七年十二月以
  孝惠章皇后升祔
  太庙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是嵗遣官将事满汉编检以上皆通行开列
  六十年三月以
  御极六十年大庆遣官致祭山川与
  万寿告祭礼同
  六十一年建
  江海潮神庙于浙江之尖山时浙江修筑石塘工成巡抚朱轼请建庙于江海汇流尖山之麓庙成
  赐御书协顺灵川匾额春秋致祭【详见于后】
  六十一年十一月
  世宗宪皇帝登极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雍正元年二月以恭上
  圣祖仁皇帝尊谥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二月以
  册立
  皇后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二年八月加
  江海大神封号少詹事钱以垲上言请加封江海诸神有功德于民者下礼部议覆从之于是加
  四渎封号江渎曰涵和河渎曰润毓淮渎曰通佑济渎曰永惠均遣官赍送祭文香帛令督抚布政使大员致祭又加封
  四海龙神东海曰显仁南海曰昭明西海曰正恒北海曰崇礼均如四渎仪令地方官致祭又封
  大沽海口之神加广惠二字立庙天津又封
  浙海潮神为运德海潮之神立庙海宁县又封洞庭湖神加涵元滙利四字立庙常德府均致祭如仪
  三年三月封山东临清州
  河神为福漕漳河之神馆陶县
  河神为惠济漳河之神初礼部议覆钱以垲奏以直省庙祀诸神果有捍御保障之功者应令请加封号列之祀典于是山东抚臣以漳河济漕利运请加封号岁以春秋致祭允之
  是岁致祭
  衞源之神衞水源出百泉今运河之经流也河南抚臣疏言百泉之上衞源神祠通漕济运请列祀典从之仍
  御书匾额令巡抚致祭岁以春秋祀之
  五年二月以黄河澄清
  御制祭文遣官致祭
  黄河之神
  四年冬督抚诸臣次苐奏报黄河澄清地连四省时逾二旬诸王大臣请陞殿庆贺
  世宗不许谕以河神福国佑民功用显著宜崇祀典以答神庥乃遣官分诣清河武陟二处新建神庙致祭行礼嗣是每昭灵应必遣官致祭
  五月重修江南宿迁县皂河
  河神庙春秋致祭
  十二月遣官致祭
  河源之神于河州口外以黄河澄清及江南淤地利民故也建祀西宁详见于后
  七年建
  江神庙于湖广武昌春秋致祭内阁奉
  谕防山川之神锡福于地方百姓是以自古帝王皆诚心展祀以答神贶湖广境内西南数省之水汇入大江又为川泽之总汇凡属土地人民及舟楫行旅皆仗江神黙佑保防安宁允宜建修庙宇按时致祭以崇报享着湖广总督巡抚动帑办理此朕防祷神只防国佑民之意非谄媚以求一己之福也乃建庙于湖北武昌平湖
  门之外岁以春秋致祭
  八年建
  海神庙于浙江海宁县加封为宁民显佑浙海之神浙江潮神庙既建于尖山又加封号是岁奉
  谕防朕惟古圣人之制祭祀也凡山川岳渎之神有功德于民生能为之御灾捍患者皆载在祀典盖所以荐馨昭格崇德报功也雍正二年浙江海塘潮水冲决发帑修筑比年以来塘工完整灾沴不作居民安业今年潮汛盛涨几至泛滥官民震恐幸而水势渐退隄防无恙此皆神明黙垂防佑惠我蒸民者也兹特发内帑十万于海宁县勅建海神之庙以崇报享着该督遴委贤员度地鸠工务期制度恢宏规模壮丽崇奉祀事用答明神庇民御患之休烈乃建庙于海宁之春熈门内中祀运德海潮之神以英衞公伍员诚应武肃王钱镠配享【二神见后】其他诸神祀于配殿
  世宗御制碑文加神封号遣大臣致祭乾隆十六年二十
  二年
  皇上南巡皆遣官致祭二十七年后四
  巡江浙
  莅跸海宁并
  躬诣拈香又
  命于杭州建庙崇祀立碑皆如海宁之制【详见于后】
  是年建
  湘江神庙于湖广长沙春秋致祭
  【臣】等谨按武昌所祀乃江渎之神长沙之庙在湘江橘洲则湘江之神也又湖南之巴陵亦建庙于城陵矶矶为蜀江洞庭所汇所祀盖江渎之神而未列祭典并识于此
  四月建
  河源神庙于甘肃河州加封为开津广济佑国庇民昭应河源之神先是以黄河澄清遣官致祭是年奉
  谕防古称黄河之神上通云汉光启图书礼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惟神泽润万国福庇兆民自古及今功用昭著我朝自定鼎以来仰荷神庥尤为彰显至于澄清六省之遥阅歴七句之久稽诸史册更属罕闲朕思江南河南等处皆有庙宇而河源相近之处向来未建専祠考河源发于昆仑地隔遥边人稀境僻其流入内地之始则在秦省之西宁地方朕意于此地特建庙宇専祀河源之神九卿详议具奏寻议黄河发源西畨枯尔坤山经河州之长宁驿流入中国应于河州口外择地建庙春秋致祭
  御制碑文勒石从之十一年十二年皆遣官致祭
  十二月封直
  滹沱河神为长源永济滹沱河神春秋致祭九年建
  永定河神惠济庙于石景山永定河即古之桑干河源出太原合众水为流乗髙注下其性湍悍畿南恒被其害
  圣祖时亲加指示导之安流名曰永定加封河神祀之卢
  沟桥雍正七年
  世宗以石景山据河上游工程最要既严加捍御因命择地建庙庙成遣官致祭
  赐名惠济仍
  御制碑文以纪之
  十年闰五月建望祭
  长白山享殿于温德亨山【今名望祭山】旧例春秋致祭皆由宁古塔将军遣官于吉林之温德亨山设幄次望祭将军常德奏请于望祭之处为屋五间与长白山相望既不违望祭之义又足以避风雨庶祀事得尽其诚从之十三年令春秋二祀即以宁古塔将军致祭领以上均斋戒陪祀
  七月建
  洪泽湖神庙于髙家堰春秋致祭髙堰山盱石工告成奉
  谕防洪泽湖赖髙堰以为保障建立石工为久远之计二年以来风涛恬静工作易施皆湖神黙佑之力宜防诚展礼以申报享之忱乃令河臣建庙于堰上岁以春秋
  祀之
  十三年九月
  皇上登极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一月以恭上
  世宗宪皇帝尊諡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二月致祭河南开封府
  河神庙先是河东总督王士俊奏请致祭省城河神至是礼部请遣官赍祭文香帛以往
  皇上以河神显异曾奉
  世宗宪皇帝特防致祭乃
  御中和殿阅视祭文香帛赍送总督行礼致祭
  乾隆元年八月
  特谕致祭
  河神
  海神石景山
  永定河神礼部奉
  谕防南北河工与浙江海塘关系国计民生最为要当朕即位元年咸庆安澜理宜防修祀典以荅神贶部臣议于清河武陟海宁三处神祠照例赍送祭文香帛令总督致祭又令直河道总督往石景山致祭从之
  二年正月厘定
  洞庭湖神
  君山庙神致祭典礼二祠春秋致祀祭品向由有司具备是岁奉
  谕防洞庭湖神福佑一方灵应显著君山神庙载在祀典所有春秋祭品礼仪理应动用正项钱粮办理着照湘江之神之例一体开销以昭敬礼明神至意四月以恭奉
  世宗宪皇帝配享
  南郊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二月以
  册立
  皇后加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三月立
  海神庙于江南寳山县春秋致祭大海自北而南奉贤寳山南滙上海皆当其冲而寳山三面距洋尤为险要抚臣请筑石塘三百余丈以资捍御发帑成之即建庙于上以祀
  海潮之神祀典视淅之海宁
  御制碑文纪之
  八年八月
  皇上东巡
  盛京遣官致祭
  北镇庙
  长白山
  十三年二月
  皇上东巡
  躬祀
  泰岳増用中和韶乐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先是十二年六月
  谕内阁奉
  圣母皇太后懿防泰山灵岳坤徳资生近在鲁邦宜崇报享朕不敢违爰遵
  懿训亲奉
  銮舆秩于岱宗旋跸青齐观风布泽以昭崇
  圣法
  祖教孝省方钜典大学士等防议以闻寻议奏古者因名
  山以升中原有燔柴之礼
  圣祖仁皇帝因仪文度数书阙有间议封禅者尤多不经特允廷议以祀五岳礼致祭今
  皇上东巡致祭泰山应遵康熈二十三年之礼举行惟是致祭方岳向未用乐谨按周礼大司乐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是山川之祭自古用乐今
  特举盛典秩于岱宗请用中和韶乐令儒臣増撰乐章令太常寺协律郎率乐生豫习备用十三年二月壬午至于泰安
  皇上先诣
  岱庙拈香于配天门内降舆由仁安门入三上香行一跪三拜礼翼日癸未致祭如康熈二十三年之仪遂奉
  皇太后登岱所至祠庙皆拈香致敬奉
  谕稽古巡狩翕河乔岳典礼攸隆朕兹亲祀
  孔庙有事于
  泰山其四岳四渎皆宜荐馨用申诚敬着该督就近遴委大员前往以崇秩祀寻议准祭文香帛仍由京驰驿赍送
  十四年四月以平定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山川如二年之礼
  十五年九月以
  册立
  皇后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之礼
  十月庚午朔
  皇上巡幸中州诣
  嵩岳庙拈香越日辛未致祭如东巡祭岱庙之仪是年
  祭祀山川悉准东巡之例以
  御道所经遣官致祭黄河之神及卫源神祠
  十六年二月
  皇上南巡遣官致祭所过
  名山大川之神凡巡狩所至礼祀山川是年
  皇上南巡于山东祀东岳泰山之神至江南祀清河县河渎之神淮渎之神江都县江渎之神皆遣官致祭二月
  亲祭清河河神庙至浙遣官祭海神庙南镇会稽山凡
  往返渡河渡江致祭之处皆
  亲诣拈香行礼又诣清口风神庙惠济祠拈香至泰安诣岱庙拈香葢于怀柔百神之礼无不举矣六月加封
  永定河神为安流广惠之神遣官致祭
  十二月以
  皇太后六旬万夀恭上
  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十九年八月
  皇上东巡
  盛京望祭
  长白山渡松花江祭
  江神九月祭
  北镇庙皆
  亲诣行礼
  二十年六月以平定伊犁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山川如十四年礼是嵗以大兵西
  征致祭所过
  山川之神大军所经之山致祭者四一曰阿勒台山一曰珠尔库柱山一曰博克达山一曰阿拉克山皆以
  诏防读文致祭
  二十二年
  皇上南巡致祭所过
  名山大川之神如十六年礼是后四
  巡江浙致祭皆同
  三月建
  海神庙于杭州之观潮楼
  勅封为平潮利涉浙海之神是月
  大驾驻跸杭城奉
  谕防浙海之神自雍正八年海塘告成时
  特加褒封
  勅于海宁县地方建庙崇祀迩年以来海波不塘工巩固朕省方浙中亲临踏阅见大溜直趋中小亹両岸沙滩自为捍御濵海诸邑得庆安澜利及生民实资神明显佑应于杭州省城之观湖楼敬建海神之庙以昭朕崇徳答佑至意应行事宜该部查例具奏礼部奏言雍正八年
  勅建海宁海神庙规制典礼具有成案今奉
  谕防于杭州观潮楼敬建海神庙应令该督抚敬谨相度择吉兴修工成之日遣官告祭加封神号春秋致祭悉遵雍正八年事宜举行并请
  御制碑文勒石庙中从之
  二十四年十一月以荡平回部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二十五年定西域
  山川诸神祀典先是大军平定西域新疆乾隆二十四年告祭额琳哈毕尔噶鄂拉嵗春秋致祀及是驻劄大臣奏请嵗祭博克达鄂拉格登鄂拉穆素尔达巴伊犁郭勒从之嗣后由驻劄大臣次第奏请嵗祭者于山则塔尔巴哈台鄂拉塔勒竒鄂拉崆郭尔鄂博阿布喇拉鄂拉巴尔鲁克鄂拉阿勒坦额墨勒鄂拉博尔图塔克于水则崆格斯郭勒哈什郭勒察罕乌苏阿里玛图郭勒和尔郭斯郭勒策集郭勒萨玛尔郭勒奎屯郭勒额彬格逊淖尔赛哩木淖尔阿拉克图古勒淖尔额敏郭勒裕勒雅尔郭勒俱每嵗春秋令驻劄大臣致祭其祭文香帛由京师赍往行礼
  二十六年十二月以
  皇太后七旬万夀恭上
  徽号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更定遣官之制先是岳镇海渎遣官七员分七差致祭后分遣八员康熈十六年后増祭长白山特遣一员后与北海同遣共遣官九员乾隆二十六年左都御史金徳瑛奏请与厯代帝王陵寝及阙里兼行礼部议言嗣后并为六差长白山北海同遣官一员西岳华山西镇呉山江渎遣官一员东岳泰山东镇沂山东海及南镇防稽山遣官一员中岳嵩山南岳衡山济渎遣官一员北岳恒山
  中镇霍山西海河渎遣官一员南海遣官一员其厯代帝王陵寝及阙里之祀即分道兼举毋容另遣从之
  是年建杨桥
  河神祠先是伏汛河溢祥符遂溃杨桥隄乃凿引渠酾河溜两匝月而合龙爰建祠并
  颁额勒碑从大学士刘统勲请也
  三十六年建
  白河神庙河挟诸山之水而来至宻云流益壮性益驶其处为
  巡幸热河所必经是年七月霖雨积日河骤涨齧坡岸浮桥当水冲不可度乃遣官致祷越日涨陡落丈余
  命于河壖构祠壬辰五月成
  御制诗勒石祠内
  是年十一月
  皇太后八旬万夀恭上
  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如二十六年之礼
  三十九年四月
  封太白山神为昭灵普润太白山之神建祠祀之
  四十一年五月以平定两金川恭上
  皇太后徽号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四十二年三月恭上
  大行皇太后尊諡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是年八月
  命定两金川
  山川诸神祀典先是四十一年两金川平该处名山大川効灵助顺应入祀典者
  上命副将军明亮具状以闻寻奏金川之索乌甲索二山小金川之墨尔多山均为畨众敬奉大军进勦时颇着灵应又金川大河当官兵攻勦勒乌围时立栅沿河坚持数日适值阴雨连绵河水旋长旋消于沿滩栅寨并无妨碍及攻克移栅后河水陡发前立栅之处均漫水甚大
  河神効顺实赞成功应请秩祀以彰报功之义爰
  命载入祀典用垂久逺
  四十三年八月
  皇上东巡
  盛京望祭北海
  命建
  北海神庙于山海闗并改定望祭处奉
  谕海神咸有庙祀惟北海自山海闗至盛京一带向未専建庙宇以隆禋祀尚属阙典着于山海闗澄海楼相近处建立
  北海神庙以妥灵佑九月又
  谕稽考祀典北海原于河南济源县望祭河南地属中州且非濵海固于事理未协嗣经改于吉林东门外望祭虽属北境然距海尚远亦非所宜所有春秋秩祀及遇告祭典礼自应恭移于此以协方位是月
  上致祭
  北镇神庙
  又奉
  谕辽河双源遥引合而为巨流河襟带神臯恬波涵润实为陪都境内大川朕恭谒
  祖陵跸路所经舟梁利涉缅念
  河神之功甚溥着専建
  河神庙以昭妥侑
  九月
  命建
  浑河神庙于
  盛京城东
  谕浑河发源遥远自东北来入英峩边门西流防及千里防辽入海萦防
  三陵滋演万年
  灵脉长川襟带兼卫陪都厥功甚钜自宜防崇庙祀以答
  神庥着于盛京城东度地鸠工兴建
  河神庙以昭妥佑
  是月建
  松花江神庙
  谕吉林之松花江导源长白襟带神臯为本朝
  发祥之地绵演亿万载
  景运灵长厥功甚钜自宜防崇庙祀用迓
  神庥已谕令于吉林城外濵江处所度地兴建其一
  切祀典即照望祭北海之制载入防典
  四十五年
  皇上七旬万夀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命庙宇有应修葺者守吏以闻
  五月新建
  北海神庙成遣亲王致祭
  十二月改定神庙
  敕赐为
  敕封时以颁发新建巨流河浑河神庙扁额奉
  谕建庙神牌扁额均系褒崇神祀沿用勅赐二字未协敬谨之意嗣后如遇有建庙封神等事拟请钦定者庙名著写勅建其神牌扁额俱着写勅封字様四十七年以豫省青龙冈漫口合龙未就
  命乾清门侍卫阿弥达至青海河源祭告
  河神是年豫省疏挑引渠自兰阳至商邱一百七十余
  里越嵗癸邜春三月河工告成
  是年三月
  谕朕前嵗南巡驻跸金山即敬书金山灵区安澜恒佑宏仁广济至徳尊神牌位供奉神祠及回銮渡江时虽有风涛而御舟穏渡实赖神佑不可不崇昭秩祀以答灵庥着该部载入祀典嗣后每遇致祭之期着该部封香帛祝文送往交该督抚亲诣金山寺行礼四十八年
  皇上东巡
  盛京遣官致祭
  辽阳太子河
  是年
  上致祭
  北镇神庙
  四十九年
  谕此次河水陡长各工险要赖
  河神协应得化险为平着兰第锡等亲至
  河神庙防祀以答嘉庥
  五十年正月以
  皇上御极五十年大庆遣官致祭
  岳镇海渎
  长白山
  是年奉
  谕江南洪泽湖向借淮水挹注今淮水发源之处经毕沅勘明疏瀹将支港小河一律浚导该处贾鲁惠济二河其下流归并涡河入淮现在亦加疏濬俾就通畅并于淮渎庙防申祭告自当仰邀
  灵佑泉源涌发众水防归下游湖水日就充足以助清敌黄至淮渎庙如果嵗久未修或形倾圯即动项兴修俟庙工告竣时朕当亲书匾额用答
  神贶将此谕阿桂毕沅知之寻覆奏南河淮渎庙一在里河防属运口毎年随时修理现在完整【臣】阿桂亲往瞻礼黙告一在洪泽湖中盱眙县境内龟山之上相传向着灵异年久未修【臣】等仰体
  圣主诚敬感孚广邀灵贶之意亦请一体修葺用答神庥从之
  皇帝亲祭方岳仪
  时巡省方礼其方
  岳特行
  亲祭之典有司诹吉豫期守土官洁扫庙宇内外备祭
  品牲牢先一日
  皇帝乃斋扈从王公百官地方文武官应与祭者毕斋行在太常寺【凡祭祀皆  行在有司赞□】具祝文【翰林院随时撰拟】内阁舍人恭书于版授太常寺官豫送祭所
  右具祝版
  是日昧爽光禄寺卿一人眂割牲守土官于祭所神厨设香案光禄寺卿公服上香宰人牵牲告腯遂及守土官眂宰瘗毛血如仪
  右眂割牲
  祭之前夕守土官各因其方为瘗坎于庙门之外工部官张黄幄于庙防门内之左銮仪卫官设洗于幄次太常寺卿属率守土官入庙供具陈
  神位前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鑪一镫一设二案一少西北向供祝版一东次西向陈礼神制帛一【色各随其方】香盘一尊一爵三幂勺具乐部率太常协律郎设中和韶乐于庙阶上如式乃辨位设
  皇帝拜位于庙内正中北向司拜褥官二人立于左稍后陪祀王公位阶上百官位阶下东西序立重行异等均北面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分立祝案尊案之次司乐协律郎乐工歌工分立乐悬之次记注官四人立西阶下东面御史二人礼部祠祭司官二人鸿胪寺官二人分立王公百官拜位左右东西面典仪一人立东阶上西面掌瘗官率瘗人立于瘗坎之隅
  右供张陈设序位
  祭日漏未尽守土大吏率属治道清跸自
  行宫至祭所汜扫无令尘扬銮仪卫官陈
  骑驾卤簿于
  行在宫门外领侍卫内大臣及内大臣勒所部翊卫官防军统领宗人府王公勒所部后管官采服分班于
  行宫门外祗不陪祭扈从官序列
  行宫门外守土官序列祭所门前道左陪祭王公于享殿大门外序列
  驾至随入内外文武官于享殿庭左右序列执事官豫
  入就位均采服届时太常寺卿赴
  行宫奏时
  皇帝龙袍补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不陪祭扈从官跪
  送如常仪
  右
  銮舆出行宫
  驾至庙不陪祭守土官跪迎
  皇帝于大门内降舆右赞引左对引太常寺卿二人恭
  导
  皇帝由防门中门入至幄次少竢出盥手銮仪卫官奉
  盥巾如仪赞引对引官恭导
  皇帝陞中阶入殿中门诣拜位前立内大臣侍卫止立阶下后扈大臣随侍鸿胪寺官引陪祭王公百官按班均就拜位序立典仪赞乐工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賛引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
  右盥洗就位
  典仪赞迎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