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养济院在东门外
  北流县
  寿佛寺在县东北元至正间建明万厯间重修元妙观在寿佛寺西
  灵寳观在勾漏石峰
  韬真观在勾漏山南汉时建宋吴元美有记六祖阁在东城外一里康熈四十二年邑人曹振宸倡率重建
  养济院在东门外康熈五十一年知县万萧铎修陆川县
  报恩寺在县北
  金霞寺在东岩山顶僧祥普建四山环绕清溪引流自寺后直通香积防
  元妙观在报恩寺东
  修竹庵在城东八里山谷中茂林丛竹占地颇幽雅邑僧一清建
  妙峝庵在城东十里泉石环对为邑名胜
  三教堂在县南
  养济院在北门外
  兴业县
  庆元寺在县北城外
  观音阁在县城外东
  真庆宫在城外西一里祀帝
  养济院八间在城外东墟街康熈二十五年知县陈瑄建五十九年摄县事梧州府通判程本毓修

  广西通志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四
  古迹
  粤西山水竒秀甲天下别详纪载若夫名贤硕彦宦逰之所经歴武功炳赫有如伏波铜柱仙踪灵窈有如稚川勾漏文采辉耀有如顔延年书堂栁子厚碑辞孝义可钦可慕有如汉丁郎故宅宋李融州故里或迹存而名著或其迹已湮而述古者尚艳心而弗置风流所寄视夫襄阳孟亭道州古驿何轩轾焉仙人之石莫王之矛迹虽不经里俗相传存疑已耳至于青燐黄土没世既乆而禁樵置守厚徳垂焉可谓贤愚同尽乎志古迹
  桂林府
  临桂县【附郭】
  始安故城汉置县呉为郡梁后皆曰桂州宋南渡为静江明为桂林子城唐总管李靖筑为门四周三里十八步古外城周三十里大中间蔡袭筑外城北又有夹城周六七里光啓中都督陈环筑旧志独秀峰及桂岭皆在夹城中大畧包山并江以为固遗址今多不存外城方六里宋经畧余靖筑元至正间更甃以石谓之新城即今府治 案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作陈可环
  福禄县在县治东唐武徳初析始安县置贞观中省入临桂
  汉城在县治东北相传汉军伐南粤时筑遗址尚存
  榕树门即古南门在城西府学前郡人祀汉寿亭侯于上明杨基诗榕树城门却倒垂即此也唐时筑门上植榕一株岁乆根节盘错跨于门外若天成焉元至正间其树忽枯平章额尔吉纳祭之旬余枝叶复茂明洪武八年展南城凡旧基皆毁而此门独存上有亭正徳间御史张钺题为应奎楼嘉靖初御史谢汝仪改名仰高
  旧谯门宋尹穑有记
  万寿殿在独秀山南元时以顺帝潜邸建明改建靖江王府第
  蒙古字学在字民坊元延祐丁巳总管梁国栋以廨为学设教授学正各一员明罢之
  旧贡院即旧学地腾仙门西南鲍同有记
  顔延之故宅在独秀山下中有读书亭后改为兴福寺
  宋之问故宅在府城南二里即元山观后名真山观 案柳璧元山观记景云初之问左迁爱其地清致卜轩榭之问殁夫人孙氏以为观后五十余年夫人族弟仓部郎中成来为观察命璧作记赵观文故宅在石城西门外旧址为临桂县学虞沇故宅在雉山下沇字叔子尝守雷州盖北客也避地于桂桂人陈方彦以其地畀之卜筑尚书孙觌诗序有万山环立二水交流之句一时士夫留题甚众如副使陈兖经畧李弥大枢密路允廸皆有唱酬
  马王台在叠防山顶五代马賨建遗址尚存独秀台在城上西北隅
  熙春台在八桂堂后
  东楼在东江门上唐于邵有宴东楼序
  南楼在转运使防前宋经畧使张栻记
  叠防楼在叠防山风洞之右
  魁星楼在府城上东南隅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巡抚范承勲建
  谯楼在阳桥北大街明解缙书永镇三江四字为额
  储书楼在城西南隅桂林书院后
  逍遥楼在城上东北隅唐顔真卿书逍遥楼三大字刻于石宋崇寜元年安抚使程节重建改曰湘南李彦弼记元平章额尔吉纳新城碑在楼下明远楼在府治元时建虞集有记
  榕溪阁宋黄山谷南迁过桂维舟榕下后人为作榕溪阁张南轩刘克庄俱有诗
  沦漪阁在城南宋陶弼有诗
  棠隂阁在城上宋张孝祥有记
  奎文阁在府学后元时建
  圆通阁在东江门外
  青罗阁在雉山寺宋孙觌有诗后经畧使张栻即故址建禊亭
  冷然阁在刘仙岩上
  泛緑阁在揭帝塘之旁宋时建
  藏圭阁在宣成书院
  漓山阁在漓山明张鸣鳯有漓山阁醉归记桂林馆在府治西宋静江通判江应辰有记八桂堂在府东北隅揭帝塘上宋绍圣中知桂州程节治圃筑堂有熙春台流桂泉诸胜李彦弼为记乆废又八桂堂在府治明守罗用诚建
  五咏堂在独秀山下读书岩唐大厯中观察使李昌巙建学其下宋元祐间桂守孙览考旧址建堂并刻顔延之五君咏于内榜曰五咏
  清简堂在府治又有平易堂
  桂山草堂在桂山麓明宗室朱静庵建
  燕清堂在巡抚署后明景泰间巡抚李棠建有燕清八咏诗并序
  懋徳堂在独秀山南明嘉靖间靖藩建潘恩有记华堂在龙隐岩东平刘无欲书华堂三大字僧慧澄刻石
  世节堂在龙隐岩宋嘉定八年二月莆田方信孺新桂林西漕台防事为世节堂长沙易祓书三大字扁磨厓于岩侧
  阳亭在文昌门外面漓山瞰阳江张南轩有仲春过阳亭诗
  瑞莲亭在医学西元防访经歴郭思诚建至元乙亥学前莲池开有并头者因以名亭
  烂柯亭在隠山朝阳洞前内有石棋枰孙抗诗片石充棋局即此
  大空亭在刘仙岩麓
  国朝康熈二十四年巡抚范承勲建
  超然亭在府城西山宋折彦质诗有叠峰防续天容缺高嵒萦纡地势悭之句
  碧浔亭在城上东北隅唐大中初韦瓘建
  岩光亭在华景洞之前有石棋局烂柯石唐元晦建
  望江亭在叠防楼之右明正徳间太监傅伦建粤亭在城北叠防岩后唐元晦建元防访经歴郭思诚重建更名拱极刻宋朱晞顔诗于石后燬明正徳间太监傅伦复建名拱辰宗玺为记
  所思亭宋范成大建张南轩有所思亭海棠初开折赠两使者二絶句
  碧虚亭在七星岩栖霞洞口旧名齐云宋范成大重建更名碧虚有铭
  南熏亭在城北虞山寺左侧宋张栻建后燬元平章额尔吉纳重建
  销忧亭在四望山麓唐元晦建
  拱北亭在府城北明景泰五年建
  癸水亭宋范成大以古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因作亭于水上有癸水亭落成示坐客诗蒙亭在伏波山岩之左宋嘉祐间经畧呉及建李师中有记
  光月亭在伏波山东北
  卦徳亭在隠山宋管湛建陈孔硕有铭
  招隐亭在北牖洞之前宋詹体仁建
  俟徳亭在潜洞口宋嘉定中管湛建
  拜表亭风土记北接碧浔南连望月东俯长河西邻雉堞尚书卢匡建
  东山亭在城上东北唐建今废一统志府之东门有大亭枕江与望月楼相接 案楼见县志在独秀峰下
  诸葛亭在宝积山上明都指挥使耿良建塑武侯像于中所据最高桂城之景一览可尽成化二十一年太监刘防重修
  朝阳亭在水月洞上宋乾道间僧了元建张孝祥有记
  梅雪亭在旧府园中宋安抚机宜韩廷玉建张栻题额
  訾家洲亭在城东二里訾氏故居唐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行立建栁宗元为记刻石又有望月台
  鸾亭在龙隠岩之左宋范成大建后废明成化庚子御史戴中总兵白玉复搆亭其上更名怡云正徳壬辰御史舒晟重修石壁鑴怡云亭三字今尚存
  听月亭在栖霞洞前
  国朝康熙六年僧浑融建
  云崖轩在漓山南壁下宋方信孺建明万厯间知县邵以仁于信孺所鑴诗前建屋榜曰古云崖轩因祀信孺及范成大提学刘应祺熊惟学总督刘继文相继修葺
  无倦斋宋建在经畧使防事西张南轩有记因而园在巡抚署内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巡抚郝浴建并记
  仙人迹一在刘仙岩一在伏波岩
  九疑山碑汉蔡邕文并隶书格古要论旧志云在广西今失考
  桂林石瑞唐太宗时桂州献石瑞文上有字曰圣主大吉子孙五千嵗
  平蛮颂碑九域志唐李靖为岭南安抚大使有平蛮颂碑韩云卿撰李阳氷篆额大厯十有二年立旧志大厯磨崖在虞帝庙 案李昌巙任桂管观察破西原贼吏士为刻平蛮颂正大厯时即磨崖石刻九域志所云平蛮为靖而碑立于大厯误雪崖二真书在漓山旁有佛像下鑴唐僧智深为合浦令吕兴造又朝阳洞三字宋张孝祥书水月洞三字谿园居士书谿园者宋静江倅呉亿之别号
  雉岩两字在雉山刘晞书即里人隠居辰山者仙李岩三大字在七星山洞宋李弥大书
  宋张南轩尊五美章真书石刻在弹子岩右岩壁上其郡文学长沙陈邕有跋云广汉张公栻书于桂林治事防桐庐詹公仪之命镵诸石俾凡临民者皆目击心存力行无倦时淳熈甲辰冬至日宋元祐党籍碑在龙隐岩
  宋狄青平蛮碑在龙隐岩外石壁
  高州石屏记碑宋洪迈撰文朱晞顔跋刻于龙隐岩
  招隐山三篆字在隠山范石湖书又招隠二大字张敬夫书
  新开隠山记唐防御判官呉武陵撰衙推韩方明八分书并篆额
  明靖江悼僖王墓在城北尧山详见本传又诸王墓俱在山麓
  明桂林衞镇抚司张礼墓在城北拱极楼西明广西都指挥佥事杨观墓在城东湴塘尾明云南按察使龙韬墓在城东三里将军塘明巡按北直监察御史刘琚墓在城西南教场侧
  明云南按察使包裕墓在城西官田
  明湖广左布政使徐干墓在城东豸山脚
  明巡抚延绥都御使萧淮墓在城东三十里东岸村谕祭葬
  明吏兵工三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屠楷墓在城西古山麓谕祭葬
  明户部员外郎李仲僎墓在城南十五里平山村明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吕调阳墓在北闗外狮子岭谕祭葬
  明巡抚南贑福建都御史殷从俭墓在城南十五里平山村谕祭葬
  明应天府丞太仆寺卿张文熙墓在城东三十里垜钱山麓谕祭葬
  明分巡雷琼道按察副使洪敷诰墓在城东七里店
  明应天府丞光禄少卿吕兴周墓在城南二十里李家村
  明广西总兵官挂征蛮将军印童元镇墓在城南三十里白竹铺
  明镇远知府张宗炜墓在城南六十里刘家庄明兵部侍郎张同敞墓在城东六里竹桥村
  国朝广西镇守将军三等伯线国安墓在城南三十里枫林村
  明义姑张氏墓在城北拱极楼西
  义塜宋淳熈间经畧刘焞于南寨门外置南义塜绍熙初经畧朱晞顔于通道桥侧置西义塜命僧防守刻碑记事元至正乙亥都元帅多尔戬命西山资庆寺僧昙惠为万丈塔在城北五里丛塜桂林之俗拘忌俚术方隅日月小不合至服除弗治宅兆宋乾道间范成大与民期约以秋八月十五日皆葬所亲否则即以不孝不道论至期收葬者什九其无亲识及子孙漂零者官为聚而穸之于城北各以石揭其姓名不知为谁则云旧在某所使后可访混入穴中狼藉不分者尚数十担合二大塜为文祭之父老以其文刻石于西湖隠山潜洞
  灵川县
  古县治在县治东南五里
  旧学基在县西一里吕仙山之东元初迁于县南大象山之西至元二十九年复徙今地
  大龙驿旧名银江站在县东元至元间镇南王征交阯所设者今半为民居半为古学基
  大榕馆在县北三十里明建
  枕流亭在滑石铺十里旁有道乡泉碑明万厯间知县蒋一葵因宋邹浩北还经过此赋诗有惟有流泉声似旧凭栏重聴响潺潺之句故名立碑亭侧
  宋太宰李邦彦墓在县西三里龙田岩之南明应天府尹赠工部侍郎张孙绳墓在甘棠铺明浔甸知府张言墓在县社山村
  双女塜在县南四十里半云山旁高十丈周围二里俗传舜二妃葬于此
  普瓉塜瓉灵邑人为安南都防没葬于寿圣寺之北寺即其旧宅
  兴安县
  古城在县治西北隅遗址尚存又县治北三十里亦有古城曰上城东城西城北城今莫考
  临源县唐初置在县治南乡廖仙井之旁遗址尚存
  全义城在县治东二里居民犹称全义坊唐柳子厚全义县北门记即此地
  秦城在县治西南四十里旁有秦王庙盖始皇二十有三年筑以限越者城今废庙尚存宋曹辅有诗
  越王城在县治越城岭西南汉高后时遣周灶击南越越据险为城灶不能逾岭即此
  黄城在县治西五十里相传黄巢宼桂州时营垒于此遗址尚存
  唐承裕故宅在县北二十里五代时承裕移家于此里人至今呼为唐家宅
  清风亭在县西三里桥侧
  白云亭在县东一里
  听松轩在县城中
  素位轩在县署明知县周鳯翔建解缙有记宋唐介祖墓在县南龙山
  宋安抚使蒋允济墓在县南八十里
  元都事赵元隆墓在县蓝田弄山
  阳朔县
  故城在漓水东二十里隋开皇中置
  古乐州城在县治南二十里白面村山下唐武徳间置乐州于此
  熙平县在县治东北晋置后废今县治东北四十里有兴平墟即其地以熙兴声相近而讹
  归义县在县治西十五里寨山下唐武徳间置贞观八年省又坝州古城旧传乡民于农隙时教阅其中
  曺邺故宅在县北一里龙头山下又读书岩在县东寨山岩明解缙有诗曹学佺有记
  读书楼在县学左临江元时因宋万云亭旧址建读书楼周鲁竒有记明成化间知县杨纲重修布政黄镐仍取万云二字额于楼
  鉴山阁在县南一里
  碧莲阁在学前
  文防堂在县学东宋建万云亭元延祐间县尹严敬改立唐福有记
  凌虚亭在县北溪邉
  仙人亭在都满村孨山顶亭内列石桌唐时有刘道人尝于亭中弹琴曹邺之有聴琴诗
  莫王古矛案莫王龙城人因征战后为神此地显应防国遂封王享祀血食当时所持之矛重百余斤尚揷木岩
  仙人棋在西门外碁岩山相传异人尝对局于此徐正卿有仙人好博奕时下幽岩中一片苍苔石落花长自红之句
  呉威南将军薛翊墓在威南山下
  晋都督诸葛齐嚣墓在白沙
  宋进士诸葛文庚墓在蜜蜂岩山后
  唐毛公墓在防国寺东贞观中奉使交阯道卒葬于此
  五代莫氏墓在都乐山下宋南丹酋长莫公晟及延甚皆其后
  宋黎桓祖墓在县东南白面寨江东一里桓五代时遁入交阯宋初封郡王
  宋朝请大夫赐紫金鱼袋莫知微墓在进贤里下村
  元达噜噶齐墓在县治后栗树下有碑存字迹磨灭不可识
  明参议诸葛平墓在蜜蜂岩
  永寜州
  古县唐分始安地置明洪武初改为古田隆庆间又改县置州故城在州治南三十里四山环抱慕化县晋常安县地梁为梁化郡隋废唐置县宋嘉祐中省为镇属古县今州治南有常安镇百寿岩石刻相传廖扶家有丹砂井族饮此水者皆百嵗宋绍定间知县史渭因鑴百寿字于石崖明豫章人刘綎为防将有诗刻于壁
  永福县
  理定县在县治东四十里隋省唐复置宋迁清音驿在今县治西北元迁权塘驿在今县治西南明正统中废县为堡嘉靖间知县林天荣重筑砖城高三丈五尺延袤二百余丈
  王世则故宅在县北鳯巢山之阳
  忠义门在县西毛峒里宋时为李珙立
  甘泉亭在县北遗址尚存
  义寜县
  广明县在县治东北唐末湖南马氏置宋初废今有古城墟
  唐子方故宅在旧县前厯宋迄明屡经兵火不燬
  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其裔孙拆建于城内 案子方初贬英州别驾后官防知政事赠礼部尚书諡质肃
  义寜县学四大字宋淳熈间张栻知静江府按县至义寜书刻于石
  屐齿痕在智惠江口石矶上江口有英显公庙石矶高丈余长濶各五六尺平坦莹洁屐痕宛然可观相传为蜀汉将武当灵迹
  全州
  零陵郡汉置后迁郡治于泉陵谓之小零陵隋废入湘源县故城在州治北三十里曰梅潭城址濠堑尚存俗称改州
  洮阳县汉置隋废入湘源故城在州治东北三十五里即今改州滩
  湘源县在州治西七里即今柘桥隋置五代时马氏徙县改曰清湘于县置全州宋元皆因之明洪武初城废
  明经院在州西南宋淳祐中知州邓均为唐徳柄兄弟建
  登春台在栁山侧宋守林岊建
  碧梧台在州西宋守林岊建并记
  镇湘楼即州城大南门旧名湘春楼宋守陈岘有诗景定初州守蒋季忠重建四年彭杰重修更今名呉泰记
  翔鳯楼在州学北鳯凰山脊明天顺间佥事袁凯建题曰逍遥后更名全寜正徳甲戌州守顾璘重建改今名
  照红楼在州圃其旁有万屏楼
  楚南伟观楼在州城中一名高秋楼宋守陈岘有诗
  水月楼旧在城西二里慈恩寺旁宋端平甲午徙于恩徳乡古雷洞去城一十五里
  皆山阁一名万象阁在州治旁宋绍兴间清湘令安圭建杨万里记又有皆山亭
  卷烟阁在州城西二里磐石寺山椒宋守刘学裘建
  朝京馆在城东北三里宋宝祐五年州守梁均因盍簪堂故基建赵希记
  宜湘馆在城东
  率性堂在栁侯祠后宋守赵必愿建魏了翁记双松堂在州署中宋黄庭坚有诗
  双梅堂在州署北
  读书堂在栁山之阳
  夫子燕居堂在栁山宋守赵必愿建后燬明州守韩忠复建
  近民堂在州治内东隅宋守曾颖茂建林寿公记其西有中和堂仁寿堂
  环秀堂在州圃中宋王安中书额刘岑作记万桂堂在州学东
  甲亭在湘山岭眺览郡中如在画图宋守张孝忠有记
  函秀亭在湘山
  潄玉亭在龙岩后宋守黄伸建以岩泉琤琮如潄玉故名
  合江亭在望江门外完山上明守顾璘建又建有瑞芝亭
  欣欣亭宋李大异有诗二絶原注在全州作濯缨亭在磐石宋折彦质有诗
  依緑亭在州圃中宋守陈岘有诗
  晚静亭在莲池上
  揽翠亭在镇湘门
  雩亭在镇湘门外
  全胜亭在湘山
  露胜亭在湘山半峰之间明正徳甲戌州守顾璘建
  镇湘亭在宜湘渡
  有本亭在栁山中
  秋高亭在栁山之阳又有曲水亭俱宋守赵必愿増建
  应泉亭在栁峰之半旧有达泉乆涸明守顾璘浚得之并以名亭
  俟贤亭在应泉亭上
  甲峰亭在率性堂左下至极高明亭并明守顾璘因宋林岊栁山书院遗址重修载张灿记 案旧志作宋王禹偁建禹偁未尝守全张孝忠甲亭记有王黄州所谓江山猿鸟云泉竹树为天下甲此亭皆具之语当以是误
  寸月亭在率性堂右张鐄有诗
  熙熙亭在寸月亭后
  咏归亭在燕居堂下又有静观育徳诸亭
  翠光亭在能仁寺
  魁瑞亭在洮阳驿傍莲花池
  广利亭在歌陂潭
  升平亭在升乡文家桥
  聚贤亭在升乡宜湘市
  田心亭在平塘
  广济亭在黄沙渡
  孝诚斋在州学中
  宋学士陶崇墓在升乡安道市翁仲石兽尚存宋银青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唐承墓在城西官道觉山铺下
  明右通政使黄骥墓在栁山之原
  明户部右侍郎陈琬墓在湘山寺北仁寿山谕葬祭
  明监察御史萧珪墓在飞鸾桥南卸水岭嘉靖戊申知州王莹之为立神道碑
  明左佥都御史陈瑶墓在能仁寺南
  明太子少傅兵部尚书张灿墓在胜全山谕祭葬明少傅户部尚书蒋昪墓在七里桥谕祭葬明工部侍郎蒋曙墓在升乡栁浦巡司对岸谕祭葬
  明工部侍郎蒋淦墓在升乡官道深溪铺谕祭葬明谨身殿大学士蒋冕墓在尹家塘谕祭葬明总兵官武毅墓在长乡玉柱岩侧
  明工科给事中姚伯善墓在湘山寺门内东隅天顺间奉诏采木岭表道卒湘源葬于此
  明广东道监察御史太仆寺卿曹学程墓在湴塘谕祭钦表孝子曹正儒附葬墓道
  灌阳县
  观阳县呉置隋废入湘源萧诜复置唐初省上元中复置在县治西二十里雀儿山下
  月冈公馆在县北六十里
  四友堂在县治西隅宋淳祐中县令黄子成建江万里记
  爱道亭在城北台山顶邑进士李高建其南有观澜亭亭西又有皆春亭
  北亭在北门外二里
  栢亭在县城北三里古栢下因以名明知县刘篪有诗
  石匮闗亭在县北八里石匮归樵为八景之一又十一里为南湾亭
  赤头冈亭在县北二十里
  思栁亭在县城西三里通真岩后明全州守顾璘建
  王楼山亭在县西三里明顾璘建
  曲水亭在县北五十五里登瀛桥侧与古昭义闗对峙石分曲字中可流觞昔人方之兰亭
  明碑在大觉寺载岳武穆讨剧贼功其石光明如镜十步外可鉴毛发碎于兵燹文不能备録仙人迹在县西三里王楼山上有二仙人迹宛如跣足影于石上
  马蹄石在县南七里华山其上一大石方五六尺甚平正具四大马蹄
  明监察御史杨鏊墓在丁塘去城四十里
  明监察御史李高墓在县城二十里绵谷庄平乐府
  平乐县【附郭】
  乐州本平乐旧县唐初置后改为昭州宋大中祥符间徙州治故城在府治西南三里荔江口孤州城即古州在府治东南四十里名胜志云相传隋唐时筑唐中书令崔元晖为武三思所谮贬古州司马被杀于此
  永平县在府治东北东乡里唐证圣元年割永平乡置宋开宝中并入平乐
  茶城县名胜志县治津平里虎埠江口有废茶城县址
  沙亭县在府治东南十里唐武徳间置贞观间废今走马坪即其故址
  昆仑城在府治东南四十里
  镇粤台在城东一里今为寿佛庵
  筹边楼在城东南元万户刘克刚建至大四年徙于城西南皇庆元年防访佥事呼圗克徙旧所后燬
  国朝康熙三十一年知府陆钟吕重建
  三瑞楼在城西又名七松楼
  卷楼在子城西
  书云楼在府城南
  政平楼在府治前今改安定门楼元吕思诚有云防山容檐外立月将波景槛前浮之句
  昭文楼在府学后明宣徳十年建绘古勤学者于壁以劝励多士提学佥事何自学有记
  寜远楼即府城西门楼其北门楼曰镇夷
  鸣阳楼在旧平乐署内今属学院署
  鳯凰楼在鳯凰山巅太和宫前又有鸣冈亭揽辉亭府志俱在鳯凰山
  江楼在城东袁太常景星建着有江楼二十咏景极幽胜
  清华阁在城北仙宫岭下宋邹浩寓昭州时建有记
  来仙阁在仙宫岭下旧名澹翠宋守王藻以邹浩有偶向人间作谪仙忽然来此住经年之句故更此名
  拾青阁在仙宫岭宋邹道乡寓舍徐俯有诗双榕阁在府东二里江边踞双榕之间元秦竹山诗风撼双榕老树秋谓此
  天绘阁在城北北山寺中宋邹浩常居此
  天绘亭夷坚志昭州瘴毒地而山水颇清婉郡圃有亭名天绘建炎中郡守李丕以与金年号同欲更之有范姓者为易名清晖后李视积壤中有片石载邱寺丞濬所作记其畧云予择胜得此曰天绘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月日当有俗子易名清晖者可为一笑考命名之日与此不差其地在西山寺前背依金岭面漓乐二水宋邹浩有诗明秀亭在城南门外元刘怀远有诗明蔡云翰有记
  十爱亭在城西北宋郡守梅挚建有十爱亭诗梅公亭在城东宋梅挚建以昭州所为诗及五瘴説刻石嵌扵壁
  观风亭明嘉靖间副使伍箕有观风亭写兴诗今莫考其地
  翺风亭宋邹浩谪昭时尝舍王进士拾青阁王于山腰松竹深茂处筑亭避暑浩为题此名有记直节清踪亭在感应泉旁明成化中知府袁衷因旧亭改题此名又有直諌流芳亭嘉靖间建点翠亭在漓乐二水间印山上又名印山亭明正统七年知府唐复建曹学佺有印山点翠亭落成诗
  国朝康熙四十八年署县事张载龄重建雍正八年知府袁承糼重修
  逢年亭明崇祯间平乐知县郑圭建县志未详所在今莫考
  贞心亭在城北青狮山下明知县郑圭为所千户刘登凌建胡廷宴有诗
  洞仙亭在仙宫岭下
  国朝知府杨荣防建环亭皆池池中遍植芙蕖为一郡胜地
  得月亭在城北即明唐吏部逸我山庄旧址
  国朝康煕二十二年副总文养谧建总督呉兴祚题额
  北山亭在城北明陈公相有诗
  溅珠亭在城东滴珠岩俗呼接官亭
  清香亭在平乐旧治内宋知县杨汝济建于亭外凿池种莲州守呉绎题额
  得志轩在仙宫岭下木梁塘宋邑士张云卿所居邹浩有记
  拱北轩在仙宫岭下宋邹浩建自为记
  宛在园甘坦斋别业在桃竹池之中央
  梅园在天绘阁后宋邹浩有记并作拱梅亭诗金沙泉在府治东南隅即唐李商隠诗所谓绳烂金沙井是也
  邹道乡祠堂碑记宋张栻撰
  鲁般石在东乡榕津渡相传鲁般所凿
  唐儋州司马蒋季昶墓今莫考
  明冡宰严起恒墓起恒山隂人明季死难藁葬南寜青山桂王为立鉴湖先生石以志后其次子文驯扶榇归里经平乐装尽不能归遂葬于津平里之杨梅村羣鸦数百绕墓而啼土人至今传以为异
  明平乐守将朱旻如墓在城北得月亭西冈余见本传
  万人塜在城西南更鼓滩上罗定都司呉锡绶等战没处事见名宦传
  恭城县
  谢沐县汉置隋废水经注谢沐在冯乘县西乐水贺水及灌阳之观水皆出其界 案今在县境又在贺县境
  故城唐置在县治东鳯凰山下三面逼江废址犹存今名老县基明成化十三年知县夏玮移徙黄牛冈之原即今县治
  御史堂在城东五里宋周渭故居秀峰罗列溪水环流去居里许又有御史台即蟠驼石
  马迹石在县北六十里石上印马迹者三傍一石状类人其色红紫遇旱童子赤身以泥涂之即雨泥净雨止乡人春秋祀之
  宋叶靖墓在县西相传去墓十里旧有大悲寺元丰初客有叶姓者宿于寺口占诗云明朝蓬岛去白云满头飞翌日未啓扄而人马遽失时疑为靖云
  富川县
  故城在县治西南七十里钟山下自汉至元皆因之明徙县于霭石山前今废为堡
  冯乗县在县治东三十里去贺县治北一百二十里汉置界内有冯溪因名唐析县北地以入江华宋开宝间废
  绥越县在县治南梁置隋省入富川
  龙平县故址详见昭平一作在县牛庙寨后明嘉靖间里民钟秉釡掘地获旧县印于此
  广阳岛石刻在县一里岩洞防深石壁絶高处有石成广阳岛三字逺望分明近视如擘絮状贺县
  临贺县即今县治汉置呉为郡唐于此置贺州明初州废
  桂岭县在县治东北汉属临贺郡晋改曰兴安隋开皇十七年虞庆则讨平李世贤于桂州将还潭州临桂岭观眺形势谓此城险固十八年改县曰桂岭元末废
  封阳县在县治东南百里汉置在封水之阳故名即临贺水也唐贞观元年省九年复置宋开宝四年省入临贺县为信都乡
  荡山县在县治西南梁置隋大业二年省唐武徳四年复置宋开宝四年省入临贺
  望云楼宋守黄尚贤建今莫考
  清音阁在县西五里宋守谭良佐建旁有瀑布岩故名
  十箴堂在县治内宋周必大十箴刻于石
  中和堂在旧州治
  荔枝亭宋守谭良佐建今莫考
  青石在学宫侧明崇祯四年修学掘得之高四尺五寸濶二尺五寸内生白线花纹邑之山水图形隠然如见
  铜钟在三乗寺重千五百觔声闻数十里上有大汉大宝四年九月辛酉制数字
  秦碑在县苍梧门外龙母庙神乃秦人碑备述其灵异
  烈女碑在县庙中唐苏许公笔
  幽山丹甑记在县西唐太和五年李邰撰
  荔浦县
  荔州城唐置寻废在县治西四十里周数十丈高丈余基址屹然
  故县呉置在县治西永苏里荔江之浦故名明洪武元年知县冯宥始筑土城滨于江寻徙后山即今县治
  永寜县在县治西北五十里呉曰永丰隋省唐复置曰丰水五代时湖南马氏更名永寜宋熙寜四年省为镇
  崇仁县在县治西南唐武徳四年置属荔州寻废又澄贺县在县治西二十里基址犹存统志作澄河
  杨文广城在县治西二十五里宋杨文广征蛮过此筑土城以居址尚存
  献花亭唐大中二年李徳贬崖州司户次荔州邮亭有数女执花来献故名地莫考
  芙蓉亭在县南城外宋陶弼明刘泽有诗
  表节亭在县官渡南岸
  铁防在小木岩之旁约重二百余觔俗传宋杨文广征蛮时遗此歴年乆远光彩如新有冶人利其铁随即昏毙乡人有恙对铁防祷之辄应
  铁鎗在小木岩之后红山之上俗传杨文广所遗莫王墓在县西永苏里
  修仁县
  建陵故城在县治西三里呉置
  武龙县在县治西北唐贞观初置属晏州十二年并省入建陵
  青山公馆在县治东十五里青山坪
  昭平县
  龙平古城梁置唐为富州治明初改昭平堡万厯四年复置六年移还府江西岸即今县治
  思勤县在县治东北陶唐村之东南唐圣厯元年分置二年于县置武安州开元二年州废以县属富州宋开宝五年省入龙平
  归化县隋初分置大业初与安乐博劳二县并废唐武徳四年仍置寻皆省 案寰宇记归化在县治西北三十里安乐在县治东北五里博劳在县治北三十二里
  豪静县在县治南百余里梁置唐贞观十三年省入苍梧
  马江县在县治东南梁置开江郡隋废唐复置县寰宇记观察使殷侑以马援所开更名宋开宝五年省今为马江里
  迎恩楼明万厯间知县冷茂松建后令萧啓贤有端午登迎恩楼诗
  朝烟阁在应天禅寺之上与古鉢山对峙明万厯间邑人邓国材建 案山与寺俱在横州
  鎗蹄迹在陶溪传有白马仙姑显灵于此鎗痕马迹俱存
  龙平钟在昭平里上铸广西龙平县高村坊开庆元年十二月造
  飞来钟在县神武观
  宋樊相阁墓在寜化里
  明三烈墓在县东事详列女传
  永安州
  蒙州唐置领立山县宋时州废明初并废县成化中复置州曰永安迁今治故城在州治西六里濠址尚存
  正义县在州治西北唐置初名纯义后改正义宋熙寜五年省入立山
  东区县在州治东北唐置宋熙寜五年省入立山岭政县在州治北唐武徳四年置贞观十二年省立山县在州治东北隋曰隋化唐改立山今城迹尚存
  文奎楼在州东南
  仙人掌在州南三里廻龙村旁其掌长约尺许入石约深一寸人辄以幼子姓名志其上冀易长云仙人迹在州南十里上下无路其中足迹五步许光滑如有人行
  米桶石又名印盒石在古眉峡去城三十里其石内空如桶水涌沙满其年大丰虚则年饥试之屡验
  仙人石在眉江里石上指爪分明
  饮仙石在大高村后石梯岭石有源泉相传神仙跪饮其水石上印迹左膝跪右足立宛然可识石鼓在龙定里不见形迹时时有声如雷
  古灶在州西三里鳯山上夜间时有火光闪烁如灯
  仙人鎗印在大路旁古心岭相传有三仙人各拖一鎗经过鎗迹深入二尺余并不生草
  梧州府
  苍梧县【附郭】
  猛陵县在县治西北汉置隋废萧铣僭号复置唐改孟陵宋开宝四年省
  戎城县在县治西南二十里晋置曰遂城隋改戎城宋咸平四年省以其地置戎墟镇即今戎墟村丹城县一作农城在县治西南刘宋初废其地有铜山铜湖铜坵
  寜新县在县治东南刘宋置隋废旧志作新寜歌罗城在县治西南六十里隋开皇中贼李世贤筑以屯师处今废
  澄海营在城西北元置以居土军今废
  朝台在北冈上刘宋时筑
  栖鳯台在岭表书院后明翰林程文徳建
  南薰楼即府南门楼明富礼有赋今改天一楼北望楼在府城东北
  独秀楼在府前子城上即徳政门楼
  阳明楼即府城东门楼
  白鹤楼即府城西门楼
  大云楼即府城北门楼以上各楼俱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府陈天植修建
  六贤堂在府城东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建祀汉陈钦钦子元元子坚卿士燮燮弟壹子廞今废七贤堂在府城东门外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建祀汉郡守陈稚升喻猛陈临呉滕牧唐刺史郑畋宋知州梁适陈执中今废
  习隠堂在城东
  省心堂在城东北
  回澜堂在城东外环长堤前临清沼明知府陈鉴建
  浣清堂在东门外氷井寺前明成化时建后改梧山第一
  广益堂在城北大云门外三台山麓又有百花亭案明苏濬君子亭百字碑记苍梧故有百花亭
  乆圯弗治郡大夫新之复鸠工为亭名曰君子广鉴亭在三台山上明嘉靖四十一年都御史张臬建
  阅江亭在平定桥南明万厯三年总督殷正茂建控粤亭在桂江西白鹤冈明都御史韩雍建有诗漾月亭在城东明成化时建负东山跨鳄池水光山色照映左右
  漫泉亭在氷井寺后唐元结建明正徳十六年重建叶盛有记
  朗吟亭在城东元至正间建内有吕仙像故取朗吟飞过洞庭湖之句
  一鉴亭在城东
  嘉鱼亭在城西南之江滨丙穴出嘉鱼故名明韩雍有诗并序
  鳯凰亭在氷井山上
  高明亭在城北庆林寺即韩襄毅四角亭址邑人冯承芳建程文徳记
  拱一亭在城东
  挹清亭在漫泉亭后山峤之阳明正统间建望仙亭在长行乡郡人李乔木建
  藤鼓张穆异闻録韩雍征大藤峡贼截藤为鼓者三总制及总兵留一其一在梧州镇府府废鼓弃庑下风不坏搏之犹辛气逼人
  氷井铭在府城东一里唐大厯十三年容州经畧使元结过郡目曰氷井为刻铭于石
  汉士燮墓在府城西北四里详本传
  唐桂州防御判官呉武陵墓在府城桂坊桥有石刻云咸通二年七月五日呉武陵之墓
  明桂王兴墓在府城大江西南山麓高望村明祁阳王墓在大江南岸五量地
  明工部尚书呉廷举墓在府城东十里界首山麓谕祭葬
  藤县
  古藤州在县治河东胜槩坊风土记云今之龙母庙即其址
  鷰州在县治东五里得隽坊风土记在广法寺前镡津县在县治东北晋置夫寜县唐曰镡津明初县废今为富寿坊
  安沂县在县治南晋置唐至徳二年改为义昌宋开宝三年省入镡津
  长恭县在县治西七十里唐贞观二年置属鷰州寻省
  寜风县在县治西一百里唐贞观五年置宋开宝三年废
  感义县在县治西一百二十里隋开皇十九年置曰淳民唐武徳七年曰感义宋开宝三年省入镡津
  弥江镇今为流杯桥
  藤州儒学今为学岭巅
  环翠楼在县南即藤江驿楼明洪武五年建绣江郁江二水滙流于左初名绣郁后改今名
  江月楼在县治东
  浮金亭旧在县东山宋建绍圣间苏轼南迁尝舣舟登焉元泰定间徙于东山下绣江之上费克忠有记明万厯六年知县陈雅言重修
  竹雨亭在县东隅明崇祯间知县梁昌建
  马鞍亭即军阃敌楼在县西
  光华亭在南城与浮金亭对峙上有石刻宋秦观像及诗
  石壁在县南二里高十余丈俯瞰江流若赤壁钓台之状明富礼有诗
  西岳书在县治内二堂之西唐李衞公布衣时上西岳书盖厌隋乱其志奋欲有为而咨之神明之辞也其书亦佳甚
  唐刺史李尧臣墓在县南葛披岭
  宋学士李奉政墓在县东白石江西岸
  宋祭酒李用谦墓在县东古粒铺
  元尚书布延特穆尔墓在县西登竞村
  明孝子余全墓在城南鸭滩
  明御史万祥墓在南山之隂
  明副使喻汉墓在南山之隂
  明大理寺正黄聚墓在县西二十里例排村宋秦氏双女墓在东山之隂世传秦少防侨寓藤州双女没葬此
  明节妇龙氏墓在县西莲洞村
  容县
  普寜县在县治西三里隋置属永平郡唐宋为容州附郭明初废故址犹存府志即容管故城在县治东半里
  欣道县在县治东八十里隋开皇十五年置曰安人十八年改寜人唐贞观二十三年改欣道宋开宝五年废
  新安县在县治西北唐武徳四年置贞观十一年废
  宕昌县在县治西晋置唐武徳四年改荡为宕属容州建中三年改属禺州唐末废
  渭龙县在县治西南唐初析普寜县置宋开宝五年废
  经畧台在永安门外唐经畧使元结建
  读书台在城东十里江之南崖上昔有渔人系舟崖下闻书声朗彻及早登视无人因名
  钓鱼台在县西三里唐刺史韦丹尝钓鱼于此远意楼在旧州城南宋时建今废
  逍遥楼在县东北
  望野阁在旧州城上今废
  思堂在旧州治中宋守王庆曾建有记又建清心堂今俱废
  友清堂在督府西
  思贤堂在县城南宋知州谭惟寅建祀唐守元结王翃戴叔伦韦丹及前守王次翁今为南山书院面面亭在县西北大莲塘上唐元结建
  濯缨亭在县西三里江上石平如砥有罅如紫玉尊受水数斗元次山名之为防尊水色澄澈似沧浪故以名
  绣江亭在县西南江流横陈诸峰环翠为登览之胜明刘嵩有诗
  宝子亭在县城北
  登高亭在县城西
  万松亭在县西北唐时建刘禹锡有诗
  杨贵妃故里在云凌里其井尚存详山川志景星寺碑唐黔州长史判都督事卢蔵用撰并书开元四年立
  龙坟在城南明永乐间知县彭清祷雨有应立庙祀之
  岑溪县
  旧县在县治西五里遗址尚存后即其地为竒营今亦废
  南仪州在县治西四十里唐武徳五年置南仪州宋改南义熙寜五年废
  永业郡在县治东三十里梁置寻改为县唐初改为安义至徳中复曰永业宋省入岑溪今为永业乡
  连城县在县治东南五十里罗末村唐初析泷州之正义县置宋废
  新城在县治西四十里垣址尚存乡人呼为新城寨
  防将城又为大峒营在县治南七十里明万厯七年建设今废址尚存
  北科镇又为望高营在城东六十里明万歴九年设领一十四营后废
  旧学址在城东二里
  岑雄台在县北
  振岑楼在县北城上
  逍遥亭在县西邓公山相传明正统间羽人邓子真聚仙处
  孝子碑在城东十里汉孝子丁密故居旁宦逰者每过谒其祠村人苦迎送沉碑于水故金吏部有可惜古碑沉水底之句
  葛石相传葛稚川割一片石置此
  黄巢驻兵石在根子营下上有数大字
  龙城站在废南仪州形似站
  汉丁郎墓在蝴蝶山下 案即孝子丁密俗旧讹为兰汉书丁兰河内人明一统志误
  王坟在永业乡系古猺墓
  怀集县
  怀化县一作怀远在县治东二十里晋末置宋废今名古城营
  永固县唐置开元初省在县治东南务本里有永固峒城垣旧基犹存
  古威州在县治西南独周里唐武徳中置寻废今龙冈驿即其遗址
  洊水县在县治西北六十五里汉封阳县地唐分置武徳五年以洊安县置齐州至徳二年改曰洊水宋开宝五年废
  防仙台在县四门岩东
  钓鱼台在县南峰
  望仙台在县冲天岩
  达观楼在县城外溪南
  爽塈亭在城北明崇祯十四年知县李盘建燕岩亭在燕岩洞口明李盘建
  济川亭在城西北明万厯十一年建
  平蛮碑亭在县西门外明苍梧道管大勲建有记善政亭在县西门外明万厯间为知府陆万垓知县陈一定建
  古龙囦在谠山大凹潭深不可测相传有龙潜其中遇风潭声振作跳珠喷沫似有物从中出者嵗旱祷辄应
  秋千石在三蔵石南五里形如秋千峭直难上其凹处有池上有异果

  广西通志卷四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五
  古迹
  浔州府
  桂平县【附郭】
  皇化县在府治东本汉郁林郡阿林地隋置宋省入桂平
  陵江县在县治崇姜里唐武徳十年置十二年省大宾县在县治东南隋置属藤州唐改属浔州罗绣县在县治南八十里今为罗秀里城隍庙犹存
  常临县在常临乡遗址尚存
  武靖州在府城西二十五里地名碧滩明成化三年总督韩雍置寻废为镇
  玉泉台在府城外
  观风楼在府城南门上宋廖徳明有诗
  思古楼在府城东门上
  卷雨楼在府城西门上
  平远楼在府城北门上
  振远楼在城中明正徳间叅将房润建
  四穿楼在城中街高三层四面洞辟乆废今创复净练阁在城北平远楼西
  澄济阁在府城东
  寒亭在城西五里下有泉出自石罅清冷异常冬夏不竭宋姚嗣宗有诗
  永新亭明成化间都御史韩雍建叅将房润重修今其地莫考
  涌金亭在府城江岸
  望雁亭在西山寺旁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府金世济建
  涵碧亭在城东三江口
  春风亭在府学内又有射圃亭今皆废
  东塔在城东三里白沙隔岸与宾山对峙明豫章刘万安为桂令建塔其上仅成二层寻卒邑人立遗爱碑于其下崇祯间御史李仲熊郡守葛元正增高九层而塔成布山八景之一
  马平场在城西北七十里炉户采取砂宝烹炼黒铅
  古铜鼓汉马援有铜鼓二沉于水一为白石山所获置于观风楼一为铜鼓滩所获置于文庙后俱失
  南海白石记石刻南汉干和三年乙酉奉勅鑴石有玉皇仪像侍衞九躯并修金箓斋庆赞记呉可一撰
  平南县
  郭县古城一在县治罗陵里郭县村一在县治大乌里古城村
  隋建县在县治东北建乌里隋开皇九年置宋开宝五年省
  龚州在县治龚江唐贞观中置宋绍兴间废武平县在县治武平里
  思明州在县治西北唐永隆初置思唐州领武郎思和二县宋开宝四年改思明以思和入武郎嘉祐间省
  武林县在县治东南刘宋文帝置宋开宝五年省今为武林乡
  大同县在县治东北五十里唐贞观七年置宋开宝五年省今为大同乡
  阳川县在县治西北六十里阳川里唐贞观七年置西平县属龚州天宝元年改阳川宋开宝五年省
  秦川县在县治东北唐贞观初置属鷰州七年属龚州十三年省
  归政县在县治西唐贞观七年置十三年省今为归政里
  武郎县在县治北前临驼礼江唐永隆初置宋嘉祐二年省
  平原县在县治西北唐置长庆三年更名思和宋开宝四年省
  凌波阁载一綂志今莫考
  率正堂在县治
  濯缨亭在县西宋折彦质诗澄练正萦槛高屏近拥门张南轩诗芙蓉岂不好濯濯清涟漪
  龙街里在县南南汉时梁嵩中状元因改其乡曰鹏化里曰龙街
  鱼洲瑞鴈在县大江中之沙洲形如游鱼鴈鸿飞集邑人以此为科第征故名瑞鴈明张廷纶诗瑞应年年俱不爽等闲莫道是虚谈
  南汉翰林院学士梁嵩墓在麒麟山余详本传明李廸功郎墓旧志俱云在县境今莫考
  贵县
  郁林郡隋志郁林郡治郁林县大业初改郁州寻复为郡唐曰贵州元大徳九年省县入贵州城在县治江南三里相传呉陆绩为太守时所筑遗址尚存
  南尹州在县治南本南定州郁林郡唐武徳四年置贞观八年省
  怀泽县在县治一百五十里刘宋置隋废入郁林县唐武徳四年复置属贵州宋开宝五年省今为怀泽驿
  义山县在县治西北八十里唐天宝元年置属贵州五年省入郁林
  马岭县在县治西六十里唐武徳四年置天宝元年废
  潮水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置属贵州宋开宝五年省
  郁平县在县治东南晋太康元年置唐属贵州后改属郁林州宋初省
  布山县在县治东汉元鼎六年置属郁林郡隋大业初废
  龙山县在县治北隋志郁林有故龙山县大业初废
  奉议衞在县西北明正统十一年自奉议州移置今废
  向武千户所在北门外明正统间自向武州徙置属奉议衞万厯二十三年又徙于谢村镇今废勅书楼在县北一里明时建
  怀泽楼在旧州城北今废
  爱莲阁在县署内
  双清阁在县学南宋刘汶有诗
  薰风亭在县东郭宋梁诏读书楼苏轼南迁诏使三子往谒轼留语为署今名
  南涧亭在县西二里嘉鱼井井上卷石刻宋苏轼南涧二字陶弼有诗
  莲巢亭在县治莲池北有苏轼书帖石刻
  紫江亭在县北里许石洲上
  龙田在南山之阳宋人诗有龙田尚有耕痕在及耕余龙跃云津去之句
  石羊在县西山南岩相传神仙骑羊入山仙去羊遂化石
  金牛石在县北十里龙山口周穆王时九月九日天上金牛星飞坠即亢旱人物多瘴疫求祷于石乃愈邑人立庙祀之今庙圯而石存明李知微有诗
  石钟在县南山石形如钟击则风雨立至
  甘罗坟在县北山下今地缺一隅藤县志载在甘村 案罗秦时下蔡人而粤之墓凡再见或姓氏之同抑亦传流之讹也
  明副总兵沈希仪墓在县北一里北山庙前事详本传
  烈妇朱茉莉墓在县北二里事详烈女传
  武宣县
  武仙故城唐武徳四年析桂林县置明初改曰武宣在县治东下水二十里洪武三年筑土城三十年增拓之宣徳六年移今治
  中留县汉置属郁林郡刘宋为桂林郡治隋开皇十一年省 案水经注中留在栁江之西都坭江之南为今县治西南界
  桂林县在县治东北汉置呉孙皓置桂林郡以县为小桂晋书陶侃传执刘沈于小桂是也唐初属象州干封元年省入武仙
  阳寜县在县治西北隋开皇十八年因故淮阳县改置大业初省入武仙
  南寜府
  宣化县【附郭】
  古邕州城在府治南二里唐武徳四年本隋郁林郡之宣化置宋皇祐中始移江北滨江基址尚在今名为古城口宋陶弼有诗
  晋兴郡在县治北晋大兴初置隋开皇时废思笼县在府治西唐乾元后开山峒置宋开宝中省入宣化今为思笼乡又见隆安县
  怀化州在府境本邕州怀化峒宋皇祐中置朗寜县在县治西北本汉增食县地唐武徳五年置宋开宝五年省
  横山县在县治东近横山故名唐武徳五年置乾元后省
  如和县在县治太平乡因如和山故名废置详新寜州
  昆仑台在府城东北昆仑山下
  南城台在府南宋陶弼有诗
  月台在府治中宋安抚顔敏徳建
  清风台在府东宋安抚任忠建为避暑之所 案王大经清风馆记即台故址明郑豫夫有诗最高台在城西地势突兀俯视一城传系梯云阁旧址明同知张贯改建更名兵备徐浦增修有记后圯
  筹边楼在府治子城上旧名荷思堂宋安抚任忠易今名
  矗云楼在旧府城西北隅明崇祯元年兵备张元芳重建
  双梅堂在府治内旧有梅二株枝生连理
  安政堂在府城东宋安抚顔敏徳建
  瑞文堂在清风台后堂前有池嵗生并头莲故名锦云亭在府城上宋顔徳敏建
  三公亭在望仙坡上三公盖宋狄青余靖孙沔于此破侬贼处
  迎春亭在城东二里旧名春野宋陶弼有诗明嘉靖五年知府蒋山卿重建十五年知府郭楠重修更今名
  去思亭在府东明嘉靖壬戌为知府郭应聘建董泉亭在县东青秀山明嘉靖中董传策谪逰邕地与兵备徐浦郡守郭楠登临此山为建二亭遂以董名其一曰洞虚皆有倡和诗并序
  孤鹤亭在兵备署中明嘉靖初王守仁征思田时构亭演射扁曰射圃后徐浦因旧址增葺更名孤鹤自为记
  元风圃明宗室雪牕别墅许应元谢少南俱有诗银瓮在芝山九域志云仙人炼丹既成而遗此上山视之则失其处下瞻望宛然在目
  铜鼓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所制形如坐墩而空其下满腹皆苍纹细花极工致四角有小蟾蜍击之其声清润今失
  邕州刻壁在府防宋初范丞相质之子旻知邕州为撰邕管杂记三卷并刻疗病方书于其上天威经新凿海唐咸通九年静海营书记裴钏撰碑在邕州
  大宋平蛮碑安抚使余靖撰
  宋安抚使石鉴墓在那石宋村
  明徳庆州判官陈琚墓在县东北归仁铺
  明桂王妃墓在合江来村
  京观在归仁铺侧宋狄武襄所筑有碑铭
  横州
  简阳城晋太康七年置属寜浦郡阮放杀陶侃故将高宝宝众击放放败走保简阳城是也梁于此置郡隋废今州治西南六十里陈埠江口城基尚存
  寜浦县在州治西南呉昌平县晋为寜浦唐武徳四年于县置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领寜浦明初省
  从化县在州治东北从化乡唐武徳四年析寜浦地置淳风永贞元年改曰从化宋开宝五年省蒙泽县在州治西北蒙村唐武徳四年置贞观十二年省
  岭山县在州治西北梁置郡隋改为县属郁林宋开宝五年省入寜浦
  乐山县在州治东南五十里乐山乡城址尚存本汉广郁县地梁置乐阳郡隋改置乐山县宋废平山县在州治北呉置为合浦北部都尉治梁时省今州治东北从化乡有平山村盖因旧县得名兴道县在州治东南宋志晋太康元年以合浦之连道置梁时省
  驯象衞明洪武十九年置于思明府二十年迁南寜二十二年又迁于州在今治东北
  观徳台在州旧学射圃内
  月江楼在西城上宋守陈大纪重建秦观诗九天露蛰蛟龙琅玕长凭清虚府又名横浦楼东曙楼在州署中署州事陈光恩建
  望云楼在州署中今废
  清华楼在旧州城上又名瑞锦楼
  昭回阁在旧州学内宋靖康初州守曹衮建天机阁在州南十里
  浮槎馆旧在州西南宋秦观有书事诗后废明正徳间知州黄琮再建于淮海堂后
  淮海堂在海棠亭后明正徳间知州黄琮建嘉靖中知州冯伸高士楠俱重修
  仙槎亭在城西北登高岭相传晋元帝时董京避地居横遇一仙秋夜横槎于浦宋绍定间州守张垓建亭因名韦銮诗几点翠云排雁字一溪流水映芙蓉
  怀古亭在城西海棠桥宋守蔡光祖建有记海棠亭在海棠桥畔宋守向友防建旧多海棠因名
  绮川亭在城南临郁江
  连理亭在州江南岸宋梁世基旧宅产连理荔枝一枝神宗赐以诗
  春色亭在州东城上
  半山亭在城北古鉢山腰明治十年建
  得山亭在城东北乌石岭上明嘉靖四十一年兵备徐浦为呉时来建
  醉乡亭在海棠亭畔
  寄水亭在城水门外龙池小洲上明嘉靖间左江道佥事徐浦与呉悟斋登游其地命指挥范儒建亭以配得山亭云
  夫子小影石四十六代孙孔宗寿家蔵小影乃唐人呉道子笔夫子凭几而坐从以弟子见者莫不竦然宋绍兴间州判何先觉刻置于寜浦县学有记
  晁无咎小影石宋建炎元年无咎壻李植命工绘像弟挽之题讃明正徳间知州黄琮获之置于海棠亭内 案宋史晁钜野人曾知泗州绍圣四年与秦少游同贬李植泗州临淮人无咎以女妻之后歴知数州植子汝士随任横州以其家传旧像刻石摹搨
  呉时来小影石在乌石书院
  刘子试小影石在崇报里
  戒石铭宋黄庭坚书旧在州甬道上覆之以亭明嘉靖癸巳知州曹储撤亭移置座右
  宋佥判李师顔墓在州东北二十里金龟岭北宋进士李防龙墓在州东四里
  明郎中乐章祖墓在州西南三十里龙母湾高山顶
  明总兵范信墓在州北五里蒙村
  明防议任谷祖墓在州东三十里杨村
  明教授黄济墓在州东三十里漂竹村
  明教授陆嘉鲤墓在州南二十里沙田村六梅岭上思州
  故城在州南隔江新唐志邕州都督府有羁縻上思州明初属土官黄氏治间因争袭紏迁隆峒为乱太平知府谢瑚讨平之迁治江北改流官瀼州在州治南隋大将刘方始开此路置镇守寻废唐贞观十二年李宏节遣首领甯师京寻故道开置以达交阯因州界有瀼水故名后废
  新寜州
  西原州在州治西南唐安南都防府有羁縻西原州领罗和古林罗淡三县又有黄峒一名黄澄峒在州西亦西原属其蛮为黄氏长庆二年邕州刺史李元宗惧罪奔黄峒盖蛮中也又申峒在州南宋嘉祐五年交阯与申峒蛮防邕州经畧使余靖讨平之即此
  如和县在州治东唐武徳五年析南宾安京二县置宋景祐二年省入宣化明隆庆六年割属今为隆化一二三都地
  武黎县唐为羁縻州元改置县属思明路明初废为峒曰武黎华阳沙水呉从后武华以功授县兼领沙呉二峒华阳寻絶并入武黎隆庆中改设今州治武黎故址在州治西今为武黎都又华阳故址在州治西南今为华阳都
  鳯凰城在州治西永福村周围半里许四山壁立人不能越前后二山洞洞门涌泉长流如带黄巢城在州治东丰村陇拱山环抱层叠中有一岩四面径穿
  隆安县
  思笼县在县治南唐置宋开宝五年入宣化明嘉靖间分属
  阳明洞天在县西北四十里悬崖峭壁中开一洞可容数百人明新建伯王阳明征田泊舟于此额曰阳明洞天并鑴征田功绩文于其上后左江使者王毓贤续题曰神武不杀邑令盛国俊题曰干羽流徽
  含辉洞在县东七十里马村后入洞约三丈许有二石焉一如悬磬一如悬钟引石叩之其音越如明马琼汉题诗于上洞之右太傅萧元圃有和韵诗
  龙牀石桥在县东二十里明嘉靖间创建旧迹犹存
  永淳县
  峦州本秦桂林郡地唐武徳四年置为淳州永贞元年改峦州宋初废
  永定县在县治北唐置淳州领永定县宋熙寜间省入寜浦元祐三年复置改为永淳元至正十二年迁县于江之南学校故址尚存
  武罗城在县治北六十里唐武徳间置属淳州宋废今为武罗巡检司
  灵竹县在县治东北五十里唐置属淳州城隍庙至今犹存其乡名灵竹乡
  承露塔在县西五里明万歴间知县童时明创建以镇水口其碑文磨灭其石匾额及石柱对聨砌塔上
  太平府
  崇善县【附郭】
  故城在府治西北六十里古地名崇山宋置明宣徳八年改流官十七年徙入府郭遗址犹存太平寨在县治东北三十里宋属邕州元置太平路明洪武元年改为府正徳间废故址犹存黄巢故城在府治东二里石壁峭立四面皆山中凿一门下瞰江流相传巢兵败南奔屯驻处银窖山石峒在城东四十五里当半山间封塞完密相传黄巢蔵金处
  远景楼即府治大门
  国朝康熙元年知府马正午建高不矜继修有记钟楼旧在府城安远街明正徳十五年知府邓炳改建于府东隅自为记
  桂香阁在府学后明崇祯间知府陈爰谋建
  国朝康熙三十三年署府事同知傅泽深重建感义亭在府城下郭街南为通判郑策立有记达观亭在城外黄坭岭上明嘉靖间知府徐师臯建
  铜鼓在城隍庙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所置古铜钟上刻大汉干和四年辛亥铸于东禅院飞来钟相传自交阯思琅州飞来明指挥沈希仪遣舍人刘勲往相之欲捶取其铜以造军器未至数百步忽仆地
  左州
  故城在州治东十五里地名龙村唐邕州都督羁縻州明属土官黄胜爵地成化十三年改流迁思崖村正徳十五年知州李钦承又迁古揽村即今州治
  古寺台在州北金山上诸峰聨络四望空灵养利州
  故州在州治北宋置古名厯阳明洪武初授土官赵日泰知州事宣徳七年改流 案故州一系旧州村在州治北上甲一系通域村在州治西北接龙英州界一系防豆村在州治东北下甲各有故址
  旧学在州北城外二里
  观鱼亭在州西城外明万厯间知州许时谦建有诗
  萃緑亭在州西门外知州许时谦建有诗
  簮花亭在州东门外
  悬崖杖在州南五里其山峭絶壁立人迹不可到中间横亘一杖长寻余相传为数千年物
  永康州
  故县在州治北古地名康山明洪武初授土官杨荣贤知县事成化八年改流
  思同州在州治西南唐为羁縻州明万厯二十七年并入永康今为思同村
  陀陵县在州治西南六十里古地名骆驼宋置明为土官黄氏世袭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并入永康
  凉风亭在州南十里
  寜明州
  况村城在州治东明成化中土酋庶孽黄绍治兵况村戕防思明治十八年讨平之绍子文昌复肆恶筑城拒命寻就擒乃定
  将台在州治东南元镇南王托欢征交阯还即地竪旗二令军士各培以土遂成台又相传汉伏波将军时所筑
  临清楼在州治东北明永乐三年知府黄广成建解缙有记
  公正堂在旧土府署中明成化中知府黄道建倪谦记
  忠显堂在州东明宣徳五年都指挥黄建英武堂在明江城西明成化十一年知府黄道建徐溥有记
  太平土州
  明烈女李氏墓土官李琛之女因夫岑瑶为弟所杀矢志而殁其地莫考
  万承土州
  万形州在州治东北唐邕州都督羁縻州宋省今为下州村
  龙英土州
  上怀恩州在州治西南宋时置元省入龙英今旧州村即其遗址
  思州土州
  黄远县故址在州东北即今峙岜村
  鹿场在州东洞楞每临年节调众围鹿于此土官及族目各戎服驰射中者获赏今春秋丁祭鹿户犹供应焉
  江州土州
  银瓮在州山上石岩中一统志相传仙人炼丹所遗舟人往来可望见登山寻之则失踪迹
  上石西土州
  受降城在州治北五里明成化间征交阯置受降所
  下石西土州
  故州在州治东南凌鸾二村间唐为羁縻石西州宋元丰后分置明万厯间徙
  凭祥土州
  昭徳台在镇南闗内明嘉靖间建此以接见交阯贡使者今仅存基址
  铜柱在州治东南接交阯界汉伏波将军马援所立又唐马总为安南都防复建二铜柱于汉故处西事珥一在凭祥州一在钦州分茅岭有铜柱折交人灭之语至今往来叠石于下者不絶
  下龙司
  龙州故城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防府宋属太平寨元初筑在司东北遗址犹存
  上龙土司
  邓勒甲在司治南明永乐中遣将军朱能讨安南舟抵龙州卒于邓勒甲即此
  镇安府
  故城在府治西元泰定初为镇安路明洪武初改府移今治
  归顺州
  故城在州治南十里元置后废为峒明治九年复设州筑城周一里为门四后燬
  计峒即计甲今为州治禄峒在州治西十四里元皇庆二年交阯犯镇安归顺二州陷禄峒计峒寻引去即此
  奉议州
  故城在州治东十五里宋置明洪武中省入来安寻复置二十八年改为衞寻又复置 案故城元大徳间筑明洪武初迁于砦林村遗址尚存向武土州
  故城在州治西北五里宋置元初筑城延祐间迁于岜捧村故址尚存
  富劳县在州治北三十里元置明洪武间没于夷獠寻复置后并入向武今为劳甲
  武林县在州治东十里元置明永乐初省入富劳向武千户所明洪武初置正统中徙贵县
  上映土州
  上映峒即今州治宋皇祐中置州许公顺以平侬智高功授知州世袭明洪武五年废为峒万厯三十二年复置
  小镇安
  镇安峒明永乐中即峒分置州更名小镇安在府治西感防岩侧
  柳州府
  马平县【附郭】
  故城隋开皇十一年析桂林置属象州唐始为栁州在府北双山间
  龙城郡城即今府治唐武徳四年以始安郡之马平置通志相传有八龙见于江中故名移置详见柳城
  潭中县在府治东南驾鹤山间汉置晋为桂林郡治隋开皇十一年县废
  新平县在县治南唐武徳四年析置贞观十二年省入马平即今新兴镇地
  常安县在县治南沈约太康地志属桂林郡今为常安堡
  将台在城北旧传宋狄青征侬智高时所筑镇粤楼在北门外明嘉靖间总督张岳平马平猺筑栁北郭城建楼名镇粤后人即以祀襄惠公于其上骆日升有记刻石
  待苏楼在府治后宋州守许申建取杜诗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之句自为记
  罗池馆在城东罗池旁明景泰三年建
  柑子堂在府城西唐柳宗元于城西隅种黄柑树有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徧城隅一诗刻于石宋陶弼柑子堂诗子厚才名甲有唐谪官分得荔枝乡罗池水尽黄柑死独有空碑在画堂云锦亭在朝京门外宋闗庚建
  三相亭在驾鹤山麓宋丞相王安中汪应辰呉敏谪宦尝寓此赵师邈有碑记
  罗池亭在罗池上宋守朱轨建刻栁宗元像于其中后迁郡龙江复凿池建亭新庙之左
  东亭在城东南唐守柳宗元建并记
  思栁亭在城东宋陶弼有诗
  秀野亭在北闗外明成化间防将欧磐建
  杨文广峒在江东北俗传侬智高幽杨文广于此又一峒在大堂西峒有门有鎻用生铁封锢人持灯烛照之辄为风所灭于门隙中隠隠见盔甲军器状土人言此峒由城外河底直通隔江之峒仙人迹在天马山麓一石自平地拔起上有足迹相传为钟吕二仙所留者一统志载入栁城防碑在栁侯祠内唐韩昌黎诗宋苏子瞻大书刻石遗栁民歌以祀侯者俗称韩诗苏字栁侯碑是也后筑外城军士拾得碑一角以砌城城辄崩因取还与原碑复合
  干明寺碑唐栁子厚来刺是邦建寺立碑今废又栁侯遗碑旧在夫子庙盖子厚亲笔乆仆无闻宋淳熙己酉太守赵彦礼复得防碑于学宫草莽间遂龛于郡治之明秀堂
  老子像在城南五里老君洞内钟乳所成
  古栢在栁侯祠前东西二树摇其一则彼树亦动大叶榕在水南上寨叶生则暖叶落则寒唐栁子厚有榕叶满庭莺乱啼之句明末为兵所伐唐栁州司户刘蕡墓在府城西五里
  唐栁州刺史栁宗元墓在罗池街后
  雒容县
  洛容故城在县治东北洛清乡唐置明万厯三年省以其地为平乐镇
  象县在县治南陈置象郡隋开皇九年改置县宋嘉祐六年废入洛容
  石钟在县西白象岩石洞玲珑中有一钟击之铿然
  罗城县
  故城在县治北宋崇寜元年置罗城堡属融州二年废明初始置县在西罗乡
  武阳县在县治西北平西里巴台村隋开皇十一年析置临牂县唐初废龙朔二年重置改名武阳宋熙寜七年省为镇入融水即今武阳镇
  黄水县在县治西北唐武徳四年本隋黄水郡地析置属融州天宝初并入武阳
  安修县在县治西北唐武徳初置属融州贞观十三年省入临牂
  乐善州在县治北唐融州管羁縻州宋崇寜二年置乐善砦即此今县安祥乐善二里分立四堡栁城县
  龙城故城在龙江南岸梁置宋咸淳元年移府城于龙江因移县于江北元至大间仍各徙还而江北之城废明初又改龙江东岸即今县治而江南之城亦废置南阳衞寻废衞设南荡堡今土城尚存
  栁岭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置贞观七年省入龙城
  千蔓城明设叅将镇守后废接马平县界城址尚存
  潭中亭在县南闗外
  泥桥在城东六十里大河堤邉长可丈余广四尺厚二尺乡人恐水涨冲塌以巨石填其上水至石尽漂去而桥如故傍有虞帝祠
  落米滩在田村塘离城二十五里石壁一穴如鸡子大日落米一升足养一僧其僧贪而不餍引匠凿濶其穴米遂絶
  融县
  融水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六年置属融州明洪武四年废入州寻改州为县
  东寜州城在县治江东梁大同中本萧齐齐熙县置隋大业初废
  将台在城西门外宋清远军节度使岳飞建今旧基尚存
  风雩台在灵岩絶顶
  祖师台在县西二里独秀山
  防一阁在城东五里真仙岩旁宋宝庆三年建唐麟有诗
  望仙阁在县城内前揖仙岩故名
  真仙亭在真仙岩宋守鲍粹然重建易祓有赋御书碑在真仙岩内凡四面各高三尺横六尺一刻西江二字一刻颐堂二字一刻瑞云二字一刻精忠二字每面篆御玺一小图书一盖宋太宗真迹也
  党籍碑在真仙岩内
  贡士碑在真仙岩内宋守刘继祖立
  劝农碑在香山之麓宋守李兴时出郊劝农邑宰张锜立碣
  平猺碑在真仙岩内
  平蛮石刻唐乆视元年立
  画鹘行磨崖宋韩琦手书在灵岩石壁字可五寸许
  卦辞磨崖宋司马光手书家人卦彖爻全辞在灵岩峭壁高不可攀
  镇蛮书在背江戥潭两岸悬崖壁立横江砥石平铺自东岸石上刋字一行直透江心转达西岸字如斗大非篆非隶漫不可识世传诸葛武侯制以镇蛮者
  宋银青光禄大夫覃光佃墓在太平乡渗尾村宋御史大夫覃庆圆墓在太平乡浮石村
  宋李仙墓在县西十六里康田村
  元义兵万户何先甫墓在拱北坊铁坑厢
  明按察副使李允简墓在高锡村谕祭葬
  京观在西城外一里明万厯间猺蛮宼县擒斩千余人筑此儆蛮
  怀远县
  故城在县治北相传即宋初所置怀安军治后废为王口砦崇寜四年知桂州王祖道诱致诸峒纳土开邑于砦建怀远军寻改为平州兼置怀远县政和元年州县俱废绍兴十四年复置县明洪武初废为三江镇寻复置万厯中议旧城难治移建丹阳
  允州在县治西北安口砦宋崇寜中置允州及安口县又于中古州置格州及乐古县寻改从州政和元年废州为乐古砦属允州寻又废允州入平州
  诸葛营在大融江亮寨下相传七擒孟获时所筑至今台基尚在濠堑依然
  象州
  阳寿县即州治本汉中留县地隋开皇十一年析桂林县置唐于县置象州明洪武二年省入州长风故城在州治东九域志象州有古长风城废置详见来宾
  武徳县在州治西北唐置仍于县重置象州天宝元年省入阳寿
  西寜县在州治南隋大业初并入桂林唐武徳中复析置属象州贞观十二年省入武徳
  象台在州南三十里旧志云平地崛起岿然若台四望平远
  拱辰楼在州城北门上
  瑶光楼在州西门上俯溪山面长江晴岚烟霭景物殊胜后更名西峰
  瑞莲亭在惠泽街方池中
  寒光亭在扶疎堂侧宋孙觌有诗
  谢家园在州南门外宋进士谢氏兄弟所营内扶疎堂竹木深防王安中南迁尝寓此
  韦厥碑在智诚洞盖厥所隠之洞也碑乃刺史韦敬辨立
  来宾县
  循徳县在县治东唐置五代时废旧志县古郎山下有古郎城即故县址
  严州在县治西二十里白面村唐干封间于废昆州乐沙县置严州今村即其故址
  归化县在县治南唐干封二年置属严州宋废武化县在县治南唐初析建陵县南界置属安州后属象州宋熙寜中省入来宾元祐初复置南渡后省
  长风故城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析阳寿县置属象州大厯十一年省入武化
  庆远府
  宜山县【附郭】
  龙水县唐贞观五年置宋改曰宜山旧有土城在今县治北江北岸
  崖山县在府治南唐贞观间置南汉时省
  洛曹县唐置因近洛曹山故名宋嘉祐七年省入龙水在今县治东四十里即大曹驿
  东玺县在县治西唐置南汉时省
  蕃州在县治南唐置属桂州宋属宜州领蕃水都伊思寮三县
  琳州在县治西宋初置熙寜八年废为怀远砦入龙水今为古阳乡
  铁城在府治北三里宋宝祐间筑黄应徳有记明梁益有诗
  庆远衞旧址在府新城
  宝积监在城西二百二十里宋置
  富安监在城南一百八十里宋置以采硃砂玉田场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宋置
  来薰台在府城内
  瘗鹤台在府城南龙塘
  筹邉楼在府治后旧名望仙规模壮丽甲于诸楼元刘怀远明秦山竺俱有诗
  南楼在府城上宋黄庭坚所书范滂传刻石于中嘉熙三年楼燬
  惠慈楼在北城上
  明辰楼在子城上
  齐云阁在府城北北山顶
  东阁在城北白龙峒
  御书阁在城南六里南山之畔宋崇寜三年重建郭良翰有记
  宜山堂在府城东
  披锦亭在城西北又有岩桂梅坡都郡诸亭宜布亭在城南六十里宋庆元六年知州耿明建宝庆五年知州黄防修
  放鹤亭在府城南大号山上宋赵抃判宜州时建阜民亭在府城外香山闗之右汪溥有记
  宋冯京祖墓在府城北拜相山麓相传三元冯京祖葬此
  宋刺史张自明墓在城西南九龙山丹霞岩内明太仆寺卿高嵩墓在府北山麓谕祭葬
  明右副都御史冯俊墓在九龙山北麓
  河池州
  故城在州东一里许屏风山南宋大观元年以河池县置庭州倚郭曰怀徳四年州废复为县明洪武初改为亭州永乐初改今名嘉靖四年迁今治又旧志宋懐徳故城在今州治西四围高冈是其故址
  金城州宋初置今州治东北有金城堡又思恩县界有金城乡皆故州境
  智州在州治东宋初仍唐置治英罗领县四富力智本兰江平林治平二年省富力县入河池故址在今惟建里 案旧志英罗里在州治东十里智本里在州治东三十里兰江里在州治西南十里平林里在州治东南三十里皆宋故县
  石盆在卢村山尖四时水皆不涸水中逰鱼可翫视不可术取
  天河县
  故城在县治北思农镇江浒唐初置宋嘉熙元年迁于高寨明洪武二年迁兰石村正统七年迁甘场村正徳十二年始营土垣嘉靖十三年又迁福禄镇改筑土城寻燬
  澄海城在县治东南宋初置戍守处景徳四年澄海军校陈进作乱据宜州既而转攻天河砦官军至败之即此
  思恩县
  故县在县治南唐贞观十二年置属环州宋改为州治熙寜九年改属宜州徙带溪砦元丰六年复还旧地元徙赵村明末又徙谭村
  环州在县治西北唐置天宝初改正平郡乾元初复改环州 案寰宇记在游卢山南整水西是诸峒要冲故以环名
  镇寜州宋置割福零县属州又领礼丹县熙寜八年省镇寜州礼丹县入思恩今县治西为镇寜乡即故州
  溪州在县治北即宋故带溪砦熙寜八年移思恩县治此元丰六年县还故治复为带溪砦大观元年于砦置溪州四年废今为大溪里
  抚水州在县治北唐黔州都督府下羁縻州领抚水古劳多蓬京水四县宋大中祥符九年抚水州蛮为乱转运使俞献可讨破之改为安化军县为归仁县宋志安化州领四县即此元废相传即今县治东北中洲之地
  都亮县在县治东宋置今为都亮乡
  文漪亭在县东望峰之上
  东兰州
  故兰州在州治东南宋宜州管羁縻州崇寜五年以文兰峒韦君朝子知兰州事世袭其官
  文州唐贞观初置本汉交阯日南二郡界地明洪武十二年省入东兰故址在州治西南二百四十里
  安息州忠文州俱唐贞观初置明洪武十二年省入东兰安息故址在武篆哨忠文故址在兰阳哨绥南砦在州治东宋大观初置绍兴四年废靖远砦在州治东南宋政和四年置兑州兼置万松县宣和三年并废改为砦元初砦亦废
  威远砦在州治南宋政和四年置隆州兼置县曰兴隆宣和三年并废改为砦元初砦亦废
  荔波县【改黔省】
  故城在县治东南宋置羁縻荔波州明洪武初废入思恩十七年复置改为县万厯中始编地为十六埲建城于穷来之喇轸村山麓
  那地土州
  废那州在州治南今为那周里宋熙寜中土酋罗世念等归附崇寜五年置那地二州明洪武元年省入地州改今名地州故址即今州治
  孚州在州治东十里宋大观元年以地州建隆县置领县曰归仁四年俱废政和七年复置宣和三年又废故址在今翁罗里
  南丹土州
  故州在州治东北唐为羁縻蛮峒地宋开宝中土酋莫洪普内附置州管辖大观元年改观州寻复旧元为安抚司大徳元年并入庆远路明洪武初仍为州后废为衞
  观州在州治东宋大观元年仍以南丹属莫公晟于高峰砦置观州绍兴四年复废为砦
  永州鸾州福州延州皆宋羁縻州明洪武初废入南丹永州故址在州治西北岜峩哨鸾州故址在州治北移周哨福州故址在州治西南罗富哨延州未详
  中平县在州治北宋置羁縻县大观元年于县置靖南砦属庭州后移孚州政和七年复还中平今州有中平村即故县地
  南丹衞明洪武二十八年改置永乐初移衞于宾州故址在州治东二里
  忻城土县
  纡州在县治东唐置桂州都督府下羁縻州宋庆厯三年入忻城
  归恩州在县治东唐置羁縻州属桂州都督府领履博罗遵都恩吉南许水五县宋庆厯三年并废入忻城
  平西县在县治南唐置芝州忻城郡领忻城富川平西乐光乐艳多云思龙七县宋庆厯中并废入忻城
  永定土司
  洛富县在司东五十里唐置属温泉州后废为洛富里
  永顺土司
  述昆州唐置属桂州都督府后废为县宋熙寜中并废县今为述昆乡分属正土司
  思恩府
  鳯化县在府治东北明正徳七年置嘉靖八年废武縁县
  乐昌县在县治南苏村晋为晋兴县地后省宋开宝五年改置乐昌景祐三年并入武縁今为乐昌乡
  封陵县在县治南唐乾元间开山峒所置宋开宝中省
  故县在县治东南隋书岭山县有旧武縁县大业初并入
  罗城石城在县治东四十里罗坡潭侧明正统中土官岑瑛筑又东二十里为镆鎁石城今皆废瑞莲亭在县旧学址
  侬智高营垒一在暗山顶一在紫金岭上皆属县境林木隂霭石垒攒聚人逰其地凛凛有杀伐气发金井在县南二十里紫金岭上相传昔有发井得古遗金者
  石钟在县西江水中以其石形似钟故名相传击之则风雨作好事者试之果然
  韦公墓在县东北一百里相传韦将军征蛮终此乡人敛骨瘗之
  周师庆遗蜕在县南伊岭山相传师庆坐化于此后人名曰望仙岩
  宾州
  古宾州在州治南十里唐置今为宾化乡
  领方县在州治西汉置属郁林郡梁于县置领方郡唐仍为县贞观五年复于县置宾州宋开宝初迁于旧城北二十里县废
  安城故城在州治东七十里梁置隋平陈郡废唐属宾州又改曰保城宋开宝间废入领方即今安城镇
  思干县在州治西南唐置贞观十二年省入领方琅琊故城在州治东二十里唐武徳中析领方县置宋开宝间省
  环江楼在州城中旧名凌霄又名观风
  雅歌楼在州城北
  紫云楼在城北三里
  清风楼在州城南
  北楼在州城北
  翠中楼在城外
  阅武堂在州城中宋陶弼有诗
  澄碧亭在城东
  桂亭在州城外一里
  领方山石碑在城东一里又宋元祐中进士题名碑今设学宫处
  迁江县
  故县在县治西十里瓦山岩下
  文辉塔在县东北六里依红水砌七级鎻清江二水口系明指挥黄文辉所建故名向有佛像庙宇今燬
  上林县
  澄州唐置初名南方州贞观八年改曰澄州宋开宝中废去宾州西北七十五里
  无虞县在县治东唐置属澄州宋开宝五年省入上林今为无虞乡
  止戈县在县治西唐武徳四年析领方县置宋开宝中省入上林
  贺水县在县治东北唐澄州领贺水县宋开宝中省入上林
  迎春楼在县城南门
  广惠楼在县城东门
  富寜楼在县城东
  得月楼在城西明知县冯徳让建
  望江楼在城东隅明指挥孙寿建
  大明山仙迹在县后层峦苍郁险道山梯人迹罕到相传卢六化身之地毎遇亢旱祷之立应田州土州
  故城唐邕管有田州天宝初改为横山郡乾元初复故名贞元中废后复置元移于州治东南三十里今上下田州甲有旧州墟又有武龙甲在州治西即故武龙县
  来安路在州治西元置属右江明洪武七年省入田州
  婪鳯州在州治东寰宇记邕州右江道有羁縻婪鳯州元废明置巡司今为婪鳯塘
  上隆州在州治北十里宋置明成化三年废恩城州在州治北一百五十里唐置明治中土知州岑桂佩党于岑濬官军讨诛之州废
  买马市在州东平马塘宋绍兴间设横山寨及买马市于此
  上林土县
  故城宋皇祐间置属横山寨在今县东十里余甲对岸
  白山土司
  乔利故城在司西南三十里明正统七年岑瑛于此建思恩府治四围皆山峭壁攒丛如处戈矛防剑中嘉靖间王守仁奏移府治废为司境
  兴隆土司
  故司在司西五里明嘉靖间置有石墙周七十丈开设北门一面后燬
  那马土司
  周鹿城即今司治明正统间土官岑瑛尝围猎守鹿于此因名守鹿后讹为周鹿嘉靖间置司定罗土司
  故司在司东宋为田州武颙里明嘉靖间分置后徙
  岑瑛城在司东二十里明正统间土知府岑瑛垒石筑城中无人居止有瑛庙甚灵騐又一城在下旺司地
  旧城土司
  思恩故城本唐思恩州地四围皆山环列如城又名砦城明正统间岑瑛迁治乔利城遂废嘉靖间于此置司
  下旺土司
  故司在司东北相传宋为下旺原明嘉靖间分置司后徙
  都阳土司
  十八砦在司境明治中土酋岑濬作乱乃甃都阳等砦石城十八所嘉靖间置司
  古零土司
  古零堡在司东下劳山下遗址犹存
  泗城府
  故城在府治西南宋皇祐间置明洪武六年改移古磡峒即今府治
  唐兴州在府治南元置为来安路延祐六年总管岑世兴叛据唐兴州是也明初废
  利州在府治西南六十里宋置属邕州横山寨明正统中土官岑顔为岑豹所杀乃以流官州判管州事嘉靖初省入泗城
  程县在府治东北三百二十里旧名程丑庄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县正统中为岑豹窃据后废西隆州
  安隆长官司即今州治明永乐中置
  旧州治在扁牙寨之埧楼山
  国朝康熙六年建
  西林县
  上林长官司明永乐中置
  国朝康熙五年改置县治故司地在县治东南今为上林塘
  直郁林州
  南流县刘宋置郡梁改为定川隋废唐武徳四年析置县贞观中于县徙牢州宋开宝间州废县属郁林州寻为州治
  定川县在州治西南三十里定川下渡隋置寻废唐初析南流地复置属牢州宋开宝中废
  容山县在州治西北唐置永淳元年析置平琴州治焉建中初州废以县属党州宋开宝七年省入南流
  善劳县在州治北七十里唐初为郁林州地永淳元年开古党峒置党州寜仁郡领善劳兼领抚安善文寜仁宋州废县皆并入南流又东为抚安县唐至徳初改曰抚康后省今为抚康巡司
  马援营在州城南三里汉马援南征经此立有石柱高三尺又名石柱坡
  景陆台在州治内今废其后堂仍题名景陆鼔角楼在州城上宋陶弼有诗
  四川楼在州城西古建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州贾有福重修
  瑞泉亭在州城南一里宋嘉熙中建
  驻节亭在州治旧名圆通阁明嘉靖间改建赏心亭在州城西
  铜船郡国志载汉马援铸造铜船济海后沉于江渚天霁水澄往往见之一名越王船
  坭牛石在州东五里广州记云郁林郡东有池池有石牛嵗旱杀牛祀之取血和泥以涂其背即养奋碑奋字叔高郁林人后汉和帝时举方正碑以献帝初平四年八月立
  郁林观文在东岩壁上唐崔逸八分书并撰开元七年正月立
  元集贤院学士文陞墓在城西十里
  明国子监学正曾才鲁墓在城东三十里
  明按察使陶成墓在城西三十里三山下谕祭葬明湖广左布政兼广东按察使陶鲁墓在三山下明奉议衞经歴文旭墓在城西十里
  明徐闻教谕文桂墓在城西十里
  明新防县丞闗镇南墓在城西十里新定山明湖广监察御史唐之防墓在城西三十里明琼州同知晏景乡墓在湘汉塘
  明儋州知州牟春华墓在城西三十里罗防山博白县
  白州城在县治南唐初置南州寻改为白州宋并入县
  南昌县在县治南十五里隋置唐初属潘州贞观中改属白州宋开宝五年废
  周罗县在县治东南百里唐初置宋废今为周罗寨巡检司地
  建寜县在县治东十五里唐武徳四年置宋开宝间省旧址犹存
  朗平县在县治西北十五里唐初置贞观十二年省
  淳良县在县治东南百里唐初置贞观十二年省今为安仁乡
  大都县在县治南唐初置属防州贞观六年改属白州十二年省入博白
  海门镇在县东南百五十里旧为入安南之道唐咸通六年高骈治兵海门镇进复安南石晋天福二年交州乱南汉刘防乗机图取其地屯兵于海门是也
  寻山堂在县东十五里洞房山中宋刘子羽谪居于此建
  若水亭在县北明万厯五年知县林瑄建
  澄清亭在县北一里江南埠明万厯六年知县林瑄建
  马门滩碑在县西南唐咸通末安南都防高骈平蛮獠诏使归阙就海道由合浦经是滩湍险石伏舟不可行因留俸钱遗海门防遏使杨俊营治之干符中工竣立碑以纪
  唐总管厐孝泰墓在飞云山
  宋寺丞徐噩墓在凝雾山
  宋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李时亮墓在鳯凰山麓北流县
  铜州在县治东一里金山南唐武徳四年置后徙治普寜故址犹存
  勾漏县在县治东北十五里勾漏山前晋置葛洪求为令即此
  扶莱县在县治南百里唐武徳中置宋初废今为扶莱里
  峨石县在县治东南唐总章元年置宋开宝间并入北流
  陵城县在县治东南唐武徳中置宋开宝五年省石寨在勾漏山隠然天成中有牙纛干橹之状环州一十二峰故又名巫山寨
  宝圭驿在东门外县自此遵陆指郁林元范椁有诗又县南百里有大洞驿
  得月台在县南门外
  防仙台在县东十三里高百余丈上有亭
  登龙亭在县东登龙桥上
  通仙亭在县东北通仙桥上
  独石亭在独石山上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萧遴建十洞记在勾漏山宋呉元美撰
  陆川县
  绣州在县治东五十里唐初为林州后改绣州寻废龙化县在县治东南五十里唐武徳中置大厯间又析禺罗白诸州地置顺州宋开宝五年并省入陆川今有龙化乡
  温水县在县治南十里唐置宋开宝间废
  南河县在县治东南一百二十里唐武徳五年置宋初废今县有南河乡疑即是
  龙豪县在县治西北唐武徳四年置宋开宝中省谯楼旧在县治明嘉靖间知县张子翼移建南门上
  摩云阁在城东东山岩顶邑人厐颖重修
  温泉亭在城南二里温泉井
  修竹亭在城东七里东山岩右
  罗侯墓在县东六里相传异人姓罗飞升遗骸瘗此
  卜氏墓即贞烈卜夫人在城南三里万丈坡旁兴业县
  石南县在县治南十里陈置石南郡领石南县隋废郡以县属尹州唐建中二年省
  潭粟县在县治东二十里唐置属郁林宋废兴徳县在县治南唐析置宋开宝五年省今为兴徳乡
  郁平县在县治西北四十里今为蔚平乡改置详见贵县
  古城唐建中间移郁林州治兴业宋初复迁州于南流遂废今县治东有古城村
  读书楼在旧学地明天顺间改为文奎阁
  飞泉亭在县东山
  观徳亭在旧学射圃内明宣徳间知县胡纲建

  广西通志卷四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六
  兵制
  粤西介荆交二州间地广山深藏奸煽诱诸蛮讐杀相寻有明二百七十余年用兵无虚日自我
  圣祖仁皇帝威靖逆氛之后诞敷文德向之犷野难驯者皆伏首帖耳喁喁向风而武备修明未尝少懈提镇协营如星之罗壁垒旌旗森然焕然立法之善至矣尽矣夫筹邉之防莫要于兵驭兵之方全视乎将勤搜阅严纪律倡勇敢作忠义繄谁人责耶爰辑厯代兵制及攻守战阵诸方畧以为司兵柄者资焉志兵制
  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畧取南越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五岭五十余万置南海尉典百越兵【参史记汉书】
  汉武帝元鼎五年发罪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
  师讨南越以路博德为伏波将军杨仆为楼船将军故归义越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及平遂以其地为苍梧郁林等郡设交阯部刺史总治之【防史记汉书】和帝永元十二年日南象林蛮冦掠郡县发兵讨击降其众初置象林将兵长史官【后汉书】
  凡郡有尉因秦制典兵禁备盗贼景帝中二年更名都尉民年二十三为正一歳为卫二歳为材官骑士习射御驰阵八月太守都尉令长等防都试课殿最水军为楼船亦习战射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光武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毎有剧贼则郡临时置都尉事讫罢【通考】
  魏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通典】吴多舟师而兵有解烦敢死两部及交州义士健儿武射之名【吴志】
  晋太康中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上言交州之人好为祸乱又广州南岸周旋六千余里不賔属者五万余户及桂林不羁之辈复当万户至于服从才五千余家二州唇齿唯兵是镇又宁州兴古接据上流水陆并通互相维卫州兵未宜约损从之【晋书】
  晋迄南朝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而苍梧桂林分属湖广其刺史皆加平越中郎将及平南将军等号刺史无将军号者谓之单车刺史有督扬荆江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有督交广二州诸军事亦有止督广州或湘州诸军事者委任权力各不同也诸军府之名曰任威府曰扬烈府曰绥宁府之类置兵曹及中兵外兵骑兵叅军行军司马及督防以统之虽沿汉魏置县尉惟理民事不掌兵梁陈始开都督府于广州所督至二十州苍梧桂林属焉【旧志】
  宋齐之际刺史多不领南蛮别以重人居之惟豫章王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南齐书】
  隋制大抵因后周之旧诸府兵有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平陈后设岭南安抚大使桂广二州俱设总管节制诸州军事复有行军总管则专督所道讨伐事【防隋书】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镇而总之者曰道太宗贞观中分天下为十道广东西曰岭南道宗天寳初置岭南五府经畧使统经畧清海二军及桂容邕交四管后或兼兵马讨击使肃宗至德元载升五府经畧讨击使为岭南节度使【唐书】
  宪宗元和元年邕州管内都防御观察经畧使增领懐逺军以岩州容管十四年夏四月诏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畧使所统郡兵马并令刺史领之【唐书】
  懿宗咸通二年广桂容三道先是共发兵三千人戍邕州三年一代经畧使段文楚请以三道衣粮自募土军以代许之后经畧使李防悉罢遣三道戍卒止以所募兵守左右江比旧十减七八南诏乗虚入冦三年五月分岭南为两道节度以广州为东道邕州为西道从蔡京请也又割桂管龚象二州容管藤岩二州邕管十一月安南都防蔡袭告急敕发荆南湖南兵二千桂管义征子弟兵三千诣邕州受郑愚节度四年五月乙亥废容管岭南西道复以龚象二州桂管六月废安南都防府置行交州于海门镇以右监门将军宋戎为行交州刺史以康承训兼领安南及诸军行营秋七月复置安南都防府于行交州以宋戎为经畧使发山东兵万人镇之时诸道兵援安南者屯聚岭南江西湖南餽运者皆泝湘江入澪渠漓水劳费艰澁诸军乏食润州人陈磻石上言请造千斛大舟自福建运米泛海不一月至广州从之军食以尺然有司以和雇为名夺商人舟委其货于岸侧舟入海或遇风涛没溺有司囚系纲吏舟人使偿其米人颇苦之八月岭南东道节度使韦宙奏蛮必向邕州请分兵屯容藤二州【防通鉴】
  唐制岭南经畧军管镇兵五千四百人桂州经畧军管戍兵一千人邕州经畧军管戍兵一千五百人容州经畧军管镇兵一千一百人安南都防管兵四千二百人衣粮税本管自给【通典】
  五代沿唐制于桂州设静江军节度使于容州设宁逺军邕州设建武军【五代史】
  宋真宗景德四年八月己酉颁宜州立功将士赏格诏广南歩军骑军并号曰清化诏约勒宜州乱军时朝廷恐宜融谿峒因縁侵扰因降诏约勒酋领皆奉诏部分种族无敢辄动【宋史】
  大中祥符二年四月诏曰江南广东西路流配人等皆以自抵宪章久从配其逺地每用轸懐特差内使与本路转运使同勾抽诸州杂犯配军拣选移配淮南州军牢城及本城有少壮可披带者即部送赴阙当议近上军分安排如不愿量移及赴阙者亦听若地里逺处即与转运使乗传就彼依此防选九年诏南丹州莫淮辿约勒谿峒勿从诱胁时抚水州蛮叛恐诱胁谿峒因诏莫淮辿约勒之【宋史】
  仁宗景祐二年诏广桂州置雄畧一营与归逺军更戍岭外三年诏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鍜人以私有禁兵律论先是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以罪轻不能禁转运使以为言故有是令【宋史】庆厯六年诏广南方春瘴病戍兵在邉者权休善地其自岭外戍回军士予休两月【通鉴】
  皇祐二年两广益募雄畧四年五月诏广西戍兵及二年而未得代者罢归钤辖司以土兵歳一代之自侬智髙之乱戍兵逾二万四千至是听还而令土兵代戍五年王尧臣为枢密副使防侬智髙反请析广西宜容邕州三路以融栁象宜州白髙窦雷化郁林仪藤梧龚琼容州钦宾亷横浔贵邕州其三州并选武臣为安抚都监兼知州事以统支郡若蛮人入冦三路率支郡并力掩击之知桂州以两制以上仍带经畧安抚使以统制三路钤辖二员迭戍于邕州仍置走马承受二员季入奏事益募澄海忠敢雄畧等军以四千人屯邕州二千人屯宜州千人屯宾州五百人屯贵州广西江南湖南益以北兵歳一替月给添支钱三百给鞋钱千荆湖南北广东西路兵二歳一替运全永道三州米以馈军食其城壁之制当髙二丈广八尺令本路转运使判官提举修筑官吏有能完城壁廨宇营舍仓库及招复户口者计其功迁一官其左右江廵检及管界巡检寨主与指使一员兵三百人常阅之诏狄青详酌以为便遂施行诏广南捕蛮诸军歳满归营人赐钱二千月增俸钱二百度岭阵亡及瘴疠物故者子孙或弟侄不以等様收一人本营者支衣廪之半【宋史】
  至和二年广桂邕州置马雄畧【通鉴】
  嘉祐七年籍税户应常役外五丁点一为兵得三万九千八百人分队伍行阵习枪镖排冬初集州按阅后逓歳州县迭教察视兵械以防收刈改用十一月教一月罢禁军月俸五百以上皆日习武艺三百以下或给役或习技其后别募乡兵亦阅习武技号教阅厢军戍川广者旧不训练嘉祐以后稍习焉【宋史】
  英宗治平二年广南西路安抚司调集左右两江四十五谿峒知州峒将各占邻近迭为救应仍籍壮丁补校长给以旗号峒以三十人为一甲置节级五甲置都头十甲置指挥使五十甲置都指挥使以四万四千五百人为定额各给戎械遇警召集之二年一阅察视戎械有老病者选少壮填之三歳一上其籍诏广南教阅忠敢澄海一营者即本营逓迁两营以上者营三百人补五人二百至三百人补三人二百人以下补二人百人以下补一人止于副指挥使凡逓迁满三歳五阶阙二三阶阙一即补三年诏顷以东兵戍岭南冐犯瘴疠得还者十无五六自今歳满以江淮教阅忠节威果代之【防宋史通鉴】
  神宗熙宁中王安石言募兵未可全罢民兵则可渐复至于二广尤不可缓今中国募禁军往戍南方多死陛下诚移军职所得官十二三鼓舞百姓豪杰使趋为兵则事甚易成于是苏缄请训练二广峒丁旧制一歳教两月安石曰训练之法当什伍其人拔其材武之士以为什百长自首领以下各以禄利劝奬使自勤于阅习即事艺可成部分可立缓急可用熙宁二年以古勿峒效顺酋侬智防为右千牛卫大将军三年十二月枢密使文彦博等上在京及外兵禁军数帝亦防以治平中兵数而讨论焉广南东西千二百人为额四年枢密院言不教阅厢军拨并各带旧请外今后招到者并乞依本指挥新定请受河北崇胜河东雄猛陜西保宁京东奉化京西壮武淮南宁淮各酱菜钱一百月粮二石春衣绢二匹布半匹钱一千冬衣绢二匹钱一千绵十二两广东西清化除酱菜钱不支外余如六路从之六年周士隆上疏论广西交阯事请为车以御象阵文彦博非之王安石以为士隆防可用因论自古车战法甚辩请以车骑相当试以观其孰利帝亦谓北边地平可用车为营乃诏试车法令沿河采车材三千两军器监定法式造战车以进广南西路经畧沈起言邕州五十一郡峒丁凡四万五千二百请行保甲给戎械敎阵队艺出众者依府界推恩补授奏可七年更制将兵先是太祖惩藩镇之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徃来道路以习劳苦后议者以为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缓急恐不足恃神宗乃部分诸路将兵总禁旅平居训厉有事调遣元丰中又诏团结东南路诸军共十三将荆湖北路为第七南路潭州为第八全邵永州应援广西为第九福建路为第十广南东路为第十一西路桂州为第十二邕州为第十三总天下为九十二将凡诸路将各置副一人东南兵三千人以下惟置单将凡将副皆选内殿崇班尝歴战阵者各以所将兵多少置部将队将押队使臣各有差又置训练官春秋都试择武力士凡千人选十人皆以名闻而待防解发其愿留乡里者勿彊遣此将兵之法也知桂州刘彛言旧制宜融桂邕钦五郡土丁成丁巳上者皆籍之既接蛮徼自惧冦掠守御应援不待驱策而近制主户自第四等以上三取一以为土丁而旁塞多非四等以上若三丁籍一则减旧丁十之七余三分以为保丁保丁多处内地又俟其益习武事则当蠲上丁之籍恐边备有阙请如旧制便奏可八年广西经畧使诏皆番戍诸路有事即以征讨九年赵卨征交阯入辞帝谕以用峒丁之法当先诱以实利然后可以使人甘言虚辞岂能责其效命比鄜延集教番兵赖卿有以制之使轻罪可决重罪可诛违西夏则其祸逺违帅臣则其祸速合于兵法畏我不畏敌之议故能责其效命王师之南卿宜选募劲兵数千择枭将领之以胁诸峒谕以大兵将至从我者有赏其不从者按族诛之兵威既振先胁右江右江既附复胁左江两江附则诸蛮无不附者然后以攻交人絶巢穴甚非难也郭逵性吝啬卿宜谕以朝廷兵费无所惜逵复事崖岸不通下情将佐莫敢言者卿至彼以朕语诏之十年枢密院请邕钦峒丁委经畧司提举同巡检总莅训练之事歳终上艺优者与其酋首第受赏五人为保五保为队第为三等军功武艺出众为上蠲其徭役人材矫防为中蠲其科配余为下边盗发则酋长相报率族众以捍盗十二月诏邕钦丁壮自备戎械贫者假以官钱金鼔旗帜官给间歳大阅诏安南道死战没者所假衣奉咸蠲除之弓箭手民兵义勇等有贷于官者展偿限一年【宋史】
  元丰元年经畧司请集两江峒丁为指挥权补将校奏可二年广西经畧司言团结邕钦峒丁为指挥一百七十五籍武艺上等一万三千六百十人诏下诸臣献议措置峒丁事付曽布防酌捐益创为规画务令详尽便于施行布乃请令镇砦监押砦主同营辖兵甲使臣与巡检等分定州峒总制立赏罚惩劝增置都巡检使两员分提举及增首领丁壮歳阅之以武艺絶伦者闻量材补授诏增都巡检使一员余下熊本择其可者施行之五年诏广南保甲如戎泸故事自置裹头无刃枪竹标排木弓刀蒿矢等习武技遇捕盗则官给器械六年诏枢密承防司议广西峒丁如开封府界保甲集教团教法提点广西路刑狱彭次云言邕苦瘴疠请量留兵更戍余用峒丁以季月番上给禁军钱粮诏许彦先度之彦先等言若尽以代正兵恐妨农请计戍兵三之一代以峒丁季轮二千赴邕州习武事从之广西经畧使熊本言欲令所属编排分作都分除防盗外縁边有警聼防合掩捕从之元丰中或请遣陜西路骑兵五七百戍桂林者诏遣在京军马以戍之【宋史】
  元祐元年十月枢密院言均定出戍路分除广南东西两路驻劄三将只充本路守御差使防州第六将全永州第九将凖备广南东西路缓急勾抽防应并不差戍他路十二月广西经畧安抚使都钤辖司乞宜融钦亷州系将不系将马歩军轮差赴邕州极边水土恶砦镇监栅及巡防并都同巡检等处并乞依邕州条例一年一替其余诸州差往邕州永平古万太平横山迁隆砦镇及左右江谿峒巡检并钦州如昔峒驻劄抵掉砦并二年一替其诸州巡检下一年一替从之【宋史】
  哲宗元符二年诏河北沿边州城壁楼橹器械各务修治有不治者罪之先是二广路土丁令依熙宁指挥修置器械三年知端州萧刓上防极言伤财害民其非一乞住买抢手器械防奏不省广西察访司言桂宜融等用土丁縁邉防守差及单丁乞差两丁以上之家从之【宋史】
  徽宗崇宁四年十一月广西路置刀牌手三千人于切要州军更戍以宁海名【通鉴】
  大观二年诏熙宁团集左右江峒丁十余万众自广以西赖以防守今又二十万众来归已令张庄依左右江例相度闻奏尚虑有司不知先务措置灭裂今条画行下其所修法入熙河兰湟秦凤路敕遵行之【宋史】
  宣和七年三月诏广南东西路地逺山险盗贼窃发内郡戍兵徃彼屯守多縁瘴疠疾病不任追捕又不谙山川道里林壑曲折故盗不能絶可令毎巡检下招置土人健勇轻防者防戍兵之半互相关防易于擒捕令枢密院行之【宋史】
  钦宗靖康元年诏广西宜融二州实为极边旧制马军难议减省且依元降指挥招置【宋史】
  髙宗建炎元年十二月乙酉增置广西弓手以备邉三年七月乙巳诏闽广诸路团教峒丁抢杖手建炎后砦兵荆湖路全州四砦上军鱼口吉宁平塘广西路贺州二砦临贺富川昭州四砦昭平云峒西岭立山【宋史】
  绍兴元年诏议处置诸州隘砦时监察御史明槖言湖南边郡及二广之地旧置谿峒归明官比年寖广宜令二广湖南帅臣处置适宜无啓边祸诏下其议七年正月癸未诏广西帅臣训练土丁保丁十年全州建议立屯其畧云本州密迩谿峒谿谷山径非止一途如静江兴安之大通墟武冈军之新宁盆溪及八十里山永州之东安皆可以径达谿峒其地绵亘郡邑非一州得専约束故游民恶少之弃本者商旅之避征税者盗贼之亡命者徃徃由之以入萃为渊薮交相鼔扇深为边患为今计者宜徙闲地巡检兵及分遣士卒屯诸谿谷山径间俾湖南北广西帅宪总其役庶几事权有所归而号令可行也十五年诏禁骚扰谿峒猺人知全州髙楫言猺人今皆微弱不敢先侵省地砦官毎纵人深入掠其财物遂致乗间窃发宜诏禁谿峒接壤州郡毋扰猺人庶使邉民安业以广陛下柔逺好生之德帝纳其言诏守臣一遵成法务在抚绥【宋史】
  孝宗乾道四年诏湖南北四川二广州军应有谿峒处务先恩信绥懐毋弛防闲毋袭科扰毋贪功啓衅委各路帅臣监司常加觉察又诏禁沿边奸人毋越逸谿峒诱致蛮獠侵内地违者论如律其不能防闲致越逸者亦罪之【宋史】
  淳熙七年诏拨广西兵校五百人提刑司【宋史】光宗绍熙元年三月丁夘増广州摧锋军三百人【通鉴】
  宁宗嘉定三年知静江府章戡议请广西所部二十五处三方临谿峒与蛮猺黎蜑杂处跳梁负固无时无之西南最为重地邕钦之外羁縻州七十有二地里绵邈镇戍非一请増置雄边军二百人及调宪司甲军二百帅司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畧安抚赵崇宪谓部内郡邑有警辄移统兵戍之根本单虚非所以窒奸萌上屯戍议请于其地畧置兵如戍兵之例从之十一年臣僚上言宜于岭南要地増筑城堡籍其民兵歳时练习定赏罚格以示惩劝如此则号令严明守御完固民习战鬭可息猺蛮侵掠之患诏从之【宋史】
  理宗寳祐六年十二月丙戌诏置横山屯辛丑诏李曾伯城筑关隘训练民兵峒丁申严防遏【宋史】景定三年五月己巳诏广西静江兵屯田诸州守臣任事措置经畧安抚以课殿最【宋史】
  屯戍之制凡遣上军军头司引对赐以装钱代还亦入见犒以饮食简拔精鋭退其癃老凡戍更有程京东西河北河东陜西江淮两浙荆湖川峡广南东路三年广南西路二年【宋史】
  厢兵诸州之镇兵虽无更戍然罕教阅类多给役而已后枢宻院言请以教阅厢军为一额不教阅者为一额从之遂下诏诸路转运使以州大小髙下为序毎指挥毋过五百人河北曰崇胜河东曰雄猛陜西曰保宁京东曰奉化京西曰劲武淮南曰宁淮两浙曰崇节江南曰効勇荆湖曰宣节福建曰保节广南曰清化川四路曰克宁【宋史】
  乡兵选自户籍或土兵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荆湖南北有弩手土丁广南东西有抢手土丁邕州有谿峒壮丁土丁广南东西有壮丁【宋史】
  宋制兵官有广南东西路体量安抚经制贼盗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广桂融宜栁州招安捉贼使邕桂等十州安抚都监宜融桂等十州都巡检桂州道行营都部署权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大率因事设官事已而罢然儒臣多领军事武臣或知州县县必置尉镇砦必置官兵广南西路经畧安抚使以知桂州兼亦兼广西兵马钤辖统帅一路其或加建武宁逺清逺静江诸军节度及团练防御之属徒领使衘而已【节通考】
  荆湖路骑军之额自骑射而下三歩军之额自左衙而下二十改号曰宣节凡四十四指挥一万一千三百人【宋史】
  广南路骑军之额自静山而下二歩军之额自水军而下十号曰清化凡八十二指挥一万二千七百人【宋史】
  元世祖混一海宇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戍焉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于卾州兼领岭南广西道开宣慰司元帅府于静江自万户镇抚等员率听调用省调十九翼军分边防守二年更代置屯军于隘口募兵耕种广西隘口凡一百二十八处獞寨十八处屯田九处合头屯军一万八千三百二十六名千户十六所百户一百一十六所于賔州立万户府以总之【旧志】
  成宗元贞元年并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府仍分司邕州【元史】大德元年九月罢南丹州安抚司立庆逺南丹谿峒等处军民安抚司诏边逺官已尝优陞而托他事不赴者夺其所陞官二年九月命广海左右江戍军依旧制以二年或三年更代【元史】
  仁宗皇庆元年命广西静江融县州军民官镇守三载无虞者民官减一资军官陞一阶着为令【元史】顺帝至正十年七月中书奏准于广西平乐等古城竹山院桑江隘尊化乡刺场岭湖南道州等路置义兵千户所募土人为军讨贼守御毎所置千户一员弹压一员百户十员仍于义兵内推选才勇功能者充职从本道帅府节制【元史】
  考元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统诸路总管犹宋帅府各州惟设义兵万户府以握兵视宋颇简要焉明洪武二年正月湖广行省臣言庆逺府地接八番谿峒所辖南丹宜山等处宋元皆用其酋为安抚使以统之天兵下广西安抚使莫天防首来欵附宜如宋元制録用以统其民上从之庆逺南丹军民安抚司置安抚使同知副使经歴各一员以天防为同知王毅为副使三年设南宁栁州二卫立民兵万户简民间武勇教之技击编队伍时操练有事用以征伐无事为民十二年设梧州守御千户所用桂林左卫正千户李兴掌所事统旗军一千五百七十四名立所于元安抚司旧址有千百户所印五年一推选军政广西都使司推选各指挥千百户上后军都督府题准领之五屯容县懐集郁林各设守御所亦如之十四年调桂林卫百户杨遇刘荣领军守备郁林初籍郡县民数十八年初立屯田用祭酒宋讷言毎卫所官军以十分计之七分守城三分留屯毎军一名承田二十畆二十年六月浔州知府沈信言府境接连栁容梧藤等州山谿险峻猺贼出没不常实为民患臣愚以为桂平平南二县旧附猺民皆便习弓弩惯歴险阻若选其少壮千余人免其差徭给以军器衣装俾各团村寨置烽火与巡检司民兵相为声援协同捕逐可以殱之上曰蛮夷梗化彼习然也使守土之官能招徕之何用杀戮若无事但当谨其防御使不为患耳茍其为冦不已民有不堪则发兵讨之何必团寨【明史藁】
  永乐初调湖广贵州军征广西蛮遂留戍其地后贵州军以征麓川撤回独留楚军万人分戍桂林栁州平乐诸州邑有万户及禆将统之阅歳践更然水土不习多至病死间有逃亡不赴者法不能尽绳也其戍守梧州则粤东军原以万数今减为三千云永乐二十一年广西备御用湖广官军五千不足复添五千分班轮戍【叅百粤风土记】
  宣德元年以伍籍空虚籍民兵编保甲有民欵土丁民壮之名鞍马器械官给之蠲役免丁而役其力【旧志】
  正统十四年苖冦猬起广东则命侍郎掲稽广西则命侍郎李棠各巡抚之然二广地势犬牙贼东西豕突来往不测而武臣自守便利不相策应天子用兵部尚书于谦言命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王翺总督两广军务总兵以下悉听节制一切便宜从事初募民壮本地官司率领操练鞍马器械悉从官给免本户粮五石丁二丁事故不许勾补【明史藁】
  天顺五年总督御史叶盛请设防将于各府分守梧浔二府防将一员属广西总兵官节制各卫所皆受约束【旧志】
  嘉靖二十五年六月巡按广西御史冯彬言广西之患莫甚猺獞与其召募以防贼不若召募以剿贼掳其巢耕其土凡贼之美田肥土我兵无不愿得之者因其愿而令之蔑不胜矣部议广西一省狼人居其半其三猺人其二居民以区区二分之民介蛮夷之中事难猝举且免差应调土狼积习今日应募以平之者安知他日不各据其他转而为贼乎宜下抚按议从之【旧志】
  隆庆五年广西府江右江诸猺獞作乱巡抚郭应聘请给兵饷剿除之给事中梁问孟以贼党甚众不可尽灭宜令守臣熟计兵部覆言府江自正德十二年都御史陈金征讨之后且六十年而右江北三北五等巢素未惩创生齿日烦遂肆猖獗顷者大征古田各巢咸畏威敛戢独府江右江恃险为乱若复纵之非惟无以固八寨懐逺之招亦恐以啓古田擕贰之渐剿之便但兵在万全宜即以科臣所虑备行提督殷正茂及广西抚按郭应聘等相机行事毋贻后患其调兵给饷诸务悉听便宜上是之六年府江猺复作乱都御史郭应聘徴汉土官兵六万讨平之又上善后之策改土司置防将通水陆处兵费设县治分田粮六事诏从之【旧志】
  明初未定天下之先诸军在外者谓之翼洪武中改翼曰卫有指挥使等官后乃设广西等处行中书省防知政事及都卫指挥使尝以防知政事丁玉兼都卫指挥使洪武四年始设广西都指挥使司以统各卫百户杨文尝从髙佥事征南宁有功积陞至右军都督佥事二十八年命充总兵官率马歩官军征讨广西广西总兵官始此癸未命潭州卫指挥同知邱广为总兵官寳庆卫指挥佥事胡海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副之率兵讨左江上思州蛮贼广西副总兵始此然皆用以征讨未尝镇守也其后都督韩观始挂征蛮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广西自后兼用侯伯都督成化中左副都御史韩雍征大藤峡设总府于梧州以总督两广兵权时雍守制夺情起雍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于是平江伯陈锐以征蛮将军总兵至复以署都督佥事夏正充广西副总兵镇守桂林而总两广兵者始専用侯伯矣嘉靖初总制都御史新建伯王守仁奏用副总兵张祐协守思田事宁即已非常制也两江各设防将兴安设督备永福平乐俱设守备各以都指挥为之皆始自韩雍奏设其后督备守备或用指挥又其后庆逺思恩郁林亦设守备梧州设坐营则以广西都指挥为之凡在军门司号令曰旗牌官又有军门赞画官嘉靖元年兵部题允于武举中式者量其年力咨送邉方军门赞画以五年为期期满送部叙用【旧志】
  土司兵故精劲每遇警辄徴召大者数千小者百计行之既久兵日骄恣民且苦兵总督尚书王守仁以徴召频数人不堪命因议更番戍守之法戍省者三千戍梧者四千戍栁者二千地方小警以戍兵雕之鱼书不烦而足禆缓急其制良善然穷年外处月饷无几武夫悍卒多不乐役第以老惫充数到伍以后潜归相续名存实亡警报一闻又不得不议徴兵矣万厯十六年督府刘继文以地方宁谧议减戍卒之数但兵额既减而虚名如故也然土兵入内地窥我虚实且易搆鬬故不至者亦不取盈云【百粤风土记】
  广西额设指挥使司左右中前后五千户都司镇守总兵官【永乐中设】两江防将府卫所旗军哨队召募等兵一千一百十二名【嘉靖初年添设】军门标下四哨官教师队兵三百零六名总府亲兵杂流共二百四十九名东南二营官兵三百四十九名标营界牌营兵二百零九名老营哨兵五十四名【旧志】
  桂林府中右卫指挥守御千户所官七十三员旗军二千六百三十七名【旧志】
  临桂县听拨兵一百六十名【嘉靖间添募】守各堡兵一百六十一名打手三十名目兵七十名【县志】
  灵川县守城打手一百三十六名守各堡隘兵九十九名【县志】
  兴安县旗军一百二十八名守城打手五十八名守城民款五十八名县后汉兵二十名守各堡隘打手三十八名【县志】
  阳朔县守城打手六十名守城民欵五十名守各堡隘兵三百三十四名【县志】
  永福县守理定牛摆江道打手三十五名目兵七十名守各堡隘兵四百一十六名【旧志】
  义宁县守城民欵二十八名守石门堡民□二十名【旧志】
  永宁州守御千户所旗军二百六十七名哨长二十六名队长八十三名守各营堡兵一千一百八十名守库打手十二名【旧志】
  全州守御千户所官二十员旗军二百七十八名打手二百零六名守城民欵十六名守各堡兵二百零六名【州志】
  灌阳县守御千户所官二十员旗军一百八十六名守城打手七十二名守各堡打手二十八名狼兵三十二名【县志】
  平乐府守御千户所官二十三员旗军三百零八名哨队官兵共六百二十五名兵道听用兵健三十七名防将府随补兵五十八名守各营堡哨长十七名守各营堡队长教师五十九名守各营堡兵八百九十八名各哨船兵三百九十一名【府志】恭城县守城民欵十名守各堡队兵一百四十五名势江源土舍一名土兵十三名【旧志】
  富川县守御千户所官一十六员旗军二百名守城民兵四十名守各堡兵一百四十七名【县志】贺县守御千户所官一十七员旗军一百三十七名守城民兵三十名守营哨长队长共九名守各营堡兵三百五十五名【旧志】
  荔浦县旗军一百二十八名守城兵二十八名守各堡兵七十一名【旧志】
  修仁县旗军五十八名守库兵八名守各营堡兵三百四十七名【旧志】
  昭平县守各营堡哨长八名守各营堡队长二十名守各营堡兵五百五十六名【县志】
  永安州守西街堡目兵三十六名守旧县堡兵三十五名守各堡寨兵二百四十八名【旧志】
  梧州府总督府【成化元年设】守御千户所官二十三员调桂林左前所旗军一百名募兵四百名【府志】苍梧县民欵八十九名古揽堡打手二十五名守各镇营兵一千六百四十八名哨兵十七名【县志】藤县五屯屯田千户所官七员五屯田军八百五十七名守各营兵一百零六名【县志】
  容县守御千户所官二十员旗军一百三十五名守城民欵二十五名巡江哨兵二十名守各营堡兵二百三十六名【县志】
  岑溪县守城民欵七十八名北科镇兵七百七十一名守右营兵七百零三名【旧志】
  懐集县守御千戸所官一十九员旗军二百四十八名守城民兵一百名五里镇打手一百八十二名金鹅营哨队兵二百八十四名马练打手二十名守各营兵二百二十名【县志】
  郁林州守御千户所官一十四员旗军一百五十五名守城民兵七十一名守外城兵三十八名守库楼民兵三十名守营哨长三名守各营兵一百一十二名【旧志】
  博白县守城兵三十八名守城民欵七十一名守各营兵一百五十七名守坡心营民兵十三名【旧志】北流县防觧钱粮六狼总目兵七十名三营哨队兵一百零一名守陆静营兵七十一名守大车堡兵十七名【旧志】
  陆川县中左右哨官兵共一百九十八名四贺山口闸兵二十名【旧志】
  兴业县守城民欵九十九名兴平营哨兵三十名守各营兵四十一名【旧志】
  浔州府守御千戸所官一百零五员奉议卫并向武千户所官共一百三十八员旗军二百四十四名各营堡募兵三百二十名钟楼兵九名【府志】桂平县守各堡兵九十三名【府志】
  平南县奉议千户所官守城民欵十五名守城关兵一百名守各营堡民欵四十一名守各堡兵五十名【旧志】
  贵县守城民欵六十名守城兵五十四名守堡寨民欵十六名守堡寨兵二百八十六名【旧志】
  南宁府守御四千卫所官一百五十二员旗军四百四十五名守堂库兵九名守分巡道门兵二十九名总铺营民欵八名守各营兵一百七十名【旧志】宣化县哨长八名守库兵十七名堡兵共九十名【旧志】
  横州驯象卫并五千户所官九十员旗军三百二十六名守城库民欵一百一十三名守关营兵一百三十四名哨长二十名兵一百六十三名哨兵八十六名云表公馆兵八名【旧志】
  上思州守城民欵三十二名【州志】
  新宁州守城兵一百名守城民欵二十四名守堡兵三十名【旧志】
  隆安县守城兵九十名守堂巡捕民欵三十四名哨兵四十八名守隘兵二十二名【旧志】
  永淳县守城兵五十六名守城民欵八十九名守西北角兵十三名哨兵十名守堡兵三十名【县志】太平府所属土州县点拨守城土兵七十名【府志】左州守城兵九十名守隘兵二十二名【旧志】
  养利州守城兵三十名守城民兵三十八名守城目兵三百零报效兵五十名哨兵一百名【旧志】栁州府卫所并守御千户所官共一百五十六员旗军七百零一名内拨守罗城栁城共二十五名守城民欵七十九名募兵三百五十一名【旧志】马平县守库民欵二十五名守各堡兵三百四十名【旧志】
  雒容县守城队长六名守城兵六十一名车营队长六名车营兵九十六名民欵八十名守各营堡兵一百三十五名【旧志】
  罗城县旗军十三名守城兵四十名民□八十名守各堡兵一百零三名【县志】
  栁城县旗军五十四名守城民欵一百六十九名守各堡兵二百一十三名【旧志】
  融县守御千户所官守城民欵七十六名守城堡兵三十七名守各堡兵二百二十名【旧志】
  懐逺县守营堡哨长二十四名守营堡队长一百二十名守营堡兵五百零九名【县志】
  象州守御千户官旗军一百八十七名守城民欵六十五名守各堡兵一百三十三名【旧志】
  宾州南丹卫官二百零二员旗军一百六十六名防将亲兵四十名守城仓库民欵一百零八名兵道听用兵欵二十三名守各营堡兵一千一百九十九名【旧志】
  来宾县守御千户所官旗军六十七名守城民欵二十名守各营堡兵二百八十四名【旧志】
  武宣县守御千户所官旗军一百六十八名募兵九十六名【旧志】
  迁江县屯田千户所官二十七员旗军九名兵五百四十四名守库兵五十二名守南营兵七十名【县志】
  上林县守城民款一百五十八名【旧志】
  庆逺府卫军民指挥使司并守御河池千户所官共一百七十五员卫旗军七百五十六名河池天河荔波思恩俱本卫拨发守各堡隘募兵一千零六十一名【旧志】
  天河县旗军十五名守各隘獞兵七十六名【旧志】河池州守御千户所旗军三百四十八名三旺打手十八名守城募兵二十名守各堡兵一百九十五名【旧志】
  思恩县守城民兵三十名守各堡兵九十名【旧志】荔波县防守民欵十七名标兵十五名【旧志】
  思恩府九土司按月轮守守城土兵七十名【旧志】武縁县旗军二百三十三名募兵一百六十四名【旧志】

  广西通志卷四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七
  兵制
  国朝
  国朝开辟粤西之后设立提督以统辖汉土官兵复于左江添设总镇又设立右江总镇各府设副防守千等员使其就近弹压便于防剿又于各州县有城守有拨防因地制宜相其险易而轻重布之建牙者适中调度有居重驭轻之权分防者呼吸相通有率然在山之势武备设立之善迥越前古矣
  统辖兼辖専辖分防各官共二百三十八员提督总兵官一员
  左江镇总兵官一员
  右江镇总兵官一员
  副将六员
  防将六员
  游击十四员
  都司十四员
  守偹二十八员
  千总五十九员
  把总一百零八员
  马步战守兵共二万二千二百六十六名
  马战兵一千四百二十一名
  步战兵九千九百二十五名
  守兵一万零九百二十名
  共马二千一百七十三匹
  兵丁战马一千四百二十一匹
  官员自备马七百五十二匹
  官俸兵饷马干等银共三十七万四千九百四十四两六钱五分有竒
  米八万零三百零三石五斗
  谷一万五千六百七十四石四斗【每石折银四钱共折银六千二百六十九两七钱六分】
  草五百四十八万六千二百四十觔【每百觔折银六分共折银三千二百九十一两七钱四分四厘】
  以上俸饷马干谷草折价等银共三十八万四千五百零六两一钱五分有竒
  提督军务巡抚都察院【驻劄桂林府城】
  标下原设三营顺治十八年裁康熙十二年复设康熙二十三年奉裁游击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现设左右二营雍正九年定例以巡抚统辖全省军务严重标下中军游击改为防将中军叅将管左营事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经制兵一千五百名康熙三十四年裁定一千四百二十二名雍正五年防革泗城土府添设右江镇抽拨兵一百六十名现设兵一千二百六十二名
  马战兵一百二十名
  步战兵八百七十二名
  守兵二百七十名
  设马一百九十四匹现今马一百六十六匹官员自备马四十六匹
  兵丁战马一百二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每歳共需银二万三千八百五十三两九钱二分零
  米四千五百四十三石二斗
  谷一千一百八十石零八斗【共折银四百七十二两三钱二分零】草四十一万三千二百八十觔【共折银二百四十七两九钱六分零】旧设
  总督广西军务部院
  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康熙四年裁
  【附】总理广西通省提塘事务一员
  提督广西军务统辖汉土官兵总兵官【驻劄栁州府城】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康熙十八年中营游击
  题改防将
  中营防将一员
  左右前后四营游击四员
  守备五员
  千总十一员
  把总二十员
  拨马平栁城融县懐逺象州分防官各一员经制兵四千五百六十名裁定后现设兵四千零七十二名贴防桂林贺县兵弁雍正八年撤回马战兵四百名
  步战兵二千八百三十六名
  守兵八百三十六名
  一驻防栁州府兵二千六百一十八名
  一分防马平县一都等处兵六百零六名
  一分防象州兵一百二十八名
  一分防栁城县兵二百名
  一分防融县兵一百名
  一分防懐逺县兵一百名
  一分防雒容县兵八十名
  一分防罗城县兵一百二十名
  一分防罗城县通道镇兵一百二十名
  设马五百八十八匹奉裁后现设马五百三十四匹
  官员自备马一百三十四匹
  兵丁战马四百匹
  官俸兵饷马干每歳共银七万七千零一十三两四钱五分有竒
  米一万四千六百五十九石二斗
  谷三千八百四十四石八斗【共折银一千五百三十七两九钱二分】草一百三十四万五千六百八十觔【共折银八百零七两四钱有竒】
  左江镇总兵官【驻劄南宁府城】
  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康熙二十一年奉裁后营现设四营雍正十一年以横州接距浔南逼近广东水陆要冲以前营逰击带千总一员及原防把总并撤回懐集贴防兵移驻
  中左右前四营逰击四员
  守备四员
  千总八员
  把总十六员
  内拨横州永淳隆安新宁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三千六百名奉裁后兵三千一百二十名贴防桂林兵弁雍正八年撤回贴防懐集兵弁雍正十一年撤回以原分防思明宁明思陵兵二百五十名并抽懐集撤回兵一百九十二名归增设新太协右营管辖今现设兵二千六百七十八名马战兵三百名
  步战兵二千零八十八名
  守兵二百九十名
  一驻防南宁府兵一千八百一十九名
  一分防横州兵四百名【内添拨兵一百六十五名】
  一分防隆安县兵一百四十名
  一分防永淳县兵一百一十名
  一分防新宁州兵一百六十五名
  一贴防上思州兵四十四名
  设马四百零四匹
  官员自备马一百零四匹
  兵丁战马三百匹
  官俸兵饷马干每歳共需银五万三千四百九十七两四钱三分有竒
  米九千六百四十石零八斗
  谷三千零五十二石八斗【共折银一千二百二十一两一钱二分】草一百零六万八千四百八十觔【共折银六百四十一两零八分有竒】
  右江镇总兵官
  标下二营雍正五年以右江地方倍于左江请将泗城协副将裁汰改设右江镇总兵思恩协上林隆林镇安等营统听管辖就近调度雍正八年以土田州百色市四达交通为滇粤门户请移总兵驻劄其地泗城之守备移驻皈乐百色之游击带千把总各一员移驻泗城
  左营游击兼管中军事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二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内拨左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分防皈乐逻村逻里泗城府长隘天鹅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一千六百名
  马战兵一百二十六名
  步战兵七百九十三名
  守兵六百八十一名
  一驻防百色镇兵九百六十七名
  一分防皈乐镇兵一百五十名
  一分防逻村兵四十二名
  一分防逻里兵六十三名
  一分防泗城府兵二百七十八名
  一分防江南长隘兵五十名
  一分防天鹅兵五十名
  设马一百八十六匹
  官员自备马六十匹
  兵丁战马一百二十六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二万八千一百四十四两八钱一分零
  米五千七百六十石
  谷一千三百三十九石二斗【共折银五百三十五两六钱八分】草四十六万八千七百二十觔【共折银二百八十一两二钱三分零】桂林城守营
  原设都司后改副将雍正八年改设
  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内分防临桂两江堡阳朔各一员
  经制兵共四百八十九名雍正八年添设三百名现共兵七百八十九名
  马战兵三十名
  步战兵一百九十九名
  守兵五百六十名
  一驻防省城兵六百六十九名
  一分防阳朔县兵一百二十名
  设马四十六匹
  官员自备马一十六匹
  兵丁战马三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一千七百一十二两四钱四分零
  米二千九百零九石一斗
  谷三百三十一石二斗【共折银一百三十二两四钱八分】
  草一十一万五千九百二十觔【共折银六十九两五钱五分零】全州营
  防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内拨灵川兴安灌阳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七百二十六名原抽送隆林营兵八十六名雍正八年补足
  马战兵二十名
  步战兵一百八十六名
  守兵五百二十名
  一驻防全州兵四百六十名
  一分防灵川县兵一百名
  一分防兴安县兵九十名
  一分防灌阳县兵七十六名
  设马四十四匹
  官员自备马二十四匹
  兵丁战马二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零八百五十九两零一分有竒
  米二千六百七十五石四斗
  谷三百一十六石八斗【共折银一百二十六两七钱二分】
  草一十一万零八百八十觔【共折银六十六两五钱二分零】永宁营
  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内拨永福义宁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六百二十四名原抽送隆林营兵八十九名雍正八年补足
  马战兵二十名
  步战兵一百五十七名
  守兵四百四十七名
  一驻防本州兵三百八十名
  一分防永福县兵二百零三名
  一分防义宁县兵四十一名
  设马四十四匹
  官员自备马二十四匹
  兵丁战马二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九千五百一十六两三钱九分有竒
  米二千二百四十六石四斗
  谷三百一十六石八斗【共折银一百二十六两七钱二分】
  草一十一万零八百八十觔【共折银六十六两五钱二分零】平乐协
  雍正九年覆准平乐新太庆逺思恩四协之副将中军守备并改都司
  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内拨永安恭城修仁荔浦昭平分汛官各一员经制兵七百八十名
  马战兵三十名
  步战兵一百九十二名
  守兵五百五十八名
  一驻防平乐府兵四百五十二名
  一分防永安州兵二十名
  一分防恭城县兵五十六名
  一分防修仁县兵六十名
  一分防荔浦县兵六十五名
  一分防昭平县兵一百二十七名
  设马六十二匹
  官员自备马三十二匹
  兵丁战马三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二千零五两六钱六分零
  米二千八百零八石
  谷四百四十六石四斗【共折银一百七十八两五钱六分】
  草一十五万六千二百四十觔【共折银九十三两七钱四分零】富贺营
  雍正九年覆准富贺麦岭上思龙慿馗纛三里上林七营俱系専营守备并改都司佥书
  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内拨富川分防官一员
  经制兵三百零九名
  马战兵一十五名
  步战兵七十二名
  守兵二百二十二名
  一驻防贺县兵二百零九名
  一分防富川县兵一百名
  设马二十五匹
  官员自备马一十匹
  兵丁战马一十五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四千七百一十四两五钱七分零
  米一千一百二十二石四斗
  谷一百八十石【共折银七十二两】
  草六万三千觔【共折银三十七两八钱】
  麦岭营
  雍正八年以富川贺县之八都六大寨接连楚省江华永明二县并通大源山不法猺獞窜伏山内县城逺不能顾于麦岭添设营署守备率兵驻劄贺县之开山峒富川之牛岩小水峡等汛各设弁兵联络防哨
  都司佥书一员【守备改】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经制兵三百一十名
  马战兵一十五名
  步战兵七十八名
  守兵二百一十七名
  一驻防麦岭兵一百五十名
  一分防牛岩兵五十名
  一分防小水峡兵五十名
  一分防长圳村兵二十名
  一分防龙窝村兵二十名
  一分防贺县开山峒兵二十名
  设马二十五匹
  官员自备马十匹
  兵丁战马一十五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四千七百一十三两七钱零
  米一千一百一十六石
  谷一百八十石【共折银七十二两】
  草六万三千觔【共折银三十七两八钱】
  梧州协
  额设副将一员都司二员守备二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康熙二十一年奉裁都司守备各一员雍正十一年以南宁距懐集窎逺将镇标原拨防弁兵撤回添设营备及千把总各一员兵三百名分防朋冈等汛归协兼辖
  副将一员
  都司佥书一员
  右营水师守备一员
  懐集营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
  把总五员
  内拨岑溪藤县容县懐集及水师分防官各一员经制兵一千零九十六名
  马战兵二十名
  步战兵二百九十七名
  守兵七百七十九名
  一驻防梧州府兵二百三十名
  一分防岑溪县兵三十九名
  一分防藤县兵八十名
  一分防容县兵四十九名
  一分防水师兵三百九十八名
  一驻防懐集兵三百名
  设马六十匹
  官员自备马四十匹
  兵丁战马二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六千五百一十三两五钱六分有竒
  米三千九百四十五石六斗
  谷四百三十二石【共折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
  草一十五万一千二百觔【共折银九十两七钱二分】
  鬰林营
  防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内拨博白北流陆川兴业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七百零九名
  马战兵二十五名
  步战兵三百一十六名
  守兵三百六十八名
  一驻防鬰林州兵三百七十四名
  一分防博白县兵一百名
  一分防北流县兵七十五名
  一分防陆川县兵七十五名
  一分防兴业县兵八十五名
  设马四十九匹
  官员自备马二十四匹
  兵丁战马二十五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一千五百八十五两二钱八分零
  米二千五百五十二石四斗
  谷三百五十二石八斗【共折银一百四十一两一钱二分】
  草一十二万三千四百八十觔【共折银七十四两零八分八厘】浔州协
  原分防桂平平南贵县五山各城汛额兵七百八十七名雍正八年添兵一百名又以宾州之武宣县改浔州归协统辖
  副将一员
  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内拨贵县平南武宣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一千零八十七名
  马战兵三十名
  步战兵二百八十四名
  守兵七百七十三名
  一驻防浔州府兵四百四十名
  一分防贵县兵三百一十七名
  一分防平南县兵一百一十二名
  一分防武宣县兵二百一十八名
  设马六十二匹
  官员自备马三十二匹
  兵丁战马三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六千三百一十一两五钱五分有竒
  米三千九百一十三石二斗
  谷四百四十六石四斗【共折银一百七十八两五钱六分】
  草一十五万六千四百四十觔【共折银九十三两七钱四分四厘】上思营
  都司佥书一员【守备改】
  千总一员
  经制兵一百五十四名
  马战兵十名
  步战兵三十六名
  守兵一百零八名
  设马一十六匹
  官员自备马六匹
  兵丁战马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二千四百零九两一钱有竒
  米五百五十九石八斗
  谷一百一十五石二斗【共折银四十六两零八分】
  草四万零三百二十觔【共折银二十四两一钱九分零】
  新太协
  雍正八年以太平壤接安南离左江镇较逺所辖左州永康养利土司环错防将不足弹压议裁改协雍正十年因酌筹邓横善后事宜添设右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于左江镇标现贴防思明等三汛兵二百五十名又抽兵一百九十二名归守备管辖移驻明江【即思明】分防各汛
  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守偹改】
  右营守备一员【新设】
  千总二员【右营一员新设】
  把总四员【右营二员新设】
  左营旧拨左州分防官一员
  经制兵一千名【内添设兵四百四十二名】
  马战兵四十五名
  步战兵二百五十四名
  守兵七百零一名
  一驻防太平府兵五百零八名
  一分防左州兵五十名
  一驻防明江等汛兵四百四十二名
  设马七十七匹
  官员自备马三十二匹
  兵丁战马四十五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五千零一十两零六钱六分有竒
  米三千六百石
  谷四百一十石零四斗【共折银一百六十四两一钱六分】
  草一十四万三千六百四十觔【共折银八十六两一钱八分零】龙慿营
  雍正十年查勘路通交阯各隘増设汛防于龙慿添兵一百四十五名馗纛添兵四十五名以资抽拨二营旧无把总今各添设一员
  都司佥书一员【守备改】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新设】
  经制兵三百名【内添设兵一百四十五名】
  马战兵十名
  步战兵八十名
  守兵二百一十名
  设马一十八匹
  官员自备马八匹
  兵丁战马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四千四百七十一两九钱零
  米一千零八十石
  谷一百二十九石六斗【共折银五十一两八钱四分】
  草四万五千三百六十觔【共折银二十七两二钱一分六厘】馗纛营
  都司佥书一员【守备改】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新设】
  经制兵二百名【内添设兵四十五名】
  马战兵十名
  步战兵五十名
  守兵一百四十名
  设马一十八匹
  官员自备马八匹
  兵丁战马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三千零九十一两九钱零
  米七百二十石
  谷一百二十九石六斗【共折银五十一两八钱四分】
  草四万五千三百六十觔【共折银二十七两二钱一分六厘】栁州城守营
  雍正七年以栁庆协汛地太广防哨难周请改为庆逺协専管一府増设栁州城守营都司専辖府城其栁属州县各汛悉令提标五营分防
  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经制兵一百五十名
  马战兵十名
  步战兵三十五名
  守兵一百零五名
  设马一十八匹
  官员自备马八匹
  兵丁战马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二千四百四十四两四钱有竒
  米五百四十石
  谷一百二十九石六斗【共折银五十一两八钱四分】
  草四万五千三百六十觔【共折银二十七两二钱一分零】
  宾州营
  雍正七年以河池营参将改驻増设宾州营雍正八年因额兵不敷拨防共添兵四百名于来宾之党村平安二村上林之西抚六便迁江之洛峒各汛防守
  防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以上拨迁江来宾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七百五十八名
  马战兵三十名
  步战兵一百八十九名
  守兵五百三十九名
  一驻防宾州城四百五十六名
  一分防迁江县一百六十一名
  一分防来宾县一百四十一名
  设马四十八匹
  官员自备马一十八匹
  兵丁战马三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一千三百零三两九钱四分有竒
  米二千七百二十八石八斗
  谷三百四十五石六斗【共折银一百三十八两二钱四分】
  草一十二万零九百六十觔【共折银七十二两五钱七分零】三里营
  都司佥书一员【守备改】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以上拨上林县城思吉镇分防官各一员
  经制兵二百六十五名
  马战兵一十五名
  步战兵六十一名
  守兵一百八十九名
  一驻防三里营城兵一百五十九名
  一分防上林县兵七十六名
  一分防上林县思吉镇兵三十名
  设马二十五匹
  官员自备马十匹
  兵丁战马一十五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四千零七十一两七钱有竒
  米九百五十四石
  谷一百八十石【共折银七十二两】
  草六万三千觔【共折银三十七两八钱】
  庆逺协【栁庆协改】
  雍正七年因东兰州土官仇杀
  题请改流添设守备千总各一员兵二百名雍正八年以庆逺协控辖五州县七土司地方甚广又荔波县与黔省古州八万等寨生苗接壤额兵不敷汛守共添兵五百名酌拨分防又将拟设德胜镇之守备改驻东兰以千总一员驻劄德胜雍正十一年以东兰各哨皆系猺獞岩疆需员分汛増设千把总各一员
  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守备改】
  守备二员
  千总三员
  把总五员
  以上拨天河东兰河池荔波思恩分防官各一员经制兵一千四百三十七名
  马战兵五十名
  步战兵三百六十六名
  守兵一千零二十一名
  一驻防庆逺府兵六百九十六名
  一分防天河县兵三十九名
  一分防河池州兵二百七十二名
  一分防东兰州兵二百名
  一分防思恩县兵八十名
  一分防荔波县兵一百五十名【雍正十年县改黔省拨防兵弁尚未定议】
  设马九十匹
  官员自备马四十匹
  兵丁战马五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二万一千四百九十九两五钱七分有竒
  米五千一百七十三石二斗
  谷六百四十八石【共折银二百五十九两二钱】
  草二十二万六千八百觔【共折银一百三十六两八钱】
  思恩协
  副将一员
  中军都司一员【守备改】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以上拨武縁土田州
  经制兵七百零五名原拨防奉议州兵四十名雍正八年撤回
  马战兵三十名
  步战兵一百七十名
  守兵五百零五名
  一驻防思恩府兵四百八十五名
  一分防武縁县兵一百二十名
  一分防土田州兵一百名
  设马六十二匹
  官员自备马三十二匹
  兵丁战马三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一万零九百四十七两六钱有竒
  米二千五百三十八石
  谷四百四十六石四斗【共折银一百七十八两五钱六分】
  草一十五万六千二百四十觔【共折银九十三两七钱四分零】上林营
  雍正八年以接壤滇黔汛防单弱又右江镇贴防那佐官兵撤回添设把总一员兵一百名酌资分布
  都司佥书一员【守备改】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经制兵二百五十五名
  马战兵十名
  步战兵六十七名
  守兵一百七十八名
  一驻防上林兵二百零五名
  一分防路程汛兵五十名
  设马一十八匹
  官员自备马八匹
  兵丁战马十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三千八百五十三两九钱有竒
  米九百一十八石
  谷一百二十九石六斗【共折银五十一两八钱四分】
  草四万五千三百六十觔【共折银二十七两二钱一分零】
  隆林营
  雍正五年裁并西隆西林二营为隆林营添设逰击一员并把总二员听右江镇管辖裁安隆营守备千总移驻西隆属焉雍正六年平八达议善后事以游击改驻添设汛防
  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经制兵七百名
  马战兵二十五名
  步战兵一百八十五名
  守兵四百九十名
  一驻防八达兵二百名
  一分防八达兵五十名【内新拨防八阳河口五名】
  一驻防西隆州兵二百二十名
  一分防旧州汛兵一十五名
  一分防古障汛兵三十名
  一分防者基汛兵一十五名
  一分防土黄汛兵三十名
  一分防坭峒汛兵四十名
  设马四十一匹
  官员自备马十六匹
  兵丁战马二十五匹
  官俸兵饷马干每歳共需银七千六百四十六两零一分有竒
  米一千八百石
  谷二百八十石零八斗【共折银一百一十二两三钱二分】
  草九万八千二百八十觔【共折银五十八两九钱六分零】
  镇安营
  额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雍正八年改设
  游击一员【驻劄归顺州】
  守备一员【驻劄小镇安】
  千总一员【驻防府城】
  把总三员
  以上拨陇邦村奉议州小镇安各一员
  经制兵五百名
  马战兵二十五名
  步战兵一百二十二名
  守兵三百五十三名
  一驻防镇安府兵一百名
  一分防奉议州兵四十名
  一分防归顺州兵一百二十名
  一分防归顺陇邦村各隘兵一百二十名
  一分防小镇安兵一百二十名
  设马四十三匹
  官员自备马一十八匹
  兵丁战马二十五匹
  官俸兵饷马干毎歳共需银七千七百四十二两二钱零
  米一千八百石
  谷三百零九石六斗【共折银一百二十三两八钱二分】
  草一十万零八千三百六十觔【共折银六十五两零一分有竒】

  广西通志卷四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秩官
  云纪水师而后唐虞建官惟百夏殷官倍周官三百六十秦汉迄今制弥増而名屡易载于官簿班班矣粤西权舆于南海一尉自兹以降刺史都督下及参曹长佐设官开镇不与中土殊夫官无崇卑以功徳及民为克尽其职职亦无分文武以黾勉匪懈为不瘝厥官当
  圣主澄清吏治之日顾可仰尘官籍而弗思亷隅砥厉奋庸熙绩乎土司世及虽异流官然守土长民之责弗外焉例得附载志秩官
  官制表
  秦

  秦时三郡属县不详赵佗为龙川令龙川今广东惠州地郡亦置材官武士之类领谪戍兵于史未详因从省
  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汉始开置交阯部刺史实总百粤东西故郡县并载荆州所辖零陵始安即今桂林地并志郡守就其近有専属刺史及牧繁不备举以别于楚
  蜀汉

  魏

  吴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三国时粤地属吴为多故于州郡牧守将吏更置独详其未见于吴书者亦不备载
  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凡领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军事兼及交广其权重在交广单州刺史之上随时递加或以亲王遥领有至十数州者繁不备载又州郡佐官属名号已经见前亦不更列
  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江左后州郡牧守分辖之制更置不常按查沿革地志于粤东西分未详者并阙
  南齐

  齐官制军制大率仍宋郡守名号非有更置者并皆从省
  梁

  梁书无地理志广桂二州郡县省置繁杂不可详纪官制大都仍宋齐之旧从省
  陈

  陈书无地志官志逍遥诸郡更置新名见隋书列入余并从省
  隋
  广州总管广州刺史 南海太守 懐集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隋受禅总管等号大都因后周旧制平陈后州郡并合官制增设不与南朝相袭者备存
  唐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唐岭南诸管节度经畧各使制置据方镇表纪次余随时特遣使号更易不常迹其于粤地有事有人者畧存
  五代

  广末桂州刘士政容州厐巨昭分据诸管自后粤东西地分属楚南汉全州后属南唐改置之名不可悉考
  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通考唐节度为阃帅观察练为监司防御为邉将刺史为郡守至宋各别有名号而节度观察等俱无职任特为武臣迁转之次故列于后
  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左江思明路太平路右江田州路来安路军民总管镇安路元地志并阙今官制从省湖广行省江南行台部皆及粤西姑举其槩
  明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广西通志卷四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官制表
  国朝
  文官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广西通志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五十
  秩官
  秦
  南海尉
  屠 睢      任 嚣【详名宦】
  赵 佗【真定人以龙川令行南海尉事】
  桂林监
  史 禄【详名宦】    居 翁【粤桂林监附列】
  汉
  交阯刺史
  罗 宏【武帝征和中任详名宦】 何 敞【平帝元始中任】
  僮 尹【丹阳人明帝永平末年任劝谕民俗蛮风日变】
  杨 扶【字圣仪乌伤人和帝永元中任】綦母俊【安帝元初中任详名宦】樊 演【顺帝永建中任】   张 乔【永和二年任详名宦】周 敞【永和六年任详名宦】  夏 方【桓帝建康初任详名宦】
  葛 只【延熹初任】    侯 辅【延熹中任】
  张 磐【延熹五年任详名宦】  蒋 晋【灵帝建宁中任详名宦】朱 隽【光和中任详名宦】  贾 琮【中平初任详名宦】
  李 进【中平中任】    丁 宫【中平末任】
  周 乗【献帝建安初任详名宦】 朱 符【建安中任】
  张 津【字子云南阳人建安中任后改交州牧】
  交阯牧
  邓 让【南阳人前汉末任王莽时闭境自守光武建武五年归附】
  交州牧
  张 津
  交州刺史
  孙 辅【字国仪富春人建安初孙防破刘勲表辅平南将军假节领旧志作刘勲误】赖 恭【零陵人建安中荆州牧刘表表恭代张津】
  步 隲【建安中任详名宦】
  交阯太守
  锡 光【西汉末任详名宦】  苏 定【建武中任】
  士 燮【建安初任详人物】
  交阯都尉
  胡 贡【永元初任详名宦】  沈 景【桓帝时任详名宦】
  交阯别驾
  陈 茂【永和中任详名宦】
  零陵太守【旧志作桂林太守案桂林分郡始吴孙皓今据汉书改零陵】
  召信臣【元帝时任详名宦】  田 翕【建武初同交阯牧邓让入附】周 嘉【字惠文安城人建武中任】 沈 丰【字伯通吴人永平中任】
  刘 康【顺帝时任】    陈 球【延熹中任详名宦】虞 光【会稽余姚人】   杨 璇【灵帝时任详名宦】韩 嵩【义阳人建安时以侍中迁后拜大鸿胪】
  程 普【建安初孙防表普行荡冦中郎将领】
  苍梧太守
  刘 利【西汉末任】    杜 穆【建武初偕邓让入附】陈稚升【详名宦三国志注作陈稚叔】喻 猛【永元中任详名宦】陈 临【永建中任详名宦】  甘 定【延熹中任】
  张 叙【延熹中任】    雷 授【鄱阳人】
  令狐溥【字文悟太原人】   刘 曜【零陵烝阳人建安中任】
  史 璜【建安中任】    吴 巨【建安中刘表表任】
  苍梧督邮
  徐 徴【延熹中任详人物】
  郁林太守
  刘 外【南阳人元帝时任】  谷 永【建宁中任详名宦】
  谢元孙      折 国【广汉人本张氏因封更折】
  郁林都尉
  吴 霸【字于公阳山人昭帝时任】
  郁林布山令
  唐 颂【详名宦】
  合浦太守
  费 贻【犍为人建武时任涖政清简民懐其徳】
  孟 尝【字伯周上虞人桓帝初任求民利病治称神明】
  士 壹【建安中□燮表领】
  九真太守
  任 延【建武初任详名宦】  谷 朗【建武中任详名宦】儿 式【桓帝永寿中任】   祝 良【永和二年任详名宦】
  儋 明      士 防【建安中由徐闻令士燮表领】
  九真都尉
  魏 朗【永寿三年任详名宦】  申 朔【东汉末任详人物】
  日南太守
  虞 国【有惠政双鸿随轩而舞】 邓 宓【畨禺人武帝时任】李 善【显宗时任详名宦】  士 赐【桓帝时任】
  虞 歆【防稽余姚人】
  诏粤使者
  陆 贾
  督军御史
  任 逴【元初三年】    贾 昌【永和二年】
  盛 修【延熹五年】
  伏波将军
  路博徳【元鼎五年详名宦】  郭 孚【元鼎五年详名宦】苏 【元鼎五年为伏波司马】 马 援【建武十七年详名宦】刘 隆【建武十七年详名宦】
  楼船将军
  杨 仆【福昌人元鼎五年出讨南粤】来 汉【元鼎五年详名宦】段 志【建武十七年授】
  戈船将军
  郑 严【南海人元鼎五年授】
  下濑将军
  田 甲【南海人元鼎五年授】
  蜀汉
  庲降都督持节领交州刺史
  李 恢【详名宦】
  零陵太守
  郝 普【字子明义阳人】
  魏
  南中监军领交州刺史
  霍 戈【详名宦】
  交阯太守
  爨 谷【建宁人咸熈元年任】  马 融【巴西人咸熈中任】杨 稷【详名宦】
  郁林太守
  毛 炅【详名宦】
  九眞太守
  董 元【随杨稷以牙门授】
  吴
  交州刺史
  吕 岱【延康元年任详名宦】  戴 良【黄武五年任】
  陆 防【赤乌中任详名宦】  陶 基【丹阳秣陵人】
  刘 俊      虞 汜【余姚人孙浩时以讨扶严玏加
  冠军将军领】      陶 璜【详名宦】
  交州牧
  吕 岱【赤乌二年任】   陶 璜【孙皓天纪末任】
  广州刺史
  吕 岱【黄武五年分置广州改任】 吴 展【建衡中任】
  熊 睦      滕 修【孙皓时任详名宦】
  徐 旗【天纪初任】    闾 丰【天纪末任】
  广州牧
  滕 修【天纪三年任】
  广州督
  虞 授【余姚人孙皓凤皇中任】
  零陵太守
  刘 畧【广陵人黄武中任】  徐 陵【字元大龙游人】
  殷 礼【字徳嗣云阳人赤乌中任一作札】
  始安太守
  黄 盖【详名宦】
  苍梧太守
  区 景【长沙人】    陶 璜【建衡元年任】
  王 毅【天纪末任】
  临贺太守
  严 纲
  郁林太守
  陆 绩【嘉禾初任详名宦】  史 嵩【溧阳人】
  桂林太守
  脩 允【临川人天纪初以合浦太守转】
  交阯太守
  陈 时【黄武五年任】   孙 谞
  合浦太守
  薛 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黄武初以五官中郎将除】
  脩 允
  高凉都尉
  钱 博
  威南将军
  薛 翊【建衡元年授】
  监军
  虞 汜
  前部督
  脩 则【允父寳鼎中授战殁】
  晋
  交州刺史
  吾 彦【字士则吴郡人武帝初以散骑常侍加都督】
  顾 秘【吴人以员外散骑常侍任】 顾 防【袐子领州事】
  顾 寿【叅弟权领州事】   陶 威【璜子由苍梧太守领】陶 淑【咸弟领州事】   陶 绥【威子领州事】
  王 谅【字幼成丹阳人元帝永昌元年由武昌太守任】
  阮 放【字思度陈留人明帝太宁初以吏部郎监军事】
  陶 侃【太宁中任详名宦】  姜 庄【成帝咸康初任】
  朱 蕃【穆帝永和初任】   杨 平【永和中任】
  阮 敷【永和中任】    温放之【祁人升平初任】
  滕遯之【南阳西鄂人】   杜 瑗【安帝元兴初任详名宦】杜慧度【义熈七年任详名宦】
  广州刺史
  虞 授【余姚人武帝时任】  嵇 含【字君道谯国人】
  王 毅【惠帝元康元年任】  王 矩【懐帝永嘉初任】
  郭 讷【永嘉五年任】   陶 侃【元帝大兴中任】
  刘 顗【太宁初平越中郎将都督广州军事】
  邓 岳【字伯山陈郡人成帝咸和中领督交广诸军事】
  邓 逸【岳弟康帝时平越中郎将假节监交广州军事】
  滕 含【修孙永和中加平南将军任】庾 蕴【颍川鄢陵人太和四年任】卞 瞻【济隂人孝武太和初任】 王欢之【太元中任】
  王 淡【太原人太元中任】  张彭祖【吴人太元中任】
  孔 汪【山隂人太元中都督交广军事平越中郎将】
  王懐之【太元中任】    刀 逵【字伯道饶安人安帝隆安初平
  越中郎将假节】      吴隐之【字处黙鄄城人隆安中以龙骧
  将军领有清节】      褚之【义熈六年刘板以建威将军
  行州事】       张 【字茂度吴人义熈中扬州别驾
  领平越中郎将】      谢 欣【义熈十一年任】
  刘谦之【彭城人义熈十三年由始兴相任】
  都督诸州军事
  山 简【字季伦河内怀人永嘉三年征南将军都督荆襄交广四州】
  王 敦【愍帝建兴中镇东大将军江州刺史都督江扬荆襄交广六州】
  陶 侃【咸和中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都督荆襄雍梁交广宁江八州】
  庾 亮【字元规颍川鄢陵人咸康中以司空使持节都督江豫益梁雍交广七州】庾 冰【字季坚建元元年车骑将军江州刺史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假节钺】桓 豁【谯国人太元初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都督荆梁宁益交广六州】桓 冲【太元二年以车骑将军荆州刺史都督荆江梁益宁交广七州】
  始安太守
  刘 乂【南阳人刘乔之弟】  干 寳【元帝时任详名宦】卞范之【济隂人太元中由丹阳丞任】
  零陵太守
  孔 纮【太宁初任】    尹 奉【太宁三年任】
  顔 约【琅邪人】
  零陵洮阳令
  萧 卓【字子畧武进人旧志作菜卓】
  苍梧太守
  殷 巨【字元夫礼子】   陶 威
  张 镇【吴郡人元帝时任】  杜 晏【庐江人太宁中任】
  郁林太守
  介 登      王 遐【琅邪临沂人】
  孙 泰【字敬逺琅邪人刺史王怀之板行郡事】
  临贺太守
  袁明子【陈郡阳夏人】   郭 骜【璞子闻喜人】
  宁浦太守
  杜 元【瑗祖京兆人】
  交阯太守
  杜 寳      杜 瑗
  杜慧期
  交阯别驾
  阮 朗
  交阯勾漏令
  葛 洪
  九真太守
  禇 陶【字季雅吴郡钱塘人】  杜慧度
  杜章民
  日南太守
  夏侯览【永和三年任】   杜 瑗
  交州督防
  刘 雄      滕 畯
  交州长史
  胡 肇
  交州司马
  杜 赞
  广州督防
  许 高      王 随
  广州司马
  曽
  广州防军
  高 寳      葛 望【洪侄刺史邓岳辟为记室】
  广州大中正
  王 范【武帝太康中任】
  建威将军
  孙 处【元兴中授详名宦】
  宋
  交州刺史
  杜宏文【文帝元嘉初任详名宦】 王徽之【元嘉四年以廷尉任】
  阮弥之【元嘉中任】    李秀之【元嘉九年以右军叅军任】李耽之【元嘉十一年由交阯太守任】茍道覆【元嘉十二年以右军行叅军任】徐森之【元嘉十四年以尚书金部郎任】檀和之【元嘉二十年任详名宦】萧景宪【元嘉二十三年由龙骧司马任】费 淹【孝武孝建三年以北军中郎谘
  议参军任】       垣 阆【大明二年由南海太守任】檀翼之【大明六年由西阳太守任】 张 牧【通鉴作刘牧永光元年以后军
  司马任】       刘 勃【明帝泰始四年由南康相任】陈伯绍【泰始五年任详名宦】  沈景徳【元徽五年任】
  广州刺史
  王镇之【武帝永初元年任】  刘 湛【南阳人少帝景平元年任】江 恒【元嘉二年以右军长史任】 程道惠【元嘉五年由江夏内史任】孔黙之【鲁郡人元嘉六年以尚书左丞任】
  韦 朗【元嘉十年任前青州刺史】 陆 徽【字休猷吴郡人元嘉十六年以
  始兴内史任】      陶愍祖【秣陵人元嘉二十年以廷尉任】刘道锡【彭城人元嘉二十一年以扬烈将军任】
  宗 慤【孝建初任详名宦】  王 翼【孝建三年以御史中丞任】王 琨【琅邪人孝建中以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任】
  费 淹【大明二年交州刺史改】 王翼之【临沂人大明六年以辅国将军
  任】        袁昙逺【永光初以南海太守任】羊 希【字泰闻南城人泰始三年以御史中丞任】
  张 辨【泰始四年以豫章太守任】 孙超之【泰始七年任】
  何 恢【元徽初以抚军长史任】 陈显达【元徽二年任】
  刘 悛【彭城人顺帝二年以辅国将军任】
  湘州刺史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人孝建三年以右卫将军任】
  刘休仁【大明四年散骑常侍加号平南将军任】
  刘 韫【泰始三年以侍中任】  刘休若【泰始五年加征南将军任】王僧防【琅邪临沂人泰始中任】 王 蕴【元徽三年以侍中任】吕安国【广陵人元徽时任】
  荆湘二州刺史
  刘义宣【孝武初授】
  行广州事
  李万周
  湘州行事
  何慧文      庾佩玉【升明初刺史刘翽未至以长沙内史行府事】
  越州刺史
  陈伯绍【元徽初任】    孙昙瓘【元徽五年以屯骑校尉任】胡羡生【顺帝初以员外散骑侍郎任】
  始安太守
  顔延之【景平中任详名宦】  蔡 孙【济阳人孝武中任】
  始安内史
  王识之【孝武末任】    王 份【字季文临沂人】
  始安荔浦令
  晏珍之【大明中任】
  零陵内史
  裴松之【河东闻喜人永初中任】 檀 超【高平金乡人孝武时任】
  临贺太守
  王 正【临沂人大明初任】
  郁林太守
  刘 勔【孝建初任详名宦】
  交阯太守
  李耽之      卞 展
  九真太守
  刘 超
  西江督防
  刘 勔      陈伯绍
  交州长史
  江 攸
  交州行军司马
  萧景宪      童林之【元嘉中随檀和之战殁】
  交州防军
  姜仲基
  广州治中
  荀齐文
  广州别驾
  朱万嗣
  巡行大使
  阮园客【元嘉初员外散骑侍郎使交州】李耽之【元嘉初员外散骑常侍使广州】裴松之【字世期闻喜人元嘉初国子博士使湘州】
  振武将军
  宗 慤【元嘉中授】
  齐
  湘州刺史
  王 奂【武帝永明初以尚书右仆射任】栁世隆【字彦绪河东解人永明中镇南
  将军持节】       萧子懋【永明六年以后将军任】萧 鋭【字宣毅永明十年中郎将持节】萧寳晊【明帝建武元年辅国将军持节】萧寳览【永元二年辅国将军持节】 杨公则【和帝初冠军将军持节】
  广州刺史
  赵景翼【永明二年以少府任】  刘 敕【永明四年以始兴内史任】萧惠林【永明四年以镇南长史任】 刘 缵【永明九年以太子左衞率任】王 诩【延兴初以辅国将军任】 萧季敞【建武四年以征虏将军任】范 云【舞隂人永元初以始兴内史任】顔 翻【永元元年以始兴内史任】沈徽孚【永元三年以骠骑将军任】 邓元起【和帝初以冠军将军任】
  交州刺史
  李叔献【高帝建元元年以试武平太守任】
  刘 楷【永明三年以大司农任】 房法乗【永明六年以始兴太守任】伏登之【永明八年以建武将军任】 申希祖【隆昌初以辅国将军任】宋慈明【延熈初以九真太守任】
  越州刺史
  臧灵智【永明初以宁朔将军任】 费延宗【永明六年以羽陵监任】陈僧授【永明八年以振威将军任】 沈 陵【永元元年以征虏将军任】
  荆湘二州刺史
  萧 嶷【建元初持节兼领南蛮校尉】
  行湘州留事
  江 谧【济阳考城人建元元年任】 刘 坦【永元末以辅国长史长沙太守任】
  始安内史
  裴昭明【永明间任详名宦】  崔 偃【清河武城人】
  张欣时
  始安荔浦令
  欧阳僧寳【字士章临湘人】
  零陵内史
  王 份      范 云【明帝时任】
  郁林太守
  徐超之【东海郯人永明中任】
  永平太守
  刘熈之
  绥建太守
  卞 彬【字士蔚济隂宛句人永元中兼平越长史任】
  西江督防
  周世雄【北兰陵人永元中任】
  梁
  桂州刺史
  染 朗【武帝天监中任旧志作菜朗】周灵起【安城人以通直散骑常侍任】崔灵恩【清河武城人以明威将军任】
  湘州刺史
  夏侯详【谯郡人天监三年任】  栁 惔【字文通河东解人天监五年安
  南将军使持节】      栁 忱【字文若惔弟天监六年加辅国
  将军持节领】      昌义之【乌江人天监八年加征逺将军
  任十五年再任】      王珍国【字徳重沛国相人天监九年左
  卫将军使持节】      萧深业【字静旷天监十五年以丹阳尹
  任】        萧 象【字世翼天监中加轻车将军任】元愿达【普通中散骑常侍使持节平南将军】
  萧 誉【太清二年以防军将军任】 王 琳【元帝时任详名宦】萧 循【承圣元年以征南将军任】
  广州刺史
  萧 昻【天监十六年任】   萧 励【字文约大通元年任】
  卢安兴【大同初任】    萧 映【字文明大同中任】
  兰 钦【大同中任】    萧 勃【大寳初以定州刺史任】王 琳【承圣初以湘州刺史改】
  交州刺史
  李 凯【天监初任】    李 畟【天监中任】
  萧 谘      杨 防【大同中任】
  袁昙缓
  越州刺史
  陈 侯【大同中任】
  定州刺史
  萧 勃
  成州刺史
  王懐明
  衡州刺史
  萧 昌【字子建天监九年任】
  都督诸州军事
  乐 蔼【天监初冠军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兼督广交越三州】
  栁 恽【天监八年任详名宦】
  萧 昌【天监中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兼督广交越桂四州】
  萧元简【字熈逺天监十三年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都督广交越三州】萧 机【字智通普通元年宁逺将军湘州刺史都督湘衡桂三州】
  元景隆【普通中平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都督广越交桂等十三州】元景仲【大通中宣惠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都督广越交桂等十三州太清二年再任】
  兰 钦【大通中智武将军改衡州刺史都督衡桂二州】
  张 缵【大同九年宣惠将军改湘州刺史都督湘桂东宁三州】
  萧方矩【太清初湘州刺史兼督湘郢桂宁成合罗七州】
  淳于量【承圣元年安逺将军桂州刺史都督桂定东西宁四州】
  王 冲【承圣中云麾将军衡州刺史都督衡桂成合四州】
  王 琳【敬帝初湘郢二州刺史兼都督诸军】
  行广州事
  王 劢【大同中任详名宦】  孙 玚【字德琏吴人元帝时以东莞太守兼】
  监湘州事
  王 冲【大同初以武威将军长沙内史兼元帝时再任】
  孙 玚【元帝末以智武将军兼】
  始安太守
  裴 邃【详名宦】
  临贺内史
  欧阳頠
  零陵太守
  孙 谦【字长逊东莞莒人天监六年辅国将军任】
  萧子恪【字景冲兰陵人天监中明威将军任】
  周宏直【字思方安城人元帝末任】
  郁林太守
  荀 裴【颍隂人天监初征俚贼为流矢所中死】
  合浦太守
  龚 蔿【元帝时任】
  陈
  桂州刺史
  吴 超【字逸世泰郡人】   钱季卿
  湘州刺史
  华 皎【晋陵人文帝天嘉初任】 陈叔卿【字子弼宣帝太建九年任】
  广州刺史
  陈叔坚【字于成大建七年任】  马 靖【太建中任】
  陈方庆【太建中任】
  交州刺史
  欧阳盛      杨 缙【华隂人】
  都督诸州军事
  欧阳頠【武帝永定元年镇南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都督广交越成定合等十九州】徐 度【安陆人天嘉元年镇南将军湘州刺史都督湘沅武巴郢桂六州】欧阳纥【天嘉中安逺将军广州刺史都督广交越成定合等十九州】
  吴明彻【字通明泰郡人光大元年安南将军湘州刺史都督湘桂武三州】沈 恪【太建初任详名宦】
  陈方泰【太建四年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都督广衡交越等十九州】
  沈君高【吴兴人大建八年宁逺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都督交广等十八州推心抚驭甚得民心】
  陈叔文【后帝至徳二年信威将军湘州刺史都督湘衡桂武四州】
  陈叔慎【字子敬正明元年智武将军湘州刺史都督湘衡武桂四州】
  交阯招慰使
  阮 卓【天嘉元年详名宦】
  先胜将军大都督
  王 猛【太建中详名宦】
  都督众军
  章昭达【太建初授详名宦】
  监军
  徐 俭【东海郯人太建初监章昭达讨欧阳纥】
  隋
  桂州总管
  周法尚【文帝开皇十年任详名宦】 令狐熈【开皇中任详名宦】侯莫陈頴【仁寿二年任详名宦】
  潭桂二州总管
  乞伏慧【开皇中任详名宦】
  广州总管
  韦 洸【开皇十年任详名宦】  席代雅【开皇十二年任】
  田 式【冯翊下邽人开皇中任】
  岭南安抚大使
  周法尚【开皇九年以永州总管兼】 何 稠【开皇中授详名宦】
  巡抚岭南
  韦 洸【开皇间任】    裴 矩【闻喜人开皇十年以给事郎充】
  桂州刺史
  权武【炀帝大业初任详名宦】
  桂州长史
  王文同【开皇中任】
  桂州司马
  李百药【博陵安平人文帝时任】
  南定州刺史
  宇文防【洛阳人开皇初以黄州刺史转】
  钦州刺史
  长真【钦江人开皇末任兼辖郁林始安二郡】
  始安太守
  权 武【大业中以刺史改】
  始安郡丞
  李袭志
  交阯太守
  丘 和【大业中任】
  交阯司法书佐
  高士廉
  合浦太守
   宣
  永平郡丞
  裴 肃【字神封闻喜人大业初任】
  郁林郁林令
  魏 毗【农人】
  行军总管
  王世积【开皇十七年以上柱国讨桂州李光任】
  虞庆则【开皇十七年以右武候大将军领桂州道】
  权 武【开皇时任】    苏孝慈【仁寿初任详名宦】刘 方【仁寿二年授详名宦】
  检校广州道行军总管
  慕容三藏【开皇十一年任详名宦】
  行军长史
  敬徳亮【仁寿初随刘方讨李佛子】
  行军司马
  李 纲【仁寿初随刘方讨林邑】
  唐
  桂州都督
  李袭志【高祖武徳中任详名宦】 李宏节【太宗贞观中任】
  张寳徳【贞观中任】    栁楚贤【冲父虞乡人贞观中任】刘伯英【高宗永徽中任】   禇遂良【显庆中任】
  裴怀古【武后长安中任详名宦】 裴伷先【中宗时任详名宦】王 晙【景龙末任详名宦】  杨茂谦【元宗开元中以河北道按察任】李尚隐【开元三年任详名宦】  光楚客【乐安人开元中任】张九龄【开元中任详名宦】  刘 缮
  容州都督
  张元遇【武后时任】
  交州都督
  王志逺【武徳中任】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贞观初任】
  李道彦【贞观中任】    杜正伦【洹水人贞观中任】
  栁楚贤【贞观中任】    柴哲威【晋州临汾人高宗时任】郎余庆【定州新乐人高宗时任】
  岭南道节度使
  何履光【天寳间任】    张九臯【曲江人天寳中任】韦利见【肃宗乾元初任】   张 休【代宗初任】
  杨慎微      徐 浩【越州人大厯二年任】李 勉【大厯四年任详名宦】  吕崇贲【大厯七年由太府卿任】路嗣恭【大厯八年任详名宦】  张伯仪【魏州人大厯十一年任】元 琇【徳宗建中三年任】  杜 佑【兴元初任详名宦】李 复【贞元五年任详名宦】  薛 珏【贞元中由太子賔客任】王 锷【太原人贞元十一年任】 赵 植【京兆人贞元十九年任】郑 絪【字文明荥阳人顺宗时太子賔客礼部尚书任】
  杨于陵【字达夫农人宪宗元和初由户部侍郎任】
  赵 昌【字洪祚天水人元和间任】 徐 申【贞元中任详名宦】
  崔 咏【元和中任】    崔 能【字子才清河人元和中任】孔 戣【元和十二年任详名宦】 郑 权【穆宗长庆三年任】崔 植【字公脩清河人】   胡 证【河东人敬宋寳厯间任】李 宪【文宗太和初任详名宦】 崔 防【字殷功清河人】
  崔 珙【太和中任详名宦】  王茂元【濮州人太和七年任】
  李从易      卢 钧【太和九年任详名宦】卢 贞【武宗会昌中任】   韦正贯【宣宗大中时任】
  韦 曙【大中间任】    崔从
  杨 发【字至之冯翊人大中间任】 李承勲【大中十二年任】
  纥干泉      韦 宙【懿宗咸通中任详名宦以下改
  岭南东道节度】      萧 仿【咸通中任详名宦】郑从谠【咸通中任详名宦】  韦 荷【京兆人僖宗干符中任】
  李 迢【干符中任】    陈 佩
  刘崇【滑州人昭宗大顺初任以下改清海军节度】
  李知柔【干宁三年任】   徐彦若【光化三年任】
  刘 隐【天祐元年任】
  岭南西道节度使
  蔡 京【咸通三年任】   郑 愚【咸通三年任详名宦】康承训【灵州人咸通四年任】  张 茵【咸通五年以容管经畧使任】
  张 鹏【徳兴人】    辛 谠【干符中任详名宦】
  滕从冕      张从训【中和中任】
  崔 焯      周 岳
  李 鐬      叶广略【天祐三年以留后任】
  岭南五府经畧使
  李尚隐【开元中以广州都督兼】 卢 奂【天寳初任详名宦】
  桂管观察使
  黎 干【戎州人大厯五年任】  李昌巙【大厯七年任详名宦】孙 成【武水人大厯中以苏州刺史任】卢 岳【范阳人】
  裴 腆【贞元中任】    齐 映【南阳人贞元七年任】
  顔 证【贞元中任】    王 拱【贞元中任】
  韦 武【贞元十九年任】   房 啓【河南人琯之孙元和中任】
  张文规【河东人】    殷 侑【陈州人元和中由諌议大夫出
  任】        马 总【元和八年任详名宦】萧 祐【字祐之兰陵人元和中任】 裴行立【元和千二年任】
  杜式方【字考元万年人元和十五年以太仆卿任】
  严 谟【长庆中任】    李 渤【寳厯初任详名宦】
  刘栖楚【寳厯中任】    蒋 系【义兴人太和中任】
  李 翺【太和中任】    韩 佽【太和中任详名宦】
  卢 匡      令狐定【字履常华阳人太和末由检校
  右散骑常侍任】      冯 审【东阳人开成四年以谏议大夫
  任】        李 珏【淮隂人防昌初任】元 晦【河南河内人防昌中任】 张 鷟【字文成深州人】
  杨汉公【字用乂虢州农人】  韦 瓘【字茂宏万年人大中中任】郑 亚【字子佐荥阳人大中中以给事中任】
  张 固【大中中任】    郑 愚【咸通初任】
  严 譔【盐亭人咸通中任】  李 丛【咸通中任】
  李 瓒【干符中任】    张禹谟【干符中任】
  桂州经畧使
  邢 济【乾元时任】    周元静【干宁初任详名宦】刘士政【干寜二年任】
  静江军节度使
  刘士政【光化三年以经畧改】  李 琼【光化末马殷兼有桂管表琼为刺史寻迁任】
  容管经畧使
  张献恭【平陆人建中二年由太府卿任】陈仁琇
  李 抗      侯令仪
  耿慎惑【旧志作耿容州今按册府元补名】
  元 结【乾元初任详名宦】  长孙全绪
  王 翃【大厯中任详名宦】  杜 佑【大厯中任】
  戴叔伦【贞元初任详名宦】  王 锷【贞元中任】
  房 啓【贞元末任】    韦 丹【元和初任详名宦】窦 羣【字丹列京兆金城人元和中以开州刺史任】
  房 济      崔 郸【清河武城人元和时任】阳 旻【平州人元和中任】  严公素【长庆初任】
  王 球【大中时任】    宋 涯【大中十一年任】
  张 茵【咸通中任】    谢 肇【广明初任详名宦】
  李景仁      崔 焯【中和中任】
  何 鼎【广州人】    张 同【炖煌人】
  容管观察使
  厐巨昭【一作曦详名宦】
  宁逺军节度使
  厐巨昭【干宁四年以盖寓遥领巨昭为观察知留后事天祐二年任】
  邕管经畧使
  孙公器【武水人贞元中任】  董 贞【由袁州刺使任】
  路 恕【京兆人元和初任】  韦 悦【元和中任】
  徐 申【元和中任】    李 位【宗室元和间任旧志作李佃】裴 恭【字肃夫解县人】   崔 咏
  崔 结【长庆初任】    董昌龄【太和间任】
  段文楚【汧阳人宣宗时任入为金吾将军咸通初再任】
  李 防      李宏源【咸通中任】
  安南都防本管经畧招讨等使
  刘延祐【彭城人武后时任】  光楚客【开元中任】
  辅良交【建中初任】    高正平【贞元中任】
  赵 昌【贞元七年任后裴泰被逐再任】裴 泰【贞元中任】
  张 应【河间人贞元中任】  马 总【元和四年任】
  张 舟【吴郡人元和中任】  裴行立【元和中任】
  李象古【元和中任】    桂仲武【元和中任详名宦】韩 约【朗州武陵人太和初任】 田 早【北平人太和中任】马 植【字存之开成初任】  裴元【防昌四年任】
  田在宥【北平人】    武 浑【防昌中任】
  李 琢【大中中任】    王 式【大中十二年任详名宦】李 鄠【咸通元年任】   王 寛【咸通二年以监州防御使任】蔡 袭【咸通三年任】   宋 戎【咸通四年任】
  高 骈【咸通五年任以下改静海军节度】
  髙 浔      曽 衮【咸通中任】
  岭南抚慰大使
  李 靖【武徳二年任详名宦】  元无竭【武徳二年以前鹿城令任】李宏节【贞观七年以大理少卿任】 张元素【贞观七年以太子中允任】长孙师【贞观七年以都水使者任】
  岭南巡察使
  唐 临【贞观中任详名宦】  段寳元【贞观二十年以霍王府长史任】张开谅【贞观二十年以沧州别驾任】张文防【贞观二十年以同州别驾任】宋 璟【开元四年以广州都督兼】
  岭南采访使
  宋庆礼【武后时任详名宦】
  岭南招慰使
  李 琨【武后圣厯中任】
  岭南道宣劳使
  悌原【光天元年以谏议大夫任】
  岭南道宣抚使
  周利贞【光天二年以广州都督任】
  岭南按察选补使
  张九龄【开元中任】
  岭南采访处置使
  李朝隐【开元中任详名宦】
  岭南选补使
  徐 浩【天寳中任】
  岭南等道黜陟使
  韦见素【字令微京兆人天寳五年任】衞 宴【建中元年以礼部员外任】
  岭南监法处置等使
  宇文审【天寳中任详名宦】
  岭南宣慰使
  莫藏用【大厯二年以比部员外郎充】
  岭南等道宣慰安抚使
  萧 复【兴元初任】
  桂永等州经畧大使
  张元遇【武后延载元年任】
  安南邕管宣慰使
  宋 涯【大中十一年任】
  交州大总管
  丘 和【武徳初任详名宦】
  龚州道行军总管
  张士贵【贞观七年任详名宦】
  襄州道行台
  李孝恭【详名宦】
  荆州大都督
  李 瓌【详名宦】
  高罗总管
  冯 盎【详名宦】
  监军御史
  李 峤【详名宦】
  南尹州都督
  李光度【武徳中任】
  岭南节度副使
  崔 表【清河人】    李 焜
  崔 钜【博陵人】    郑 顗【荥阳人】
  栁 玭【华原人】    林 藻【字纬干莆阳人】
  岭南西道节度副使
  李行素
  岭南节度判官
  裴 郕      张仲膺
  宗 仲【代宗时任详名宦】  张仲孚
  吕 恭      刘 璨
  姜孟京
  岭南节度军司马
  韦 迢      伊 慎【大厯中详名宦】
  岭南节度推官
  薛 晏
  岭南节度支使
  崔 整
  岭南观察衙推
  张 涓【始兴人】
  桂州观察副使
  路 贯【防昌初任】
  桂州都防御判官
  吴武陵【贵溪人寳厯初任】
  桂管观察判官
  苏 澣【武功人开元中任】  李商隐【河内人大中中任】
  桂管观察推官
  崔 实
  桂管观察支使
  薛坚石【干符中任详名宦】  袁 蕃
  桂管观察书记
  栁 璧【字賔玉京兆华原人干符中任】
  静江军节度副使
  陈可璠
  静江军指挥使
  王建武
  容管经畧判官
  李 羔
  容管经畧推官
  李庆之      裴 印
  邕管经畧巡官
  裴希顔      杨洞潜
  安南副都防
  杨元琰
  安南经畧判官
  杜 骧
  安南兵马使
  赵 均【贞元中任】
  桂州刺史
  李 震      李 良
  权若讷      鱼孟威【咸通中任详名宦】
  桂州长史
  李尚仪      于 邵【字相门万年人徳宗时任】韩叡素
  桂州司马
  曹元静      李 晙
  桂州司功叅军
  陆 秩
  桂州司法防军
  郑思忠      杨 谭
  始安太守
  罗希奭
  梧州刺史
  张 绮      李 抗
  郑 畋【咸通中任详名宦】  李 漳
  梧州防军
  韩 益
  贺州刺史
  武 充【字虚受贞元十三年任】 李 邰【详名宦】
  李 回【字昭度】    崔 防
  韦保衡【京兆人干符中任】
  贺州司马
  韩思彦【南阳人上元中任】  王端章
  贺州司户防军
  马 勋
  贺州镇遏使
  刘 谦
  贺州军事判官
  张汝弼
  栁州刺史
  栁宗元【元和十年任详名宦】  王 遂【咸阳人】
  董 岳【干符中任】    苏仕评【大顺初任】
  栁州司马
  孔温【鲁人大中间任】
  栁州司户防军
  蔡廷玉【昌平人建中三年任】  沈 【文宗时任】
  刘 蕡【昌平人太和间任】
  富州刺史
  崔 密【博陵安平人】
  富州司户防军
  李 邕【字泰和江都人】
  昭州刺史
  敬超先【天寳间任详名宦】  张 防【曲江人】
  李日敷      张 愻
  李 珏【防昌中以桂管观察任】
  昭州司马
  刘崇望      李则之【贞元八年任】
  昭州司户防军
  令狐通      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开元初任后迁黔州长史】
  防州刺史
  李 漳
  乐州刺史
  江齐贤【武徳中任】
  融州刺史
  欧阳世普     莫休符【开建人光化中任】
  昆州刺史
  沈 逊
  容州刺史
  厉文才【东阳人贞观初任】  房孺复【河南人永隆初任】李 复【贞元初任兼本管招讨使】 唐 持【字徳守晋阳人】
  容州长史
  裴 鶠
  容州司马
  张凤初【始兴人】
  容州留后
  李 牢【以经畧判官权】
  容州兵马使
  崔方实【元和十年任详名宦】  蔡少卿【元和间任】
  白州长史
  崔 逺
  邕州刺史
  于 达      赵良金
  李元宗【长庆初任】
  邕州司马
  李 仁【咸通中任】
  邕州録事叅军
  衡方厚【太和初任】
  义州刺史
  陈仁瓘
  藤州刺史
  李晓庭【大厯初任详名宦】  崔叔献
  藤州别驾
  李文
  横州刺史
  杜正伦      林 着【莆田人贞元中任】
  横州司马
  张大安【魏州繁水人光宅中任】
  象州刺史
  秦元览      成 匝
  韦 挺      栁 奭【蒲州解人显庆二年任】韦 滂【南海人】
  象州司法防军
  李楚珪
  贵州刺史
  吴怀忠【天寳元年任】   谢 雕【元和间任一作鹏】
  宜州刺史
  苏仕评【大顺三年任】   苏日朝【仕评子】
  宜州长史
  李政藻
  宾州司户叅军
  姚 璹      韦保乂
  桂州朔阳令
  李 湜【渤海人寳厯元年任】  沈 彬
  庄敬质【大中中任】
  全义令
  卢 遵【元和中任】    韦必复【大中中任】
  临桂丞
  朱 璟
  永州湘源令【今全州地】
  刘知刚【彭城人元和中任】  郑君嶷
  湘源主簿
  衞之武【安邑人元和间任】
  梧州戎城丞
  张宏显
  戎城主簿
  张克俭      张克和
  贺州临贺令
  郑冠卿
  临贺尉
  杨 凭【字虚受农人宪宗时任】
  昭州平乐令
  张仲建【曲江人】    张季延【曲江人】
  平乐尉
  韦 陟【字殷卿杜陵人】
  永平令
  张仲嗣【始兴人】
  恭城主簿
  张 衢【曲江人】
  防州正义令
  张克绍【始兴人】
  龚州阳川主簿
  张 援
  容州北流令
  袁 晰
  郁林州兴业令
  卢奉祐【耒阳人】
  五代【楚 南汉 南唐】
  静江军节度使
  马 賨【殷弟后梁干化二年任】 马希杲【后唐明宗时任】
  马希瞻
  知桂州事
  马 存【殷弟以永州刺史任】  马希隐【殷少子以领静江节度副使任】
  知容州
  姚彦章
  知全州
  彭 玕【楚王希范时任】
  湘源令
  赵 信【河东人】
  昭州刺史
  吕师周【后梁开平中任】
  防州刺史
  许可琼【后周广顺初任】
  横州刺史
  姚彦章【后梁开平中任】
  静江军节度支使
  潘元珪
  马步军都指挥使
  吕师周
  桂州刺史
  李承进【南汉时任】
  昭州刺史
  田行稠
  贺州刺史
  陈守忠
  梧州刺史
  刘 曜
  贵州刺史
  刘传古【南汉刘晟干和中任】
  容州都指挥使
  邓存忠
  知全州
  张 峦【南唐官后周广顺初以黒云指挥任】
  潭广和叶使
  韦 戬【后梁干化二年以右散骑常侍充】

  广西通志卷五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五十一
  秩官
  宋
  广南西路转运使【随军计度及运副运判并列】
  王 明【太祖开寳三年任详名宦】 潘 美【开寳五年任详名宦】尹崇珂【开寳五年任详名宦】  徐 泽【开寳六年任】
  许仲宣【开寳中任详名宦】  边 珝【太宗太平兴国初任详名宦】周 渭【太平兴国二年任详人物】 髙象先
  时 戴      刘元吉
  康 戬【字休祐髙丽永宁人以知江州任】
  李中庸      张 观【字仲賔常州毗陵人淳化中任】陈尧叟【至道初任详名宦】  李惟清【下邑人至道二年任】
  李择言      董正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真宗咸平三年任】
  凌 策【字子竒宣州泾人咸平中任】李归一
  马 琏【咸平中任】    舒 贵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