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教塲在西门外
  县丞署在县治仪门内右今裁改为两广文署北山寨巡检司在县北三十里久裁
  分司署在县治西街今废
  奉议卫在县署西久废
  卫经厯在县署西久废
  守御千戸所在县署西久废
  向武千户所在北门外久废
  懐泽驿在县署西久废
  武宣县署在城内西明洪武三年县丞吴观建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王锡九修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侧
  典史署在县仪门右康熙九年知县王锡九修建安永镇巡检司在城北良村离城六十里
  县廓镇巡检司在城西大张村离城七十里存留预备仓原在城内东北隅旧设康熙九年移建于县廨之前后东西陆续添造共二十二间库一间在县堂右康熙九年知县王锡九建分防署在西门内
  演武防教塲在北门外半里今改东门外
  驿在城西半里久废
  南宁府
  左江道署在府治右明万厯间巡道徐儒建大堂南向后为川堂后堂后为内署髙楼一座上下堂房各五楹西为射圃搆亭其上顔曰孤鹤左为留隂心逺二亭崇祯五年巡道黄中色重修髙楼右建景榕堂嵗久俱圯
  国朝雍正三年巡道甘汝来重修又以大门仪门卑隘悉为改建
  府署在巡道署左明洪武三年同知王骥建永乐间知府李晟治间知府刘芳正徳八年知府汪献俱重修中为堂曰忠爱后为川堂又后为双梅堂瑞文堂又后为知府后衙即清风台旧基嘉靖四十年知府方瑜修题曰清风馆馆后为髙明楼易安轩明季圯所存惟大堂中堂髙明楼
  国朝康熙五年知府张文明于髙明楼前重建后堂十一年署府事周起岐于大堂后建川堂十二年知府金光声修嵗久楼圯雍正二年知府慕国琠重建六年知府黒天池修
  同知署在府堂左
  国朝顺治十八年同知薛尔賔修
  教授署在学宫东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府孙明忠建
  训导署在教授署右康熙三十八年知府孙明忠建
  经歴署在府堂左久圯今在城内民房
  府仓在府治东康熙五十四年知府沈元佐建造八十九间又城西八十里苏墟仓一十九间五十八年知府黄之孝建
  左江镇署在县学右
  中营游击署在安塞门内直街
  守备署同街
  前营游击署在南门内大街
  守备署同街
  左营游击署在东门内大街
  守备署在石牌坊大街
  右营游击署在东门横街
  守备署在东门外下郭街
  演武防大教塲在仓西门外三里小教塲在南门外二里
  提督学政行署在安塞门内中营左
  通判署旧在府堂右后改建于堂左理刑防旧址久裁
  理刑署在府堂左康熙六年缺裁改为通判署今裁废
  照磨所缺裁署废
  知事署在府堂右久裁废
  税课司在城西门外今废
  递运所在城外今废
  察院分司在府治东北今废
  布政分司在府治左今废
  南宁卫署今废
  卫经歴防知事防俱久废
  左江道中军防久废
  镇抚司久废
  思南城守久废
  庆阜库在府堂左今废
  宣化县署旧在府治南明嘉靖二十三年兵备陈裒知府陈健以旧址卑隘迁建于三清观地大军仓左明末燬
  国朝知县权寓民房通邑士民呈请知县张琼详请创建康熙二十一年里民公置县署褊窄后知县朱晋元自置民房添造数楹及去任乏费将署兑交接任知县取价银四百嗣后作抵交盘五十七年知县赵成章又添盖房屋仍作价交代雍正六年知县黄其炳捐赀补项永作县署
  教谕署
  训导署向俱寄居两庑
  国朝康熙三十七年乡官许必可同知冯防于学宫左各建二层六间
  典史署在县署东南
  金城寨巡检司在城东北站墟离城七十里八尺寨巡检司在城东南刘村墟离城一百二十里
  那南寨巡检司在城西北那龙墟离城一百二十里旧那龙巡检
  国朝雍正七年裁归入那南兼管
  迁龙寨巡检司在城西一百里苏墟
  三官堡巡检司在城南二百里那悟墟雍正七年裁那龙巡检改设
  大军仓在县署左原九间康熙二十一年重建雍正八年知县黄其炳捐建三间
  常平仓在县治北一十八间康熙五十四年知府沈元佐建苏墟仓一十二间五十八年知府黄之孝添建俱发县收管
  社仓三所一在城东北站墟一在城西北那龙墟一在城东南刘村墟雍正二年知县赵成章奉行建造各一间
  县丞署在县署左今裁
  主簿署在县署右今裁
  横州署旧在城内西南隅宋建元为总管府治明洪武中知州薛明理重修万厯间改按察分司署为之在旧署左明末兵燹摧毁
  国朝康熙六年知州佟淮年详请以前伪帅李定国行台改建州署在城中大街东雍正元年知州刘斌重修
  学正署在小南门内康熙三十六年学正梁士昌重修
  训导署在学正署右康熙二十六年训导温圣章建
  吏目署在州署头门内西偏
  大滩司巡检署在滩北去城五十里
  国朝雍正七年添设
  军储仓三间旧在州署北今移城西南学正署左雍正二年知州刘斌修建
  常平仓分贮仓在城西南月江门内共五十二间康熙五十七年即旧州署改建
  社仓一在那阳村一在州治江南街
  分防署在大街西
  按察分司在城内西南明万厯中改为州署今为常平仓
  南乡巡检司在州西六十里今废
  古江口巡检司陆答巡检司云表巡检司俱久废州门水马驿在州治西乌蛮水驿在州东六十里今俱废
  税课司久废
  海棠递运所久废
  布政分司在察院分司左久废
  察院行防在按察分司左久废
  驯象卫署久废
  上思州署旧在大街口明治十七年知府刘芳委州同知曾昺建后知州罗环继成之崇祯中圯知州夏启龙重修约移退后二十余丈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戴梦熊重建
  学正署旧在学宫西久圯今建于学宫东
  训导署久圯今僦居民房
  吏目署在仪门外西
  永丰仓二所原设一间在州堂左侧又添造増贮仓十间在州堂左右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戴梦熊二十九年知州贾有福各修建
  上思营守备署在南门内本明左江道黄其晟宅康熙二十三年士民公捐改建为署
  教塲在东门外
  新宁州署在东门内明隆庆六年设州治始建嵗久倾圯
  国朝雍正六年知州徐德秩修捐建头门仪门学正署在明伦堂侧
  训导署在学宫西南文昌阁旁
  吏目署在州署左
  仓厫二十四间在城东北署后康熙三十年重建五十六年知州顾延琮增建雍正五年知州徐德秩修
  库一间在州堂东
  分防署在南门内西塘上
  教塲在东门
  隆安县署明嘉靖七年设县十二年知府喻义建万厯元年圯知县何一麒重建十五年知县袁璧重修明末复圯今仍旧址増修
  教谕署原在明伦堂明万厯四十三年教谕庄一德迁于县署左街捐建正堂后衙仪门大门及厨房下房
  国朝雍正四年教谕喻圣传修
  训导署在明伦堂侧
  典史署旧在头门内左明嘉靖十三年典史林拱建后圯
  国朝康熙十八年典史梁文彬迁建于县治左街那楼寨巡检司在县西三十五里
  国朝雍正二年巡检周汝茂建于那楼村旧址济留仓旧在县治后明末圯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盛国俊于西门内捐建一十二间五十七年知县张廷超又建十二间预备仓在县堂左
  库一间在县堂右久圯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盛国俊修复
  分防署在北门内民房
  教塲在西门外一里
  永淳县署在城内东北隅明洪武三十一年知县何辅建正统十一年知县萧祺嘉靖三十年知县潘景鋹重修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县徐凤池修
  教谕署在县治西南
  训导署在县治西民房
  典史署在县署大门内东
  南里乡巡检司在孙岭村离城六十里久圯
  国朝雍正六年巡检严发捐建
  武罗乡巡检司在甘棠屯离城六十里
  济留常平分贮各仓共一十五间在仪门内左右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凌森美修建
  社仓一在城外西墟一在甘棠屯一在古辣墟雍正二年建
  库一间在堂右
  乡约所在城西墟知县凌森美増修
  分防署在城西门内
  教塲在西门城外
  县门驿在南门外今废
  火烟驿在火烟塘今废
  分司在县署西今废
  果化土州署雍正十年迁建太平村
  吏目署
  国朝雍正七年裁以隆安县那楼寨巡检兼管归德土州署明洪武二年建立久圯
  国朝康熙三十年袭土知州黄彪建
  忠州土州署明洪武间建厯年修
  州同署在州署右
  迁隆峒土巡检署宋元祐间土巡检黄胜竒建嵗久倾颓明末土巡检黄元吉重建
  国朝康熙十四年土巡检黄国运修雍正二年土巡检黄震中重修
  太平府
  府署在南门内明洪武三年知府金济平建西南向后燬于火成化十二年知府何楚英修建扩前基兼创燕居防罗顺为记嘉靖末知府徐师臯万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俱修后为江州土酋拆毁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府马正午修复大堂川堂堂后建二楼楼后寝室两廊吏舍秪编竹覆茅康熙六年知府髙不矜重修尽易以瓦大门谯楼顔曰逺景改旧库楼为东西二轩二堂后建楼房一所为内室轩西为射圃日久大门圯署府事于鼎元修五十七年知府王修
  同知署见宁明州
  通判署旧在府堂东北
  国朝康熙三十三年通判俞品迁建于府堂左后改废移驻见下龙司
  经歴防在府堂左后毁万厯间知府蔡迎恩改建理刑防大门右
  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经歴潘竒迁建通判防旧址教授署旧在泮池左后迁于东门内
  训导署在乡贤祠右
  预备仓在乃积仓旁
  丰济仓在府堂左雍正三年知府甘汝来重建新太协副将署在东门内大街即防将署
  都司署在小西门内大街
  千总署在小西门都司署侧
  理刑防署在正堂西北今裁废
  分司在东门内右街今裁
  乃积仓在府治东北今废
  崇善县署旧在府城外西北明嘉靖十九年始迁附郭建治府署北积庆寺旧址隆庆六年知县何道临増建后圯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张京鍷重修建
  县丞署在恩城去县一百二十里
  国朝雍正十一年裁并恩城土州地添设分驻典史署旧在县署东今改建城东闗帝庙左仓九间在县堂右明隆庆六年知县何道临建
  国朝歴任知县皆重修葺
  左州署在州西城内明正德十四年知州李钦承建嘉靖二年知州周墨増修廨舍六年知州方纪龙建谯楼十四年署知州事浔卫经歴钟链继増修二十九年知州邓体静自堂寝达仪门皆重修建并复抚绥保障二坊自为记
  国朝康熙八年知州纪振边十一年知州韩之屏六十年知州罗士奎相继修葺
  学正署在州城北门内康熙六十年学正闗士勲捐建
  训导署旧居民房
  吏目署在州治仪门左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州邓体静建后圯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州谈竒逢建复
  仓一十六间在大堂左侧康熙六十年知州罗士奎建
  库二间在二堂右康熙六十年知州罗士奎建分防署在州城
  演武防在东门外圯教塲东西寛五丈南北长十八丈
  养利州署明治十一年知州罗爵建万厯四十八年水没两廊吏舍知州王淧修建明末尽燬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傅天宠改旧公馆为署在旧署西康熙十三年复毁于兵三十年知州汪溶日重建
  学正署在明伦堂西
  训导今移驻太平土州
  吏目署旧在州署大门内久废今移建于闗帝庙西
  仓六间在大堂左右康熙三十年建雍正七年知州徐德秩重修
  库一间在大堂右
  城守署在城隍庙后
  永康州署明万厯二十七年知县刘炅详并思同地改县为州始建治寻废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尚恒建葺茅仅蔽风康熙四年知州赵森易瓦重修后燬十八年知州吴尚庚许延邵二十九年知州柯法四十年知州叶旉相继修复
  学正署
  训导署俱久圯僦居城内民屋
  吏目署在州堂左康熙三十九年吏目刘文玉建常平仓二十一间在仪门两旁康熙二十九年知州柯法建又三十九年四十四年于堂之东西雍正六年于堂东箭道各増建
  分防署在州城
  宁明州署即旧思明土州署自改土归流属思明同知管理雍正十一年添设知州
  仓六间在州堂东雍正八年建
  分防署在南门内雍正五年思明同知顾延琮建教塲在南门外
  馗纛营都司署在州治西北四十里
  千总署在都司署左
  理土督捕同知署即旧思明土府署元至元间总管黄克顺创建茅堂明宣徳间土知府黄修易以瓦成化间土知府黄道重建
  国朝康煕十三年交夷犯境官署民房悉燬后修建雍正十一年改为同知署
  学正署在明江东街雍正十一年改思明府学为宁明州学设学正以思明经歴署址改建
  新太协右营守备署雍正十一年添设驻防明江即旧思明同知署
  教授署训导署康熙二十八年教授髙熊征详建南坡书院立儒学公署于右今废
  经厯署原在南门因变乱燬拆
  国朝康熙初年经歴焦象贤移住东街五十八年经厯张琢重葢造今改废
  照磨知事检校三员缺明万歴问裁署废
  通判署明治间裁废
  太平土州署明嘉靖二十七年知州李栢迁下渡
  国朝康熙十年知州李开锦迁建荡懐
  州同署即吏目署在土州署东雍正四年裁吏目改设
  训导署在学宫侧雍正三年奉准由养利州改驻安平土州署在州东会仙岩下
  州判署即吏目署在土州署东南雍正四年裁改万承土州署在麒麟山北
  州同署旧吏目署在土州署东南雍正四年裁改茗盈土州署在州西北
  吏目署在土州署后
  全茗土州署在通利江东
  吏目署雍正六年裁归茗盈吏目兼管废
  龙英土州署在八仙山后
  州同署旧吏目署在土州署东北雍正四年改设结安土州署在州东
  吏目署在土州署西
  佶伦土州署在州西南
  吏目署在州东南
  都结土州署在州南印山后
  吏目署在土州署西北
  江州土州署在挂榜山东北
  州同署即吏目署在土州署前雍正四年改设下石西土州署在州西南
  吏目署在弄花山西土州署左侧
  凭祥土州署在州北
  州判署旧吏目署在土州署西南雍正四年改设思州土州署雍正十一年思明土府改移治伯江土官先以事革未建
  州同署雍正十一年裁思明土府经歴缺改设州同驻海渊墟
  恩城土州署在州西南今为崇善县丞署
  吏目署在土州署左侧今裁
  镇逺土州署明初土知州赵胜昌修建
  上下冻土州署在青连山南元至正间建
  思陵土州署明洪武间土知州韦延夀修建罗阳土县署在县北隅
  典史署在县署西
  罗白土县署明洪武初土知县梁敬賔修建下龙司通判署雍正七年防革土巡检以通判移驻带理司事即旧龙州署
  龙慿营都司署在司署东
  千总署在都司署东
  上龙土巡检司署雍正三年分龙州改建
  陀陵土县署
  典史署俱康熙二十八年裁废
  镇安府署旧系土府官舍歴经兵燹
  国朝康熙八年通判彭权即旧址兴建廨舍大堂厢廊露台规制粗备雍正七年裁通判设知府即为府署
  教授署雍正十一年以思明土府教授改设知事署在府仪门东偏
  仓厫九间一在仪门内东西各二间一在大堂西五间
  库一间在大堂西
  城守署在东门外
  内教塲在仪门外长四十丈阔八丈五尺
  归顺州署明天启间因莫夷残破移建计甲结茅为堂舍东西厢为吏书房前为仪门
  国朝雍正九年改土设流十一年知州骆为香奉文估议改建
  州同署在州治西南雍正七年裁吏目添设州同即以吏目署为州同署十年移驻旧州现奉估建学正署雍正十一年添设
  吏目署在州治西南雍正七年裁改为州同署十年复设仍旧署
  分防署在州西南上勾隘陇邦村雍正八年新设游击署雍正八年添设镇安营游击驻州城知州骆为香估奉建造
  奉议州署即旧土知州署明天顺三年土官故絶改设流官州判统理州事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州判曹李登始建草堂三十年州判陈洪建住房三十四年州判赵步献建左右班房四十年州判张昌吉建头门仪门本年州判王者玺修四十五年州判罗兴祖建二堂五十三年州判顾之安修各廨舍尽易以瓦雍正七年州判邵铨重修
  向武土州署在土城中北向为堂二前门后廨环以土垣康熙五十八年土知州黄道逺修建州判署在土城东北康熙五十八年土知州黄道逺建
  都康土州署在隆满村元延祐间土知州冯绍龙建明崇祯间土知州冯宗箕修年久倾圯今止草堂前后数楹
  吏目署在把都村雍正四年新设土知州冯御绶建
  上映土州署在州北宋皇祐间土知州许公顺建小镇安署旧在音峝明天启间迁修麽窰
  守备署雍正八年増设镇安营游击以守备分驻旁有分防署
  下雷土州署在笔架山西明洪武间重建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修
  吏目署在土州署右后迁南门内
  湖润寨土巡检署康熙初年土官岑宗熙修栁州府
  右江道署旧在府学东街今系南门内系分司旧址雍正十年右江道黄岳牧重修堂室书防府署在大南门内明洪武六年同知莫玉建成化九年知府何楚英修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刘永清二十八年知府张曰任俱修雍正八年知府钱元昌重修
  督粮通判署在仪门左雍正二年通判戴中行修教授署在明伦堂右
  训导署在学宫左侧俱康熙五十五年知府赵世勲修
  经歴司在理刑防前今圯暂住同知署内
  司狱司在府头门西康熙五十六年知府黄之孝修
  仓厫四十八间在明伦堂左侧康熙五十四年知府赵世勲建又三十间在府署仪门内西同建栁粮防仓厫九间在城南府学宫左雍正十一年委马平县知县张嘉硕估计工料请领公帑添建新仓三间拆造旧仓六间
  库一间在府堂西
  提督署在东门内康熙三十八年提督张旺修防将署在府署后街康熙五十年防将李先培修中营守备署在右江道署后街康熙四十七年守备阎锡爵修
  左营游击署在西门内康熙四十八年游击杨之杰修
  守备署在本营游击后街康熙五十二年守备刘全德修
  右营游击署在西门内康熙五十五年游击刘先修
  守备署在西城街
  前营游击署在学前康熙五十六年游击袁登明修
  守备署在十字街康熙四十七年守备李宏发修后营游击署在左营署右康熙四十九年游击解登榜修
  守备署在府右街康熙五十二年守备孙之藻修城守都司署在西门内十字街
  演武防在北门外教塲周围二百七十一丈提督学政行署在南门内
  清军同知署在府堂左康熙六年同知周从谦修今裁署存
  分司署改为右江道署
  理刑防署在府堂西今裁废
  照磨所在督粮防前今裁废
  检校署仓大使署久废
  税课司在府门外递运所在东门外今俱裁废分守道署久废
  栁州卫指挥署卫经歴署镇抚司署俱久废马平县署旧在府治东明洪武四年县丞唐叔达建成化十七年知县谢正始迁于府治北嘉靖二年知县潘志重修
  国朝康熙五十五年知县髙元贞修
  教谕署
  训导署俱久圯今在县学后
  典史署在县堂左康熙四十八年典史徐启有修五十六年典史丁祚锡重修
  穿山镇巡检司在县南八十里
  三都镇巡检司在县西南七十里俱雍正十年添设
  仓厫在县署内康熙三十年建五十七年知县髙元贞重建雍正十一年署知县张嘉硕重修建共四十一间
  分防署一在三都汛一在五都
  雷塘驿在东门外今裁废
  穿山驿在县南八十里今裁废
  新兴巡检司在县南五十里今裁废
  雒容县署旧在旧县明洪武六年建成化六年修正徳十五年燬嘉靖三年监察御史汪渊重建万厯三年迁今治重建
  国朝康熙十六年逆冦焚燬葺茅搆宇二十三年知县林世定捐改瓦房雍正七年知县马朴于旧署之右捐建新署旧署改为仓厫
  教谕署在明伦堂侧
  训导署在崇圣祠侧
  典史署在县治东北
  江口镇巡检司在县南一百三十里运江
  平乐镇巡检司在县东北九十里旧县
  仓厫向在旧县署堂左右垣泥覆茅贮谷易致朽腐
  国朝雍正七年知县马朴详明以旧署二三堂书室各三间捐赀改建
  分防署在县署后
  雒容马驿在县东北今废
  罗城县署旧在西罗乡明洪武三年迁建于凤凰山麓明季尽燬
  国朝顺治十五年署县事苗尔防建草堂三间知县于成龙稍加修葺仅蔽风康熙十八年伪署县饶廷勲始建前后三堂东西北书室杂舍俱覆以瓦二十二年知县钱三锡修大堂四十年知县赵瑞晋重修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县治东学宫旧址
  典史署在县堂西康熙二年典史张应光创建嵗久圯四十年典史王家垣重修
  莫离镇巡检司旧在城东八十里何潭村
  国朝康熙二年巡检杨光先创建后燬四十一年巡检张辅佐移于东九里
  武阳镇巡检司在城东六十里巴台村
  通道镇巡检司在城东北二百里寨协村
  国朝康熙五年巡检陈士名建后被土人拆毁雍正八年重建
  积贮仓在县署东前后
  国朝康熙初年知县宋元亨修板仓十二间二十八年知县常仲让修砖仓十二间三十六年知县王永清修十五间四十年知县赵瑞晋修建六间分防署在城内
  分防通道千总署雍正八年建设
  栁城县署在南石城门内明洪武三年县丞陈祖政建后圯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张冕甫至邑邑生梁汝遇倡率入城伐木开署营建草堂迎冕入后次第版筑二堂三堂东西书房客防内室康熙二十一年知县骆斯才重修
  教谕署
  训导署俱在学宫侧
  典史署今在县署右
  东泉镇巡检司在县南五十里久圯
  国朝雍正七年巡检徐瑶重建
  古寨镇巡检司原在东乡
  国朝康熙八年巡检王道新迁建于城西北七十里古寨里
  济留仓在县署内康熙三十五年知县王左待建十间五十八年知县苏潮修建八间雍正二年知县丁文麟増建五间七年知县周之瑚十年知县杨恒各添葺三间
  分防署在城北门内
  融县署在城东明宣德十年知县邓和重建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王胡道二十三年知县张廷柱三十四年知县梁廷桂四十六年知县吴从龙相继修葺雍正八年知县陆嘉谟重修
  教谕署在学宫左
  国朝康熙四十五年教谕唐良梧改知县吴守兹祠为署在旧署左
  训导署在明伦堂右
  典史署久废
  国朝康熙五十年典史周炳捐建在县治右
  长安镇巡检司在城北四十里
  思管镇巡检司在城东一百里
  仓厫在县堂左右旧有三十九间半多倒塌
  国朝雍正六年知县李恒八年知县陆嘉谟各捐赀修葢计二十间
  库在大堂左侧
  分防署在东门内县治左
  教塲在西门外长五十五丈寛五十丈
  察院分司在县治西今废
  懐逺县署在新城正中明洪武二年县丞李忠建万厯十九年知县苏朝阳増建规模壮丽明季圮
  国初仅存茅屋数楹康熙三十五年知县廖蔚文六十年知县孙来贺雍正三年知县王景献相继増修
  教谕署在西庑后雍正七年教谕谢之炯捐建训导署在东庑后雍正八年训导李良相捐建典史署旧在县署左久废
  国朝康熙四十八年典史范大本在分司旧址捐建梅寨巡检司在县北二百里雍正九年増设仓厫旧设六间久废
  国朝康熙六十年知县孙来贺建十五间雍正七年知县陆嘉谟建五间在县署东西北共二十间分防署一在城内一在沈口雍正八年増设分汛分司在县治西久废其地今建典史署
  象州署元大徳六年建在城西门内偪近城垣明洪武二年同知李友贤修宣徳九年燬十年知州胡敬重修嘉靖三十四年知州万人杰増建年久頽圯
  国朝迁建城东门内即明总兵孟宗文故居前后堂内室共五层无书吏廨舍康熙五十七年知州杨以牧修并増葺吏书草舍六间
  学正署旧住明伦堂雍正五年学正萧礼让于明伦堂后建草屋一带
  训导向无署僦居祠内雍正六年训导黄龙徳在明伦堂东北建草屋三间
  吏目署向在旧州署东明万厯中吏目陈以瀚改建于右江道署址久废今改建于北门内
  龙门寨巡检司在城东八十里昌化里
  受纳仓旧在二堂旁二间后三间明万厯中知州陈一定李维岳修建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州杨以牧于旧仓前左右建十六间雍正二年知州徐徳秩四年知州陆廷光俱重修
  分防署在城内东北隅
  教塲在东门内长五十九丈阔九丈
  右江道行署久废
  来賔县署唐干封二年建在城内西南隅久废明洪武元年县丞孙仕安重建二十四年知县周华修正统十年署县事典史黄凤建后堂成化十六年署县事典史田智建六房知县包羲臣时行相继重修明末燬
  国朝康熙四十一年知县曹秉谷重建
  教谕署
  训导署俱久废今僦居民房
  典史署在县署左今徙居民舍
  界牌镇巡检司旧在县西后迁石牙村在城南八十里
  仓厫旧在丰济仓后改为济留预备常平三仓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知县曹秉谷将六房改建仓厫一十七间雍正八年知县吴逢年捐修三间库一间在堂左康熙四十四年知县曹秉谷修分防署在城北
  教塲在北门外二里
  分司在城内西今废
  在城驿在城西二里顺治六年裁署废
  守御所在城东南隅夊废碑尚存
  庆逺府
  府署旧在旧城西北明洪武二年通判王毅建成化元年知府周一清重修明季冦燬
  国朝顺治九年署府事王家防迁故宦张宅后知府崔俊以郑千戸故宅修理为署即今治在旧署左康熙十三年经逆乱拆燬知府白启明复建清军同知署在旧府堂左后裁废雍正七年复设驻德胜镇
  教授署久圯僦居民房
  训导署僦居民房
  经歴防旧在理刑防前久圯后迁于旧南门陈氏故宅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经歴章华衮重修
  常平仓一十七间在府堂东康熙二十七年建庆逺协副将署在东门内康熙四十四年副将江杨淮建
  守备署在东门康熙三十五年守备梁谟建演武防教塲在东门外康熙三十三年守备梁谟建
  戎政行署在德胜镇
  督粮防在旧府堂右今裁废
  理刑防旧在清军防前今裁废
  司狱司久废
  分司在今府署左税课司在宜山县学右俱久废庆逺卫在新城东北明洪武二十九年建久裁废递运所在府东今废
  广盈仓在府东北今废
  宜山县署旧在府城西南宋元祐五年建明季冦燬今以故绅陈氏宅为县署在旧南门右
  县丞署在徳胜镇本戎政行台旧址今改驻清潭里髙泉村
  教谕署圯今在城内僦民房为署
  典史署旧在县署左后改署右今圯僦民房为署徳胜巡检司在德胜镇西久圯雍正十一年重建于镇之适中
  龙门巡检司雍正九年添设建署于马栏村右距县六十里
  常平仓在县前五间康熙二十七年建雍正六年知县张梦白因不敷存贮详奉増建一十二间于旧仓之侧
  懐逺巡检司在懐逺镇东江巡检司在东江镇俱裁废
  宜阳驿在新城东门外大曹驿在城东四十里德胜驿在德胜镇今俱裁
  土堡巡检司今裁废
  思恩仓在河池所久圯
  河池州署在州城西北半系草房康熙六年知州王玉麐修二十三年知州刘安国重修尽易以瓦雍正四年知州陈舜明查勘大堂川堂头门仪门吏舍书室等房俱皆頽圯捐赀修建
  学正署在学内久圯
  国朝雍正四年知州陈舜明重修七间
  州同署在州三旺村明万厯间改土归流始建草房
  吏目署在城隍庙南二廨俱系草房
  仓厫向仅五间在州署二门内
  国朝雍正三年知州陈舜明于头门东陆续捐建一十三间
  河池营防将裁以庆逺协右营守备驻劄
  演武防在南门外
  天河县署旧在城南明崇祯四年野烧延燬
  国朝顺治十五年于旧址西北隅建草房数十间后尽燬康熙四十五年知县萧捐赀重建
  训导署在学宫右
  典史署在县署西康熙二十九年典史邓俞建仓房在县署左右有土砖有竹蔑有板计共八十囤贮狭小而易朽现在酌议改建
  分防署在县治北康熙四十八年千总朱秉彞建思恩县署旧在欧家山南向明万厯二十七年知县林应龙改西向嗣后洊罹兵火讫无宁宇
  国朝顺治十五年于旧址建草堂数间复南向康熙元年知县翁世庸修建前后门堂俱覆以瓦四十一年知县彭宸渌増葺西防雍正二年知县梁楷増建内署九年知县林协増建治事防
  训导署久圮
  国朝雍正二年训导何文煜捐建于明伦堂后典史署在县大门内康熙五十九年典史吴斌増葺以瓦雍正五年典史钱景坤重修建
  济留仓在县署东向系竹簟圈围雍正二年知县梁楷改建一十四间于署西又建三间俱覆以瓦又官捐社仓一所在县东门十一年知县林协建分防署在南门内雍正五年把总陈宗建
  演武防在西门外
  东兰州署原土州署在武篆哨后移东院
  国朝雍正八年改土设流知州吴正一详议营建学正署雍正十一年添设
  吏目署在营房外东街知州沈志荣建
  仓房现在详估建造
  城守守备署雍正八年添设营建廨舍左右环造营房二百间
  千总署
  把总署俱雍正十一年添设现在议建
  荔波县【今黔省】署顺治十七年知县王家正建系草堂康熙二十年知县刘棻四十五年知县岳维相继修建易以瓦
  常平仓在县署内
  那地土州署在本州哨编茅为之
  州判署在排门街之东距土州署三里
  南丹土州署在本州哨青云南大堂内宅俱系瓦房明崇祯元年知州莫伋御冦有功勅赐勲着西南扁额建石坊在署前
  州同署在土州南
  忻城土县署在落喇院向北
  典史署在三界庙北
  东兰土州州同署在凤山哨
  永定土司署在三寨草房向南
  永顺正土司署旧在古桑后移古腊今在交倚永顺副土司署在思农草房南向
  思恩府
  府署在城中稍南后倚蜒蜿山明嘉靖七年知府桂鏊建中为师帅堂后为思补堂明季堂及头仪门东西吏舍俱圯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府金梦麟重建五十九年知府李世孝重修并建东西鼓亭
  清军同知署在府堂西明嘉靖九年同知赵儒建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同知佟淮年迁武缘县南街旧署圯雍正七年改理苗同知移驻百色详田州捕盗通判署雍正七年新设见古零
  教授署在明伦堂后
  训导署在明伦堂东雍正二年改拨西林县经歴署旧在府堂左侧明嘉靖九年经歴张会建后圯
  国朝康熙六十一年经厯黄于仁捐买民房迁建于北门内
  司狱司署在头门西明嘉靖九年建
  国朝康熙六年司狱陆汝楫重修并修监房
  九土巡检司廨在府署后每月一司领土兵赴府驻卫明季圯今为官兵营房
  永丰仓六间在武缘县署东雍正五年详明増建常平仓在大门内西
  库一间在府堂东明嘉靖七年知府桂鏊建思恩协副将署在府治西北即分司署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副将吕八音移驻武缘旧署圯现在估修复移府城驻劄
  左营守备署
  右营守备署俱在府城东
  演武防在东门外五里教塲
  分司署改为思恩协署今圯
  武縁县署明洪武元年建在城东门内万厯十三年知县郑学醇修四十一年知县李先春移建南门内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张振徽重修建
  教谕署久圯在学内厢房
  训导署久圯在城内民房
  典史署在县署大门右明万厯四十一年知县李先春移建
  镆鎁寨巡检司在城东五十里明洪武元年建久圯僦居民房
  髙井寨巡检司在城北一百里明洪武元年建久圯僦居民房
  预备仓在县署南一十四间明万厯八年知县黄约修后圯
  国朝康熙四年修复雍正六年知县艾光绂捐建均贮仓三座九间
  库一间在县堂左明万厯四十一年知县李先春建
  分防署在县城内康熙七年知县庄振徽同千总江辉捐赀买民舍修建
  演武防教塲旧在北门外明隆庆间知县钱盛改建东门久废万厯十二年知县郑学醇复建于旧址
  国朝雍正七年改设于南门外离城三里
  分司在县署东明万厯十二年知县郑学醇修今废
  博澁寨巡检司
  西舍寨巡检司俱雍正四年裁汰署久圯
  賔州署在城北明洪武元年知州冯荣建俞德儒重修治七年知州梁鱼正德七年知州孙佐俱重修嵗久圯天启七年署知州黄养正重建规模壮伟明末尽燬
  国朝顺治十四年上林县知县蔡万俊来州招抚后渐次修葺大堂余俱茅屋康熙十二年知州张元勲重建三十三年大倾圯三十四年知州邓志福四十二年署州事张一祥五十二年知州陈俊民相继修建雍正五年知州陆廷光捐建
  学正署在明伦堂后
  训导旧无署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训导杜竒頴始于明伦堂西建筑三间日久倾塌雍正六年训导韦俊衡于旧址捐建
  州同署
  国朝雍正七年添设驻劄三里营离城五十里吏目署在州署西
  安城巡检司在州治东七十里安城镇
  常丰仓在州治东康熙三十八年知州欧阳明万建造一十八间五十六年署州事范从益増建六间
  库在州堂西
  城守防将署
  国朝雍正七年裁汰河池营添设建造即州判署旧址
  守备署
  国朝雍正七年添设建造于东门内
  教塲在东门外离城三里
  提督学政行署在州左即分巡道旧署
  州判署在州署西久裁废今即其址建添设防将署
  分巡道署今改为学政考棚
  察院署分守道署俱久废
  迁江县署在小南门内明正德七年知县黄振英建
  教谕署在明伦堂西
  训导署在县署东
  典史署在县堂东
  清水镇巡检司在县城南七十里
  广积仓共三十六间在县署西
  分防署在城南
  分司在小南门内今废
  上林县署在县东城内东向明洪武七年县丞周伟建宣德十年知县段顺孜重修
  教谕署在明伦堂前
  训导署在义学内
  典史署在县治左东向
  三畔镇巡检司向在三畔村
  国朝雍正六年移驻思吉镇知县陈会津捐建仓厫在县署左旧存三十二间
  国朝雍正六年知县陈会津捐建八间共计四十间库一间在堂北
  分防署在县南门内
  守备署在三里营去州城东北五十里明万厯六年建
  国朝雍正十年改辖賔州营
  千总署原在三里营
  国朝雍正六年移驻思吉镇知县陈会津捐建教塲在三里营城南
  演武防三间在县南一里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吴钟芬建
  右江道行署在府馆东今废
  思龙驿雍正四年裁废
  府馆在县治南今废
  田州土州署明洪武间知府岑伯顔迁治于来安时建宣德间知府岑绍成化间知府岑镛相继修理明末遭富州侬贼焚毁
  国朝顺治十八年始就故基西北葺茅栖止康熙四十七年土知州岑应祺迁建旧治北一里大堂二堂内为楼屋仪门大门廊房狱舍俱备
  州同署在土知州署西南一里
  义仓五间康熙六十一年土知州岑应祺建理苗同知署在东城内闗帝庙左雍正十年建右江镇署雍正五年新设驻皈乐七年改驻州西九十里百色市十年署思恩知府刘廷锡奉檄督建头门仪门左右班房各三间大堂五间东西吏庑如之后为二堂再后为内署各翼以厢房聨以羣房其偏为书室一为箭亭前为官防及左右材官之属规模颇备
  中军游击署雍正七年改驻百色在总镇署东右营守备署在总镇署西
  千总把总署共六所
  上林土县署旧在枯街村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土知县黄爵泰迁建那莪村白山土司署旧在乔利墟旁因兵燹頽圯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土巡检王一璋迁于博结村兴隆土司署旧在乔利兵燹残燬迁卢何城头□何村今在七处城头葺茅屋为堂舍
  那马土司署明正统间岑瑛建
  定罗土司署明万厯间建在木城头明季兵燹圯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土巡检徐士贤迁建朗城头大成山下
  旧城土司署在八峰山下明万厯间建
  下旺土司署在首城头内兵燹焚塌
  国朝顺治三年土巡检韦际迁那海堡石城头安定土司署在旧洲荒废久今以地六村为司治康熙四十年増修
  都阳土司署在岜皂村兵燹后葺茅屋三楹古零土司署在纱帽山前明万厯间建
  通判署在土司署前
  国朝雍正七年改驻九年通判吕成章奉估建造
  泗城府
  府署东倚凌云山西面澄碧水明崇祯间土知府岑继禄建大堂后堂东西二厢前后廨舍及茘枝园池亭之属后俱圯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土知府岑齐岱因旧存川堂大堂仪门三层复于署右建偏署四层雍正六年改土归流即以土知府署为府署
  清军同知署在府治南康熙二十年土知府岑继禄建五十五年土知府岑齐岱修
  教授署在学宫侧
  经歴署旧在府署南康熙二十三年建五十七年重修雍正十一年改驻天峩
  照磨署雍正十一年添设居经歴旧署
  平乐司巡检署在府东平乐村雍正十一年添设仓厫在偏署旁左右各三间雍正八年知府祖良范建
  库二间雍正八年知府祖良范于大堂左右两旁改设
  城守游击署在隔江西岸距府署四里原系皈乐协分防守备旧署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土知府岑继禄建雍正七年以右江镇标右营游击分驻
  守备署在皈乐距府一百九十里原系皈乐协中军守备旧署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建
  千总署在府治西岸
  把总署共四所分驻西岸皈乐逻里长隘
  教塲在泗城营前距府治四里
  西隆州署即土知州旧署改设西北向
  州同署旧在州署右
  国朝雍正七年改驻八阳建造
  训导署康熙五年改土归流学校未设五十年知州陈大辇详建学宫并请将武缘县学训导分驻専司督课
  吏目署未建现僦居民房
  仓厫十二间在州署东西两旁又八达新建仓房共六间
  库一间在州署川堂右
  游击署在八阳
  国朝雍正六年改设隆林营十一年创建
  守备署在州署西砦雄山麓
  千总署在守备署右
  把总署分防八达雍正十一年建
  演武防在千总署前新创草亭一间
  西林县署康熙六年知县王创建在城中央东向周围土垣前有大门仪门中三楹为大堂左右为吏役所其川堂内室初皆夹茅编竹为之三十年知县翁年伦修葺加以瓦
  训导署雍正二年始拨思恩府训导兼课
  县丞署在县署东康熙六年建三十六年裁废雍正二年改建于学宫
  典史署康熙六年修建在东门内前后两层各三间久圯僦居民房
  仓厫十六间在大堂右康熙六年知县王建库一间在大堂左康熙六年知县王建
  城守守备署康熙六年守备殷可玉建在西门内堂署二层各三间前大门仪门四十六年守备武詹修
  千总署康熙六年千总植煇创建在城南门内两层各三间四十八年千总韩超修
  把总署雍正八年添设驻劄那佐
  教塲旧在西门外
  正二年改建学宫
  直郁林州
  州署明洪武初知州赵鉴建隆庆间知州张一清修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郜超修雍正三年知州张永熊重修后楼寝室川堂莅事堂十一年知州李锡秦重修东西厢吏舍
  州判署旧在州署右
  国朝顺治间改建于州署左康熙三十八年缺裁署废雍正九年复设现在建造仍于州署右
  学正署在城西学宫左康熙五十八年学正柯国正建
  训导署在明伦堂侧
  吏目署旧在州署左
  国朝顺治间改建州署右康熙五十八年吏目袁之诚修建
  抚康巡检司
  国朝雍正九年新设现在建造距州北九十里之蒲塘墟
  常平均贮仓在州署东偏原设一十八间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贾有福二十九年知州汪孙龄各修建五十四年知州郜超増建二十五间六十年知州李锦修雍正五年知州佟世俊増建六间九年知州张任十一年知州李锡秦各増修
  社仓一在州东北二十里榜山冯堡一在州西南四十里欧樟堡一在州西十五里木堡一在州北蒲塘墟知州张永熊雍正三年遵建各二间库在堂后宅门右明洪武初知州赵天鉴建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郜超雍正二年知州张永熊俱重修
  提督学政行署在州治东旧苍梧分巡道署址改建并建校士馆
  府馆在州治南
  防将署在州治东北
  守备署在忠孝街康熙四十二年建
  演武防大教塲在东门外二里小教塲在城内分巡苍梧道署明初守巡二道同驻梧州万厯七年以巡道分驻建后废
  博白县署唐武德五年建元末毁明洪武七年知县赵惟清重建正统二年知县李铭天顺七年知县孙暲治六年知县吴原正俱重修嘉靖间署县事王宗予重建后堂隆庆间知县王文明重建正衙左右二轩前瑞榴轩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史缙四十六年知县程镳建内衙偶园静嘉诸轩雍正元年知县萧烜光重修教谕署在县前街康熙四十五年教谕蒋允旦修训导署在县署南康熙四十五年知县赵世功教谕蒋允旦同修
  典史署在县署右雍正三年典史娄在源重修周罗巡检司在县东南七十里
  沙河巡检司在县西南九十里
  常平仓三十间在县署左偏
  社仓八间一在县署左一在周罗寨一在沙河寨一在龙潭墟雍正二年奉建各二间
  库二间在县堂左
  分防署在县署南康熙四十六年知县赵世功买民房改建
  演武防教塲在东门外
  按察分司在县署东今废
  北流县署晋初建于勾漏山巫山寨之南故以勾漏名县唐迁寳圭驿东元迁寳圭驿西一里明洪武元年主簿郭诚重修成化七年都御史韩雍改筑城池即儒学旧址建县治治八年知县曾源重修万厯十五年知县刘中春更择坐向请发公帑改建天啓三年知县卢绍祥修
  国朝康熙五十一年知县万肃铎重修
  教谕署在明伦堂左明成化七年都御史韩雍委照磨林埜建
  训导署在教谕署右明成化七年照磨林埜建典史署在县堂西明成化七年照磨林埜建双威巡检司在县南一百六十里康熙三十八年巡检卢文汉建
  常平仓十四间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顔正色重建分贮仓十三间康熙五十六年署县事州判于杰建俱在县署后东西
  社仓五所一在县西北一里旧县一在县东三十里民安墟一在县南七十里隆盛墟一在县北二十里民乐墟一在县北二十里新墟雍正二年知县袁宗佺奉建各一间
  库一间在县堂左康熙十一年知县张应胜建三十九年知县凃遇重修
  分防署在县署西北
  演武防教塲在西门外离城一里牛车村
  都陇巡检司在县西乡明正统间安逺侯栁溥议立今废址尚存又中山旧巡检司亦正统间建苍梧道分司在县治东北
  大洞驿在县南一百里
  寳圭驿旧在城东后迁南门内今裁废
  陆川县署宋淳化五年建明洪武三年县丞王麟重建成化五年知县谢坚修治十四年知县周冈重修正徳七年毁于贼知县李时荣修建嘉靖十一年知县黎伯兴三十九年署县事潘誉四十年知县张子翼俱重修明季复毁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方鼎重建三十二年知县韩朝举三十四年知县霍濬逺俱重修
  教谕署在城西明洪武初教谕李伯英修建训导署在西城内顺治十五年训导庄璧显建典史署旧在头门东侧明洪武初典史黄仁修建
  国朝顺治十五年典史沈良璥迁建于县署之西南隅
  温水寨巡检司康熙四年移驻那亭堡在城南一百里
  常平仓在县堂东七间署内西五间康熙二十九年知县韩朝举修建
  分贮仓在县衙后一十九间距城二十里米塲墟一十间康熙五十四年知县顾鹏建
  库五间在县堂东康熙四年知县方鼎建
  按察司分司在县治西今废
  县丞署在县署西明宣德间裁署废
  永宁驿在县南今废
  兴业县署旧在城西五里宋迁今治明洪武初寇燬三年县丞邬马儿主簿顔真重建后知县余显宗修治间复修建
  国朝康熙初年重修
  教谕署在明伦堂侧明洪武间知县余显宗建训导署在学宫内康熙五十三年知县姚之秀添建
  典史署在县堂东明洪武间知县余显宗建常平仓十间在西城内明洪武三年县丞邬马儿主簿顔真建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
  分贮仓十四间在东城内康熙五十六年知县姚之秀建
  社仓在都凌韦村思提石防四村雍正二年建各一间
  分防署在北城内明洪武三年建
  教塲演武防在北门外三里
  棠木寨巡检司在登髙岭下今废
  赵家寨巡检司在山铺明洪武间裁汰
  平安寨巡检司在城北二十里村今废
  长宁巡检司在县西四十里黄桑峡口与平安土司俱系土官久裁
  富阳驿在县东五里髙桥驿在县北四十里西水站江岸今俱废
  预备仓在县西后为济留仓今俱废
  按察司分司在县治东府馆在儒学后今俱废

  广西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三十七
  学校【书院附】
  学校育材之地也
  圣朝重熙累洽棫朴菁莪之化遍被陬澨无在非夏弦
  春诵矣我
  皇上御极以来尊崇先圣礼隆亘古
  训饬多士笃摰周详尊所闻行所知三江五岭间当不
  乏四科之选出而翊赞昌时不负
  朝廷风厉学宫意也宁仅陟降陈献春秋修释奠释菜已乎书院昉自石鼓既称鹿洞粤地如宣成栁山相沿创置今特奉
  敕于省防建兴学舎酌筹膏火资蔵修其地者惟实之务而不徒矜其名则于人文化成之道益新矣志学校
  桂林府
  府学旧在独秀山下唐大厯中观察使李昌巙因顔延之读书堂址建宋熙宁中迁城东南隅乾道二年燬教授江文叔请于经畧使张维迁于城西故始安郡址张栻为记淳熙中栻知静江府始扩大之朱熹记嘉定十年提刑吴纯臣刻释奠牲弊器服图有记元至元十三年燬于兵岭南帅史格定海隅还重建大徳初鲁师道复以释奠图墨本锓石树于明伦堂臧梦解记至大三年副使余琏置大成乐器四年总管梁国栋辟殿之东地为节和堂以习乐天厯元年教授辛龙应于堂之前复葺肃容堂为更衣所延祐七年廉访使薛元直于思何徳严建奎文阁以藏书籍至元四年副使别多喇卜丹总管冯梦弼等议新殿宇之圯壊者亷访使托音等相继来任遂建礼殿防门两庑更先圣先师十哲从祀像王庭弼记补祭器益礼服明年复建东西斋梁遗记至正元年春亷访使多尔济巴勒副使赵天纲都帅章巴延撤而新之十三年冬十月副使额尔吉纳重修殿庑堂宇阁舍茶陵刘三吾记季年渐就圯毁旧有七先生祠在防门西初扁曰三先生祠祀濓溪明道伊川大徳三年副使臧梦解重修増祀晦庵横渠南轩东莱因易其额并列乡贤于左右史格祠建在肃容堂之东至是亦敝于风雨明洪武八年撤肃容节和二堂及教授堂更衣亭建察院署十四年始创东西四斋十五年布政使李延中重修礼殿两庑二十四年监察御史李黙与藩臬佥议重建明伦堂増置膳堂号房教授陈琏记二十六年冬颁雅乐加六佾之舞陈琏作大成乐赋三十一年春重修东西庑严圣贤像宣德中渐頽知府孙鼎修葺正綂九年知府吴惠重修谭夀海记十二年御史曾防简建立本省登科题名碑治十三年巡按御史袁佐重建明伦堂彭甫记正徳十二年巡按御史谢天锡重修大成殿嘉靖十年奉制始易文宣王曰至圣先师易大成殿曰先师庙易神像为木主建启圣祠于先师庙后陈伯献记建敬一亭于明伦堂前植御制敬一箴及视聴言动心箴凡七碑又立名宦乡贤二祠列于左右万厯九年督学袁昌祚重修甬道丹墀俱砌以石
  国朝康熙十一年巡抚都御史马雄镇移建迤西庙宇祠阁堂庑泮池咸鼎新之地兼县学旧址邑人李棠记孙逆叛学宫为兵舎殿庑頽圯二十一年教授髙熊征详请巡抚都御史郝浴布政使顔敏按察使黄元骥提学道王如辰右江道简上知府徐凤鸣捐赀重修有记二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颁行州县悬额庙中四十一
  年
  御制训饬士子文鑴石建亭于大成殿月台之东御制四配赞颁行各学鑴石明伦堂六十一年巡抚孔毓珣捐赀备造祭器悉依阙里规制雍正元年奉
  防追封孔子五世祖木金父公为肇圣王髙祖祈父公为裕圣王曾祖防叔公为诒圣王祖伯夏公为昌圣王父叔梁公为启圣王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按昭穆位次安设神牌每年春秋致祭其牲牢酒醴笾豆簠簋每神位前各照启圣王例陈设三年
  御书生民未有匾音颁行各学悬额庙庭四年巡抚汪漋布政黄叔琬按察甘汝来驿盐道张若霈各捐俸改建明伦堂并修东庑及东庑神牌六年巡抚金鉷重修殿庑防门及名宦乡贤二祠九年巡抚金鉷布政元展成署按察事耿鳞竒桂林知府钱元昌详议重建大成殿覆以绿瓦门庑宫墙之属率皆鼎新
  学田原额一顷零四分九厘有零除荒外实征九十四亩零额征租米三十石零二斗零
  宣城书院旧在今府学之西宋景定三年经畧使朱禩孙建祀南轩张宣公栻东莱吕成公祖谦理宗敕赐匾额后燬元元贞中重建至正三年重修明初改为临桂县学正綂五年御史刘隽复建于县学西治十七年提学姚镆移建府县二学之间正徳中右布政使翁茂南按察使宗玺防政黄衷副使傅习张祐各捐俸重修置祭田三十亩陈伯献有重修立田记明末复废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教授髙熊征具详巡抚郝浴以谯楼右线伯花园故址改建书院奉祀宣成二公召集各属诸生肄业其中督学王如辰改名华掌以后递有修葺雍正二年巡抚李绂复题曰宣成书院捐俸给饩延师课士
  栖霞书院即阜成书院在东江门外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巡抚陈元龙建雍正九年巡抚金鉷率属鸠赀重修更名栖霞布政使元展成书额
  秀峰书院雍正十一年奉
  防令各省会建造书院俾士子为肄业所并赏银一千两筹息以资膏火乃择地于城东傅叠防面秀峰之胜中为书防最后为寝室前为讲堂五间东西厢学舍各十五间
  爱日书院在凤凰街中康熙五十八年士民为巡抚陈元龙建
  流恩书院在府学宫之东雍正十年通省士民为总督鄂尔泰建
  桂林书院在府治西明嘉靖三年巡按御史汪渊建今废
  漓江书院在文昌门外明天啓间督学曹学佺建今废
  【附】武学在城西丽泽门内明嘉靖九年提学佥事黄佐因旧武学废址狭隘迁建于此蒋冕记今废射圃在丽泽门外依城为之今废
  临桂县学元以宋贡院改建皇庆间县令刘鼎迁于郡城南隅明洪武二十八年迁府学右宋宣成书院故址正綂十年巡按御史周纪重修有记十三年巡按御史曽防简檄建两庑御史尹鋐复檄修建两斋有记正徳元年提学佥事姚镆重建大成殿及堂斋邑人包裕记万厯二十四年迁古田县讲堂旧址明末废
  国初春秋二祭附于府学康熙二十四年改建于府治南谯楼西本前靖江王宗室故宅后为线伯衙署知府黄良骥知县张遴教授髙熊征详请改为县学形势耸秀正殿巍然两庑及防门櫺星门次第修举雍正元年知县汤大瑜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忠义祠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汤大瑜建于学宫内
  节孝祠在十字街即旧天主堂知县汤大瑜详署巡抚韩良辅改建
  学田原额一十一顷七十六亩二分七厘零除荒外实征八顷三十亩一分零
  【附】义学在宁逺门内康熙二十四年知县张遴建五十四年巡抚陈元龙檄创义学十七处有记事诗雍正九年巡抚金鉷檄知县骆为香于东南西各图増复义馆二十处延塾师聚童子教读嵗给脩脯十年檄桂林同知徐徳秩在拱辰门外増立义学一所
  社学一在宁逺门外富义桥下一在西乡两江口明万厯间建今废
  灵川县学旧在县西一里宋建炎间建后圯元至元二十一年知县罗嬴迁于县东南大象山寻燬于兵二十九年防访副使赵天纲命知县岳璋迁建于县东街明洪武三年知县刘延重建十八年知县吕资増置东西斋及堂膳厨库造祭器塑圣贤像永乐乙酉知县刘正言复修宣德己酉知县陈继广其基重建明伦堂讲堂正统甲子知县包至道重建大成殿两庑修祭器成化元年知县曽铎扩地为门十八年知县沈溥重修嘉靖三年知县秦有重修十三年教谕陈璇请改建庙学巡按御史曽守约发公帑檄通判伍重董其役十九年知县成世逺加修殿庑门舎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黄士垐训导毛文灿重修五十年知县李天荣因通邑诸生议学宫地势卑湿请改建城南门外始迁髙峰有碑记五十五年知县楼俨续建櫺星诸门雍正元年通学公修礼门义路以砖易之知县郑采宣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并修殿庑五年知县牟泰龄捐俸重修殿庑祠宇并置钟鼓有碑记
  明伦堂在东街旧学址东元至元二十九年知县岳璋建
  国朝雍正三年训导刘世瑛修并围墙头门
  忠义节孝二祠知县郑采宣奉文建于学宫内外学田共三顷三十五亩零
  【附】义学一所在北街
  国朝康熙五十五年知县楼俨创建有记
  兴安县学旧在县北门右宋嘉泰间迁于县北朝天门嵗久渐頺景定五年县令蒲应龙修葺之増学田置贡士庄李应春记元至元间迁于县治东门外至正间县令刘俟得陡江空地置学稼新庄唐光记明成化间都御史韩雍迁于城内方升记治四年知县郑普修万厯九年守道彭富二十二年知县吴彰俱重修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栢嵩琪训导萧露融五十五年知县任天宿教谕何器训导苏廷章俱各重修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九年知县王勍捐赀倡率通邑绅士度地于县署西正殿两庑崇圣名宦乡贤祠明伦堂悉皆鼎建忠义节孝二祠在城东门内雍正三年知县杨朝璘建
  学田四顷二十亩零在四乡额征租银二十二两七钱三分
  【附】义学在振武门内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县任天宿建雍正九年知县王勍重修
  阳朔县学旧在县西宋淳熙十四年迁于县东即今址元延祐乙未邑宰严敬重修庙宇廊庑斋舍学左创立文防堂明洪武十三年训导龙腾修建大成殿防门堂庑斋舍又搆读书楼正綂四年教谕萧文郁建乡贡题名碑十年知县万霁重修殿庑櫺星门及观德亭防馔堂号房吴恵记天顺甲申水圯成化十五年知县杨纲重建明伦堂读书楼乡贤名宦祠治十七年巡按御史顔颐夀提学佥事姚镆知县黄祐重修嘉靖二十一年知县王时中修殿庑门堂三十六年府同知张冕以审戸口至县重修四十三年知县吴国用修庙庑堂祠又于读书楼改建五云楼万厯九年府推官李道先署县事修造殿庑防门及进徳修业斋二十三年知县李栻造明伦堂崇祯十三年知县朱奉镶重修殿庑防门櫺星门及明伦堂敬一亭立卧碑乡贡题名碑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陈洪畴重修正殿防门两庑明伦堂启圣祠二十年知县韩述曽重修六十一年知县胡式瑗捐俸修葺正殿中建暖阁蔽以帷帐雍正元年教谕胡荣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五年知县李符恭重修
  忠义节孝二祠在县城东
  国朝雍正四年署县事王廷献建
  学租额解银四十六两零二分四厘
  曹公书院在县治北鹿山下本曹祠部故宅后即其址立书院寻废为慈光寺明洪武初复建于寺内正统间重割寺三分之一至成化辛夘知县杨纲尽撤寺宇前建行台后造书院教谕黄璋记后废
  【附】义学六间在明伦堂前雍正二年知县侯靖建永宁州学在州治北旧古田县学址在州南宋绍兴间县令髙登辟而新之明洪武间重建成化初县治没于猺獞诸生从司牧建讲堂于会城后改为临桂县学隆庆四年巡抚都御史殷正茂奉诏大征恢复古田县寻改为州学増廪増各十人以待本地入学者五年知州唐执中始建庙于城东南陬万厯五年知州郑应龄议建堂庑斋舍八年知州尹廷俊上其议于院司府乃相吉于城西北新扩基址规制始备陈一洙记二十五年渐圯知州徐来聘复请新之有记三十一年知州林裕阳重修天啓元年知州万建元造祭器重加修葺罗之鼎记明末頽圯
  国朝康熙二年知州白意上状院司捐资重建乡人李棠记十一年城内外火延燬启圣祠是年冬知州朱王造重建复缭垣墙二十二年知州郭大琦二十四年知州迟炘四十五年知州朱瑛俱重修雍正元年知州崔杰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学田额征学租银一十八两五钱
  【附】义学在城内西北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迟炘建雍正七年知州陈嘉谷重修
  永福县学旧在县前仪凤铺宋淳熙六年迁于县东北凤巢山下即状元王世则故宅明洪武二年县丞康孝良重修永乐十四年知县郑曦景泰四年知县黄琼教谕叶辙俱经重修后毁成化十六年知县夏忠重建大成殿复圯嘉靖二十一年知县林天荣重建圣殿两庑防门櫺星门东名宦西乡贤祠后明伦堂又建敬一亭东西时习日新斋兴贤儒学二门教谕训导廨舍及卧碑敬一六箴皆备万厯十五年知县吴立东重修増建启圣祠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黄朱朂重建二十五年知县陈以逺三十八年署县事桂林通判吴中朗各重修雍正元年奉文更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忠义节孝两祠雍正四年知县张梦白建
  【附】义学县旧未建设
  国朝康熙三十八年署县事通判吴中朗于城中择地创建瓦屋三楹
  义宁县学先在县南宋经畧使张栻大书门扁刻于石咸淳庚午以地僻迁香林寺东元元贞元年知县臧仲璧迁县西明洪武四年县丞丁胜重修天顺中燬越五年知县郑胜复修正德十六年知县梁顺重修万厯二十四年知府洪澄源檄县重修兵燹后祠庑堂阁斋舍俱毁止存正殿
  国朝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三年知县袁宗佺草创两庑防门七年知县许建同儒学绅士次第捐建櫺星门泮池宫墙八年捐造明伦堂
  忠义节孝两祠
  国朝雍正三年署知县郑登瀛建
  学田二十六亩九分额征租银四两五钱六分全州学始于宋庆厯四年旧基在州城东北隅绍兴十三年郡守髙楫创建于凤凰山之阳即今地刘岑有记嘉定间教授黄学行建登科题名碑有记元至正八年燬于獠十年郡守石亨祖重建揭徯斯记明洪武六年郡守章复以旧明伦堂狭隘徙创于大成殿后堂斋射圃一新宣德九年知州周健复修又创尊经阁以贮书籍改凿泮池于防门前作步云桥于学之南吴伯璋瑞芝记正德癸酉知州顾璘重修又因全宁楼故址建翔凤楼后按察副使刘节建名宦乡贤祠于学之西南俱蒋冕记嘉靖九年奉诏建启圣祠于学西又建敬一箴亭于学北万厯以后屡圯屡修泰昌元年知州邵颖达修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髙一治重修寻圯康熙二十年知州徐泌倡绅士捐修巡抚都御史郝浴入境谒庙捐资助修二十六年署知州魏锡曾修五十一年大成殿圯知州沈元佐重修逾年复頺雍正二年知州张学林详请修建捐俸以倡绅士三年七月殿庑防门及崇圣祠俱皆落成复添设神牌祭器督学陆绍琦记
  忠义节孝二祠雍正三年知州张学林就学宫内外隙地建
  学田九十四亩三分有零征租银一十四两零七分五厘有零
  清湘书院在北门外二里栁山即宋刺史栁开读书故址嘉定八年郡守林岊増置讲堂斋舎寳庆元年郡守程榆奏请赐额三年郡守赵必愿创率性堂燕居楼于栁侯祠北魏了翁记元初毁于兵至元贞间总管耿大节重建元统癸酉郡守栁宗监复新之有记明永乐九年指挥彭举知州韩忠修孔子燕居堂栁侯祠设杏坛建育徳咏归二亭宣徳癸丑藩臬檄建讲堂天顺甲申佥事袁凯重修仍访遗迹作亭宇十为士子防息之所年久圯壊成化间州守汪镛重葺有记正徳间又圯州守顾璘再新之益増亭榭张灿记厥后仍废
  国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州崔廷瑜因故址隙地重建屋舍更名栁山
  璜谿书院在恩乡元至正七年建有先师遗像碑存焉明正德九年重修今废
  湘山书院在湘山寺东堂曰培桂明嘉靖九年督学黄佐建今废
  明经书院在建乡
  凤坡书院在州署右西坡明末邑人建以祠去牧王国相者兵燹后久圯
  国朝康熙五十七年邑绅蒋芾倡修雍正三年知州张学林即其处设社学延师课授
  灌阳县学隋大业十三年建在县治东宋崇宁中以其地隘迁于西门外去城一里许建炎三年司教范昻仍迁于县治东熊询有记淳熙九年县令赵永以崇宁旧址厥土爽垲襟抱环密复迁而西余元一记嘉定辛巳癸未间郡守萧一致杨若县令洪若水节次重修陈德一记元泰定四年达噜噶齐辉图县尹董贞重修赵文蔚记至正十七年达噜噶齐兼劝农使巴雅尔氏玖珠重修孔思坦记明洪武元年知县王友裕重修袁诚仲记正统二年知县马骥重修张防记成化二十三年知县刘篪重修陈瑶记嘉靖二年副使杨必进行部谒庙以学在城外荒僻卑隘委知县周应禄典史栁端和监生张鉴耆老吕钊等仍迁于县治东旧址创建圣殿两庑防门櫺星门泮池桥规制始备蒋冕有记万厯二十七年知县夏之时重修天啓二年知县梁镂重修蒋士忠记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陈登瀛重建明伦堂康熙二十一年署训导朱云倡修圣殿检盖涂饰督学王如辰为记二十三年署县事布政司照磨赵光朂重修两庑防门唐纳牖记二十四年知县陈一朋重建啓圣祠雍正元年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位祭器
  忠义节孝两祠在东城内
  国朝雍正四年知县张舜绪建
  学田一顷零九亩一分额征租银八两六钱一分零
  【附】义学在东门内
  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县赵成章建并置义田五十亩以资膏火
  社学四所东为文昌南为义和西为兴贤北为朝元今俱废
  平乐府
  府学宋旧址在城东二里考槃涧之西宣和间知州严以讽徙城内州治东淳熙中太守王光祖复徙旧址元初燬于兵前至元己夘郡监刘懐逺知州孙武德经营创始越壬午武德之子梦德再知州事乃继成之后圮至正二十四年摄政拓跋元善重建又立进士题名碑常挺记明洪武间知府李谊増建厨库宣德十年知府唐复増新殿堂蔡云翰记正徳十年知府张恺重修嘉靖四年知府李彦徙建城西凤凰山麓万厯七年防政陈应春扩学前后地建敬一亭凿泮池十九年知府黄文炳重修正殿前为防门櫺星门后为明伦堂堂西为啓圣祠两翼为斋最后为尊经阁名宦乡贤祠分附于东西庑前崇祯末尽燬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府王延祹始建明伦堂十八年建大成殿悉出草创康熙九年知府杨荣防知县陈光龙捐俸倡修并建两庑櫺星门防门庙貌庶几复古甲寅后兵燹荒圯二十年署知府娄仿舜修建明伦堂啓圣祠并殿庑门垣葺而新之巡抚麻勒吉记三十年知府陆钟吕重修五十年知府柯邓牧増置祭器五十七年知府慕国琠修理殿庑及两门并全备祭器祭桌雍正元年奉文改崇圣祠额添设追封五世王爵牌位并祭器
  学田七顷一十九亩共征租银七十三两九钱八分有竒
  道乡书院在北闗外嘉靖六年兵备副使李如圭于途中得井栏石视之乃道乡书院断碑不知建于何地废自何年爰以此石贮之学宫作诗纪焉九年提学道黄佐属知府龙大有重建以祀邹浩赞善张治有记万厯间改为七贤祠
  国朝康熙六年巡道胡朝賔改为访贤书院通政袁景星有记今仍为七贤祠
  新道乡书院在北门内凤凰山麓
  国朝康熙四十九年知县黄大成以旧道乡书院既改为七贤祠乃择地创书院专祀道乡先生兼设义学五十六年知府慕国琠捐赀修葺
  三渠书院在北门外康熙三十一年建
  敬业书院在塘背庵旁今废
  明贤书院在府前今废
  平乐县学址在城北明洪武四年知县髙忠创立永乐二年知县陈应文重修二十年推官邹宁复修杨懋记正统元年知府唐复重建治间为水冲圯知府谢瑚改附府学合祀正德间生徒亦郡庠万厯三十四年知县陈御墀详允改南门内明贤书院建复之唐世尧记崇祯末仍附府学自后兵燹频仍未遑修创营弁改造衙署
  国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县孙成已同教谕唐櫮于旧基重建殿庑防门櫺星门及祠宇四十四年知县彭象晋修建大成门敬一亭宫墙五十年知县黄大成开浚泮池建芹香桥制造祭器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四年知县吴元鉽修
  忠义节孝两祠一在学宫右一在北城外
  国朝雍正三年知府胡醇仁通判吕成章知县吴元鉽同建
  学田四顷二十四亩九分零租银四十七两八钱六分有竒
  【附】义学在城内北新道乡书院内康熙四十九年知县黄大成建
  社学二一在西门外塔街一在府儒学左今俱废恭城县学旧在县治东南凤凰山明永乐八年建成化十三年迁县治知县夏玮改建于县治西学后山有泽滃流知府杨冠凿池引水入焉名曰洗砚池正德九年防政蔚春知县陈猷辟基重建十三年兵 副使张祐建腾蛟起凤二坊于东西櫺星门外嘉靖三十九年知县杨钧迁于县西南隅殿堂斋庑嵗久圯废万厯二十年知县任思申请修建啓圣祠明伦堂堂左右建进德修业二斋及泮池防门诸制皆备然俱用荜织易圯三十年知县陈朝防重修尽易以砖天啓五年知县张汝醇重修经兵燹荒毁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曹林韵修建圣殿两庑啓圣祠寻复圯仅存圣殿二十年知县揭宗本修建两庑防门啓圣祠三十九年知县田慕芳重修殿庑四十五年教谕封安邦増修櫺星门濬泮池并建尊经阁于殿右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忠义祠在櫺星门右节孝祠在梓潼观左雍正三年知县方显建
  学田二顷六十三亩每亩折租不等该银二十一两八钱一分
  【附】义学在明伦堂左侧康熙五十七年知县王汧建
  社学旧在北乡常家村后为镇峡寨巡检司康熙五十九年知县王汧建于县东
  富川县学初在县治西南隅一里明洪武二十九年建成化四年知县韦忠重建袁衷记治二年知县刘时雍复修周孟中记正德元年督学姚镆徙建城北隅迎恩坊以知县张冕董其事嘉靖间通判邓辂易櫺星门以石教谕徐一瀚鸠工凿泮池邑人张惠记二十二年知县陈东重修万厯九年知县周笃棐重建汪若水记三十五年知县张文燿教谕张翊捐置学铺学田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雍恭重建康熙四年知县张鹏翼修十一年知县刘钦隣教谕顔以庄重修五十二年知县梁子豹五十三年署知县王汧五十五年知县王淑京各重修殿庑门池及啓圣乡贤祠明伦堂雍正元年知县韩三善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二祠在城北门内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韩三善建
  学田七十七亩一分零征租银一十一两五钱五分有竒
  江东书院在城北六十里宋嘉定十四年澹然居士毛基建有记
  贺县学旧在县治东宋郡守邓璧建元至正初郡守刘晋修十六年燬郡守孙逢辰再创殿庑门堂明洪武十年因旧増饰永乐十三年主簿傅岳教谕李滋重修成化四年知县蒋智训导马超撤而新之知府袁衷有记嘉靖二十三年知府姜梁教谕李文贵迁南门内玉虚观地二十六年教谕毛纯砌泮池三十六年县丞石汝蛎砖砌櫺星门万厯甲午知县翁懋勲大修殿庑堂斋培土増髙地基三十一年邑绅毛翊修名宦乡贤祠三十四年署县事推官周伯逊修复嵗久倾圯崇祯元年知县郑伯龙修有碑记
  国朝康熙九年知县何标教谕刘懋沛建复斋署二十四年知县赵璧三十四年知县翟鸿仪俱重修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七年知县史凌修殿庑十年复修崇圣祠建明伦堂忠义祠在学宫前节孝祠在县治前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黄为汉建
  学田四顷九十六亩六分五厘额征租银三十七两三钱九分零又水东学铺五间原额租银一十一两九钱三分后圯存铺地召佃自结茅宇征租银二两五钱
  【附】义学在城外水东亭子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赵璧捐俸建
  社学二一在城东一在信都乡
  茘浦县学旧在县东南宋徙县西元至正己丑主簿石天岳重修明洪武初知县马宥重建景泰六年知县伍绘改迁县城移建于城内西万厯十二年知县吕文峰重建殿祠堂斋兵燹頽毁唯明伦堂尚存
  国朝康熙四年知县钱周鼒重修甲寅孙逆变燬于兵二十二年知县王友防改迁于县城之南厢建大成殿啓圣祠櫺星门殿依城城址髙学址稍下每雨则积水当殿而出歴年既久渐就倾塌四十二年知县冯千英捐修倡率生童鸠工庀材培圯増阙开沟洫凿泮池甃甬道拜台建礼门义路寻又倾塌四十八年知县许之豫修葺五十八年教谕马振先迁建于县东南濵江旧址捐赀建造大成殿两庑防门櫺星门开泮池筑宫墙建啓圣祠及名宦乡贤祠明伦堂规模大备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二祠在城南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姜济泰建
  学田二百亩每亩租银七分二厘共征银一十四两四钱
  【附】义学在城南康熙四十七年知县许之豫捐建修仁县学旧在县东闗外明成化间筑城迁于城内县治东后再迁南门外明末知县朱晋明迁于城南郭外初创圣殿一座值兵燹寻圯
  国朝顺治十二年署县事髙际运仍迁建城内旧址康熙八年知县李子实建啓圣祠筑土墙凿泮池十一年知县陈锡畴复修十三年后毁于兵十九年署县事王用诹署训导莫显璋修建殿祠櫺星门宫墙仪门二十五年知县金之桂建明伦堂三十六年知县刘灏捐赀重建櫺星门又镌
  御制顔曽思孟四子赞立石仪门四十三年署县事茘浦知县冯千英训导郑奕履典史秦得玺倡率重修东西两庑复建名宦乡贤祠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二年知县傅峻修名宦乡贤祠七年署知县金泽茂修大成殿防门学田八亩八分四厘每亩租银五钱二分零共征租银四两六钱五分有竒
  昭平县学明万厯三十四年知县冷茂松修四十四年知县柯夀恺复修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陈定国始移建于县治西二十二年知县赵金章重修五十六年知县马尹移建
  南门外五十八年知县钱兆沣继修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两祠一在学宫内一在升平街雍正三年知县钱兆沣建
  学田一顷二十一亩五分三厘零每亩租银一钱共征银一十二两一钱五分有竒
  永安州学旧在城内州治西明成化间都御史朱英委防议谢绶创立陈献章记嘉靖间燬知州杨钧重建万厯四年迁南门外三十七年知州王汝服重修唐世尧记明末被兵毁
  国朝康熙五年知州邓林尹重建圣殿啓圣祠两庑防门櫺星门自为记十一年知州何呈秀修建明伦堂文昌阁后遭逆变倾圯殆尽十九年知州丁亮工重建王如辰记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两祠在学宫东
  国朝雍正三年知州任琳建
  学田二十九亩额征租银四两零六分
  【附】义学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州丁亮工即尊经阁下创设四十八年知州陈大辇择隙地于州署右重建自为记祀徽国文公于中顔曰眉江书院雍正二年知州吴琦九年知州陆采俱重修
  梧州府
  府学在府城外东宋元祐中知州张唐辅建于氷井泉北建炎三年知州文彦明迁于放生池南绍兴二十二年知州任诏以神霄宫废址改创洪迈记元至元二十四年总管马麟重建明成化十年都御史韩雍营创中为文庙东为啓圣祠前为两庑又为防门外为泮池跨以石梁左为神厨右为神库东西各有碑亭又前为櫺星门旧府县学各有文庙乃并而一之正殿左为府学明伦堂下为四斋东进徳日新西修业时习前为仪门外东为教授署西为谕训二署前为儒学门正殿后为县学明伦堂下为二斋东致知西力行前为仪门外为谕导二署前为儒学门丘濬记治十年都御史邓廷瓒以门地卑潦辇土筑髙六尺许石甃其外又易櫺星门以石柱庙宇堂斋悉因旧制益修之李东阳陈献章记正德十年建名宦乡贤祠嘉靖八年敕建敬一亭于学宫十二年都御史陶谐复新之二十年都御史蔡经交南功成以学宫振旅献馘宜壮丽始建尊经阁购书籍与敬一箴并藏毛伯温记万厯八年知府陆万垓十五年知府林乔楠相继重修四十七年知府陈鉴复修天啓二年苍梧知县梁子璠修县学明伦堂
  国朝顺治四年总兵李成栋自粤东发兵入梧城庙宇祭器悉燬十三年知府张继曾率绅衿创建十五年推官阎玫建防门康熙二年知府黄龙建两庑修櫺星门十一年知府杨彦溶重修正殿撤旧柱易以杉材建尊经阁于殿后旧址甲寅兵燬十九年知府蔺佳防捐赀重修建设神主龛座殿东建啓圣祠有东西廊舍祠之左为明伦堂堂仪门之右为敬一亭辟土缭垣殿阁门堂丹雘一新二十一年冬署知府事何炯署教授黄裳吉续工捐修王如辰记二十二年知府彭腾翓知县尹维斾重修防门二十四年知府陈天植修櫺星门四十六年知府李亨时重修宫墙五十七年知府范大士修櫺星门啓圣祠尊经阁明伦堂雍正元年知府徐嘉賔奉文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添造追封五世王爵神牌并祭器八年知府袁玑修明伦堂本年知府吴士鲲倡修两庑乡贤祠尊经阁十一年署府徐德秩倡捐修建崇圣名宦二祠并迁建明伦堂于学宫东南
  学田原额四顷五十亩共租银一十两零五钱九分零懐集县征解又原额店铺八间共租银七两四钱今除倾頽四间实征银二两零二分本学征解
  回澜书院在东门内因苍梧县旧义学基址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知县刘以贵改建为茶山书院四十六年知府李亨时于内建缁林阁四十九年知府李世孝复建文昌祠魁星楼讲堂学舍更名回澜置田税米一十五石有竒永为士子费给雍正三年知府徐嘉賔捐俸修葺延师讲学巡抚李绂更题曰传经有记寻圯八年知府吴士鲲重修缁林阁十二年知府徐徳秩于阁旁兴建学舍三十余间重建文昌阁仍更今名
  观澜书院在南薫门外系陈公祠旧址为营兵所据
  国朝傅将军修作住宅后复转售康熙二十五年知府陈天植捐俸买复改建为诸生肄业所
  菉漪书院在桂江西岸白鹤观前明成化间都御史韩雍建今废
  东湖书院在府城东门外漫泉亭东郡人吴廷举建今废
  梧山书院在儒学右明嘉靖六年都御史姚镆巡按石金建黄芳记今废
  岭表书院在府治东南明嘉靖十一年都御史陶谐因总镇府旧署改建霍韬记今废
  梧阳书院在城外东南明万厯四十八年知府陈鉴建今废
  龙泉书院在桂江西岸山麓郡人石邦柱建今废苍梧县学旧在府学右后圯合祀府学
  国朝康熙三十九年知县潘名世教谕安自治训导黎民表合绅士各捐赀建于城东门内城隍庙西规制未备五十八年知县刘国臣捐俸率绅士重建啓圣祠明伦堂雍正元年建两庑防门櫺星门名宦乡贤祠又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七年知县李振宗修櫺星门及明伦堂
  忠义祠在县学宫内节孝祠在大南门外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刘国臣如式建造
  学田原额三顷三十五亩六分有竒共征租银一十七两六钱九分有竒又店铺十一间征租银七两七钱四分零
  【附】义学在大南门外西原系府义学旧址康熙五十七年知县刘国臣修建邑人李世瑞建尊文阁于其后
  藤县学在县南门外学岭之麓元至顺三年知州文魁建元统二年建书楼三间至正七年置祭器明洪武七年州同知金文仲重建正统十二年知县冯哲修天顺六年知县谢重建治十年知县廖佐重修又建两庑防门十七年提学佥事姚镆委官増修堂宇斋舍嘉靖六年典史孙懋重修二十三年知县顔参修明伦堂隆庆四年知县司鉴増置祭器书籍万厯二十八年知县刘炅改建于旧址西五十步四十三年知县李廷干从诸生请迁复旧址天啓五年知县曾凤彩建文昌阁于学东崇祯三年署县事经厯叶大绅修防门八年知县梁昌重修明伦堂文昌阁
  国朝康熙四十一年署县事本府通判张一祥重修明伦堂四十四年知县潘明祚修明伦堂大门仪门四十八年知县张纯重修圣殿五十八年知县陈士修重修防门啓圣祠乡贤祠雍正元年知县李文炎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八年知县李郁芬修两庑教谕吕德懋训导梁松修櫺星门宫墙
  忠义节孝二祠在县南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李文炎建
  学田四顷四十八亩七分零在古仙埇共租银三十五两内除荒田二顷一十二亩八分零实征收熟田租银一十八两三钱七分有零
  三元书院在城西宋冯京读书处明景泰元年佥事汤性方草创三年知县唐礼重建并买旁地以广之治七年知县廖佐复建楼堂以祀文简公教谕周琳记万厯九年奉勘合鬻为民居别建永安门内今改为义学
  解元书院在仁封乡赤水镇原为三界祠旧址明嘉靖元年提学刘节改建有记今废
  南麓书院在县学东北隅明嘉靖九年典史孙懋建万厯六年知县陈雅言重修万厯间火崇祯九年知县梁昌重建今圯
  【附】义学即三元书院旧址改创
  容县学唐贞观元年建于骆驼桥西宋自绍兴以来迁徙无常开禧间教授梁汝翼修葺有记元迁县治西南明洪武二年州同知王清因旧址重建正统间训导萧成建兴贤育才二坊景泰五年知县黄佐重修殿庑防门厨库泮池成化十六年知县林廷辉建櫺星门馔堂明伦堂及东西二斋治间知县程哲文重修嘉靖十年知县蔡改建学宫规制复新知县秦行賔严春化相继修建名宦乡贤啓圣祠万厯四年知县万一龙七年知县伍可受重修钟继英记四十八年知县区龙正复修嘉靖万厯间训导梁佩陈心学増置祭器
  国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县苏霖重修殿庑门墙啓圣名宦乡贤三祠及明伦堂雍正元年知县杨肖亿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忠义祠在明伦堂侧节孝祠在学宫西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周释建六年知县王澂霞补建学田六顷三十亩零在波辛水三里租银一十六两三钱五分零除荒四顷二亩六分零现征熟田租银九两二钱八分零
  绣江书院在县治西久圯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李瑞征改创兼设义学勾漏书院在县治东邑人公建以祀宋安抚机宜吴元美今废
  南山书院在儒学左即思贤堂旧址明万厯四十六年知县侯应遴改建今废
  【附】义学即绣江书院康熙二十九年知县李瑞征改设
  社学城乡共五十所
  岑溪县学原在旧县治东唐武徳五年建宋元因之明洪武十二年教谕何进重建治三年知县劳雍迁建今县治东北隅教谕蒋聪续成之正徳十六年知县石希介训导刘材义迁于子城城隍庙西嗣后迁建无常嘉靖十七年知县熊垚复迁城内四十年火署知县张子翼修复万厯二十二年知县徐一文改建于城东二十八年知县曾莘重修三十三年以地震圯知县吴继禧修复天啓元年知县詹子忠复自外徙城内县治后营建殿庑堂祠亭池门舍规制如初崇祯十二年知县卢日就建啓圣祠
  国朝顺治十五年知县刘广国修建明伦堂康熙八年知县刘昌言重修殿庑乡贤祠明伦堂四十三年知县张义修殿庑乡贤祠雍正元年知县富鸿业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二祠在学宫侧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刘信嘉建
  学田二顷二十三亩四分零征租银四十九两零文昌书院在学宫后明崇祯十二年知县卢日就建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张义修
  文公书舎在大洞福隆围县中士人公建祀昌黎韩公髙熊征记
  【附】社学六一在城北五在乡村

  广西通志卷三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三十八
  学校
  南宁府
  府学在府治北旧在城外沙市后徙城中南隅址凡数易宋迁城西寳庆丙午安抚使谢守明迁于城中五花岭即今学淳祐戊申督学使梁应龙重修邓容记元宣慰使赵修已重修文璧记明洪武三年署府事焦源教授谢成伯重修正统间知府陈鼒完旧益新修殿庑讲堂斋舍塑圣贤像造乐器治间郡守萧蕙刘芳正徳间李津相继修饰中为圣殿两翼为东西庑前为防门又前为櫺星门左右为四斋曰志道据徳依仁游艺门有半月池防以石栏障以屛墙有箴亭射圃公廨嘉靖间知府郭楠朱黼王贞吉先后重修规制悉备又于防门左建文昌祠兵燹后仅存櫺星防门正殿文昌祠余俱圯
  国朝康熙四年知府虞宗岱同知刘光荣倡修明伦堂雍正元年左江道靳治齐于学宫之东创建崇圣祠五间奉换祠额添设追封五世王爵神牌并备祭器二年知府慕国琠捐修正殿及两庑又府学名宦乡贤向附于两庑知府慕国琠于两庑下捐建名宦乡贤二祠各三间十年知府张汉重修大成殿及两庑乡贤名宦各祠并捐赀置祭器乐器有碑记
  敷文书院在府城内北即县学旧址明嘉靖七年新建伯王守仁建万厯十一年兵备道陈纪修明末燬基址为兵舍
  国朝康煕九年分巡道宋翔知府韩章修复之东泉书院在府城内明嘉靖六年建祀督府东泉姚公镆歳久頽圯四十二年知府方瑜移奉东泉公像于敷文书院与王阳明并祀
  东郭书院在府城东一里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以千佛堂改建今废
  西郭书院在府城西一里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即崇善寺改建今废
  中郭书院在府城南五里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因堡平废寺修建今废
  宣化县学明洪武三年建于城之西北正统二年御史唐慎改迁城内十一年知县卢彰重建塑圣贤像正徳十六年知府盛泷重建堂斋门舍嘉靖八年迁附府学之右文庙总于府学十年更定如府学制二十九年知府王贞吉重修万厯四十年知府蔡淑逵重修有记后兵燹圯废春秋致祭仍附府学
  国朝顺治初年复建康熙三十八年知府孙明忠知县白洵重建殿庑防门啓圣祠及名宦乡贤祠明伦堂四十九年知府戴锦知县吴澄建櫺星门宫墙下马牌濬泮池五十年知府戴锦知县吴澄修大成殿啓圣祠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八年知县黄其炳重修殿庑
  忠义祠在城内西门节孝祠在忠义祠右雍正三年知县赵成章奉文即式南修和二书院改建五年知府黑天池署县事新宁州知州徐德秩俱重修
  学田一顷二十六亩额征租银一十二两五钱【附】义学在城内西
  国朝康熙五十五年知府沈元佐建雍正五年知府黑天池署县徐徳秩修
  社学五所明嘉靖间建今废
  隆安县学明嘉靖十六年知县章珪建在城北三十九年知县姚居易迁于城东郊有记四十二年知府方瑜捐赀续成学制乃备万厯十四年毁于潦知县袁璧重修明末兵燹久圯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查继甲倡建嵗久頽圯十八年知县史宗瓒二十二年知县徐黄嗣相继修葺二十五年知县盛国俊捐修正殿防门泮池巩桥三十年知县杨夑训导李克成典史司朝常倡率绅士重修日久复圯五十八年知县王辂同儒学绅士捐修正殿及两庑雍正元年知县赵溯岸奉文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添造神牌祭器六年署县事新宁州知州徐德秩同教谕喻圣传倡率绅士捐修殿庑及名宦祠明伦堂八年知县刘观栋重建崇圣祠
  节孝祠在西门内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赵溯岸建
  学田七十三亩三分额征租银三两三钱九分零【附】社学明万厯二年知县何一麒在城内外共建四十二处明季俱圯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盛国俊于学宫侧建社学一所县十里每里各建一所日久复圯雍正二年知县赵溯岸于西乡六图建复
  横州学在城外西崇儒坊旧为宁浦郡学建置无考元至元间达噜噶齐多尔济重建张九垓记明洪武三年知州薛明理因旧址重建三十二年学正徐浩修宣德间知州郭交仪学正孔定建斋舍讲堂景泰间知州曾文玉学正卢瑞建防门两庑櫺星门嘉靖十一年建啓圣祠敬一箴亭碑万厯二十九年署州事推官张邦教增置学田以赡贫士四十五年知州刘子诚迁学于北郭报恩寺崇祯八年复建于旧址
  国朝顺治十四年学正朱英重修雍正二年知州刘斌奉文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添设神牌训导张炳造祭器三年知州刘斌学正防铨训导张炳重修殿庑门墙
  忠义节孝二祠在州城中雍正二年如式建学田三百亩零四分九厘零额征租银二十三两三钱二分零
  淮南书院在州西明正德间知州黄琮建今废豫庵书院在学右今废
  【附】义学康熙四十年知州柯宗仁建在驯象卫旧署雍正二年知州刘斌重建
  社学在髙登乐山从化北乡四村雍正二年知州刘斌捐建
  永淳县学旧在江北明洪武三十六年知县孙道源迁于江南崇祯间知县姜大球复迁江北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王心喆又迁建于江之南二十五年知县董学礼复迁江北今所四十四年知县徐凤池建两庑啓圣祠名宦乡贤祠櫺星门五十一年知县万晋丰修五十七年知县凌森美建明伦堂雍正元年知县朱琰教谕唐榦重修奉文改换崇圣祠额増造神牌祭器七年知县朱肇基修宫墙
  忠义祠在县治南雍正三年建
  节孝祠在县治西雍正三年修建
  学田一顷六十一亩六分二厘零额征租银一十两零二钱三分零外水一冬粮米一石三斗五升又铺三十五间征租银一十八两鱼塘一口征租银八钱河塘一口征租银七钱学前地征租银一两
  大同书院在城内南即旧童公祠明崇祯九年知县容文烶改建今废
  大观书院在城内今废又县署右徐公书院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士民为知县徐凤池建
  腾蛟书院在城内明嘉靖十四年知县方鹏建今废
  【附】义学在城南门内东偏
  国朝康熙五十八年知县凌森美建雍正四年知县朱琰迁建东门内
  新宁州学明隆庆六年左江道霍与瑕开建州治详请建学卜城内东隅地创造殿庑堂斋门祠池亭规制悉备嵗久倾圯崇祯十三年知州王文林重修兵燹复燬
  国朝顺治初重修康熙五十九年知州顾延琮修建规宏旧制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四年知州徐德秩重修殿庑及崇圣祠上思州学明正徳五年知州罗环请于督学选秀士肄业南宁府学十一年署州事通判陈琠始请建学校次年颁儒学印记十三年知州黎磐建庙于郭外之东嘉靖十三年知州陈世瞻迁城内东隅二十三年知州周璞益恢前址三十一年燬于兵三十二年署州事吏目蔺时习三十三年知州詹世龙三十七年知州李时芳重修郭应聘记嵗久荒頽崇祯十六年署州事徐美修未几复圯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州髙科署州事照磨叶汝懋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戴梦熊相继建修正殿两庑防门櫺星门泮池桥啓圣名宦乡贤祠明伦堂藏书阁规制大备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节孝祠在州城内东雍正四年奉建
  学田租嵗纳银三十四两八钱内除纳回本州扣作丁粮外实额银三十四两四钱三分零支给贫生为膏火资
  【附】义学二所在州城东学宫左康熙二十三年知县戴梦熊立
  太平府
  府学明洪武三十年知府陈惟徳始建于城内北隅学宫卑隘后迁于城外东南向正统间知府蒋彦广重建成化十二年知府何楚英重修丘濬记治十三年知府谢瑚迁东向正徳间知府徐球仍复旧地南向万厯十七年知府张步云重修复改东向后经江州贼燬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府马正午建寻圯康熙六年知府髙不矜重修三十六年知府徐越知县王言再修复圯五十八年知府王率通学捐赀重修雍正元年奉文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添设追封五世王爵神牌及祭器
  学田林村田一千地在左州林村氓月田氓月渡头田共五百五十地在崇善旧县俱嘉靖中知府徐师臯捐俸置那赖峝田二十五爿匠驴田十二爿俱万厯三年知府蔡迎恩捐俸置
  静庵书院在府城隍庙西祀前知府胡世宁笔花书院在北门内西嘉靖二十一年为前防政翁万达建
  【附】义学雍正二年知府甘汝来建于髙公祠前延师课士
  社学一十七所明知府周允建二所知县何道临建一十五所
  崇善县学初选士肄业府庠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周梦锦详请兴建规制粗具取进生员四名武生四名拨府学训导督课春秋丁祭仍附府学
  左州学明嘉靖八年知州周墨初建于州城北二十七年戊申知州邓体静重修隆庆四年知州林烋建明伦堂名宦祠六年知州袁昌祚迁于城西门外万厯四十年知州萧贻朔迁于城南门崇祯十二年知州李之清复迁于城北旧地己丑交趾犯境残毁
  国朝康熙六年知州纪振边修复大殿二十五年知州李拱极学正唐学益续修旋圯四十八年知州李铨捐俸建大成殿两庑泮池防门櫺星门率皆修葺后复倾圯六十一年知州罗士奎学正闗士勲倡通学捐赀仍迁建于城南门内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四年知州王国祚建名宦乡贤祠六年知州赵宏印建明伦堂学田原额一十七亩二分明万厯二十七年巡抚杨芳提学骆日升知州方岱捐银买置
  养利州学旧在城外北二里明万厯初知州王之绪建二十七年知州刘梦龄迁入城西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傅天宠重修后圯康熙三十二年知州汪溶日捐资重建雍正元年奉文改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七年知州徐徳秩捐修殿庑及崇圣名宦乡贤祠又同学正朱若逊捐资建明伦堂
  学田二十九亩额征租银八两四钱七分零【附】社学三所俱万厯三年知州王之绪建今废永康州学明万厯三十六年知州叶时敏建崇祯九年知州李乔春重修
  国朝康熙四年知州赵森重修十四年灾二十一年知州吴尚庚重建未竣罢任去二十五年知州许延邵学正谢明英率通学生员张炳等捐赀重建复毁四十五年知州徐树庸捐赀重建殿庑未竟五十八年知州李秀发捐俸倡众重建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四年知州江莪八年知州朱抡学正曹维翰训导蒋尚洁各捐资重建崇圣祠及明伦堂
  学田一百亩在懐陇系思同土州养膳田明万厯三十六年知州叶时敏详请入学以六十亩归两斋教官以四十亩分给八名廪生为膏火资丽泽书院在城内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知州许延邵建今废
  【附】义学在儒学署后
  国朝雍正二年知州江莪修建
  社学在城内明万厯三十六年知州叶时敏设宁明州学在明江城即思明土府学明万厯二十七年同知王一岳土知府黄承祖建三十三年同知苏日登条议修学并出赀以佐三十七年叅议刘庭蕙同知朱鸣时相继修建年逺頽圯
  国朝康熙九年同知王之仕萧如芝相继修建康熙二十八年同知陈达土知府黄维鼎教授髙熊征重建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雍正十一年改州学
  学田明土官黄承祖抄没叛目陆祐以所有田塘归学并无顷亩
  太子泉书院在明江城西门外明永乐间土知府黄广成建解缙谪交阯尝于此与广成赋咏结欢今废
  南陂书院在明江城内
  国朝康熙二十九年教授髙熊征建
  【附】太平土州学
  国朝雍正二年土知州李蕃建于城西霸岭殿庑门墙崇圣名宦乡贤祠明伦堂规制咸备
  镇安府
  府学在城内东北隅
  国朝康熙七年通判彭权创建雍正九年知府孔传堂修葺正殿两庑櫺星门増建崇圣祠缮书殿额【附】义学在府署西
  归顺州学州经改土设流现议兴建
  节孝祠在州署左
  国朝雍正五年建
  奉议州学
  国朝雍正二年州判程旦建
  学田三十亩额征租银一两二钱
  【附】义学在州署西
  国朝雍正五年州判邵铨建
  【附】上映土州义学三间在州署东久建厯年土知州延师捐给脩脯
  下雷土州义学在州衙左
  国朝雍正元年创建
  栁州府
  府学创自唐初元和间刺史栁宗元重修有记明洪武六年同知莫玉以地湫隘弗称徙府治西北隅永乐五年推官陆楷等重修未就知府马应坤续成之宣徳四年推官郑士庻改礼殿及讲堂门庑斋舍廨宇庖湢皆备有记天顺元年知府龚遂増建后堂及东西斋陈邦琳记治间知府周钦作石桥于泮池上辟射圃于学东嘉靖间知府邓鋐王三接重建后圯崇祯二年知府胡世儁重修有记明末兵毁
  国朝康熙间守道黄惟锻知府刘永清重修十九年燬知府江皋草创之二十四年巡道周训成捐修两门二十七年巡道唐宗尧知府张曰任相继修葺五十三年知府赵世勲修大成殿五十七年知府黄之孝重修规制始备雍正二年署巡抚韩良辅改修啓圣祠为崇圣祠添造追封五世王爵神牌捐置祭器
  马平县学前代止有路学至明洪武间县丞唐叔达始建于城外罗池街东治九年知府李文安重建嘉靖六年知府胥文相继修殿庑防门堂斋十六年知府邓鋐建敬一亭三十一年知府顾霑推官徐仲相重修四十年巡按御史髙应芳檄同知任宇知县张集重修有记明末兵毁
  国朝康熙五年守道戴玑知县阎兴邦鼎建十九年燬二十二年知县金人望复建以忧去其后知县朱廷铨王言相继完葺四十二年知县台聨甲复修五十三年大水冲塌仅存大殿五十七年知府黄之孝修明伦堂五十八年知县髙元贞修啓圣祠雍正三年巡抚李绂提督韩良辅布政使黄叔琬按察使甘汝来巡道乔于瀛知府王国坦知县杨为棫公捐鼎修并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添设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二祠
  国朝雍正三年建造
  学田原额二顷一十三亩零额征租银一十一两五钱零
  同仁书院在县旧址明成化丁未巡按御史李廷珍建今废
  驾鹤书院在城东驾鹤山今废
  【附】义学在城内
  社学在城东
  雒容县学旧在城北迁城东南宋季燬元至元间重建元末复燬明洪武六年知县李仁迁于县治西成化间修建正德十五年燬万厯三年迁县重建知县樊于震邓林春先后经营十三年推官李逺成之明末复燬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林世定训导唐圣辅倡集绅士重建雍正元年奉文改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二祠在县治西雍正二年建
  罗城县学旧在县东凤凰山前明洪武三年知县杜原建四年县丞于志祖续成之明末迁城内东北隅寻烬于兵
  国朝顺治十五年署县事苗尔防草创于旧址康熙元年知县于成龙重建于东门外三十六年知县王永清修两庑啓圣名宦乡贤祠四十一年知县赵瑞晋重建啓圣祠明伦堂雍正二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
  节孝祠在县东城内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徐恪遵建
  学田原置七顷五十八亩零每亩科租不等共银一十三两零四厘纳粮免差起解学政康熙四年知县于成龙查清亩数坐落立石垂后额征租银二十四两
  【附】义学在乡贤祠下
  国朝康熙五十七年知县王斗枢建
  栁城县学原在龙江旧城明洪武三年县丞陈祖政迁于县治西南十八年知县张志谅永乐七年知县聂盟先后修理成化间知县余书迁城内北隅十四年督学吴玉命迁县治东正徳六年知县许重建堂庑防门嘉靖五年推官冯来骏迁建今基署县事通判萧鼎继完其功明末兵燹频仍仅存遗址
  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县骆斯才重建三十年知县彭士槚重修六十一年知县苏潮修两庑防门櫺星门雍正三年知县丁文麟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七年知县周之瑚修十年知县杨恒捐建明伦堂三间仪门一座凡殿庑墙垣复皆修整
  忠义节孝二祠在学宫左
  国朝雍正四年署知县李振宗建
  学田一顷二十四亩八分零额征租银四两一钱零
  融县学宋建于真仙岩之前乾道三年郡守刘襄重修淳熙间郡守张适修礼殿嘉熙丙子郡守韩休卿迁下郭骢马坊蔡安国记元至正间燬于兵明初建于桥头嘉庆坊正统十一年知县严霜迁于西城内朱指挥宅地正德元年知县吴清十五年知县曾俊先后修造嘉靖四十一年署县谢绍祖始建啓圣公祠教谕朱应畿记万厯九年教谕蒋行可训导何元佐建明伦堂四十年凿泮池邑人王法记明末燬于兵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吴守兹重建康熙二十年知县熊飞渭重建殿庑王如辰记二十七年知县张廷柱教谕蒋俊修啓圣祠三十二年知县梁廷桂教谕毛三鳣建宫墙五十年知县吴从龙重建防门五十四年知县牛天宿迁明伦堂于大殿后五十五年署县佟世英修正殿及櫺星门五十八年知县张元正教谕唐宜甲重建防门五楹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八年知县陆嘉谟教谕文奕逺训导欧缵袁重修正殿宫墙乡贤祠
  忠义节孝二祠在学宫左侧
  国朝雍正五年知县刘克一建
  学田一十亩九分零额徴租银三钱三分零地一所在桥头嘉庆坊
  真仙书院在真仙岩宋守李兴时建久废
  正心书院今废
  懐逺县学在县治东明万厯中迁县时知县苏朝阳建兵燹后圯废
  国朝康熙五十二年知县张廷超修建大成殿东西庑名宦祠五十四年知县王楫修啓圣祠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七年知县陆嘉谟修明伦堂八年知县粘鼎玉教谕谢之炯训导李良相修建防门櫺星门泮池宫墙
  节孝祠
  国朝雍正五年知县王景献建
  学田一十四亩三分零征银四两二钱
  【附】社学在古宜甲雍正二年知县陈镆建
  象州学唐大厯十二年建在城外东南隅明洪武二年増拓东城儒学在城内同知李永修建永乐间知州朱良弼余存谅相继修葺宣德十年燬正统五年巡按御史朱良暹属知州何敬重建嘉靖十二年知州林益建明伦堂二十三年署州事陈陵建啓圣祠未就学正霍桂成之祠寻圯二十四年知州吴必学重建后庙祠俱圯万厯四年知州谢一枫重建十三年兵巡道郭棐知州李维岳捐俸重修
  国朝康熙四十九年知州张天训修大成殿两庑防门櫺星门啓圣名宦乡贤祠雍正元年改换崇圣祠额増造神牌祭器三年知州陆廷光修明伦堂五年学正萧礼让重修宫墙
  学田四顷一十二亩租银二十八两三钱二分零【附】义学在城内西雍正二年知州徐徳秩建八年知州陆采修未竣调任知州孙嵩捐赀完工立有碑记
  来賔县学旧在县东南宋开寳中建元季燬于兵明洪武三年县丞孙仕安训导权明孙重修嘉靖十四年知县王玑重建堂斋后燬
  国朝康熙八年署县事王国章捐俸迁于城北九年知县王绍祖修伪逆变乱倾废二十九年知县张震捐俸重建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二年知县郭拱极重修明伦堂
  学田一顷七十一亩零在大田等村离城四十里额征租银二十两零二钱零
  【附】义学在城内
  国朝雍正八年知县吴逢年建
  庆逺府
  府学宋庆厯三年始建在城南崇宁三年立石镌辟雍诏于庑下淳熙四年知州事韩璧始迁于城内开国坊张栻记庆元二年知州事陈表臣置学田以助养士六年知州事耿明撤而新之又建阁于堂后陈泾记后燬于兵久未建复明洪武初通判王毅重修堂斋正统十二年知府杨禧重建始凿泮池天顺八年知府周一清重建乃广其制立题名及建学碑陈文记成化二十一年知府马駉治三年知府汪溥相继修葺十二年知府姜琯修殿堂斋庑重建号房廨宇明末燬
  国朝康熙六年知府赵开雍重建举人鲍杰生员江元载捐赀成之后经逆冦焚燬二十三年知府白啓明倡率绅士捐赀重建正殿两庑及名宦乡贤祠四十三年知府焦映汉率各属官重修雍正元年奉文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添造追封五世王爵神牌祭器八年知府徐嘉賔同知钱志和重修殿庑崇圣名宦乡贤祠及明伦堂
  学田三十亩每亩租银五分共征租银一两五钱龙谿书院在西门内宋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因太史黄庭坚谪宜时僦居于此即旧址建祠塑孔子顔仲像创讲堂上为魁星阁东西翼以十室为斋四曰共学适道与立与权前为重门有池曰墨池亭曰寳华延师授徒捐赀置田以赡焉有记今废田亦无考
  四贤书院在东门内旧为东岳祠明嘉靖二年知府王显髙改为书院祀宋吕璹赵抃黄庭坚冯京龙江书院在城中大街
  国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府髙茂选建有记
  宜山县学在府学西宋淳熙十年知州赵与荣修元猺贼为乱久废明洪武三年县丞张叔廉重建天顺间知府周一清撤而新之寻圯治六年知县任球重修十二年知府姜琯知县李谧续修正徳元年知县徐志道县丞胡通七年知县金麒求相继修葺堂斋立科贡题名碑明末毁废春秋二祭皆附府学
  国朝康熙四十七年知府李世仁知县陈学海重修殿庑门墙祠宇
  忠义祠在东城外节孝祠在城内水井塘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傅峻建
  学田一十五亩每亩租银四分共征租银六钱【附】义学在东门内雍正十一年知县陈谟修河池州学治十七年知州何昱学正张翰建嘉靖五年知州周钺移州治重建圣殿明伦堂于州治西万厯九年知州梁绍震重修止茅屋三楹
  国朝康熙六年知州王玉麐迁于州治后北山椒开泮池于山麓左右两庑啓圣祠明伦堂皆备寻圯二十三年知州刘安国重建三十三年知州黄志璋建啓圣祠复俱圯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七年知州陈舜明捐赀重建殿庑门墙崇圣名宦乡贤祠明伦堂俱皆焕然一新学田在下里共一十二圩额征租银一十两【附】义学在学宫前
  国朝雍正四年知州陈舜明捐建
  天河县学原在县西元末废于冦明洪武五年县丞王居礼创建七年训导喻迁善徙东禅寺侧正统七年署县事照磨何政始迁于今城北地重建殿庑门堂斋舎景防三年燬成化二十三年知县杨荣修葺正殿重建堂庑斋舎规制复新治间知县史玹正德八年知县魏朝阳十五年知县尚汝弼先后修葺崇祯六年知县杨文焕重修日久頽圯
  国朝顺治间仅修盖茅舍寻燬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黄湂捐俸建大成殿三间雍正元年知县吴钟芬重建两庑櫺星门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诸制焕然一新规模始备
  学田十亩额征租银四钱
  思恩县学在县城南门外明万厯三十六年知县杨天啓创建崇祯十七年燬于兵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翁世庸仍旧址捐建复殿庑门墙啓圣名宦乡贤祠及明伦堂八年知县谢铨修甲寅后荒圯二十三年知县鲍复相捐俸修建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三年知县梁楷训导何文煜修两庑防门崇圣名宦乡贤祠并移建明伦堂六年知县林协训导何文煜修櫺星门濬泮池筑宫墙
  东兰州新改土归流现议建学
  茘波县【改黔省】原未立学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棻申明捐赀建学于南门内复设义馆教训苗童寻圯四十七年知县岳维重建雍正二年巡抚李绂
  题准设学知县苏潮捐建仍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三年修葺殿庑祠堂
  义田租银八十九两米十石禾六百六十秤布二十件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棻募垦拨给义馆生徒
  思恩府
  府学旧在府治南明正统十二年土知府岑瑛建万节记嘉靖八年徙府治遂改建于城外南郊一里万厯六年知府侯国治迁建于城内府治东即今学殿庑祠堂及教授署无不咸备天啓四年知府葛中选建櫺星门
  国朝康熙十一年知府金梦麟建名宦乡贤二祠五十六年知府赵完璧重修殿庑防门明伦堂雍正元年知府戴朝选重修大殿明伦堂奉文改啓圣祠为崇圣祠添设追封五世王爵神牌并造祭器学田一十八亩塘二口额征租银共四两
  阳明书院在府治西明万厯间知府侯国治建今废
  【附】义学在南门外
  国朝雍正元年知府戴朝选修
  武缘县学唐武徳中建宋天圣九年重修明洪武二年建于城外南夀宁寺右宣徳九年知县黄宗广建明伦堂正统八年县丞封纯景泰三年县丞梁晚昌教谕谭经前后修建治十七年燬正德二年御史顔颐夀迁城内南街十五年知县姚明诚重修自迁学后武缘科目久缺嘉靖十二年知县马汝颐复迁南门外撤夀宁寺为之二十五年知县邓体静复迁寺右旧址四十一年南宁府知府方瑜委署印经歴徐恩教谕郑豫夫修葺议者以方向有偏故人文终不如治前隆庆元年通学以迁向状呈巡按御史朱炳如知县杨大韶合绅士复新之万厯十二年知县郑学醇重修四十一年知县李先春移建于北门城内
  国朝康熙三十九年知县刘以贵捐修啓圣祠四十九年知县孙兆奎重修殿庑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二年知县王尅修明伦堂
  忠义节孝两祠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王勊遵建于学宫内外
  学田原额田塘税亩通共一顷二十三亩零除荒外实征熟银六两二钱零
  【附】义学在县署东
  国朝康熙五十五年署县事王琳捐建
  社学明隆庆初知县杨大韶建五所后俱圯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王勊捐建八年知县艾光绂捐修
  宾州学在州南元皇庆中判官陈应建泰定乙丑知州王渥置祭器王廷诱记至正末燬明洪武二年知州冯荣周乐相继修建正徳八年兵备副使陈锡分巡佥事徐海重修隆庆万厯间兵备副使郑一龙郭棐先后重建明末燬
  国朝康熙四年知州吕陈亮重建寻圯二十一年知州余忠震重建四十八年知州胡范修明伦堂五十七年署州事范从益同州属绅衿捐赀修葺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忠义节孝二祠
  国朝雍正元年知州甯鸿佐建
  学田二百九十一亩在安城额征租银二十一两二钱
  敷文书院在州治左明嘉靖七年建今废
  迁江县学在县西明洪武三年建二十三年燬知县梁防重修永乐五年重建复燬知县梁蠡复修规制畧备后圯
  国朝顺治九年知县髙际运改建于城中覆以茅草康熙八年知县李如华易以瓦并建东西两庑及防门经逆兵残燬二十一年知县曹云鹏捐俸修整殿庑又建啓圣祠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设神牌祭器八年署知县黄士升捐俸重修学田一顷一十四亩五分额征租银一十二两四钱零
  上林县学在县署南古澄州门内明洪武三年县丞周伟重建治间知县向龙重修嘉靖九年知县方田拓地増建万厯元年知县王一岳重修嵗久圯壊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张邵振捐俸重建四十八年知县田防重修规制乃备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学田二十四亩额征租银三两二钱
  【附】义学旧在城北郊久圯康熙四十八年知县田防于学宫右空地捐建义馆一所
  【附】田州土州学
  国朝雍正二年土知州岑应祺详请捐建殿庑门墙池坊咸备又建崇圣名宦乡贤祠
  义学在州署东
  国朝康熙六十年土知州岑应祺建
  泗城府
  府学在隔江西岸
  国朝康熙二十年土知府岑继禄建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附】义学向未设
  国朝雍正八年知府祖良范建于府治大街
  西隆州学
  国朝康熙五十年知州陈大辇捐建
  西林县学在县署东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孙来贺建
  【附】义学
  国朝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唐如则建雍正七年署县事张以仁修
  直郁林州
  州学旧在州治南一里宋至道二年建元至正三年知州张阿勒坦巴哈迁建今州治西南成贤坊地别多喇卜丹记明洪武二年州同知王彬重修正统七年知州柴衡建明伦堂立题名碑曾才鲁记十四年知州廖震建殿庑堂斋成化四年知州向珍修治十二年知州李永珍修彭甫记正徳十一年州人梁琏易櫺星门以石十六年两庑倾圯知州张诏修建隆庆二年州同阚继禹重修万厯十三年知州江龙重修十九年副使苏濬修啓圣诸祠堂后筑方塘低防前拓地为泮池浚西北之泉入焉明季圯燬
  国朝康熙二年知州马有用因旧址修建正殿两庑防门啓圣祠二十五年知州贾有福重修正殿两庑啓圣祠复建明伦堂周以土垣五十二年知州郜超修正殿防门啓圣祠乡贤祠五十五年学正李栻修明伦堂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忠义节孝二祠
  国朝雍正二年署知州萧烜光建学宫内外
  学田四顷八十亩八分九厘在西岸离城二十里共征租银三十一两二分零
  兴文书院在州治前明万厯二十四年改建为提学道行署后圯
  【附】社学六所分设西南二厢东宁抚康贵平富民四乡
  博白县学唐贞观初建于城南一里宋开寳五年迁城东一里绍兴后圯庆元戊午知县李大章重建曾丰记明洪武三年县丞孔时郁建正统元年县丞朱朂主簿张本忠重修七年知县程节迁县治南成化四年冦燬副使范镛迁于平政门外嘉靖六年教谕柯挺之申请迁于城东旧址四十三年署县事藤县县丞王宗予迁建城内县治西庙制咸备万厯十五年知县谢国光重修三十七年知县谭岳重修四十八年建尊经阁知县张茂芹署县同知陈熙韶继成之
  国朝康熙三年知县史缙重修十三年冦燬惟圣殿两庑存三十二年署县事郁林知州黄晖烈建啓圣祠四十五年知县赵世功修四十八年知县程镳捐俸倡率官僚绅士节次重建防门櫺星门明伦堂敬一亭开泮池筑四周垣墙五十六年知县王之麟重建改正南向雍正元年知县萧烜光重修复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七年署县事孙嵩补修
  忠义节孝二祠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萧烜光建
  学田一顷五十七亩三分零在西乡离城七十里共租银一十四两一钱零内除荒一十三亩二分现征熟田租银一十二两九钱七分零
  养正书院在县治分司东今废
  【附】社学二所一在城隍庙一在文星桥
  北流县学唐贞观三年建于登龙桥西元大徳二年知县侯仁迁寳圭驿东至大二年主簿吴天质建殿庑延祐四年知县罗天祐迁于驿西至正二十六年燬于火迁县治西南一里明洪武十一年知县陈天文仍旧址重建天顺四年冦燬成化七年都御史韩雍改筑城池以学基建县治而建学于县治东北隅治五年知县罗嵩迁城东一里十年知县曾源重修周孟中记嘉靖十三年知县彭黼复迁城内县治东北后再徙城外东崇祯四年知县刘修已仍迁城内旧址
  国朝康熙元年署县事安九埏复迁建于旧址明伦堂右七年知县王徳淑建名宦乡贤二祠二十五年知县尚国正邑绅陈廷藩建啓圣祠明伦堂五十七年知县迟之金重修正殿及两庑门墙名宦乡贤二祠雍正元年知县袁宗佺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
  忠义祠在崇圣祠旁节孝祠在城隍庙右
  国朝雍正二年知县袁宗佺建
  学田七十八亩七分二厘在西河离城一里额征租银一十三两七钱二分有竒又康熙元年署县事安九埏捐赀另置田共米五石六斗递年纳租入学原系民粮仍在县征收
  养正书院在城东旧学前明同知施宗谊建久圯起潜书院在学校北今圯
  【附】义学在东门外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刘兴第建
  社学在波一里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知县陈献德建
  陆川县学宋淳化五年建于城东南一里明洪武三年县丞王麟仍旧址重建永乐十二年知县吴景修天顺六年知县李瑄迁于南门内县治东治四年提学佥事周孟中委官迁建于县中街西正徳七年贼毁知府曹琚重修嘉靖二十三年知县李绰迁于县南一里四十三年知县张子翼迁城北鼎新庙制万厯十四年知县林凤朝重修明末兵毁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周士选重建殿两庑防门櫺星门康熙四年知县方鼎重建明伦堂四十三年知县熊淑嵋重修明伦堂雍正元年知县苏名弼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三年知县谢锡侯捐修正殿
  忠义节孝两祠在学宫侧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谢锡侯建
  学田一顷九十二亩三分二厘在沙湖堡离城三十里共征租银九两五钱六分零
  【附】义学在明伦堂后
  国朝康熙四十三年知县熊淑嵋修建
  社学一在南城外一在北城外一在城隍庙后雍正三年知县谢锡侯新建社学三所俱在城外堡兴业县学宋庆厯中建于县西北一里后圯元至正三年知县秦仁济因旧址重建明洪武三年县丞邬马儿修二十四年知县余显宗重修正统天顺间知县丁芹向珍相继修葺建奎文阁后以冦燬成化十八年训导陈士章申请督抚发帑檄知县钟辕迁建城内县治东治正徳间知县王昌陈濴重修嘉靖十六年知县方诏复修李义壮记二十五年邑绅谭尧道重建櫺星门万厯十年知县冯文照修大成殿十二年知县曾节续成之崇祯十五年摄县事通判邓来麟倡修殿庑堂斋邑绅谭汝贤重建敬一箴亭
  国朝雍正元年奉文改换崇圣祠额添造神牌祭器三年知县栢宏智重修殿庑门墙崇圣名宦乡贤三祠及明伦堂
  忠义节孝二祠在学宫左右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栢宏智建
  学田八十一亩二分零现征熟田租银八两五钱五分零
  【附】义学
  国朝雍正八年知县夏暟建
  社学旧有八所后废
  国朝雍正三年知县栢宏智捐建四所

  广西通志卷三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三十九
  学校
  乐器名义
  阙里志曰乐器皆古圣人之所制圣人非以其意而制之乃以其理制之理者天而已矣天有八方之气圣人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方之物而该括八方之气乃于乐中奏之奏之可以宣八风之气者以有八方之物在也故八者欲其全器欲其备不全则气缺不备则气微缺固不足以为乐之全微亦不足以言乐之善知微未足言乐之善乃知八音之器不可不备矣备也者合大与小之谓也小者合律吕之倍数故有一倍之器有二倍之器有三倍之器又有四倍之器倍至于四其气始全是故镛钟特磬者四倍之器也镈钟编磬者三倍之器也颂钟颂磬者二倍之器也歌钟歌磬者一倍本数之器也以是琴有大琴小琴瑟有大瑟小瑟箫有防箫筊箫笛有大笛小笛笙有竽笙巢笙埙有颂埙雅埙鼓有路靁相鼗是皆倍数为之也盖本数其声清倍数其声浊单清失之轻单浊失之重轻重之间乃天地之所以合德四象之所以合气中声之所以妙用故必合大小器而并奏之一合于律吕之和而不见其乖戾此乐之大成所以为妙焉若单器者小成之用也是故知倍数之理则律吕可求其端乐器可求其始名器虽多皆为乐中之妙用而不可无者也
  麾旛周官巾车掌木路建大麾以田以封藩国后世协律即执之以导乐焉
  旌节尔雅云和乐谓之节盖乐之声节之以鼓乐之容节之以节舞师执之为缀兆行列进止疾徐之则又曰节制也谨始之意也
  革部古人取牛马之革以冐鼔故谓鼓为革革之为名去故意也 羣音首其卦坎其方北其时冬其风广莫其律黄钟其声一其音讙冬至之气也盖万物劳乎坎则革而趋新且坎居子位阴革而一阳生故为革而首羣音其声坎坎如雷坎之为卦一阳陷于二阴之间雷则阳在阴内不得出奋击而为雷革之冐木阳气在内故属坎而雷声也其气属水其用兼土盖水土同宫而同旺于子是以鼓有二用先鼔以警戒象水居五行之先击鼓以收宫象土居五行之终故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弗和犹水无当于五味五味弗得弗调凡祀天神地示宗庙乐有六变八变九变之不同而必用鼓以收宫焉 案先儒序八音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次周礼则以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为次汉律厯志以土匏皮竹丝石金木为次律吕精义以竹匏土丝金石革木为次今阙里志以革音为首
  鼍鼓一名晋鼔又曰臯陶周礼以晋鼓鼓金奏考工记韗人为臯陶是也又曰鼛鼔鼔人以鼛鼓鼓役事故凡作乐先用之以警戒乃堂下之乐瞽蒙司之诗曰鼍鼓蓬蓬蒙瞍奏公陶当作
  悬鼓诗应田悬鼓仪礼谓之建鼓北齐宫悬之制建鼓在四隅又乐记宗庙用九变之乐鼓用四面以收宫谓之路鼓即建也
  楹鼓商之制也亦谓之建鼓周礼大仆建路鼔于大寝之门外仪礼大射建鼓在阼阶西南楹鼓盖为一楹而四棱焉贯鼓于端则建之义也隋制栖鹭于上则路之义也以其先倡故又谓之朔鼔足鼔亦曰应鼓夏后氏之制所以应楹鼓也礼记云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鼔周悬鼓盖鼓则一或加以足或贯以楹或悬以架故皆得以建鼓路鼓名焉
  鞉鼓一名鼗月令曰修鼗鞞先儒谓小鼓有柄曰鼗大鼗为鞞尔雅曰大鼗谓之麻小者谓之料仪礼大射鼗倚于颂磬西纮周官播鼗瞽蒙眡了掌之记曰赐诸侯乐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以鞉将之盖柷以合乐鞉则兆鼓而已凡乐事先播鞉则引大鼔者也又孔頴达曰柷所以节一曲之始其事寛故以将诸侯之命鼗所以节一倡之终其事狭故以将伯子男之命诗言鞉磬柷敔言鞉必及磬是钟磬作则鞉作矣礼书谓鼗常在前常在后实用编又谓鼓鼗四面所以收宫盖凡鼓皆用以收宫其起宫者惟警戒之鼍鼓而已大成乐加鞉鼓于楹鼓之前所谓兆鼓也然又前句之终实开后句之始而止于收一字之终岂非鞉在前而在后乎旧制谓鞉鼓制似鼓司之者挂于项两手拊之以节乐盖悮以搏拊为鞉鼓矣案纮仪礼注纮编磬绳也设鼗于磬西倚于纮也读为引
  搏拊书传谓以韦为鼓谓之搏拊实之以糠白虎通所谓拊革着以糠是也其设在堂上其用则先歌周礼所谓登歌合奏击拊是也大戴礼曰县一磬而尚拊荀卿曰县一钟而尚拊则拊在一钟一磬之东也子夏曰纮匏笙簧会守拊鼓则众乐待其动而后作用以取宫即用以起宫也书谓之搏拊明堂位谓之拊搏盖其用左右手或搏或拊莫适先后也通典谓之抚拍抚之以节乐也实用编曰若拊鼔应鼓皆鼔之小者堂上用以节歌拊之为器韦表糠里状则鼓其声和柔倡而不和故可施于堂上盖堂上门内之治以拊为之父堂下门外之治以鼓为之君堂上之乐待以作者在拊堂下之乐待以作者在鼓鼓小鼓也又谓之应鼓田鼓亦曰应鼓以其应拊鼔也通典谓应鼓在大鼓侧和大鼓者此堂上之足鼓也实用编曰鼓之小者为应本堂下之乐而亦谓之应者当堂上击拊之时则堂下击鼓以应之所以然者拊声和柔而不铿锵闻于堂上不能闻于堂下得应鼓以应之则声闻堂下人皆知歌之起止故曰应施于击拊又施于歌彻以其应拊也诗曰应田悬鼓先儒解田为小鼓也应亦小鼓尔雅曰大鼓谓之鼗小者谓之应周礼大祭祀皆鼓击应大射有朔鼙应鼙礼书谓应鼓号应鼙朔鼔号朔鼙诗以应配则朔鼙乃鼓也以其引鼓故曰以其始鼓故曰朔大射应鼔在东朔鼓在西朔作则应应之是堂下之乐贵西也朔鼙即田鼓应鼙即应鼔田与应制皆小鼓而设在门外有东西之分故其名异盖不止应堂上之拊而二鼓亦各自为倡应也
  相鼓又谓之节鼓乐记云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盖为文武治乱之节也尔雅云和乐谓之节节即相也晋傅休奕节赋曰口非节不咏手非节不拊江左清乐有节鼓唐雅乐声歌用之通典谓鼓制如博局中开圆孔适容其鼓击之以节乐也 案周制有六鼓曰雷鼓曰灵鼓曰路鼓曰鼖鼓曰鼛鼓曰晋鼓以雷鼓救日月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达穷者与遽令以鼖鼓止军事以鼛鼓止役事以晋鼓止金奏今细考之晋鼔者即建鼓是也长六尺六寸两面各径四尺中间径六尺六寸六分绘以风云雷雨之象曰雷鼓绘以麟鳯龙之象曰灵鼓绘以飞鹭之象曰路鼓悬鼓者建鼓两旁所悬朔应二鞞也楹鼓亦名鼛鼔鼛鼓长一丈二尺楹者柱也鼓甚大不可用趺但埋其柱而坚筑之故曰楹足鼓者鼖鼓也亦曰贲足者趺也鼔下用柱柱下用趺故曰足鼓鞉鼓四名一曰朔鞞二曰鼓三曰悬鼓四曰相鼓是也田鼓即悬鼓乃一器二名搏拊古以熟皮缝成袋实以糠今用木为腔冐以革相鼓即雅鼓亦名节鼔与抟拊相似古亦实以糠
  金部实用编云凡金皆有音惟黄铜之音为正盖铜之为物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君子之行若黄金则虽华美而其音易变故铸钟以铜为上不特示俭且以埀逺佥载云金生于土而别于土其卦则兑其方则西其时则秋其风阊阖其声羽其音铿立秋之气也其制有大有小小成此理大成亦此理盖大成不过用小成之法积之耳
  镛尔雅云大钟谓之镛考工记鳬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悬谓之旋旋虫谓之干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间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单穆公曰先王制钟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律度量衡于是乎生则乐器待律然后制而律度又待钟然后生故所制有等而无髙下厚薄之偏所容有量而无还回侈弇之过其声一归正缓之中声镛者特悬之钟非十六器之编钟也与大鼓相配迎送神则击之诗所谓鼓钟送尸者是也书曰笙镛以间其设盖在门外诗曰贲鼓维镛镛鼔有斁其与鼓配也先儒谓凡乐先撃钟次击鼓各处击鼓钟皆如之
  镈钟亦曰颂钟旧制编钟差小今制次于镛钟倍编钟而为之者周礼镈师掌金奏之鼓韦昭释国语杜预释左传皆以镈为小钟郑康成曰镈如钟而大孙炎许慎沈约之徒亦以为大钟通典曰镈如钟而大仪礼宫悬四面设镈钟十二虡各依辰位击为节检而无合曲之义开元礼镈钟在编悬之间各依辰位今设于宫悬东西编钟磬之间而南北以镈磬代之
  编钟尔雅云大钟曰镛中者曰剽小者曰栈通典曰栈钟小而编次曰编钟周礼云凡悬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注曰编悬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宫悬者谓编钟编磬之属悬于笋虡四面环绕象宫墙也谓之四厢金石乐歴代设虡十六架二十四架三十六架不等然皆以编钟磬为主也
  歌钟钟之至小者登之于堂上两楹之间所以和歌与编钟无异唐段安节云雅部十二钟毎架各编十二各依律吕盖古凡悬钟磬不过十二而旋宫备矣实用编曰歌悬在北取近于堂上以和歌四悬之钟各以十二应十二律至挂于架也又各有半声于颂钟取歌钟为半声以次而推之毎悬皆有二十四钟乃能旋相为宫而君臣民事物之间乃不相凌犯惟歌钟无清声以合歌盖歌声至十二律而穷若加清声则歌不去矣今歌章有六字是为黄钟清声若止十二钟则不能成章要当依编钟制以十六枚为准十二为正四为清乃无遗音也通典云铎大铃也周礼以金铎通鼓三礼图云其匡以铜为之木舌为木铎金舌为金铎牙铎振文事书言狥以木铎是也乐记云天子夹振之郑氏谓王与大将夹舞者振铎以为节铎虽用之于乐然非王与大将振之也晋茍氏得赵人牛铎然后能谐乐则古人之为铎镯铙錞施于声律皆有当也今大乐有二钟铎以导舞木为柄者谓之单头铎金为柄而两铎相属者谓之双头铎非古制也 案周礼大司徒之属有鼓人掌敎六鼓四金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鼔鬼享以鼖鼓鼔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鼔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此四金军旅中所用非乐中所用故不属春官宗伯
  石部凡玊皆石而真玉为最美其制法与金异金之声以圆出石之声以方出圆用其全参天之数也方用其半两地之数也钟制自小而倍大磬制自大而倍小自小而倍大者顺其声韵之发扬以为一音之始所谓金以声之也自大而倍小者顺其声韵之收敛以为一音之终所谓玉以振之也钟以定其高磬以节其永故曰歌永言又曰依我磬声盖言歌声与八音皆依磬声而止乃别起一音也是转音之间惟依磬声以为之迟速磬若急则无永缓则过永无永则佻过永则靡故舜命防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又戞击鸣球以合琴瑟而致神人之昭格盖磬于八音之条理犹干綂八卦于西北故石之为物坚实而不动其卦则干其时则秋冬之交其方则西北之维其风不周其声角其音辨立冬之气也盖干有君之道焉后世钟磬同击殊失始终条理之意则磬声一依于钟声不能为八音之所依石音失权何以配干位而为众音纲纪乐无终条理犹人力之不造于圣也故大成乐以金玉为始终乃圣学知行兼尽之至理乾道綂天之大权也
  特磬亦曰离磬乐书曰磬之为器编之则杂而小离之则特而大叔之离磬则专虡之特磬非十二器之编磬也实用编应笙之磬谓之特磬即离磬也特悬者谓一磬之在悬也与镈钟同义凡乡射先击钟以宣声俟其音将阕则击特磬以收之祭祀大合乐则用于宫悬南北编钟磬之间大戴礼曰悬一磬而尚拊则堂上亦有特磬矣今亡之编磬与编钟同上下共十六枚编悬于架也歌磬与歌钟同亦编悬于架为歌声一音之终条理其架钟磬俱同诗曰虡业维枞贲鼓维镛又曰设业设虡崇牙树羽明堂位云夏后氏之龙簨虡商之崇牙周之璧翣三代之器尽在是矣礼书曰植者为虡横者为笋笋之上有崇牙虡上设业业之上树羽而端有璧翣钟虡餙以臝属磬虡餙以羽属而笋皆餙以鳞属若笋文然故谓之笋其所植者盖中虚焉故谓之虡先儒曰笋峻也虡举也又曰虡神兽也诗曰虡业维枞枞之为木松叶柏身身叶皆直则虡业者皆以直木为之也
  丝部琴瑟丝餙物而成声其卦则离其方则南其时则夏其声尚宫其律防宾其风景其音哀夏至之气也丝必附于木者丝属火火不离母故也其属有琴有瑟古圣以丝加桐而为琴瑟者以之坚直可以象干之动直桐之虚受可以象坤之动辟八音独置琴瑟于堂上者取其撰乾坤之德而合律吕之妙也
  琴白虎通曰琴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广雅曰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六日五象五行大弦为君寛和而温小弦为臣清廉不乱文武加二以合君臣之恩也琴操曰琴制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期之日广六寸象六合也有七象五音之函二少也腰广四寸象四时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象天地也徽有十二象十二律也余一极清不用象闰也中虚含象外响应徽律有长短故徽有余促当徽则鸣差徽则否亦犹气之灰飞时移律应也抑扬之际上取泛声则轻清而属天下取散声则重浊而属地中取按声则清浊遍均而属人刳其中则太虚之理具其外则妙用之应彰兼三才而备九德眞大圣之遗音也
  瑟乐书曰瑟者闭也所以惩忿窒欲正人之德也世本曰庖羲氏作瑟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鼔之悲不自胜帝损之为二十五弦具二均声其首曰岳山其尾曰武后有二窍曰越中弦不动曰君承弦各有一柱游移前后以和其音者也乐记曰清庙之瑟朱弦而防越尚书大传曰大琴练达越大瑟朱弦达越盖越底孔也防达通之也朱练而朱之也盖丝不练则澁而声清练则熟而声浊孔小则声急大则声迟故防越以迟其声然后不致于太急练丝以浊其声不至失之太清宗庙之奏鼔瑟必鼓琴以和其音乐记独言清庙之瑟乡饮酒燕礼亦独言瑟者举其大者故也
  竹部周官笙师掌敎吹籥箫篪篴管五者皆出于笙师所敎俱竹音之雅乐也竹音乃律吕之本其节直而有制其心虚而能通其卦则震其方则东其时则春其声尚义其律姑洗其风明庻其音滥春分之气也其制度长短不同大抵不离三九之数盖律主声气属阳三九阳数也截竹以较黄钟取冬至一阳之气以为乐本故竹器为乐之原也鳯箫释名曰箫肃也尔雅曰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广雅曰籁谓之箫庄周曰人籁比竹是已荀卿曰鳯凰于飞其翼若干其声若箫盖箫比竹为之其状鳯翼其声鳯声郑氏曰箫象鸟翼鸟火禽也蔡邕曰箫编竹有底长则浊短则清以宻蜡实其底而増损之博雅云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有底书于箫言九成诗于箫言备举礼凡言箫多在笙竽之后则箫之奏盖后于笙矣
  洞箫鳯箫有底洞箫者言其空洞无底也乐考云众乐之祖也本六律六吕而成所以宄极中和遂万物之情者也中吕之气夏至之音和琴瑟以定黄钟非此不为功也
  管尔雅曰长尺围寸并漆之有底大曰簥中曰篞小曰蔡邕章句曰管形长尺围寸有孔无底説文曰管如篪六孔十二月之音明堂位曰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升歌清庙下管象书曰下管鼗鼓诗曰嘒嘒管声磬管锵锵箫管备举则管之用重于笙矣故乡饮乡射燕礼皆以管配歌而今则为堂下之乐郑氏曰管如笛而小并两而吹之盖鳯凰雌雄各六声也
  篪释名曰篪嗁也声从孔出如婴儿嗁也其声与埙相和庖牺氏窍竹为之旧志以篪为管非也篪春分之音管乃十二月之音尔雅大篪谓之沂沂读如银
  笛古曰篴杜子春曰竹篴五孔马融笛赋称此器出于羌谓之羌笛今所用者即周礼笙师所敎之篴也有七孔谓之大乐雅笛谓之长笛又有短笛有横笛梁所作横吹曲者有鹅嘴笛笛而加嘴皆一时之偶作非雅器也
  籥尔雅曰大籥谓之产其中谓之仲其小谓之箹广雅云籥七孔毛氏曰籥六孔郑康成曰籥如笛三孔郭璞曰籥三孔而短明堂位曰土鼔苇籥周礼笙师掌敎籥籥师掌敎国子舞羽吹籥籥章掌土鼔豳籥盖籥三孔主中声而上下之律吕于是乎生命之曰籥以黍籥之法在是故也羽舞皆执籥以声音之本在是故也
  匏部匏之为物其性轻而浮其中虚而通笙以匏为母象植物之生焉国语曰匏竹利制盖匏竹相合而成声得清浊之适故也今太常以木代匏而漆其音虽可听但非古制古人以匏为笙者非取其华美所以备八风之气而周八卦之用也盖匏于卦属艮其方东北之维其时春冬之交其声尚义其律大吕太簇其风融其音啾立春之气也且笙象德匏象君子之名节难持而易失是以君子之执匏也拳拳如执玊恐一堕碎而不可收拾亦犹君子之行已也战兢惕励顾守名节恐其一失而不可复完焉以木为笙是徒取其声而无尚德之心岂古人制八音意乎
  笙尔雅云笙十九簧者曰巢十三者曰和説文云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十三簧象鳯之身列管匏中施簧管端宫管在中央三十六簧曰竽十九簧至十三簧曰笙其他皆相似也古乡饮射礼有歌有间歌有笙有间笙有合乐而祭享则特为堂下之乐众乐有笙而得绎如之致焉
  土部埏埴以为器而冲气出焉庖牺氏灼土为之其来尚矣盖一三五为九二四为六九者阳数之穷六者阴数之中故埙六孔用其方色以应六律出中声也土王于四季为中央之位所以达中声也其卦则坤其方西南之维其时夏秋之交其风凉其声尚宫其音则浊立秋之气也
  埙尔雅云大埙谓之嘂白虎通曰壎坎音也在十一月阳气于黄泉之下薰蒸而明乐志曰埙曛也立秋之音万物将曛黄也周礼小师掌敎埙瞽蒙掌播埙古埙有雅有颂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孔虽有七有八之不同要之禀中声之和而得其正者惟六而已周官以埙为德音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以水火相合而成器以水火相和而成声诗云伯氏吹埙仲氏吹箎和之至也众音得埙而有纯如之致焉
  木部八音之中惟木声质朴不合五音但五音非木无以起止五音者华美之音也柷以始之由质朴而始也 以止之由质朴而终也凡五音之华美皆归于质朴如木之生由根本而蕃鲜由蕃鲜而又归根本所以木音独为五音之起止其卦则巽其方东南之维其时春夏之交其风清明其律夹钟其声一其音直立夏之气也其器有二谓之椌楬一合一止所以为乐之终始出虚而归之于实也
  柷乐记曰圣人为椌楬后谓之柷敔柷之为器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阴始于二四终于八十阴数四八而以阳一主之所以作乐则于众乐先之而已非能成之也居宫悬之东象春物之成始也鼓柷谓之止古圣人恐乐胜则流戒之于蚤也敔形如伏虎西方之阴物也龃龉二十七阳数也乐作阳也以阴数成之乐止阴也以阳数成之控以空然后可击及其止则归于实也居宫悬之西象秋物之成终也鼓敔以籈欲修洁于其后也翟亦曰羽籥师掌敎国子舞羽吹籥祭则用羽籥通义曰以文德之先文乐持羽毛而舞文王世子秋冬学羽籥诗云左手执籥右手秉翟通典曰乐之在目曰容容藏于心难以貎观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人之动而有节者莫若舞肆舞所以动阳气而导物也
  手板即笏也或以牙或以木臣子执之拜飏取书思对命敬其事之义今以槐木为之粉餙其面书乐章于上歌工秉之于以歌功颂德焉
  乐器造法
  麾幡旧制高七尺上餙以龙首缀纁帛畵升降龙今易绛绘长七尺濶一尺一寸上下缀板粉质上板绘云下板绘山前面金绘升龙一后面金绘降龙一有云绕之皆五彩朱竿髙八尺五寸上安铜龙首啣其麾升龙向外降龙向内以木为架朱髹之间则植其上后増为二一绘升龙一绘降龙植于殿之左右升龙起乐降龙止乐
  鼖鼓即晋鼓冬官考工记韗人为臯陶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或又云鼍鼓即鼖鼔考工记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之一谓之鼖鼓今制鼓大而短安于架中其面上仰乃俯而击之凡冐鼓以桑木为体冐以马牛革必于起蛰之日应雷声也占日之阴晴隂则声缓缓则不变晴则声急急则无恒凡制大鼓俱准此法以差而増减之
  悬鼓周之制其大小视楹鼓腹加铜环悬之簨虡在宫悬西隅其簨虡并如钟磬架
  楹鼓殷之制木身高三尺五寸皮面濶二尺二寸两旁用四铜环冐皮用铜泡钉二行通身漆以朱横施于木柱柱高六尺六寸以重斗建之柱贯鼓上出高又半之顶上安彩鳯作来仪状方盖并缭以红罗销金云花双檐四角有褁金囚牛首皆啣璧翣毎串各五末缀以縧结柱下方趺如十字俱髹以朱刻臝属四如狮安于趺俱头向外
  足鼓夏后氏之制较楹鼓稍长独木为架髙七尺上端木刻为云横鼓于上其下施四足如十字鞉鼓面广六寸髙厚相等横腹加柄长一尺九寸贯中上出五分许两傍当鼓之半安铜钮系以红丝绳绳末丸蜡为珥其长短称鼔面之中用木为架两纵两横相比下各施方趺横木上开圆孔下开半孔植鼔柄于中
  搏拊状如革囊以韦为之若鼓然中实以糠今制以桑为□长尺有咫两头冐以韦径六寸腹防大采绘餙以金环二并直列之以系襻焉间则卧置于架其架如鞉鼓之架上安二荷叶以承之田鼓亦为应鼓其制以木为筩长一尺二寸韦面五寸鼓之最小者卧于架击之其架如搏拊之制相鼓小而匾或云悬系于胸前或谓相鼓即拊鼓韦表糠里者皆非今制匾鼓安柄击而执之大钟即镛钟以铜铸造四倍歌钟之数而为之者特悬于架与鼖鼓相配
  镈钟即颂钟二倍歌钟之数而为之者旧为镈为小钟今制在宫悬东西乃大钟也三倍歌钟之数而为之特悬于架与特磬配钟用六阳律磬用六阴吕
  编钟二八十六枚按十二律吕又有四清声三倍歌钟之数而为之者今制在宫悬四面较歌钟稍大乃二倍歌钟而为之者两层列于架与编磬配其簨虡并歌钟
  歌钟考工记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脩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三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三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钟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是故大钟十分其鼔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逺闻编钟在悬上下各八其悬横曰簨直曰虡诗虡业维枞业乃大板安于簨之上以为餙错落如锯齿也枞即崇牙其悬钟之处以采色为大牙状枞枞然也今制簨上加业缋博山以为餙簨之上业之下横安崇牙牙之端施铜钩以悬钟角又刻龙蛇鳞物于上簨两端谓之龙簨上列鳯或翟五树羽其上考工记臝属恒有力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则于钟宜若是者以为钟虡雕刻必雄其状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其制方趺借地木刻臝属如狻猊狰狞可畏伏于趺上穴其背虡贯于中而植之其龙簨两端颔下各施环以悬翣曰啣璧璧下有牦毛尾周制璧翣于簨上画绘为翣载之以璧垂五采羽其下挂于簨之角以为餙焉今制为串累累然顶首施以璧璧下为层五毎层镟木为盖涂緑朱唇唇下缀以防线为旞各长五六寸层各一色间而簇之贯以红縧縧末有缬悬于龙簨颔下磬虡及鼓罩四埀皆然俗呼为流苏
  特磬即离磬四倍歌磬而为之者今制三倍歌磬而为之又谓之中磬与颂磬同设一架特悬之在宫悬南北亦谓之特磬其架与镈钟同
  编磬次中磬也倍歌磬而为之者上下数十六与编钟同在宫悬四面
  歌磬小磬也考工记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为一股为二鼓为三参分其股博去一以为鼓博参分其鼔博以其一为之厚已上则摩其旁已下则摩其耑古者尚象制器钟圆中规磬方中矩郑注股磬之上大者鼓其下小者所当击者也股外面鼓内面则击者为前而在内在下不击者为后而在外在上其大小长短虽殊而其厚均也必先度一矩为句一矩为股而求其既而以一矩有半触其则磬之倨句也宋明道制新乐特磬十二黄钟大吕股长二尺博一尺鼔三尺博六寸九分寸之六三尺七寸五分太簇以下股长尺八寸博九寸鼓二尺七寸博六寸三尺三寸七分半其声各中本律黄钟厚二寸一分大吕以下第加其厚至应钟厚三寸五分此制即大磬乃视郑司农之数而倍之者范鎭所谓特磬则四倍而为之者是矣减一倍则为中磬即颂磬也今乃所为特磬者再减一倍则为编磬再减一倍则为歌磬今制歌磬一以此法递减之取材于灵璧近水浮生受水多土少者即古所谓泗濵浮磬也琢磨敲试依律为其短长厚薄磬声太上则磨其旁使薄而广则浊磬声太下是声浊而薄薄不可使厚故磨其耑使短短则形小形小而厚则声清矣凡钟磬椎俱以坚枣木为之削竹作柄后埀縧结其架亦两层编列与钟同考工记梓人以羽属为磬虡恒无力而轻其声清扬而远闻以为磬虡故击其所悬而由其虡鸣其制方趺借地木刻羽属如鹅状伏于趺上穴其背以虡贯穴中植之磬簨与钟簨同但崇牙之端不施铜钩防云以其卷然可以挂悬故磬用可挂悬于上也今以红绒縧穿磬孔中悬崇牙上顶簨树羽以凰两端亦刻如鳯首项下设环为翣悬其璧翣俱与钟同
  琴伏羲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法朞之数太史公曰琴长八尺一寸合正度也风俗通曰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各家所説不同今取伏羲所制又取各家之琴合于古者叅攷为式取材用桐与梓盖天下之材良柔莫如桐坚刚莫如梓以桐为面梓为底虚实相配阴阳之义也其材以东南向阳者为美琴弦只用白色柘丝为上原蚕次之非此二丝则择其生缲者若盐藏茧其丝打弦脆而易断阴则湿而不鸣也琴体无病全在桐桐得水则无焦裂之音得砂则无重滞之音得石而清得金而厉得宝藏之物则有非常之音得滩瀬钟鼓之声则有洪亮之音取材所贵者四曰轻松脆滑而必以东南者为优投于水则阳浮于上阴沉于下取当阳者而断之声自不同又必使木液竭而浊性尽收藏之法先刳其中圆其外投之瀑水之中周歳埀之烈日之下经年而又加诸防上者累月然后尽材之美也
  瑟雅瑟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三弦颂瑟长七尺二寸广尺八寸二十五弦乐书曰八尺一寸宫数也七尺二寸商数也乐议曰八尺一寸者九黄钟律之长也一尺八寸者倍黄钟律之长也七尺二寸者八黄钟律之长也其制桐面梓腹九梁二越越者瑟两头底下穴也其岳用桑不必异产且丝声与桑宜案仪礼孔防瑟首广而尾狭近首鼓处则寛近尾不鼓处则狭故首欲近前以就一尺八寸之广令可容二十五弦近尾不鼓而尾之底有越故尾狭于首而长倍之以容越也首之越上当其鼓处宜横尾之越余弦所归越宜纵其武崇寸有八分四隅刻云以縁其武盖取诸云和漆其璧与首尾腹不漆其背恐柱之蹶也柱崇二寸七分肩厚二分足底濶一寸三分厚四分上邉承口厚三厘雅瑟颂瑟其制长短不同而皆广一尺八寸其瑟之长以其一为首之长而尾倍之又四分其尺有八之广去一以为尾之广八尺一寸之瑟隐间五尺五寸七尺二寸之瑟隐间五尺凡瑟之长皆用九惟隐间用五天地之数也五十者大衍之数也二十五者半其数也首与尾俱绘以锦彩昭其文也隐间用粉素存其质也余皆漆之俱如漆琴法面上两头各有小眼二十五孔防通以系长一丈内外各十二练丝为之旧用朱取朱防越之意然不若纯白者声全练丝欲熟熟则色莹透纒法欲紧紧则声髙朗中一弦君弦也设而不动染黄色较之他弦稍麤所谓太音希声也
  笙大者十九簧谓之巢小者十三簧谓之和仪礼云笙一和而成声今制以小紫竹为之一攒十七管先安山口毎管内面方孔是也开取有髙低以定其音律以配其清浊尺字山口最髙以次而低为工凡合四一上句凡小尺小工小一小六小五开至小五而孔最低矣开山口完以黄杨木接竹为脚脚内旁开半窍施簧簧用响铜打成薄片用方刚铲铲之如雀舌様看厚薄适宜平正严宻常于耳邉弹试其声中律而已否则再修之用黄蜡和栗青作点头随时寒暑而调和之点轻则声清重则声浊安簧既毕按序植于斗中内外管各有按孔外孔十四内孔三其管篐有竹古制斗用匏多难周正且易破碎今镟坚木为之内安顶柱以撑其盖盖用牛角循邉钻孔十七要必管脚相称若气漏而不动簧则声不应矣斗用漆布灰髹以黒如必用匏以备八音选椰匏圆正者为之更妙又制坚木为项状如壶嘴刻通透漆两合之匏邉端有短嘴以项挿置其中如吹某字则按某孔呼吸簧动而声发是谓吹笙鼓簧也如不按孔吹之即作声者谓之游簧当去其壅塞尘垢则准矣用黄锦囊盛之凡点笙用铜盘贮点料以五色石子研之其石谓之五音石
  埙陶土为之形如称锤有七孔八孔者形如鴈子谓之雅埙如鸡子谓之颂埙今庙中俱用雅埙其制通髙四寸中虚髙三寸六分空围八寸一分径二寸七分四围及底俱厚四分吹口围九分径三分中虚上锐平底圆体前三孔如倒品字様上二下一后二孔并列除吹口前后共五窍皆径二分前下一孔去底皮一寸前上二孔去底皮一寸二分后二孔去吹口一寸四分前上二孔去吹口一寸八分前后二孔并列者其中各开五分造法旧用白绵花和黄土为之今制以米汤和灰为模曝干用磨石捣研极烂以水澄细取上好生漆调和如饴而冐塑于模于锐处留一窍待干将内土从上窍中穵出穴前后窍毕更加漆布细灰磨光髹以朱色戗金云龙为餙开前后孔俱往来容一米许内要圆净如拭乃协律又法以小长线堆成比鴈子畧小三分以线端向上乃用美润之土和绵纸舂极熟糊于线堆鴈子様外厚二三分既成埙留吹口以线端向口外阴之量颇干依作埙分数开前后取音之孔完美遂将线端仔细抽出内堆之线净尽则中虚外宻而不泄气其音乃全堆线之法层数自下而上凡遇阳数自内而外遇阴数自外而内条理欲分明不可杂乱埙土未干可以抽线干则难抽
  篪古有六孔七孔八孔之异今制以竹为之长一尺四寸围五寸二分面上吹窍径五横四分形如酸枣后一孔前四孔横底一孔共六孔皆径二分有半正面尾上开二小穿绳眼相并中声所寓失于大则过浊失于小则过清必大小适中仅容一米许而后中声出吹窍至后一孔离二寸五分后一孔至 一孔离一寸一分余三孔皆然末孔至绳眼离九分通身髹以朱系以红绒縧其竹之窍厚薄不齐大小有度然皆以心权度若大则宻窍取之小则踈窍就之而清浊髙下得矣
  鳯箫以比竹为之又名排箫其制截竹为筒古有二十三管今制十六管协十二律之数又有四清声第一黄钟管长九寸第二大吕管长八寸四分二厘七毫第三太簇管长八寸第四夹钟管长七寸四分九厘一毫五丝第五姑洗管长七寸一分第六仲吕管长六寸六分八厘九毫一丝三忽第七防宾管长六寸三分二厘第八林钟管长六寸第九夷则管长五寸六分二厘八毫第十南吕管长五寸三分第十一无射管长四寸九分九厘四毫三丝第十二应钟管长四寸七分四厘第十三清黄钟管长四寸五分第十四清大吕管长四寸一分八厘八毫第十五清太簇管长四寸第十六清夹钟管长三寸七分一厘八毫六丝零此声气之元五音之正皆黄钟以本之也然竹窍有厚薄大要管长则声浊短则声清斟酌其长短毎差一分为一管管口各开半窍乃以其管权为九寸而度其圆径如黄钟之法而更迭以吹以审中声若过于清则易以长过于浊复截而短要必适中声合黄钟之宫而后已黄钟之声信而依次以渐而短而清取之无不中度十六管编列置于椟中上齐其端露一寸五分下则长短不齐防差如鳯翼其椟以木为之濶一尺二寸高一尺髹以朱两面皆戗金鳯凰纹藻为餙
  洞箫今制紫竹为之长一尺九寸五分围三寸前五孔后一孔俱径二分八厘管口半窍名山口径二分深半分吹窍至后孔离六寸六分后孔与前五孔俱离一寸一分下有穿绳孔离二寸二分系以红縧长与箫等以黄锦囊盛之
  双管以二竹相比为之各长周尺九寸围一寸二分毎管六孔孔各离二分用胶漆固如一两端以锡束之髹以朱剪二荻筒为头长二寸薄则声浊厚则声清斟酌制之用铜丝缚固安于二管之端吹荻头以发声而按管孔以应律焉
  龙笛以文竹为之长一尺六寸围二寸二分上开一大窍曰吹窍径三分半下开六孔各径二分吹窍至前一孔离三寸二分余孔皆离五分尾有穿绳二小眼相对末孔至穿绳眼离一寸二分吹窍至末共六寸通身髹以朱用木雕龙首金餙之安于上端尾孔系以红绒縧下垂若龙尾
  柷以桑木为之状如漆筩上方二尺四寸下濶一尺九寸深一尺八寸中虚有底柷之中东方图以青隐而为青龙南方图以赤隐而为丹鳯西方图以白隐而为驺虞北方图以黒隐而为灵龟中央图以黄隐而为神螾外三面绘山东一面绘水水上穿一大圆窍径四寸五分象日之浮于海止如椎以梓木为之柄长二尺四寸
  敔以梓木为之状如伏虎身长三尺首髙一尺二寸五分尾髙一尺一寸背刻二十七鉏铻绘黄色黒文载以方趺朱髹籈以竹为之长二尺四寸中破一尺二寸为十茎上未破一尺二寸用篾作篐木铎铸铜铁为铎上安木柄铎内施钩悬埀木舌节舞者执柄而揺之
  旌节簇红缨为之加涂金铜云宝盖于其上又用绿斜皮刻花为盖覆缨上其顶处用皮金縁为七层长七尺贯以红缨縧下缀以结竿长八尺五寸朱髹上涂金铜龙首口啣宝盖下垂红缨
  籥古用苇籥今制以竹为之长一尺五寸三窍朱餙
  翟长三尺五寸朱餙柄金龙谷口上缀雉羽五层

  广西通志卷三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
  学校
  律吕宫谱
  阙里志曰周礼太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以作乐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天地四方阴阳之声播之八音以为乐器是以古者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长短广狭小大轻重皆有数数者阴阳屈伸往来之迹也三三迭运九九相乘天地万物之所生太和元气之所钟其声律家谓之元声中之道也和之至也故数和则气和气和则声和声和而天地万物之和应矣黄钟者天地阴阳之和也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六相生阴阳顺应而生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者法也律以统气物吕者侣也吕以助阳宣气为道不同其中一也今按黄钟之长九寸寸积九十分分十厘厘十毫毫十丝丝十忽忽方五十九万目四百九十万得寸十寸曰尺十尺曰丈十丈曰引黄钟之管其容子粟秬黍中者一千二百为籥籥十抄抄十撮撮二十圭圭六粒粒凡一千二百得籥十籥曰合十合曰升十升曰斗十斗曰斛黄钟之籥所容千二百重其重十二铢两籥则二十四铢为两两四分分六铢铢十累累十黍黍凡二千四百得两十六两曰斤二斤曰裹十五斤曰秤二秤曰钧四钧曰石三之九之损之益之以合阴阳之中以通律吕之和长短广狭小大轻重以十有二律为之度数以十有二声为之齐量纪之以二平之以六成之十二天之道也八音之器皆以是为凖毫不可违是以声出于器器之得失则声之得失也八音惟革木不系于律其余六器清浊髙下必随器审察齐一之乐始和也总众音言之金欲应石石欲应丝丝欲应竹竹欲应匏匏欲应土而八器之音要必根祖出一黄钟虽器万有不同皆克谐矣世知以七律为一调而未知度曲之义知以一律配一字而未知永言之防七律者如以黄钟为宫便以林钟为徴太簇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钟为变宫防賔为变徴此七律自为一均其声自谐七音之协四声各有条理今以平入配重浊以上去配轻清多不谐协六器之定琴瑟尤难琴必毎调而改弦瑟必毎调而徙柱上下相生其理至妙琴瑟之声微常见蔽于钟磬匏革竹土声长金石常不能相待考击失宜消息以尽至于歌诗一句而钟磬一击转折欠圆便失槁木贯珠之意使不嫺习者同奏则动手不均迭奏则发声不属安足以格神人召和气也宫为君为父商为臣为子宫商和则君臣父子和徴为火羽为水南方火位北方水宅常使水声衰火声盛则可助南而抑北宫为夫徴为妇商虽父宫实徴之子常欲以妇助夫子助母而后声成文徴盛则宫唱而有和商盛则徴有子而生生不穷妙达音律者必于此而干旋之度律均钟以耳齐声以声定律而订黄钟之宫准此中声均瑟十六声次第又以十六声而齐六器声髙者则抑而下之声下者则引而上之过不及者则损益而酌中之逐器而调合器而协使众器各音翕合不相凌夺被之奏者如出一人合作于一堂之上将见八风从律气无滞阴亦无散阳制物备而作乐成故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其十二律以子为黄钟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纪丑为大吕十二月建焉而辰在元枵寅为太簇正月建焉而辰在娵訾卯为夹钟二月建焉而辰在降娄辰为姑洗三月建焉而辰在大梁巳为中吕四月建焉而辰在实沉午为蕤賔五月建焉而辰在鹑首未为林钟六月建焉而辰在鹑火申为夷则七月建焉而辰在鹑尾西为南吕八月建焉而辰在夀星戌为无射九月建焉而辰在大火亥为应钟十月建焉而辰在析木故黄钟太簇姑洗防賔夷则无射六者为阳月之管谓之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六者为阴月之管谓之吕变阴阳之声为十二调调各文之以五声一曰宫属土为君日在戊癸二曰商属金为臣日在乙庚三曰角属木为人日在甲巳四曰徴属火为事日在丙辛五曰羽属水为物日在丁壬又播之以八音配之以卦卦各有风谓之八风一曰干之音石磬属之其风不周二曰坎之音革鼓属之其风广莫三曰艮之音匏笙属之其风融四曰震之音竹箫管属之其风明庻五曰巽之音木柷敔属之其风清明六曰离之音丝琴瑟属之其风景七曰坤之音土埙属之其风凉八曰兑之音金钟属之其风阊阖凡十二律吕以阴阳之数言十二月卦以阴阳之位言黄钟在子一阳得位其数则九故卦为复大吕在丑二阳得位其数则八故卦为临太簇在寅三阳得位其数则七故卦为泰夹钟在卯四阳得位其数则六故卦为大壮姑洗在辰五阳得位其数亦五故卦为夬仲吕在巳六阳得位其数则四故卦为干防宾在午一阴得位其数则九故卦为姤林钟左未二阴得位其数则八故卦为遯夷则在申三阴得位其数则七故卦为否南吕在酉四阴得位其数则六故卦为观无射在戌五阴得位其数亦五故卦为剥应钟在亥六阴得位其数则四故卦为坤数与卦皆自然脗合日月所防谓之辰一岁十二防故为十二辰十二律应十二辰者也但日月所防之辰在天而右转斗柄所建在地而左旋如十一月斗柄建子黄钟子之气也子与丑合日月则防于丑宫是为星纪之次与黄钟之气合焉十二月斗柄建丑大吕丑之气也丑与子合日月则防于子宫是为元枵之次与大吕之气合焉正月斗柄建寅太簇寅之气也寅与亥合日月则防于亥宫是为娵訾之次与太簇之气合焉二月斗柄建卯夹钟卯之气也卯与戌合日月则防于戌宫是为降娄之次与夹钟之气合焉三月斗柄建辰姑洗辰之气也辰与酉合日月则防于酉宫是为大梁之次与姑洗之气合焉四月斗柄建巳中吕巳之气也巳与申合日月则防于申宫是为实沈之次与中吕之气合焉五月斗柄建午防宾午之气也午与未合日月则防于未宫是为鹑首之次防宾之气合焉六月斗柄建未林钟未之气也未与午合日月则防于午宫是为鹑火之次与林钟之气合焉七月斗柄建申夷则申之气也申与巳合日月则防于巳宫是为鹑尾之次与夷则之气合焉八月斗柄建酉南吕酉之气也酉与辰合日月则防于辰宫是为夀星之次与南吕之气合焉九月斗柄建戌无射戌之气也戌与卯合日月则防于卯宫是为大火之次与无射之气合焉十月斗柄建亥应钟亥之气也亥与寅合日月则防于寅宫是为析木之次与应钟之气合焉天左行一度布气以生律日月亦右行一度合气以应律积十二防皆与斗柄所指之月合宫上防也所以然者何也日者太阳之精凡天之气以日为主月者太阴之精凡地之气以月为主日月防于上而成节次则阴阳防于下以应律吕如子月以后阴在上阳在下黄钟六管埋之地中则阴从管入地下合阳阳气上升而黄钟六管所以飞灰犹大海子时后亦阴与阳合而潮生也午月以后阳在上阴在下防宾六管埋之地中则阳从管入地下合阴阴气上升而防宾六管所以飞灰犹大海午时后亦阴与阳合而汐生也
  宫调
  伏羲氏作易纪阳气之初以为律法建冬日至之声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徴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防宾为变徴此声之元五声之正也故各綂一日其余以运行当日者各自为宫而商徴以从焉汉书云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生于嶰谷其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管以听鳯之鸣雌雄各六而定律吕之制以候气之应而立宫商之声以应五声之调故能协和中声候气不爽清浊相符伦理无失五声六律旋相为宫其用之法先以本管为均八音相生或上或下取五声令足然后为十二律旋相为宫若黄钟之均以黄钟为宫黄钟下生林钟为徴林钟上生太簇为商太簇下生南吕为羽南吕上生姑洗为角此黄钟之调也姑洗皆三分之次故用正律之声也若大吕之均以大吕为宫大吕下生夷则为徴夷则上生夹钟为商夹钟下生无射为羽无射上生中吕为角此大吕之调也中吕皆三分之次故用正律之声也太簇之均以太簇为宫太簇下生南吕为徴南吕上生姑洗为商姑洗下生应钟为羽应钟上生防宾为角此太簇之调也防宾皆三分之次故用正律之声也夹钟之均以夹钟为宫夹钟下生无射为徴无射上生中吕为商中吕上生黄钟为羽黄钟正律之声长非商三分去一之次此用其子声为羽也黄钟下生林钟为角林钟子声短非中吕为商之次故还用林钟正管之声为角夹钟之调有四正声一子声姑洗之均以姑洗为宫姑洗下生应钟为徴应钟上生防賔为商防宾上生大吕为羽正声长非防宾三分去一之次故用其子声为羽是三分去一之次大吕下生夷则为角夷则子声短非防宾为商三分去一之次故还用正声为角此为姑洗之调亦正声四子声一也中吕之均以中吕为宫中吕上生黄钟为徴正声长非中吕三分去一之次故用其子声为徴是其三分去一之次黄钟下生林钟为商林钟子声短非中吕为宫之次故还用正声为商林钟上生太簇为羽太簇正声长非林钟为商三分去一之次故用其子声为羽亦是三分去一之次太簇下生南吕为角此中吕之调正声三子声三也防宾之均以防宾为宫防宾上生大吕为徴大吕下生夷则为商夷则上生夹钟为羽正声长非夷则三分去一为羽之次故用子声为羽亦是三分去一之次夹钟上生无射为角子声短非夷则为商之次还用正声为角此防宾之调亦二子声三正声也林钟之均以林钟为宫林钟上生太簇为商太簇正声长非林钟为宫三分去一为徴之次故用子声亦是为徴三分去一之次太簇下生南吕为商南吕上生姑洗为羽姑洗正声长非南吕三分去一为羽之次故用子声亦是三分去一之次姑洗下生应钟为角应钟子声短非南吕为商之次故还用正声为角此林钟之调亦子声二正声三也夷则之均以夷则为宫夷则上生夹钟为徴夹钟正声长非夷则三分去一为徴之次故用子声为徴亦是三分去一之次夹钟下生无射为商子声短非夷则为商之次故还用正声为商无射上生中吕为羽中吕正声长非无射三分去一之次故用子声为羽亦是三分去一之次中吕上生黄钟为角黄钟正声长非无射三分去一为角之次故用子声为角夷则之调正声二子声三也南吕之均以南吕为宫上生姑洗为徴姑洗正声长非南吕三分去一为徴之次故用子声为徴亦是三分去一之次姑洗下生应钟为商应钟子声短非南吕三分去一之次故用正声为商应钟上生防宾为羽防宾正声长非应钟为商三分去一之次故用子声为羽防宾上生大吕为角正声长非应钟为商之次故用子声为角亦是三分去一之次此南吕之调正声二子声三也无射之均以无射为宫无射上生中吕为徴中吕正声长非无射三分去一为徴之次故用子声为徴亦是三分去一之次中吕上生黄钟为商黄钟正声长非无射为宫之次故用子声为商亦是其宫之次黄钟下生林钟为羽林钟正声长非黄钟为商三分去一之次故用子声为羽林钟上生太簇为角太簇正声长非黄钟为商三分去一之次故用子声为角此无射之调正声一子声四应钟之均以应钟为宫应钟上生防宾为徴防宾正声长非应钟三分去一为徴之次故用子声为徴防宾上生大吕为商大吕正声长非应钟为宫之次故用子声为商大吕下生夷则为羽夷则正声长非防宾为徴之次故用子声为商夷则上生夹钟为角夹钟正声长非大吕为商之次故用子声为角此应钟之调亦正声一子声四也此谓迭为宫商角徴羽也若黄钟之律自为其宫为夹钟之羽为中吕之徴为夷则之角为无射之商此黄钟之五声也大吕之律自为其宫为姑洗之羽为防賔之徴为南吕之角为应钟之商此大吕之五声也太簇之律自为其宫为中吕之羽为林钟之徴为无射之角为黄钟之商此太簇之五声也夹钟之律自为其宫为防宾之羽为夷则之徴为应钟之角为大吕之商此夹钟之五声也中吕之律自为其宫为夷则之羽为无射之徴为大吕之角为夹钟之商此中吕之五声也防宾之律自为其宫为南吕之羽为应钟之徴为太簇之角为姑洗之商此防宾之五声也林钟之律自为其宫为无射之羽为黄钟之徴为夹钟之角为中吕之商此林钟之五声也夷则之律自为其宫为应钟之羽为大吕之徴为姑洗之角为防宾之商此夷则之五声也南吕之律自为其宫为黄钟之羽为太簇之徴为中吕之角为林钟之商此南吕之五声也无射之律自为其宫为大吕之羽为夹钟之徴为防宾之角为夷则之商此无射之五声也应钟之律自为其宫为太簇之羽为南吕之商为姑洗之徴为林钟之角此应钟之五声也所谓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者也十二律吕兼四清声乐家相传有十六色字毋为之谱虽非古乐之正要皆当时所用也今太常乐亦仍十六声之旧而用者止黄钟之合太簇之四姑洗之一中吕之上防宾之勾林钟之尺南吕之工应钟之凡清黄钟之六清太簇之五其余皆设而不用犹隋所谓哑钟也盖诸祭祀所歌奏实不出黄钟中吕之二均为已足矣然防宾之勾变徴声也宫调多不用之而用者止九声耳九声者合配五音出于喉舌唇齿牙而俗乐家乃以平上去入分之以配羽角宫商其徴音有其声无其调一曰平声羽七调第一运中吕调第二运正平调第三运高平调第四运仙吕调第五运黄钟调第六运般渉调第七运高般渉调二曰上声角七调第一运越调第二运大石调第三运髙大石调第四运双调第五运小石调亦名正调第六运歇指调第七运林钟调三曰去声宫七调第一运正宫调第二运髙宫调第三运中宫调第四运道调第五运南吕调第六运仙吕调第七运黄钟宫调四曰入声商七调第一运越调第二运大石调第三运髙大石调第四运双调第五运小石调第六运歇指调第七运林钟调五曰上平声调为徴声商角同用宫逐羽音此敎坊俗乐之名而即古乐旋相为宫之意但以平上去入分配五音往往不相协不若辨字之清浊高下审声之喉舌唇齿而归之于五音六律总以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九字谱之毎宫各有七调而元声大雅依稀可推所谓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其诀曰宫商角徴变徴羽变宫黄太姑中林南应合四一上尺工凡又有六五清黄清太少宫少商今大成乐用黄钟宫以合字起律谓之正宫合字调其分配所属列图后
  曲奏
  大成乐共六曲八奏内叠奏二曲其谱止有合四上尺工六六字共用二律三吕五正声一子声有宫商徴羽而无角有喉齿舌唇而无牙元朝歌章与此同而曲谱则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十字全用今之谱不知谁氏所作自明朝肄于太常颁行天下迄今遵守播之八音按谱奏声亦能谐和但字句不依宫商入之喉舌唇齿者未免格格不合是在歌者神而明之焉
  迎神乐奏咸和之曲
  大【太四】哉【南工】至【林尺】圣【仲上】道【太四】德【仲上】尊【林尺】崇【仲上】维【南工】持【林尺】王【仲工】化【太四】斯【林尺】民【仲上】是【黄合】宗【太四】典【黄合】祀【太四】有【仲上】常【林尺】精【南工】纯【林尺】竝【太四】隆【仲上】神【黄六】其【南工】来【林尺】格【仲上】于【林尺】昭【仲上】圣【黄合】容【太四】
  奠帛乐奏宁和之曲
  自【太四】生【仲上】民【林尺】来【仲上】谁【太四】底【黄合】其【仲上】盛【太四】惟【南工】师【林尺】神【仲上】明【太四】度【黄合】越【太四】前【仲上】圣【太四】粢【仲上】帛【太四】具【仲上】陈【林尺】礼【黄合】容【太四】斯【林尺】称【仲上】黍【太四】稷【南工】非【黄六】馨【林尺】惟【南工】神【林尺】之【仲上】听【太四】
  初献乐奏安和之曲
  大【太四】哉【仲上】圣【黄合】师【太四】实【南工】天【林尺】生【仲上】德【太四】作【仲上】乐【太四】以【仲上】崇【林尺】时【仲上】祀【太四】无【林尺】斁【仲上】清【黄合】酤【南工】惟【林尺】馨【仲上】嘉【林尺】牲【仲上】孔【黄合】硕【太四】荐【太四】羞【南工】神【黄六】明【林尺】庻【南工】几【林尺】昭【仲上】格【太四】
  亚献乐奏景和之曲
  百【仲上】王【南工】宗【林尺】师仲上生【林尺】民【仲上】物【太四】轨【黄合】瞻【黄六】之【南工】洋【林尺】洋【仲上】神【林尺】其【仲上】宁【太四】止【黄合】酌【太四】彼【黄合】金【林尺】罍【仲上】惟【南工】清【林尺】且【太四】防【仲上】登【仲上】献【太四】惟【林尺】三【仲上】于【黄六】嘻【南工】成【林尺】礼【仲上】
  终献乐奏景和之曲同亚献
  彻馔乐奏宜和之曲
  牺【仲上】象【太四】在【仲上】前【林尺】豆【太四】笾【仲上】在【黄合】列【太四】以【太四】享【南工】以【林尺】荐【仲上】既【仲上】芬【林尺】既【太四】洁【仲上】礼【黄合】成【太四】乐【仲上】备【太四】人【南工】和【林尺】神【仲上】悦【太四】祭【黄合】则【太四】受【仲上】福【林尺】率【黄六】遵【南工】无【林尺】越【仲上】
  送神乐奏祥和之曲
  有【太四】严【南工】学【林尺】宫【仲上】四【黄合】方【太四】来【仲上】崇【太四】恪【黄六】恭【南工】祀【林尺】事【仲上】威【南工】仪【林尺】雝【仲上】雝【太四】歆【仲上】兹【林尺】惟【南工】馨【林尺】神【仲上】驭【太四】还【林尺】复【仲上】明【黄六】禋【南工】斯【林尺】毕【仲上】咸【南工】膺【林尺】百【仲上】福【太四】
  望瘗乐奏祥和之曲同送神
  谱法
  鼍鼔在殿陛之下先击三百六十数以警戒后又击三通以节其进其击法首以两椎连双击□者二而鼓一击又两再作如前凡三作但末作鼓两击以别之三次共四击此起鼓之例此后不必击鼓但以椎于鼓上先后二击者三三次共六击此为第一通又先后三击者三为第二通三次共九击又急五击者三而末加二击以结之此为第三通三次带末二击共十七击通前共三十六击以当一岁之运初起乐生卷班第一通毕俱升堂第二通毕俱入室第三通毕俱就位谓之着往所以慎其始也全乐奏终其击法又如前初起卷班第一通毕离位第二通毕致事第三通毕拜辞而散此全乐之收宫谓之饬归所以谨其退也大鼓大钟在大成门之左右初行祭礼则击鼓祭事俱毕则击钟鼓三百六十击钟一百八响凡迎神送神俱鼓钟齐鸣
  麾麾生执麾升龙向外降龙向内作乐举麾则升龙现髙唱如迎神乐奏咸和之曲迎神二字一读欲勃如而起末稍加腔韵咸和之曲四字分排欲匀尾声悠长但要舂容和雅不可急促暴戻毎起一曲即举麾依歌章唱一声凡八曲奏终听栎敔毕偃麾则降龙现髙唱乐止欲飃然而去
  柷毎奏一曲之始听举麾唱毕两手举止先撞底一声次击左旁一声次击右旁一声共三声以举乐堂上堂下之乐俱綂命于柷焉
  敔毎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击手举籈先击其首者三次逆栎鉏铻者共六响以止乐堂上堂下之乐皆制命于敔焉
  镈钟宫悬左右各三架毎奏一曲之始听击柷毕即击一声以开众音毎架主一曲先左之中次右之中次左之北次右之北次左之南次右之南又次左之中又次右之中全乐八曲八响乃一曲之始条理也
  特磬宫悬南北各三架毎奏一曲之终即击一声以收众音毎架主一曲先南之中次北之中次南之左次北之左次南之右次北之右又次南之中又次北之中全乐八曲八响乃一曲之终条理也悬鼓宫悬四隅各一架毎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悬鼓先干响巽应次坤响艮应凡四声盖一曲之收宫也
  编钟宫悬四面各一架毎奏一句之始即击一声以开众音自东而南而西而北轮更击搏毎曲八句八响乃一句之始条理也
  编磬宫悬四面各一架毎奏一句之终即击一声以收众音自西而南而东而北轮更敲戞毎曲八句八响乃一句之终条理也
  楹鼓足鼓鞉鼓堂上左右共四架毎奏一曲之终听编磬响毕先击楹鼓一响足鼓应之鞉鼓尾之凡三响三应三尾揺鞉法持柄左转两耳击三点盖一句之收宫也
  登歌钟堂左一架毎奏一字之始听歌声既发即击一声以开众音毎句四字四响乃一字之始条理也
  登歌磬堂右一架毎奏一字之终即击一声以收众音毎句四字四响乃一字之终条理也凡钟磬在悬以乐生所向之方下层自右数第一合字第三四字第五一字第六上字第八尺字上层自左数第二上字第四凡字第五六字第七五字以按律吕列谱于后
  搏拊田鼓搏在门内田在门外共四架毎奏一字之终听歌声响毕即拍搏拊一声速敲田鼓应之拍搏拊法初字以左手再字以右手三字又以左手四字则两手齐拍田鼓敲法初字以右手杖再字以左杖三字又以右杖四字则二杖齐敲盖一字之收宫也
  歌乃一乐之主凡八音皆以和歌古之雅颂其法不传今止一字一韵审其为喉舌唇齿以定其音律凡字俱有声有音声即字也音则其落韵也字有不能合音律者而以落韵合之如大成乐所用合四上尺工六等字合字属宫出于喉而落于喉内四字属商出齿而落于舌之上根上字属徴出于舌上而落于上腭之近外尺字属徴出于舌头而落于上腭之近内工字属羽出于唇而落于上腭之鼻孔六字属少宫出于喉而落于喉外总之歌在口中以律吕之九宫往来轮转如琴之如箫之孔如钟磬之在悬自合至六声渐髙而清自六至合声渐低而浊得此九宫之声音凡歌入口皆协律吕矣列谱于后
  琴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而琴以中徽为君中徽者第七徽也其位黄钟中声寄焉若求其中则寓于之慢慢适中其声自出是乃声之元天地之中声万世作乐之大根本也朱子曰律厯家最重元声元声一定向下都定元声一差向下都差求之之法取竹之窍生厚薄均者祖蔡氏截竹探讨之法以为黄钟之管以定中声遂法此声制而为箫先吹合字即黄钟也谨察其声以右手勾第一弦而以左手中指揣摩七徽上下之间如过乎太则声溢出于徽外或在八九之间必却轸以慢之过于太慢则声又为不及或腾在五六之上必进轸以紧之务求紧慢适中使中声正对七徽而后已中声既定然后如寻常和弦法用得道仙翁以调之弦既和平则十二律各得其位矣旧大成乐谱俱按弹皆以七徽为主其第一弦为黄钟律左手中指按七徽右手中指勾一弦则合字应第二为太簇律左手食指按七徽右手中指勾二则四字应第三弦为姑洗兼中吕律用左手大指按七徽半右手食指抹三弦则一字应用右手大指按七徽左手食指挑三弦则上字应第四为林钟律用左手名指按七徽右手中指勾四则尺字应第五弦为南吕律用左手大指按七徽右手食指挑五则工字应第六弦为应钟兼清黄律用左手大指按七徽半右手食指挑六弦则凡字应用左手食指按七徽右手食指抹六弦则六字应第七为清太律用左手名指按七徽右手中指剔七弦则五字应此谱之按弹者也张鹗曰按徽则声短而杀不比于琴莫若散弹则声洪而长方与众音相合明朝释奠仪注载琴瑟谱俱散弹用一至六弦曰合四上尺工六然去一则留七去七则留一旋相为宫俱可用散勾一为合字勾二弦为四字勾三弦为上字挑四为尺字挑五弦为工字挑六为六字此谱之散弹者也又冯应京曰古弹琴与瑟同安马柱支弦对徽乃以右手鼓于临岳之下则逹越之声见矣若以左手按弦附木则其声暗陂短促如鸡啄木畧无音韵盖弦附木之法可用于杂调而不用于雅乐杂调或按或散一浮一沉乃能相济而成调若雅乐惟取合律吕案附木则韵短止用散声则声涣或散或按则杂乱不齐惟以柱马对徽鼓之则地天交泰而中声出焉宜乎其达越也自雅乐亡而琴马之制亦废宜细审中声律吕既定亦照鼓瑟之法两弦并奏一散一按散者其正弦也而按者其助弦也如散勾一为合字则按九徽挑三以助之散勾二弦为四字则按九徽挑四以助之散勾三为上字则按十徽挑五以助之散勾四为尺字则按十徽勾二弦以助之散挑五为工字则按十徽勾三弦以助之散挑六弦为六字则按十徽勾四弦以助之二三四五弦叠为正助惟一弦六属宫在君位不敢以之作助此谱之散按兼弹者也其声达越与瑟相和歌声不能掩之
  瑟二十五弦各设一柱第十三弦居中为内外清中之界谓之君弦居所不动其余柱为游移不定前其柱则清后其柱则浊上下以笙和其音外十二弦具十二中律内十二具十二清律或一手搯作或两手合作俱可一手搯作则止用外一至十二内一至四若两手合作则内外二十四俱用外第一为黄钟律用右手食指勾则合字应内第一弦为清黄律用左手食指勾则六字应外第二弦第三为太簇律用右手中指食指撮则四字应内第二弦第三为清太律用左手中指食指撮则五字应外第四弦第五弦为姑洗律用右手中指食指撮则一字应内弦左手同法外第六弦为中吕律用右手食指勾则上字应内弦左手同法外第七弦第八为林钟律用右手中指食指撮则尺字应内弦左手同法外第九第十弦为南吕律用右手中指食指撮则工字应内弦左手同法外第十一弦第十二弦为应钟律用右手中指食指撮则几字应内弦左手同法内外二十四弦不可参差先后欲清中相应疾徐如一其两兼弹者盖取阴阳相配也自中吕而上以律配吕自中吕而下以吕配律琴之两弦兼弹者盖取老少相配也一二三弦用少配老四五六用老配少若欲稍作指法少配老或可吟而下注老配少或可揉而上绰总欲琴瑟协和则他音不能掩
  笙凡吹竹音按其孔则无声放其孔则有声惟笙匏属放其孔则无声按其孔则有声故谓之鼓笙鼓者动也按其孔则气从山口出以鼓动其簧而声发矣笙后面居中一最长管位第十四乃黄钟中声谱以合字应其第十二管乃黄钟清声谱以六字应凡吹合字必吹六字亦取清中相和以左手食指及中指按其孔余孔皆开如吹十二管六字又兼按十三管小六吹之第四管第八管第十一管为太簇律用右手食指及左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四字应第一管第三管第十管为姑洗律用右手食指大指左手大指按其孔则一字应第二管第十三管为中吕律用左右手大指按其孔则上字应第十二管第十五管为林钟律用左手食指中指按其孔则尺字应第三管第七管第十一管为南吕律用左手大指右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工字应第五管第六管第十管为应钟律用右手大指左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凡字应又第一管为勾凡第九管为助凡清一第十六管为亚一十七管为背凡审其调之清浊皆可取为助音而雅乐不用也第四管第八管第十一管为清太律用右手大指左手大指食指按其孔则五字应欲知各管之配合当看后篇点笙歌诀其内外孔字音歌诀曰一三十管一字真二管十三上字闻四八十一为四字十二十四六合音三七十一应五字十二十五尺字轮又全簧孔字音歌诀曰五六凡勾九清一亚一背凡十六七又加十三为上字徐徐用字呼与吸此总括管孔以清中数声兼言之若大成乐止用合四上尺上六六字当依后列图管取应用字目按孔单吹勿以兼音乱雅埙吹时先以两手名指屈蟠埙底作环抱状而两手大中食五指竝闭五窍两大指按后二孔两食指按前上二孔右中按前下一孔平气俯唇轻而吹之则为黄钟律谱以合字应畧俯唇微仰而吹则为太簇律谱以四字应微仰更加气则为姑洗律谱以一字应仰极重吹则为中吕律谱以上字应放前上右一孔则为林钟律谱以尺字应凡放尺字余孔俱闭放前下一孔则为南吕律以工字应凡放工字止闭凡六五字放前上左一孔则为应钟律谱以凡字应若放凡字止闭五六字放后左一孔则为清黄律谱以六字应凡放六字止闭五字放后右一孔则为清太律以五字应凡放五字诸孔尽开此器极难取音急不鸣缓不洪仰口蹙唇徐嘘有力方得正声
  篪如吹笛法用左手名指挽其绳横而左偏其吹口在右头管面上较他孔稍大左尾上有穿绳二小眼为黄钟律又为清太律六孔俱闭调气轻吹则合字应重吹则五字应当尾有一底孔为太簇律以四字应凡吹四字只开此孔余皆闭左头第一孔为姑洗律以一字应凡吹一字此孔与底孔俱开余俱闭第二孔为中吕律以上字应凡吹上字此孔与下一孔底一孔俱开余俱闭第三孔为林钟律以尺字应凡吹尺字此孔与下二孔底一孔俱开余俱闭第四孔为南吕律以工字应凡吹工字此孔与下三孔底一孔俱开余俱闭后一孔为应钟律轻吹则凡字应又为清黄律重吹则六字应凡吹凡六字止开此孔余俱闭八器之中惟篪筒大而内濶吹之甚难止宜防气轻取与埙相和以合众乐旧谱呼底孔开为阳尾闭为隂尾谱多不同当以此为法
  鳯箫用两手捧持自右管吹起毎管一声第一管为黄钟律以合字应第三管为太簇律以四字应第五管为姑洗律以一字应第六管为中吕律以上字应第八管为林钟律以尺字应第十管为南吕律以工字应第十二管为应钟律以凡字应第十三管为清黄律以六字应第十五管为清太律以五字应毎管头俱有缺窍为吹口次第轻吹则声得矣
  双管临时按荻头人口含吹以吞吐深浅为字之抑扬两管同一音六孔尽闭筩内为黄钟律以合字应自下而上放第一孔为太簇律以四字应放第二孔为姑洗律以一字应放第三孔为中吕律以上字应放第四孔为林钟律以尺字应放第五孔为南吕律以工字应放第六孔为清太律以凡字应此器声调过髙当俯而抑之斯与众音谐和凡放一孔此孔以下尽开以上尽闭余箫笛等俱仿此
  洞箫箫众乐之祖也本黄钟之管而为之吹箫以唇安山口上全在口唇之俯仰吹气之缓急唇仰急吹则清唇俯缓吹则浊筩底孔及穿绳眼黄钟也若吹黄钟律六孔皆闭俯唇轻吹则合字应仰而急吹则为清黄律六字应自尾起放第一孔为太簇律俯唇轻吹则四字应仰而急吹则为清太律五字应放第二孔为姑洗律以一字应放第三孔为中吕律以上字应放第四孔为林钟律以尺字应放第五孔为南吕律以工字应放后一孔为应钟律以凡字应自下而上以渐而清象一阳之气自黄泉而升也凡和琴瑟点笙簧全赖此器定黄钟之声如敎坊俗乐所用不合尺寸是郑卫滛声未可以谐雅乐也其严辨之
  龙笛横而右偏其吹口在左头管而上较他孔稍大右头底孔及穿绳眼黄钟也若吹黄钟律六孔尽闭防气轻嘘则合字应自右头起放第一孔为太簇律俯唇轻吹则四字应重吹则清太律以五字应放第二孔为姑洗律以一字应放第三孔为中吕律以上字应放第四孔为林钟律以尺字应放第五孔为南吕律以工字应放第六孔为应钟律以凡字应重吹则清黄律以六字应不可用俗乐所制者止取悦耳导滛与律吕相去逺矣旌节凡执节前导既列缀兆则分立东西舞生之首如奠帛麾生唱乐奏宁和之曲东阶节生亦扬节唱曰奏宁和之舞三献皆同舞毕西阶节生抑节唱曰舞止各植节架上舞生俱归班
  相鼓木铎节武舞以金铎节文舞以木铎一声应一歩傍侍者执摇听堂下乐既发声即摇一声随舞人所向之方辰俯则先俯仰则先仰以为舞容之节相鼓用手执于胸前所以辅铎者毎摇铎一响则击鼓一响以应之
  籥翟籥用左手横执之有窍而不吹或云缀兆转折入位之时齐吹以节走趋翟用右手纵执之翟纵籥横齐肩执之为执起之齐目为举平心执之为衡尽手向下执之为落向前正举为拱向耳偏举为呈籥翟纵横两分为开籥翟纵横相加为合籥翟纵合如一为相各分顺手向下为垂两执相接为交凡执籥秉翟俱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其手指俱大指在内四指在外纵则如绳横则如衡执秉者不可忽也
  舞鼓声既严旌节前导鱼贯而进列行于阶上左右相同听节生唱奏宁和之舞则散而为佾听唱乐止则聚而成列忽散忽聚部位不乱如兵家之阵法然凡舞东阶者面东则西阶者面西东阶者面西则西阶者面东又东阶者用左手左足舞蹈则西阶者用右手右足舞蹈其向背低昻周旋俯仰各各成偶凡立之容五两阶相对为向内立两阶相背为向外立俱面正北为朝上立两两相对为相对立两两相背为相背立舞之容二两阶相顾作势为向内舞两阶相负作势为向外舞首之容三举面朝上为仰首俯面向下为低首左右顾为侧首身之容五起身正立为平身曲其背为躬身正立左右转为侧身转过为囬身开左右膝直身下坐为蹲身手之容五一手髙举为起手顺下为垂手前伸为出手两手合举为拱手相持为挽手歩之容二前迈为进歩后缩为退歩足之容七起足前尖以足跟着地为跷足起足后跟以足尖着地为点足进足稍前为出足膝前足后为曲足履位迁换为移足右足加左左足加右为交足反履底向上为蹈足礼之容十屈身出手下赐为授更屈身出手上承为授拱手后退为辞拱手向左右为譲低首屈身拱手为谦平出两肘拱手齐心为揖低首屈身至地为拜屈膝至地为跪点首为叩头跷一足屈一足拱手左右譲为舞蹈舞生按谱作势凡舞合字四字欲迟工字六字欲疾上字尺字欲适中听铎鼓既响两阶羽籥齐作进退俯仰象文德之容合声歌之妙而舞之能事毕矣后列图谱其形像解説俱出太学志佥载所载者与此不同故竝存之而阙里之舞师世世亲传又别有妙用总之得古人文舞之神动合法矩岂拘拘如泥偶哉歌一阕则舞一成奠帛三献共四成始终共六变起于中而散于中初变在缀之中东西立象尼山毓圣五老降庭再变而为佾数稍前进象筮仕于鲁而鲁治三变而东西分象歴聘列国而四方化四变稍后退象删述六经告备于天五变而左右向象讲论授受传道于贤六变而复归于缀中东西立象庙堂尊享弟子列配考帝王乐舞武舞退文舞进由一成至于十二成一变至于九变其缀兆皆起南而散于南与此不同也

  广西通志卷四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学校
  图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啓圣位祭品视
  先师位减太一太牢一
  四配位视
  十哲添豕首一
  从祀位与
  四配同减豕肉
  先师神位旧制笾豆各八明成化十二年国子祭酒用洪谟奏准笾豆各用十二嘉靖九年从大学士张璁议减笾豆为各十于是笾实之糗饵粉餈豆实之食糁食俱不复用四配旧惟羊豕各一分作四分每位一分景泰时每位各一羊豕明初登一而笾豆各六嘉靖时去太羮之登增笾豆为各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广西通志卷四十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二
  坛庙
  粤西旧制简率其列祀典者自城隍厉坛而外阙焉未备我
  朝定制垂宪酬德报功礼无不举
  皇上德合天地至諴感神秩祀尤为加虔钦奉
  圣谕谆饬坛庙之制颁自秩宗凡为民生明禋之报水旱之祈者遐州下邑俾悉经理乆逺前古未有宜乎百灵飨之应贶昭答也夫治明治幽礼乐具焉守官者修其事而深思其义将诚敬之孚与为对越其通于治国如斯夫志坛庙
  桂林府
  临桂县【附郭】
  社稷坛在省城东南文昌门外雍正十年遵
  防如式修建
  先农坛在象鼻山之南雍正四年建坛髙三尺周围各二丈四靣阶梯砖砌祠宇三间左右配房各一间借田四亩九分神仓一间祭器耕具俱全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东南文昌门外雍正十年即旧址如式修建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府学西康熈十一年建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关帝三代皆为公爵遵
  钦定封号置主供奉后殿雍正九年重修东西増建防
  舍为整仪所
  龙神庙在谯楼北雍正五年钦奉
  上谕迎请龙神大小二像委桂林府通判张允临监造城隍庙在府治东雍正十一年桂林府知府钱元昌重修
  旗纛庙旧在城隍庙内今并建城南大教塲虞帝庙在虞山下古建宋经畧使张栻元广西行中书省平章额尔吉纳明正统间叅政朱纯皆重修
  国朝康熈十六年奉
  防勅建内有
  御书清慎勤三字匾额
  李衞公庙在七星山下宋绍圣二年建明洪武初修
  陈崇仪庙旧在城西委巷宋皇祐中建祀广西钤辖陈曙隆兴初赐额忠愍明治己未镇守太监张瑄移建城南邑人包裕有记
  黒神庙在城西北祀元广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额尔吉纳
  火神庙在城北十字街雍正十一年重修
  真武庙在癸水门外
  东岳庙在西门外
  马王庙在小教塲北
  雷庙在文昌门外雍正九年原任南宁府知府慕国琠重修
  天后庙在王府坪大街雍正十一年建一在水东门外浮桥南
  庆祝宫在谯楼西
  国朝雍正七年临桂县知县刘永濬修建
  伏波祠祀汉将军马援一在癸水门外伏波山一在明靖江王府北
  诸葛武侯祠初在寳积山巅因号卧龙山明成化间重修孔镛有记万厯二十三年副使郭宗磐移构山麓
  国朝康熈十一年按察使杨晙复建于山之巅雍正十一年奉
  防修建
  裴中丞祠在省城东南訾家洲上祀唐桂州观察使裴行立
  三先生祠在府学祀宋濓溪周先生于东序二程先生于西序经畧使张栻修建有碑记
  二贤祠在宣城书院东明正德间为提学副使姚镆建后圯
  俞公祠在榕树门旧总兵府东祀总兵俞大猷庆元伯祠在省城西一里明治四年建祀孝穆皇太后父李福斌母唐氏今废惟碑碣尚存双忠祠在城隍庙西
  国朝康熈二十年建祀巡抚马雄镇傅宏烈二十五年按察使黄性震捐俸重修置祭田一百一十余亩有记
  灵川县
  社稷坛在县北门外雍正十年修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二里雍正五年知县牟泰龄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北城外一里雍正十年修
  关帝庙在县北门内明洪武三年建
  城隍庙在县北门内明洪武间建
  尭庙在尭山下古建宋淳熈二年经畧使张栻重修有庙田碑记元皇庆间亷访副使余琏修庙清理田租后废
  国朝雍正十一年奉
  防修复委知县张镐领帑兴建
  威灵显震庙在县西峰山上祀雷祖广福王盘古神案宋王沆庙碑周天建中神始显闻宋熈宁间旱祷而进封绍兴间宼啸聚海上一夕风雷碎其舟赐显震庙额自岭而南胥奉祠祀
  天后庙在县城西南二里大象山上求嗣极应夫人庙又名七娘庙在县南三十里董家洲南齐永明四年始安内史裴昭明梦七神女云冠玉佩各执小旂圭印自言为荆楚南司祸福之神此方被妖蜃所害今当禁之既觉询得其故乃为建祠秩祀水险遂平
  三贤祠在县北街祀明曽挺张臬防宗逺
  文昌祠在县南宋绍定四年建
  国朝康熈五十九年合邑绅士重修
  令公祠在县城西门内祀南方火神
  诸葛祠在城东二里大象山唐时建年乆颓圯
  国朝雍正十一年知县张镐请领公帑建造
  兴安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灵泽庙即海阳庙在县东城外三里祀湘漓二水水源神宋乾道间桂州经畧使范成大请敕封灵川侯赐庙额嵗九月九日致祭后圯
  国朝雍正九年巡抚金鉷奉
  防修筑陡河工竣并请重建十年奉
  敕封号曰安流襄绩之神
  御书题额曰阳朔灵源巡抚金鉷有碑记
  分水龙王庙在城外东
  国朝顺治十八年少保伯线国安建康熈三十七年太平府通判俞品摄县事修雍正七年巡抚金鉷重修
  灵济祠一名四贤祠在县南五里元至正十五年亷访使额尔吉纳建祀秦郡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观察使李渤鱼孟威后并祀宋元来继修陡河者年乆倾圯
  国朝康熈五十四年巡抚陈元龙捐赀重建雍正十一年知县李澂増修
  报功祠在县治东祀汉马伏波将军康熈五十六年知县任天宿建
  文昌祠在县治东即旧学址改建
  阳朔县
  社稷坛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知县李符恭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西城外雍正五年知县李符恭建造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县北门外
  关帝庙在县治南歴乆倾圯雍正十二年知县李符恭移建于学宫西
  城隍庙在县治北雍正十年修
  广德庙在县都利山下
  令公庙在县城南
  永宁州
  社稷坛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南雍正五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外东北
  关帝庙在城西安定门内明万厯四年防将王瑞建
  国朝康熈十一年知州朱王造同防将周世亨重建城隍庙在城东兴门内明万厯六年知州郑应龄建
  灵王庙在州城南明万厯五年知州郑应龄建于王庙在州南城外唐干符中建祀团练使于向龙王庙在城东北对河
  俞公祠在州治西南明万厯二十一年知州厐尚龙建祀前总兵俞大猷以恢复古田功嵗春秋致祭今圯
  庆元伯祠在州城西南今废
  永福县
  社稷坛旧在县西城外明洪武二年县丞康孝良建
  国朝雍正十一年遵式重建于县城外东
  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雍正五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明万厯中建于县东南甘泉亭上
  国朝康熈十九年知县陈以逺迁县东雍正十一年重建
  厉坛在县西城外
  关帝庙在县东城外明万厯四十八年建
  国朝康熈七年知县邢谦重建
  城隍庙在县西城外康熈五十五年署县任天宿重建
  火神庙在县西城外雍正十一年知县吴王坦重建
  防国庙在县东城外县士庶祈谷报功之所
  国朝康熈九年邑人张自逺建
  贤僚庙在毛峝里元大德元年建祀宋赠忠州防御使李珙明洪武二年里人毛宗亨修张沛有记又相传李战死时所乘马奔囘悲鸣不已投潭中死里人建庙以祀号曰马潭在罗计村至今石上蹄迹犹存
  涌洙庙在县鳯巢山顶明景泰四年建祀宋李珙王公祠在县鳯巢山下祀宋右正言王世则明正德庚午知县刘敔建包裕有记
  义宁县
  社稷坛在城东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南城外五通墟雍正五年署县事郑登瀛鼎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东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县北城外
  关帝庙在县城东
  城隍庙在县城南旧建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黒天池重修
  东岳庙在县东城北三里
  惠宁庙在县城西北十五里祀后汉武当按当从诸葛忠武侯南征牂牁为蛮追逐奔逾岭乘舟覆溺智慧山下邑人建庙祀之宋徽宗崇宁元年县令陶逈闻诸朝赐额惠宁绍兴二十五年县令李青臣请上褒封明年秋赐爵义宁侯后加英显公寻加英济广福王礼部题状并敕书刻石明永乐十三年板田里另建庙自后所在多建祀焉盘古庙在城西北十五里
  都龙庙在县南五里宋嘉定间建嵗旱祷雨即应全州
  社稷坛在州城北二里雍正十一年知州王勍修建
  先农坛祠在州城东北三里雍正五年知州宋鏻奉文建造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西城外二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北
  关帝庙在城北二里明崇祯三年建
  国朝康熈六十一年州同方毓秀重修
  城隍庙在学宫右明洪武间建
  国朝康熈四十年州同李廷弼重建雍正十二年知州王勍重修
  东岳庙在州北城外三里康熈四十四年重修二妃庙在城南一里汉初平元年建唐元和九年重修柳宗元有记
  亭渡庙在城北宜湘渡南岸祀汉英布韩信彭越三像
  李将军庙在州城北六十五里
  唐相公庙晋天福二年建传自梁唐时有唐相国者溺舟三日示梦于乡人立庙江浒有祷辄应仰山庙宋淳熈间郡守施广文建州志不载方所按宋张孝祥碑文畧云仰山而王自江而西饮食必祭乾道元年孝祥来守桂林时李金方寇郴阳风鹤接警祷于祠至九月寇平因择地城北为王馆御使桂之民以虔事王是桂林亦有庙不独全也
  威信侯庙在城西四十里祀唐邢州守柴崇□宋隆兴元年赐显佑庙额嘉定十年敕封威信侯明正德间尚书蒋昪率乡人李澄等重修祝禹圭顾璘俱有记其行祠在广安门外
  磐石庙在城西磐石山宋建祀州守王世行黄庭坚有记
  中殿庙在城北六十里山口唐天祐时建于白茅滩宋天圣间迁建
  赵大夫庙在城南三十五里范九臯庙记畧五代时河东赵信令湘源因家焉即所居立庙祀其先祖乡人以感应祀之
  文昌祠在城西康熈五十一年知州沈元佐建伍子胥祠在城东升乡江头村宋绍兴间建邓侯祠在升乡龙水墟祀汉髙密侯邓禹
  柳侯祠在柳山祀宋州守柳开
  七先生祠在儒学东宋嘉定八年林岊建有记祀濓溪周氏明道伊川程氏横渠南轩张氏晦庵朱氏及州刺史柳开
  忠孝祠在湘山寺前为明御史曹学程庠生曹正儒父子立
  灌阳县
  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东一里雍正四年遵式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外西北半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城东一里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正德间知县王志建
  舜帝庙在县西南七里华山上
  禹王庙在县西南三里白鱼洞
  九龙圣水庙在城西十五里
  先公庙在城北五十里犂陂洞神为五代时人蒋姓名失传官金紫光禄大夫兼摄兵务屯聚于此开渠溉田成膏壤计亩三千有奇民食其德立庙祀之凡遇水旱祈求皆应乡人春祈秋报外每月致祭
  石城庙在城北五十里文村康熈六年知县单父牧重修题曰其应如响
  陈牛二侯祠在县学东康熈三十一年士民为知县陈登瀛建后并祀知县牛兆捷
  平乐府
  平乐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城北龙兴观西
  国朝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国琠重修建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先农坛祠在城东大教塲雍正四年知府胡醇仁遵式建造借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骆家桥后山之麓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国琠重修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厉坛在府城北康熈五十八年知府慕国琠重修有碑记立城隍庙内雍正十年修建
  关帝庙在府城北门内
  国朝康熈四十六年知府戴锦通判宋建业等建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置主供奉后殿每嵗春秋有司致祭一在
  鳯凰山一在北门外
  城隍庙在府学西
  龙王庙在府城西旧建天一塔取天一生水义以镇前山火星明万厯间知府陈启孙以塔形类火乃毁塔建庙
  国朝康熈六十年知府慕国琠重建
  火神庙旧在府城西南火焰山正对南门多火患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慕国琠改建驿前又塑北帝神像于南门城楼火患以息
  药王庙在府城北门外
  真武庙在府城东北鳯凰山巅
  五显庙在府城北一里仙宫岭下
  灵济庙在昭潭江上即五将庙五将为金银梅刘柴五姓郁林人宋开禧间御寇有功封侯爵端平间加仁济等号明万厯戊寅重修副使陈应春有记
  嘉应庙在府城北祀宋彰信军节度副使周渭敕封灵济忠祐惠烈王
  国朝袁景星募修
  山神庙在仙宫岭下府旧多虎患每至秋冬时越城入居民建祠以祀患遂息
  昭灵庙在下邳村神姓翟宋时人以武功封太尉庙前树老桧大十围髙数百尺袁景星有赋普安庙在乐山里神姓莫名国麟隋时人宋咸宁间封昭庆灵应侯
  二仙庙在乐山里诞山下宋建明洪武中重修知府张信诗序二仙谭氏女五代时成道里人建庙祀之祷辄应一在府城灵济庙西今废
  邹侍郎祠在府城西北祀宋邹忠公浩后迁府学后
  七贤祠在府城北门外旧为道乡书院祀宋邹浩后増祀范祖禹胡铨明万厯间知府周祈又増祀唐韩思彦韦陟宋黄葆光洪兴祖为七贤
  国朝康熈二十二年副总文养谧修六十一年知府慕国琠重修
  五贤祠在府学东宋守王光祖建祀梅摰邹浩后増祀孙直庵徐正柴肃按孙直庵名武德元至元中知州事徐正柴肃于志无考
  三公祠在府城南骆家桥明商人建祀副使陈应春天启间知县郑圭以副使韩绍中丞蔡应科同祀县志陈公通商韩公开道蔡公开江皆有功于明者
  三贤祠在府城东分司街祀宋龙图学士邹浩宝文学士范祖禹工部侍郎胡铨雍正十一年知府陈希芳重建
  恭城县
  社稷坛在县城东南半里明成化十三年建
  国朝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一里雍正五年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城外东南雍正十一年重建
  厉坛在北郊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旧名协天祠明成化十三年建
  国朝康熈二十九年修康熈五十九年知县王重修
  城隍庙在县治西明成化十三年建
  国朝康熈三十六年知县吴绍微重修
  周王庙在县东城外半里万寿寺东明成化十四年建祀宋周渭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王昌龄重修
  富川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南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南城外雍正四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城西南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北郊
  关帝庙在县治东北
  城隍庙在县治东一在县东南钟山镇旧城旗纛庙在县治东北
  土神庙在县治南相传李药师之子常显灵土人立庙祀之有祷辄应
  龙母庙在县柳家源遇旱祈立应
  李卫公庙在县长标岭唐李靖安抚岭南尝驻师岭下土民即其地立祠以祀
  太尉庙在县北秀峰祀宋钦州守毛炳
  贺县
  社稷坛在县北城外雍正十年遵式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城外教塲雍正五年知县曹龙文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城外南明嘉靖三十五年县丞石汝砺迁建
  国朝雍正十年知县史凌重修建
  厉坛在城外北
  关帝庙在县东门城楼康熈五十七年知县韩牧吉改建
  城隍庙在县治西乆建雍正元年重修
  旗纛庙在县治南康熈二十五年守备王智炅建真武庙在县城外水东街康熈十一年通判白鳌宸重修
  忠佑庙在城东南按庙碑侯陈姓贺人生隋唐间殁而灵显宋时建庙屡封显应孚佑广惠侯明嘉靖三十三年修
  国朝雍正七年重修邑人钟铎世有记
  香花庙在南城外二十三都明治六年罗纪建
  国朝康熈四十二年里民罗守禄修
  天后庙在城外上水东明万厯十六年建
  国朝康熈五年邑人温献瑚修
  兴忠孝祠在城北桂岭雍正三年里民麦锦泽重修
  荔浦县
  社稷坛在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北雍正五年奉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得胜桥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北城外
  关帝庙在县城外西南宋绍兴间建
  城隍庙在县城外东南明洪武三年建
  三界庙在县城外西南康熈四十三年建神事迹详梧州
  尚书庙在县城外东北康熈五十年建
  莫王庙在县永苏里府志神本姓杜立山羣峰寨人生隋开皇中甫一嵗从母适荔浦莫氏因姓莫自幼蔬食遇异人受翀举术唐贞观八年尸解去灵显屡着里人肖像祀焉嵗以正月十六日致祭雷祠在县治西明宣德四年知县伍竒建
  七贤祠在城外东南隅康熈四十七年知县许之豫即梓潼观旧基建左祀文昌右祀韩昌黎周濓溪程明道伊川张横渠朱紫阳张南轩
  修仁县
  社稷坛在城北半里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城外东北一里雍正五年奉准创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城北五福岭西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
  城隍庙在县治东
  苏武庙在县北苏山之麓宋皇祐间知县狄遵诲讨寇助以奏捷请建庙祀之里人祷雨禳灾甚灵应庙旁石壁下一穴深广不盈尺而水流不穷味甚寒冽饮数人不见有余即数十人取饮未尝不足凡祭祀烹宰皆取给于此今庙虽圯而祈祷者如故
  昭平县
  社稷坛在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一里雍正五年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北城外东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北城外
  关帝庙在城东雍正三年知县钱兆澧重建城隍庙在县治西南
  伏波庙在县南昭平里大巷口村康熈五十六年布政使黄国材重建
  三界庙在昭平里五将塘康熈三十八年副总文养谧重建
  九龙庙在县东南恩来里康熈三十一年土人修建
  真武庙在恩来里北陀城明万厯间建
  天后庙在城外江浒康熈三十七年建
  四公祠在县东隅明建初祀府江道姜志礼知府谭炜知县王淧天启二年重修増祀叅政徐作今圯
  三烈祠在县城东防祀明梧州府通判刘仁妾张氏郭氏女辰秀遇贼矢志死嘉靖十九年守臣具请建祀赐额三烈
  永安州
  社稷坛在城西南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州城北一里雍正五年创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西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城东旧县基后
  关帝庙在州治西
  城隍庙在州治东南乆建雍正十一年重修五将庙在城外西半里康熈五十九年重建三霄庙在州署后神女像为上霄中霄下霄州人祈禳颇灵
  石兰庙在州城西二十里明天启三年建
  国朝康熈二十四年重建
  真武庙在州北城楼上
  梧州府
  苍梧县【附郭】
  社稷坛在大云门外髙阜上雍正十年知府吴士鲲知县李振宗遵式修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西南雍正四年知府徐嘉宾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正东门外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厉坛在府城北
  关帝庙旧在府北门外唐建
  国朝康熈二十五年改建城西北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一在东江下税厰岸康熈十五年知府蔺佳防重建雍正七年知府袁玑重修
  城隍庙旧在县署西今建察院基东隅
  旗纛庙在千戸所
  东岳庙在放生池东学宫之西明正德间建
  国朝康熈二十六年知府陈天植建后殿三楹五十年坊民重修
  真武庙在税课司前明万厯六年建以镇火山天启元年知府陈鉴改建火山巅
  火神庙在大教塲府城常患火故建祠祀之龙母庙在府城西北桂江之上宋建明万厯间修
  国朝康熈十一年水师守备髙尚礼修建雍正六年坊民重修
  三界庙在府城外水西坊神冯姓名克利贵县人尝入龙山樵采遇仙授无缝仙衣丹药归起疾拯患即多騐后化为神今庙辄有青蛇征应
  赤帝庙在府城中康熈五十九年知府范大士知县刘国臣率士民捐建
  马王庙在府城东康熈二十年重建
  五显庙在府南城外大街康熈四十五年重建今设为乡约所
  药王庙在府东城外康熈五十二年知府李世孝建雍正二年知府徐嘉賔修増建华陀祠于内有碑记
  天后庙在府城东古建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士民重修
  鄂国公祠在府东城外元建祀唐尉迟敬德
  国朝顺治十四年修康熈三十年士民重修
  殷公祠在御史行台西祀督抚殷正茂
  韩公祠在府城东明治十七年御史邱天祐奉敕建祀总督韩襄毅
  国朝雍正元年督学徐树屏改建于传经书院内并祀元次山额曰元韩二公祠
  蔡公祠在府城东明嘉靖二十二年建祀总督蔡经
  名卿祠即三公祠在府治东旧为金牙庙明嘉靖元年知府周任改建祀汉邳离侯路博德新息侯马援宋武襄公狄青明总兵山云
  陈公祠在府南门外明天启五年建祀知府陈鉴后为营兵所据辗转相售
  国朝康熈二十五年知府陈天植捐资买复改建书院仍祀陈公五十七年重修
  梁公祠在府城光孝寺东明崇祯七年建祀苍梧知县梁子璠
  藤县
  社稷坛在城外南山前雍正十年遵建
  先农坛祠在城东浮金渡东雍正五年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山雍正十年遵建关帝庙在城内东北隅
  城隍庙在县治北
  忠烈庙在县城南山云桥祀唐卫国公李靖灵赞庙在县西城外万寿寺西祀唐英国公李世勣
  伏波祠在县通津门外唐武德间建祀伏波将军马援
  八贤祠在仁寿坊宋淳熈间建祀唐李靖李白宋之问宋苏轼辙秦观黄庭坚李光
  东山祠在城东一里东山上宋绍圣初建祀唐衞国公
  容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西北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宁逺门外南雍正五年创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绣江对岸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县北城外
  关帝庙在县治西
  城隍庙在县治西南
  武庙在城南唐大厯间建
  天后庙在镇逺门外东
  思贤祠在城南宋淳祐十二年州守谭惟寅建祀唐元结王翃戴叔伦韦丹宋王次翁
  岑溪县
  社稷坛在城外北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东二里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北城外二里雍正十二年修建
  厉坛在北城
  关帝庙在县治北
  城隍庙在县治西
  五显庙在县城外东街
  忠烈庙祀唐卫国公李靖在城西明天顺间修建邓公庙在县安留堡善村邓名清为羽士明正统间得道万厯间知县曽莘建
  雷庙在县城东北明嘉靖四十三年知县叶儒建后圯镇守浔梧防将刘宗汉重修嵗旱祈雨于此火神庙在关帝庙东
  孝感祠在县蝴蝶山前祀汉孝子丁密元大歴二年为贼焚燬明洪武七年吏部员外郎金文仲建万厯二十五年知县曽莘迁城东有碑记
  国朝康熈元年知府黄龙捐獞目覃兴赎锾修建又置守祠田供嵗二祭
  韩昌黎祠在县大峝福隆围康熈六年邑人黄应宣建髙熊征有记
  贤宦祠在县治西明崇祯八年建祀知县周宗道懐集县
  社稷坛在城西上郭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隔河雍正十一年修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县西城外
  城隍庙在县东城内
  灵济庙在永安门外
  天后庙在县南溪之上
  孔公祠在县治西祀元南海孔端公公尝率乡兵巡海遇风吹堕于水而死土人马骆二姓为立祠祭期与厉坛同明崇祯十五年知县李盘修
  国朝康熈四十四年知县桂天华重修
  陈公祠在县西郭明万厯间建祀知县陈焕崇祯间知县李盘重修有记
  烈妇祠在县城北明烈妇傅氏墓旁建祠廵按李良臣表其墓兼新祠宇知县李盘有碑记
  两解元祠在县治后元至正间建祀髙显忠明宣德间邑人以苏忞并祀崇祯间知县李盘重修有记
  浔州府
  桂平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东北厢中埠雍正十年知府杨正辅知县傅煇文如式遵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地名官桥雍正四年知府陈尧贤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府城小南门外康熈三十七年知府阿琳修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厉坛在府东门外
  关帝庙在府南城内大街古建
  国朝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
  城隍庙旧在府南城外后迁城内
  旗纛庙在府治西北隅
  真武庙在府城内东北隅
  火神庙在府城西门外
  三界庙在府城南门外
  天后庙在府城南门外
  文昌祠在府城东
  八贤祠在府城隍庙西祀宋周濓溪程明道伊川三先生明韩雍王守仁蔡经毛伯温翁万达五公旧有三先生祠五公祠俱倾圯万厯间合祠以祀额曰八贤
  国朝康熈三十七年知府阿琳重修建有记
  五公祠在府城东门外祀明梁鹤鸣陈绍功张美中薛梦吉黄梦绍
  李侯祠在府城西五里西山左侯字明逺山东人唐御史隠形于兹山郡人立祠歴代屡加位号明正统戊午安逺侯柳溥重建陈宣有记
  国朝顺治十七年巡按御史李秀重修
  刘公祠在府城旧书院祀明御史刘台台江西人万厯间以建言忤张居正谪浔州卒后赠太常卿立批鳞坊表其忠郡人建祠祀之苏濬有记刘公忠义祠在府城南门内报国寺东祀
  国朝死事知府刘浩暨浩四子平南县知县周岱生典史武佐鼎雍正三年知府陈尭贤捐俸建祠置祀田三十四坵
  讲院祠在府南门外驿前祀
  国朝知府孙明忠
  平南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外雍正五年遵式造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城外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城外西街
  城隍庙在城外西街
  真武庙在东厢二里
  三界庙在县城外右厢乌江口
  白马庙在县东六十里南汉梁嵩乘白马游东濠墟过渡没于水乡人立庙祀之
  北府庙在城外右厢祀宋李钤辖李有功于民广右所在多祀俗呼为太嵗神
  五显庙在城外左厢
  天后庙在县东
  文昌祠在城西
  西山灵祠在县乌江口祀唐御史李侯明逺陈周二公祠在县仪门左祀廸功郎县丞李从原指挥周三杰以二公先后御寇而死故得并祀李字陈善邑人以陈周称之迪功忠义专祠在县东隅
  贵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关帝庙在县治西康熈九年知县鲍济重修城隍庙在县治西康熈八年知县鲍济重修真武庙在城北明叅将沈希仪建
  三界庙在县东门外流水沟边
  东岳庙在城东二里大李巷口
  石大夫庙在县北十里入龙山口处县志云有三石自天而坠一坠山之阳一坠山之隂一坠潭水之中唐开元中封清源惠泽侯宋淳熈间加封石大夫灵应侯碑刻敕文在庙中
  天后庙在县西城外
  文昌祠在县西一里旧学址
  林公祠在县西街林福建泉州人前明时为五山镇守御贼有功士民立祠以祀
  程公祠在县城西南程云南人名失传前明知县事以亷洁称士民立祠
  武宣县
  社稷坛在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外东南雍正五年奉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县东城外半里康熈五十四年重修城隍庙在城内西北隅雍正六年重修
  金龙庙在金龙山顶相传古雷王请神庙飞来天后庙在北城外社稷坛左
  山公祠在城东门内祀明懐逺伯山云以平猺贼迁县治有功于民祀之
  南宁府
  宣化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城东北二里雍正十年知府张汉遵式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杨梅岭雍正四年署宣化县新宁州知州徐德秩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府城东二里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关帝庙在府治东宋建明正德十六年有司槩以淫祠毁之嘉靖八年都御史姚镆命知府蒋山卿重建
  国朝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
  城隍庙在府治西明洪武初建治十五年知府刘芳嘉靖二十八年知府王贞吉俱重修
  国朝康熈十二年知府韩章通判顾鼎植重建有碑记
  旗纛庙在府城仓西门外三里
  东岳庙在府北城内明洪武十八年建万厯三十三年御马监沈永济重修有碑记
  南岳庙在府西城外
  乌龙庙在府城西门内宋皇祐间知邕州刘初建祀龙神初筑城屡崩夜感神梦明晨见乌蛇如龙状盘绕于地依形筑城遂成
  国朝康熈十九年左江镇郭义重修有碑记
  懐忠庙在城东北望仙坡祀宋邕州守苏缄缄殁后交人谋入宼行数舍众见大兵北至呼曰苏皇城兵来惧遂退州人立庙祀之元祐间赐额明万厯间知府林梦琦重修苏濬有记
  孔中允庙在府治西宋皇祐间侬贼陷邕州司戸孔宗旦死节事闻赠太子中允郡人立庙祀之渌楼庙在府城西北二十里心墟宋皇祐中邕守吴【其名莫考】遭宼乱与子二人力战不克俱死之邕人为立庙崇祀明宣德间知府李晟重修
  伏波庙在府城西岸一里唐武德初建祀汉伏波将军马援
  六公祠在望仙坡旧祀宋狄青余靖孙沔为三公祠明治间重建増祀苏缄谭必为五公祠周孟中有碑记
  国朝康熈十八年镇南将军蟒吉图恢复南宁郡人思其德请入祠奉祀今为六公祠
  陶府君祠在府城内祀宋陶弼弼知邕州多惠政州人德之立祠以祀
  文成公祠在府城北敷文书院祀明姚江王守仁其手书平田功刻于壁嘉靖四十二年知府方瑜合祀东泉姚镆有碑文
  胡林二公祠在府学左侧明万厯间建祀左江道胡廷宴知府林梦琦
  报德祠在文成祠右明万厯间左江道杨寅秋绥交有功建祠于此置祀田春秋致祭后圯
  国朝康熈十年左江道宋翔知府韩章通判顾鼎植知县张琼捐资修建兼勒绥交文于石
  郭公祠在府城西明隆庆间建祀巡抚郭应聘通判戴士鳌续置祀田嵗以春秋二仲上戊日后废
  国朝康熈七年通判顾鼎植清复六十一年同知闻人绅改建文成祠西隅
  宗德祠在府城西门外康熈四年左江道张道澄德泽及民郡人立祠以祀
  横州
  社稷坛在州西城外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西一里雍正四年奉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城外东南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州北城外一里
  关帝庙在州城外南隅
  城隍庙在州城外南隅
  炎帝庙在城内北隅雍正三年创建
  伏波庙在州东六十里乌蛮滩上伏波征交阯时驻兵于此后人立庙祀之宋庆厯间州守任粹重修有碑记明洪武初翰林编修王亷吏部主事林唐臣封安南诏以援昔讨交阯立铜柱功甚大命亷等就祀之亷至乌蛮滩见庙宇頽毁乃令州民重葺
  国朝康熈三十七年雍正三年士民俱捐修
  慈感庙在古钵山顶自山麓纡盘而上数千尺下瞰州城仅如一掌唐贞观时有妇居朝京门外一日买鱼归遇白衣人谓曰鱼不可食既市可掷水中急上山顶避之妇如其言囘望所居皆陷【即今龙池】妇没后屡着灵异乡人立庙祀之祷祀辄应歴朝加封淑惠夫人赐庙额
  国朝春秋致祭别建龙池下庙在州城北门外鳄水庙在州城东绿蓝陂口水涨不浸岸旁一穴名鳄鱼穴传有鳄鱼潜此因以鳄水名庙
  雷庙在州城东雍正六年知州何其昱建
  龙母庙在州城外南隅
  三界庙在州城外下郭
  令公庙在城外江南祀宋李钤辖嘉靖间奉例欲撤祠有赤蛇羣绕屋间感其灵显遂不毁
  天后庙在州城外下郭
  海棠祠在州城西一里祀宋淮海秦观明嘉靖间州守髙士楠修建吴时来有碑记
  丘公祠在州东北迎宣门内祀明知府丘鏸鏸居官六载清亷爱民民立祠祀之后并祀知州林守万
  永淳县
  社稷坛在城外江南雍正十年増建
  先农坛祠在县城外江北雍正五年奉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江南雍正十年修建关帝庙在县南城外雍正八年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南雍正十年重修
  真武庙在县城外西南康熈五十六年重修雷庙在县江北雷峰岭下明洪武二十九年建雷庙奇峯为八景之一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重修
  安抚庙在县北五十里祀宋关禄
  刘大王庙在县城南雷破岩下刘为汉马伏波部将征交阯还憩岩石中其石自合乡人立庙以祀三界庙在县南城外康熈十八年建
  天后庙在县西南城外康熈二十八年建四十二年重修
  文昌祠在县东城楼
  四贤祠在县西城内祀明知县赵廷栢方鹏张治具童时明
  报功祠在县西四贤祠北明天啓二年建祀右江道胡廷宴知府林梦琦知县林洪卿
  新宁州
  社稷坛在东门外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东门外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南门外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北城外
  关帝庙在州城内东街
  城隍庙在州城内西街
  真武庙在州北城外
  班氏庙在州西门内祀汉班夫人
  霍公祠在州南门内东塘
  上思州
  社稷坛在州城东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州城西二里雍正五年奉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州城西二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外北
  关帝庙在州城东学宫后雍正七年创建
  城隍庙在州东城外一里
  真武庙在州东城外城隍庙西
  三界庙在州城东北二里
  华光庙在州北城内
  天后庙在州治前大街
  隆安县
  社稷坛在西城近壕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东一里雍正五年遵式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新街东雍正十年修建关帝庙在城西一里康熈四十七年建
  城隍庙在县北城内明嘉靖间建
  国朝康熈十年知县查继甲雍正二年知县赵溯岸各重修
  三界庙在县城东北
  王阳明祠在学宫东
  忠州土州
  关帝庙在东门内
  城隍庙在城中
  真武庙在城隍庙东
  华光庙在城内东南
  归德土州
  城隍庙在州署前
  真武庙在州东南
  果化土州
  南岳庙在州东北隅
  迁隆土峝
  先农坛祠在西门外
  城隍庙在北街
  真武庙在东街
  太平府
  崇善县【附郭】
  社稷坛旧在府城西门外明嘉靖二十九年署府事南宁同知余光迁于旧壶关之左万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修
  国朝雍正十年知府屠嘉正遵式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北雍正六年知府王国垣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旧在府城东明正德十六年知府邓炳迁于馆驿地基嘉靖二十九年署府事余光迁于城外旧壶关之右万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修
  国朝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厉坛在府北城外一里明万厯间知府蔡迎恩建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内
  国朝康熈二十五年叅将吴聨建置祀田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
  城隍庙旧在府城外后迁城东门内康熈五十八年叅将武纲重修又府西北县旧城城隍庙嵗遣吏致祭
  旗纛庙在千戸所东明洪武六年建
  伏波庙在府城东门外
  班夫人庙一在府城上郭一在小西门下郭按一统志班氏夫人传乃谿峝世家女尝以兵助马伏波平征侧征贰故祀之郡人祈祷无不灵应北府庙一在府城西门外一在府城东门外明嘉靖间建
  国朝康熈八年阖府耆士重建
  雷坛庙在府城下郭
  真武庙在府城外丽江北岸康熈二十七年叅将吴聨建
  李公祠在府城外下郭元太平路总管李维屏为太平土官之祖抚循保障凡害于民者一切去之时丽江数经兵燹民子女多被掳掠李捐资赎归者无算寻陞广西宣慰司亦多善政郡人立祠以祀
  三公祠在府城北门内建祀明左江道兵备副使翁万达知府胡世宁通判郭湍嘉靖万厯间三公俱有専祠后以倾废乃并祀今乆圮
  国朝雍正十二年知府屠嘉正详明重建
  李公祠在府东城外祀明知府李友梅又府学宫前左祀明知府李防亦曰李公祠今圯
  髙公祠在府学东祀
  国朝知府髙不矜
  左州
  社稷坛在州城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州城西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州城东雍正十一年修厉坛在州城西
  关帝庙在州城内
  城隍庙在州城内东北康熈二年知州王文昌重建三十八年知州刘正国重修
  伏波庙在州城内康熈九年知州纪镇边建真武庙旧在北门城楼今移建金山大士阁前白龙庙在州城东十五里相传始有白蛇旋绕溪侧土人立庙祀之
  周公祠在州城北山岩明嘉靖间知州邓体静修建祀前守周墨周太仓人抚雕敝多惠政州有虎患誓于神虎自投城下而死
  养利州
  社稷坛在城西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北二里
  关帝庙在州城中
  城隍庙在州城内东明治间知州罗爵建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州傅天宠康熈三十二年知州汪溶日各重修
  帝庙在州北城内明万厯间建
  国朝知州傅天宠汪溶日各重修
  叶公祠在州东城内祀明知州叶朝荣今圯永康州
  社稷坛在州东城外雍正十一年重建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城外东雍正十一年重建
  厉坛在州北城外
  关帝庙在州城外东
  城隍庙在州城内
  大王庙在州城内相传狄青将藤姓者明末莫夷率众寇城神助守御七日有显应贼畏而退官民建庙祀之
  宁明州
  社稷坛在明江西半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明江城外西太子泉旁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明江城外北一里雍正十一年重建
  关帝庙在明江学宫之东康熈二十八年改建经歴徐尔进塑像
  城隍庙在明江西明土知府黄忽都建隆庆六年重修
  文昌祠在明江学宫之西
  宁明新设知州明江即旧思明土府新改属宁明坛庙祠宇俱仍旧建设
  太平土州
  大王庙在那岜村
  万承土州
  城隍庙在州署左
  伏波庙在州署旁
  王公祠祀协镇王起云康熈五十三年猺兵寇万承起云率兵往孤军无援殁于贼州人立祠以祀祈祷辄应
  龙英土州
  城隍庙在州旧城东
  北帝庙在州治北
  华光庙在州治东
  三官庙在州治东北
  全茗土州
  城隍庙在州治北
  帝庙在州治南
  佶伦土州
  城隍庙在州治北
  北府庙在州治西
  南岳庙在州治西
  髙山庙在州治东
  结安土州
  城隍庙在州治南
  元坛庙在州治南
  五显庙在州治东
  南岳庙在州治东北
  真武庙在州治西北
  上下冻土州
  社稷坛在州治南
  厉坛在州治北
  城隍庙在州治东南
  都结土州
  社稷坛在州治东一里
  先农坛祠在州治东二里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州治东南二里
  关帝庙在州治东
  城隍庙在州治后东
  南岳庙在州治东南一里
  北府庙在州治北隔河
  江州土州
  伏波庙在州治北
  班氏庙在州治西
  上石西州
  社稷山川坛在北城外
  风云雷雨坛在东城外
  厉坛在北城外
  城隍庙在南城外明万厯乙未年知州孙继先建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本府通判何灏重修
  华光庙在东城内明万厯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重修
  赵公祠在江村去州二里
  下龙司
  关帝庙在治西
  城隍庙在治东街
  班氏庙在治东街
  北帝庙在治南街
  胡公祠在司治祀明副使胡智宣德间交阯与龙州争地搆兵智断以公议交人不敢争龙人德之因建
  上龙土司
  帝庙在司治西北
  花王庙在司治西南
  成国公庙在司邓勒甲祀明将军朱能永乐中能征安南卒于军龙人为建祠
  镇安府
  社稷坛在府城南雍正十年遵式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门外雍正九年知府孔传堂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府城南雍正十年遵式建造
  厉坛在府城南
  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外古建
  国朝康熈三十九年通判余光焈防守备陈守明修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致祭四年通判戴中
  行重修
  城隍庙在府治东
  旗纛庙在府南门外
  真武庙在府城东门外康熈四十年通判余光焈建
  白虎庙在府城西门外
  归顺州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关帝庙在州城
  城隍庙在州城
  真武庙在州治南
  五显庙在州东城内
  奉议州
  社稷坛在州东北河边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东北雍正十一年修关帝庙在州城
  城隍庙在州城
  石土地祠在州治东北康熈三十年州判陈洪因旱防祷七日河畔忽有神像瑞服蔼容髙不盈尺州人报州供奉一雨三日时谓神灵示异建祠祀之
  向武土州
  社稷坛在州治东
  厉坛在州治西
  南岳庙在州甲内距州治四十里明万厯末年建帝庙在州治前街
  都康土州
  南岳庙在州北门外
  上映土州
  关帝庙在州治前东北
  城隍庙在州治前西北
  三界庙在州东北
  小镇安
  先农坛在土治前西
  关帝庙在土治东南
  城隍庙在土治前西南
  祖师庙在土治东
  五显庙在治东北
  下雷土州
  先农坛祠在隔江一里逐赖坡雍正五年建关帝庙在州治西雍正四年重修
  城隍庙在州治西康熈四十九年重修
  真武庙在州治东康熈二十七年重修
  南岳庙在州北门外凌□
  湖润寨
  关帝庙在寨南隔江
  城隍庙在寨前街
  真武庙在城隍庙西
  南岳庙在寨西南
  柳州府
  马平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西城外雍正十年知府袁承糼改建先农坛祠在府城东南龙潭左雍正六年知府钱元昌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府北城外康熈七年知府骆士愤建五十四年提督张旺修雍正十年知府袁承糼遵式修建
  厉坛在府城北
  关帝庙在府北门外古建
  国朝康熈四十九年提督张旺修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
  城隍庙在府城内大街
  火神庙在府城内西街康熈四十年提督张旺建雷塘庙在府城南雷山两崖出泉曰雷水唐州守柳宗元尝于此祷雨有文邑人依塘立庙因旱祈祷雷雨辄应
  马王庙在府城小南门外
  柳侯祠在府城东旧名罗池祀唐刺史柳宗元有昌黎韩愈碑记明永乐间将军韩观修葺嘉靖间知府杨垠重修
  贤良祠在府城北门外祀唐柳州司戸刘蕡宋州守许申奏请建赐额后废明永乐间佥事刘长吾重建成化间防议黄埙改建提学周孟中有碑记
  国朝康熈六年右江道戴玑重修
  雒容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甘太公庙在县南运江镇南汉时建祀惠济感应侯甘佃
  罗城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
  关帝庙在县南城内康熈四十年知县赵瑞晋重修
  城隍庙在县西城内顺治十五年知县苗尔防修建
  雷王庙在城外龙潭北庙乆倾圯康熈四年知县于成龙创建嵗六月六日致祭为祷雨所
  白马庙在县东郊神系女像戎装乘白马其出处不可考土人祀之以祈福禳灾颇有灵騐
  盘弧庙在县西一西九平西等里皆猺獞建俗传为盘古
  柳城县
  社稷坛在北城外雍正十一年建
  先农坛祠在城北鳯凰岭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南乌鸾山下雍正十一年建
  关帝庙在明伦堂西
  城隍庙在县治东
  旗纛庙在县治东北
  虞帝祠在东乡比和里阳城大河边古建
  真武祠在县北城楼上
  柳侯祠在县城西南隅雍正七年知县周之瑚重建
  圣母祠在县外罗城门内
  懐逺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治街
  香山庙在县南城外宋嘉禧间猺蛮为梗融县人梁熹宜山人呉辅结义奋起率众保御鏖战平复事乆得闻封梁为助信灵应忠祐侯吴为助顺灵济显祐侯建庙致祭
  小山庙在县北城内神系木主称唐氏婆婆旧为丹阳镇土神立城后庙祀之
  三王庙即夜郎王祠在县北城外明万厯二十年知县苏朝阳建按水经注汉武帝时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至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婴儿声剖得一男及长以竹为姓自立为夜郎王后唐防开牂牁斩竹王首夷獠咸怨以竹王非血气所生求立为祠帝封其三子为侯殁后配食父庙宋崇宁间赐灵惠庙额
  苏公祠在县城中明万厯中知县事苏朝阳迁县兴治邑人祠祀之
  融县
  社稷坛在城西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北雍正六年署县潘治遵建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雍正十一年修建关帝庙在水东
  城隍庙在上郭
  南岳庙在下郭去城三里
  雷神庙在下郭
  五显庙在县二里桥头厢嘉庆坊又在水东又一在南街
  北府庙在县一里下街兴贤坊
  安灵庙距县西南十里龙潭宋建每逢嵗旱必至祈祷嘉定间郡守杨幼舆有记事诗刻石
  香山庙在背江冷峝祀梁吴二侯一在县西南旗山之麓
  象州
  社稷坛在州北城外雍正十一年知州孙嵩建先农坛祠在小南门外雍正五年知州陆廷光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东城外东井岭雍正十一年知州孙嵩建
  关帝庙旧在城南康熈二十六年知州李之华建颓废雍正九年知州孙嵩改建大南门内
  城隍庙在州城西门内
  甘将军庙在州城中将军名陆事详仙释传惠济侯祠即甘王庙在州城西南隅王名佃陆之侄也生有灵异歴宋元明屡进封祀详见仙释传杨先生祠在学宫东宋嘉定间建祀提点刑狱杨方明毛伯温有记
  来宾县
  社稷坛在县城外北郊雍正十一年建
  先农坛祠在县北城外雍正六年奉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北郊雍正十一年建关帝庙在县西城楼上明永乐间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南明永乐间建
  令公祠在城北隅康熈二十二年建
  庆逺府
  宜山县【附郭】
  社稷坛在府城西北雍正十年署府事新宁知州王琠知县陈谟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西雍正六年知府徐嘉賔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旧城南关外雍正十年如式建
  厉坛在府城西西竺寺后
  关帝庙在府城西门内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髙茂选知县吴锡爵建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
  城隍庙在府东门内康熈四十七年知府李世仁知县陈学海修
  旗纛庙在令公庙西
  火神庙在府城北门内明崇祯间知府曹安建梁侯吴侯庙在府城西门外康熈四十二年知府焦映汉知县童华祖建
  令公庙在卫署左祀汉李将军广
  三侯庙在府城东三里宋莫庭良兄弟三人有功于民民为立庙祀之
  九龙庙在府城西南九龙山下宋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祈雨获应上其事赐额灵潜
  三界庙在府城外西南康熈六十一年知府王锡瓛修雍正七年知府徐嘉賔重修
  冯三元祠在府学东宋乾道间知州李守柔建祀文简冯京明正统间知府杨禧修建嘉靖间知府吉裳因藤县志谓非庆逺人废其祠改祀启圣公十三年知府林廷杓复建提学潘恩序其事刻于祠壁
  国朝康熈五十七年知府髙茂选重修
  遗烈祠在府城西祀唐刺史苏仕评及其子日朝大顺三年文兰等州叛仕评率兵自柳来援寻领州事尽戮其渠魁境内宁谧复徙柳州卒子日朝代光化三年马氏叛攻桂州日朝率其子入援军不利皆死之民以仕评多惠爱日朝父子又死于忠因立祠宋绍兴十七年赐额遗烈加封昭应又加封威德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重建
  黄山谷祠在府城西竺寺前祀宋太史黄庭坚嘉定九年权州事张自明建杨万里有记明知府周一清姜琯俱重修后圮废嘉靖间知府王显髙查复侵占知府叶藟修葺
  忠孝祠在城隍庙西明天顺三年峝贼围归善乡同知叶正及子荣领民兵进至人头山下与勇士璩礼周昌二人冲冒矢石力战而死事闻于朝旌正为广西右防议旌礼昌为义勇士子孙袭百戸职立祠春秋致祭
  嘉惠祠在府南城内祀宋吴侯优
  天河县
  社稷坛在县南城外髙岭雍正十一年知县赵苰建
  先农坛祠在县南门外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髙岭雍正十一年建关帝庙在县南城内年乆頽壊知县吴正一暨知县赵苰于雍正八年仝建
  城隍庙旧在县署东年逺倾圮雍正十一年改建城内北隅
  龙江庙在县南城外祀防仙吴平王春秋致祭吴唐时人隠于县西之北陵山遇陆仙翁以师事之翁曰尔能为神不能为仙也后封于宋
  河池州
  社稷坛在州西城外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州东城外雍正五年知州陈舜明建风云雷山川坛在州城外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州西门外
  关帝庙在州东城外康熈六年守备谢文英重建城隍庙在州学宫东北康熈五年知州王玉麐重修并建钟鼔楼二座
  真武庙在州治北山学宫后康熈五年重修三侯庙在城南智州山麓雍正五年知州陈舜明重修
  思恩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在县东城雍正五年知县林协奉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三界祠在城西南
  东兰州
  东兰新经改流各祠庙现在择建
  那地土州
  关帝庙在排门街东
  城隍庙在排门街西
  忻城土县
  关帝庙在城外西
  城隍庙在城内
  东兰土州
  城隍庙在州同治东南
  元帝庙在州同治西二里鳯山之巅
  思恩府
  社稷坛在府城北雍正十年署府事麦岭同知刘廷锡改建
  先农坛祠在府城东雍正五年署府事同知耿鳞奇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府城南雍正十年修建厉坛在府城西
  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内古建
  国朝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
  城隍庙在府治后明嘉靖七年知府桂鏊建旗纛庙在府城南西溪上
  将军庙在府城南关外祀杨四将军李大王马王庙在府城东关外祀马明王康熈十一年思南副将王三华建
  真武庙在府城南郊明万厯十八年知府谢城建
  国朝康熈七年知府吴鼎铉重修
  王公祠在府西城内祀明新建伯王守仁有祀田嵗以春秋二仲上戊日
  武缘县
  社稷坛在县北门外二里明嘉靖三十五年知县防仕元建
  国朝雍正十一年遵式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东二里春牛亭雍正五年创建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县南门外一里明嘉靖间建
  国朝雍正十一年遵式重建
  厉坛在县北门外一里
  关帝庙在城内西街明万厯十三年知县郑学醇建
  城隍庙在县治东北明万厯十三年建
  国朝康熈四十七年知县孟麟祖重修
  真武庙在县南城内
  东岳庙在县东城内康熈十一年士民重修灵水庙在县城南二里重三重九致祭
  大鸣山庙在县东八十里嵗以八月十五日致祭北府庙在县南城内
  賔州
  社稷坛在州西门外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在州东南陆村雍正五年遵式建造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北门外
  厉坛在州西门外
  关帝庙在州东门内古建
  国朝雍正三年重修
  城隍庙在南门外南街
  旗纛庙在教塲
  韦侯庙在州西门外祀唐韦厥厥上林人白云先生旻之子诛暴伐蛮有功民社宋时勅封为侯嵗时祀之
  梁吴庙在州城北关外康熈三十四年重修大道庙在州城南厢闽人吴姓善医术时值疫疠凡所诊视无不全活乡人德之殁后事闻封为大道真君建庙以祀
  国朝康熈五十六年重建
  梁太尉庙在州南门内祀宋本州死事团练梁仲保事详忠义传
  博带庙在州南二十里祀汉马援裨将戴仁仁征南时卒于此
  崔清献公祠在州学东祀宋崔与之明万厯间重建
  报功祠在州南二里祀宋狄青余靖孙沔
  迁江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建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北府庙在县北门外
  都督庙在县西门外
  上林县
  社稷坛在县北城外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县城南三里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县北城外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北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张光庙在县东门外祀唐韦厥县民水旱疾疫祷之皆应
  田州土州
  先农坛祠在州治东北七里雍正五年遵建关帝庙在州治东南明洪武间建
  国朝康熈十七年重修
  北帝庙在州治东南
  三界庙在州治南康熈四十四年重建
  岳王庙在州治西
  五公祠在州治东康熈五十一年迁建祀汉伏波将军马援宋宣徽院使狄青明新建伯王守仁总督林富副总兵张祐
  兴隆土司
  岑瑛庙在旧司东旗山下
  杨四将军庙在司东北距治三十五里
  那马土司
  关帝庙在司治右
  旗纛庙在司治左
  黄旸庙在司西北岜旦山石洞中明嘉靖中土官黄旸治有惠泽立像祀之
  定罗土司
  先农坛祠在司治雍正五年新建
  真武庙在司治后
  岑瑛庙在岑瑛城内距司十五里
  旧城土司
  灵德庙在司治东南祀灵德大王
  岑瑛庙在司署东
  下旺土司
  大防庙在司治西隅祀土官岑州亨岑瑛岑璲黄宗显皆居官时有功德于民者
  安定土司
  老虎庙在司治西地多虎害每致祭祷则虎狼逺迹
  都阳土司
  岑公庙在司治前祀明思恩土知府岑瑛正统中瑛奉调征大藤贼有功绩还至中途无病而卒所殁之地草木不生土人以为神立庙嵗时致祭泗城府
  社稷坛在府治南里许
  先农坛祠在府治北半里乆那村雍正六年知府刘兴第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与社稷坛同址
  厉坛在府治三里上关外
  关帝庙在府治二里隔江西岸明万厯间土知州岑云汉建
  国朝康熈五十九年土知府岑齐岱重修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致祭
  城隍庙在府治大街明崇祯间土知州岑继禄建
  国朝康熈五十一年重修
  真武庙在府之西康熈五十六年建
  西隆州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在州北隅雍正五年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
  关帝庙在州署右
  城隍庙在州北
  旗纛庙在州北
  雷公庙在州埧楼小峰
  北府庙在先农坛东
  西林县
  社稷坛在城外城隍庙北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在城外东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外北近江
  关帝庙在城外南
  城隍庙在城外北
  北府庙在城东南二里
  直郁林州
  社稷坛在州西南长塘坡雍正十一年修建先农坛祠在州东城外凿石坡雍正五年遵式建造耤田四亩九分耕具祭器俱全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州南江边坡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州城东北东门坡
  关帝庙在州北门内古建
  国朝康熈十二年郁林营防将萧自禧修雍正三年奉
  防追封三代公爵设位后殿有司并祀四年知州张永
  熊修
  城隍庙在州南门内古建
  国朝康熈二十三年知州贾有福修三十二年州判王佐臣重修
  旗纛庙在州东门内
  东岳庙在州城东半里康熈三十四年修建寒山庙在城西三十里寒山
  火帝庙在州治东
  真武庙在城北一里
  五显庙在城东一里
  天后庙在城南一里
  忠功祠在州南门外祀宋忠臣邓得遇陈应明洪武四年建知州赵天鉴有记
  文丞相祠在州城西祀宋丞相文天祥
  忠烈祠在州学东祀明赠防政陶成右布政胡拱辰有碑记
  忠孝祠在州城内祀明州同知郑寳子宗珪附祀瑞泉祠雍正十一年瑞泉出于州之富民乡藤厘坡沾溉农亩巡抚金鉷以闻奉
  敕即于泉侧建祠崇祀雍正十二年四月八日兴工上梁庆云见歴己午二时五色纷翔如鸾尾状庙成具请
  钦定封号曰昭德沛泽泉源之神
  御书题额曰惠润田功
  博白县
  社稷坛雍正十一年修
  先农坛祠雍正五年遵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雍正十一年修
  关帝庙在县城
  城隍庙在县城
  龙母庙在城东南缘秀岭乡人祈祷辄应
  真武庙在县东康熈四十五年知县赵世功修建三贤祠在县东祀李时亮秦懐忠徐噩
  四将军祠在县东祀马援髙骈狄青刘子羽今圯伏波祠在马门滩博白北流二县交界汉马援南征交阯旋师过此见江流迅激舟楫不通乃凿石导江后人立祠祀之
  北流县
  社稷坛在城外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东北一里雍正五年署知县谢锡侯遵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南一里雍正十一年修建
  厉坛在城西一里
  关帝庙在城西半里康熈四十三年邑人曹振宸重修
  城隍庙在北城内
  东岳庙在城内东
  伏波庙在城西一里
  北帝庙在城北一里
  龙母庙在城东一里
  天后庙在城东一里康熈二十五年邑中商民同建
  文昌祠在城东一里康熈四十年修建
  五谷祠在城北十里鸭□村
  陆川县
  社稷坛在城北一里雍正十年修建
  先农坛祠在城南一里雍正四年创建
  风云雷山川城隍坛在城南五里雍正十年修建
  厉坛在城北后阳山东
  关帝庙在城南四里
  国朝康熈四年知县方鼎建康熈五十六年知县顾鹏重修
  城隍庙明洪武初县丞王麟建于南门外天顺间迁县北
  国朝康熈二十五年知县闵植迁建县西康熈五十四年知县顾鹏重修
  伏波庙在城南六十里伏波滩祀汉新息侯马援东岳庙在城北一里
  东山庙在城南一里
  龙王庙在城南十里龙潭湾康熈五十六年知县顾鹏建
  三圣庙在县北六十里平乐墟
  真武庙在平乐墟
  三帝庙在县南一百里清湖墟明建嵗乆頽废
  国朝雍正二年邑人谢开先捐资重修
  天后庙在城北学前街
  彭公祠明治十年建祀典史彭金彭南海人公亷慈爱乞休去民肖像于庆寿堂
  义勇祠在新村寨为战亡狼目黄晓父子建今废六冷祠在城东六里六冷溪上祀罗侯罗名无考相传其生时能以祸福晓人死后乡人祀之祷祀辄应
  贞烈祠在学宫右为明知县张子翼妻卜氏建兴业县
  社稷坛在城外西北一里雍正十年修
  先农坛祠在城外西半里雍正五年建
  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在城外南一里雍正十年修
  厉坛在城外北一里
  关帝庙在城外东年逺倾圮雍正八年署县事夏暟修
  城隍庙旧在城外西北康熈五十六年知县姚之秀改建东城外
  东岳庙在城外北
  五显庙在东城外
  天后庙在东城外
  国朝康熈十一年建雍正十一年修
  叶公祠在县东街祀明知县叶日焕

  广西通志卷四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广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四十三
  寺观
  佛老之説流传中土而不废者证因果崇报应亦所以动民为善鉴恶意也粤西边峤大云之建传于唐柳子厚记而资寿寺六祖院亦载宋史五行志他如琳宫绀宇缁流羽士之所栖托鼓钟响荅徧及岩陬水涘间顺人情而导之非有当于圣人神道设教乎乃若矜老慈防善政所先循其绩而弗堕俾夫鳏寡孤独者于斯养也庄严虽异所谓福田功德岂有殊焉故并及之志寺观
  桂林府
  临桂县【附郭】
  万寿寺在文昌门外隋时建名开元寺宋天禧间改宁寿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大字明洪武二年燬于火十六年重建改今名
  国朝顺治十五年三等伯线国安重修
  定粤寺在府城东北顺治八年定南王孔有德建栖霞寺在城东七星岩下唐时建内有藏经楼听月亭寿佛洞香积防
  国朝顺治八年僧浑融扩建殿阁亭防备极宏丽为一郡佳胜
  安仁寺在府城东江门外明正统十四年靖江王建
  铁佛寺在府治北
  雉山寺在雉山之阳宋陶弼有宿雉山寺江亭诗西山寺在府城西古名资庆寺顺治十八年线国安重修
  南院寺在府城南门外顺治初定南王孔有德因绍庆寺旧址重建康熈七年重修
  广福寺在府城北二里顺治八年定藩左翼总兵全节建
  庆林观在七星山下一统志唐太宗幸九成宫观桂州所贡瑞石文乃命检校桂州总管李靖考所得石地建观赐名庆林
  五岳观在府城西唐建名天庆观宋为元妙观咸淳二年改今名
  国朝顺治十五年线国安重修
  七星观在七星山麓宋景定中建
  国朝康熈六年巡抚金光祖重修
  佑圣观在文昌门外刘仙岩明靖江王建
  国朝定南王孔有德修康熈二十五年巡抚范承勲増修
  元山观在城南二里即宋之问故宅后名真山观紫极宫在府城东宋建元吴璋重修
  观音堂在府城西明崇祯四年进士张茂梧建
  国朝顺治十八年线国安重修
  七星庵在七星山元风洞前
  养济院在南门外
  存恤院在城南
  广济院在城东北七星山侧康熈二十五年按察使黄性震建
  茕独院一在城内水车巷为南院一在北门内为北院康熈五十三年巡抚陈元龙捐建
  育婴堂在东关外阜成书院西康熈五十三年巡抚陈元龙建
  漏泽园一在城南白龙洞侧一在城东南龙隠岩后一在城东北防仙岩前
  灵川县
  大雄寺在县城外东街宋嘉定间建元至元中重修杨宗瑞有记明正统间知县包至道迁城内后燬嘉靖间重建
  如意寺在县南街唐开元中建明嘉靖间重建全赐有记
  国朝康熈五十八年知县楼俨重建为庆贺习仪之所
  龙泉寺在县北唐贞观间建
  隆福寺在县南四十里元皇庆间建
  寿圣寺在县西南五十里元大定间建
  方广寺在县东三十里宋治平间建
  寳积寺在县西三十五里宋乾道间建
  神珠观在县南二十里宋乾道间建
  普照观在县西三十里宋绍兴间建
  崇真观在县东街元至顺间建
  青云观在县西三十五里宋淳熈间建
  福神观在县南三十五里元大德间建
  紫竹庵在城东大雄寺右康熈二十一年知县王士垐训导毛文灿重修
  聚云庵在城东三十里
  千佛楼在县西北十里路江山麓
  兴安县
  宝塔寺在县东北懐德坊宋宣和元年建
  明真寺在县西南十里乳洞前
  南堂观在县南街宋时建明洪武十六年设道防司于内
  养济院在县东半里康熈四十年知县刘国相建二层六间五十六年知县任天宿修陡河堤岸改为民房
  阳朔县
  鉴山寺在县治南寿阳山下后唐同光中建佛殿元至正己卯建佛母宫并转轮藏明洪武十年就寺设僧防司万厯三十六年知县王之臣重建
  国朝康熈五年知县陈洪畴修
  报恩寺在县西北宋景定间建明正统间知县万霁修万厯间知县陈天德重修
  广慈寺在进贤里枫林村宋端平间建
  定光寺在县东城外倪家村后唐同光三年建澄心寺在县东南附郭里木山村宋隆兴二年建宝梵寺在县东富和里宋庆元间建
  普润寺在崇富里歴头街宋建炎间建
  明觉寺在县西南元至正三年建明万厯乙未知县李栻重建
  善兴寺在县西南永宁里杨梅庄宋端平间建鹤洞寺在县南白鹤山明万厯间知县王之臣命工开辟题曰来鹤兼绘大士像
  龙跃寺在县西三里明万厯间邑人莫之先创建等法寺在忠善里杨梅岭宋嘉定间建
  罗汉寺在县南二十里广福岩唐曹祠部邺有诗宋时邑令周志行重修
  北斗观在县北鹿山上
  南斗观在县西门外
  真武观在伏茘市
  长峰观在大村
  北极宫在县北宋时建元至正间重修明洪武十六年设道防司正统乙丑知县万霁命道士文兴童新之教谕萧文郁有记
  观音阁在县南寿阳山麓康熈十五年重建祝国庵在县西顺治十五年知县张之楙倡建康熈十二年知县陈洪畴训导权汝骏重修
  腾蛟庵在县西北横倚江滨明万厯三十七年知县童大成创建题曰腾蛟延僧栖守
  大乘庵在县北报恩寺前
  普照堂在附郭里白沙湾
  永宁州
  太平寺明万厯间知州唐执中建寻废知州尹廷俊改建城之东北隅
  大华寺在州南八十里双瑞岩下明万厯十八年建
  北极观在州北门外
  长寿庵在州南覆釡山右
  清浄庵在州南门外
  桥头庵在州北二里
  观音堂在城东北过桥头明万厯十六年防将刘綎建
  永福县
  上乘寺在县东门外明洪武二年县丞康孝良建
  国朝康熈三年知县黄朱朂修
  澄心寺在县北鳯巢山元至元间县尹郭宣美建
  国朝康熈二十六年知县陈以逺率邑人彭秀僧善志重修
  灵寿寺在县东灵寿山明成化十八年僧宝山邑民吕思恭募修
  登云寺在县西登云山下康熈二十五年僧道云募建三十八年邑人章尔溶募修
  石佛寺在板塘里河陂村
  龙兴观在县东三十五里元至正八年邑人徐才名募建
  鳯巢庵在县西门外康熈七年邑举人刘廷玺捐建
  准提庵在县西明国学生范炳元建
  国朝康熈五年知县邢谦重修
  观音庵在县西康熈三十年僧清音募建
  甘泉庵在东岭明天啓七年知县陆寛捐俸建养济院在县西关城隍祠左明万厯间知县马应斗迁于来仪亭前
  漏泽园一在县西城外厉坛之后一在县东教塲之荒岭一在东郊大路底
  义宁县
  香林寺在南门内唐咸通五年建
  国朝雍正七年知县许建重修为祝厘所
  寳乘寺在县西南十里宋绍兴二十二年建禅隠寺在县西北五里宋淳熈间建
  超果寺在县西北八里宋嘉泰三年建
  龙华寺在县北十五里宋乾道三年建
  浮洲塔寺在县西门外后唐同光间建
  国朝雍正六年重修
  华岳观在县西南二十里峭壁断崖清泉绕岩有吕纯阳题七絶诗二首字迹剥落不能尽识佑圣观在县西北十二里宋嘉定二年建
  灵山观在县西北十里宋嘉定五年建
  圣德观在县北宋宝祐三年建
  养济院在南门外
  全州
  湘山寺在州西湘山之阳即报恩光孝寺无量寿佛道塲唐元和二年建宋绍兴十三年赐额明洪武十六年于寺设僧正司中有亭榭佳胜前后左右大小庵院十六处皆极清雅
  国朝康熈五十年知州沈元佐修五十二年
  勅赐寿世慈防匾额廵抚陈元龙知州俞廷櫆恭镌石
  壁
  髙山寺在儒学西
  盘石寺在西门外五里明崇祯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九年重修
  能仁寺宋建黄庭坚有诗明正德间移建州之南峰
  吉祥寺在州西北宜乡
  兴善寺在州北长乡
  鹤林寺在西延市
  妙观在城西旧名天庆宋改今名明洪武间于观中设道正司
  栖真观在州城内
  玉宸观在州东南恩乡
  普济庵在州东升乡
  云归庵在湘山寺侧宋陶崇有诗
  养济院在西门外二里上马头
  国朝雍正三年知州张学林修建四间
  灌阳县
  慧明寺在县西旧名梁兴唐建宋大中祥符二年赐额慧明禅寺明洪武初设僧防司景泰间僧志仁募修张圭有记
  大觉寺在县北五十五里旧名潢潭宋熈宁五年赐额大觉元至元间重修元贞元年复修唐尭佐有记
  梵安寺在伍家湾宋太平兴国五年建
  秀峰寺在县东五十里隠士易希有重修
  永宁寺在县西六十里
  净慈寺在县西南六十里
  鹿苑寺在县北六十里文村明成化十四年建朝元观在城东明洪武初建设道防司成化二十一年知县刘箎重修谭如春有记
  太清观在县西十五里江口明天顺六年重建西竹庵在县西南三十里岩塘
  回龙庵在县北三里明正德间建李髙有记定慧庵在县西三里罗家坪
  养济院在北城内
  漏泽园一在教塲西去城一里一在四板桥去城东五里康熈二十五年知县陈一朋捐赀买置立有界石
  平乐府
  平乐县【附郭】
  龙兴寺在府城北晋建
  南山寺在城外南岸
  西山寺即定观寺在乐山西
  北山寺在城北十五里有天绘阁宋邹浩尝游于此明陈公相有北山寺诗
  东山寺在府城下关旧传铜佛三尊自夜半飞来歴数十年后忽飞去俗因称铜佛寺康熈三十二年僧芬逺重建益复宏丽有碑记
  永宁寺在府城西门外康熈二十四年副总文养谧建清幽宏丽为诸刹冠
  庆林寺旧志载宋郡守吴绎祷雨庆林寺甘霖大注今失考
  资寿寺在龙岳山宋大中祥符六年芝艸生报恩寺在城内明嘉靖八年建
  天庆观在城东宋大中祥符间建
  龙兴观在北关外每朔望知县讲铎书处
  一点空禅林在仙宫岭下康熈八年知府杨荣防建袁景星有记
  寿佛庵在南关外古镇粤台地
  地藏庵在仙宫岭后康熈四十九年僧古夺建知县黄大成有为拾骸检字僧募建寺置田疏长寿庵在坛村
  塘背庵一名佛慧庵又名金沙禅林在城内东隅内有金沙池康熈四年重建三十七年复増建观音殿
  紫竹庵一名张仙祠在城北乐水之西前奉千手大士后奉张仙故名明万厯间唐世尧建
  莲峰禅室在府城南莲花冈前僧无虚创建养济院在社稷坛左
  漏泽园在南关外狮子岭下
  恭城县
  万寿寺在东门外本县习仪讲约之所
  佛防庵在县西城内明崇祯间建
  紫微庵在城外江口黄牛石下康熈十二年知县曹林韵建扼县城水口
  祝寿庵在南城外明万厯初建
  国朝康熈四十四年知县张载龄于殿左増建观音小院并八角亭
  养济院在东门外雍正三年建
  育婴堂在南门外雍正三年建
  富川县
  江西寺在县东南
  报恩寺在县东
  丹霞观在县西三十里相传张道陵于此上升竹叶庵在钟山下
  观音阁在南门外有塔
  养济院在万石仓右
  漏泽园一在南门外大教塲一在东厢外大岭陂一在北门古教塲后一在西门外长岭后
  贺县
  沸水寺在瑞云山麓宋时建
  国朝康熈四十一年修其上有瀑布泉流不竭潺湲可观
  三乘寺在县东宋德祐间建
  国朝雍正三年袁膺善修
  观音岩寺在县北门外明万厯间知县何天衢建
  国朝康熈五十一年知县韩牧吉修岩内石上有碑记
  浮山寺在城东南十里宋建
  峡山寺在十八都
  福寿寺在白沙村
  贤天观在桂岭江口
  玉虚观在承宣坊宋建邹浩有玉虚观诗
  准提庵在城内东南康熈六年府通判白鳌宸修正觉庵在二十一都康熈四十二年里民黎士魁修
  玉皇楼在浮桥头
  养济院在北城外
  漏泽园在城北
  茘浦县
  金鱼寺即满觉寺在县东宋元丰间重建以石甃寺址如鱼状改今名
  空湘寺在永苏里宋建
  寿圣寺在城东乡龙窝古建
  接引寺古寿山观在县北门外明治间建万厯间知县蔡用魁重建
  国朝雍正元年知县姜济泰于墟市修瓦铺十间收墟息为灯烛需
  玉皇阁在镆鎁关北宋建
  崇善庵在城东南坡下
  养济院在接引寺左康熈五十八年知县梁楷捐建三间
  修仁县
  回龙寺在县南康熈五年知县李子实修二十五年知县胡挺松重修
  梓潼观在县东郭髙冈明万厯间创建
  国朝康熈二十八年知县黎叶莲重修枕东面西旁倚修江观前隙地广数百亩有起春台每嵗立春先一日里民演春于此
  养济院在西门外
  昭平县
  万寿寺在二五都明正德二年建
  西山寺在昭平里宋淳祐二年进士陶希文建永平寺在马江里明万厯三十四年重建
  祝圣寺在恩来里
  永福寺在上五都明隆庆四年建
  国朝康熈四十五年重修
  云山寺在昭平里
  宝胜寺在二五都明宣德五年建
  玉枢宫在南门外明万厯初设县时建
  国朝顺治十八年重修
  准提阁在南门外马头
  观音阁在南门外
  养济院在东门外
  育婴堂在西街
  永安州
  泗洲寺在州南一里明成化间建万厯间改建于州尾知州岳如厚有记
  国朝康熈六年修二十六年知州邓林尹重修元妙寺在州北一里
  仙台寺在吴村寨山有两石笋朝天建寺其下元妙观在杜莫寨城外狮子山上
  观音阁在州南二里
  松山庵在金麻岭上水由絶顶流绕庵旁茂松修竹一州之胜
  莲花庵在二里寨
  养济院在城东一里
  梧州府
  苍梧县【附郭】
  庆林寺在府城北石鼓洞前明宣德间建嘉靖间郡人冯承芳重修
  光孝寺在城东二里云葢山麓唐时建宋元明俱重修
  国朝顺治十五年守道陈宏业修
  冰井寺在东城外冰井东明成化七年修万厯三十一年税监沈永寿请勅重建殿堂宏丽有勅赐藏经楼
  德清观在城内西北隅乆圮康熈二十四年苍梧道兴永朝并天医祠重建
  白鹤观在桂江西岸唐开元中建
  文昌阁在城东系龙洲上明万厯间知府陈鉴建阁以扼通省水口
  国朝康熈二十四年署驿盐道王毓贤知府陈天植重建五十七年知府范大士重修
  准提庵在府城东门外朗吟亭西明崇祯间知府袁文新建
  养正庵在城南五里石桥村明万厯末知府张养正建并置庵田
  国朝康熈五年知府黄龙率邑人重建
  太平庵在桂江西北岸
  养济院在东门外
  茕独院三十间在城西北隅府仓前康熈五十九年署府黄之孝建收养无告穷民月给口粮于梧厰税内支给
  藤县
  飞来寺在县西江外髙岭上
  广法寺在流杯桥右古鷰州旧址元建明洪武间重修
  万寿寺在城西灵赞祠右
  广惠寺在城东李白岩左
  惠明寺在县东南赤水镇
  养济院在南门外雍正十年知县杨世昌増建容县
  龙兴寺在县城西北
  景星寺在县西
  宝元寺在县南二十里都峤山右
  开元寺在县东
  碁真观在县西北大容山下昔有二仙奕碁于此因名
  养济院在宁逺门外明万厯四十八年知县区龙正建
  漏泽园在西郊之北明万厯间复建
  岑溪县
  宁兆寺在县东二里明万厯间建
  太平寺在大洞
  善果寺在秧地村
  香海庵在城西百花洲明崇祯间知县钱梦兰建洲岛萦洄松竹隂翳颇有佳致
  国朝雍正五年知县刘信嘉修
  紫竹庵在南门外教塲前
  弥陀庵在墟地邓公祠右
  三官庵在昙畧村
  西华庵在竒营
  龙戒庵在县东归义乡龙潭
  养济院五间在城东桥头
  漏泽园在城北明万厯间建
  懐集县
  金佛寺在登云观后明崇祯八年庠生罗竒杰张中美等建
  塔山寺在溪南天胜山麓明正统间移建城东永安门外万厯三十年邑士民募因旧址建复天啓元年邑绅阮悉重修又创观音阁于寺后有记兴防寺在沙田村明万厯十三年里人重修华光寺在西水里道士岩前踞花石洞天之胜康熈四十七年邑生员卢至伯募修
  永宁寺在城西六十里双石岩前
  游南寺在永固峝明永乐初里民徐安等重修俗称横冈寺
  大钟寺在独周里
  登云观在城北二里明万厯间知县李树声千戸李义谋建崇祯间知县李盘修
  国朝康熈四年知县邹文郁重修四十六年僧普湛募修
  东岳观在东门外康熈四十七年邑人陈王业等募修
  真庆观在城东二里
  真武宫在县北为祈雨所
  六祖庵在河南一名石井明崇祯间知县李盘建有记
  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许重华建准提阁于后养济院十间在城外西北离城半里明万厯间建后被侵占
  国朝雍正四年知县陈廷嵩建复七年知县江源修漏泽园宋元丰间剏立在城北一里
  浔州府
  桂平县【附郭】
  报国寺在府城南门内大街东即观音堂
  西山寺在城外西山岭上
  东华寺在西门外
  寳兴寺在城东北隅
  三寳观在城南思陵山上
  清真观在城南白石山又名阳明观有宋太宗御书
  祝寿宫在府城中
  西竺庵在府城西门外
  洗石庵在西山腰半
  长生庵在城西一里
  养济院旧在城西燬今在北街城隍庙旁
  平南县
  宝积寺在县东明永乐间建
  观音阁在县东一里
  养济院旧在城东后废今设于宝积寺
  贵县
  景祐寺在县南山即南山寺唐武后赐经五千卷建楼贮之宋仁宗赐额景祐禅寺咸平初赐太宗御书二十四轴藏于此元顺帝幸是寺书南山寺三字赐僧为之匾明建文帝潜游此寺有诗万寿寺在县城西明景泰初重修
  报恩寺在城东宋时建明永乐间重修
  妙观在县西有宋宣和手诏刻石
  玉皇阁在东关外五里
  养济院五间旧在西门外今移南门外
  武宣县
  万寿寺在县北关外西隅
  三清观在北关外古有神钟二其一飞往古迹滩与龙鬬夹石窟中声鸣不絶后沙填实不复鸣圆通庵古建康熈三十三年修
  南宁府
  宣化县【附郭】
  天宁寺在府城西唐建名龙兴明洪武间改今名
  国朝雍正五年僧祖慧募修
  宏仁寺在城西一里明万厯间郡人萧云举创建
  国朝康熈二十九年左江镇唐光尧等捐赀重修俱有碑记
  青山寺在城南十五里
  罗山寺在城北二十里相传葛洪置丹炉修炼于此明嘉靖八年副总兵张祐建亭其上名仙迹亭防国寺在城内东南明万厯间建
  国朝康熈三十一年左江镇唐光尧左江道吴中正捐赀重建有碑记
  三清观在府城北宋建明正统间重修嘉靖十五年知府郭楠修复改建府城外之东
  梓潼观在府城北
  龙溪观在府北宋建
  三官堂在城外东北三里明崇祯间建
  国朝顺治十年知府葛天骅修康熈四十五年左江镇标卲三异等捐赀重修有碑记
  天阁在城外西隅其西匾曰岭表通衢其南匾曰天寳阁旁有楼题曰寳月楼
  白衣庵在城西门外明万厯间建
  国朝康熈四年左江镇全节重修有碑记
  西竺庵在城西门外康熈十一年郡人萧元举等重修有碑记
  石台庵在城南十里宋建明永乐间重修
  准提庵在城西五里明建
  国朝康熈四十七年郡人徐世昌捐赀重修
  地藏庵在城西二里康熈五十三年士民施宗典等助赀重修
  养济院四十间在北门外白塔街康熈六十一年知府黄之孝建
  横州
  报恩寺在州城外北宋嘉定间建元至顺及明永乐嘉靖间俱重修佳胜冠于州治
  国朝康熈二十四年重修
  寿佛寺即应天禅寺在州南宝华山小坡上旧有二禅师居寺常骑白鹿花虎明建文帝寓寺十五年题曰万山第一寺额寿佛禅林亦其手笔龙兴寺在城西一里明陈褎有龙兴寺纪游诗玉虚观在城内东隅宋时建
  上思州
  华光寺在州北门内
  云来庵在城东门外
  圆通庵在东城外真武庙西
  养济院在三界庙侧康熈二十三年知州戴梦熊重修
  新宁州
  观音寺在州西门外
  三清观在州东门外
  文昌阁在三清观北
  隆安县
  兴隆寺康熈二十一年重修
  永淳县
  祝圣寺在县城西明治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八年募修知县凌森美匾其殿曰放大光明有碑记
  飞来寺在县北陆离山畔木石完好不修亦不壊养济院三间在西城外康熈四十二年知县徐鳯池建
  育婴堂三间在西城外康熈五十六年建
  太平府
  崇善县【附郭】
  积庆寺在府城北元天厯间建明洪武间重修弥陀寺在城东明景泰间建正德间知府徐天泽修
  国朝康熈九年知府髙不矜重建
  三清观在府城东
  养济院二间在西门外康熈四十五年知县王符震捐建
  左州
  金山寺明时建
  国朝康熈四十七年知州李铨修
  永康州
  观音寺在州城东门外
  育婴堂在观音寺旁
  宁明州
  真庆寺在思明防治西元至元二十七年总管黄克顺创建明宣德七年知府黄重修嘉靖七年土官黄朝迁东隅
  水月庵在东城外四边鱼塘架梁以济
  西竺庵在东湖上
  准提庵在治东明江马头
  三官堂在小西门内
  观音堂在西台沼中旧名云栖庵四面俱水颇称幽静
  江州土州
  报恩寺明万厯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九年修
  下龙司
  广福寺在城东
  三寳寺在城东
  青龙庵在城东
  镇安府
  归顺州
  滨山寺在州治东
  玉皇阁在州北
  观音阁在州北明万厯间建
  奉议州
  观音阁在州南门内明万厯间建
  向武土州
  万寿寺在州北顺治十五年建
  万福寺在州前有土僧住持香火
  都康土州
  观音阁在州治北郊外妙谈山下
  上映土州
  观音庵在州治西南
  下雷土州
  观音寺在州城内康熈二十五年重建
  柳州府
  马平县【附郭】
  大云寺在府城西南仙奕山下唐宪宗时刺史柳宗元复建有记
  天宁寺在城南天马山即灵泉寺
  开元寺在北门外刘贤良祠左宋建吕本中有柳州开元寺夏雨诗明万厯十三年重修
  华容寺在府城内康熈二十年提督哲尔肯建鱼峰寺在立鱼岩中
  玉帝阁在府城镇粤楼右
  养济院在北门外一里
  雒容县
  报国寺在县东郭外
  福圣禅寺在县东北西眉山
  罗城县
  多吉寺在县城北鳯凰山麓康熈四十年重修方广寺在县西九里古柏葱郁
  河沙寺在平东下里康熈四年夏旱祷雨灵应土人重修
  永兴寺在平东上里
  丰安寺在县东九里
  安宁寺在布政里知县于成龙重建
  各贲寺在县东一里
  开元寺在县西七里
  帝观在东门外一名梓潼观燬于火康熈五年知县于成龙重建
  柳城县
  龙峩寺在县北乡明洪武初建
  国朝雍正五年修
  南山寺在北乡古里
  感德寺在县北关外
  普照寺在东乡比和里
  功德寺在大社里旧县村
  金龟观在北乡东里
  观音阁在感德寺后
  准提庵在县西门外
  融县
  广化寺在县三里下郭厢明嘉靖间建
  恩寿寺在古顶村离城十五里
  东良寺在县东良村
  髙锡寺在县髙锡村离城三十里
  髙峰寺在县四十里谢村
  报恩观在县南五里宋时建
  海防庵在水东长庆坊离城二里
  囘龙庵在海防庵侧
  懐逺县
  巩城寺在县北七十里明万厯间建
  国朝康熈二十九年知县刘祖舜修
  象州
  景德寺在州城南明时建
  寂照庵在州城东
  来宾县
  龙洞寺在县西十里有石佛髙丈余
  金峰寺在县南四十里
  地藏寺在县西三里
  庆逺府
  宜山县【附郭】
  西竺寺在府城西关内旧名西明宋治平间改今名明建文帝云游寓此
  香山寺在南关内寺左有书院即赵清献讲院故处
  西华寺在城西七十里羊角山
  福山寺在德胜镇康熈三十年重修
  大观寺一在城西一在德胜镇
  寿山寺即三寳寺在河池所东北旁有梓潼阁石门天桥境地幽雅
  广化寺在南山上有四贤堂祀宋冯京赵抃吕璹黄庭坚四人
  妙观在府学东
  元真观在河池所东有钟相传能变化入水与龙鬬所民以铁索系之不敢悬击
  观音阁在府北江郡人髙翀建并有梓潼像康熈二十一年部堂麻勒吉重修
  河池州
  大观寺在州东北康熈六年知州王玉麐建飞来寺在降洛里宋建
  国朝雍正七年修
  观音阁在城北康熈三十一年知州黄志璋修四十七年知州秦国辅重修
  天河县
  湘山寺在县城北宋时建
  圣寿寺在方山康熈二十五年知县黄湂修四十六年知县萧旼重建
  思恩县
  陈藤寺在县北十里
  景德寺在城外环江渡东宋时建
  飞来寺在县西北镇宁乡
  观音阁在城北明万厯初建
  国朝康熈三年知县翁世庸修雍正三年知县梁楷重修
  茘波县【改黔省】
  兴化寺在县城南一里
  大士庵在南门外山巅
  南丹土州
  延寿寺明成化间建
  永顺正土司
  多灵寺在司东八十里多灵山上南汉时建明末圯
  国朝康熈元年修复
  思恩府
  观音堂在府南城外
  水月庵在府南关外东河边明建
  国朝康熈初年修内有准提阁
  武缘县
  三宝寺在县东城康熈九年修
  寿宁寺在县南门外
  罗衣寺在县西永宁七图
  三清观在县东城内分司左康熈十一年修灵水观在县南二里康熈十一年知县庄振徽重建
  养济院在北门内明万厯初知县陈一厚建
  国朝雍正六年知县艾光绂重建
  宾州
  报恩寺在州东门外宋建旧名寿宁明洪武间改今额
  白鹤观在州南三十里八景之一
  养济院六间在西门外
  迁江县
  景福寺在县东宋建
  青霄观在县东南
  上林县
  三教寺在县东南古建
  国朝康熈四十五年修知县田防碑记
  胜业寺在县西南一里中祀唐韦厥
  玉虚观在县东宋建
  养济院三间在北街
  田州土州
  报恩寺在州东门外明正统间建
  国朝康熈六十年土知州岑应祺修
  帝观在东门外
  练山庵明崇祯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二年土知州岑应祺修
  下旺土司
  观音庵在司右蓬山中甚灵应
  旧城土司
  崇真观在司前一里明天顺七年建
  泗城府
  大佛寺在府城隔江西岸明万厯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六年土知府岑齐岱修
  三清观在府城南明崇祯间建
  国朝康熈五十六年土知府岑齐岱修
  养济院在大街一层三间雍正八年知府祖良范新建
  西林县
  观音寺在县南门外
  直郁林州
  宝相寺在州南门内元建明洪武间重修治间复建陈昌有碑记
  国朝康熈十三年知州孙防光重修
  鳯凰寺在州西四十五里欧樟
  宝山寺在州东南
  圆珠寺在州北一百里龙平
  善宁寺在州北一百二十里平阳
  元妙观在南门外一里
  观音堂在城南半里
  养济院在东门外一里康熈四十一年知州洪元懋建二层八间五十八年知州刘斌修雍正五年知州佟世俊重修
  博白县
  宴石寺在县城西南六十里南汉太守刘崇逺建普明寺在城南唐元和间建
  妙观在城东明万厯间知县谭岳修
  紫阳观在城西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