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

简称同盟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与正在流亡日本的国内革命团体的负责人黄兴等会晤,倡议联合建立革命组织,得到支持。7月30日(六月二十八日)召开筹备会议,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团体的部分成员和留日学生中的其他团体成员七十多人到会,决定建立中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推黄兴、陈天华起草同盟会章程;并举行了加盟人宣誓的仪式。8月20日(七月二十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正式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三十条;决定同盟会总部设于日本东京;公推孙中山为总理, 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由黄兴任执行部庶务长,协助总理主持总部工作,章炳麟、宋教仁、汪精卫、张继、廖仲恺等分任总部各机构的主要职员;在国内设东(上海)、西(重庆)、南(香港)、北 (烟台)、中(汉口)五个支部,国外设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将原华兴会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作为同盟会机关刊物,定名为《民报》。同盟会成立后,各革命团体的成员都加盟入会,原来的团体名称随之撤销(只有光复会仍然保留,并有单独活动,成员也未全部加入同盟会)。同盟会成员的社会成分相当广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占绝大多数,在会中居于领导地位;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和要求,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而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的革命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进入高潮。同盟会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宣传,以《民报》为主要阵地,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为时两年的思想大论战,揭露和批判了改良派鼓吹君主立宪、反对革命的实质,取得思想战线的领导权,扩大了革命的政治影响。同时又联络会党、新军等,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虽然屡遭失败,但旋灭旋起坚持斗争,直到辛亥武昌起义获得成功,终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共和国。1911年11月(宣统三年九月)上海光复后,同盟会总部由东京迁至上海,从秘密转为公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又迁到南京。1912年8月,在北京改组为国民党。

内容推荐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