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金文
    集成122(者鐘)

    越紫者旨於睗矛

    集成11570(戉王劍)
  • 战国文字
    清華簡‧繫年‧111

    睡‧法186
  • 篆文
    說文
  • 隶书
    熹‧春秋‧昭八年

    魏孔羨碑

    馬‧縱‧70

    銀‧孫臏‧78
  • 楷书
    楷書

金文「越」字作「戉」,本像斧鉞之形,象形,借為古方國名;後來增添「阜」旁作「」,用作方國標識,六書為形聲,皆不從「走」;戰國清華簡《繫年》繼承金文,吳越之「越」都寫成「戉」。至戰國晚期秦簡文字和篆文,始借用從走、戉聲的「越」字,來表示「越」國。《說文・走部》:「越,度也。从走、戉聲。」左形右聲,篆文至秦漢隸書,構形相同。形符「走」篆文左上「夭」形隸變寫成「土」形,末筆向右延伸,致使聲符「戉」偏居右上,楷書直接承襲隸書寫法。從走,表示跨越之行動;從戉,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為跨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汉字:「越」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者尸鎛(金)戰國早期

越王劍(金)戰國早期

說文‧走部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汉字:「越」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越」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越」 传抄古文字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