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甲骨文
    合集18159

    前2.7.6(合集36838)

    續3.30.2(合集37487)
  • 金文
    集成4124(尌仲?蓋)

    集成10056(尌仲盤)
  • 战国文字
    睡‧日甲105

    郭‧語3‧46
  • 篆文
    說文

    說文籀文
  • 隶书
    衡方碑
  • 楷书
    楷書
  • 简体
    楷書

甲骨文字形或作「」,從又(手)持木,像用手植木的樣子。甲骨文又作「」、「」,從力、聲。又從木、豆聲。力從手出,故與手義類可通;豆本為盛食的器皿,於此比擬樹木挺立的樣子。植樹挺立必用力,所以從力與從又同意。金文則作「」、「」,皆從又(手)、?聲,將「木」改作「」。㞢為艸木初生的樣子,與木同類義通。戰國秦系文字則作從寸、?聲的「」,楚系文字作從攵、聲的「」。寸、攵與手義近可通。《說文》篆文則增一「木」形,而為從木、尌聲,而收錄的古文字形,與戰國秦系文字相近,只是左上部件「㞢」和「木」的差別而已。隸書、楷書皆據篆文字形而定。在六書中,除甲骨文「」屬於異文會意外,其餘諸字皆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树」。

汉字:「樹」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郭.語3.46(楚)

上(1).孔.15(楚)

說文籀文

說文‧木部


康熙字

楷体

汉字:「樹」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樹」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樹」 传抄古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