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甲骨文
    H11:14
  • 金文
    集成8828(則作寶爵)

    集成4208(段?)

    集成10175(史墻盤)
  • 战国文字
    帛乙12‧14

    上(1)‧䊷‧6
  • 篆文
    說文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 隶书
    孔宙碑

    桐柏廟碑
  • 楷书
    楷書
  • 简体
    楷書

西周甲骨文及金文之「則」字從刀、從鼎,是用刀刻畫鼎紋之義,與《說文》籀文構形相同。古文字每單複無別,有的西周金文從二鼎,是製鼎之時,對照器樣,刻劃器物的意思。戰國文字以後,「鼎」訛變為「貝」,則又《說文》古文構形從刀、從二貝的來源。戰國文字有兩種構形,一種繼承甲金文從刀、從鼎;另一種則從刀、從貝,是篆文的所本。篆文、隸書從鼎、從貝兩形並存,楷書則據篆文而來,定形為「則」。「則」字本從刀、從鼎,從刀,表示用刀刻畫的意思;從鼎,表示原鼎器範,或同時並呈新鼎器樣,《說文‧鼎部》:「則,等畫物也。从刀、貝。」指依照原鼎器範,與刻劃出之新鼎器樣,絲毫不差,本義為用刀刻劃鼎文。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教育部標準字作「則」,規範字作「则」,是偏旁類推。

汉字:「则」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汉字:「则」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则」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则」 传抄古文字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