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字形演变,请横屏查看
  • 甲骨文
    甲68
  • 金文
    集成271(鎛)

    集成2840(中山王鼎)
  • 战国文字
    上(1)‧䊷‧12

    睡‧雜42
  • 篆文
    說文
  • 隶书
    華山廟碑
  • 楷书
    楷書

甲骨文作,從又,像持獵叉之形。古文字吏、事、史三字同源,是「事」之初文,亦是「使」的初文。金文二例,前者承之甲文,上體應是獵叉之變形;後者亦承之甲文,上端亦是獵叉之變形,下端增益「辵」字,亦表示獵事,與從「又」同義。戰國文字二例,前者承自金文第一例,上端為獵叉之變形,增益「人」形;後者右體上端亦為獵叉之變形,增益「人」形。篆文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上端獵叉曲筆變作橫筆。隸書承自篆文,右體下端「又」字變作交叉二筆。楷書承之隸書而定體。甲文、金文第一例,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金文第二例以下,屬於形聲兼會意。

汉字:「使」 字形演变 字源演变


甲68(甲)

𦅫鎛(金)春秋中期

中山王昔鼎(金)戰國晚期

十三年壺(金)戰國晚期

上(1).䊷.12(楚)

說文‧人部

睡.雜42(秦)


金文

小篆

康熙字

楷体

汉字:「使」 金文 字形图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

十三年壺戰國晚期集成9693

中山王昔鼎戰國晚期集成2840

中山王昔壺戰國晚期集成9735

汉字:「使」 楚系简帛文字

汉字:「使」 秦系简牍文字

汉字:「使」 传抄古文字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