鈹汉字
拼音:pī,pí 四角码:84147
部首:釒 总笔画:13 部首外:5
98五笔:qhcy 86五笔:qhcy 郑码:pxi
统一码:9239 仓颉:cdhe 笔顺:3411243153254
异体字:   

汉字:「鈹」基本解释


〔铍〕
《説文》:“鈹,大鍼也。一曰劒如刀裝者。从金,皮聲。”
(一)pī 《廣韻》敷羈切(《集韻》攀糜切),平支滂。歌部。
(1)中医用的长针,其下端如宝剑形,两面有刃,多用于外科,以刺破痈疽,排出脓血。《説文·金部》:“鈹,大鍼也。”段玉裁注:“玄應曰:‘醫家用以破癰。’”《靈樞經·九鍼十二原》:“五曰鈹鍼,長四寸,廣二分半。”“鈹針者,末如劒鋒,以取大膿。”又刺破。北齊劉晝《新論·利害》:“瘕疾填胸而不敢鈹,䘍尾螫跗而不敢斫。”劉餗《隋唐嘉話》卷中:“因鈹面鑿骨,置楔於其間,骨裂開寸餘,抽出箭鏃。”
(2)古兵器。剑属,形如刀而两边有刃。《説文·金部》:“鈹,劒如刀裝者。”段玉裁注:“劒兩刃,刀一刃,而裝不同。實劒而用刀削裹之是曰鈹。”徐灝注箋:“蓋為兩刃如劒而形制如刀,故曰劒刀裝。”《國語·吴語》:“被甲帶劍挺鈹搢鐸。”《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鈹、㦸,矛有室者,拔以斗,未有傷殹(也),論比劒。”《左傳·襄公十七年》:“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合左師之後。”南朝費昶《發白馬》:“弓弢不復挽,劍衣恆露鈹。”
(3)大刀。《急就篇》:“鈒戟鈹鎔劒鐔鍭。”顔師古注:“鈹,大刀也。刃端可以披决,因取名云。”又两刃小刀。《文選・左思〈吴都賦〉》:“羽族以觜距為刀鈹。”李善注引劉逵曰:“鈹,兩刃小刀也。”
(4)大矛。《方言》卷九:“錟謂之鈹。”郭璞注:“今東呼大矛為鈹。”錢繹箋疏:“大矛謂之鈹也。”劉禹錫《壯士行》:“叱之使人立,一發如鈹交。”又用矛刺。岑參《招北客文》:“中國之人兮或流落于其中,豈只掘鼠茹雪以取活,終當鈹其足而纍其胸。”
(5)镵,刨土具。《廣雅·釋器》:“鑱謂之鈹。”
(6)锄。《廣雅·釋器》:“鈹,鉏也。”
(7)通“”。纷乱。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隨部》:“鈹,叚借為披。”《荀子·成相》:“吏謹將之無鈹滑。”楊倞注:“鈹與披同。滑與汩同。言不使紛披汩亂也。”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卷十三:“(李)成棟復進曰:“公髮種種矣,與髠何異?但稍加鈹掩衆目,即可婉曲報聞耳。”
(二)pí
化学元素。符号Be,原子序数4。浅灰色,是最轻的金属之一。最易透X射线,可用来制造X射线管。铍铝合金坚硬而轻,应用于飞机、火箭制造业中。铍和青铜的合金弹性很强,用来制弹簧。也用在原子能工业中。(新拉beryllium)

「好」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工具书 影印版 备注 文字版
汉语大字典 第4513页 第10字
中华字海 第1520页  第50字
汉语大词典 第16607页 第11卷 1248
现代汉语词典 第985页  第987页  
字 源 第1224页  第5字
中华大字典 第2502页  第6字
康熙字典 (内府) 第3113页 第5字 文字版
康熙字典 (同文) 第1300页 第1字 文字版
异体字 详情
说文解字注 第2821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陈刻本) 第578页
说文解字 (孙刻本) 第487页 文字版
说文解字 (日藏本) 第479页 左栏
说文解字 (汲古阁) 第925页 文字版
说文系传 第1071页
说文解字句读 第2033页
说文通训定声 第1995页
说文解字义证 第4905页 下翻1到3页
说文解字诂林 第13534页 补遗:18033
经籍籑诂 第631页 上平聲,四支下(韻目第546頁)
第749页 上平聲,四支,下補遺(韻目第700頁)
文字版
字形演变 详情
类 篇 第520页 下栏 第20字 文字版
字 汇 第1072页 第35字
正字通 第2449页 第16字 文字版
龙龛手鉴 第11页 第12字
玉篇及残卷 第324页032 卷18第269   文字版
篆隶万象名义 第901页 列行:41
宋本广韵 第43页11字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46页11字  文字版
宋本广韵 第35页  
集韵 (述古堂) 第031.10.5页  文字版
集韵 (明州) 第031.10.5页  文字版
中上古音韵 中上古音韵  表格文字 
中原音韵
中文大辞典 第14967页
订正六书通 --
汉字字源 --
甲骨文字典 --
新甲骨文编 --
金文编字典 --
新金文编 --

 

国学大师APP下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