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宿先生云∶痘疮出二三日,始出如
粟米状,或
绿豆大,似水珠光泽明净,根窠红者,不须服药。若四五日大小不等,根窠光泽明净者,亦不须服药。如陷顶灰白泻渴者,服
木香散。丹溪先生云∶痘疮灰白色,静者、怯者作寒看,躁者、勇者、 发者作热看。若初出之时色白者,便须大补气血,参、 、芎、归、术、芍、
甘草、
升麻、
木香、
丁香;
泻者加
诃子、肉
豆蔻。若白色将靥如豆壳者,盖因初起,饮水过多,其靥不齐,俗呼倒靥,不妨,但须实表之剂自愈。
如毒郁于里,大小便秘者,随通利之。窃谓∶前症不起发,不红活者,此因脾胃气虚,用参 四圣散。顶陷灰白泻渴者,脾肺虚寒,用
木香散、异功散。若灰白色或痒而脓不贯,用
紫草、四君、
木香。色赤或痒而脓不贯,用
紫草木通汤。贯而脓清稀,用参 内托散;不应,加
附子,缓则不救。已出危症,如出赠痘,多有生者。
一小儿色淡白痒塌,此脾肺气虚血弱也,用
紫草快 汤、参、术各三钱二剂,稍应,又二剂,红活起发;又用托里散、参、术各三钱,贯脓而愈。
一小儿九岁,痘色白,手足冷,此脾胃虚弱,用六君子汤加
木香、
当归、
紫草四剂,又用参 四圣散加参、 各三钱而靥。至十七日发热烦渴,脉洪大而虚,用八珍汤而愈。
一小儿十六岁,痘色白,脉虚浮,按之甚微而短,形气倦怠,饮食少思,此血气虚弱,用
紫草木香散,内
人参五钱十剂,色微赤;又用独参汤而贯。乃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共享参二斤余而靥。随入科举毕,发热痕痒淡赤,昏倦不食,急灌以独参汤而苏,又用斤余,却用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小儿痘疮七日,变灰白色,手足并冷,腹痛泻渴,先君谓阳气虚寒,用十二味异功散。不信,已而饮沸汤不知热,始投前药二剂,阳气顿复,却用独参汤、参 四圣散而愈。
一小儿十五岁,因科举劳伤元气,出痘色白,贯脓不靥,眼闭昏愦,饮食与之则食,手指轻捏不冷,重按良久则冷,其脉轻诊而浮,重按如无,不及两寸,此阳气虚弱而无邪耳。用
人参一两,
干姜一钱,枣五枚,二日进四剂,结靥眼开。又二剂其眼常开,呻吟不绝。再剂却佐以补中益气汤,二十一日始言,但气短,云遍身痛如锥,索食,月余而靥。始末悉用前二汤,更无他饵。
一孕妇发热坠胎昏愦,遍身见痘灰白色,饮食药饵,到口即作呕,惟灌热汤则饮之,乃择壮年妇乳灌之不辍,日灌数碗,旬余省索食,云胸腹胀满,此脾气虚而乳食壅滞,令细呷浓茶半钟,胸满即宽,四十余日而靥。后因劳心发热如炙,用四君、参、 、
炮姜而痊。
一男子年三十,发热头痛,四肢拘急。服解表之药热益甚,遍身红点,渐成脓,窠已灰白,此痘疮因气虚耳。用参四圣散、托里散,色赤脓贯而靥。
一小儿第十日不红活,浆不满,先君谓气血虚弱,用参 托里散数剂出赠痘,红活起发,又用十全大补汤而愈。
十一味
木香散
木香 大腹皮 人参 桂心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诃黎勒(去核)
半夏 丁香 甘草(炙。各三钱)
上每服三钱,
生姜三片,水煎,量大小服。
十二味异功散
木香 官桂(各三钱,去粗皮)
当归(三钱半)
人参 茯苓 陈皮 浓朴
白术(各二钱)
半夏 丁香肉
豆蔻(二钱半)
附子(炮,去皮,一钱)
上每服三五钱,姜五片,枣三枚,水煎,量大小服。此药家传五世,累经效验。
愚尝治痈疽阴症,凡杂症阳气脱陷,与寒气逼阳于外者,发热烦躁,口干作渴,投以姜、桂、
附子之类,津液顿生,烦热顿退,其应如响。人但不习而察之耳。
八珍汤 治痘疮气血俱虚者,此方主之。若因脾气虚弱而不能生血者,宜用异功散。
当归(一钱)
川芎(五分) 芍药(炒,七分) 熟
地黄(酒拌)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豆蔻丸(方见切牙)
内托散(即托里散,方见痘痈)
紫草快 汤(方见大便不通)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二方见不靥)
参 内托散(方见腹胀气促)
紫草木香散(方见大便不通)
补中益气汤(方见寒战切牙)
四圣散(方见痘出不快)
参 四圣散
十全大补汤
独参汤(三方见腹胀气促)
紫草木通汤(方见痘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