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校定玉台新咏
书名《冯氏校定玉台新咏》
作者
版本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冯氏校定玉台新咏》·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冯舒所校,其犹子武所刊也。舒有《诗纪匡谬》,已著录。徐陵《玉台新咏》,久无善本,明人所刻,多以意增窜,全失其真。后赵宧光得宋嘉定乙亥永嘉陈玉父刊本翻雕,世乃复见原书。舒此本即据嘉定本为主,而以诸本参核之,较诸本为善。如序中“投壶玉女为欢尽於百娇”,据《神异经》及《西京杂记》改为“百骁”之类,皆确有依据,不为窜乱。然如苏武诗一首,宋刻本无标题,与《文选》同,舒乃据俗本题曰《留别妻》。徐幹《室思诗》六章,有宋孝武帝拟作及《艺文类聚》所引可证,乃据俗本改为《杂诗》五首、《室思》一首。《塘上行》据李善《文选注》本有四说,宋刻所题盖据《歌录》第二说,乃据《宋书》不确之说,改为魏武,移於文帝之前。石崇《王明君词序》,其“造新曲”句有李善《文选注》、刘履《文选补遗》可证,乃据俗本改为“新造”。杨方《合欢诗》五首有《艺文类聚》及《乐府诗集》可证,乃据《诗纪》改为《合欢诗》二首、《杂诗》三首。梁简文帝“率尔为咏”,为字本读去声,乃误读平声,遂据俗本改为“成咏”。王筠《和吴主簿诗》“青骹逐黄口”句,有《西京赋》可证。乃臆改为“青鹘。”皆未免失考。至於张衡《同声歌》之“恐慄若探汤”句,宋刻误“慄”为“瞟”;又“思为莞蒻席”句,宋刻误“莞”为“菀”,苏伯玉《盘中诗》有《沧浪诗话》可证,宋刻误连入傅元诗中。汉成帝时童谣“燕燕尾涎涎”句,有旧本《汉书》可证,宋刻误为“尾殿殿”,皆讹舛显然,而曲为回护,又往往失之拘泥。今赵氏翻雕宋本流传尚广,此刻虽胜俗刻,终不能及原本。故仅附存其目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蕉林詩集十八卷 既勤著述七種敍例一卷 校刊朱九江先生論史口說不分卷 崔鳴吾紀事 桐桂軒課孫草一卷 右編補十卷 瞿文慎公遺稿不分卷 隨園集外詩四卷 [乾隆]回疆志四卷首一卷 貢禮部玩齋集(貢尚書玩齋集)十卷 玉山遺響六卷 決定藏論三卷 寶學堂存稿不分卷 嘉穀堂遺草一卷 [湖北]琅琊王氏宗譜四卷首二卷 皇極經世六十卷觀物外編二卷前編一卷皇極經世總圖一卷 易緯通卦驗二卷 觚廬畫萃 西使記一卷 王慶雲日記不分卷 唐大家柳柳州文抄十二卷 車制考一卷 楊椒山先生(繼盛)垂范集不分卷 文則二卷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缽大教王經十卷 邵陽魏先生遺集五種 元經十卷 拾遺錄一卷 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 新鐫海内奇觀 王忠文公文集二十四卷附録一卷 絜齋集二十四卷 杲溪詩經補注二卷 雲南府志二十六卷 聖雨齋詩集三卷 乾坤正氣集二十卷 品茶要錄 治譜十卷 學治一得編一卷附錄一卷 [浙江寧波]高塘高氏宗譜四卷 蓼汀集二卷 周易二十四卷 聖無能勝金剛火(大)陀羅尼經一卷 周易外傳七卷 玉照新志 國史考異六卷 南村輟耕錄三十卷 黃庭内景真經二卷 琴譜析微六卷 [民國]新疆紀畧不分卷 [光緒]睢寧縣志稿十八卷 光緒丁酉科順天鄉試硃卷 蟄園叢刊 新刊孔部元法題四六參語二卷 鹽鐵論考證一卷 經驗良方不分卷 校註橘山四六(橘山四六)二十卷 菩薩道樹經(私呵昧經、道樹三昧經、私呵三昧經)一卷 此事難知(海藏老人此事難知)二卷 周秦諸子書目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