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宗集
书名《王常宗集》
作者
版本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彝撰。彝字常宗,其先蜀人,本姓陈氏。父仕元为昆山教授,遂迁嘉定。洪武初,以布衣召修《元史》,赐金币遣还。寻选入翰林,以母老乞归养,自号妫蜼子。后以魏观上梁文事,与高启并诛。《明史·文苑传》附载《赵埙传》中。其集本名《三近斋稿》,弘治中都穆编为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今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考其体格,与全集相类,似非赝作也。王士祯《香祖笔记》曰:“王徵士集,都少卿元敬编。元敬称其古文明畅英发。又或以为‘吴中四杰’之一,以常宗代张来仪者。今观其诗,歌行拟李贺、温庭筠,堕入恶道,馀体亦不能佳,安能与高、杨相颉颃乎”云云。案彝之学出天台孟梦恂,梦恂之学出婺州金履祥,本真德秀文章正宗之派。故持论过严,或激而至於已甚。集中《文妖》一篇,为杨维桢而作者,曰:“天下所谓妖者,狐而已矣。俄而为女妇,而世之男子惑焉。则见其黛绿朱白,柔曼倾衍之容,无乎不至。虽然,以为人也则非人,以为妇女也则非妇女,而有室家之道焉。此狐之所以妖也。浙之西言文者必曰杨先生。予观其文,以淫词谲语裂仁义,反名实,浊乱先圣之道。顾乃柔曼倾衍,黛绿朱白,奄然以自媚。宜乎世之为男子者之惑之也”云云。其言矫枉过直,而诟厉亦复伤雅。虽石介作怪说以诋杨亿,不至於是。士祯所云或亦有激而报之乎。然其文大致淳谨。诗亦尚不失风格,虽不足以胜张羽,必以为一无可取,则又太过。《香祖笔记》成於士祯晚年,诋诃过厉,时复有之,固未可据为定论矣。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左文襄公征西使略 古謠諺讖語歌誦 嘯雪菴題咏 論語傳註 彭湘涵先生年譜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本 春樹齋叢說 朱文忠公年譜 洪文安公年譜 布特哈志略 烏里雅蘇台志略 陳文節公年譜 萬木草堂憶舊 佛說寶雨經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佛昇忉利天為母説法經 粵雅堂叢書第十七集·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 促織經 于邁草 寶雲經 烎虛大師遺集 墨藪·卷一~卷二 內務府慶典成案(一) 清末職官表 關夫子編年集注 花間堂詩鈔 楊叔嶠先生文集 明代金陵人物志 大學指歸 伏羲圖贊 翁鐵庵年谱 朝議公自訂年譜 雲翁自訂年譜 黃運河口古今圖說 軍興本末紀略 尚書後案駁正 鄧氏講議摘鈔 錢穀視成 竹素山房詩集·卷一~卷三 御定道德經註·上篇~下篇 益齋詩稿 悲華經(二) 蓮堂詩話 菉竹軒草 甘泉鄉人餘稿 穀梁傳 袁忠節公手札 春秋經世 遂翁自訂年譜 神僧傳 原圃集 諸儒奧論策學統宗 古諺箋 馬端公年譜 野棠軒詩集 書法約言 書眼 書訣 龍門志(一) 張宣公年譜附錄 印章集说 清祕藏 歐陽文忠公年譜 張伎陵集 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