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内集
书名《山谷内集》
作者
版本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黄庭坚撰。《年谱》二卷,庭坚孙撰。庭坚事迹具《宋史·文苑传》。字子耕,从学於朱子。朱子於元祐诸人,诋二苏而不诋庭坚,之故也。叶梦得《避暑录话》载黄元明之言曰:“鲁直旧有诗千馀篇,中岁焚三之二。存者无几,故名《焦尾集》。其后稍自喜,以为可传,故复名《敝帚集》。晚岁复刊定,止三百八篇,而不克成。今传於世者尚几千篇”云云。然庭坚所自定者皆已不存。其存者,一曰《内集》,庭坚之甥洪炎所编,即庭坚手定之《内篇》,所谓退听堂本者也。一曰《外集》,李彤所编,所谓邱濬藏本者也。一曰《别集》,即所编,所谓内阁抄出宋蜀人所献本者也。《内集》编於建炎二年。《别集》编於淳熙九年。《年谱》则编於庆元五年。盖《外集》继《内集》而编,《别集》继内、外两集而编,《年谱》继《别集》而编。独李彤之编《外集》未著年月。然考《外集》第十四卷《送邓慎思归长沙》诗,“慎”字空格,注云:“今上御名。”是《外集》亦编於孝宗时也。三集皆合诗文同编。后人注释,则惟取其诗。任渊所注之《内集》,即洪炎所编之《内集》。史容所注之《外集》,则与李彤所编次第已多有不同。而李彤编《外集》之大意,犹稍见於史注第一卷《溪上吟》题下。惟史季温所注之《别集》,则与所编《别集》大有搘拄。此则原本与注本不可相无者矣。又《外集》第十一卷以下四卷,诗凡四百有奇,皆庭坚晚年删去,而李彤附载入者。此则任、史三注本皆未之有。庭坚之诗,得此而后全。又其中有与《年诸》相应者,编《年谱》时皆一一分注某年某事之次。而今但据三集检其目,则《年谱》有而本集无。故此四卷尤不可废也。之《年谱》,专为考证诗文集而作。故刻全集必当兼刻《年谱》。而近日刻本,或删节《年谱》;或删并卷次;或移易分类,以就各体;或专刻一集,而不及其全。此本刻於明嘉靖中,前有蜀人徐岱序,尚为不失宋本之遗。非外间他刻所及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周易傅氏注一卷 禮記注疏六十三卷 杜詩雙聲疊韻譜括畧八卷 靜宜吟館詩集一卷 四書考典不分卷 茶寮記 救荒活民類要不分卷 易象意言一卷 春秋土地名一卷 微積初學一卷 學吟一卷 後漢書抄八卷 干祿字書二卷 楚辭偶抄一卷 孟子劉注一卷 西山先生眞文忠公讀書記甲集三十七卷 碧筠樓吟稿一卷 大明英宗睿皇帝實錄不分卷 新疆地畧一卷 詩歌一卷 宋玉集二卷 沖虛至德真經八卷 集神州三寶感通錄□卷 祁門修改城垣薄不分卷 小山畫譜 佛說樓炭經六卷 中西事務紀要二十四卷 嶧桐文集十卷詩集十卷 經正書院條規一卷 賓退録十卷 關氏易傳一卷 皇明啓運錄八卷 根心堂學規 桐城東河治略一卷 咽喉脈證通論 毛詩序義一卷 萬國公法四卷 大載禮記十三卷 光緒二十二年秋季搢紳全書不分卷 弟子死復生經一卷 水鑑齋稿□卷 周易粹義四卷 正學編八卷 周易通略一卷 經傳釋詞十卷 阿育王山志畧二卷 斗樞詩誌一卷 遊仙集(悔少集)三卷 鏡川吳公配贈淑人蔡氏行狀墓銘一卷 夏小正疏義四卷異字記一卷釋音一卷附天象圖 冰壑先生詩集四卷 光緒十八年壬辰科會試硃卷一卷 歐陽行周文集十卷 日貫齋塗說 周髀算經二卷音義一卷 夷白齋稿三十五卷拾遺一卷外集一卷 補後漢書藝文志三十一卷 詩經協韻考異一卷 西園詩選三卷 隨隱漫錄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