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集
书名《伐檀集》
作者
版本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伐檀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黄庶撰。庶字亚夫,分宁人。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终於摄知康州。黄庭坚之父也。江西诗派奉庭坚为初祖,而庭坚之学韩愈,实自庶倡之。其《和柳子玉十咏》中《怪石》一首,最为世所传诵。然集中古体诸诗,并戛戛自造,不蹈陈因。虽魄力不及庭坚之雄阔;运用古事,镕铸翦裁,亦不及庭坚之工巧;而生新矫拔,则取径略同。先河后海,其渊源要有自也。惟开卷近体诸诗,乃多不工。观集中《吕造许昌十咏后序》,称“造天圣中为许昌掾,取境内古迹之著者为十咏。其时文章用声律最盛,哇淫破碎不可读,其於诗尤甚。士出於其间,为词章能主意思而不流者,固少而最难”云云。然则庶当西昆体盛行之时,颇有意矫其流弊。故《谢崔相之示诗稿》一首,有“淡泊路久茀,共约锄榛菅”之句。《拟欧阳舍人古篆》一首,有“苏梅鸾凤相上下,鄙语燕雀何能群”之句。(原注苏子美、梅圣俞同有此诗。)而其古文一卷,亦古质简劲,颇具韩愈规格,不屑为骈偶纤浓之词。其不甚加意於近体,盖由於此,非其才有不逮也。其集自宋以来,即刻附《山谷集》末。然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古有明训。列父诗於子集之末。於义终为未协。故今析之,别著录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北史一百卷 積翠軒詩集二卷 唐陸宣公制誥十卷賦一卷年譜一卷奏議十五卷 甬上水利志六卷 禮記約編五卷 [康熙]醴泉縣志六卷首一卷 茗柯文初編一卷二編二卷三編一卷四編一卷 繡像忠烈全傳六十卷六十回 校訂困學紀聞集證二十卷 [乾隆]震澤縣志三十八卷首一卷 灊山集三卷補遺一卷附錄一卷 七國地理考七卷 楊子書繹六卷 本草綱目五十二卷首一卷附圖二卷附脈訣考證奇經八脈考二卷萬方鍼線八卷本草綱目拾遺十卷 選擇捷要一卷 毘陵科第攷八卷 醫學全書九卷首一卷 道光甲午科直省同年錄不分卷 石西集八卷 新安忠烈廟神紀實十五卷乾集一卷 薜荔村舍遺詩一卷 韓氏醫通二卷 春秋比事叅義十六卷 春秋內傳古注輯存三卷 訪粵集一卷 北洋公牘類纂續編二十四卷 [康熙]香河縣志十一卷 集古錄跋尾十卷集古錄目五卷 [小沖言事奏牘] 宦蜀紀程四卷 國語二十一卷 列朝詩集六集八十一卷 經玩二十卷 擬瑟譜一卷 友竹草堂文集五卷 妙吉祥室詩鈔十三卷詩餘一卷雜存一卷 勉學堂針灸集成四卷 葆愚軒集 春秋公羊經傳解詁十二卷 二酉園文集十四卷詩集十二卷續集二十三卷 藏山閣存稿二十卷 倘湖樵書十二卷 杜詩詳註二十五卷首一卷附編二卷 新撰亞細亞洲大地志 通德遺書所見錄說經五槀 日知錄刊誤二卷 大學或問一卷 春秋榖梁傳注疏二十卷 河東鹽法備覽十二卷 全韻玉篇二卷 字典考證 通鑑紀事本末二百三十九卷 聖諭廣訓一卷 寧津縣鄉土志 芥子園畫傳五卷 才調集十卷 雷峰塔子弟書九回 道光鄢陵縣志十八卷 [大六壬課經全書] 汾城李氏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