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集
书名《徂徕集》
作者
版本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徂徕集》·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石介撰。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初授嘉州判官。后以直集贤院出通判濮州。事迹具《宋史》本传。初,介尝躬耕徂徕山下,人以徂徕先生称之,因以名集。介深恶五季以后文格卑靡,故集中极推柳开之功,而复作怪说以排杨亿,其文章宗旨,可以想见。虽主持太过,抑扬皆不得其平,要亦戛然自为者。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其倔强劲质,有唐人风。较胜柳、穆二家,而终未脱草昧之气,亦笃论也。欧阳修作介墓志,称所为文章曰:“某集者若干卷。”又曰:“某集者若干卷。”凡重言之,似原集当分为二部。此本统名《徂徕集》,殆后人所合编欤?第四卷内《寄元均叔仁》、《读易堂》、《永轩》、《暂憩》四诗,有录无书,则传写脱佚,亦非尽其旧矣。介传孙复之学,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然客气太深,名心太重,不免流於诡激。王偁《东都事略》记仁宗时罢吕夷简、夏竦,而进章得象、晏殊、贾昌朝、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王素、欧阳修、余靖诸人。介时为国子直讲,因作《庆历圣德诗》,以褒贬忠佞。其诗今载集中。盖仿韩愈《元和圣德诗》体。然唐宪宗削平淮、蔡,功在社稷,愈仿《雅颂》以纪功,是其职也。至於贤奸黜陟,权在朝廷,非儒官所应议。且其人见在,非盖棺论定之时。迹涉嫌疑,尤不当播诸简牍,以分恩怨。厥后欧阳修、司马光朋党之祸屡兴,苏轼、黄庭坚文字之狱迭起,实介有以先导其波。又若太学诸生挟持朝局,北宋之末,或至於脔割中使;南宋之末,或至於驱逐宰执。由来者渐,亦介有以倡之。史称孙复见诗,有“子祸始此”之语。是犹为一人言之,未及虑其大且远者也。虽当时以此诗得名,而其事实不可以训。故仍旧本存之,而附论其失如右。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美人詩選一卷百花詩1卷 漸學廬叢書第一集十五種 青笠山房詩鈔五卷文鈔六卷 四書考輯要二十卷地圖一卷 武陽公立高等小學堂丙午改良章程一卷 上帝榮賜五花官誥 蜀鑑十卷 捕蝗考一卷 端溪硯史三卷 葉海峰文一卷遺集一卷 如山于公(成龍)年譜(于襄勤公年譜)二卷 通鑑博論三卷 寤言二卷 禮書初編不分卷 檜門府君(金德瑛)行狀一卷 内經通論一卷 迷仙志 思過齋試律賦鈔二卷 兵部右侍郎邵基誥敕誌銘行狀一卷 耐俗軒詩集五卷 季樵函稿一卷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卷 花史左編二十七卷 法華三昧經一卷 [乾隆]興寧縣志十卷 福幼編一卷 [湖南寧鄉]田湖劉氏續修族譜十卷 綠牡丹二卷 僧無可詩集二卷 學吟一卷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四卷 戴肇辰(友梅)行述一卷附祭文墓誌銘挽詩挽聯一卷 西溪文鈔一卷 古詩平仄舉隅一卷 禮經校釋二十二卷 鵲華行館詩鐘一卷 災賑章程一卷附丹陽辦理災案一卷 靈應錄一卷 小戴禮記解二卷 新鍥南雍會選古今名儒四書說苑十四卷 繪圖定鼎奇聞八卷 江左三大家詩鈔 陽春集一卷補遺一卷 新政論議一卷 伊人思一卷 新刻濟顛大師醉菩提全傳四卷二十回 法勝阿毘曇心論六卷 經義知新記一卷 修齊堂詩鈔五卷吟花小草一卷尺牘四卷 牛羊日曆 周易集註十六卷首二卷 赤雅三卷 泉志不分卷 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羅尼經 品官家儀考四卷 麟角集一卷附錄一卷 佛說六字咒王經一卷 南渡錄五卷 香畹樓憶語一卷 異魚圖贊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