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参同契集解
书名《古文参同契集解》
作者
版本三卷(内府藏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内府藏本)

明蒋一彪撰。一彪自号复阳子,馀姚人。魏伯阳作《参同契》,原本三篇。自彭晓分章作解,后来注家虽递有并析,而上、中、下篇之次序俱仍旧目。至明杨慎,始别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亦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谓得见朱子所未见。一彪此注即据慎本而作,故谓之古文。其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琬四家之注,悉割裂其文,缀於各段之下,故谓之集解。今考其书,於旧文多所颠倒。以原本所有赞一篇,则指为景休后序。原本补塞遗脱一章,亦析出为叔通后序。案《参同契》一书,自虞翻注《易》引其日月为易一语外,(见李鼎祚《周易集解》。)他家罕所称引。其授受源流,诸书亦不具载,所可据者,惟彭晓之序为古。晓序但称魏君示青州徐从事,徐隐名而注之。郑樵《通志·艺文略》有徐从事注《阴阳统略参同契》三卷,亦不言为徐景休。何以越二千年至慎,而其名忽显?其赞序一首,朱子尝谓其文意是注之后序,恐是徐君注而注不复存。今此本乃适与相合,岂非因朱子之语而附会其说欤?若淳于叔通不过传授此书,旧时道家有徐从事、淳于叔通各序一篇之语,彭晓已据唐时刘知古《日月玄枢论》极辨其误,慎乃复以《三相类篇》为出叔通,是又借晓所驳之说,证成其为唐以前本也。不知《参同契》本末,汉、魏遗书虽无文可证,若晋以来书,则葛洪《神仙传》固云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唐以来书,则《旧唐书·经籍志》(案:《旧唐书》著录之书,并据开元内外经录)固云《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周易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矣。慎所谓古本,何代之古本乎?一彪此本,於诸注原称魏君者,辄改作徐君,以就其说,尤非阙疑之义。然自慎以后,世遂别有此本,诸家所注,往往沿之,亦遂不可磨灭。今姑依其篇第,各分子卷,与彭晓诸本并著於录。以著作伪变乱之由,俾来者无惑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拙翁庸語一卷 盧綸集六卷 爾雅麻氏注一卷 [湖南瀏陽]瀏南荆坪張氏支譜不分卷 羅馬志畧十三卷 黑美人別傳一卷 紫霞閣文集不分卷 時症良方釋疑 近思錄集解十四卷 梔䗶草一卷 孝經章句一卷 可談 說文解字十五卷標目一卷 百衲琴二卷 卓吾先生批評龍谿王先生語録鈔八卷 蟹畧四卷 缾花譜一卷 三餘書屋詩稿不分卷 東漢諸帝統系圖一卷 孝經問 寒村詩文三十八卷 歲可堂藏書目四卷 重刊巢氏諸病源候總論五十卷 [嘉靖]保寧府志十四卷 可泉擬涯翁擬古樂府二卷 [光緒]黔江縣鄉土志不分卷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二卷 毛詩地理釋四卷 樂府古題解題不分卷 平江記事一卷 智賺還珠一卷 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二卷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二百卷 飛跎全傳四卷三十二回 京本黃帝內經素問遺篇一卷 宗室勳戚文武職官俸一卷 靜惕堂詩集 新刊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四卷 論語陰嬉讖一卷 九曲山房詩續集一卷 柳塘外集一卷 毛詩日箋六卷 佛說持明藏瑜伽大教尊那菩薩大明成就儀軌經四卷 支那通史二卷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 呂近溪女兒語一卷 繪圖梅花戒寳卷二卷 唐文粹一百卷 妙法蓮華經集注(法華科注)七卷 文太青先生全集五十三卷(皇極篇二十七卷南極篇二十二卷東極篇四卷) 辨惑編四卷附錄一卷 古今藥石一卷 重刻校增武侯八門神書一卷 [浙江金華]金氏七門宗譜□卷 桓子 持脈大法一卷 洪武正韻十六卷 古賦辨體十卷 三垣疏稿三卷 [正德]姑蘇志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