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吟杂录
书名《钝吟杂录》
作者
版本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钝吟杂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班撰。班字定远,号钝吟居士,常熟人。卷首自署曰上党,从郡望也。是书凡家诫二卷,正俗一卷,读古浅说一卷,严氏纠谬一卷,日记一卷,诫子帖一卷,遗言一卷,《通鉴纲目》纠谬一卷,将死之鸣一卷。班著述颇多,殁后大半散佚。其犹子武,搜求遗稿,仅得九种,裒而成编。家诫多涉历世故之言,其论明末儒者之弊,颇为深切。正俗皆论诗法读古浅说多评诗文,日记多说笔法、字学,皆间附杂论。严氏纠谬辨严羽《沧浪诗话》之非,诫子帖多评古帖,论笔法末附以社约四则,皆论读书之法。遗言、将死之鸣皆与家诫相出入。《通鉴纲目》纠谬尚未成书,仅标识五条,武录而存之耳。大抵明季诸儒,守正者多迂,骛名者多诈,明季诗文,沿王、李、锺、谭之馀波,伪体竞出。故班诸书之中,诋斥或伤之激。然班学有本源,论事多达物情,论文皆究古法。虽间有偏驳,要所得者为多也。

──右“杂家类”杂编之属,三部,九十二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古无以数人之书合为一编而别题以总名者,惟《隋志》载《地理书》一百四十九卷,录一卷。注曰,陆澄合《山海经》以来一百六十家以为此书。澄本之外,其旧书并多零失,见存别部自行者惟四十二家。又载《地记》二百五十二卷。注曰,梁任昉增陆澄之书八十四家以为此记。其所增旧书亦多零失,见存别部行者惟十二家。是为丛书之祖,然犹一家言也。左圭《百川学海》出,始兼裒诸家杂记。至明而卷帙益繁,《明史·艺文志》无类可归,附之类书,究非其宜,当入之杂家,於义为允。今虽离析其书,各著於录,而附存其目,以不没蒐辑之功者,悉别为一门,谓之杂编。其一人之书合为总帙而不可名以一类者,既无所附丽,亦列之此门。)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四元消法易簡草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續資治通鑑綱目二十七卷末一卷 謙齋文錄八卷 朱子家禮十卷首一卷 康熙字典十二集附檢字一卷辨似一卷等韻一卷總目一卷備考一卷補遺一卷 略論安樂浄土義一卷 羅景山臺灣海防並開山日記 樹滋堂四子譜 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歸程日記 天演論二卷 援鶉堂筆記五十卷刊誤一卷刊誤補遺一卷 淳熙玉堂雜記三卷 十子全書 備急灸法一卷附針灸擇日編集一卷 江忠烈公遺集二卷附錄一卷行狀一卷 新刻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四卷二十回 繪地法原不分卷 朱子原訂近思錄十四卷 易經便蒙窮抄翼六卷雜著一卷圖說一卷 [雍正]齊河縣志十卷首一卷 歷代史論十二卷宋史論三卷元史論一卷 古文淵鑑六十四卷 巧奇冤十卷 劉文安公呆齋先生策略十卷詩集六卷易經圖釋十二卷 蓮子居詞話四卷 李杜全集四十五卷年譜一卷 雙槐歲鈔十卷 沈文忠公集十卷 衍元筆算今式二卷 餘墨室詩鈔 西藥大成藥品中西名目表一卷附人名表地名表 後漢書九十卷 明律集解附例三十卷四百六十條 莊屈合詁 開州新編輯鄉土志不分卷 歷朝賦楷八卷 百萼紅詞二卷 五代會要三十卷 誥封光祿大夫先考丹林公[沈廷楓]行狀一卷先母林夫人事略一卷 新齊諧二十四卷 澹香齋試帖輯注 庶物異名疏三十卷 火龍神器陣法一卷 通志堂經解 儒門語要□□卷 事類賦不分卷 常談叢錄八卷 大金國志四十卷 江文通集八卷 六九齋饌述稿三卷 隨庵徐氏叢書十種 攝山志八卷首一卷 今言四卷 詩義旁通十卷 要塞偏成學教程陸軍大學教程 兩漢金石記二十二卷 春秋左傳杜注補輯三十卷 新編連相搜神廣記前集一卷後集一卷 香南精舍金石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