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龟鉴
书名《言行龟鉴》
作者
版本八卷(永乐大典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言行龟鉴》·八卷(永乐大典本)

元张光祖编,光祖《元史》无传,志乘亦不载其名,始末无可考见。惟大德癸卯陈普作是书序,称襄国张君字绍先,大德辛丑为泉州推官。睹其历任为政,信其为仁人君子。又有大德甲辰熊禾序,称光祖质美嗜学,有天下来世之志。陈普即学者所称石堂先生,熊禾即学者所称勿轩先生,皆宋、元间笃行醇儒,不妄许可。据其所言,则光祖亦君子人矣。初,宋赵善璙作《自警编》,录前辈嘉言善行以示矩矱,光祖欲为刊行,熊禾以善璙所编尚有未及删润者,光祖乃即善璙旧本益以《典型录》、《厚德录》、《善善录》、《名臣言行录》,及博采名臣碑志之文,裒辑排比,以成是编。据原序称,分学问、德行、交际、家道、出处、政事、民政、兵政八门。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作八卷,盖一门为一卷也。原序又称,类列八十有二,枚举为九百五十有五。今原本散佚,惟载於《永乐大典》者尚存四百七十二条,而八十有二之子目则不可复考。然唐以前分类之书,不过撮举大纲,易於包括。宋人著书,好立子目,目愈繁碎则分隶弥易纠纷。今子目既已无徵,惟以所立八门依类排纂,转觉便於循览。又原序称每类之中首之以善行,次之以嘉言,先践履,后议论也。然言行既各分编,则一人之名,一类中先后复出,时代未免颠舛。又或一事一人而言行并见,尤难於割裂其文,体例殊为未善。今惟以人统事,以时代叙人,庶端绪不淆,釐然易见。虽编次视原本稍殊,而要之标举芳踪,示人效法,於光祖著书之本旨固未尝失足。宋、元说部诸书,每杂述诙谐,侈陈神怪,以供文士之谈资。是编所记虽平近无奇,而笃实切理,足以资人之感发,亦所谓布帛菽粟之文,虽常而不可厌者欤。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曼陀羅花館遺詩二卷 小容齋詩稿一卷 熙齋詩鈔一卷 謬莫子集四卷 自怡堂詩草二卷 暴麥亭稿不分卷 閩遊集二卷 未了居士集二卷 浪齋新舊詩不分卷 繡餘吟草不分卷 草草草詩文集八卷 鉛刀集四卷 茹芝山館詩鈔不分卷 茹芝山館詩鈔一卷附試帖一卷 本學居文鈔一卷 坐看雲起樓詩草不分卷 晚香堂雜著鈔存不分卷 撫松軒詩稿不分卷 三州詩集一卷 敝帚詩文存六卷 敝帚文存二卷 藕花軒詩鈔七卷 赤臣詩存不分卷 別庵集二卷 樸齋遺稿(布衣詩鈔)不分卷 牟子全集三十九卷(宦蜀紀程四卷、慈竹軒制藝一卷、東牟記事、白溝草、蓼六吟、宦豫草、錦城吟、棧雲小稾、驛鐙小稾、筍舆吟、潼江草、密厓文鈔、聽鶯池館閒詠、楚遊小草、燕遊小草、篷背吟各二卷、宦蜀草六卷) 張牟子詩集十卷 啖蔗山房吟稿四卷 啖蔗山房吟稿八卷 蘋花水閣詩草不分卷 慈雲閣詩鈔不分卷 張廣溪集四卷 白雲軒存稿四卷 繡餘吟館集一卷 柏心堂遺稿二卷 見山樓詩稿不分卷 鴣葉庵遺稿一卷 舉古堂遺詩一卷 陳金浩集一卷 觀心堂集四卷 觀心室詩存一卷 竹筠書屋詩鈔(竹筠書屋吟草)一卷 蘿月山房未定草不分卷 擘海樓詩初集九卷 鈍齋詩錄一卷 自芳齋吟草三卷 晅塢詩草不分卷 叢桂山房吟草一卷附香谷詩餘一卷 東阜堂詩集不分卷 惜分陰書屋學吟草不分卷 紫雪山房遺稿一卷 辟蠹軒詩稿四卷 崇質堂集二十一卷 一枝山房詩鈔一卷文鈔一卷 管斑集二卷 一草亭詩草初集十卷二集十卷三集十卷四集十卷五集十卷六集十卷 一樹梅花書屋詩鈔四卷附文稿一卷 緘石齋詩存四卷 石琴鐵硯軒餘稿(蝴蝶吟草)一卷 古柏山房詩存不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