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杂记
书名《吕氏杂记》
作者
版本二卷(永乐大典本)
下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内容 《吕氏杂记》·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吕希哲撰。希哲字原明,先世莱州人,后家寿州。夷简其祖,公著其父也。初以父荫入官。公著为相之日,不肯求进取。公著没,始为兵部员外郎,进崇政殿说书。绍圣初,以秘阁校理出知怀州,旋分司南京,居和州。徽宗初,召为光禄少卿。力请外补,以直秘阁知曹州,坐党籍夺职。后复历知相、邢二州,罢奉宫祠,羁寓淮、泗间以卒。事迹具《宋史》本传。希哲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学,又从二程子、张子及王安石父子游,故其学问亦出入於数家之中,醇疵互见。《朱子语录》称其学於程氏,意欲直造圣人,尽其平生之力,乃反见佛与圣人合。今观此书,喜言禅理,每混儒、墨而一之,诚不免如朱子所言。又《宋史》载王安石欲荐希哲为讲官,希哲辞曰,辱与公相知久,万一从仕,将不免异同,则畴昔相与之意尽。安石乃止。故所记安石父子事,亦无讥诃之词。然其记顾临使北之对,则谓为世教者当重儒,又谓祖孔宗孟,学之正也,苟异於此,皆学之不正。又记司马光辟佛之语,又斥老子剖斗折衡之说,而深辨孔子非师老子。又极论礼乐之不可废。则其所见特如苏轼、苏辙之流,时时出入二氏,固未可尽以异学斥。至於直载刘经《太学颂》,以见过尊安石,直载程公逊贺待制诗,以见过谀王雱,则於荆舒父子亦有微词,非竟相党附者矣。其他所记家世旧闻,朝廷掌故,多可与史传相参考。中如杞柳湍水一条,喜怒哀乐一条,耕莘钓渭一条,今皆误入《程氏遗书》中,殆以词旨相近,故不及辨别耶?是书《宋志》不著录。《通考·岁时类》中有吕原明《岁时杂记》二卷。考陆游《渭南集》有《岁时杂记》跋,称太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馀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则当如《梦华录》之韵。又周必大《平园集》有《岁时杂记》序,称上元一门,多至五十馀条,则分门辑类之书,与此不合。惟《文渊阁书目》载《吕原明杂记》一曲,盖即此本。其中所载诗话,如王逵赠蔡襄作,元绛贺王安石作,吕公弼游东园作诸篇,厉鹗《宋诗纪事》皆未采入,知近代久无传本。今以《永乐大典》所载,裒合成帙,编为二卷。间有吕氏他书之文,而《永乐大典》误标此书者,疑以传疑,亦并录之,而各附案语订正焉。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 检索其他古籍

本站百万册影印古籍、海量资料;切换到【影印古籍】栏目,或直接从上面的搜索框输入检索即可。

方洲雜言:1卷 淳化秘閣法帖攷正:10卷 增注類證活人書:22卷,附釋音及藥性 香草箋:1卷 聖記百言 藐叟年譜:一卷,續一卷 當代八大家文鈔:八卷 莫釐王氏家譜:[吳縣]:24卷 明治詩話:2卷 直木齋全集:13卷 西域考古錄:十八卷 賓州志:[萬歷]:14卷 增廣歸元鏡:四卷 卓氏藻林:8卷 坦園詞錄:5卷 汀州府志:[乾隆]:45卷,首1卷 同人詩錄 四雪草堂重訂通俗隋唐演義:20卷,100回 杜工部草堂詩箋:五十卷 吳梅村詞 金陵瑣志:5種,續金陵瑣志2種 龍女傳:1卷 太學增修群書會元截江綱:35卷 行軍測繪:10卷,卷首1卷,附圖 青燐屑:2卷 書法入門:不分卷 國譯大藏經 來鶴亭集:九卷 日知錄:三十二卷 離騷:1卷 胡氏宗譜:[黃岡]:4卷,首1卷 漢語古文字字形表:14卷 九域志:10卷 續廣事類賦:30卷 張氏三禮圖:1卷 客杭日記:1卷 塔爾巴臺事宜:4卷 外交官領事官官制 丁戊稿 遼史地理志考:5卷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史稿 周易舉正:1卷 函海:一百六十五種 萬山草堂詩集:6卷 書史會要:9卷,補遺1卷 讞獄稿:5卷 許印林遺著:一卷 管子餘義:1卷 望亭先生遺箸:1卷 附四山詩 文昌雜錄:六卷,補遺 明瞿忠宣公式耜論朝事手跡 金薤留珍五集:不分卷 俄羅斯疆界碑記:1卷 繡像年平西傳:32回 杞紀:22卷 燕蘭小譜:5卷 新鐫陳太史子史經濟言:12卷,新刻陳太史經制考略:8卷 測地志要:4卷 王國維先生紀念集 清波小志:1卷